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20-10-19 23:43阅读(64)

新农设,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党委、政府的努力,在于配置好公共资源,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让农民群

1

新农设,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党委、政府的努力,在于配置好公共资源,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让农民群众用智慧的大脑去谋划新农村,用勤劳的双手去建设新家园。

反之,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不管你的理由多么动听,违背农民意愿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键在把握好“尊重、引导、激励、支持”这八个字。

一是尊重。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让农民群众自己去做主。这些年,无论产业发展、新村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各级党委、政府都坚持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评判,最终让农民群众得实惠、说满意。比如,在开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从申报到建设,都先由村支部、村委会组织民意调查,让每家每户充分发表意见,并且白纸黑字,看绝大多数农民愿不愿意干。这正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码。

二是引导。目前,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但热情容易盲目,必须切实加强引导。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注重教育引导,并且用农民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教育农民,让新思想、新知识在农民群众那里入脑入心,培育他们自立、合作、奋进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要注重用规划去引导,强调规划先行,既编制总规、专规,还编制详规,讲究科学规范,照图施工。通过教育和规划,把农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引导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引导到农民自由全面的发展上来。

三是激励。当然,也要看到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受地理环境、二元体制、农耕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相对保守,需要政府激励。对农民群众最有效的激励,莫过于制定并实施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政策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积极性。在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许多地方结合实际,研究新问题,拿出了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分类推进新村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等新举措、新办法,实施效果越来越好。

四是支持。应当看到,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薄弱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相对困难。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工业反哺、社会关注、政府支持。我们各级公务员要重视农村工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给予农民以必要的支持。

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金融单位在信贷资金投入上给予新农村建设必要的倾斜,动员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发挥优势积极献策、出力。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我们不应该做旁观者。

正是尊重、引导、激励和支持,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新农村建设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断言,只要坚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今后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更加可喜的成就。

-

下面是更多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答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目标和要求以概括为二字:

发展生产活宽裕,乡风文明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二十个子的目标和要求表明,建设色灰注意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仍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从而实现“三个文明”。

如何建设:

1、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注重科技兴农。

2、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3、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特别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参政意识。5、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渠道,稳步推进城镇化。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科技兴农,用农业科学知识武民,走集约业发展模式,进行市场化经营,向科技和市场要质量和效益,发展高产、高效和优质农业,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二)、迫切要求政府设立政策性、公益性的专门农业保险公司,扩大农业生产险种投保,设立国家农业风险基金,以区域调节理赔,政府补助为主,解决农业风险救助长效机制,让农民安心生产,稳定民心。

(三)、在农村要加大法制宣的力度,对广大农民进行法制教育,对一些违法行为予以查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秩序。同时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共建和谐农村。 (四)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解决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大力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骨干主体力量。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民主体系,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而村级班子建设是村民自治的领导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自己家园的关键所在,必须选好班子,配强村干,提高村级班子成员管理村务的素质能力,发挥其核心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走集约化之路,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农村经济时,要和农村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更加注重环境效益和长远利益,要把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美丽农村和生态农村。

(六)要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必须解决的现实和倾向性问题,只有明确了地方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主体地位,制定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七)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农村政策的连续性、持久性。在部分政策效应递减明显或者失效的情况下,立即系统性地实施新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缓解"三农"矛盾的层面,要深入到问题的实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从而使"三农"问题从根本得到最终解决。

(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靠"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设新农村,仅仅依赖输血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还要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要发展农村经济,与市场接轨,走产业化之路,要依靠科技和技术发展农业,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巩固农业基础。

(九)、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农村的养老体系、社保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看病额问题、医疗问题,是农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十)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意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激发出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才能使新农村建设获得强大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使农民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既享受权益,也履行义务,不仅用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还要用约束性手段解决农民自身与新农村建设需要不适应的问题。 (十一)、必须重视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示范乡、村和“三农”工作的点面关系,注重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财实力为中心,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的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注重精力、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配置。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点与面、主体与外力、根本与形式、条件与能力、主观与客观等多方面的关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易后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十二)、必须加快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提供体制保障。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服务农民职能。巩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增强农村金融实力及扶持作用,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社保和扶贫力度等农村诸多改革,农民十分欢迎、拥护。

(十三)必须极大重视改革农村教育,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整合教育资源,着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素质技能培训,认真研究劳动力转移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就业增收渠道和服务职能责任,改变目前无序转移状态,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和收入增加。

(十四)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尽快着手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问题,有效地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扶持“三农”的长效机制和保障制度。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后五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农业的发展始终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任务。因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在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新农村建设必须伴随一系列体制创新,其中一大任务就是推进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全国将全面免征农业税,这是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由此必然提出加快推进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取消农业税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也使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引发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如何遏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卷土重来,避免农民负担反弹;怎样从财力上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是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之一。中央已经明确,2006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统筹推进农村金融等其他各项改革。同时,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力度。只有下决心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良好的社会风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要通过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正如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那样:“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要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在2006年以至未来五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把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

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是正确的

(1)积进城乡统筹发展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