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 如何禅定,

如何禅定,

2020-10-19 17:35阅读(62)

先要明白的意思,下师大德有讲,修净土念佛法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是在修禅定,无上深妙禅。学佛要看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不要自己乱看一些不知道出处的

1

先要明白的意思,下师大德有讲,修净土念佛法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是在修禅定,无上深妙禅。

学佛要看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不要自己乱看一些不知道出处的学佛资料,很多错误或不圆满,坏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修净土法门。百度一下很好找到净空法师讲经的“认识佛教”,无量寿经,十善业道经,等,

净空法师---我们现在一个错误观念,以为禅定就是打坐,坐在那里是禅定,没有坐就不是禅定,不是的。

真正禅定,走着路是禅定,站在那里也是禅定,坐着是禅定,躺在那里睡觉也是禅定,行坐住卧都在定中,一个妄念都没有。你要不问他,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你问他,随问随答,是自性在起作用。

我们现在一个错误观念,以为禅定就是打坐,坐在那里是禅定,没有坐就不是禅定,不是的。真正禅定,走着路是禅定,站在那里也是禅定,坐着是禅定,躺在那里睡觉也是禅定,行坐住卧都在定中,一个妄念都没有。你要不问他,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你问他,随问随答,是自性在起作用。不问他的时候,他无知,般若无知;你一问他,无所不知,自性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定,决定没有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法。我们凡人般若智慧没有了,念念生烦恼,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知。你有知,有知就是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有知,你就有所不知,你没有学过的东西你完全不知道;无知,无所不知,没有学过的东西,问他也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为什么?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你见了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一切法不离自性。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是迷失了自性。我们提问题,佛是称性答复,称性答复决定没有错误,言词善巧,你一定能听得懂。这是我们前面读到的叫究竟方便,全是性德,我们学什么总得要晓得。

-

下面是更多关于如何禅定的问答

如何进入禅定状态

禅定状态肯定是还有意识的啊。。。背诵什么心法就不知道了

如何进入禅定状态?

如何修禅

禅定的意思是心无二念始练习时必有方方法的作用是使得

我们的由散乱状态而至集中状态,再由集中状态而至统一状态。到

了统一的状态,便称为定,但是统一状态也有不同的层次:由身心的统

一,至内心与外境的统一,再进一步,便是前念与后念的统一。要想达

到前念与后念的统一,必须经过前念与后念的连续如项练,一念扣一念

,念念同一念一样的念头,然后才能把前后念的间隔消化,仅剩下一念

的存在,此时即是止于一念,名之为定。到了连此一念也不存之时,便

是即定即慧。

初修禅定之时,可有许多方法,举凡礼拜、诵经、念佛、持咒、梵

呗、经行等,都为达到安心、静心和净心的目的,主要由于修行而使身

心平衡,都是定的功效。如果没有高明专长的老师,以上所举各项,都

是佛经中处处可以见到的修定方法,安全可靠而不会产生副作用及后遗

症。不过这些均属于散心修定。

如果遇到对禅定已有经验,并对佛法有正知正见的老师,就向他们

学习专心修定的方法。那是指的禅观法,或被称为止观方法,禅宗则称

为参禅的方法。

禅观的方法,一定不离三个原则,那就是调身的姿势,调息的呼吸

,调心的专注。以放松身体的肌肉,也放松头脑的神经为基本的要求。

正确的姿势,包括行、坐、立、卧四种,以轻松端正为原则。正确的呼

吸,以自然的速度为原则。正确的专注,则以只顾方法不问得失为原则

。如果企图心强,急功好利的心旺盛,便会为你带来魔境的困扰。必须

要有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心理准备,才会安全。所谓斩佛斩魔的意思

是说,不论可喜或是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现,都把它当作幻景及幻

觉处理。否则若遇恶境易生退心,甚至毁谤三宝,指为修行不得好报。

若遇善境易生慢心,甚至宣称得大神通,证了圣果成了佛,那就太可怜

了!

请详解如何进入禅定?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出现物品、山川、楼阁、人物,甚至佛像等景象,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 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 nimitta)。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

4、似相阶段:当禅修者能够平静地专注取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久,他会发现禅相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晃耀,有些像太阳光,有些像月圆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灯,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莹剔透得像块水晶,这就是“似相”。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似相,心与似相完全融为一体,如此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他就很可能证得初禅。

为什么说很可能呢?因为还没有经过检查的缘故。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禅相两个小时、三个小时 之后,他应当练习查有分,有分在心脏这个地方。在他出定之后,借着很强的禅定之光去看心脏里面这个地方。刚刚开始学习查有分的时候,不应当查太久,大概一到两秒钟就行。当他可以查到有分之后,再学习在有分这个地方逐一地辨识五禅支。

