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宋高宗本来可以用岳家军来保家卫国,可为什么一心想和金朝求和?

宋高宗本来可以用岳家军来保家卫国,可为什么一心想和金朝求和?

2020-10-20 10:02阅读(63)

宋高宗本来可以用岳家军来保家卫国,可为什么一心想和金朝求和?:宋高宗和金国议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奸臣秦桧是主张议和的;主要是宋高宗怕岳家军打得到

1

宋高宗和金国议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奸臣秦桧是主张议和的;主要是宋高宗怕岳家军打得到金国的都城把二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迎接回来。事情的经过是这这样的:

绍兴议和之后,金国的兵马大帅兀术派使者给秦桧送去密信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岳飞不死,我们就不放心。你一定要想方设法除掉岳飞。*秦桧接到密信后,就开始策划除掉岳飞。

秦桧先唆使他的死党、监察御史万俟卨给朝廷上奏章,攻击岳飞在金兵进攻淮西的时候拥兵自重、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万俟卨开了第一炮后,又有一批秦桧的同党上奏章对岳家军进行人身攻击。

岳飞知道秦桧要陷害他,就上书朝廷主动辞去枢密副使的职务。

秦桧并没有就此罢休,岳飞原来是大将张浚的部下,后来岳飞屡建战功,受到张浚的羡慕嫉妒恨。秦桧知道张浚对岳飞不满,就与张浚勾结起来,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岳飞的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发动兵变、攻占襄阳,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写信,秘密策划这件事。

岳飞、岳飞两个人被逮捕到大理寺的时候,张宪被打的是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岳飞见了,心里是又难过,又气愤。

老将军韩世忠气愤地亲自去找秦桧,责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谋反,证据是什么。秦桧吞吞吐吐地说:*岳云给张宪写信,虽然没有证据,但这件事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

公元1142年一月一个夜里,这位年仅39岁的抗金名将被害。岳云和张宪也同时被害。

如果没有宋高宗赵构的同意,秦桧是没有权力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杀害一个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大将军的!赵构主要怕岳家军打到金国把宋徽宗和宋钦宗迎接回来,到时候他就得退位,所以他指使秦桧加害岳飞。然后再和金国议和。




2

宋高宗本来可以用岳家军来保家卫国,可为什么一心想和金朝求和?

首先来说,宋高宗是不可能用岳家军来保家卫国的,为什么这么说了?

第一,中国的宗族势力是从宋朝开始出现雏形的,什么杨家将、呼家将等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故事,虽然多是评书演义,但是还是充分反映了宗族势力在宋朝的发展是很迅速的,尤其是形成了宗族军事势力,对北宋政权的稳定是有很大威胁的,因为在宗族势力中,首先认的是宗族势力领袖,其次才是国法。当然宋高宗不可能放任这种威胁不管的,因此当岳飞对宋高宗的统治造成明显威胁时,宋高宗是必然不敢起用岳飞的,相反,还要限制他,甚至杀掉岳飞,以保全自己的江山,这和前朝军阀藩镇割据,有的甚至取代自己的直系领导,不是很相似吗?

第二,这是由岳飞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岳飞性格倔强,桀骜不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直男癌,而且还是晚期的那种,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表现的特别明显,他自恃有兵权,经常让宋高宗脸上无光。比如说绍兴十一年初的淮西战役,岳飞表现的不好,其他两个人韩世忠、王俊也不怎么好,但只有赵构的亲军全军覆灭(只剩杨沂中逃回),赵构明升暗降,下令整编三个人的军队为禁军,岳飞不怎么配合,赵构不仅恨他,估计心中也比较害怕,万一哪天岳飞也来个黄袍加身,赵构不得吓死?还有一点,一帮武将整天念叨北伐,还要迎回徽钦二帝,赵构怎么能容忍了?

