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推荐将琬在他死后接班当丞相,而不是让姜维接班?:诸葛亮在临去世的时候,面临着一大难题,那就是选择接班人的问题。当时,诸葛亮的手下人员里,论
诸葛亮在临去世的时候,面临着一大难题,那就是选择接班人的问题。当时,诸葛亮的手下人员里,论资历、战功、能力,大家都认为应该是魏延来接替诸葛亮的职务。而姜维号称是诸葛亮的学生,在军中也崭露头角,论军事能力也是蜀军中的佼佼者。可是,诸葛亮却谁也没有选择,却选择了蒋琬,这又是为什么呢?
蒋琬接替诸葛亮权力的过程是十分惊险的。这是因为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正在率领大军北伐。蜀军主力和司马懿的魏军相距不远,处于相持状态。而蒋琬当时留在刘禅身边,远在千里之外。因此,诸葛亮在去世前对此做了周密的布置。
诸葛亮先是向刘禅上了密表,秘密向刘禅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是蒋琬。而他自己在军中,直到去世时都没有公开的向任何人提起接班人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的引起魏延和杨仪对军权的觊觎之心。然后诸葛亮让杨仪指挥全军撤退,魏延为全军断后。魏延经不起这样的安排,和杨仪为了军权经过一番争夺,兵败被杀。杨仪把军队带回汉中后,也马上被剥夺了军权,不久也被贬为庶民,被逼自杀。
蒋琬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这是诸葛亮生前周密的安排的结果。诸葛亮在他的安排中,缜密的将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了里面,包括政治、军事、人情等因素都考虑到了里面,不愧是当世的政治高手。最终蜀军主力安全撤回了汉中,而对诸葛亮政策威胁最大的魏延、杨仪也都自取灭亡。
诸葛亮挑选蒋琬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人是和自己能力专长最相近的人。诸葛亮在最初的时候,作为刘备的军师中郎将,为刘备管理各种军政事务,最大的成果就是行政治理,让刘备足食足兵,没有后顾之忧。
而蒋琬的才干也与诸葛亮相似,他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也做到了让诸葛亮足食足兵。从这一点来看,蒋琬拥有相当强的治国理政的能力。而这一点对于诸葛亮遗留下的政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因为诸葛亮在临去世前,将自己死后蜀汉政权的国策更改了。那就是不再发动劳民伤财的北伐,改为休养生息,以待天时的政策。而这个政策,就必须要有一个擅长治国理政的人来执行。纵观蜀汉政权之中,只有蒋琬才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魏延和姜维都是一路人,他们都是以北伐为己任的人。如果让他们接管了诸葛亮的权力,就势必要继续北伐不止。那么,诸葛亮的既定的国策就无法实施了。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对蜀汉的国力损耗过大,如果继续北伐,对蜀汉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诸葛亮绝对不会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交到魏延和姜维的手中。姜维作为诸葛亮亲自培养的将才,在诸葛亮的集团中资历很浅。在姜维的上面,还有吴懿、王平、马岱等一大批的将领,所以姜维不可能继承诸葛亮的职位。诸葛亮处理好魏延和杨仪的问题,就能够保证权力的过渡了。
诸葛亮治理蜀汉十分成功,但是也正因为他大权独揽,使得蜀汉在他去世后,一时失去了重心。在这种时候,蒋琬发挥了他的特长,稳定了蜀汉的局势。蒋琬在治国理政上,做到了井井有条,让处于长期战争状态的蜀汉得到了喘息之机。
蒋琬在朝堂之上,更是做到了以静制动,处变不惊。他在刚接替诸葛亮的职位时,做到喜忧不形于色,行动如同平常。蒋琬用镇静的心态,平息了当时大家因为诸葛亮去世带来的恐慌情绪。在蒋琬的带领下,蜀汉的国策、人事变更没有带来过大的影响。
更难能可贵的是,蒋琬处理人际关系、公私事务方面能够秉公办理,并不受个人的感情左右。蒋琬对人才十分重视,在诸葛亮处理马谡的时候,蒋琬就对诸葛亮的处理表达了反对意见。在蒋琬执政后,他对说话失礼的杨戏,背后说他坏话的杨敏,都不予理会。尤其是杨敏因为过失坐牢,蒋琬依然秉公处理,不乘机对他加罪。蒋琬凭着自己的以身作则,团结了蜀汉的绝大多数官员,稳定了蜀汉的局势。从这一方面来说,蒋琬确实不负诸葛亮的重托,不愧蜀汉贤相之名。
