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古代,一没有牙刷,二没有牙膏,三没口香糖可以嚼,那么古人是不是不刷牙呢?那倒也不是,如果不对牙齿清洁,古人岂不是都会得口臭了?

牙齿也是美的一部分,在《诗经·卫风·硕人》中对美女的牙齿就有记载,形容为“齿如犀”,意思是说牙齿像葫芦子一样洁白又整齐。古人对牙齿的护理不是用刷,而是用漱。漱口是古人清洁牙齿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都没有被淘汰。

古人漱口并不是用清水,种类很多。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漱口水就是盐水,在《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每天早上要用盐来擦牙。盐本身有杀菌消炎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预防牙周疾病。此外,古人还有用茶水、酒和明矾水来漱口,据说明矾加橄榄可以去除口臭。

那么“刷牙”是什么时候进入历史舞台的呢?

刷牙在隋唐时期开始在中国出现了,最早用的是“揩齿法”,与佛教有关。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布教,弟子的口臭相当严重。于是释迦牟尼劝告弟子们要重视清洁牙齿,并手把手教弟子们如何制作“牙刷”。唐朝医书《外台秘要》对牙刷的做法有记载:
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意思是说杨柳枝一小截,将一头用牙齿把它咬软了,然后再蘸上药粉,用来刷牙,口香,牙齿光洁。这种刷牙方法叫做“杨柳枝揩齿法”,所用的杨柳枝也叫做“齿木”。这种“揩齿法”据说是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齿木”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刷牙工具了。

唐朝虽有了关于“揩齿法”的记载, 但学界认为,这种刷牙方式在唐朝并没有普及,仅限于僧人内部,对此存有争议。

到了宋朝,又出现了一种牙刷工具“刷牙子”。宋人周守中在《养生类纂》中记载:
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它说最初的牙刷毛是用马尾制作而成的,有一寸长,置于牛角上,形状和现代的牙刷很接近。不过马尾成本太高,市场上也有猪毛制作的牙刷。并且在南宋时的杭州已经有人开牙刷店了,在南宋周密在《梦粱录》里记载:

狮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铺,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铺
古人刷牙也和现代人一样,也是要用到牙膏的,牙膏有膏状的也有粉状的,成分主要是皂角、生姜、地黄等中草药,还会放点盐进去。所以古人用的牙膏是真正的纯草本牙膏。宋朝人还发明了一种牙膏和牙刷的二合一产品,叫做“牙香筹”。这是一种固体牙齿清洁剂,使用时,先用牙香筹反复清洁牙齿,然后再漱口。牙香筹可以多次使用,方便携带,是古人外出旅行的必备佳品。到19世纪30年代,用尼龙做成的牙刷诞生,价格低廉,耐用。从此尼龙毛的牙刷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佳贡献者
2

漱口在晚唐时期之前,一律都是采用含漱法解决漱口之难题,何为含漱法,即盐水、浓茶、酒、暖水为漱清口中异味,当时最早的牙具还未成型,除开含漱法外,古人还采用小杨枝清洁口腔,何为小杨枝,其圆形、末端尖,形同现今的牙签,后续因杨柳枝结缘研发出刷牙漱口之“晨嚼齿木”。

据《礼记·内则》记载:“鸡初鸣,咸盥洗。”从这段历史的记载可以知晓,古代在很悠远的历史中已经开始注重刷牙漱口这个习性了,隋代更是因为龋齿疾病困恼开始“食毕常漱口”,那古时刷牙漱口除开含漱法又有哪些方式呢?

