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首王维的《少年行》是对霍去病的爱戴与敬仰。

霍去病是一个父亲不敢承认,母亲又是个女奴的私生子,似乎永无出头之日。由于他善于骑马射箭,武功盖世,智勇双全,姨母受到武帝宠幸,舅舅成为大将军,于是少年霍去病十七岁两出定襄,功冠全军;十九岁,三征河西,开疆拓土;二十一岁,统军三帅,纵横漠北。

他的父亲霍仲儒是平阳县的衙役,分发在平阳公主家当差,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里的奴婢。他从小被养育在奴婢群里,童年生活充满艰辛。但他却能勤奋学习,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

他的舅舅卫青受到汉武帝赏识,成为大将军。

霍去病进京见到汉武帝,并说出心中平灭匈奴之志。元朔六年,霍去病不满十八岁便主动请缨,武帝封他为嫖姚校尉随军出征。他带领八百骑兵,驰骋大漠,斩敌二千零二十八人,被封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精兵一万出征匈奴,即河西大战。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同年河西二战,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及匈奴大小阙氏等六十三人。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起“漠北大战”。霍去病阴差阳错遇上西离王部,这一站也成为他的巅峰之战。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率部奔袭两千里,损兵一万五,歼敌七万,一路追杀,来到了蒙古肯特山一带,并举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之后,又深入追击匈奴,一路奔袭至贝加尔湖。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的最高追求。

霍去病年仅二十四岁就因病去世,但他确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不谙兵法,骁勇善战的少年奇将!

最佳贡献者
2

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3


饮马翰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随便挑一个都是后世将领一生追求的梦想,自霍去病后,封狼居胥是每个汉人将领最高的荣耀,也是文人们最壮丽的诗篇!

十八岁出征匈奴就敢于长驱夜袭,仅率800骑便一战冠军,之后每战皆胜,横绝大漠的传奇,漠北之战更是打出大汉天威。19岁封骠骑将军,21岁进大司马位,24岁逝世,留下传唱千古的一句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绝对是中华军事史上的奇才。一生四次正式领兵出击匈奴,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将河西走廊纳入版图。当然人无完人,霍去病性子也很野,敢当着汉武帝面射杀李敢,李敢可是关内侯,霍去病是没权力擅杀的,可见胆子之大,而汉武帝也不是一般人,他虽没怪责,估计心里也很不爽了,这件事跟霍去病死因有没有关也耐人寻味。

4


天生冠军侯,

肝胆夺敌魂,

八百铁骑奔,

征战风雷惊。

封禅狼胥山,

万古仅一人。

5

霍去病,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的名字,他多次以少胜多战胜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位少年将军,杰出军事家。他与卫青并称“帝国双壁”,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

霍去病给人的形象永远是白马银袍,英武神勇的少年英雄,他只活了24岁,是如巴顿一样,他是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的英雄,他用兵来如急雨,去似狂飙,出神入化,犁廷扫穴般驰骋往来于匈奴腹地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每战必胜,是史上真正的不败战神。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这霍去病的身世同卫青一样,他是卫青的外甥,母亲叫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家一个贫贱的女奴,父亲霍仲孺是个县衙小吏,但坚决不承认自己与女奴私通,于是,这霍去病便顶着这“私生子”的帽子,来到了这人世间。

值得庆幸的是,他虽然出身于奴婢群中,但随着姨母卫子夫当上了皇后,他也随着卫氏家族的平步青云而改变了命运,并得以左右在汉武帝的周围,在18岁时,首次随舅舅卫青,以骠姚校尉的身份北击匈奴,开始了他神武的战争生涯。

他率领卫青给他挑选的800名骁勇骑兵,一往无前的向北杀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也不知走了几百里,发现了匈奴的营帐,霍去病身先士卒,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大获全胜。此战意外地斩杀匈奴数千名,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及相国等大人物,出奇制胜,勇冠全军,所以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冠军一词由此而生。

接着在河西战役中,霍去病依旧威武,跃马挺枪,横冲直闯,汉军所至,势如破竹,战我者败,挡我者死,大获全胜。并在打通西域之路的第二次河西战役中,孤军深入,过居延,穿月氏,越祁连,闯大漠,战果辉煌。最终受降数万匈奴部族,此役使大汉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面向中原,筑坛而拜,凯歌而还;而匈奴人只能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当他奏歌凯旋时,汉武帝派人赐给他美酒几坛,他不独享,而是把酒倒入井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一起共享胜利的喜悦,从此,这儿出现了一个永远的城市,它叫“酒泉”;当汉武帝因他的战功要给他盖豪宅时,他连一句感谢话也不会说,只轻轻地吐出了八个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以他的豪情婉谢推辞。

好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了为国舍家的耿耿忠心和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它伴随着一代名将霍去病传唱了几千年。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雅士因他的这句话,写下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来赞颂他的功绩。

