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谢冰心和冰心是一个人么,谢冰心的与吴文藻的爱情故事

2020-10-20 09:53影视综艺

简介一、无限之中的偶遇 1923年8月17日,随着一声汽长鸣, 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了黄浦江。邮轮上的头等舱位都被中国留学生占满了,这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1923年8 谢冰心和冰心是一个人么...

一、无限之中的偶遇

1923年8月17日,随着一声汽长鸣, 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了黄浦江。邮轮上的头等舱位都被中国留学生占满了,这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

1923年8月18日,第一天上邮轮的新鲜劲已经过了,冰心突然想起一件同学吴搂梅所托之事来。“她写信让我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我到船上的第二天,就请我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吴卓,结果他把吴文藻带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找错了人!那时我们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玩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他加入。以后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冰心听了这些话,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极其不平静。可能真的是忠言逆耳,当时,她就深刻地记住了“??吴文藻”这个名字。只是这个名字带“文”的男生,对文艺并没有多大兴趣。吴文藻十六岁时考入清华大学,这次留学美国,是要到新罕布希尔州的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跟其他清华的留学生比,他话不多,更显沉稳。

一直以来,品貌双全的冰心身边从不缺追求者,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冰心就以“静如止水,穆若秋风”而惹人驻足。两个星期的游轮生活也不例外,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大学,冰心一下子收到很多的来信,信的内容像经过集体商议似的,除了表示好感希望多交往,就是说在船上认识你非常荣幸。但这个时候,惟独有一个人没给她写信,这个人就是吴文藻。他只礼貌性地写了张明信片给冰心,冰心面对着一大堆热情的信件和一张简短的明信片,当即觉得?吴文藻这个人真特别。而冰心也是个喜欢反其道而行的人,所以,当时给她写信的人她都用了明信片回复,偏偏只有这个写明信片的人,她写了一封信给他。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

波士顿与新罕布什尔州相隔很远, 大概要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两人少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常有书信往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冰心肺气枝扩大病复发,住进了沙穰疗养院。异国他乡,病有多痛冰心的情绪就有多低落。虽然期间威尔斯利大学的老师和中美同学以及在波士顿的男同学们都常来看她,冰心还是觉得无以安慰 。

或许真的该相信冥冥中有心灵感应,那年的圣诞节,吴文藻想趁放年假的机会好好游览一下纽约,当他路过波士顿时停留了下来,本想和冰心有个喜悦的重逢,可是却意外地听到了她生病住院的消息, 不容多想,他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专程赶到了疗养院。病床上的冰心看上去花容黯淡,和邮轮上那个俏丽的女子截然不同。病从心生,吴文藻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跟她专门讲了要跟医生配合,要按时吃药什么的话,这样的话换了别人说,冰心大概会觉得平常,但是吴文藻不是在波士顿,而是路过波士顿专程来看她说的这番话,这就有了意味深长的味道。从某种角度说,冰心是从心底开始一点点喜欢并接受这个男人了。

经过半年的疗养, 在吴文藻的安慰和鼓励下,冰心终于在第二年的夏天病愈出院,又回到了令她朝思暮想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爱的力量无疑估量,生病期间,冰心不仅没有耽误学业,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寄小读者·十九》中,她写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是的,从今以后,她愿意在他的爱里随时如花绽放。

1925年, 以梁实秋为首的中国的留学生决定在波士顿公演一部中国戏剧《琵琶记》,并邀请冰心出演一个角色。冰心在激动之余,最想把这个消息和吴文藻一起分享,所以随信寄了张演出入场券。此时,他们已经书来信往了一年多,吴文藻欣赏冰心的清雅,冰心喜欢他的博学,但是谁也没有明确捅破这进一步的关系。冰心是出于女儿家的羞涩不能主动挑明,吴文藻则担心自己的清贫不能给对方以幸福保障。所以,接到冰心这样的信函,吴文藻先是迟疑了一番,最后才决定以学业忙为由推辞了。

1925年3月28日,《琵琶记》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了,尽管吴文藻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前来观看,但冰心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希望吴文藻能像自己生病的时候那样,突然意外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舞台之上,她数次向台下张望寻找,当绝望要逼出眼泪之时,冰心在看台里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说不来还是来了,说到底是不忍伤她的心,冰心的惊喜无言以喻。

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冰心与吴文藻有相遇相知的缘,却不懂得怎样去把握,延续这段缘,他们缺少的是相守。机会是为有情人而准备的,这一年的暑假,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他们的爱之繁花瞬间如火如荼。

当时,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规定,学生除了掌握本国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两门外语才能毕业,冰心选修了法语。于是1925年的夏天,在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暑假学校法语补习班上,冰心看见了同样在选修法语的吴文藻。四目相对,会心微笑,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是你的躲也躲不过”吧。

夏天的绮色佳是一个桃红柳绿的世界,最适合生长蓬蓬勃勃的爱情。这一次,吴文藻和冰心再也不想错过了。在风景如画的刻尤佳湖上,一天,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荡开了双桨,静静地漂在水中,但吴文藻再也无心流连这湖光山色,他欲言又止,反覆数次,最终鼓起勇气,郑重地对冰心说:"我们可不可以最亲密生活在一起。做你的终身伴侣,是我最大的心愿,当然,你不一定立即回答,请你考虑一下"。