我个人观史了解,第一种刷牙漱口方式,这也是《史记》有记载的方式,更是从晚唐时期开始就盛行的一种方式,这种刷牙漱口方式就是“晨嚼齿木”。

何为晨嚼齿木,即为名唤杨柳枝的一种木梳齿,木梳齿的使用是先将杨柳枝浸泡在水里,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柳枝,其柳枝内含的杨柳纤维就会支溢而出,就好似细小的木梳齿,也就是“牙刷”晨嚼齿木的由来。

除开杨柳枝外,古时人们还采用槐枝、桃枝、葛藤来达到柳枝相同的效果,因百姓地域限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定。

后续经研制,牙刷也开始改变,不再是单一的柳枝这些,而是开始真正意义的刷牙漱口,例如漱口开始采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等一系列,这些不仅达到清新而且还护齿,除开这些当时还研发了牙刷。

那这个牙刷是如何来的,首先看下第一代,第一代一样是采用样柳枝,只是将杨柳枝的一端或者两端皆打扁成刷状的牙刷,其形如扫帚,以蘸当时清热解毒的一些洁牙剂,诸如中药金银花之类。

第二代是第一代的升级版,也是后世牙刷的初具模型,这一物真正开始推广是宋代开始,宋代才是真正刷牙成品的最早年代,据悉,宋代不仅发明牙刷,更发明了古牙膏。

从古书记载中了解到,南宋时已经开始大街巷口都在有商人制造牙刷、古牙膏,和贩卖牙刷以及古牙膏,那时牙刷都是以骨、角、竹、木、枝、等系列材料制作而成,头部镶有钻毛口两行,镶马尾,宛如现今的牙刷。

这一项发明的初始,也让历史古人开始真正享用刷牙护齿,直至传承到现代,更是古人用的刷牙漱口最悠远,最清洁的一种方式。

以上是我个人对刷牙漱口一些分享,如果有不同分享,欢迎各位下方处留言。

文/史愚氓

3

古人用什么刷牙?

  讲究的用自制的牙膏,牙粉,柳木牙刷等等来刷。

  牙膏

  文人记录的牙膏方列举一二:

  最早的牙膏和它的配方或许是出自南朝梁文学家刘峻撰写的《类苑》,里面写有一则相关内容“猪牙皂角及全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份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这里面都是药材,加盐熬成膏,和今天的牙膏有得一拼。

  后来苏轼也记过,用松脂,加茯苓等浸泡煮沸后熬好后捣成细末,每天擦牙。后来元代的金好问也提出用茯苓石膏龙骨,加上寒水石、白芷细辛石燕子等一起,算是升级版的牙膏了。其实除了这些文人的记录外,有些医家也记了一些类似的牙膏方,比如元代的《卫生宝鉴》等,说明这些东西在当时,不算是特别机密的,各有各法。

  牙刷

  手。苏东坡的方,就可以用手,敦煌壁画里,就有用手揩齿的内容。

  柳木牙刷。估计是东汉时就有了,《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里提到沐浴卫生时,有十七种用具,其中就有杨枝,是把杨枝一头打扁,露出纤维,用以刷牙。

  骨制牙刷。1954年出土辽代一号墓里有这东西。

  宋人吴自牧《梦梁录》里记了很多的刷牙铺子,有许多杂货店里,也都有镜子梳子刷子刷牙子等,可见当时的人们,都在用,虽然名字不是牙刷,而是刷牙子,材料方面也不再局限于柳枝,而是用骨、角、竹、木之类的,有钱人用象牙银之类的,不稀奇。

  讲卫生有条件的,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讲卫生又没有条件,将就过吧,漱口来点青盐就行了,那么奢侈的劳什子,做不到啊。

4

赵薇、张震、梁朝伟、王菲演过的一部无厘头喜剧《天下无双》中,有一个用手指头刷牙的片段,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灵活的手指头”在一定时期内承担了牙刷的职责,但是在明朝时期牙刷早已正式登场,人们不会再用手去刷牙了。

秦汉两晋时期:牙签

秦汉时期,吃完饭除了漱口以外,人们常有以“牙签”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算是刷牙的雏形了。

南北朝隋唐:手指、杨柳枝

敦煌的壁画中有一幅《劳度叉斗圣图》,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人蹲在地上,以手在刷牙。旁边还有一个人拿着毛巾等着服侍,足见在隋唐时期富贵人家已经非常注重牙齿的清洁。谓之“手指揩齿法”。

《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另一种刷牙的方法:杨枝揩齿法

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而《外台秘要》著于唐朝,说明了当时不仅有刷牙的习惯,而且还要“药”,也就是今天的牙膏。