蒋琬在接替诸葛亮的职位后,为蜀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费尽心力。在他的领导下,蜀汉得到了喘息之机,在经济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过如果说蒋琬只是专心文治,并无心武功是对他的误解。实际上,蒋琬也有一颗继承诸葛亮未竟的事业,完成北伐的心。
不过,蒋琬的北伐策略与诸葛亮的不同。他将目光转向了曹魏的魏兴、上庸。我们知道,这个地区是当年刘封、孟达占领的,经过多次战乱后,被曹魏所占据。蒋琬放弃了诸葛亮兵出祁山的策略,制造船只,准备拿下上庸。可惜这次行动,因为蒋琬的身体不好,再加上蜀汉的群臣不支持,没有能够实施。
此后,刘禅派费祎和姜维来找蒋琬探讨北伐的战略问题。我们知道,费祎本来就无意北伐,而姜维认为自己出身西凉,熟悉那里的风俗地理,一心想出兵凉州。如果蒋琬采取与费祎相同的意见,那么蜀汉就不会有发动北伐的动议。而我们从蒋琬向刘禅上奏的表章中,可以看到蒋琬是支持姜维的意见。他建议以姜维为前锋,出兵凉州,自己则作为姜维的后援。
可惜的是,蒋琬不久就病死了,没有实现这个计划。而费祎在接替蒋琬后,就坚决不发动北伐,为此还不惜裁减姜维带领的兵马。直到费祎被刺杀后,掌握了蜀汉军权的姜维才发动了对曹魏的北伐。
我们从蒋琬的行动可以看到,蒋琬是有心北伐的。而且蒋琬改变诸葛亮的北伐策略是很有见地的。这个原因蒋琬在向刘禅的奏章中写明了,那就是蜀汉弱小,想要北伐取得战果,就必须借重东吴的力量。可是,我们可以从诸葛亮的北伐过程中看到,东吴和蜀汉的配合根本就不紧密。甚至在多次北伐中,东吴为了保存实力,动不动就将军队撤回,丢下蜀军唱独角戏,让诸葛亮壮志难酬。
而且蜀汉将北伐方向定在陇西,与东吴相隔万里,根本达不到互相配合的目的。曹魏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对蜀汉和东吴各个击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蒋琬决定将目标改变到上庸方向。
上庸位于魏蜀吴的交界,群山环抱,一条汉水穿过其中。蜀汉位于上游,夺取这个地区是有把握的。而且夺取之后,曹魏也难以夺回。而且顺汉水而下,蜀军可以到达曹魏的战略重镇襄樊。如果蜀汉占领上庸,就等于在曹魏的荆州防线的侧背伸出一把刀子,让曹魏不得不分兵对待。这样,蜀汉既可以减轻凉州方向上的压力,又能够在有利的时机出兵荆州,配合东吴作战。
可以说,蒋琬的夺取上庸的策略是暗含杀机的。可惜的是,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由于魏延和杨仪内讧,元气大伤。当时没有人支持蒋琬的策略,他们只看到了蜀军顺流而下攻打上庸,如果不利难以退回。却没有看到,如果夺取了上庸,则敌人也是难以夺回的。这实际上是蜀军将领没有自信的体现。蒋琬最后无奈,只得放弃了自己的策略,回到诸葛亮原来的北出祁山,进兵凉州的难以成功的道路上来。
诸葛亮在去世前就安排了后事,他将蜀汉将来的国策进行了更改。那就是不再北伐,休养生息,以待天时。为了执行这个国策,他选择了蒋琬。因为在蜀汉所有的群臣中,只有蒋琬才是执行这个国策的最佳人选。
如果诸葛亮选择魏延、姜维做他的接班人,那么他们会继续发动北伐,根本不会执行诸葛亮的国策。这样,在长期消耗的情况下,蜀汉的局势会越来越岌岌可危,这是诸葛亮所不愿意看到的。这是诸葛亮不选择魏延、姜维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诸葛亮的精心安排下,终于在没有出现太大波折的情况下,让蒋琬成为了自己的接班人,实现了权力的过渡。
蒋琬也不负诸葛亮的厚望,他以自己的才能和品行,稳定了蜀汉的局势。在他的带领下,蜀汉得到了喘息之机,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同时,蒋琬也从自己的观察出发,对诸葛亮的北伐策略做了修改。可惜的是,由于蒋琬的身体原因,在他壮志未酬的情况下就病逝了。不过蒋琬对蜀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蜀汉的四贤相之一。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这是因为诸葛亮从来就没把姜维当做自己的接班人。
在《三国演义》中,自天水之战遇到姜维以后,诸葛亮就对他很欣赏,设计将其收服,并收为弟子。很多人看《三国演义》,都把姜维当做诸葛亮的弟子,亲自选定的接班人。
实际在正史中,诸葛亮虽然很欣赏姜维,认为他是“凉州上士”,熟悉军事,有胆有识,又忠于汉室,认为姜维是一个可造之才。但是姜维毕竟只是一个新归顺的降将而已,而且在魏国原本地位也不高,诸葛亮不可能真的立即委以重任。因此诸葛亮开始只是任命姜维为奉义将军,统帅虎步军,让他加以历练。
到诸葛亮去世前,姜维的职务只不过是中监军征西将军。此后在蒋琬时期,姜维因为数次率军北伐,立下了不少功劳,才慢慢升镇西大将军。蒋琬去世以后,姜维升为卫将军,和大将军费祎一起录尚书事,此时才算正式成为蜀军的高级将领之列。此时诸葛亮早已去世多年。