这就是想象中的求爱吗?冰心只觉得自己的心从未有过的快,脸成了一朵红烧云。但是这个男人真的是好,人品好,才学好,放弃了,还到哪里去托付终生?这样思来想去一整晚,第二天,冰心坦诚跟吴文藻说:"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我不能最后决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后定下来"。面对冰心认真谨慎的态度,吴文藻表示理解。

如期收获了爱情的红玫瑰,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1926年的7月,冰心顺利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并接受了司徒雷登的邀请,决定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吴文藻则决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冰心回国前,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冰心一封长信这是吴文藻的正式求婚信,但却不是给冰心的,而是请冰心带回中国,呈报给冰心的父母,请求得到谢葆璋夫妇的应允。

在这封求婚信中,吴文藻先是深情写道 :“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我自知德薄能鲜,原不该钟情于令爱。可是爱美是人之常情。我心眼的视线,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所吸引。我激发的心灵,早已向她的精神的美求寄托……我由佩服而恋慕,由恋慕而挚爱,由挚爱而求婚,这其间却是满蕴着真诚。” 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已让人动容。这还不算,接着,他又向两位老人郑重发愿写道:“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怎么看,这都是一封严肃认真措辞严谨的求婚书,两位开明的老人读到了吴文藻的真诚和朴实,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了西式婚礼,主婚人是身着黑色长袍的校长司徒雷登。那一天,柔情荡漾的未名湖畔,新郎吴文藻身着深色西装,戴同色系玳瑁圆眼镜,温文尔雅又不失英挺帅气,被花童和伴娘拥在中间的新娘冰心则是一袭白色的曵地婚纱,头戴花冠,手执娇艳的玫瑰花束,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幸福笑意偎依在吴文藻身边。到场嘉宾无不赞他们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四、今生今世在一起

婚后燕园柴米油盐的生活平淡却幸福,吴文藻执着于学术研究,冰心则全力打理他们的小家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 1958年4月,吴文藻被错划为右派。这件意外的灾难,对他和冰心都是严重打击!后来冰心在文章中写:因为在他的罪名中,有“反党反社会主义”一条,在让他写检查材料时,他十分认真地苦苦地挖他的这种思想,写了许多张纸!他一面痛苦地挖着,一面用迷茫和疑惑的眼光看着我说,“我若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我到国外去反好了,何必千辛万苦地借赴美的名义回到祖国来反呢?”我当时也和他一样“感到委屈和沉闷”,但我没有说出我的想法,我只鼓励他好好地“挖!”,因为他这个绝顶认真的人,你要是在他心里引起疑云,他心思就更乱了。也正是冰心的善解人意和临危不惧,1959年12月,吴文藻被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1983年,他们搬进民族学院新建的高知楼新居,那是一段散漫的好时光,“终日隔桌相望,他写他的,我写我的,熟人和学生来了,也就坐在我们中间,说说笑笑,享尽了人间‘偕老’的乐趣。

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6月27日,吴文藻在最后一次因脑血栓住进北京医院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他不知道他的莹有多么的心痛和无助,或许他也感应到了只是回天无力,9月24日,吴文藻带着他对冰心的眷与恋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牵了手的手从此再也不能一起走。

比翼鸟最怕孤独,1999年2月28日, 独自孤独地多活了15年的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应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这大抵就是世间美丽却无可复制的爱情传奇了,就算变成了风中的骨殖,也要今生今世在一起。

-

下面是更多关于吴文藻的问答

婚姻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相同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彼此相互理解,才能走得长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中文名: 谢婉莹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出生日期: 1900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 1999年2月28日

职业: 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毕业院校: 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代表作品: 《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笔名: 冰心

目录

简介

人物生平少年时期:跟随父亲 考进学堂

青年时期:投入爱国学生运动时代潮流

去美国留学,回国后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结婚成家后,继续创作大量优秀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丈夫赴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投入各项文化事业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第二次创作高潮

冰心逝世后,社会各界深切哀悼

家庭成员

与吴文藻的爱情故事

个人作品著作目录

著作作品名称

翻译书目

个人语录

冰心的爱博大的,深沉的

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

部分诗歌欣赏纸船—寄母亲

关于《繁星·春水》

社会评价

作家评价

其他信息“冰心体”

“冰心奖”

冰心研究会

中剪子巷 冰心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影视角色

终极一家 冰心

少年张三丰 冰心基本资料

角色介绍

简介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跟随父亲 考进学堂

青年时期:投入爱国学生运动时代潮流

去美国留学,回国后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结婚成家后,继续创作大量优秀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丈夫赴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投入各项文化事业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第二次创作高潮

冰心的爱 博大的,深沉的

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

部分诗歌欣赏 纸船—寄母亲

关于《繁星·春水》

社会评价作家评价其他信息

“冰心体” “冰心奖” 冰心研究会 中剪子巷 冰心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影视角色终极一家 冰心少年张三丰 冰心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与吴文藻的爱情故事