霍去病,战神无敌,他在西汉的历史上书写了属于他霍去病的时代,他使饱受匈奴侵扰百年之苦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有去病,国家安定,百姓安心,此乃英雄也。

大气磅礴、勒石飞扬的野性时代铸就了英雄,成就了霍去病,但是天不假年,他在最辉煌的光环下匆匆而过。英雄的生命只停留在最青春美好的年华中。短暂的人生给世人留下无限遗憾。

霍去病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全部来自他的盖世武功,其实他还有鲜为人知的性格特征,此文开头所说的那从来也不承认为其父的霍仲孺,当霍去病立下不世功勋后,母亲卫少儿将其身世告诉他,按说他对这不负责任的父亲完全可以不管不问,甚至还可以憎恨。但却大出人意料,他来到这个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面前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言之甚切,情之动人。随后为这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后来,霍光成了汉武帝的托孤顾命大臣。

但在另一方面,他却也是一个眼中不容沙子的狂燥青年,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一直跟随霍去病拼杀疆场,屡立战功,并被封为关内侯,但他将其父自刎归咎于卫青,并打伤了卫青。卫青为人宽厚仁慈,便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了。不久之后,霍去病知道李敢打伤舅舅卫青一事,便想为卫青报仇。在汉武帝一次狩猎活动中,暗箭将李敢射杀。由于汉武帝此时正宠信霍去病,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这一事件给霍去病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污点。

人无完人,霍去病这一所为毕竟是瑕不掩瑜,我们依旧记着的是他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封狼居胥的英豪身姿;记住的是他横刀立马,驰骋大漠,所向披靡,血染征袍的少年将军的威武形象。残阳如血,将军不朽!

6

年青有为!有功于中华民族!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霍去病留给中华民族特别是历代中国军人的座右铭。他不但说的好,而且做到了,堪称中国历代军人的楷模!大家知道,匈奴在中国北方,长期以来,其野蛮侵略和掠夺中国的行为愈演愈烈,特别是汉朝初期,不断骚扰和掠夺中国,给汉朝国家安全和边境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和侵害。高祖刘帮被迫率军讨伐,由于匈奴军队人蛮马快,机动作战能力远在汉朝军队之上,导致汉朝军队被匈奴军队合围,若不是汉朝采取贿赂、和亲等手段,将难逃全军覆灭之危险。在后来,匈奴仗着刀快马快没有少欺负汉朝,上至皇后公主,下到边民百姓,受尽了匈奴的屈辱和伤害。但匈奴人变本加利,和亲和上贡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无理取闹和要求让汉朝苦不堪言。到了汉武时期,刘彻不滿匈奴欺压汉朝,决定取消和亲上贡等不合理做法,决心以武制武,在这种情况下,便有了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壮举。霍去病从军事上大败匈奴,并使其西逃和从中国北方消失,为中国后来历朝国家安全稳定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突出贡献,为中华民族进一步统一和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可能,增加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意识。没有霍去病大败匈奴,汉朝就永无宁日,就永远摆脱不了弱国的地位,中华民族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和延续,一战成强国,一人救中华就是对霍去病最好的评价!谢谢关注!

7

先拿这张图片镇楼!洒家出生、成长于河西四郡之一——武威。这个浮雕,是我们城市的象征之一。大汉的武功军威,尽在霍大将军!霍去病对我们来说,就好比是一个图腾性的人物,毕竟这座城市是他开拓的、修造的。

进入主题,我对霍去病的评价如下:

首先,在军事角度而言,霍去病是一位长距离、大迂回、高机动、高边疆作战大师。

1、他的用兵,一为快,二为巧,三为狠。无论是在漠南初出茅庐,还是河西会战,还是最后的漠北决战,都体现出了这三点。他用兵不拘于套路,随心所欲,因时而化,匈奴方面基本上没有可以和他相抗衡的指挥官。

2、霍去病既是一位战术大师,也是一位战役大师,八百人的团营作战和几万人的大会战能做到无缝切换,后世也就李卫公可以和他相媲美。

3、河西会战和漠北决战,霍去病带的基本都是汉朝最精锐骑兵,这是比卫青要优厚的待遇,对霍去病最终的战绩也有很大程度加成。

4、总体上不是特别注重后勤,主要秉承“因粮于敌”的方针,同时自己也有不爱惜粮食的事例。这决定了霍去病的出击,要求的是百分百的速度,百分百的效率,百分百的胜率。其实在战役指挥官一层,这是比较冒险的。幸好漠北决战有卫青gang正面。此外,当时匈奴的军事思路、武器装备、组织化程度都不如汉,对于“诱敌深入”的战术还不甚纯熟。

