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雍正王朝》那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到底是谁?他是谁的人?

《雍正王朝》那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到底是谁?他是谁的人?

2020-10-19 22:00阅读(60)

《雍正王朝》那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到底是谁?他是谁的人?:如果没有记错,这个蒙古王爷出现过两次,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第一次是在刑部冤狱案后,康熙率领众

1

如果没有记错,这个蒙古王爷出现过两次,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第一次是在刑部冤狱案后,康熙率领众皇子到木兰围场秋猎,在秋猎现场,这位蒙古王爷夸赞老八胤禩逮的活物最多,因而说他仁慈,是当皇太子的料;第二次则是在蒙古与西北边陲,年羹尧任西北大将军,蒙古王爷宴请年羹尧,当时正值朝廷众员弹劾年羹尧,杀死孙嘉诚后,雍正大怒,即刻解除年羹尧大将军职务。


满蒙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相爱相杀”,不过到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各部之后,女真族崛起,到皇太极建立大清,清朝以各种方式分化掉蒙古各部之后,蒙古就再没有雄起过,只能当大清朝的跟班儿了。

到了康熙皇帝那里,蒙古各部为了自身的利益,只能依附于大清。尽管如此,大清对蒙古各部的监视从来就没有减少过。木兰围场,既是满族皇室忆苦思甜的活动场,也是监视蒙古各部的防御区,在木兰围场周边,驻扎着满清最雄厚的武装力量,目的,就是对蒙古的战争防御。

在《雍正王朝》里,有一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出现过两次,但是这两次都凸显出巨大的作用,他是谁呢?他的作用在哪里?他是谁的人?很是令人疑惑。


电视剧中并没有交代他的名字,查看刘和平剧本《雍正王朝》,才发现,他是蒙古扎萨克多罗贝勒(后来为和硕亲王),蒙古的皇族等级制度和大清差不多。

扎萨克多罗贝勒,百度中有介绍:

阿拉善厄鲁特部扎萨克和硕亲王为清朝西套蒙古阿拉善厄鲁特旗的世袭扎萨克和硕亲王。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啰哩被封为扎萨克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已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的和啰哩之第三子阿宝晋封多罗郡王,后于雍正七年(1729年)以罪降为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复多罗郡王爵位。阿宝的次子罗卜藏多尔济于乾隆四年(1739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晋封多罗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晋封和硕亲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诏世袭罔替。

在康熙木兰秋猎期间,这位蒙古王爷可能还是个多罗贝勒,他的名字叫和啰哩。到雍正时代,就是和硕亲王了。


那么,他在剧中的情形都干了些什么事呢?他都是谁的人?

两次出现,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这位蒙古王爷,却充当了很重的角色分量。

第一次,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那就是“捧杀老八”,也就是在木兰围场那次。刑部冤狱案后,老八风头正旺,擢升为王,但是背地里,却落得个“其心可诛”的评价。在木兰围场,康熙冷落太子,释放出更换储君的信号,并让风头正旺的老八胤禩代太子为蒙古王公赐宴,这无疑是把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老八胤禩的身上。在秋猎的时候,老八又大装仁慈,秋猎逮的都是活物,企图讨好康熙及众臣。这时候,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见势对老八大加褒奖吹捧,将康熙释放的信号愈吹愈大。当时的蒙古族是比汉族高等的二等民族,其影响力显然是很大的。老八胤禩显然是很享受的,愈加觉得未来一片阳光。康熙皇帝就是借蒙古王公之手来捧杀老八,转移朝野的夺嫡目光,将夺嫡情形推向更加错综复杂的境地。


第二次,也可以用四个字总结,那就是“引蛇出洞”。年羹尧杀死孙嘉诚后,激起朝野愤怒,雍正皇帝更是怒不可遏,连夜从江南赶回北京。而十三爷和张廷玉,随即也对罢黜年羹尧做出精密的安排和布置。张廷玉和十三爷的布置是这样:五日内派人赶到西北,通知密探伊兴阿,要他研究解除年羹尧兵权事宜,十五日内派人赶到西北,通知副帅岳钟琪,让他做好接替年羹尧的准备,随后派出粘杆处的总指挥图里琛,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宣布解除年羹尧的职务。

这里最紧要的,当然是五日内的任务,所以,这场解除年羹尧兵权的戏重点在密探伊兴阿的身上。如何解除?如果就地解除,年羹尧在西北军营树大根深,弄不好来给激变,倒不是说年羹尧会反水,但他手下那些听话的士兵和将领未必会害怕皇帝,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激变,就地解除兵权是风险很大的。