一、无限之中的 1923年8月17日,随著一声汽笛的长鸣, 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了黄浦江。邮轮上的头等舱位都被中国留学生占满了,这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 1923年8月18日,第一天上邮轮的新鲜劲已经过了,冰心突然想起一件同学吴搂梅所托之事来。“她写信让我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我到船上的第二天,就请我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吴卓,结果他把吴文藻带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找错了人!那时我们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他加入。以后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冰心听了这些话,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极其不平静。可能真的是忠言逆耳,当时,她就深刻地记住了“??吴文藻”这个名字。只是这个名字带“文”的男生,对文艺并没有多大兴趣。吴文藻十六岁时考入清华大学,这次留学美国,是要到新罕布希尔州的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跟其他清华的留学生比,他话不多,更显沉稳。 一直以来,品貌双全的冰心身边从不缺追求者,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冰心就以“静如止水,穆若秋风”而惹人驻足。两个星期的游轮生活也不例外,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大学,冰心一下子收到很多的来信,信的内容像经过集体商议似的,除了表示好感希望多交往,就是说在船上认识你非常荣幸云云。但这个时候,惟独有一个人没给她写信,这个人就是吴文藻。他只礼貌性地写了张明信片给冰心,冰心面对着一大堆热情的信件和一张简短的明信片,当即觉得?吴文藻这个人真特别。而冰心也是个喜欢反其道而行的人,所以,当时给她写信的人她都用了明信片回复,偏偏只有这个写明信片的人,她写了一封信给他。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 波士顿与新罕布什尔州相隔很远, 大概要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两人少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常有书信往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冰心肺气枝扩大病复发,住进了沙穰疗养院。异国他乡,病有多痛冰心的情绪就有多低落。虽然期间威尔斯利大学的老师和中美同学以及在波士顿的男同学们都常来看她,冰心还是觉得无以安慰 或许真的该相信冥冥中有心灵感应,那年的圣诞节,吴文藻想趁放年假的机会好好游览一下纽约,当他路过波士顿时停留了下来,本想和冰心有个喜悦的重逢,可是却意外地听到了她生病住院的消息, 不容多想,他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专程赶到了疗养院。病床上的冰心看上去花容黯淡,和邮轮上那个俏丽的女子截然不同。病从心生,吴文藻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跟她专门讲了要跟医生配合,要按时吃药什么的话,这样的话换了别人说,冰心大概会觉得平常,但是吴文藻不是在波士顿,而是路过波士顿专程来看她说的这番话,这就有了意味深长的味道。从某种角度说,冰心是从心底开始一点点喜欢并接受这个男人了。 经过半年的疗养, 在吴文藻的安慰和鼓励下,冰心终于在第二年的夏天病愈出院,又回到了令她朝思暮想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爱的力量无疑估量,生病期间,冰心不仅没有耽误学业,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寄小读者·十九》中,她写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是的,从今以后,她愿意在他的爱里随时如花绽放。 1925年, 以梁实秋为首的中国的留学生决定在波士顿公演一部中国戏剧《琵琶记》,并邀请冰心出演一个角色。冰心在激动之余,最想把这个消息和吴文藻一起分享,所以随信寄了张演出入场券。此时,他们已经书来信往了一年多,吴文藻欣赏冰心的清雅,冰心喜欢他的博学,但是谁也没有明确捅破这进一步的关系。冰心是出于女儿家的羞涩不能主动挑明,吴文藻则担心自己的清贫不能给对方以幸福保障。所以,接到冰心这样的信函,吴文藻先是迟疑了一番,最后才决定以学业忙为由推辞了。 3月28日,《琵琶记》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了,尽管吴文藻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前来观看,但冰心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希望吴文藻能像自己生病的时候那样,突然意外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舞台之上,她数次向台下张望寻找,当绝望要逼出眼泪之时,冰心在看台里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说不来还是来了,说到底是不忍伤她的心,冰心的惊喜无言以喻。 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冰心与吴文藻有相遇相知的缘,却不懂得怎样去把握,延续这段缘,他们缺少的是相守。机会是为有情人而准备的,这一年的暑假,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他们的爱之繁花瞬间如火如荼。 当时,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规定,学生除了掌握本国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两门外语才能毕业,冰心选修了法语。于是1925年的夏天,在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暑假学校法语补习班上,冰心看见了同样在选修法语的吴文藻。四目相对,会心微笑,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是你的躲也躲不过”吧。 夏天的绮色佳是一个桃红柳绿的世界,最适合生长蓬蓬勃勃的爱情。这一次,吴文藻和冰心再也不想错过了。在风景如画的刻尤佳湖上,一天,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荡开了双桨,静静地漂在水中,但吴文藻再也无心流连这湖光山色,他欲言又止,反覆数次,最终鼓起勇气,郑重地对冰心说:"我们可不可以最亲密生活在一起。做你的终身伴侣,是我最大的心愿,当然,你不一定立即回答,请你考虑一下"。 这就是想象中的求爱吗?冰心只觉得自己的心从未有过的快,脸成了一朵红烧云。但是这个男人真的是好,人品好,才学好,放弃了,还到哪里去托付终生?这样思来想去一整晚,第二天,冰心坦诚跟吴文藻说:"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我不能最后决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后定下来"。面对冰心认真谨慎的态度,吴文藻表示理解。 如期收获了爱情的红玫瑰,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1926年的7月,冰心顺利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并接受了司徒雷登的邀请,决定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吴文藻则决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冰心回国前,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冰心一封长信这是吴文藻的正式求婚信,但却不是给冰心的,而是请冰心带回中国,呈报给冰心的父母,请求得到谢葆璋夫妇的应允。 在这封求婚信中,吴文藻先是深情写道 :“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我自知德薄能鲜,原不该钟情于令爱。可是爱美是人之常情。我心眼的视线,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所吸引。我激发的心灵,早已向她的精神的美求寄托……我由佩服而恋慕,由恋慕而挚爱,由挚爱而求婚,这其间却是满蕴着真诚。” 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已让人动容。这还不算,接着,他又向两位老人郑重发愿写道:“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怎么看,这都是一封严肃认真措辞严谨的求婚书,两位开明的老人读到了吴文藻的真诚和朴实,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了西式婚礼,主婚人是身着黑色长袍的校长司徒雷登。那一天,柔情荡漾的未名湖畔,新郎吴文藻身着深色西装,戴同色系玳瑁圆眼镜,温文尔雅又不失英挺帅气,被花童和伴娘拥在中间的新娘冰心则是一袭白色的曵地婚纱,头戴花冠,手执娇艳的玫瑰花束,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幸福笑意偎依在吴文藻身边。到场嘉宾无不赞他们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四、今生今世在一起 婚后燕园柴米油盐的生活平淡却幸福,吴文藻执着于学术研究,冰心则全力打理他们的小家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 1958年4月,吴文藻被错划为右派。这件意外的灾难,对他和冰心都是严重打击!后来冰心在文章中写:因为在他的罪名中,有“反党反社会主义”一条,在让他写检查材料时,他十分认真地苦苦地挖他的这种思想,写了许多张纸!他一面痛苦地挖着,一面用迷茫和疑惑的眼光看着我说,“我若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我到国外去反好了,何必千辛万苦地借赴美的名义回到祖国来反呢?”我当时也和他一样“感到委屈和沉闷”,但我没有说出我的想法,我只鼓励他好好地“挖!”,因为他这个绝顶认真的人,你要是在他心里引起疑云,他心思就更乱了。也正是冰心的善解人意和临危不惧,1959年12月,吴文藻被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1983年,他们搬进民族学院新建的高知楼新居,那是一段散漫的好时光,“终日隔桌相望,他写他的,我写我的,熟人和学生来了,也就坐在我们中间,说说笑笑,享尽了人间‘偕老’的乐趣。 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6月27日,吴文藻在最后一次因脑血栓住进北京医院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他不知道他的莹有多么的心痛和无助,或许他也感应到了只是回天无力,9月24日,吴文藻带着他对冰心的眷与恋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牵了手的手从此再也不能一起走。 比翼鸟最怕孤独,1999年2月28日, 独自孤独地多活了15年的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应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这大抵就是世间美丽却无可复制的爱情传奇了,就算变成了风中的骨殖,也要今生今世在一起。 一、之中的偶遇