《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

这就是“晨嚼齿木”的由来了,最初是佛家的刷牙方法。采用植物枝条做牙刷揩齿,这种刷牙的方法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形成,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在宋代以前较为普遍。

这里就要普及一个冷知识了,看上图“晨嚼齿木”图,刷牙这一手拿着柳枝,一手拿着装有清水的碗,像极了观音大士的净瓶柳枝。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中观音之所以拿着净瓶柳枝就是为了净手和漱口,其实也就是作晨嚼齿木的修行。

宋明时期

宋朝“刷牙子”的词语出现,《养生类纂》中有“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的说法。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这时,刷牙已经非佛教专属,而是大众行为了。

1954年,我国从辽代墓葬(公元959年)中出土两把骨质牙刷柄,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明确“刷牙用”的文物。

然而根据《养生类纂》中记载,大宋就已经开始使用“植毛牙刷”了,结合出土的文物,成型的牙刷构造浮现在眼前,非常接近目前的牙刷。

牙膏的发展

牙刷有了,牙膏自然也不甘示弱。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经采用猪牙、皂角、生姜,开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再取等量的细辛以及荷叶,取等量的青盐一同来烧,研磨煎煮,将这种药物抹到牙齿上能够固齿,具有使头发与胡须保持乌黑的功效。这种方法被记录在南梁刘峻的《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中。

到了唐朝,有了专业的术语叫做升麻揩齿方

升麻半两,白芷、蒿本、细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捣筛为散,每朝杨柳枝咬头软,沾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实际上今天我们所用的牙膏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的,在纯天然方面,尚不及古人所用的“中药牙粉”。

综上:古人也是很爱美的,关于牙齿就有齿白唇红、齿若编贝、蛾眉皓齿、明眸皓齿等数十个和“美”相关的成语,足见古人对牙齿的重视程度,不逊于今人。

5

中国古人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注意牙齿的保护,不仅仅是牙疼带来的痛苦,更主要的是古人认为一口完整、洁白的牙齿是富贵与长寿的象征。不论现代还是古代,一口黄牙总归不是人类的审美标准。

最早关于中国古人保护牙齿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书中提到过一个人物——汉代名医淳于意,说起淳于意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一说到他的女儿,我们就有些印象了,著名的“缇萦救父”中的父亲就是淳于意,缇萦就是他的女儿。

淳于意就曾经在治疗龋齿的过程中首次提出来要“饭后漱口”,他认为龋齿乃是中邪的象征,要祛除邪气,就要吃完饭后用清水漱口,把最终的肮脏物体吐出,这样才能保证牙齿的清洁,避免沾染邪气。

可淳于意的研究并没有得到民间普遍的认同,贵族之中也许会有漱口的习惯,但普通老百姓当时还没有这种意识,真正将漱口刷牙作为一种习惯其实是在后来的隋唐时期,我们来看一看古人都有哪些当时来清理口腔。

用手蘸盐法

古代没有我们现在的牙刷和牙膏,但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之中发现,盐这种东西不但是食物的必备物品,而且还有清洁、美白的功能。这种方法十分简单,也便于操作,晨起时用盐在牙齿上涂匀,然后用手用力摩擦,就可以清除牙齿上的污垢。

柳树枝刷牙

从唐代开始,柳树枝就成为了人们刷牙的必备工具,柳树枝内富含丰富的柳枝纤维,刷牙时讲柳树枝放在嘴里轻轻一咬,内部的纤维流出后会形成类似于牙刷的小木梳,配合上盐,就不再使用手直接刷,既卫生又斯文。

特质牙粉刷牙

中国古代真正的牙刷雏形其实是形成在宋代,小木条上栓上马尾巴上面的毛,制作成一个简单的牙刷,不过马尾毛比较硬,经常会出现牙齿出血的状况,并不是很好用。

在这一时期类似于牙膏的牙粉也被研制出来,牙粉自己调制,根据每个人的习惯,原料也不尽相同。主流上一般使用茯苓、麝香、沉香、龙脑香、零陵香、白檀香等制成,大文豪苏轼就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到自己亲手制作牙粉的过程,看来苏轼先生吃完了东坡肉,牙齿还是需要清理一下的。

