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四零五零后农村养老靠什么?

四零五零后农村养老靠什么?

2020-10-21 16:02阅读(63)

四零五零后农村养老靠什么?:四零后五零后,现在正是60--70岁的年龄,可能有些已过了70多岁。这个年龄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确实不好办。四零后的农村:-四零五零

1

四零后五零后,现在正是60--70岁的年龄,可能有些已过了70多岁。这个年龄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确实不好办。

四零后的农村老人,如果岁数大一些的可能还好一点,因为他们这批人大多都是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五零后,就很尴尬了,这批人赶上了计划生育的年代,基本都是1个孩子。

这样的孩子一结婚,面对的就是4位老人。孩子就算是有孝心,也很难顾及过来。

四零后要好很多,两个以上的孩子,结婚后,有条件照顾双方老头,养老问题相对还不算犯愁。

中国农村过去一直有“养儿防老”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儿女多,对老人的养老负担就小,大家一平均,就没有多少了。不管是轮流赡养,还是在一家赡养,都是大家商量一句话的事情。

而五零后的农村老人,当自己不能自理的时候,如果有敬老院,只能去敬老院了。当然,去敬老院也不是不行,但是比起由儿女养老,老人还是偏向于后者。

现在有些农村有一种集体养老的形式,由集体组织一些五保户、年老多病、无依靠的老人集中起来,有专人伺候。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当然还有养老保险制度,只要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金,老了就可以领取养老金。这些都可以解决部分老人的后顾之忧。

还有一些农村,在政府的惠农政策下,走出了一条富裕的道路。很多这样农村,都给老人办理了退休制度,住在这里的老人,都可以定期领取一定的退休金,以保障老年生活。

凡是这样的农村,养老机构也必然有所建设,老人的养老问题,一般都会考虑周全。

但是,这样的有养老制度的富裕农村,毕竟还没有完全铺开。还有很多四零后、五零后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确实令人忧虑。只能依靠孩子们了。

2

我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一个四零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年过七旬,还有一个要我养的老母亲,也生活在农村。我这个七旬老人还要为养老母亲而奋斗!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在农村养老。我耳闻目睹,亲眼所见70岁一80岁这个年龄段,老年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老人和城里老人不能比,城里老人有退休金而农村老人沒有。他们有田地,有国家每个月补助100多元的农村老人养老金,但这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开销,所以70一75岁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多数人还在佝偻着身驱在田里劳做,以此种粮换来不多的收入。家里再养几只鸡鸭;种些菜,除了自乙吃用,余下的卖了换几个零花钱。这个群个体的老年人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他们过日子精打细算,不乱花一块钱。而且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温饱就知足了,只要能劳动就自食其力,从来不向子女伸手要钱,他们只要还能做动饭,大多数不和儿女在一起生话,不给儿女添麻烦。

当真的有一天走不动了,病了、老了,理所当然就全靠儿女了,到那时候就可以靠靠墙根,晒晒太阳了。休息休息疲惫的身驱了!可是也是时日不多了。

这就是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四零五零后农村老人养老所依。只要不倒下就自己干,最后依靠的是儿女。




3

问:四零五零后农村养老靠什么?

四零五零后的人,是现在六十一到八十岁的人。六十到七十五的人很多,接近八十的人在农村已经不多了,再过十几年,这批人也就将消失殆尽,剩下的也是凤毛鳞角了。

现在农村这六十岁以上的人,养老靠什么?

我观察周围,只要是身体还可以的,七十岁以下的大都还沒放下劳动,甚至将近八十的,只要身体允许,也还在干他们力所能及的活,用此收入来养老,或补充养老的用度。

农村六十到七十的人,身体还可以,他们很多人才刚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已经把积蓄花的差不多了,这是他们才知道该为自己活了。他们除去国家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加上儿女每月的月规,如果沒有积蓄,是不够每年生活支出的,所以,趁身体还可以,还要劳动,挣来钱除去补充用度,还可以以备不时之需。

最可怜的就是那些身体不好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果没有什么积蓄,光靠国家的一百多块钱和儿女们的月规,也就免强度日,而这些不能劳动的老人,本身就多病,医院早已把他和他们的儿女掏空,遇有突发疾病,只有奔赴黄泉,还提什么养老。

农村七十岁的老人在年轻时很有能力,到老来完成任务后,自己还有很多积蓄,这些人是不愁养老的,不靠儿女自己完全可以养老,但这样的人在农村必竟是占少数,多数还是没有积蓄而且还能劳动的人。

这些人有的在种地,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在搬砖,有的看大门,最辛苦的就是那些穿橘色外套的人。

反正,农村这些不太老的老年人,只要身体允许,大都没闲着,都在为自己未知的明天而辛苦劳作。这就是农村四零五零人的养老。

4

四零五零后农村养老靠什么?这个问题有点尴尬,四零后现在80岁左右,五零后70岁左右,农村老人干了一辈子农活,也没有缴纳过社保,更没有退休金,他们靠什么养老呢?政府规定年满60岁农村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取百十块钱的养老金,80岁以前老人可以领取高龄补贴,但这些加起来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养老问题,真正养老还是靠自己的子女。