  1923年8月17日,随著一声汽笛的长鸣, 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了黄浦江。邮轮上的头等舱位都被中国留学生占满了,这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

  1923年8月18日,第一天上邮轮的新鲜劲已经过了,冰心突然想起一件同学吴搂梅所托之事来。“她写信让我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我到船上的第二天,就请我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吴卓,结果他把吴文藻带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找错了人!那时我们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他加入。以后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冰心听了这些话,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极其不平静。可能真的是忠言逆耳,当时,她就深刻地记住了“??吴文藻”这个名字。只是这个名字带“文”的男生,对文艺并没有多大兴趣。吴文藻十六岁时考入清华大学,这次留学美国,是要到新罕布希尔州的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跟其他清华的留学生比,他话不多,更显沉稳。

  一直以来,品貌双全的冰心身边从不缺追求者,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冰心就以“静如止水,穆若秋风”而惹人驻足。两个星期的游轮生活也不例外,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大学,冰心一下子收到很多的来信,信的内容像经过集体商议似的,除了表示好感希望多交往,就是说在船上认识你非常荣幸云云。但这个时候,惟独有一个人没给她写信,这个人就是吴文藻。他只礼貌性地写了张明信片给冰心,冰心面对着一大堆热情的信件和一张简短的明信片,当即觉得?吴文藻这个人真特别。而冰心也是个喜欢反其道而行的人,所以,当时给她写信的人她都用了明信片回复,偏偏只有这个写明信片的人,她写了一封信给他。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

  波士顿与新罕布什尔州相隔很远, 大概要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两人少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常有书信往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冰心肺气枝扩大病复发,住进了沙穰疗养院。异国他乡,病有多痛冰心的情绪就有多低落。虽然期间威尔斯利大学的老师和中美同学以及在波士顿的男同学们都常来看她,冰心还是觉得无以安慰

  或许真的该相信冥冥中有心灵感应,那年的圣诞节,吴文藻想趁放年假的机会好好游览一下纽约,当他路过波士顿时停留了下来,本想和冰心有个喜悦的重逢,可是却意外地听到了她生病住院的消息, 不容多想,他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专程赶到了疗养院。病床上的冰心看上去花容黯淡,和邮轮上那个俏丽的女子截然不同。病从心生,吴文藻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跟她专门讲了要跟医生配合,要按时吃药什么的话,这样的话换了别人说,冰心大概会觉得平常,但是吴文藻不是在波士顿,而是路过波士顿专程来看她说的这番话,这就有了意味深长的味道。从某种角度说,冰心是从心底开始一点点喜欢并接受这个男人了。