清朝皇帝的“冲龙沟”

冲龙沟,大家不要想歪,其实就是皇帝每天起来之后漱口的称呼。此种方法是利用浓茶来清新口气,每天清晨,宫女太监会端一杯浓茶到皇帝身边,皇帝反复在喉咙里“咕噜咕噜”的漱口之后,才能开始用早膳。

值得一提的是,冲龙沟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工作,宫女和太监都会抢着干,因为皇帝即使是漱口的茶叶也都是名贵的新茶,这些茶叶漱口之后,会被处理掉,毕竟皇帝尊贵的身份不能再喝下去。


宫女们就会把这些茶叶拿回去晒干,毕竟只冲泡过一次,茶叶的味道还挺浓,然后再把这些茶叶倒卖到宫外,一来是万岁爷漱过口的茶叶,二来茶叶味道尚存,三来皇帝的茶叶不是龙井就是普洱,十分珍贵,放在市场上特别抢手,宫女们也能因此大赚一笔外快。

因此,古人在漱口刷牙方面还是挺有创造力的,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保护牙齿的益处,经过许多年的实践,发明了很多刷牙漱口的方法,不得不令人敬佩古人的智慧。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6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卖牙膏的广告,这则广告上一个清朝的小皇帝沾着盐在擦拭自己的牙,这则广告反映出了古人的一部分的洗刷习惯,在没有牙刷之前古人都是用盐水来漱口的。

在《礼记》中记载“鸡初鸣,盐盥漱”意思就是天一亮鸡打鸣了人们就起来洗脸漱口了,漱口一直是古人的主要清洁方式。简单的漱口只能起到除口臭的作用,并不能起到美白的作用。

这时候没有牙刷怎么办呢?手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沾一点盐在门牙上擦拭就能够起到很好的美白效果。

漱口水也有很多种一般是用盐水,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除了盐水还有茶水、酒、明矾水等其他的方式,这些方式的确能够起到很好的清洁方式,配合手戳不仅能够预防口臭还能够美白牙齿。

到了隋唐时期僧人们就有了用工具来刷牙的习惯,僧人们将柳枝的头弄软再加上一点药粉用来刷牙。

这是我国最早的刷牙工具,如果没有柳枝还可以用其他的树枝来代替。不过这种方式并没有普及,只是在佛教的小众群体中流行。

到了宋朝人们受到柳枝和毛笔的启发,制作出了用动物毛做成的“牙刷”这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牙刷,这时牙刷才算是真正的普及到民警。这种牙刷前端用动物毛制作成,握柄是木头或者动物的角,与现在的牙刷最为相似。

不过由于宋朝的马尾太过稀少,也有用其他的动物毛制作成的牙刷例如猪毛。这种猪毛虽然不太卫生,不过价格相对便宜。在普通阶层中用的比较多的大多是这种猪毛或者植物纤维制作成的牙刷,由于柳枝做的不耐用用的比较多的还是这种猪毛牙刷。

当时的老百姓可不会有什么猪毛脏的想法,便宜好用才是最实在的。

贵族们有钱又在乎身份,自然不会用这种“低端”的牙刷,他们用的都是马尾或狼毛做成的牙刷。这种牙刷前端是马尾握柄是象牙,能够很好的显示出他们的身份,在权贵阶层很受欢迎。

宋朝人的刷牙方式并不是干涮,除了蘸药粉还有一种中药制成的牙膏。这种药膏成分完全是由中药制作而成的也是半固态,可能清洁效果没有现在的好但是绝对的纯天然。

其成分包含生姜、皂角、地黄等中药,为了起到更好的清洁效果还会加上少许的盐,沾上这种药膏每天刷一刷,说话时就能够避免口臭的尴尬。如果这种药膏有广告词的话一定是,某某牌牙膏纯天然无污染你值得拥有!