第三,北宋从开始的政治风气就是以文抑武,推行儒家治国思想,对于带兵打仗将领变得猜忌极大,他们往往从心理上便将将领放在未来会犯上作乱、谋反篡位的位置上。所以,宋高宗对岳飞的猜忌之心、文人集团对岳飞的提防之心是很重的,一旦出现大的反叛苗头,终会扼杀在摇篮中。

其次,退一万步来讲,即使宋高宗愿意用岳飞,能用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依照岳飞的性格,赵构敢用岳飞,岳飞就会想着北伐,姑且不谈北伐的后果,就说北伐有可能成功吗?北伐成功的几率是很小很小的。当时军队的补给、供应都是受文人制约的,以当时文人秦桧之流的性子会好好配合岳飞吗?金国以骑兵为主,来去自如,补给粮草可以边战边劫掠,岳飞有制约的方法吗?宋朝几乎无骑兵,粮道怎么保护?还有一点,即使岳飞很能打,但他只是当时几个军队之一的将领,其他的将领配合不了,或者说打不过金军,仅凭岳飞一军能北伐成功吗?别的不说,就说岳飞打到朱仙镇后,其他军队已经因为失利而退却了。仅凭他一军孤军深入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高了?

最后,宋高宗为什么一心想求和呢?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还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第一,宋朝长久以来的重文轻武,以儒家思想治国的风气深入人心,造成了对外战争战果不丰,长久以来的求和局面对宋朝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宋朝文官集团求和的比较多,这是宋朝朝堂最重要的一股势力。

第二,宋高宗在长期的逃亡之中,多次险些遇害,已经被金人吓破了胆,只想着早日求和,早已失去了进取之心,他的心思就放在了怎么保持自己的统治之上,而且他受文官集团的约束太大,要平衡各种政治集团的利益,不是自己说句要北伐就所有人都听的,再说,他也没有这种心思。

总的来说,宋高宗是不可能用岳飞来保家卫国的,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然是要议和的。

3

宋高宗一心想与金朝求和,一因实力难以抗金,二为保住宋朝国号与正朔及江南半壁江山,三防钦徽二帝南归成为烫手山芋。

一,实力不济:北宋亡,赵构于今河南商丘建南宋,后逃往扬州。金兵追至扬州,他狼狈渡江到杭州,派使臣乞金朝放自己一马:“见哀而赦己!”金兵穷追猛打,赵构被迫成立海上流亡小朝廷四处漂泊。金兵撤出江南后,他才把临安(今杭州)定为行在,逐渐站稳脚跟。

二,为社稷计:他起用武将岳飞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以为和议筹码。同时重用主和派秦桧,极力打压岳飞等主战派。在各路宋军节节取胜时,他因担心武将生变和朝廷财政不支而毁了南宋小朝廷,故诏令各路班师。1141年,他罢岳飞、韩世忠等兵权向金示好,又与秦桧合谋杀害岳飞,终于与金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纳贡称臣。1161年,完颜亮南侵时渡江失败被部下所杀。赵构先被吓得欲再次逃出临安,闻金世宗即位,即遣使庆贺,欲与金朝新君再次议和,后因内禅而作罢。

三,个人私心:宋军如直捣黄龙,迎回坐井观天的“二圣”,赵构将何以自处?且金如狗急跳墙,灭国前杀死二帝,赵构岂不背负不孝之罪名?

综上所述,于公于私,赵构都不重用岳飞等武将抗金,只是将他们的军功当和议的筹码。所以,赵构一门心思只想议和。

赞同感谢,不喜勿喷!

4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宋高宗本来可以用岳家军保家卫国,为什么一心向金朝求和?

首先,岳飞手下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金人都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而“岳家军”的称呼,已经给了别人私军的感觉。

以宋朝自开国以来的传统,是不允许武将手握大权,持有重兵的,在皇室和士大夫眼里,武将有了兵权,就有了造反的能力,他们宁可被异族侮辱,也不想让武将出头。从辽到金,不外如是。

其次,高宗身边受到重用的是以秦桧等人为首的“求和派”,那些“金奸”在金国被岳飞打怕了的时候,向同样被岳家军吓到的宋高宗年前进谗言,岳家军就可能有机会继续保家卫国。