  经过半年的疗养, 在吴文藻的安慰和鼓励下,冰心终于在第二年的夏天病愈出院,又回到了令她朝思暮想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爱的力量无疑估量,生病期间,冰心不仅没有耽误学业,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寄小读者·十九》中,她写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是的,从今以后,她愿意在他的爱里随时如花绽放。

  1925年, 以梁实秋为首的中国的留学生决定在波士顿公演一部中国戏剧《琵琶记》,并邀请冰心出演一个角色。冰心在激动之余,最想把这个消息和吴文藻一起分享,所以随信寄了张演出入场券。此时,他们已经书来信往了一年多,吴文藻欣赏冰心的清雅,冰心喜欢他的博学,但是谁也没有明确捅破这进一步的关系。冰心是出于女儿家的羞涩不能主动挑明,吴文藻则担心自己的清贫不能给对方以幸福保障。所以,接到冰心这样的信函,吴文藻先是迟疑了一番,最后才决定以学业忙为由推辞了。

  3月28日,《琵琶记》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了,尽管吴文藻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前来观看,但冰心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希望吴文藻能像自己生病的时候那样,突然意外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舞台之上,她数次向台下张望寻找,当绝望要逼出眼泪之时,冰心在看台里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说不来还是来了,说到底是不忍伤她的心,冰心的惊喜无言以喻。

  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冰心与吴文藻有相遇相知的缘,却不懂得怎样去把握,延续这段缘,他们缺少的是相守。机会是为有情人而准备的,这一年的暑假,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他们的爱之繁花瞬间如火如荼。

  当时,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规定,学生除了掌握本国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两门外语才能毕业,冰心选修了法语。于是1925年的夏天,在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暑假学校法语补习班上,冰心看见了同样在选修法语的吴文藻。四目相对,会心微笑,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是你的躲也躲不过”吧。

  夏天的绮色佳是一个桃红柳绿的世界,最适合生长蓬蓬勃勃的爱情。这一次,吴文藻和冰心再也不想错过了。在风景如画的刻尤佳湖上,一天,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荡开了双桨,静静地漂在水中,但吴文藻再也无心流连这湖光山色,他欲言又止,反覆数次,最终鼓起勇气,郑重地对冰心说:"我们可不可以最亲密生活在一起。做你的终身伴侣,是我最大的心愿,当然,你不一定立即回答,请你考虑一下"。

  这就是想象中的求爱吗?冰心只觉得自己的心从未有过的快,脸成了一朵红烧云。但是这个男人真的是好,人品好,才学好,放弃了,还到哪里去托付终生?这样思来想去一整晚,第二天,冰心坦诚跟吴文藻说:"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我不能最后决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后定下来"。面对冰心认真谨慎的态度,吴文藻表示理解。

  如期收获了爱情的红玫瑰,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1926年的7月,冰心顺利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并接受了司徒雷登的邀请,决定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吴文藻则决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冰心回国前,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冰心一封长信这是吴文藻的正式求婚信,但却不是给冰心的,而是请冰心带回中国,呈报给冰心的父母,请求得到谢葆璋夫妇的应允。

  在这封求婚信中,吴文藻先是深情写道 :“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我自知德薄能鲜,原不该钟情于令爱。可是爱美是人之常情。我心眼的视线,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所吸引。我激发的心灵,早已向她的精神的美求寄托……我由佩服而恋慕,由恋慕而挚爱,由挚爱而求婚,这其间却是满蕴着真诚。” 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已让人动容。这还不算,接着,他又向两位老人郑重发愿写道:“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怎么看,这都是一封严肃认真措辞严谨的求婚书,两位开明的老人读到了吴文藻的真诚和朴实,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了西式婚礼,主婚人是身着黑色长袍的校长司徒雷登。那一天,柔情荡漾的未名湖畔,新郎吴文藻身着深色西装,戴同色系玳瑁圆眼镜,温文尔雅又不失英挺帅气,被花童和伴娘拥在中间的新娘冰心则是一袭白色的曵地婚纱,头戴花冠,手执娇艳的玫瑰花束,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幸福笑意偎依在吴文藻身边。到场嘉宾无不赞他们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四、今生今世在一起

  婚后燕园柴米油盐的生活平淡却幸福,吴文藻执着于学术研究,冰心则全力打理他们的小家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 1958年4月,吴文藻被错划为右派。这件意外的灾难,对他和冰心都是严重打击!后来冰心在文章中写:因为在他的罪名中,有“反党反社会主义”一条,在让他写检查材料时,他十分认真地苦苦地挖他的这种思想,写了许多张纸!他一面痛苦地挖着,一面用迷茫和疑惑的眼光看着我说,“我若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我到国外去反好了,何必千辛万苦地借赴美的名义回到祖国来反呢?”我当时也和他一样“感到委屈和沉闷”,但我没有说出我的想法,我只鼓励他好好地“挖!”,因为他这个绝顶认真的人,你要是在他心里引起疑云,他心思就更乱了。也正是冰心的善解人意和临危不惧,1959年12月,吴文藻被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1983年,他们搬进民族学院新建的高知楼新居,那是一段散漫的好时光,“终日隔桌相望,他写他的,我写我的,熟人和学生来了,也就坐在我们中间,说说笑笑,享尽了人间‘偕老’的乐趣。

