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吐槽电影,让评论精彩一点。

因为金允石,看了《南汉山城》。

未出所料,金允石的表现依然扎实可靠,是个值得信赖的演员。

李秉宪也不错,藏起了浑身的肌肉,披上长袍,满脸黑须,找不到一丁点动作演员的痕迹,文戏的处理,人物的层次感十分清晰。

第38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男主角”奖项,两人同时获得提名,《南汉山城》入围“最佳影片”。

演员实至名归,电影差强人意。

这是公子的切身感受。

《南汉山城》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

讲述“丙子之役”期间,朝鲜国王和一众大臣被清军围困在南汉山城,城内主战派和主和派针锋相对的故事。

金允石代表主战派,李秉宪代表主和派。

光荣的死亡,还是耻辱的讲和,是本片矛盾冲突的原点。

结果反倒不重要,因为结果,早就天注定,皇太极亲率十万清军包围“南汉山城”,无论是兵力,还是威慑力,大清都赢定了。

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是皇太极想让“皇帝的威严光照天下”,换言之,唯有朝鲜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大清的地位才能让天下认可。

怎么都是赢,方式方法很重要。

此为“上谋伐心”。

主战还是主和,无非是弱者给失败的结果,寻一个挣扎的借口罢了。

活下去,才是最真实的想法。

当了解了一定的历史真相,反过头看电影,便觉得有些索然无味,电影的主题变得模糊不清:

褒奖忠义,还是贬低苟活?

电影好像没了应该存在的意义。

回到电影本身。

故事始终围绕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对抗中,这么做确实可以制造数之不尽的矛盾冲突,可是只能浮于表面,很难给观众带来更深层的电影品鉴。

琐碎不堪,像本流水账。

电影采用了章节记事的手法,本来挺好,公子就很喜欢,跟大爱昆丁有关。

不过分了足足十二个章节,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观众看到一个章节题目,开始琢磨下面十几分钟的内容是如何跟题目挂钩,刚消化完,下一个章节到了,以此类推,观众一直处于电影赋予的出题、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大脑高速运转,强硬把完整的电影肢解成一段一段的小故事,等到剧终,已经疲惫不堪。

可能导演想用琐碎不堪的感觉冲淡流水账电影的本质。

没想到,观众神奇的把这两点,组合在一起,看出了超越导演对电影认知的本质:不但琐碎不堪,而且像本流水账。

功能性角色太多,群戏搭配失衡。

主要是小女孩和领议政。

船夫怨恨朝鲜王过河没赏赐粮食,于是呆在河边等着给清军引路,金允石无奈之下,杀了他。船夫的孙女,五六岁的小女孩,一个人穿越冰山雪地和茫茫丛林,来到南汉山城。

这时,朝堂之上正在讨论怎么派人把求援书信送出去,外面被大批清军围困,找不到一条合适的路。小女孩能走进来,就能走出去。

难道要让小女孩承担送信的伟大使命?

公子禁不住这样想,看似荒诞不经,实际大有可为,否则导演让小女孩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呢?

让杀人凶手金允石愧疚自责么?不可能,公子一下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然后被导演啪啪啪打脸,完全没有送信的意思,智慧无双的大臣们也没有询问进山路线的企图,小女孩就是为了让金允石愧疚自责,除此之外,只剩下卖萌。

领议政更有意思,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搅屎棍。

地位超然,随意乱嗨。

一会站边主战派,跟清军殊死搏斗,一会站边主和派,把世子送给大清做人质。怎么做都有理由,什么理由都说的义愤填膺,天生正气的资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常年久居高位,养成了一人之下的习惯,做事不经大脑,全凭感情用事,特喜欢和贫下中农互怼,这人设,公子看着就尴尬。

对内指手画脚,对外,还是管不住那张嘴。

领议政到清军大营求和,看到清军的头目,一个朝鲜人炫耀红夷大炮,忍不住说:我听说你祖上也是朝鲜人,怎么能这样做呢?

移民大清的朝鲜人说:我的父母是奴隶,所以我一出生就是奴隶,在朝鲜,奴隶可不是人,再也别说我是朝鲜人。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领议政被噎的一愣一愣,回了家,就要跟大清殊死搏斗,给公子的感觉,像是公报私仇。

朝鲜有这样不会聊天,感情冲动,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的大臣,焉能不败。

导演设计这个角色的目的,难道想说,朝鲜的失败并非大清的强盛,而是内因所致么?