7

穷人就是漱口,富人洁牙的方式比较多,可以嚼一些富含弹性的东西,比如树胶。

另外有猪鬃毛制成的硬毛刷,但没有牙膏。欧美到了18世纪出现了半成品牙膏,富含薄荷、豆蔻等等,即便如此,古人的口腔状况都很成问题,华盛顿到老年只剩下一颗牙了,他最终因为口腔感染而去世(厕读君有一篇文章就写了这事)。嘉靖皇帝不上朝的一个原因也与口腔有关,他左侧臼齿有虫蛀,导致他一直用右腮帮子吃饭,时间长了左侧面部塌陷,有碍观瞻,所以耻于见人。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刷牙的国家,在辽代的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牙刷实物。在礼记中就有人们涑牙的介绍,这表明两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注意口腔卫生了。学会了涑口,我们就开始刷牙了。

现知,我国最早的刷牙具是隋唐时代的杨柳枝,当时人们把杨柳枝先泡在水里,然后再用嘴嚼,杨柳枝会被咬碎,就像现在牙刷的毛一样,这样就把牙齿刷干净了,当时代替牙膏的是盐或者一些药剂。

到了宋代,我国已经出现了类似牙膏的物品,古人将茯芩等中药材熬煮成“古牙膏”,早起涑口,并用手指或者杨柳枝刷牙。

到了南宋,城里已经出现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了,当时的牙刷用骨头、动物的角、竹子、木头等材料,在其头部钻孔植上动物的毛发,这样的牙刷已经和现在的牙刷很接近了。

古人就是用的这几种方法刷牙!

我是掘史官,欢迎关注!

9

《诗经·卫风·硕人》是一首描写齐国女子庄姜出嫁的诗,第八句“齿如瓠犀”说庄姜的牙齿像葫芦籽一样白洁细密。如果没有基本的牙齿养护手段,庄姜不可能在出嫁年龄还能保持一口健康白洁的牙齿。

虽然中医对牙科分类较晚,但古人一早就发现,不对牙齿进行必要的保养,必然会出现各种症状的牙科疾病。

除了医术中有记载之外,我们在象形文字中也能寻得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龃龉”一词的意思是意见不一,相互抵触,本意指的却是牙齿参差不齐。上下齿咬合不齐者被称为龊,排列不齐者被称为龇,不平整者被称为龋,均视之为病态。类似的字和词有不少,可见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牙齿和口腔健康了。

但像现代人一样刷牙却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图1 上世纪的假牙

周朝礼仪认为刷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最初的牙齿清洁方式是漱口法。《史记·仓公传》记载说“食而不漱”是造成龋齿的直接原因,饭后漱口成为当时人们每餐之后必备的功课,漱口水的材料是现在常见的盐水。聪明的古人在食盐的过程中发现盐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易溶于水的盐粒成为漱口水的首选。《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嗽”,的记载,说明那时候的人已经将盐水漱口作为牙齿保健的生活习惯。

盐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是一种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日常食用都稍显珍贵,更不要说用来漱口刷牙了。于是,酒、醋、药汤、茶水便成为漱口水的替代品。尤其是茶水这种便宜又易得的东西,成为普通人家刷牙漱口的首选。

茶水中含有的一种特殊酶可以分解残留在口腔里的食物残渣,防止酸性物质产生,造成龋齿;而茶叶内含有的氟元素和更是能与钙质产生亲和作用,附着在牙齿表面,进一步防止龋齿产生,稳固牙齿。虽然古人不能像现代人一样知晓茶水中含有的特殊化学成分是保护牙齿的关键,但实践足以证明茶水是一种完美的漱口水。

图2 《红楼梦》剧照,林黛玉漱口

现代的医学广告为了吸引眼球,总是千方百计地吹嘘牙膏里含有绿茶精华之类,其实这些都是智慧的古人玩儿剩下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的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可供选择的食物更加丰富。原始的漱口法已经无法满足清洁牙齿的需要,急需一种更加高效快捷的牙齿清洁方式。“手指揩齿法”就在这个时候诞生。

用手指清洁牙齿,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种方法在古代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而这个时候的牙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早些时候贵不可攀的盐已经降低了身价,成为普通大众能消费得起的日用品,“青盐擦牙法”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牙齿清洁方式。《红楼梦》中就有贾宝玉用青盐擦牙漱口的描写。而青盐只是用普通盐加热炒制之后,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青黑色,是不是比普通盐更具有护牙功能就不得而知了。