  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6月27日,吴文藻在最后一次因脑血栓住进北京医院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他不知道他的莹有多么的心痛和无助,或许他也感应到了只是回天无力,9月24日,吴文藻带着他对冰心的眷与恋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牵了手的手从此再也不能一起走。

  比翼鸟最怕孤独,1999年2月28日, 独自孤独地多活了15年的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应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这大抵就是世间美丽却无可复制的爱情传奇了,就算变成了风中的骨殖,也要今生今世在一起。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中文名: 谢婉莹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出生日期: 1900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 1999年2月28日

职业: 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毕业院校: 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代表作品: 《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笔名: 冰心

目录

简介

人物生平少年时期:跟随父亲 考进学堂

青年时期:投入爱国学生运动时代潮流

去美国留学,回国后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结婚成家后,继续创作大量优秀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丈夫赴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投入各项文化事业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第二次创作高潮

冰心逝世后,社会各界深切哀悼

家庭成员

与吴文藻的爱情故事

个人作品著作目录

著作作品名称

翻译书目

个人语录

冰心的爱博大的,深沉的

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

部分诗歌欣赏纸船—寄母亲

关于《繁星·春水》

社会评价

作家评价

其他信息“冰心体”

“冰心奖”

冰心研究会

中剪子巷 冰心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影视角色

终极一家 冰心

少年张三丰 冰心基本资料

角色介绍

简介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跟随父亲 考进学堂

青年时期:投入爱国学生运动时代潮流

去美国留学,回国后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结婚成家后,继续创作大量优秀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丈夫赴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投入各项文化事业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第二次创作高潮

冰心的爱 博大的,深沉的

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

部分诗歌欣赏 纸船—寄母亲

关于《繁星·春水》

社会评价作家评价其他信息

“冰心体” “冰心奖” 冰心研究会 中剪子巷 冰心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影视角色终极一家 冰心少年张三丰 冰心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冰心,原名谢婉莹。 张1913年写«梅花»«旧新娘»时署"愁花恨水生" 1914年为汉口一投稿时署名"恨水"取自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918年在芜湖«晚江报»副刊连载«紫玉成烟»时首次署名"水" 1919年冰心发表«两个家庭»时首次署名"冰心"

"恨水"之名与冰心毫无关系 与吴文藻的爱情故

一、无限之中的偶遇

1923年8月17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 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了黄浦江。邮轮上的头等舱位都被中国留学生占满了,这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

1923年8月18日,第一天上邮轮的新鲜劲已经过了,冰心突然想起一件同学吴搂梅所托之事来。“她写信让我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我到船上的第二天,就请我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吴卓,结果他把吴文藻带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找错了人!那时我们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玩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他加入。以后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冰心听了这些话,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极其不平静。可能真的是忠言逆耳,当时,她就深刻地记住了“吴文藻”这个名字。只是这个名字带“文”的男生,对文艺并没有多大兴趣。吴文藻十六岁时考入清华大学,这次留学美国,是要到新罕布希尔州的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的。跟其他清华的留学生比,他话不多,更显沉稳。

一直以来,品貌双全的冰心身边从不缺追求者,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冰心就以“静如止水,穆若秋风”而惹人驻足。两个星期的游轮生活也不例外,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大学,冰心一下子收到很多的来信,信的内容像经过集体商议似的,除了表示好感希望多交往,就是说在船上认识你非常荣幸。但这个时候,惟独有一个人没给她写信,这个人就是吴文藻。他只礼貌性地写了张明信片给冰心,冰心面对着一大堆热情的信件和一张简短的明信片,当即觉得?吴文藻这个人真特别。而冰心也是个喜欢反其道而行的人,所以,当时给她写信的人她都用了明信片回复,偏偏只有这个写明信片的人,她写了一封信给他。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

波士顿与新罕布什尔州相隔很远, 大概要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两人少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常有书信往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冰心肺气枝扩大病复发,住进了沙穰疗养院。异国他乡,病有多痛冰心的情绪就有多低落。虽然期间威尔斯利大学的老师和中美同学以及在波士顿的男同学们都常来看她,冰心还是觉得无以安慰。

或许真的该相信冥冥中有心灵感应,那年的圣诞节,吴文藻想趁放年假的机会好好游览一下纽约,当他路过波士顿时停留了下来,本想和冰心有个喜悦的重逢,可是却意外地听到了她生病住院的消息, 不容多想,他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专程赶到了疗养院。病床上的冰心看上去花容黯淡,和邮轮上那个俏丽的女子截然不同。病从心生,吴文藻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跟她专门讲了要跟医生配合,要按时吃药什么的话,这样的话换了别人说,冰心大概会觉得平常,但是吴文藻不是在波士顿,而是路过波士顿专程来看她说的这番话,这就有了意味深长的味道。从某种角度说,冰心是从心底开始一点点喜欢并接受这个男人了。

经过半年的疗养, 在吴文藻的安慰和鼓励下,冰心终于在第二年的夏天病愈出院,又回到了令她朝思暮想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爱的力量无疑估量,生病期间,冰心不仅没有耽误学业,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寄小读者·十九》中,她写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是的,从今以后,她愿意在他的爱里随时如花绽放。

