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得分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双方火炮差距已经非常大,英法已经使用了线膛炮。

双方的差距主要是:

第一,射程差距很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敌我都是用滑膛炮,射程差别有限,充其量是略有差距。

英军的火炮虽然可以在满清火炮射程之外开火,但很多时候为了提高精度还是进入双方射程内。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同。

资料中这么写:

在大炮的射击距离来看,清军前装滑膛大炮的射程并不远,并且无法进行灵活地调整。而英法联军所装备的阿姆斯特朗炮与拿破仑炮都可以很容易地调整射击距离。清军的火炮技术从18世纪以来并没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射程也都是差不多的。1681年制造的“神威将军”大炮,其最大射程为900步,按照清朝的尺寸,每步为5尺,大炮的射程也就是1500米远,也就是3里。

而英法联军的火炮射程则远的多。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大沽村与炮台的距离为3里远,但联军的炮弹任然可以“飞至村庄”。据记载,英法联军的炮艇距离炮台大约为700米左右,由此可以得出,联军火炮的有效射程至少为4里。

因为两者火炮射程的不同,英法联军利用清军大炮的漏洞,就可以攻击到清军,而清军却无法瞄准敌军。

“十三日早,敌船四五艘齐至,迭互开炮,我炮力不能及远,敌炮中台上,栏石皆碎飞起,守兵受伤甚众。”

第二,精度差距很大。

满清和英法的炮战中,基本都是刚刚开始,就被敌人炮火准确压制。

这是因为,英法火炮的精度远远高于满清。

在第三次大沽之战中,英法联军与清军在一公里的距离内进行炮战,清军与联军互相发射炮弹,但是清军大炮的命中率实在是太低了。参加此次战斗的法国士兵夏尔就曾在日记中描述了清军的火炮:

炮弹打的一点也不准,只是在我们的大炮上空上掠过,并且落在远达五百公尺之遥的参谋部和还要更远的我军步兵之间。


满清火炮精度差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加工技术很烂。英法军队曾经检查过缴获的火炮,发现满清火炮炮弹和炮膛不匹配,有着不小的差距,有的竟超过炮膛内径的十分之一。

这种炮弹经度差是必然。

第三,威力相差很大。

威力差距明显,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满清好不容易有一两发炮弹击中敌舰,只能造成小的破洞,轻微伤而已。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大量使用先进的开花弹,差距就更大了。


资料中这么写:

清军大炮“万斤及数千斤之炮,轰及其船板,仅止一二空(洞)。”

清军威力最大的万斤大炮,所发射的炮弹对联军军舰伤害是非常小的,这点有点像后来甲午战争,实心的炮弹无法炸毁军舰。

而联军的炮弹则有了明显的改进,出现了较为现代化的榴弹与散弹。在此次战斗中,英法联军就是使用榴弹摧毁了清军坚固的防御工事,联军的榴弹重量很大,重的有“六七十斤,空心铁子约厚寸许,计众六十余斤”。这种较重的榴弹炮对于清军的工事简直就是一种“无敌”的存在,据记载:

北炮台三合土顶被轰揭去,南炮台大石镶砌塌卸小半,炮墙无不碎裂。

要知道,这个北炮台的三合土顶厚度达到半米厚度,在满清看来是坚不可摧的。

第四,射速差距很明显。

火炮的射速非常重要,精度、射程、威力差不多,谁能够射出的炮弹多,谁就会获胜。

相反,如果己方火炮性能较差,但射速较快,也能弥补一些缺陷。

然而,满清火炮射速很慢。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双方火炮差距还不是太大,林则徐就私下告诉友人,洋人的火炮射速快,就像满清军队放排枪一样。

而满清火炮射速慢,几分钟才能射1发,连射几发以后因为火药质量差,还需要清理炮膛才能继续炮击。


双方火炮差距很大,以至于很多炮战都是单方面屠杀。

双方很多战役互相炮击一二百发,结果是满清炮台被摧毁,上千官兵伤亡惨重,被迫逃窜。

而英法联军伤亡几人甚至0伤亡,轻松获胜。

最佳贡献者
2

鸦片战争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两次鸦片战争清朝都是被英军或英法联军压着打,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而其中根源就在于,清朝拿着百多年前的老货来根当时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英军大战,当然不堪一击。