“手指揩齿法”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清代都广为流传,更高端的刷牙方式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开始流传开来的。

图3 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

敦煌196窟的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是现存最早的古人刷牙图,画面上一左一右两个人,右边的人正在接受剃度,他赤裸上身,一手提着水瓶,另一手两指横放,半蹲着身体,露出两排洁白的大牙。

与普通大众刷牙作为日常生活习惯不同,刷牙不仅是佛教徒的日常,更是一种仪式。

在俗家人皈依三宝时,必须刷牙、剃发、沐浴,经过这三个最基本的洁身过程,才能进行下一项。也就是说,中国古人刷牙可能是来自古代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舶来品。

这个推测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能得到证实。书中提到印度佛教徒每餐饭后必定用牙签对牙齿进行清洁,每日一早一晚必定用树枝进行清洁。

借着树枝清洁牙齿的习惯随着唐玄奘回到大唐一同传入中原。因为印度地处热带,所产树木质地松软,诸如无花果树之类极易寻得,印度佛教徒常用无花果树作为清洁牙齿的工具。唐玄奘回到大唐之后,几经甄选,最终选择杨柳枝作为无花果树枝的替代品。就这样,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最原始的牙刷。

图4 晚唐用杨柳枝做牙刷

杨柳树生长迅速,在中国广为栽种,加上其质地松软,纤维含量丰富,轻轻一咬,便露出树枝里的纤维毛刷,这种牙刷自带树木的芳香,自然很快成为唐朝时期最受欢迎的洁牙工具。而杨柳枝成为佛教洁身的必备十八物之一,晨嚼齿木是每个佛教弟子必须完成功课。

不过杨柳树只产于中国的局部地区,一些不产杨柳树的地区还是保持着“手指揩齿法”传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杨枝刷牙”和“手指洁牙”两种方式并存。这种状况直到宋朝才被打破。

1953年发掘的辽代驸马赠卫国王夫妇合葬墓,是一座辽代契丹贵族墓。该古墓虽遭盗掘,依然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尤其是两支牙刷刷新了中国人刷牙的历史。

这两支牙刷出土时仅剩刷柄,一端打有两排细孔,想必是固定刷毛用的。这两柄形制和近代牙刷已经颇为接近。契丹人在入住中原后逐渐汉化,生活习惯也日趋中原化,刷牙这种生活习惯在贵族阶层也流行开来。

图5 北宋的牙刷

刷牙在宋朝更加流行和平民化。此时的宋朝,用牙刷刷牙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宋朝境内不仅绝大多数人用牙刷刷牙,还出现了专门贩卖牙刷的店铺,制作牙刷的作坊。宋代《梦梁录》就有“傅官人刷牙铺”之类的记载,这些刷牙铺就是专门出售牙刷的。

宋朝的牙刷制作,材料多选木、竹骨、角,比起辽代,材料来源更加丰富,价格也变得平易近人,使用牙刷刷牙变得更加低廉。

宋代牙刷和现代基本类似,在之后的朝代没有太多改变,直到明孝宗墓中出土了一支完整的牙刷实物,已经和现代牙刷完全相同了,让这个皇帝成为世界牙科医学会认可的牙刷发明者(其实早在几百年前中国人就用上牙刷了)。

图6 茯苓,古代制牙膏原料之一

在牙膏方面,古人发挥了更大的想象力。最早是用盐水、酒、醋、药汤这些漱口水作为牙膏替代品,后来将盐加工成青盐,成为专职牙膏替代品。直到杨柳枝擦牙法出现,各种琳琅满目的中药牙膏替代品便应运而生。

宋代,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洁不干净,就用牙刷清洁,实在没有,去院子门口掐一段杨柳枝杨柳枝,再不济,双指横放,蘸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对于牙膏的选择,古人并不拘泥于某一种配方,古书记载的牙膏配方不下一二十种。大文豪苏轼和科学家沈括各自发挥联想,制作牙膏。苏轼选择的材料是松脂和茯苓,沈括选择的是苦参。