相比之下,蒋琬早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就已经是尚书郎。建兴元年,诸葛亮开府时,蒋琬又被诸葛亮调到自己手下,历任东曹掾、参军等职。此后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蒋琬又和长史张裔留守成都,处理政务,调度军需。
蒋琬因为工作出色,诸葛亮非常欣赏,密奏刘禅,认为自己如果去世,蒋琬可以接替。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显然和姜维相比,蒋琬才是诸葛亮真正培养了,继承自己位子的人。而诸葛亮更多的是把姜维当一个军事将领来培养,可以算是为蒋琬培养的班底之一,而并不是自己的接班人。
一 , 为官一方以民为本
蒋琬,字公琰,今湖南零陵湘乡人。二十岁时以州书佐身份随刘备入川。任广都县(今成都双流一带)长。二十岁的年轻官员仍然不免有些荒唐时候,刘备突然微服私访来到广都,发现各项工作都拖拉不清,本人正和几个哥们喝酒,刘备大怒,欲加之罪,眼光独到的诸葛亮却为之求情:“蒋琬是治国的栋樑之才,不是管理区区百里之地的小才。
诸葛亮继续劝解刘备:“他为政以民为本,从不装点门面,望主公对他重新考虑。”
诸葛亮的话,刘备是要考虑的,于是只作出免官处理。
不久,任什邡县令。我认为,诸葛亮已经把蒋琬列为重点干部培养对象,这对蒋琬日后逐渐成熟,从而进入中央高层,是十分重要的。
刘备为汉中王时,干部队伍需用量加大,蒋琬长期在基层工作,熟悉业务,对诸葛亮肯定心存感激,而诸葛亮随着权利的日增,管理业务范围加大,于是顺理成章的调蒋琬入朝任尙书郎。
建兴元年(223),诸葛亮开设府署,征聘蒋琬为东曹椽。后又举荐为茂才,这样速度的升级,蒋琬有点“高处不胜寒”之感,蒋琬推辞不就,并推荐另外几位官员。
诸葛亮开导他:“你远离家乡,为国家和百姓奔忙,士民心中不安,又会使远近之人不明觉里,所以应该显示你因功被举荐,表示对你的尊重”。后,又升为参军。
这样的接连提拨,己显示出蒋琬具有高级行政人员的潜质。
建兴五年(228)蒋琬与长史张裔主持留守相府事宜。建兴八年(231)代替张裔任长史,加抚军将军。
诸葛亮几次出征,蒋琬总是供以充足的粮草和足够的兵力。他实际上是可以与西汉的萧何相当的。
诸葛亮常说:“公琰以忠正寄托报国的志向,他是辅助我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呵!”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为尚书令,不久又加官代理都护,假节,兼任益州刺史,升迁大将军,录尙书事,封安阳亭侯。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蒋琬已经不再到前线统领兵马,而是由费玮直接在前线指挥,蒋琬北上涪州坐镇、指挥、调度有关军事大计,蒋琬最后逝世于涪城,墓茔在现在绵阳市涪城区西山观内。(见上图)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后主建兴六年(229)丞相诸葛亮进军祁山时,天水内乱,姜维被人疑它,不让他进城门,姜维只好投奔诸葛亮。
恰好此时马谡失街亭,在撤回四川途中,诸葛亮攻克西县,为姜维出了怨气,顺便也带走了西县一千多户人,和姜维一起投奔蜀汉政权。诸葛亮任姜维为仓曹椽,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此时,姜维才二十七岁。
这是蜀汉政权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蒋琬对他赞不绝口,委托他一项秘密任务,训练五六千人的特种部队“中军虎步兵”。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姜维与蒋琬携手镇守汉中。
因为姜维投入蜀汉政权时间不长,诸葛亮已经向朝廷作出了自己接班人的安排,所以姜维没有受到诸葛亮的接班人推荐是可以理解的。
说起诸葛亮,一生最为执着的就是他的北伐,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把一个濒于灭亡边缘的蜀汉政权治理得具备对外发动战争的政权,这是非常不容易不办到的,从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前后进行了5次北伐,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累死在北伐的军中,诸葛亮把自己晚期的所有精力耗费在了北伐上。