现在农村子女手里也都有了钱,父母年龄也大了,会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和幸福的晚年生活。赡养老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更是我们做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不就是为了能养老吗。

年龄大了,没有子女的怎么办?也就成为村里的五保户,让这些老人进养老院,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让这些没有子女的老人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每天有人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在养老院安度晚年。

这些老人辛苦一辈子了,没有缴纳过社保,但政府还是会对高龄老人有群照顾,不管发多少养老金,最起码还是想着这些高龄老人,每个月会给她们按时发放养老金,在加上子女的照顾,会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幸福生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更多三农信息,希望大家关注三农,了解三农,支持三农。

5

生活的支出伸缩性是很强的。你有钱了每一天可消费100元,钱少了每一天消费50元也算不错的生活,农村七八十岁的老农每月领的养老钱和高龄补贴只有不足200元,日均六七块钱,那么就只有“量体裁衣,随弯就弯“了。早上一个烧饼,中午一碗面条,晩饭一个蒸馍就行了,加上调点房前屋后种的青菜,也是一天生活。如果儿女孝些再多少补一点点,也能将就往前挨吧!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慢慢给农村老人能増加点养老补助,那当然就会逐渐更好些。

6

40后50后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的确还是个难题。今年有代表在两会上提出给65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退休金,好象是没通过,也许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吧。不过,根据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是能得到妥善解决的:

1,每个月还可领取国家发放的百十元基础养老金。虽说不多,可作为农村老人,总比没有好。

2,40后50后的老人一般都有三,四个子女或五、六个子女。这些子女完全可以承担老人的养老问题。瞻养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做孑女的责任和义务。

3,实际上65岁以下(55年一59年)的老人都经历了计划生育政策,大部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户。这部份60一65岁的老人在家庭里还是种地的主力,因为独子或独女大部份都在外地工作或打工。当然,趁现在还基本做得动,可以积存点钱,以防做不动的时侯能有点钱用。

4,再说65岁以上这部份老人的瞻养问题。这部份老人基本上就干不动了,但由于子女多,他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在我们这里的做法是,比如老人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女儿肯定是出嫁了,老人就到两个儿子的一人住一年,轮换住。住在谁的谁就提供生活费,又方便照顾老人的起居。衣服费,看病药费住院费由四个子女平摊。一年每个子女还要给老人几百或千把元零花钱,应该说这个年代的老人晚年还是幸福的。

5,没有子女的老人,国家有低保和帮扶政策。老人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晚年生活也是过得非常好的。

以上是根据我们这本地老人生活现状的看法,全国各地可能不一样,望友友们留言评论。

7

感谢邀请,在农村,四零后的人多半已经七十岁往上走了,有的快八十了。

五零后的也已经六十岁上下的年纪了,那他们靠什么养老呢?

我认为,第一是靠自己养老,第二才是靠子女养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也是农村人,我了解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我来说给你听:

就拿我们老家的情况来说吧!

在农村,多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活着干,死了算。这也是现在农村的现状。

四零后出生的人多半已经七十岁往上了,他们这一代人,吃过太多苦,经历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岁月考验。

经历过那个没饭吃的贫穷艰苦的年代,也过过贫下中农蹉跎的岁月,十年动荡中他们荒废了学业,包产到户使他们这一代人,才觉着生活有了奔头。

他们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们能识俩字,没日没夜地干活。

等把孩子养大了,他们也已经快奔五了,孩子成家了,也要养自己的小家庭,他们又义无反顾地接过了照顾孙子的重担。

等把孙子带大,他们真的老了,走路也没以前利落了,但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他们还是选择了继续干活,只要能干得动,决不给儿子添麻烦。

就比如我的公婆,今年七十六岁了,身体尚好,还在家种田,种小菜园,菜下来的时候,骑上电动车赶集,曾劝过他们,别种地了,租出去算了,可公婆不听。

说是不种地了,一点收入也没了,总不能老给你们要钱花吧,你们挣钱也不容易,我们还干得动,多挣一点是一点,不给你们添麻烦。

在说不种地,心里总觉着少点什么,空落落的。

我理解他们,经历过那个饿肚子的岁月,粮食就是命!有粮食就饿不死!

种地打粮食才有吃的,这个想法已经在他们那一代人心里扎下了根!

但凡干得动,决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也等于自己给自己养老啊!

在农村还有些身体不好的老人,儿女结婚已经被花光了积蓄,自己也累下了一身病,地也种不了,又没什么家底,这个年纪,每月只有百把来块的养老金过生活,儿女孝顺条件又好会给俩钱花花,如果儿女条件差,那老人可就不好过了,实在不行,只能儿女轮流照顾,这家住几个月,那家住几个月。

哪管你愿意不愿意,有的儿女也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义务,不让别人笑话自己不孝顺而己!

