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谈论起东瀛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和武田信玄的热度是爆表的。一位性格乖张却锐意革新,仅数年便拿下京都,兼并近幾诸雄,开创了日本新局面;另一位则是老成持重,依靠非凡的武略和手段,硬是在四面环敌的情况下打出了百万石领土,甲斐赤备骑兵更是名闻天下,诸雄无不深感恐惧。然而,这两位当时最有希望统一日本的大名最终没能在战场上决一死战,武田信玄遗憾死在了上洛的征途中。在叹息之余,不少人萌生疑惑,若信玄没有死反而突破德川防线,能不能将信长彻底攻灭呢?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
武田信玄(1521.12.1~1573.5.13),日本战国时期甲斐国的政治家、军事家,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浓守、甲斐守;幼名胜千代,原名武田晴信,出家法号德荣轩信玄,清和源氏义光之后,武田信虎嫡长子。
大永元年(1521)十一月三日,武田信虎在飯田河原与今川家的福岛军决战,正在当日,大井夫人(甲斐豪族大井信达之女、武田信虎之妻)在甲斐要害山城积翠寺顺利产下信虎嫡长子(武田晴信),为求胜利,信虎为子取名“胜千代”,寓意武运长久。天文五年(1536),胜千代元服(日本孩子成年),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晴赐字,更名为“武田晴信”,自此,甲斐武田氏开启了最辉煌的时代。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武田军合计8000余人攻向信浓门户“海野口城”,但战事拖至一个月尚未攻克,正当武田军撤退之时,初阵的武田晴信率领304名死士发动奇袭,守城的平贺源心猝不及防,城池被攻克,武田全军上下欢呼雀跃,晴信初阵大获成功。
天文十年(1541)六月,在武田家重臣板恒信方与甘利虎泰的支持下,晴信流放其父信虎至骏河今川家,正式接任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开始了传奇的后半生。自天文十年(1541)一直到天正元年(1573)四月十二日止,武田晴信带领甲斐武田氏南征北战,先后兼并信浓、飞弹东部、上野西部、骏河、远江东部及武藏局部,领土极度扩张,而晴信更是与越后的宿敌长尾景虎(上杉谦信)前后五次决战“川中岛”,双方你来我往好不快活。
元龟三年(1572)十月三日,在处理妥当潜在威胁后,武田信玄(晴信)于甲斐踯躅崎馆起兵35000余人,以天皇诏书为旗帜,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兵锋直指京都。短短两个月,武田军进展顺利,武田胜赖(信玄第四子)攻克远江二俣城,山县昌景强势压制东三河诸城,秋山信友攻破美浓岩殿城。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信玄指挥武田军主力在“三方原合战”中大破织德联军,德川家康不顾失态(传言被吓到失禁)逃回滨松城,织田军数名武将阵亡,消息传回歧阜城,织田信长捶胸顿足可又无可奈何,因为“信长包围圈”已经令他捉襟见肘了!正当武田信玄准备乘胜追击,突破德川防线时,信玄病情突然恶化,在武田军攻克野田城不久,天正元年(1573)四月十二日,信玄病逝于信浓国驹场(今日本长野县下伊那郡阿智村),享年53岁。由于失去了主将,武田军如洪水般退去,织田信长幸运渡过了人生的劫难。
个人观点
在对信玄公有了基础的了解后,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会认为武田信玄不可能彻底攻灭织田信长?