电影在故事和人设上有问题,但韩国人认真考究的敬业精神,值得钦佩。

所有大清的角色都用满语对话,给公子的震撼前所未有,之前从没见过任何一部影视剧是这么搞的,电影在还原历史的角度上做到了极致。

大清军队吃生肉,留金钱鼠尾辫,大清帝国的彪悍战力和真实写照,挑不出一点毛病。

虽然不足以让电影逆袭,但成功阻止了下滑。

尤其喜欢皇太极对朝鲜国王说的一番话:

“你一而再地违抗于我,就连你的愚钝,也是我的无德。我正是困扰于此,才跋山涉水来到你这里……打开城门,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我会倾听你的诉说,你可以毫无顾忌地诉说一切……”

帝王之色,一览无遗。

困守南汉山城47天后,朝鲜国王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史称“丁丑下城”。

李秉宪这个角色,令公子想起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人,不知对错,只是有种感觉,特别像。

坚持原则无力独活的人,值得敬佩,然而含垢忍辱,也未尝不是一种活法。

唯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电影主题模糊,褒奖忠义,还是贬低苟活,说不清。但朝鲜对大明的忠诚,一清二楚,即便表面俯首称臣,内心仍将大明视为亲生父母。

难不成,导演代表韩国向我们示好,才是终极目的?

如果真是这样,公子谁都不服,就服你。

期待金允石和河正宇的《1987》。


评分(满5):

《南汉山城》,3.8分。

关注公子,财源滚滚。

最佳贡献者
2

《南汉山城》是根据历史上著名的“丙子胡乱”而改编的电影,在朝鲜君臣被团团围困在南汉山城的危机关头,朝鲜两班形成了以金允石饰演的金容焕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李秉宪饰演的崔鸣植为代表的主和派,而朝鲜八道勤王军被清军阻拦在外面,朝鲜王朝随时都有灭国的危险,仁祖大王摇摆在主和与力战之间,崔鸣植力主求和称臣,是为忍一时之辱而保宗室不至离散国家不至倾覆生灵不至涂炭,金容焕则从大义出发,指出明朝在“壬辰倭乱”中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称臣清国背叛明朝对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来说是断不可为,两派据理力争其出发点都是好的,都说为了避免君王受辱国家破碎,电影对人物的内心刻画还是很到位的,最后的结果是清军攻破南汉山城,仁祖大王被迫前往三田渡对皇太极行三跪九叩大拜,最终还是称臣于清,而不忍国王受辱的金容焕,最终拔剑自杀。

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南汉山城》无疑是非常尊重和还原历史的,包括服饰,包括清军讲满语,还有一个特别的细节,新年朝鲜君臣向北京方向行“望阙礼”,这是韩国历史题材电影中非常罕见的。

3

韩国的古装片一向比较有看点,比较优秀的如《思悼》,宋康昊与刘亚仁的精彩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南汉山城》是在还原历史,电影的优缺点同样分明。最大的优点是演员的表演,不论是金允石、李秉宪还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配角都在卖力的表演,演技在线。缺点是影片节奏过慢,缺乏高潮。

《南汉山城》豆瓣评分7.8分,在我看来是有些虚高了。

本来可以一个半小时结束的电影非要拖到两个多小时,看着那些关于“和”与“战”的争论过于乏味。也许导演只是想还原历史,但这样的表现手法还不如去拍一部纪录片。

电影讲究的是冲突,但《南汉山城》中情节冲突非常少。原本期待的勤王军里外合围大战一场没有出现,这可以理解,毕竟历史不能生编硬造。

从影片来看,当时的朝鲜是从内部乱掉的,君臣没有一心,军士没有一心。要想打胜仗,首先要有心气,时值寒冬,士兵们都在城墙上忍冻挨饿,官员们却在家中安稳度日,就连捐献出一些衣物粮食都很不乐意。粮草殆尽,有的官员想的不是士兵们如何生存下去,而是到处搜刮草料防止战马饿死,但结果还不是一样。

朝鲜的君主也丝毫没有决断,任凭两派争吵,不断内耗。用兵无方,委派的将领毫无经验,在300士兵全军覆没后却责罚、杀死忠心尽职的军官。

结果其实早已注定,俯首称臣是唯一的出路。

电影中仅有的几个战争场面设计的相当考究,清朝的骑兵对朝鲜的火枪,只要第一次射击失误,剩下的只会是一边倒的杀戮。韩国人看着电影的心情一定是很沉重的,结尾并没有以弱胜强的绝地反击,也没有失败之后的过度煽情,一切都平平淡淡。