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事上的顶梁柱,又是蜀汉三军总司令的大将军,从诸葛亮去世之后,开始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地北伐,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的24年间,姜维前后有11次北伐之多,直到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姜维都在北伐,姜维的北伐总体来说胜多负小,一共大胜两次,小胜三次,战平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诸葛亮北伐
如果把诸葛亮和姜维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你会发现这两个人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
首先就是两人对待北伐的态度,诸葛亮六年五伐,姜维二十四年十一伐,几乎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投身于北伐事业,两人都把是北伐当成一生的事业,唯一的使命,始终坚持不懈的北伐,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没有阻止他们北伐的决心,甚至为了北伐牺牲他们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其次就是两人都是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丞相与益州牧,在蜀汉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是诸葛亮在去世前向刘禅申报的财产是: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这个财富差不多就是当时小地主的财富,按照诸葛亮的俸?来算的话,基本就是工资收入了。
诸葛亮与姜维
姜维同样如此,根据三国著名学者郤正的记录,姜维也是为官清正廉洁,姜维的官职是大将军,这是蜀汉最高军职,地位在群臣之首,但是姜维的住室简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没有多余的侍妾,没有音乐的娱乐,穿的衣服仅求够用,用的车马仅求乘用,非常节俭饮食,公家所给的费用,随时用尽不留。
诸葛亮与姜维都没有多余的钱财,也没有其他的爱好,他们唯一的兴趣就是北伐,他们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北伐。
最后,诸葛亮与姜维是蜀汉军事水平最高的人,同时也是对蜀汉忠心耿耿的人,诸葛亮第一,姜维第二。
姜维
蜀汉政权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顶起一片天,对内平定叛乱,安定政局,对外一心北伐,兴复当室,诸葛亮作为蜀汉权力最大的人,没有做过一件篡位的事,反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奉献自己的一生,累死在北伐的军中,倒在他最热爱的事业之上。
而姜维同样如此,蜀汉在中后期人才匮乏,是姜维这个降将顶起了蜀汉最弱的军事,不仅打击了外来侵略,反而不断北伐,要不是姜维,蜀汉早就灭亡了,即使是刘禅投靠了敌人,姜维仍然没有放弃复国的打算,为了蜀汉,为了那个已经投降敌人的皇帝刘禅,姜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姜维的忠心不亚于诸葛亮。
姜维
怎么看,姜维都像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实际上,诸葛亮在历史上的接班人并不是姜维,诸葛亮的第一顺位接班人是蒋琬,第二顺位接班人是费祎,除此之外就没有了,姜维连继承人的资格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姜维的身份。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投降过来的魏国人,这个身份注定了姜维不可能成为蜀汉一把火,就算被重用,也会被猜忌的,这是身份认同感,不以才能、意志为转移,也注定了姜维永远不可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即使后来身居大将军的高职,姜维也没有成为蜀汉的一把手,而是受制于黄皓这样的宦官,以及诸葛瞻这样的执政官。
蜀汉四相
第二个原因:姜维加入蜀汉政权的时间太短,资历不够。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加入蜀汉才6年时间,虽然在六年中,姜维不断得到升迁,从最初的奉义将军到后来的辅汉将军,并且还统领五六千精锐虎步军,但论资历,姜维在军中的资历都不如魏延和王平,怎么也轮不到姜维。