其次,岳飞是出了名的精忠报国,在对金战争中,除了保家卫国,最大的目的就是一雪靖康之耻,迎回徽钦二帝。

在皇帝宝座上坐的正舒服的高宗赵构,害怕岳飞真的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害怕重新变成那个在金营里当人质的亲王。

所以,宋高宗宁可用屈辱和金钱去换来不安稳的和平,也不用精忠爱国的岳家军去保家卫国,甚至用“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那个一心为国的将军。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5

小鱼有观点,这个问题我来答。公元1127年春,北宋都城汴京的歌舞升平,被北方大地一个马背上民族(女真族)的马蹄踏碎。金主完颜亮率军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当时的太上皇)、宋钦宗两位皇帝,还有王朝的众多文武大臣以及后宫皇族、宫女三千余人,其中就有康王赵构的正妃和二位嫔妾,赵构的生母韦贤妃。

赵构

当时康王赵构正在河东路行营元帅督战金兵,逃过一劫。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是为宋高宗,年号建炎,史称南宋。 以抗金名将宗泽为东京留守,积极联络河东、河北、陕西等地义军,实行统一指挥,保卫东京。而此时的岳飞还是宗泽队伍里的一名初级军官。

高宗担心京城难守,君臣一路南逃,奔亡来在“苏湖熟,天下足”的南方,再也不逃了。1132年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都。

宋朝自开国以来,就重文轻武,两府三司制度使兵将分离,互不了解;政府机构臃肿,允许军队经商,又导致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涣散,一打仗正规军就一盘散沙,当时在各地的抗金队伍中形成了几股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其中以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最为有名,1130年,岳家军收复建康,把金兵全部逐出江南,宋高宗亲书“精忠岳飞”,并命人绣成一面旗子以示旌表。时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像

岳飞抗金

后来岳飞又三次率师北伐,大破金军,收复失地,最终对金军形成夹击之势。有诗曰: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直捣黄龙

从这首诗看岳飞是要迎请三圣还都的,这三圣一个是高宗父徽宗,二是高宗兄钦宗,三是其生母韦太后。单从诗中前二圣来说,如果父兄真的被接回来了,高宗皇帝之位难保,这是高宗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1139年,传言金国欲立钦宗的儿子为太子,岳飞听闻后上书高宗请奏早立太子,好断了金人的念想。殊不知这正戳中高宗的痛处,原来除了早年高宗有个儿子三岁夭亡外,高宗就再没有生出儿子来。岳飞这个奏议让高宗很不爽,以为他在干涉自己的家事,是让自己早早退位。

一方面南宋抗金节节胜利,另一方面以宋高宗、丞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屡次向金人请降,朝廷连发12道金牌调岳飞班师,并对岳飞之功进行封赏以安其心。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高宗说“我要过太平日子”,岳飞对封赏坚辞不受说“我要直捣黄龙,迎请二帝回来”,本来宋朝一直是文官治理天下,武将没有权力说不,只有坚决执行的份儿,这样一来让高宗更为恼火,觉得岳飞功高震主,尾大不掉,还咄咄逼人,不知进退,因此宋高宗势必除之而后快。

作为一代帝王宋高宗的心思,岳飞没猜透。经过靖康之变后,金人把大宋的财力掳掠一空,几年的抗金军事行动,也耗费了过多的国力。南宋不得不向百姓加收辽饷、练饷,境内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如果这时金人趁机攻宋,南宋朝廷势必不保,再次面临亡国的境地。权衡利弊之下,宋高宗展现了他的政治两面性,杀岳飞,以金钱换取金宋之间的和平,各自与民生息。