4

影片改编自韩国知名作家金薰的同名畅销小说,取材于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丙子之乱。导演黄东赫国内外拿奖拿到手软,《熔炉》就出自他的手笔。

主演金允石、李秉宪都是青龙影帝;此外,朴海日、朴熙顺和高修等一众戏骨加盟,给这部历史大剧撑场面。

本片涉及到朝鲜半岛一段屈辱却又难以描述的历史——17世纪初期,女真改国号为清,清为了在与大明全面交锋前肃清后方,要求朝鲜成为自己的属国。

当时的朝鲜,还是明文化圈的藩属国,一方面因为与大明之间的情谊一方面是民族自尊,并未向清屈服。

1636年,清军南下,横跨鸭绿江直取朝鲜首都。而当时的朝鲜王仁祖大战失利,率残部逃至南汉山城,凭据险要,开始了与清军最后的对峙。

豆瓣评分7.8分,除了我们看不见的那部韩国电影,这部评分为今年韩片之冠。

影片制作精良,戏骨飙戏精彩。

对历史环境做了诚意的还原,对清军的服饰、道具呈现得考究细致,甩出国产清装剧几条街。

甚至清军台词说的竟然都是满语,要知道,当今全中国会说满语的也不超过10个人。

本片更值得称道的是不强上历史的态度。

影片的故事主线,是崔鸣吉与金尚宪的朝堂之争。

崔、金二人虽然政见相左,但都是忠君能臣。他们的分歧不关私利,而是关乎国家的存亡。核心是求义与求生这个人性两难抉择的探讨。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算是近期最值得看的韩国电影。

5

南汉山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韩国电影。

电影的故事其实蛮简单,当时韩国是大明的藩属国,满族大举入侵,朝廷内一派主和,一派主战,电影最主要的矛盾不是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在朝中大臣的交锋之中。

如果按照一贯的主流价值观来拍,会是什么样子?

那肯定是主战派代表民族气节,主和派都是贪生怕死忘恩负义的奸臣贼子,理应可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这部电影没有。

当时轮实力,韩国军队是没有任何希望可以抵抗住满族入侵的。而主战派坚持的理由,只有所谓的“民族气节”而已。

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气节?

百姓横尸遍地,大地血流成河,还有什么国家?

电影做的很棒的一点,是拍的很克制。

没有突出主战派的英雄气节,也没有突出主和派的超脱远见。

主战和主和的两位大臣,恰好是朝中唯二的忠臣,其他不过都是墙头草罢了。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那么随着历史沿袭下来的主流价值观,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时代。

能带领观众川股哟时间的迷雾,看到那个时代的真相,我觉得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南汉山城》已经做得足够好。

6

很客观的历史题材电影,全片气氛压抑克制,镜头偏厚重的沧桑感,没有民族主义的宣传,没有胡乱编历史,甚至没有习惯性去黑明朝和清国,呈现的是个人抉择、人性、揭露君主专制条件下的社会弊端,直面那段屈辱的历史,艺术还原了弱国的悲哀,可以说是韩国历史电影里的一股清流~

7

一个别人没有关注的角度:

韩国拍了两部以皇太极征朝鲜为背景的电影——《最终的兵器——弓》和《南汉山城》

这两部电影里的清军都是说的满语

这是满语做为正式(不是一、两句那种点缀)电影台词出现的仅有的两部电影,比较遗憾的是都是韩国拍的,而中国居然一部也没有。

8

《南汉山城》(The Fortress / Namhan sanseong)是一部由黄东赫执导,金允石、李秉宪、朴海日等主演的电影,于2017年10月3日在韩国上映。

电影由CJ E&M投资发行,电影导演黄东赫曾执导《我的父亲》、《熔炉》、《奇怪的她》等电影作品。

该片改编自2007年出版的韩国同名卖座小说,《南汉山城》以史上的丙子胡乱(注:1636年朝鲜与清朝交战)为背景,讲述了在1636年朝鲜王朝仁祖十四年发生丙子胡乱,仁祖和朝廷忠臣躲避到南汉山城度过47天时发生的故事。

李秉宪在片中饰演主张和亲以保百姓太平的崔鸣吉,金允石饰演的是主张与后金军队对抗到底的金尚宪,二人将在片中展开对立。此外朴海日将饰演拿不定主意的朝鲜王仁祖,高修和朴熙顺则分别饰演大将军和守御使。