当时清朝的主力大炮都还是明朝末期的红衣大炮,当然后来的改进型也不过是神威大将军炮,在十六十七世纪,这种跑也不算太落后,但是进入了十九世纪,这种炮就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当时英军和法军使用的都是阿姆斯特朗炮和拿破仑炮,这两种炮都是但是最先进的大炮,而且是采用的线膛炮,而清朝却还是百年前的滑膛炮。

这两种炮在射速,威力,填充弹药的时间以及射程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神威大将军炮但是需要几分钟才能填充一次,效率太低,而且射程也不太够,神威大将军炮的有效射程为三里,而英军、法军的大炮已经能够打到四里远。

因此,往往就是清朝军队和英军、法军对轰一轮以后,清军死伤惨重,随后四散而逃,而英军、法军却几无损伤,最终就是以很少的人攻占一超人口数亿的大帝国。

3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鸦片战争中清军之所以败,是因为清军的装备上与英军有着巨大的代差所导致,以致于清军败北、英军取得碾压性胜利。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因为鸦片战争时,清军与英军在装备上并没有很大的代差,足以取得碾压性的优势。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当时的英军处于初期火器时代、清军处于冷热兵器混合使用时代

当时清军主要的火器是沿用明朝时期的“鸟铳”、“佛朗机”、“红夷大炮”等,但这是是明朝时引进的。这里有一点我们要注意,那就是这些火器本质上属于西洋火器,由明朝对其进行了改进。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军使用的是老式的“洋枪洋炮”。与英军相比落后西方世界200年。虽说,这200年里西方火器发展进程缓慢,但在性能上还是有一定差别,只是这差距还不致命。

英军对清军在火枪上有一定优势,但在火炮上又是并不大

  • 清军所装备的火枪主要是鸟枪和抬枪,其中装备最多的是鸟枪。无论是鸟枪还是抬枪都属于滑膛枪,用火绳发火, 带有瞄准装置和带溯杖 ( 即推弹杆 ) ,使用圆形铅弹,枪长2.01米,铅弹丸重1钱,装填火药3钱,射程约100米,射速为1至2发/分钟。
  • 而英军则是装备了先进的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与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其中伯克式枪长1.16米,口径15.3毫米,弹丸重35克,射速为2至3发/分钟,点火装置为摩擦燧石;布伦士威克式枪身长1.42米,口径17.5毫米,弹丸重53克,射速为3至4发/分钟,点火装置为击发枪机撞击火帽。

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清军的火枪枪身过长,装填、射击均为不便,且点火装置落后,遇到风雨天设计效果较差。虽说在性能上两者相差并没有很远,但在射程不及英军,这点只能从数量来弥补,又因军费问题,当时的清军尚未全军装备鸟枪,仍有一部分使用大刀、长矛。所以很难在数量上碾压英军。

至于火炮方面,在康熙时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人,帮助清朝监制过许多火炮。因此,清军的火炮主要是仿制西方17至18世纪时期的加农炮。不过因为整个18世纪,西方火炮并无大变化,所以在鸦片战争时,清军火炮其实与英军的火炮在样式及原理上大体相同,并不存在代差。如果非要说出一个差别那就是主要在于制造工艺与火药配比和炮弹上的差距

  • 其一、铸造工艺上的差距

英国经历工业革命后,冶炼技术突飞猛进,所产铁质高,使得火炮拥有良好铸造材料,且采用铁模等工艺铸炮,以镗床对炮膛内部加工,使之更为光洁。而清朝冶炼技术落后,铁水无法尊道提纯含杂质多,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气孔气泡多且密集,易炸裂。清朝一般采取加厚管壁的方法来避免炸裂的情况,但笨重的火炮机动性差是其一,其次为了避免炸裂,还得减少火药填量,这又降低了火炮威力。此外,清朝所制火炮只是仿制,根本不懂得身管/口径比例,以及火门位置在火药燃烧中的实际意义等等,所以铸造出来的许多火炮比例不合,要么火门开得太前,太大。这样子怎么和英国拼?