比起欧洲人,中国人刷牙的历史要早千年以上,接吻是现代欧洲人的日常礼仪,要是放在古代,俩人一见面,露出两排大黄牙,亲一个?简直是一场灾难。

文:曾府成

参考文献:《梦梁录》《礼记》《史记·仓公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

有的朋友认为:古代又没有牙膏牙刷,古人肯定不刷牙,口气就如厕所里的气味。并因此而担忧穿越回古代是否需要多带点“益达”?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古人也是刷牙的。在这一篇我们就聊聊古人是如何刷牙的。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牙齿的整洁与美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就是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那时人们清洁牙齿的方式不是“刷”牙,而是“漱”牙。《礼记·内则》中就记载:“鸡初鸣,咸盥嗽。”意思就是说,天亮了,鸡打鸣了,就要洗脸漱口了。漱口一直是古人最主要的牙齿清洁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

古人用的漱口水也是五花八门。最常用的是盐水,不光用盐漱口,还能用盐擦牙,《红楼梦》里贾宝玉就有每天清晨用盐擦牙的习惯。盐的确有杀菌消炎的作用,还能一定程度上预防牙周疾病和牙龈出血。此外,古人还有用茶水、酒和明矾水漱口的,据说明矾水能有效预防口疮。现代社会确实也有将明矾水加橄榄用于漱口的,可以去除口臭。

到了隋唐时期,“刷牙”开始在中国出现了。那时候的刷牙方式和我们今天不一样,用的是“揩齿法”。这种“揩齿法”源于古印度,和佛教有关。相传,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布教,围绕在周围的弟子们口臭相当严重。于是释迦牟尼开始劝说人们重视清洁牙齿,并教弟子们如何用树枝制造刷牙工具。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揩齿法”也传到了中国。唐朝医书《外台秘要》具体记载了这种揩齿法:“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意思是说将杨柳枝的一头用牙齿咬软了,再蘸上少许药粉,用来刷牙。这种刷牙方法也被称为“杨柳枝揩齿法”,所用的杨柳枝又叫作“齿木”。齿木是中国最早的刷牙用具,可谓那个时代的“牙刷”。如果没有杨柳枝,也可以用其他树枝代替,实在不行就用手指直接揩牙。敦煌石窟第196窟有一幅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其中就能看到用手指揩齿的画面。今天的日语中还有“杨枝”一词,意为牙签、牙刷,应该就是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叫法。

尽管唐朝有了揩齿法,但学界对于这种刷牙方式在唐朝的普及程度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唐朝时只有僧人团体会揩齿,并未在社会上广泛普及。

△敦煌壁画中的揩齿图附图一

到了宋朝,中国终于出现了真正的牙刷,叫作“刷牙子”。宋人周守中在《养生类纂》中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最初的牙刷毛多是用马尾巴制作的,一寸多长,置于牛角之上,其形状跟现代的牙刷类似。不过,宋朝比较缺马,马尾较少,用来做牙刷成本太贵,所以市场上常见的牙刷不一定都用马尾制作,也可能是用猪毛制作的。

南宋遗老周密在《梦粱录》里回忆道:“狮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铺,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铺。”说明南宋时期杭州已经有人专门开店卖牙刷了,看来刷牙在南宋已经比较普遍。

古人刷牙的时候并不是用牙刷干刷,而是和现代人用牙膏一样,要在牙刷头上蘸清洁剂。这种牙齿清洁剂有膏和粉两种,其成分包含皂角、生姜、升麻、地黄、旱莲等中草药,可能会再放一些盐。古人的牙膏可是纯草本的。宋朝时,还发明了一种牙刷和牙膏的结合品,叫“牙香筹”。用香料和药材制成固体清洁剂,固定在牙刷上,用牙香筹反复清洁牙齿,然后再漱口。这种牙香筹可反复使用多次,而且携带方便,是古代人旅途必备之佳品。

后来,中国的牙刷传到了欧洲,受到贵族阶层的欢迎。但由于售价较高,一般欧洲民众难以承受。直到19世纪30年代,用尼龙做毛的牙刷诞生了,因其价格低廉,从而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