我是小鱼,每天为你分享。喜欢我,关注我。

6

宋高宗赵构就是一个亡国奴后代,并不比他的父亲宋徽宗赵佶,和兄长宋钦宗赵桓强多少,只考虑自己的地位和享受,没有及时考虑如何抗金,打到黄龙府、打败金兵,迎回被掳到金国去的父、兄和母亲韦皇后,没有想过自己的母亲和姐妹们是怎样被金国人强奸、轮奸、卖到妓院的悲惨生活及被虐待致死的姐妹们。而是一再听奸臣秦桧的话,向金国求和进贡,最让人气愤的是,用12道金牌逼着在前线取得巨大打击金兵胜利的岳飞回朝。岳飞一回来后便关押,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使大宋山河流泪,人们痛哭,金国君臣大笑的惨景,宋高宗赵构及秦桧的行为,遭到全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唾骂!秦桧等四个奸臣被人们用铜浇铸的跪像在岳飞墓前跪了几百年,仍然使人们不能解恨,赵构也应该铸跪像跪在岳飞墓前,才能让国人解恨。

如果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地下有知,也要痛骂赵佶、赵桓、赵构这三个不肖子孙。这样的三个人当皇帝真是害苦了大宋的臣民,谁人不痛恨这样没心没肺的人当皇帝呢?这就是封建王朝家传天下的遗害无穷。

结语:

以上就是“宋高宗本来就可以岳家军来保家卫国的,为什么一心向金朝求和”的主要原因。宋高宗赵构是怕岳家军打到金国巢穴迎回二帝,他不能当皇帝了,不能享受皇帝的奢侈生活而已!

7

淮河以北,一马平川,适合骑兵作战。淮海以南,水网密布,适合水师作战。金军长于骑兵,宋军长于水师。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是军事分界线,也是双方的无奈之举。

岳飞若北伐,在平原之上,不可能打败金军,不过是送菜罢了。岳飞高喊北伐口号,不过是为了抢地盘,掌握军权,避免被中央裁撤。岳飞割据湖北,军、政、财及人事权一把抓,不允许中央派员进入,是南宋最大的军阀,也是宋高宗最大的威胁。不除掉岳飞,赵构寝食难安,南宋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另外,岳飞性格倔强,桀骜不驯,他自恃有兵权,经常让宋高宗脸上无光。比如说绍兴十一年初的淮西战役,岳飞表现的不好,其他两个人韩世忠、王俊也不怎么好,但只有赵构的亲军全军覆灭,赵构明升暗降,下令整编三个人的军队为禁军,岳飞不怎么配合,赵构不仅恨他,估计心中也比较害怕,万一哪天岳飞也来个黄袍加身,赵构不得吓死?还有一点,一帮武将整天念叨北伐,还要迎回徽钦二帝,赵构怎么能容忍了?

北宋从开始的政治风气就是以文抑武,推行儒家治国思想,对于带兵打仗将领变得猜忌极大,他们往往从心理上便将将领放在未来会犯上作乱、谋反篡位的位置上。所以,宋高宗对岳飞的猜忌之心、文人集团对岳飞的提防之心是很重的,一旦出现大的反叛苗头,终会扼杀在摇篮中。

最后,南宋初年经济崩溃,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内忧大于外患,攘外必先安内。赵构须要先与金国议和,然后利用军阀镇压农民起义,再削藩,将岳飞等军阀的军队与地盘收归中央,最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待时机成熟后,再北伐金国。这是赵构最优的选项。

8

我是鄜延路节度使,我来回答

关于宋高宗和岳飞的事情其实有些说不清楚,从常理上来说,跟韩世忠张俊以及刘光世这些原来北宋西军系统的人不同。岳飞最初就跟着赵构的,岳飞其实是赵构一手提拔起来的。

岳飞的政治敏感性其实很大,对于宋金关系之间的很多能很好把握。比如”迎还二圣“说,邓先生早已考证,岳飞自独立领兵以后再未说过这样的话,在奏章中,岳飞从来只说“天眷”。


关于岳飞要求立储君这个问题,其实在当时那个环境中,不提出这个要求反而是不忠。因为刘豫的伪齐灭了之后,金国人曾经打算将宋钦宗或者宋钦宗的儿子赵谌放在开封来挑战南宋合法性,此时,岳飞因此改变了其“迎回二圣”的主张,代之以迎还宋徽宗夫妇灵柩和韦太后等皇室亲族,此举亦获得宋高宗的赞赏和全力配合。