对于出演这部古装大片,李秉宪表示:“为了很棒的作品,我会做到最好。”金允石则说道“遇到了出色的剧本,我会努力的。”黄东赫导演也坦言能有这样出色的原作,和一众很棒的演员,感到十分荣幸,“虽然在寒冷的冬天开机,但我相信拍摄现场的气氛定将十分热烈,我会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电影场景比较真实,很写实地写出了当时环境恶劣,以及战争的残酷。是韩国为数不多的精品历史电影,还值得看。南汉山城高清分享:http://cloud.189.cn/t/bQ32MjRBjYVb

评分:

IMDb评分 7.4分/10 from 93 users

豆瓣评分 8.0分/10 from 169 users

获奖情况 :

第38届韩国电影青龙奖 (2017)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导演(提名) 黄东赫

最佳男主角(提名) 金允石/李秉宪

最佳剧本(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

最佳美术(提名)

最佳配乐(提名)

最佳照明(提名)

9

诺兰的《敦刻尔克》,和眼下的这部韩国片《南汉山城》。这两部,恰恰都是历史题材。英伦人和韩国人玩电影,风格都明显,一个嬉皮士的雅痞,一个深沉式的小清新,但搞历史片,基本都能收起原本那一套,板起面孔,严肃而庄严,如山如河,真的就把历史片拍成了国家追悼会。


所不同的是,韩国的历史片,从来都是寄托着深重的民族关怀,说人话就是“苦大仇深”叨叨念。英国的国民心理与之不同。英伦这片土地,自从公元6世纪日耳曼人入侵逐渐形成现代英国国家之后,除了被希特勒那小子狠狠调戏过一回外,差不多只让别的国家造成“民族问题”,自己倒是高枕无忧的,所以讲历史,总念兹在兹自己过去的荣光,是“老子过去比你阔!”的心理显摆。时间刻度都是2017年了,清醒如诺兰兄,也还不忘这一套意淫。明明是被轰的底裤都飘满英吉利海峡,还要自我安慰好像是因为牛逼所以才被轰轰。


英国人心安理得的地方,恰是韩国人怨念的开始。韩国历史悠久,号称三千年传承,但是这几千年,中国是“文明国家史”,韩国却是“当孙子史”,没有自我的名字,没有自我的身份,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命名,说他是“民族国家”,至少在“中华朝贡体系”倒台之前,是空空洞洞的,想强词夺理自己午夜梦回估计都不大相信。所以,韩国的历史片,几乎和他的国家民族焦虑同步,讲述的重心,是如何树立新的国家构想。这类影片,有着最明显的“东亚小国主义”的政治思维。所以,每看韩国历史题材影视剧,是最能看见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工业,是如何巧妙的被国家意识形态所渗透的。


《南汉山城》完美的将这种本来存在于知识分子沙龙、讲堂中的高谈阔论,扎根到了电影和历史讲述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看《南汉山城》,看《观相》,看《暗杀》,看《大长今》,我们所见的,依然是韩民族共同体深层的不安感,那种历史感受的痛楚是深入到最平淡的生活讲述中去的。


近年来,韩国拍了两部有关丙子胡乱的电影,一部就是在2011年拍摄的动作片,最终兵器弓,还有一部就是最近正火的南汉山城,两部电影上映时都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有两部电影都有一个特点,都将丙子胡乱事件作为一个背景出现,着重描述小人物在这次事件中的作用和故事,突出反应了朝鲜各类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和反应。

如果两者进行比较的话,个人觉得南汉山城的意境更加丰富,最终兵器弓主要是动作电影,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并不多,而南汉山城塑造了更多在事件中呈现各种反应的各阶层人物,触感更加明显。


战争一爆发从朝鲜国王的举棋不定,到大臣们的是战是和,到军事将领的奋勇抵抗,而又无能为力,再到基层士兵对战争内心的挣扎和看法,再到基层老百姓对战争的麻木,以及满洲翻译,对自己原来祖国的嘲讽。导演用一场战争,将一个国家各阶层的形象和态度描绘的淋漓尽致,影片中几乎很少有战争场面,但却通过高层人物,中层人物以及基层老百姓面孔,将整个国家,从里到外对待战争的态度,完美的展现出来。


