朱可夫为何赢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光彩属于莫德尔?:1942年1月,朱可夫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德军一口气撤退了200至300公里,稳住了阵脚
1942年1月,朱可夫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德军一口气撤退了200至300公里,稳住了阵脚。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勒热夫地区遇到了一个强悍的对手——德国名将莫德尔。
两人围绕这个宽约150公里,纵深约100公里的突出部较量了一年,朱可夫始终未能前进一步,不仅蒙受了重大损失,还成就了莫德尔“防御大师”的美名。不过,也正是利用勒热夫,朱可夫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是怎么回事呢?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曾一路败退的苏军,终于找回了战胜对手的信心,一扫过去失败的阴郁,开始了全线反攻。希望一举将入侵德军赶出苏联。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苏军依然没有取得战争主动权。
首先,追击200公里,也是苏军的“极限”。按照朱可夫在莫斯科会战的计划,反攻的目的是击退德军的包围,消除对莫斯科的威胁。这就决定了苏军的后勤补给等方面,没有多大的持续力,在德军的抵抗中消耗也所剩无几,不得不停下来。
其次,德军实力犹在。尽管莫斯科会战,德军损失50万人,但不是围歼战,而是击溃战,德军仍有100多万精兵强将。更何况,双方的坦克、飞机等先进武器都已消耗殆尽,只有步兵对步兵,但就单兵素质而言,苏军根本不是德军对手。
当然,一路高歌猛进的德军,也是第一次被击溃,有些“懵逼”,一时没了章法。但清醒过来的德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在莫德尔的指挥下,多次以反冲锋抵消了朱可夫的进攻势头,不仅站稳了脚跟,还给敢于“冒进”的苏军,以歼灭性打击。
第一次较量,双方持续了4个月,朱可夫指挥的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共计100多万兵力,损失达77万人。7月,莫德尔为了配合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发动了“塞德利茨行动”,11天俘虏苏军30万人。这对自我感觉良好的朱可夫来说,莫德尔成了他“攻也攻不进,守也守不住”的死对头,彻底没了面子。
横看整个战场,稍事休整的苏军,不打算给对手太多的喘息时间,在他们看来,以进攻代替防御,打乱德军下一步的进攻节奏。但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在哈尔科夫,非但没有打乱德军的部署,反而被俘24万人。德军却顺势而为,又攻占了克里木。
同时,德军掌握了高加索地区的战略主动权,突破了苏军防线,并将矛头指向斯大林格勒。反应过来的苏军最高统帅部,尽管急忙调兵,但实力不济的苏军,节节败退,无法阻挡德军的攻势,德军第6集团军已经推进300公里,“兵临城下”。
1942年夏季,随着苏军一系列的反攻失败,最高统帅部也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付德军不能“一蹴而就”,并研判对手的战略进攻方向,分别是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然而,德军似乎更关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
尽管苏军最高统帅部调兵遣将,但依然阻挡不了德军的“钢铁洪流”,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8月,正在西线与莫德尔一决高下的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副统帅,前往斯大林格勒“救急”。但不久,德国第6集团军还是攻进了城区。
双方在城区的战斗进入到了白热化。大炮、飞机都不起作用,只能是步兵面对面地厮杀或肉搏,全市的街道和广场都变成了激烈的战场,每一个房间都会发生惨烈的战斗。“添油战术”成了双方不得已的手段,有些据点反复争夺,几次易手。
德军占领了该城的3/4地区,但苏军并没有放弃抵抗的意思,双方打成了“巷战”,“即使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这样的战斗进行了3个月,对于双方的军人来说,都已疲惫不堪,“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城里激战的时候,一个大的战略性反攻,在朱可夫的运筹帷幄下逐渐成形。在他的计划中,斯大林格勒的当面之敌尽管有百万之众,但真正有实力的,只有德军的30万人,其两翼的仆从国军队战斗力较弱,反攻先拿他们“开刀”,这就是“天王星行动”。
同时,为迷惑对方,牵制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分德军。朱可夫在莫斯科方向也集结重兵,准备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实施反攻,这就是“火星”行动。其实,他这么做还是有点私心的,他要找机会与莫德尔再较量一番,找回“军神”的面子。
1942年11月,朱可夫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方向集结几百万重兵,对德军展开战略性反攻。在斯大林格勒,苏军3个方面军110万人,从南北两侧突破德军仆从国军队的防线,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对德军第6集团军的包围。
与此同时,在勒热夫突出部,朱可夫指挥的两个方面军共计140万人,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进攻,尤其是对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他准备了70万人,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展开突击,企图像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那样,包围莫德尔。
在广阔的雪原上,苏军呆板的战术,遭到莫德尔密集炮火的阻击,还没有攻到德军前沿,就已伤亡过半。朱可夫凭借其优势兵力,摆出大纵深进攻的架势,但莫德尔采取惯用的“短促突击”的弹性防御措施,不断向苏军实施反冲锋。
更难对付的是,莫德尔根本不愿被动挨打,在苏军大举攻击的时候,他集中3个装甲师组成两个战斗群,分两个方向对进犯的4万苏军进行围歼。朱可夫不得不动用10万人和350辆坦克的战略预备队,恢复对德军的进攻。