那么,就只有引蛇出洞了,将年羹尧引出军营,以声东击西的方式解除年羹尧的兵权。年羹尧不在军营,这样,就可以从调整年羹尧的下属开始,完成对年羹尧职务的解除。可以这么分析,伊兴阿五日内在接到密报后,肯定是联络了其他人(当然不是年羹尧的人),商量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蒙古王公为了火炮和马匹的事儿宴请年羹尧,用好酒和美女吸引年羹尧,将年羹尧骗出军营。伊兴阿在五日之后一定会同蒙古王公一起演戏。年羹尧到蒙古王公处肯定需要一些时日,只要蒙古王公能拖住年羹尧,就能完成岳钟琪替代年羹尧的使命。

为什么可以这么肯定呢?因为按照年大将军的行事风格,只可能是蒙古王公去军营求他拜他,年羹尧怎么会屈位到蒙古王公处来?但是有了美酒和美女的诱惑,情况就会不同了。所以,伊兴阿是看准了年羹尧的德行,和蒙古王爷一起用美酒和美女诓骗了年羹尧。

所以,这里的蒙古王爷扎萨克亲王和啰哩用“引蛇出洞”,让雍正干掉了年羹尧。应该说,从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满蒙的关系还是十分稳定的,要不然,尤其是解除年羹尧兵权这场戏,也不会这么顺利。

2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确实有一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但他并没有名字,只是被冠以一个统称,即“蒙古王公”。

之所以没有给这个人取个名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出场次数不多,看起来只出场了两次,剧中大多数的情节也和他没什么关系,所以就用“王公”来称呼他也没什么不妥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仅仅出场两次的路人甲角色,却对《雍正王朝》的主线剧情起到了重要影响。

他第一次出场是在康熙率诸皇子前往木兰围场射猎的过程中,当时八阿哥射杀猎物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抓的都是活的,一下子就凸显了他“贤王”的形象。康熙把本来作为太子贡品的金如意拿来作为射猎的赏物,遂问赏物应该赏给谁。这位蒙古王公站起来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该赏给八阿哥。

康熙当时就愣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他深知胤禩是假仁义,装出贤王形象来也是为了夺嫡。如果真把金如意赏给他,这其实就是向朝野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对胤禩的认可。

可就在这时,弘历站出来替康熙解了围。他旁征博引,还一个劲儿地夸赞康熙。康熙听了很受用,最后决定把赏物赏给弘历。

但是,这位蒙古王爷并不是八阿哥的人。如果非要把他划入某个阵营中去,他应该更倾向于十三爷胤祥继位。

我们知道,蒙古势力与清朝关系最近,蒙古诸部接受清朝的管辖,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为了拉拢蒙古诸部,清朝常利用和亲,密切双方的联系。而在剧中,邬思道曾提过,十三爷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喀尔喀部的大汗。如果从蒙古自身利益出发,蒙古诸部肯定更希望大清未来由十三爷胤祥继位。

但这位蒙古王公为何没有直接提出赏物应赐给胤祥呢?毕竟胤祥射杀猎物最多,获得这件赏物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就要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

当时夺嫡之争初起,太子无能,八阿哥胤禩树大根深,形成了庞大的八爷党,朝堂之上几乎无人能够撼动,就连后来康熙想要通过推举新太子来坑老八一把,都不能直接把八爷党摁下去,只能用捧杀的办法,更何况是其他人。

而蒙古诸部本来就是依附于清朝,臣服效忠于清朝皇帝的。如果蒙古王公这次真的站出来说胤祥更应获得赏物,一旦胤禩真的成为后继之君,对他肯定不是好事,甚至会给他带来灾祸。所以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当然要推举胤禩。更重要的是,这位蒙古王公和康熙一样,十分懂得“捧杀”这把软刀子的力量。他越说胤禩好,康熙就越会忌惮胤禩,相反,如果他说胤祥好,那康熙忌惮的就该是胤祥了。

等到这位蒙古王公第二次出场,差不多就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当时四爷胤禛已经继位,西北战事又起,朝廷派年羹尧任抚远大将军,平定了叛乱。但年羹尧的势力却日益抬头,他虽远在西北,但手握重兵,还垄断了朝廷用人行政大权。如何顺利解除年羹尧的军权,是雍正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这时,蒙古王公又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恰好在这时邀请年羹尧会晤,把年羹尧调出大将军行辕。岳钟琪、伊兴阿等人在图里琛的协助下,得以趁年羹尧不在行辕,迅速完成了人员上的调动。待年羹尧得到消息赶回行辕时,他手下的几个都统早已调走了,兵权也尽归岳钟琪。到这时,除了乖乖跪下听图里琛宣读上谕,年羹尧再也没有其他选择。

由此可见,在这场旨在解除年羹尧兵权的秘密行动中,这位蒙古王公坚定地站在了雍正一边,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