  • 其二、火药配比和炮弹上的差距

清军火炮的炮弹种类少,且质量差,对比同期的英军已拥有实心弹、霰弹、爆破弹等;而清军方面只有实心弹一种,且弹体粗糙、弹径偏小。且清军许多火炮都是固定的,都没有炮架。哪怕有一些有炮架的,也只能调整高低夹角不能左右旋转,限制了射击范围。更可怕的是清军许多火炮竟无瞄准器具,或只有“星斗”(用以确定射击方向)而没有“炮规”(用以确定高低夹角)。士兵主要靠经验来瞄准。

火药配比上,1825年歇夫列里在进过多次试验后,提出了黑色火药的组一架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上硝、硫、炭的配组比例以74.84%、11.84%、11.32%位最佳火药配方。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置了枪用发射火药(硝75%、硫10%、炭15%)和炮用发射火药(硝78%、硫8%、炭14%)。加之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英国火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清军制造的火药用的还是明朝的配方,硝80%、硫10%、炭10%,且以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这个配方中含硝量过高,易受潮,且手工生产无法提炼出高纯度硝和硫,杂质高,依靠舂碾的火药颗粒粗糙,大小不一,无法充分燃烧,爆炸效果低。

这便是清军火器与英军火器上的差距,不大,但清朝永远跨不过去。

欢迎关注@像素说 ,了解更多精彩历史。

4

作为中国人,一说到鸦片战争,心情都非常沉重。

正是这场战争打出了大清的纸老虎原形,中国从此进入了的割地赔款的屈辱时代。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大清武器不如人。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跟英国的决战的战场在沿海,武器的差距体现在大炮的差距。

那么,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跟英国大炮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一、炮体材料和铸造工艺不同。

清朝大炮

军队使用的大炮,早期泥模铸造技术,炮耳和炮芯使用木模。

后来清朝的大炮采用了铁质磨具铸造技术,这项技术是从欧洲传入我国的。

但是,大清的大炮由于铸造技术限制,无法铸造一体大炮,内层是熟铁。外层是生铁。

这样生产出来的火炮炮体有很多蜂窝状孔穴,射击的时候非常容易炸膛,不能连续射击。

1835年,大清名将关天培为改善虎门炮台的防御态势,问朝廷要了大炮四十门。

在试放检验新炮性能时,竟然有10门当场就炸膛!另有5门新炮存在其他问题。

质检官在检验炸裂的火炮的时候发现:

”碎铁渣滓过多,膛内高低不平,更有孔眼”,其中有一孔洞,能“贮水四碗”

此外,由于该类大炮是生铁铁液浇铸,会激动炮芯,导致中心线不够直,使大炮的射程和精度受到影响。

英军大炮

英国的大炮在18世纪初,就采用了炮身全实心铸造,然后在炮身上钻出炮膛。

1794年英国机械师莫兹利发明了车床上的移动刀架,1797年制造出了,可以安装移动刀架的车床。

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又发明了全金属车床、自动调节车床、牛头刨床等一系列工作母机。

十年之后,英国铸造业已经达到了用工作母机制造机械的新阶段。

这样的技术应用在制造火炮方面,就是利用车床先将火炮铸成实心圆柱金属铸件,然后用一种配用超长钻头的大型钻床钻出一个孔,接着到锤床上再将这个孔逐步锤削成型,加工成火炮。

这样生产出的大炮,炮身更加均匀、对称、炮膛更光滑,火门设计更合理,射击精确度高。

由于机械制造精密度的提高,火炮的跟炮膛的空隙还不到到内径的1/42。

这样一来,只要装填很少的火药就可达到较高的速度,射程提高到5000米,是大清大炮射程的五倍,准确性也提高很多。

同时由于用药量的减少了,管壁就可以变薄也不担心炸膛,火炮的整体重量下降,机动性提高不少。

二、炮弹铸造工艺不同,杀伤力不同。

大炮诞生之后,经历了石弹到铁弹的进化,大清火炮的炮弹都是实心的,这种炮弹由于贯通力强,弹道稳定,比较适合用来攻城,但杀伤力有限。

不仅如此,大清的炮弹还处于泥模制造阶段,铸造出的炮弹精度太差,而且模具是一次性的。

这就造成生产出的炮弹千弹千面,装到炮膛里间隙很大,准确性受到影响,射程也受到制约。

而英国的炮弹则已经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蜡模制造,这样制造出的炮弹比较规格,与炮膛间的游隙值自然降低,炮弹的初速和杀伤力都大幅度提高。

跟大清大炮的炮弹单一相比,英国大炮炮弹种类很多,不但射程远,而且杀伤力强。

比如球形实心弹可以加热,发射到木质的舰船或者木质建筑物上,能快速击穿,还能产生碎片燃烧。

横杆炮弹和锁链炮弹在发射时旋转着击中目标,在近距离上可以撕裂船帆,从而降低敌舰的机动性能。

榴霰弹里面装满铅铁丸,铅铁丸的四周满是火药的铸铁球形霰弹。

空心爆炸弹里面装满炸药,重量从6—42磅不等,不同的支架都能发射,射速非常高,每分钟能达到6发。

而清军的实心弹,打打停停,六分钟也打不了一发。

三、火炮材质不同。

大清在十九世纪炼铁技术非常落后,还是用风箱加木炭或者煤炭炼铁,还没有掌握木材炼铁技术。

而当时英国已经普遍实现了搅炼工艺,就是用长长的钢棒将反射炉中的金属溶液加以搅拌。不仅使炉面溶液,而且全炉的溶液都能接触空气,从而使脱碳更加彻底,生产出的铁强度更高。