这种事也是真实存在的,轮流赡养,于儿女是无奈之举,于老人何尝不是呢?

再说说五零后出生的这一代人,现在也已经六十岁上下了,他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老人多少强些,虽说也经历过闹灾荒的年代,但那时还小,没什么记忆。

在他们记忆中,十年动荡岁月,刻骨铭心。那时候农村条件也不好,吃饱饭还凑合,只是学业荒废了不少,识字不多。

我的婶子就是五几年出生的,听她说过,没上过几天学,识不了几个字,出门办事可难了,好在婶子爱学习,现在智能手机玩得很在行呢。

后来包产到户,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婶子也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每天拼了命的干活,挣钱供子女读书,他两个孩子也争气,都考上了大学。

后来,女儿嫁到了外地,就剩下儿子的婚事没办,谈了女朋友,女方非要在城里买套房,不得己,婶子找亲戚朋友凑了凑,交了首付,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

现在婶子也已经把孙子带大,上了学,和叔又回到了农村老家,债叔也靠打工还完了,只是债还完了,手里没钱了,那以后养老怎么办?

儿子女儿都不宽裕,只有靠自己了。没办法,叔在他六十几岁时又出远门打工。

婶子在老家种地,闲时去南方摘茶叶,麦收完,地种上,又去甘肃摘枸杞,这不我刚打电话时,人已经坐上了去甘肃的大巴车。

婶子又开始了她的打短工生涯,听婶子说,枸杞摘完,还要去新疆摘棉花。

自己干得动,决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这也是婶子她们这一代人的心声啊!

在农村不管是四零后,还是五零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勤劳!

为了家人和孩子们,他们只讲奉献,不谈回报!

这也正是我佩服的地方!










8

靠什么,直接的说,只能靠自己,只能靠自己垂死的挣扎,只能靠自咬着牙关不断的干活,不断的努力和拚博,其次,只能靠儿女怜悯的眼光和诚真的关爱,再就是那一百余元的养老金作为救命稻草。虽然不多,但做为受苦受难,饱受生活艰辛,吃尽人间酸楚的这些老人们而言,一百余元养老金国家每月给白发,实在是太感激,太幸运了,这不能不说生活在这个年代的老人们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眼下的这个群体,只要身子骨硬板的人还在农田地里继续劳作,摸爬滚打汗流夹背,从无任何怨言,再苦再累还是田间的主力,庄稼的能手,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女少一点负担,让自己老年生活充实一点。

9

一个很现实,又迫切的问题,说说吧。

第一点,这代人,今天自食其力,丰衣足食早不在点了。

这代人步入了人生的“拐点”了,夕阳之时。

第二点,怎么养老,一个字难。

一是居家有子女养老。

二是有条件的人入驻政府,民政或私营开办的养老院。

第三点,这代人均无参保,谈不上有多少养老金可供开销。

幸好政府财政有一些补助,还有高龄补贴,如果身体无多大病诊,谈不上享受,打发日子还算免强。

假如有个头痛什么的,估计就不好过了。

在这我要说的是子女们对老人要关心,理解,善待。

从传统,伦礼说敬老,养老是儿女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老人们走好最后的一公里,一是儿女的责任,也是政府,社会的责任。

由上,谁不老,谁无老,你对老人的当前如何…,不久,你也老去,你的儿女能否尽孝,现在的你是示范,不信你试试。

10

农村四零五零的人靠什么养老?

这个大可不必关心,中国都走过5000年历史了,哪个人没活过来?只是活的年头长短而已,生活质量高低而已。

昨天,我在人民公园碰见一个老头,我跟他聊了起来。他是我们开原市古城堡乡的,今年73岁。

我问他一个月开多少退休金?他说,哪来的退休金,是农民出身,他说,老伴已跟他离婚30多年了,现在他在城里儿子家住。

我问他生活来源靠什么?他说,生活来源,他家有六亩地,已经租出去了,每年租金3000多元,外加老年补贴,和地的直补钱,一年的收入不过6000元。每月平均不到500元。

我问他,这些钱生活够吗?他说什么叫够,什么叫不够。他在儿子家住也不吃儿子的,儿子也在城里打工不宽裕。老头说,他一个月的生活费300元就能活下来,老头不抽烟,不喝酒。

我说,你为什么不在农村自己家住?种点蔬菜。他说他老家的房子不行了,是个土坯房,没有维修价值,要倒了,如果要维修得几万元,手里没那个钱。

老头说一个人过惯了。妻子30多年就跟他离婚了,就是因为家庭贫困,房子不行,翻盖不起。

他说,儿子儿子媳妇对他还可以,没有烦他。他一个人吃完饭就到公园来坐坐。具统计,全国有6亿人口,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位老人月收入还不到500元呢,不也得活着,这就是一个农村老人的现状。

他说就是赶着往前活,活哪天算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