证据一:织武兵制
说到两家的兵制,那可真的是天壤之别了!我们回忆一下,信长的年轻时候的绰号是“尾张的大傻瓜”,但他这个傻可不是真傻,而是极具革新的行为。早在信长攻克歧阜城并扯起“天下布武”旗帜的时候,信长就开始思考“兵农分离”的兵制并很快实施下去。兵农分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无视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会因为农忙时期而被迫撤军,从而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再者,尾张和美浓是平原,自古以来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信长通过颁布“乐市乐座”和废除关税,极大刺激了国内经济发展,为信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信长通过分离兵农,再将部分社会闲杂人员纳入军队并加以正规训练,织田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好的保证,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自永禄十三年(1570)四月起,织田军在与石山本愿寺的交手中,好几次从年初打到年末,织田军就没有撤退过,反而越打越猛,杀人越来越眼红。
反观武田家,由于主体就是山岳纵横的甲斐国,信玄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像信长那样实行“兵农分离”的政策,只能依靠传统的农业。武田军的确厉害,甲斐、信浓百姓也确实彪悍,可再这么着到了初春或者秋收时节,广大农民身份的武田士兵都得回归乡里去收割粮食,不可能像织田军那样从年头打到年尾。其例子就是第一次(1553年)和第二次(1555年)川中岛合战中,武田军都是与越后长尾军隔着信浓犀川对峙了一百多天,整整三四个月,最后两军都因为接近秋季、士兵骚动而不得不讲和退兵,可见“农兵制”的缺点是何等之大。
我们再回到信玄上洛之战,如果以武田军在“三方原合战”的胜利为起点的话,当时已经是年尾十二月二十二日,武田军不出意外,一路顺利,很有可能会在天正元年(1573)的中旬进入尾张,而织田军与武田军的决战根据推算应该是在天正二年至天正三年这段时间。到那时武田军已经整整离开甲斐近四年了,就算信玄通过各种手段和领袖效应去维持军心,但思乡心切的武田将士们毕竟失去了许多耐心,这对于信玄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在最终决战中,武田军能否继续凭借迅猛攻势击退最终的强敌就不好说了,毕竟织田信长也不是简单人物,织田军还拥有数量可观的火器装备。
证据二:两军军事制度
既然是打仗,军事制度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发迹于传统山区的武田家,其作战主要还是依照室町时代流传下来的模式。日本战国时代,大名军阵由大名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也有使番负责联络。其中,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另一方面,武田军的主战兵器多是长枪、武士刀、弓箭、少量铁炮,战前摆成方阵待命,根据蜈蚣骑(信玄创立的通信骑兵)传达的指令行动,其威力的发挥主要还是依靠侧翼彪悍的“赤备骑兵团”的突袭。
反观织田家,信长在日本传统军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明的“军团制”,分别以一位经验丰富的家老作为领军主帅,向各地发动有序的进攻。根据《信长公记》的记载,对当时织田军的整体部署做了一个详细描述:
1、安土城直辖军:总大将:织田信长;部将:泷川雄利,织田信包,分部光嘉,村井贞胜,森长定,菅屋长赖,堀秀政,长谷川秀一,矢部家定,福富秀胜,下石赖重等等;2、东山道方面军:总大将:织田信忠;斋藤长龙,小幡信贞,内藤昌月,北条高广,道家正荣,河尻秀隆,诹访赖忠,保科正直,森长可,木曾义昌等等 ;
3、北陆道方面军:总大将:柴田胜家;部将:佐久间盛政,佐佐成政,前野胜长,神保氏张,前田利家,奥村永福,长连龙,金森长近,原长赖 ,不破光治等等;
4、山阳道方面军:总大将:羽柴秀吉;部将:羽柴秀长,木下定利,浅野长吉,细川藤孝,池田恒兴,中川清秀,高山重友等等;
5、山阴道方面军:总大将:明智光秀;部将:明智秀满,斋藤利三等等;
6、南海道方面军:总大将:织田信孝;部将:冈本良胜,三好康长,十河存保,武田元明,蜂屋赖隆,九鬼嘉隆等等;
7、东海道方面军(从属大名):德川家康;属下:酒井忠次,石川数正,本多正信,穴山信君,冈部正纲,奥平信昌,本多忠胜等等
更要命的是,信长一生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火器,信长还在自己的军队中特别设立了一支“铁炮队”,专门用来提供火力支持。要知道,无论是谁在这种集团火力的打击下,再牛逼也是白搭。信玄如果和信长决战,如何应对织田军的火器部队,这是首当其冲的难题。
证据三:越后宿敌