1829年英国炼铁技术更上一层楼,开始使用鼓风炉本身余气进行预热鼓风,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铁强度再次提高。

总而言之,欧洲因为思想自由,制度先进,在17世纪就爆发了工业革命;而大清依旧是封建专制,禁锢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自由,根本不可能制造出跟英国军队水平相当的武器,被英国人打败一点都不奇怪了。

落后就要挨打,但根源是体制的落后。

5

鸦片战争时,清朝大炮确实质量不如英国舰炮,但实际差距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当时,英国舰炮设计上仍是前装滑膛炮,与清军大炮均属于同类产品,双方的差距体现的在制作工艺、铸造水准方面。而且,清朝中国在与英国人接触的上百年时间里,也见识过英国海军炮的威力和技术,甚至从不同渠道获得过英军制式舰炮,例如缴获的走私船。



需要指出的是,林则徐在虎门硝烟后,还同时从澳门的葡萄牙人那里仿制来了所谓的“葡萄牙式大炮”,作为虎门要塞各个炮台的主要武器。但是,这些仿制火炮毕竟工艺还是不如英国工业化产品,而且还有一个更关键的技术差距——军用火药。



中英双方采用的都是黑火药,但是英国军用火药按照严格的精密配方,火药威力远远大过清军的老式黑火药。当时清军黑火药的制造,并没有什么科学作为基础,完全依靠经验,硫磺硝石比例非常不合理。



英军曾经缴获清军炮台的火炮后,用自家军用火药进行试射,竟然发现威力和射程不差英军火炮太远。可见,黑火药的质量是当时清军一个很关键的落后之处。


当然,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工业技术进一步飞速发展,各种后膛火炮和新式火药层出不穷,双方差距就更大了。

6

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铁炮,为重型前膛装滑膛炮。此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火炮的类型总共有5种,分别是加农炮、榴弹炮、臼炮、卡龙炮和康格里夫火箭炮。与同时期清军火炮比,英军火炮炮壁薄,重量轻,质量好,射程远。

清朝的旧式火炮主要有武城永固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制胜将军炮、威远将军炮、奇炮等,种类虽多,但基本都是明末清初引进的红夷大炮的衍生型火炮,直至鸦片战争前仍然没有大的改进,甚至还存在倒退的情况

嘉庆四年(1799年),清廷下令将160门明朝遗留下来的神枢炮改为得胜炮,结果改造后的得胜炮射程还不到百步,居然比原来的神枢炮射程还近,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三日的一份《澳门新闻纸》,以轻蔑的语气评价清朝火炮道:“中国只知道用铁铸成炮身,不知道做炮膛,且铸成炮身……全无科学分寸,所以施放不能有准头……大约不能为害人物。”

此外,清朝统治者对汉人的猜防之心也对火炮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不利影响。据《清实录》和《清会典》记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总兵官金国正上疏表示,自己标下的军队没有子母炮,愿意捐资造22门分给各营。然而这样一个十分诚恳的请求,却换来了康熙皇帝的严厉训斥:“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前师懿德、马见伯曾经奏请,朕俱不许。”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更是按照他父亲的这一旨意,进行了一场全国性的“废武备”运动,具体做法如下:除保留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的子母炮外,其余各省的子母炮全部收回;其他各种火炮,每1000名清军士兵只准留10门炮;水师战船及海防、边防、省城要隘的原有火炮予以保留。虽然水师保留了火炮,但这种全国性回收、限制火炮的做法,严重阻碍了火炮的使用与发展。

这子母炮究竟是何方神器,竟让清朝统治者将其作为“八旗火器”,而拒绝给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军队使用?说来滑稽,这子母炮,其实就是明朝的佛郎机。明朝中期,西方人将佛郎机传入中国,并很快为中国人仿制。到明朝中后期,各种样式的佛郎机已广泛装备明军,并应用于战场。佛郎机采用母铳和子铳的结构,具有射速快的特点,因而在清朝被称为“子母炮”。这样一种明朝早已装备的火器,在清朝却被基本限制在八旗军范围内,实在让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悲。

当时英国人描述清军的火炮:

?