但在双方的对攻中,苏军伤亡惨重,雪地上布满了士兵的尸体,攻势也渐渐地减弱,朱可夫最终下令暂停了“火星行动”。此役苏军伤亡76万人,其中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就造成苏军30多万伤亡,而自己仅伤亡4万余人。
更让朱可夫倍感泄气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莫德尔居然在25天内,悄悄地指挥40万德军,撤退100公里。这些都是在苏军的监视下做的,等反应过来下令追击后,苏军又损失了10万人。看来,莫德尔是朱可夫的“天敌”。
不管怎么说,朱可夫在战略上赢得了胜利。由于他在热勒夫的积极进攻,致使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少之又少,甚至拿不出多余的部队去救援包围中的德军。尽管损失惨重,但达到了战役目的,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单从战术角度来说,莫德尔给世人展示了他的战术造诣,尤其是他将坦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在被动中寻找主动,不放过任何打击对手的机会,并“以弱胜强”,让对手毫无成就感。尽管朱可夫赢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光彩属于莫德尔。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朱可夫传》、《回忆与思考》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斯大林格勒惨败敲响了第三帝国的丧钟,这场胜利彻底扭转了苏德战场南部战线的形式,保卢斯30万大军全军覆没之后,德军开始大步后撤,苏军穷追猛打,一个多月就把将战线推进到第聂伯河大河湾处,大有团灭顿河集团军、B集团军,收复东乌克兰的可能,只因曼施坦因出人意料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而功败垂成。
1942年11月到1943年初,朱可夫手握110万兵力全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成功顶住了曼施坦因解围部队的反攻,堪称教科书式的反击作战,在哈尔科夫的失败则是瓦图京大将的指挥失误,与朱可夫无关,这毫无争议是朱可夫的辉煌战绩。
但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有一个绕不开的内部因素,就是同样在中线苦战的莫德尔拿走了大部分的战略预备队,他手下精锐的第9集团军连同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被苏军牢牢牵制住,这股力量无法南下救援保卢斯,基本宣判了第6集团军的覆灭。
而莫德尔之所以成功要走了大部分的战略预备队,一方面,是因为苏军的火星反攻行动攻势过猛,不给他援兵就守不住勒热夫突出部,这个突出部被希特勒看成是第二次进攻莫斯科的跳板,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勒热夫突出部只是整个中部战线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德国统帅部也意识到了勒热夫突出部的战略价值,这块三面环敌的突出部,成功牵制了250万苏联红军,而莫德尔手中的兵力也不过20万人,整个中央集团军群也就100多万人而已,试问如果勒热夫守不住,这250万苏联红军会不会去增援斯大林格勒呢?如果真是这样保卢斯会死的更惨。
往大方向说,德军在莫斯科对面的勒热夫囤积重兵是非常必要的,中央集团军群声势浩大让苏联最高统帅部产生了战略误判,他们以为德军会在1942年下半年继续进攻莫斯科,从而将全国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了莫斯科,也就是勒热夫突出部的正对面,放松了在南俄方向上的防御,这成就了德军蓝色行动的神话,保卢斯成功攻占斯大林格勒、李斯特也几乎打下了高加索,从这种战略层面考虑,坚守勒热夫的莫德尔是光彩的,正是由于他吸引了苏军主力,才给了南线德军可乘之机。
(1942年苏德战场形式图)
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的斯大林、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给出了补救措施,一方面增援斯大林格勒,一方面强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尽可能减轻高加索、斯大林格勒两个方向的压力,火星行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起的。
(整个1942年,苏军都在疯狂反攻莫斯科正面的德军)
火星行动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进攻作战,时间是1942年11月24日—12月16日,这是苏军在这个方向上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此时正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紧张的时候。但火星进攻作战并不成功,苏军除了一连串上数字以外,什么都没有得到,德军仅以4万人伤亡,让苏军付出26多万人阵亡或被俘、50余万人受伤的巨大代价,有关朱可夫指挥能力的怀疑就源于此,
(火星行动示意图,德军防线不断内凹,但一直没有被击破)
德军将领评价火星行动时说:“俄国人本质上迷信蛮力,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术,盲目遵循战前部署,不懂的随机应变”。这话说的确实没毛病,朱可夫在之后的天王星作战(斯大林格勒反击战)中明显懂得随机应变了,交了学费后的进步就是大。
苏军对勒热夫突出部的进攻不止火星行动这一次,确切的说,从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末苏军都在进攻,共有4次大规模交战和数不清的局部战斗,双方在勒热夫、瑟乔夫卡、大卢基等中部战线拉锯苦战了一年多,埋葬了不下300万人的生命,而最惨的一仗就是朱可夫指挥的火星行动,这一仗也成就了莫德尔防御大师的美名。
总的来讲,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反击作战(天王星行动)中表现突出,莫德尔耗尽战略预备队确实帮到了朱可夫,但如果没有莫德尔拖住莫斯科方向的苏联红军,朱可夫或许能赢得更轻松,因为他能得到的援兵远远超过保卢斯和曼施坦因,也就不会再有哈尔科夫的惨败,德军连1943年都撑不过去。
光彩属于莫德尔?这只不过是近年来德粉眼中的光彩吧?