论资历蒋琬和费祎也比姜维老得多,这都是跟随蜀汉政权十几二十年以上的老资历了,要接诸葛亮班不光是要能力,还得要有资历,就连当时的杨仪资历也比姜维高得多,诸葛亮去世前,就是让杨仪率领北伐大军撤退的,因为蒋琬不在军中,而费祎资历比杨仪浅。
第三个原因: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能接诸葛亮班的只能是文官,或者文武双全的,比如像蒋琬和费祎,这两个都是偏向文官的,并且能力全面,性格也好,能够充分调解有矛盾的人与事,而姜维一直在军中任职,担任武将的官职,并没有从政的经验,别以为当军官与从政是一样的概念,完全不一样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当军官只需要打仗,当文官要从事政治比打仗复杂多了。
诸葛亮与刘禅
第四个原因:诸葛亮的接班人之所以是蒋琬和费祎,那是因为他们都是荆州籍贯的人。这是蜀汉政权的特性决定的,因为蜀汉政权是外来政权,外来政权想要管理本地人,就必须借用外地人来管理,所以蜀汉统治阶层全是外地人,尤其是荆州籍贯的人,这是因为刘备是在荆州发迹的,而荆州人是蜀汉政权的骨干,除了诸葛亮外,蜀汉其他三相蒋琬、费祎、董允全是荆州人,即使是诸葛亮也与荆州有着很深的渊源。而姜维是个投降的北方人,不属于蜀汉统治阶层的核心人物,所以诸葛亮的接班人不可能是姜维。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自己的接班人是蒋婉,而不是其他人。
姜维归蜀汉后,虽然受到诸葛亮的器重,并且委以重任,但是诸葛亮并没有把姜维当做接班人来培养。至于姜维后来在蜀汉后期担当大任,是他逐渐得到锻炼被一步一步提拔的结果。
诸葛亮一生做事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蒋婉是诸葛亮长期考察后,确认是栋梁之才,才推荐给朝廷的。
而姜维投奔蜀汉六年后,诸葛亮就病逝于五丈原前线。由于在蜀汉工作时间短,再加上姜维资历也不够,在朝廷内外也没有多少威望,所以诸葛亮也不可能在生前就把姜维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最大的遗憾就是诸葛亮没能北伐成功,统一天下。诸葛亮临终前选择让蒋琬接任丞相之职,而不是让同样有兴汉统一大业意愿的姜维接任。很多人觉得疑惑,其实道理很简单。
这个问题需要从他们俩自身和蜀国当时的国情来分析:
先说姜维,字伯约,天水人。蜀国后期大将,有勇有谋,而且也非常的忠心。
但姜维的身世却不太符合继承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是魏国的大将,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属于降将,但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
因为北伐,伐的就是魏国,虽然诸葛亮信服姜维,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信服他,也就是说姜维难以服众。
这是诸葛亮不选姜维主要原因。
至于蒋琬,是蜀国老将,最早随刘备入蜀的人。
自刘备平定蜀地之后,就一直得到重用,而刘备登基称帝后,蒋琬成了中央尚书郎,可见刘备对其的信任度。当然诸葛亮也是很信任他的,在自己北伐时候,将丞相府的一切事宜都交给了蒋琬和长史张裔。
总之诸葛亮北伐之时,蜀国可用之人就已经不多了,所以料到死后继续北伐取胜的几率非常渺茫,而姜维又跟自己一样有着北伐之心,这个时候对于蜀国来说是要做到自保。相比之下,蒋琬就更适合丞相之职了。
诸葛亮推荐蒋琬是因为蒋琬长期代理诸葛亮内政上的事情,而姜维太过于年轻不能服众。蒋琬、费祎都是诸葛亮一系的代表性人物,而最后诸葛亮的位置经过两人的过渡还是传给了姜维。
诸葛亮在任职蜀汉丞相时就一直栽培着蒋琬,基本就已经确立了蒋琬是下一任丞相的身份。诸葛亮在建兴五年时进驻汉中,让蒋琬和张裔主持丞相府的所有事宜。蜀汉丞相府决断的事后主刘禅基本都会准许,那么这就相当于在蜀汉的内政、军政上除了刘禅、诸葛亮以外蒋琬最有发言权了。
主持了几年的丞相府事宜会让蜀汉的大臣习惯性的听从蒋琬的调派,一旦习惯形成了也就说明了蒋琬的威信、威望已经达到了继承丞相之位的潜在条件。不仅仅是大臣连后主刘禅遇事也会听取蒋琬的建议,例如刘禅不知道是杨仪、魏延谁造反时就询问了蒋琬及董允的意见,后又让蒋琬率兵前往平乱。
姜维加入蜀汉阵营过于晚了,姜维是建兴六年才加入蜀汉的。这时的蒋琬已经主理丞相府事宜一年的时间了,蜀汉的君臣都已经渐渐适应了诸葛亮领兵在外、蒋琬在内辅政的情况了。诸葛亮对姜维评价虽高,但是姜维是降将又过于年轻,一旦诸葛亮推荐姜维为丞相那么蜀汉内部会有很多不赞同的声音。