1925年, 以梁实秋为首的中国的留学生决定在波士顿公演一部中国戏剧《琵琶记》,并邀请冰心出演一个角色。冰心在激动之余,最想把这个消息和吴文藻一起分享,所以随信寄了张演出入场券。此时,他们已经书来信往了一年多,吴文藻欣赏冰心的清雅,冰心喜欢他的博学,但是谁也没有明确捅破这进一步的关系。冰心是出于女儿家的羞涩不能主动挑明,吴文藻则担心自己的清贫不能给对方以幸福保障。所以,接到冰心这样的信函,吴文藻先是迟疑了一番,最后才决定以学业忙为由推辞了。

3月28日,《琵琶记》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了,尽管吴文藻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前来观看,但冰心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希望吴文藻能像自己生病的时候那样,突然意外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舞台之上,她数次向台下张望寻找,当绝望要逼出眼泪之时,冰心在看台里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说不来还是来了,说到底是不忍伤她的心,冰心的惊喜无言以喻。

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冰心与吴文藻有相遇相知的缘,却不懂得怎样去把握,延续这段缘,他们缺少的是相守。机会是为有情人而准备的,这一年的暑假,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他们的爱之繁花瞬间如火如荼。

当时,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规定,学生除了掌握本国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两门外语才能毕业,冰心选修了法语。于是1925年的夏天,在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暑假学校法语补习班上,冰心看见了同样在选修法语的吴文藻。四目相对,会心微笑,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是你的躲也躲不过”吧。

夏天的绮色佳是一个桃红柳绿的世界,最适合生长蓬蓬勃勃的爱情。这一次,吴文藻和冰心再也不想错过了。在风景如画的刻尤佳湖上,一天,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荡开了双桨,静静地漂在水中,但吴文藻再也无心流连这湖光山色,他欲言又止,反覆数次,最终鼓起勇气,郑重地对冰心说:"我们可不可以最亲密生活在一起。做你的终身伴侣,是我最大的心愿,当然,你不一定立即回答,请你考虑一下"。

这就是想象中的求爱吗?冰心只觉得自己的心从未有过的快,脸成了一朵红烧云。但是这个男人真的是好,人品好,才学好,放弃了,还到哪里去托付终生?这样思来想去一整晚,第二天,冰心坦诚跟吴文藻说:"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我不能最后决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后定下来"。面对冰心认真谨慎的态度,吴文藻表示理解。

如期收获了爱情的红玫瑰,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1926年的7月,冰心顺利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并接受了司徒雷登的邀请,决定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吴文藻则决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冰心回国前,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冰心一封长信这是吴文藻的正式求婚信,但却不是给冰心的,而是请冰心带回中国,呈报给冰心的父母,请求得到谢葆璋夫妇的应允。

在这封求婚信中,吴文藻先是深情写道 :“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我自知德薄能鲜,原不该钟情于令爱。可是爱美是人之常情。我心眼的视线,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所吸引。我激发的心灵,早已向她的精神的美求寄托……我由佩服而恋慕,由恋慕而挚爱,由挚爱而求婚,这其间却是满蕴着真诚。” 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已让人动容。这还不算,接着,他又向两位老人郑重发愿写道:“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怎么看,这都是一封严肃认真措辞严谨的求婚书,两位开明的老人读到了吴文藻的真诚和朴实,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了西式婚礼,主婚人是身着黑色长袍的校长司徒雷登。那一天,柔情荡漾的未名湖畔,新郎吴文藻身着深色西装,戴同色系玳瑁圆眼镜,温文尔雅又不失英挺帅气,被花童和伴娘拥在中间的新娘冰心则是一袭白色的曵地婚纱,头戴花冠,手执娇艳的玫瑰花束,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幸福笑意偎依在吴文藻身边。到场嘉宾无不赞他们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四、今生今世在一起

婚后燕园柴米油盐的生活平淡却幸福,吴文藻执着于学术研究,冰心则全力打理他们的小家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 1958年4月,吴文藻被错划为右派。这件意外的灾难,对他和冰心都是严重打击!后来冰心在文章中写:因为在他的罪名中,有“反党反社会主义”一条,在让他写检查材料时,他十分认真地苦苦地挖他的这种思想,写了许多张纸!他一面痛苦地挖着,一面用迷茫和疑惑的眼光看着我说,“我若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我到国外去反好了,何必千辛万苦地借赴美的名义回到祖国来反呢?”我当时也和他一样“感到委屈和沉闷”,但我没有说出我的想法,我只鼓励他好好地“挖!”,因为他这个绝顶认真的人,你要是在他心里引起疑云,他心思就更乱了。也正是冰心的善解人意和临危不惧,1959年12月,吴文藻被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1983年,他们搬进民族学院新建的高知楼新居,那是一段散漫的好时光,“终日隔桌相望,他写他的,我写我的,熟人和学生来了,也就坐在我们中间,说说笑笑,享尽了人间‘偕老’的乐趣。

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6月27日,吴文藻在最后一次因脑血栓住进北京医院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他不知道他的莹有多么的心痛和无助,或许他也感应到了只是回天无力,9月24日,吴文藻带着他对冰心的眷与恋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牵了手的手从此再也不能一起走。

比翼鸟最怕孤独,1999年2月28日, 独自孤独地多活了15年的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应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这大抵就是世间美丽却无可复制的爱情传奇了,就算变成了风中的骨殖,也要今生今世在一起。

冰心奶奶晚年时的照片

编辑本段

个人作品

著作目录

著作作品名称

类别 年份 出版社

1. 《繁星 春水》 (诗集)1923,商务.