所谓莫德尔的光彩,当然指的是勒热夫地区的会战。莫德尔号称在勒热夫会战中消灭了一百多万苏军。但这纯属数字游戏!
所谓的勒热夫大会战,本身是15个月时间里的十多场战役,并不存在所谓“一次歼灭百万苏军”的这种孤立战役。而且,勒热夫的战线非常漫长,基本等同于苏德战场的中部战线。苏军在勒热夫确实打得比较难看,但作为上千公里的战线,而且时间长达15个月,一百多万的损失也并非那么骇人听闻。
所谓的“莫德尔以20万德军击败10倍、20倍苏军”,就是这种文字游戏的产物。苏军在勒热夫地区的一系列攻势里,没有超过100万兵力的。多次战役累加后当然超过100万了,但能算数吗?
同时,德军也不是只有20万。勒热夫系列战役中,德军投入的是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百万兵力。在勒热夫的单独一场战役里,德军部署于苏军攻势正面的兵力,可能是20万甚至10万,但苏军在局部投入的兵力也不过几十万而已,苏军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夸张。
朱可夫在勒热夫一系列进攻战役中的频繁失利,正是因为逐次投入兵力,并没有真正形成真正绝对的优势。以坦克为例,苏军虽然坦克数量占了上风,但是弹药、油料的供应都很仓促,维修保障也很差劲,经常是打了一半发现没油了,或者坦克故障抛锚了,只好扔掉坦克往回跑。
在1942年的一些战役里,苏军看似兵力和武器很多,其实都是假象。真正应该比较的是苏联和德国两边的弹药消耗量。在1942年,德军弹药消耗量是苏军的三倍!
苏联坦克产量在1942年虽然是德国三倍以上,但是各种弹药供不上,特别是支援炮火压不过德军。就算坦克数量再多也是送人头的。
所以,勒热夫战线看上去似乎是苏军占有兵力优势,但实际上这种优势是虚假的。莫德尔只不过是正常发挥了德军的火力优势,将苏军准备不充分的进攻逐一粉碎而已,进而给苏军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所以,不必要过分神话莫德尔这个人。
本身苏军削平了勒热夫突出部就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不过是惨胜。削平了勒热夫突出部以后,德军不能够再利用这个突出部作为进攻莫斯科,这样苏军的战役目的就达到了。
勒热夫突出部的争夺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从1941年冬天开始,一直到1943年春天德军放弃勒热夫突出部为止。
战争不是单纯的比较谁死的人多,死人多的一方就是失败者,谁死的少谁就是胜利的一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谁通过战争这种终极手段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谁才是战争的胜利者,不能单纯的比较人数的死伤,如果真的是在乎人命的消耗,就不要去打仗。
苏军对勒热夫突出部的进攻可以说是在交学费
苏军进攻勒热夫突出部,应该承认的确是损失巨大,而战果很小,虽然占了地方,但是对于德军有生力量的打击并不大,但是苏军达成了战役目的。而对于德军来说,虽然给予苏军重大杀伤,但是放弃了勒热夫突出部,以后再进攻莫斯科就费劲了,况且对于德军来说放弃了付出巨大代价才守住的勒热夫突出部,那么等于是先前为了守住突出部而付出的代价等于是白费了。
莫德尔利用坚固的工事和源源不断的援兵守住了勒热夫,但是由于勒热夫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德国人后来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再投入了,只好放弃地盘来节约兵力。
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则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赢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标志苏军已经是开始转入了进攻,而德军开始被动防御,而勒热夫突出部德军所谓的胜利就是一次死伤人数比苏军少的战役,但是对于德军来说死的比苏军少有什么用?德军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后,开始一路败退直至被打死在巢穴里。
蒂佩尔斯基希和他写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在这部德国人写的二战史中,对于勒热夫突出部的争夺着墨不多。尤其是1942年的夏秋,苏德战场最吸引双方注意力的地方还是斯大林格勒,这里的胜败决定着苏德战争的胜负。
勒热夫突出部战役,本来并不是什么特著名的战役,不过当格兰茨把朱可夫最大的败仗这个大帽子给勒热夫戴上以后,这个战役一下子出名了。本身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对于这场战役并没有太过重视,德国人自己写的二战史中,仅仅是把勒热夫从1942年夏天进行的战役算作是苏联人的扰乱性战役,就算是后来的天王星行动,也没有太多着笔,只是说了为了节约兵力,德军放弃了勒热夫。
放弃了勒热夫突出部,就意味着德军丧失了大部分进攻莫斯科的出发阵地,而这正是斯大林所希望的,而莫德尔是打得不错,但是德军再也不能对莫斯科造成直接威胁了。不知道这有什么光彩的,战争从来就不是靠撤退来打胜的。有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就是解放战争后期的金门战役,解放军渡海进攻进攻金门失利,国民党方面大吹大擂,好像胜利就要来了。但是,金门战役的直接参与者胡链却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就是我辈军人丢失大陆,区区登步何足挂齿!