诸葛亮也为姜维铺好了路,蒋琬、费祎之后的蜀汉丞相就是姜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给蒋琬、张裔的书信中说明了姜维的情况,这也是有心要栽培姜维。
总结:蒋琬主理丞相府就是诸葛亮给蒋琬的一个过渡期,而蒋琬的才能也证明了自己适合将来接替丞相。君臣渐渐认可蒋琬,这时诸葛亮再临时换了推荐人,那么已经出现和平交替局面也会付诸东流。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蒋琬年少好学聪明过人,仪态轩昂气度不凡。青年时因才学知名,后跟随刘备。
蒋琬初跟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后因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才免一死,后重新被启用诸葛亮将其悉心培养。
公元228年,刘备入川后才见到姜维此人,刘备以仁义和爱将之心远世闻名,诸葛亮跟随刘备久了有一定的默契,自然而然的明白主公的心思。随后设了一计,诸葛亮了解姜维是一个孝子,其后以救姜维母亲为由抓住姜维这弱点,才使姜维受降。
姜维喜好郑玄的经学,有些过人之处,后期也得到诸葛亮的栽培。可是后期,诸葛亮没有选择姜维为接班人,而是选择了蒋琬。诸葛亮用人之道是很有道理的,蒋琬初随刘备已经负责政事,有一定的经验有处事之道。反而姜维能文能武的不合适留在宫里管政事处理国家大事,更应该到前线领兵打仗。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接班做了蜀汉丞相,后期蒋琬被刘禅重用。
因为姜维当时还没有那个资历。姜维是降将,而且加入得比较晚。虽然他很有天资,也得到诸葛亮的一些传授,但是当丞相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资历和忠诚。
没有资历,就难以服众,不能服众,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推行,甚至会弄得人心散漫,不利于朝廷上下一心。姜维原本是魏国将领,被诸葛亮用计收服,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只有三十来岁,归顺蜀国也只有五六年时间,基本上还没建立什么拿的出手的军功,这样一个人,光靠诸葛亮的看好是不足以立足的,诸葛亮深知这一点。
蒋琬就完全不同了,他很早就跟随刘备,也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诸葛亮曾评价他:蒋琬乃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蒋琬已经担任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统领丞相府一切事务,诸葛亮还曾经交代过刘禅:如果臣出了意外,一切军国大事都可以交给蒋琬。
诸葛亮去世之后,举国惶恐,人心浮动,唯有蒋琬悲伤不形于色,言谈举止稳重,深得百官信服,所以这就是诸葛亮选择蒋琬接替丞相的原因。
这个问题答案其实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诸葛亮的才智可以说是历史公认的,他做出的安排也是了权衡各方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选择蒋琬的理由以及不选择姜维的原因。
我们说说为什么诸葛亮选择蒋琬接替自己,首先蒋琬出身荆州派系,更是跟随诸葛亮多年。蜀国政坛有几大派系,有荆州士族派系、益州士族派系、武将派系等,其中荆州派系诸葛亮经营多年势力最为强大。诸葛亮为了蜀国的稳定和北伐的理想,肯定不会将权利交给其他派系的,蒋琬是荆州派系的代表,顺应自然由他接替孔明。
那么荆州派系强大,为什么诸葛亮就选中蒋琬呢?这也跟蒋琬为人有很大关系,蒋琬气量宽宏温良谦恭。由他接替政权不会欺压后主,即是为蜀国政权安排,也是为刘氏皇族考虑,这样诸葛亮就是九泉之下也能对得起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
那么为什么姜维不可以呢,首先姜维是魏国降将,在蜀国没有根基难以服众,如果强行让姜维接替政权,恐诸葛亮死后蜀国势必会有动荡,这不是诸葛亮希望的。还有就是姜维是将才,领兵打仗的,如果手握军权又手握政权,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作为领兵大将,性格不强势肯定是震慑不住手下骄兵悍将的,后主年幼势弱,必然难以驾驭。这是是诸葛亮不希望发生的,魏延就是典型的例子,太过骄悍,诸葛亮怕他死后无人可制,故而临死之前设计除之。
通过诸葛亮的一系列安排可以看出,他的才智和对局势人心的把握确实厉害,后事安排的井井有条,蜀国政权果然平稳交接。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