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从一名武将,逐步成为官府和民间共同推崇的偶像,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广泛的影响。就一起看一下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吧。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01
时人的评价
关羽在时人的眼中就是骁勇善战的武将,在许多大佬人物眼中,也是偶像级别的存在。就如今天,有些人在T台上走两步,在草坪上踢两脚,被人崇拜,视为偶像一样。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道: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陈寿的这一评价得到了时人一致的认可。
温恢认为:“关羽骁锐。”
吕蒙认为:“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
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超群。”
郭嘉、程昱:“关羽、张飞,皆万人敌。”
刘晔认为:”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关羽、张飞在时人眼中就是偶像级的存在。就今天一些人对于小鲜肉的崇拜,也就不过如此。当时,关羽一般是与张飞相提并论,不过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而已。
显然,题主的意思并不是说关羽是任何从一个贩枣的商贩,成长为万人敌的战将,而是说关羽是如何成神的。
02
从关羽到关公
建安五年(200年),关羽为解白马之围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被曹操上表献帝,封为汉寿亭侯。关羽至死,也就是这个爵位。
但在关羽死后,历朝历代皇帝逐步把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以此作为教化忠君爱国的典范,关羽也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神。”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三年(1104年)又封为崇宁真君;大观三年(1107年),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泰定帝天历八年(1335年),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封关羽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封关羽为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封关羽为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封关羽为山西关夫子;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封灵佑二字。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年),封关羽仁勇二字。
清宣帝道光八年(1828年),封关羽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封关羽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从这个过程,就看出关羽是从宋朝才开始,朝廷逐步将关羽神化。
许多人认为,关羽为神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这不准确。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写作《三国演义》或者说他出生的时候,关羽已经成神几百年。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就会发现,关羽成神最早还不是由官方所封,在更早的时期,民间已经把关羽作为神来祭祀、供奉。
03
关羽首先在民间成神
对关羽的信仰,从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了。
公元220年,关羽被杀身亡。死后关羽的头葬在河南洛阳,身体葬在了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光大年间(567年),关羽去世三百多年后,在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起因是关公在此时常显灵,保佑来往客商及当地百姓。这也是关公成为财神的原因,为商人供奉祭祀,祈求保佑平安。
之后,纪念关公的庙宇逐步增多,在清朝末年最多时有三十万座。小时候,听老人们常说,几乎每一个像样子的村庄都有一座关帝庙。
在民间一般尊称关羽为关公、关老爷,现在许多家庭,特别是一些商人还会请一座关公像供奉在家里或商铺中。
现在国内所有的关公庙建筑中,保存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其中山西运城市解州城西关帝庙,是至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关帝庙,楼台殿阁共有三百多间,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除了中华大陆,在台湾,仅有二千多人口就有八百多万信众,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关公,称为“恩主”。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对关公的膜拜之风也是经久不衰。
在美国的“龙岗总会”就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有分会一百四十多个。
对关公的信仰在世界范围内盛行,还主要是华侨在国外从商者居多,一般是把关公作为武财神来崇敬、供祀。
04
儒释道三教对于关公的崇拜
忠、义、仁、勇、信,这是关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自然是儒家极力推崇的偶像。
传统的儒家尊奉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又尊为“文衡圣帝”。
最早在隋朝,天台宗的一位僧人为了在荆州扩大佛教的影响力,于是将关羽封为“伽蓝护法神”,将关公纳入了佛教体系。
北宋时期,道教盛行,为了扩大其影响力,道教也把关羽纳入道教体系,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官方加封“崇宁真君”。道教将关公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是道教护法四帅之一。
在明朝,佛教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关公庙也越来越多。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关公庙。而明神宗万历皇帝信奉道教,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到了清朝,为了维护皇权的统治,收买汉人的人心,历代皇帝对关羽也进行了加封。而且极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关帝庙,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对关帝的祭祀活动。
佛教对关公的信仰只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而在藏传佛教中有多位大师著有供赞仪轨。
总之,凝聚在关公身上体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家思想的春秋大义,并与释教、道教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观念相趋同,根本而言,关公体现着中华民族之魂,是万世敬仰的偶像。
05
题外话
关公作为偶像,是普世的道德理念。
但在中华大地上,有一个地方就没有或者说不允许有关帝庙。
想必大家也会想到,那就是颜良庙的周围。
想当初,关公万人阵中斩杀颜良,割其首级。
平心而论,关公与颜良,都是各为其主,只是政治立场不同,而颜良也并非是大奸大恶之人。何况当时颜良还没有准备好,被关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颜良至死心中不服。
在有关的历史记载中,颜良此人在黄河两岸的名声一直很好。其死后,有人修建了颜良庙来纪念他。
由于关公斩杀颜良的缘故,不能在颜良庙周围修建关公庙,就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据说曾经有个县令,偏偏不信这个邪,硬是在颜良庙周围修建了关帝庙。结果,不但关帝庙莫名其妙的毁了,就连周围的人也遭受了天谴,瘟疫不断。
由此看来,颜良心中不服,怨气依然很大,但似乎也不很厚道,不该迁怒于百姓哦。
这是一点题外话,包括关公的封神,其中的故事就在友友们自己品味、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