图片来自网络。
朱可夫为何赢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光彩属于莫德尔?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是两个不同的作战方向。就题主提出的观点,主要是指朱可夫在1942年11月19日展开“天王星行动”时,在不久又在莫斯科西部勒热夫方向展开了牵制作战“火星行动”,目的就是防止莫德尔第9集团军向南运动,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作战,其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就“天王星行动”来说,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最重要的反攻战役,它的意义在于全面展开了对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围歼,同时又对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增援实施有力的阻击,这场战斗最终使苏德战场态势完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向有利于苏军一方转变,从而为苏德战争的胜利打了坚实的基础。
而对“火星行动”来说,苏军疏忽了莫德尔的防御能力和德军统帅部坚持防御勒热夫的决心。在德军方面,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宁可忽略斯大林格勒战场的紧急需要,也要将大量装甲部队驰援莫德尔,说明德军非常重视莫斯科方向的牵制作用,对希特勒来说,如果中央集团军群全面瓦解,那德军闪击苏联的最大目的占领莫斯科就完全成了泡影,因此,在1942年苏德双方围绕打与不打第二次莫斯科战役的问题,一直在相互猜测,同时也牵制了双方强大的兵力。这是一场政治赌注也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平衡较量。
另一方面,朱可夫赢了“天王星行动”却输了“火星行动”,莫德尔并没光彩到哪里去。朱可夫是继华西列夫斯基以后第二个被派到斯大林格勒战场指挥作战的,当时,斯大林已经下达了著名的第227号不准撤退命令,苏军防御斯大林格勒的决心已经确定,但在如何应对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的问题上,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却有另外一番打算,斯大林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包括他的秘书和他共4人秘密制定了“双星计划”(天王星和火星),目的就是要在1942年秋冬彻底打垮德军的进攻,但斯大林想得太简单了,德军在发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前,一直在加强勒热夫方向的防御,即使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得非常艰苦的时候,德军仍然没有放弃在莫斯科方向的威胁,这成了苏军和斯大林的一块心病,可以说,“火星行动”是朱可夫勉强打起来的一场战斗,因为“火星行动”削弱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客观上也使斯大林格勒战场变得格外惨烈。
同时,对朱可夫和制订“火星计划”的几个人来说,他们也没想到德军会那么侧重勒热夫战场,也格外重视莫德尔第9集团军,反而对斯大林格勒战场的第6集团军视而不见,虽然派了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群增援,但曼施坦因却又担负着确保A、B两个集群通道的重任,这使朱可夫的双星计划显得一头重一头轻。
当然,莫德尔集团在勒热夫的防御表现采取了积极防御策略,这与德军广泛采取的闪击战有较大的区别,客观上也使朱可夫的进攻战术受到了制约,勒热夫之战也称为苏德战场上的绞肉机之战,主要就是德军一改进攻战术策略,打破了苏军的战略战术构想,为莫德尔赢得了“防御大师”的美称。
但是,“天王星”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朱可夫不在勒热夫发动主动进攻,德军就不会增派那么多的装甲部队驰援中线,那样的话,用于南线作战的德军装甲部队就会快速形成反包围战斗力,苏军想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难度就会增大。也正因为苏军在勒热夫的顽强反击,最终迫使防御了一年之久的莫德尔不得不于1943年初主动撤出勒热夫,客观上讲,也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持续一年半的威胁,也解除了斯大林的一块心病。