说起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那可真是一对冤家。自打天文二十二年(1553)信玄平定信浓开始,两个人就前前后后打了近二十年,战国历史上没有谁像他们这样奇葩的。言归正传,元龟三年(1572),信玄在上洛准备完成后,拜托亲家本愿寺显如发动越中和越后的一向宗信徒,以牵制上杉谦信的行动,避免其骚扰武田家背后。这套方法虽然好使,但前提是一向宗必须能够牵制住上杉军的行动,而且至少要坚持到信玄成功上洛。但我们需要明白一点,一向宗信徒虽然狂热,但比起久经沙场的上杉军而言,实力是立分高下的,更何况谦信号称“军神”,谋略不在信玄之下。而事实也证明,在天正元年年底,上杉军就压制了一向宗的暴动,并成功反击到了越中神保氏的领地。
我们可以这么按照剧情发展,等第二年初冰消雪溶之时,武田军正在美浓与信长决战,此时上杉军再次大举入侵信浓,信玄可就首尾不能相顾了。要么一鼓作气击败信长(难度很大,死伤一定不小),要么火速退兵放弃天下梦,这种近乎母亲与妻子同时掉落水中的设定,信玄会选择哪个,真不好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信玄已经不能全身心投入战斗了,人在精神恍惚的情况下,很容易忽略细节,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可是致命的。当然,有小伙伴会告诉我,信浓北部不是有武田之前修建的“海津城”吗?而且还是“武田四名臣”之一的高坂昌信负责驻守,他手里还有五千多人,应该可以挺一段时间。没错,海津城确实可以阻挡上杉军一段时间,但问题是这个时间是多久。根据上杉军每次大规模出动的记录,谦信最少可以调动15000人至20000人作战,纵使海津城易守难攻,区区5000人的防御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一旦上杉军完成对城池的合围,那时昌信就得听天由命了!所以,哪怕是信玄击败了信长,也会马不停蹄地率主力星夜回援的,而那时武田军就会失去彻底攻灭织田家的机会。
证据四:寿命问题
根据古人的价值观,人的一生应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可见古人是挺乐观的。可是,若放在风餐露宿、征战沙场的武将身上,过了五十岁再继续干,可就危险了。除了气力不如年轻人不说,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已经老化了,不能再承受颠簸和刺激。要知道在天正元年,信玄已经53岁了,而信长才38岁,两人整整差了15岁。换句话说,信长正值壮年,而信玄则是垂垂老矣。信玄就算没有在1572年病死,也可能在1580年前病重,因为根据古籍《御宿监物书》的记载,在武田军上洛前夕,信玄就已经偶感不适,但为了不浪费时间而咬牙上路。年轻人可以扛,老年人可扛不了。试想,一个正常人在这种到处兵荒马乱的环境下,心情怎么可能平静的下来,再加上一路颠簸,偶尔受点风寒,病情就会立刻加重(换你坐一天长途汽车试试)。信玄就算打赢了信长,如果病情加重,武田军也没有办法继续进攻(没有主将指挥的军队,敌人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那谈何攻灭织田家呀?
证据五:织田信长的性格
天正二十三年(1554),信长凭借仅有的4000人织田军,趁着暴雨之机,向正在避雨的今川军发起了奇袭,致使今川义元被杀,今川军群龙无首而慌忙撤退。这场日本战国史上三大夜战之一的“桶狭间合战”,令年轻的信长名声大噪,列国无不震惊。永禄十一年(1568)七月,信长接受了原幕府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的请求而举兵上洛,短短三个月就连克近江六角氏、三好氏两家势力,顺利进入京都,这种近乎“神速”的速度再次震惊了各地诸侯,信长的名字越来越与奇迹融合在了一起。通过这两件实例,我们可以发现,信长这个人是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的,你往东他偏往西,你吃饭他偏睡觉。这种人你根本抓不住他的思维,也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我国明朝时期的徐光启曾这样评价织田信长:“信长为人雄杰,多智略;前是六十六洲各有君长、不相统一,至信长征伐四出略,皆臣伏,无敢异。此人智计叵测,十倍秀吉”。评价还是很高的。
相对于信长这种开挂的行为,信玄就显得规矩多了。虽然在军事能力上他不差于信长,但终究无法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武田信玄喜读兵书,尤其喜欢我国的经典《孙子兵法》,甚至将其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摘录出来并制成两米高的军旗立在阵中,十分拉风。还有就是,根据《甲阳军鉴》的记载,信玄的战法十分老成,对于一座城池,往往需要攻打数个月以上,不攻克誓不罢休,名曰“扣石桥而渡”。这种步步为营的做法是很保险,但耗费的时间太长,不利于在运动战中克敌制胜。那么,老练的信玄是否可以在野战中打败开挂的信长,这真的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充满了悬疑。
结尾:
无论我们怎么去假设,现实中的信玄还是死在了上洛的征途中。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外都一样,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_╰)╭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哦!我会不定期为大伙带来最真实的历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