作为一部历史片,虽然文戏比较多,但却丝毫不影响观众观看和了解这场战争整个的进程。影片中各阶层的面貌却也深入人心,事实上,这未必是朝鲜国家的特色,在现实历史中,片中所展示的也是很多国家各个阶层对待战争对待国家存亡的态度,很值得发人深思,巧妙地减少外部形象更多的从内部反映历史背景思想,也是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也不得不说一句在韩国近些年的电影中,对待人物的塑造和心理描写同样是着实精彩,总能让观众回味悠长。

10

在天启初年,以熊廷弼率众退回山海关,意味着努尔哈赤占据了整个辽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满清距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事实上,满清的成功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当时的满清东有朝鲜、西有蒙古、南有明帝国,这三股势力,从综合实力而言,都比满清强大;而且,努尔哈赤在征服辽东的同时,主要是以暴力手段实现,所以许多辽人走向了他的对立面;所以形成了以毛文龙为代表的游击力量。 当时的满清,真可以称得上四面受制。因为,东面有朝鲜、西面有蒙古,南面有明帝国;从海上还得面对毛文龙的游击力量骚扰。 直到努尔哈赤死时,满清也没有真正走出这种困境。因为努尔哈赤死时,满清还没有成功对蒙古、朝鲜进行渗透;对毛文龙的游击战,也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满清的事业到此为止,那努尔哈赤肯定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因为,努尔哈赤死时,也不过是一个局促于东北地区的土皇帝罢了。历史上,取得他这种成就的人,那是多的去了;而大多数这种成就的人,你上街问一万个人,也未必有一个人听说过他。 问题是,满清的事业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因为,在此后的18年时间里,他的儿子皇太极,还一直在进行着他未完的事业。 皇太极用了近20多年的时间,终于冲破了努尔哈赤死时的困境。换而言之,皇太极用了近20多年的时间,把毛文龙、朝鲜、蒙古都先后征服了。直到此时,满清才变成一个可以与明帝国相提并论的政治实体。 我们许多人看历史时,常常连看地图的习惯也没有。其实,只要我们看一下地图,就会知道,在努尔哈赤、或皇太极初期,满清最主要的困境,是它一直四面受敌。 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有没有宁锦防线,满清也是无力大举征伐明帝国的。这也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曾攻克过锦州,却都锲而不守的主要原因。当时的满清,连锦州那种地方都无力占据,再远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明帝国想保证东北局势不恶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满清一直无法走出这种困境。如果明帝国无法做到这一点,死守着所谓的宁锦防线,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只要满清向朝鲜渗透成功,海上的游击力量,就会失去可靠的大后方。以毛文龙为代表的海上游击力量,对满清的威胁就会变小。 只要满清向蒙古渗透成功,所谓的宁锦防线,就成了一个摆设;因为,整个长城几千里的防线,都会暴露在满清的进攻范围之内;在这种背景下,满清随时都可以杀入长城。 满清对朝鲜的重大胜利,是在天启七年取得的。在宁锦大战之前,满清通过为期半年的战争,打得朝鲜接受了城下之盟。 在此期间,袁崇焕一直忙着修建宁锦的城池。魏忠贤让他给朝鲜进行一些适当的援助,比如攻打一下满清,让满清东征大军不得不回师。但是,袁崇焕哪敢干这种事呢? 满清对蒙古的重大胜利,是在崇祯元年取得的。在宁锦之战后,满清抓住蒙古内讧的机会,一举把蒙古最大实力派林丹汗(察合尔部首领)打得西逃了,并且与邻近的几个蒙古部族建立了盟友的关系。 在此期间,因为明帝国最高权力正在交接,所以对此自然不能有效制约了。 其实,袁崇焕夸口五年平辽时,他既不能改变满清对朝鲜、蒙古成功渗透的事实;又不能对满清构成一定的军事压力(让满清顾忌宁锦军队的存在,而不敢率军事主力远征),本身意味着满清已渐渐走出了战略困境。 而在这种背景下,袁崇焕又送了满清一份大礼。那就是把毛文龙杀了。到目前为止,满清终于从四面受制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而所谓的宁锦防线,到此时为止,已完全成为一个摆设。官僚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官僚作事时,通常不管后果如何,要的只是自己的政绩。所以,李成梁的绝世武功背后,就是努尔哈赤渐渐统一了女真;而袁崇焕的绝代武功背后,就是满清渐渐冲破了蒙古、朝鲜、毛文龙、明帝国四方围困的局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