至于说朱可夫在勒热夫战场成就了莫德尔,仅仅是莫德尔能够成功从苏军眼皮底子下安全地撤出来,苏军没有完成全歼第9集团军的战役目标,这是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最大的遗憾罢了。对莫德尔来说,在勒热夫和在库尔斯克战役,他都采取了保守和保存兵力的战术,对战场本身是无益的,顶多为德军保留了一些有生力量,而对整个东线战争反而是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提问者之所以提了这个问题,无非是重复“火星战役是朱可夫最大的失败”这一论调而已,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实施反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总企图是粉碎伏尔加河和顿河两河之间地带的敌军集团,尔后向北高加索、顿河上游和列宁格勒实施突击。为了牵制敌人,使其失去机动兵力的能力,也应该在大卢基、勒热夫和维亚济马地区实施进攻战役。
因此,火星战役即勒热夫-维亚济马突出部地区战役的目的在于组织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向南部方向抽调预备队,尽可能将德军补充兵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从而保障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成功。
根据最高统帅部安排,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受领任务协调指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在莫斯科方向的勒热夫-维亚济马实施进攻。然而由于是诱敌为主的进攻作战,为了保证主要进攻方向,1942年9-10月从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抽调了11个步兵师、5个坦克军和9和独立坦克旅到斯大林格勒方向,而同时期之补充了3个机械化军。
由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防御坚固,加上苏军进攻部队实力不足、弹药保障不够、侦察组织欠缺等,苏军蒙受了重大损失,纯减员7.04万人,伤病14.5万余人。苏军战时宣布歼敌7.7万人,毁获坦克610辆、火炮2100门和200架飞机。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朱可夫真正的工作重点并不是协调组织这场战役,而是协调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斯大林格勒反攻行动,他参与了制定粉碎解围的曼施坦因集团、彻底消灭被围德军集团的工作。
从苏军战役目的上来说,尽管付出了重大代价,但目标得以实现。在苏军进攻期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非但不能把预备队派往斯大林格勒方向,而且还被迫从陆军总司令部预备队和西欧向勒热夫-维亚济马调来5个师又3个旅。
光彩…莫德尔?我只知道朱可夫攻克柏林后,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一位德军将领:你,过来,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这位德军将领是莫德尔?抑或约德尔?
自问自答,有意思?莫德尔没输,可纳粹输得底裤都没了。给美欧当狗,下场很惨的。
消灭了六十万德军,苏军伤亡了两百多万,牺牲无数士兵生命换来的所谓胜利,还好意思宣扬?!莫德尔,以二十多万兵力,扛住了十倍于己的苏军进攻不说,还歼灭五万多苏军,并有序撤退到后面预设防线。是二战中出色的防守反击大师。
因为莫德尔在争夺勒热夫(火星行动)中让朱可夫惨败到不敢面对。
苏联最高统帅部希望通过\"火星\"与\"天王星\"两个计划重新夺回东线战场的全面控制权。逼近莫斯科的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部队对莫斯科威胁最大,坚韧的莫德尔和他的第九集团军就是一支随时插进莫斯科的利矛。简单的讲,粉碎中央战线莫德尔第九集团军比起南方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意义重大的多。
从朱可夫角度看,上一年他曾以十个师对叶利尼亚突出部反复发动攻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屈服于可怕的伤亡,最终放弃了叶利尼亚。如今的这一次进攻朱可夫将会手握更多资源,重复一遍去年的成功,可谓踌躇满志、成竹在胸。
结果是在火星行动中,苏军损失近50万人,坦克的损失同样惊人,据说大约为1700辆,已经超过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发起的天王星计划一开始所投入的坦克总数。
但是,伤亡惨重的战斗没有夺回勒热夫,当然这并不是苏联宣传讳莫如深的唯一原因。
战后,苏联元帅们的态度颇耐人寻味,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提到莫斯科前面的一系列行动只是天王星计划的一次佯攻,科涅夫《方面军司令员札记》中则干脆断片,倒是华西列夫斯基为人厚道,大方的与朱可夫分享了斯大林格勒这一历史上最伟大战争转折点的史诗作者名声。
一句话,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都需要树立一位胜利象征——朱可夫。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