其次,霍去病为人沉静仁厚,三观很正。

1、懂得为将之道,注重凝聚军心。案例一:把皇帝赏赐的御酒,倒入泉水中和全军将士共饮。案例二,在狼居胥山祭天,达到了中原军队征战漠北的荣耀极限。这就是胸襟与智慧的表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讲政治。

2、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这老爹压根就是个渣男,完全没尽过父亲的责任。但霍去病成年后主动相认,以子身份跪拜,还给老爹和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安排了生活来路。霍光也因此,踏上了人生快车道。这就是孝悌。

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典故就不细说了。

第三,霍去病也有年轻贵族子弟的共有顽疾,那就是我行我素,任性而为。

1、自己在军中踢足球,浪费粮食,底下的士兵看着很不是滋味。

2、因为李敢打伤了卫青,霍去病为舅舅出头,把李敢射杀

总之,比起勤勉的舅舅,霍去病更像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他带着上天给予的宝剑下世,干趴匈奴,上天又宣他回去了。24岁就去世的霍去病,永远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年轻、英武、沉毅和史诗般的背影。

8

刀叔导读:笔者相信霍去病对手的评价最为客观,也最有说服力。‘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是当年匈奴失去河西地区之后,流传在匈奴的两句话。

对于霍去病数度痛击匈奴的赫赫武功,因为历来评说此人时都由于其浓重的传奇色彩,显贵的身份而让我们忽略了其成功背后的客观规律。

霍去病的胜利就是摆在那里,六击匈奴、每战皆捷。你说他天幸也好,说他处处有优先权也好,但请不要忽视他每一次孤军挺进,每一次面对强敌,每一次以少战多时所承担的凶险、困难和艰苦卓绝。

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他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卫青将军。

公元前 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 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功冠全军,一战封侯“冠军侯”。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功劳赐他府邸,他却壮气扬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9岁二次出征封骠骑将军,两次河西大战均获大捷,河西授降。作为统帅一人孤身闯入叛变的万人匈奴敌军中,硬是让所有匈奴人归顺大汉,收回了整个河西走廊,包括张掖、武威、酒泉等地。

21岁和大将军卫青共同率兵发动漠北大战,饮马瀚海(如今的贝加尔湖),封狼居胥(后世武将认为的最高军功象征之一),成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不灭战神!

在这一战中,霍去病的战法名垂青史,长途奔袭利用骑兵机动性的闪电战(这一点后来被希特勒发挥到了极致),大迂回大穿插(这一点被东方的另一位伟人发挥到了极致),都对后世的战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从此以后,霍去病的战神地位就再也无法撼动。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现在仔细想想,那简直就是死亡行军。

在中原打仗再怎么折腾,至少偶尔会有个城市村落什么的提供点补给。但汉朝时中原到贝加尔湖全是荒原,以匈奴的残暴在他们逃亡途中遇到小的部落村庄也会抢夺一空,给追击的汉军屁都不会留下。有可能还会把井水投毒,树木烧光。

每人负重几十斤,不停赶路的汉军几万人一天吃喝要消耗多少啊?还有一匹马一天就十来斤的草料和水。

在茫茫草原或是大漠中,最要命的就是放眼望去哪儿哪儿都一样。大家可以去敦煌玩一圈,景区的沙漠都能让人生出绝望感,漫漫黄沙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周遭景色一模一样,你会有种一辈子都爬不出去了的错觉。这种情况别说找敌人了,找路都费劲。

这让我们不得不赞叹霍去病的胆略!大战不怎么带粮草部队,跟战士们说我们要抢下敌军的粮草,做自己的后盾!敢深入不熟悉的匈奴腹地,还自带GPS,从来没有迷过路,这一点比同期所有将领都强,简直不要太厉害!

不过,遗憾的不止是他的早逝。他儿子霍嬗深受武帝喜欢,从小带在宫中抚养继承父亲侯位。武帝去泰山祭祀还独带霍嬗,可怜他却在十岁左右就夭折了。

从此,霍将军真的无直系后人了。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原创自媒体)

9

战神,奈何死得太早

10

霍去病,可以说是我最敬佩的一个将军。其可以说是天忌英才,一生从无败绩,获封武将的最高荣誉,封狼居胥冠军侯。

其一生为武帝所培养,18岁被武帝招进攻培养,对武帝忠心耿耿,开创闪电战,以消耗、杀伤匈奴的有生力量为主。

采取骑兵部队深入匈奴内地,杀伤匈奴人后续力量。创造了800人歼2000余人的战绩,俘虏匈奴相国、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三军。

打通河西,在两次河西之战中。消灭匈奴主力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五人王母、单于、王子、相国、将近120人。

并劝降匈奴人,匈奴王浑邪王率四万人归汉。可以说是智勇双全。

随后进击匈奴,击败左贤王部,乘胜追击,深入两千余里,消灭7万多人,杀至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兵峰一指,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地界。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廷。后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必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千古名句。

可惜天妒英才,病逝年轻23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