中国的战舰庞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有着席帆、木锚、藤缆。

……

中国火药粒子粗糙,大小不一。发射后留下的臭味,显然是因为含有硫黄过多,它们受到空气的影响后很快就分解了,在纸上留下黑点和湿气。知道这点以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何中国大炮缺乏扩张力了,这是凡看过它发射的人都能注意到的。

……

许多大炮是葡萄牙或荷兰造的,各个时代、各种长度、各种形式、各种口径都有,其中不少已陈旧不堪,百孔千疮,以致无用,名副其实的海军大炮一门也没有。安装在帆船上的野战炮或攻城炮,情形也是如此。土炮是中国人铸造的,而我们相信一般是铁的,其炮膛不像欧洲大炮那样钻得平滑;炮架只是一种木架或固定的炮床,上面用藤把炮捆住,因此炮只能直射,极难瞄准任何目标,除非目标就在炮前面。虎门周围的炮台就是安装着这种光怪陆离的大炮……中国的火绳枪是制作粗劣的武器,子弹多是铁的,他们不知道有刺刀这种武器,燧发枪、卡宾枪、手枪和其他的火器都不用。





7

火炮可不是单单比大小就行的,口径、倍径、铸炮技术、弹药、发射药等等很多方面。

1.发射药方面,中国用的还是宋代的技术,而英国却把黑火药最佳比例找到并应用于火炮。76%硝石,10%硫磺,14%木碳做出的火药可做弹头;75%硝石,10%硫磺,15%木碳适合做发射药;67%硝石,9%硫磺,24%木碳则是属于缓燃型的。

2.弹药方面,欧洲早已有开花弹、榴散弹、链弹等多种弹药;清军方面就一种弹药——实心弹,打到战舰上除了一个洞之外啥也没有。

3.铸炮技术方面,我国广东佛山铸炮用泥模,所铸大炮炮身上净是沙眼,火炮极易炸膛。我记得关天培就是这么死的,可怜一代英魂!!另外,火炮不标准,一个模子和另一个模子之间差别极大,而且没膛线,射程近,总之毛病一大堆!!反观英国,不仅铸炮用铁模,而且炮与炮之间公差极小,在实战中易行成齐射。弹道有迹可循,也有膛线,炮弹出膛后弹道稳定。 不像清军火炮,炮弹出膛后不知道飞哪去了。所以在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火炮对射中方损失极大。

8

所谓“康乾盛世”,已经孕育着民族的崩溃和国家的衰败。实际上统治阶级自掌握政权之始就沉浸在“荣华富贵”的享乐之中。不可能觉醒,没有警悟到西方有列强,近邻有豺狼,更看不到它们迅速发展及铸炮造舰的侵华野心,荒唐地认为自己就是全天下权力之圣殿,还哪有心思去真正强军铸炮?

虽然也从西方搞了些炮舰,还组建了北洋水师,那离强大国家必须的水准还远。

当然,要探究甲午失败之因,不仅仅是大炮不利和军事失误,更深层次的是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全方位出现了问题。

清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再好的大炮也无法挽救它,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自此崩溃。在这个改朝换代、重塑中华历史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中华民族终于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现在的大炮还在发展,军事要更加强大,时刻警惕着敌国的侵略。

9

帝国主义在海边架几门大炮,就让一个国家屈服。这是中国近代史的耻辱历史。学着们总结鸦片战争失败,根本原因是:

一,清政府腐败无能。

二,经济落后。

三,武器装备不如人。

四,指挥失当。

第三条才是武器装备不如人。如果说,国家团结,民心齐,远道而来的几艘船坚炮利,不至于把堂堂大清打的鼻青脸肿赔款割地。抗美援朝,我们小米加步枪,不是一样打败美国现代化装备吗。

10

人不行非要说炮不行。抗美援朝战争武器差距有多大不用我说了吧。一个没血性的民族不能把责任全推给鸦片,汉民族是被伦语儒家带偏的民族是没有骨气的喜羊羊。只有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叫牛B,什么秦皇汉武都是原古吹,几千年的奴化教育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羊。蒙古才多少人就灭了华夏,三十万南京淫不会反抗,女真,蒙古,多少人,汉人又有多少。武器差距又有多少。被儒家文化奴役惯了给再好武器也一样跪舔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