岳飞说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所以说岳飞这个时候上疏提议储君是稳定局势,安定人心的一种最好措施。而赵构也让岳飞看自己的养子赵伯琮(暨后来宋孝宗),岳飞评价道:“中兴基本,其在是乎!”这个孩子就是将来中兴宋朝的希望。


而杀岳飞,赵构也无利可图,他将失去很多,也没有非杀的理由;不杀岳飞,至少还留有对金国讨价的筹码,关键时候还要靠岳飞去保江山呢。可以说,杀岳是最坏的选择,有百害而无一利。


失掉民心、军心、爱国人士寒心,民怨沸腾。大家心灰意冷,坐听败亡,将士流血牺牲,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失掉大节、割地称臣于金被天下人所唾骂,以至于失信天下。自此再无人可用,一败涂地。


岳飞最后遇害的悲剧,首先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主战派/主守派在南宋朝廷的全面失势,尤其是岳飞的老领导,甚至可以说是岳飞在朝中奥援的中兴名相赵鼎倒台了。

对于赵构来说,杀岳飞一无动机,二无利益。其实从他羸弱性格和所处环境就能找到答案。他一生有两怕:外惧完颜兀术,内畏秦桧。当大权落入秦桧一人之手,并且一意要杀害岳飞的时候,他恐怕是有力无心,甚至是无力无心,想保都保不了。


岳飞作为的民族英雄之一,死在本国的监狱中,这绝对不是一般的话题,不能绕开不谈,杀害岳飞的凶手到底是谁?传统观点认为是秦桧为了谈和杀害主战派将领岳飞,有一种新观点认为宋高宗作为皇帝,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凶,秦桧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工具。

而高宗杀害岳飞的主要动机是:求和;防范武将坐大;岳飞不该议立皇储;怕岳飞救回钦宗,威胁到他的皇位。但很显然这些统统都不是事实。第一,高宗作为皇帝,岂有不想收回故土的道理;第二,宋朝防范武将本身就是谣言,就算要防范,那应该防童贯、张浚,轮不到岳飞;第三,现代人看多了清宫戏,认为臣子不能议立皇储,其实宋朝的皇帝本身就要由廷议决定,不来议立的重臣才是失职;第四最荒谬,金国一直把饮宗当做对付高宗的杀手锏,随时可以复立钦宗,宣布高宗的南宋朝廷非法,所以高宗恰恰是最想救回钦宗的人。

现代流传高宗欲杀岳飞的动机都是谎言,目的是掩护真正的凶手秦桧。秦桧作为宰相与皇帝争权,最忌讳的高宗系势力便是其宠将岳飞,而利用金国对宋廷的压力,把持议和大权则是他擅权的重要方式,这就是秦桧阻战求和并杀害岳飞的原因。


而无论如何,宋高宗也必须为他没能保护岳飞负责,正如潘美要为杨业之死负责一样,宋高宗这位中兴之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或许也并不冤枉。而岳飞,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没有倒在浴血的疆场,却死于本国的冤狱,着实令后人含泪。

9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对于宋高宗赵构存在很大的误解。主战派固然是英雄壮举,但主和派也并非就是反面人物。虽但主和派和秦桧这么个汉奸。但秦桧代表不了所有主和派的意见和想法。抛开秦桧这个汉奸不谈,我们从问题本质上来考虑,不管是宋高宗赵构的主和派,还是以岳飞等武将为首的主战派。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国家考虑。只不过他们的想法做法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分歧意见也就差别很大罢了。他们和秦桧这个汉奸有着本质的区别。宋高宗赵构的主和与秦桧这个汉奸的主和同样存在天差地别。

要知道最早时期宋高宗赵构也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北宋还在的时候,身为康王的赵构就是主战派的一员。否则赵构也不会在北宋灭亡后,逃到南方建立南宋政权继续和金国对抗。或许有人会说赵构是想当皇帝而已。确实这也是赵构的目的之一。但你也不可否认,赵构还是不甘愿为金人走狗的。否则他为何要重用李纲?又为何要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逃跑派呢?也因此还引发了苗刘兵变。