2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0,商务.

3. 《寄小读者》(通信集)1978,北新.

4.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1,开明.

5 《南归》(散文集)1945,北新.

6《姑姑》(小说集)1987,北新.

7.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2,北新.

8《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9.《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10.《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11.《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12.《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13.《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14.《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小说集)1943,开明.

15.《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散文集)1943,开明.

16.《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诗集)1943,开明.

17.《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18.《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19.《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20.《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21.《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22.《再寄小读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写21篇 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23.《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24.《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25.《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26.《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27.《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28.《三寄小读者》(通信集)1981,少儿.

29.《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30.《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31.《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32.《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33.《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34.《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35.《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36.《只拣儿童多处行》1981,少儿 ,编至小学语文课本中。

37《我的秘密》1957

38《忆读书》预备年级第25课

散文方面,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

个人语录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怨屈都受得了。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减少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

世界上充满了光和爱,等着青年自己去找,不要走那条悲惨的道路!

自古皆有死,只在乎迟早罢了。在广漠的宇宙里,生一个人,死一个人,只是在灵魂的海里起了一朵浪花,又没了一朵浪花,这也是无限的自然。

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永远的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百万字的作品的字里行间。冰心已逝,这份爱却永存人间!

编辑本段

冰心的爱

博大的,深沉的

冰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犹如她热爱的大海。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或许正是大海那博大,宽广的精神,孕育了她“海化”的性格。她爱玫瑰,“不但喜爱玫瑰的色、香、味”,“更喜爱它花枝上的尖硬的刺。”“有它自己的风骨”。她爱猫,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冰心深爱着她的故乡。无论是烟台八年,还是定居北京,无论是留学美国,还是旅居日本,故乡的影子都追随着她。从她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寻,如《我的故乡》《故乡的风采》等一篇篇文字,更是倾注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爱恋。冰心在漂洋过海,留学国外后,并没有像一些留洋学子一身洋装,一股洋味,她还是一个中国小老太太的样子。爱故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冰心这样认为。正是从爱乡开始,她以爱的力量关爱着这个世界。“世界是和平的,人类是自由的,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永久的安乐与和平”。因而,冰心到哪儿都有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

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

冰心的爱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从“五四”运动时期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伴随世纪的风云变幻,她一直坚持写作近八十载,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期间,她为孩子们写作,长达七十多年,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冰心《繁星》

冰心一生视孩子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她辛勤浇灌,培植祖国的花朵,她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了孩子,捐给了希望工程,可以说,冰心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许多人一提起冰心,便想起孩提时代受到她的教育、熏陶和艺术感染,便有一种纯洁一种温情。在我提笔打算写冰心时,问一个朋友,听到“冰心”,你想起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个慈祥富有爱心的人。”我第一次见到冰心这个名字时,我就觉得她很美,看到照片,我更相信她是美的,后来读《笑》《繁星》《小桔灯》等文章,我丝毫不怀疑了。但认识冰心的人,一般都停留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一篇篇温纯、纯洁的文字,清新无华,通俗易懂,写给小读者,一切为孩子。当年读冰心的文章,就仿佛听家中老人谈古说今,娓娓道来,甚为亲切。如今,冰心已离我们而去,我们说到冰心时,似乎更多地陷入回忆中,冰心是孩提时代的一个“伙伴”,就像那盏“小桔灯”,保留了童年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编辑本段

部分诗歌欣赏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赏析

冰心这首诗就是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儿童的心灵最单纯,儿童的期冀最单一,然而,这单纯的心灵、单一的期冀所包容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却是最为深厚的.多少年来,千千万万儿童、千千万万母亲为这首小诗所感动 ,正因为诗中“载着”那无尽的深情。(已收入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

冰心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颂《寄小读者》,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

《繁星春水》

关于《繁星·春水》

她的小诗被誉为“繁星体”,因为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在艺术上,它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雨后》

作者: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社会评价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就是说,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 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冰心奶奶和小猫

冰心同时是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建国以来,她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等职。她总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孩子的博大爱心,关注和投入各项活动。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她喜爱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国人民为有冰心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

编辑本段

作家评价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园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繁星》《春水》又有一个缺点,便是句法太近于散文的。

总结一句: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一一梁实秋

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

------茅盾

有你在,灯亮着。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巴金

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

------魏巍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橘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萩野修二(日本)

其他信息

“冰心体”

冰心体也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冰心奖奖杯

“冰心奖”

奖项名称: 冰心奖

创办时间: 1990

主办单位: 冰心奖组委会

冰心奖奖杯:奖杯上有两只铜鸟栖落在黑色的大理石底座上,小鸟仰着脖,张着嘴,急切地望着大鸟,大鸟伸长脖子,头低垂下来,嘴叼着食物喂进小鸟口中。这个形象取材于冰心的一件纪念品,体现了母爱的主题。黑色大理石底座下面的金色横牌上刻着“冰心奖”几个字,是著名画家吴作人的手笔。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8.htm

Tags:吴文藻,谢冰心的与吴文藻的爱情故事,谢冰心和冰心是一个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