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来说,刘备能够称霸,奠定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是依靠的谋士就是诸葛亮、庞统和法正,其中诸葛亮是奠基性的,法正是帮助刘备走上人生巅峰的,庞统助力最小,主要是帮助刘备夺取益州。
可以说,这些人各有优缺点,诸葛亮也不是神,庞统和法正也不能小窥,那么,为何会出现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而诸葛亮却说荆州是蜀国一统天下的关键这样截然不同的观点呢?
我认为,所处的境遇不同,看待的问题自然不同,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理想化的谋士,如果按照他的方略,也许蜀国可能真的会成功,但是庞统是比较现实主义的谋士,他的说法最终一语成戳,预言了关羽失荆州的结局。
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分析!
刘备在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给刘备的第一份大礼就是《隆中对》,为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且极为精准的预测了天下大势的走向,并且给刘备提出了夺取天下的策略,即先夺荆州,对于荆州的情况,诸葛亮说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其实天下最好的地方都不用想,要么是关中,要么是中原,要说荆州是割据之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诸葛亮之所以跟刘备这样解释,那是因为刘备正在这里。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刘备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如果连荆州都得不到,那还谈何争夺天下,夺取荆州是刘备匡扶汉室的第一步,在夺取荆州后,并没有完全结束,而是要夺取益州,“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三足鼎立,与曹操、孙权相抗衡的局面。
刘备在完成这两步之后,按照诸葛亮所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较为有可行性的军事著作,它不单立足于军事,而是结合了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得出的,按照这个剧本发展,刘备夺取天下还是有机会的。
但是在具体实操中,也有很多问题,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刘备好几次都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在赤壁之战后获得的也只有一大半的荆州,在取得益州后,还不得不归还孙权一部分。
当然,最根本的,还没等到北方有变,刘备就因为关羽被孙权所杀,向东吴开战,最后惨败夷陵。
可以说,诸葛亮的政策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实践当中存在太多的变数。由于刘备几乎无寸土之地,因此夺取荆州是其对刘备反复灌输的理念,实际上,只要是个人,都想夺了荆州,就是鲁肃在给孙权献策的时候,也表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那么,为何庞统说荆州是累赘呢?其实这是理解的有偏差。
根据《三国志?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中的记载,庞统曾向刘备进言:“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庞统的意思是,经过赤壁之战后的荆州(刘备还未全取)不足以成为刘备夺取天下的资本。
可以说,诸葛亮说《隆中对》的时候,是让刘备袭取整个荆州,以图鼎立的局面,当时应该是够资本的,但是等到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一个残缺的荆州后,想要成霸业,是很难的。
当然,庞统这句话其实是半截话,重点是在后半句,强调益州的重要性,“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实际上,除了刘备之外,汉中的张鲁,东吴的孙权也都有吞并之意,为了让刘备下定攻取益州的决心,庞统还说到“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至于益州的重要性,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已经说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在诸葛亮看来,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甚至是西戎和南蛮都摆平后,方可以争霸天下,从这一点来说,诸葛亮与庞统的大致战略构想差不多,庞统甚至还修正了诸葛亮的“争霸模型”。
因为《隆中对》终究还是随着时局的变换过时了,即使是全部按照诸葛亮的计策来行事,与东吴联合中,诸葛亮也更倾向于向东吴妥协,让出荆州。
事实上,庞统对于东吴可能失去荆州是有着高明的预判的,“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中,很难处理好各方的关系,纵使关羽这样的名将也未能保全荆州,如果不抓取夺取益州,在荆州丢失后,刘备可能又要陷入无立锥之地的窘境。
我还是认为,诸葛亮的主要功绩是帮助刘备夺取荆州,而庞统是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法正则是在夺取益州的时候助力过,最大的功绩是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使得刘备到达了巅峰。
至于说谁更厉害,我认为各有所长,而刘备应该是更信任庞统和法正,入蜀的时候是领着庞统,取汉中的时候领着法正,只不过二人死得太早,把诸葛亮的影响力凸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