赵构确实主动向金国提出和谈。但赵构和谈的要求就是金国不再南下。如此这般赵构愿意称臣。很多人会说这就是赵构汉奸的证据。但你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赵构为何要主动求和呢?原因就是南宋根本无力和金国旷日持久的打下去了。当时的北宋刚刚灭亡,南宋刚刚成立。整个国家一团乱麻。再加上北宋战败,整个宋朝就是一团糟。经济衰败的厉害。民间农民起义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赵构真的无法和金国旷日持久的打下去。赵构是皇帝,他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够的。他需要为整个国家考虑。

后来金国坚持要灭了南宋,因此赵构全力支持岳飞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国。赵构的目的很简单。他知道凭借南宋的实力根本无法击败金国。他想要做的就是抵抗住金国的进攻,让金国知道想要灭亡南宋,它也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以此来换取和平,换取南宋恢复实力休养生息的机会。历史上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主战派将领确实给予了金国有力的打击。正因为他们的奋力抵抗,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灭亡南宋。因此金国和南宋再次回到谈判桌上。

有脑子的人都应该清楚,赵构身为皇帝,如果他真的有能力击败金国,他会甘愿求和吗?哪怕胜利的机会是对半的,赵构都不会主动求和。就因为赵构知道南宋国力已经濒临绝境了。所以才会求和意图保存国体。岳飞只是一个将军,站在他的角度,他想要收复失土击败金国,这没有错。赵构求和保存南宋国体,这也没有错。而且相对而言赵构的决定无疑是更加正确的。毕竟赵构要考虑整个国家。岳飞只需要考虑战争胜负就好了。后勤问题国家内乱问题,这都是不需要他考虑的。但赵构却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因此他们谁都没有错。只不过考虑问题的高度不同罢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10

「历史呀呀呀作答」:

宋高宗赵构本来可以用岳家军保家卫国,为什么一心求和呢?我认为有很多的原因:

一.赵构个人能力问题,他不是雄才大略的人物

赵构是有一定的个人能力的,他作为唯一逃脱的皇室成员,能够登高一呼,建立南宋。也算有一定的能力。但他并不是雄才大略的英武之主,没有那么多志向,从北宋都城被围,他作为勤王之师,却不来救钦宗,他是没有北伐的想法的,只想偏安一隅。

二.被金人吓破了胆,不敢保家卫国

金人南下,赵构一路逃跑,最后逃到了海上。还因为受惊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可见靖康之变对他产生了多大的心理阴影。他骨子里害怕金,只求双方罢兵,一路主和,不可能用岳飞的。

三.主和派在朝中势大,要笼络他们的势力

赵构用了主和派的秦桧为相,秦桧主张议和,朝中也有很多的主和派在朝中有很大的势力,赵构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就必须平衡他们的势力。

四.岳飞本人桀骜不驯,功高盖主,赵构不信任岳飞

岳飞成立的岳家军,骁勇善战,规模巨大,逐渐尾大不掉。岳飞本人是行伍出身,桀骜不驯,很多不满直接表达,赵构对岳飞了早有不满,岳家军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岳飞本人性格也不敢让赵构放心他北伐。

五.南宋初期的经济军事等实力也不支持大规模的战争,国力不足,立足不稳

赵构对南宋的国力还是有清醒认识的,连年征战,经济和民生破坏很大,国力不支持北伐战争这样的战争规模,和议是最有效的方法。

六.岳家军保家卫国的口号是赵构最不能接受的

岳飞本人的政治课素养确实不高,提出了“迎回二帝”的口号,这直接动摇了赵构用岳家军的想法,国家的皇帝只能有一人,迎回二帝,会威胁赵构的皇权。

七.赵构不认为岳家军有保家卫国的能力

金人善战,又养有战马,宋人在对外做战中,一直用步兵对抗骑兵,输多胜少。长期的作战失败,让赵构没有信心对金作战。

综上:宋高宗赵构由于个人经历和个人能力原因,又因为岳飞政治情商低等原因,朝中阻力大,敌手强,国力不足等原因,不可能选择岳家军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