这五禅支是五种心所,它们个别分开来叫禅支,整体总合起来则叫初禅。

这五禅支分别是:

1.寻(vitakka)——将心投入并安置于似相。

2.伺(vicàra)——心持续地省察似相。

3.喜(pãti)——喜欢似相。

4.乐(sukha)——体验似相的那一份乐受。

5.一境性(ekaggatà)——心持续地专注似相。

查禅支并不是依靠感觉去揣摩自己是不是有这五种心理作用,而必须用禅那之光在心所依处这个地方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心所依处是作为禅那心的依靠处,所以要在有分这里辨识禅支。

可以辨识到五禅支后,还必须练习初禅的五自在。什么是五自在呢?它们分别是:

1.转向自在:能在出定后转向于禅支。

2.入定自在:随意何时入定就能入定。

3.住定自在:能随自己的意愿入定多久。

4.出定自在:随意何时出定就能出定。

5.省察自在:能在出定后省察禅支。

五自在练习成功后,就可以说确认已经完全到达初禅了。

禅定的危险: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只需记得持续关注业处,

危险二:自以为证悟涅盘

在近行定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了,连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当他清醒过来后会想:“嗯,刚才怎么会这样?”这种体验称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禅修的陷阱。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落入有分时“能所双泯”,就误认为已经开悟或证悟涅盘了。

因为不了解禅相,不了解如何查看禅支,如何查看有分心,因此我们长期徘徊在禅定的门外。更遑论观慧了。------------希望大家能珍惜。

如何快速进入禅定开悟与高能量状态

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也必须要具备「超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理及识的障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在“戒、定、慧”的三个阶段中,“定”从“戒”至“慧”的桥梁。第一要忏除业障:业障重的人常一修禅定,就为魔所乘,或为魔所缠,以致坏了所修之法。有时坏了自己修法还不说,最糟糕的是,常会为魔所用,而坏他人修法。如是,自坏坏他,修行就一团糟了。我们放眼望去,当今之世,这种在修行中自坏坏他的事,所在多有。因此,业障重的人,欲发心修殊胜之行,须先修学忏悔业障,等业障较轻薄之后,再进修胜法。第二修习禅定者须持戒:经上说:佛弟子须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净;身心不清净,极易为魔所扰。因为魔属染法,行者若自不持清净戒,则与染法相应;与染法相应故,即为魔之内应,魔即得其便。又诸多外道及凡夫亦皆修定,若修定不持佛戒,即不能称为在修佛定,而是在修凡夫定、或外道定。是故修习佛定者,必须同时亦持佛戒。第三修佛定者,须先通达佛之教理:修禅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错误百出。尤其是禅定止观法门及定慧法门,必须熟悉通晓。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门,切不可冒然修习禅定。一定要有善知识在旁就近指导才好。须“如法”修行,才是尊重“法”,才不会出事。

如何进入禅定

1、修禅定务必师父带领,切勿自修,否则容易题(当然,不火入魔,因为那是高手才出题,菜鸟还没有达到走火入魔的资格)。

2、禅定必须有三个前提:根据《北美开示录(一)》(成观法师著)之信位菩萨的修行“定心”一文中说到:一切修行项目里危险性最高的就是修习禅定;习定很容易遭遇障难,若能克服障难,所得的成就也最大。就是因为成就大所以须要投注的资本也较多。首先须具足修习禅定的“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起修,切勿不明就理而盲修瞎练,那样很容易出毛病。修禅定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要忏除业障。业障重的人常一修禅定,就为魔所乘,或为魔所缠,以致坏了所修之法。有时坏了自己修法还不说,最糟糕的是,常会为魔所用,而坏他人修法。如是,自坏坏他,修行就一团糟了。我们放眼望去,当今之世,这种在修行中自坏坏他的事,所在多有。因此,业障重的人,欲发心修殊胜之行,须先修学忏悔业障,等业障较轻薄之后,再进修胜法。

第二:修习禅定者须持戒。经上说:佛弟子须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净;身心不清净,极易为魔所扰。因为魔属染法,行者若自不持清净戒,则与染法相应;与染法相应故,即为魔之内应,魔即得其便。又诸多外道及凡夫亦皆修定,若修定不持佛戒,即不能称为在修佛定,而是在修凡夫定、或外道定。是故修习佛定者,必须同时亦持佛戒。

第三:须先通达佛之教理。修禅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错误百出。尤其是禅定止观法门及定慧法门,必须熟悉通晓。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门,切不可冒然修习禅定。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星期中偶而静坐一~二次,每次单盘坐个二十~三十分钟,那倒不妨事。倘若你是很精进的每天打坐,每次坐半小时~~~一小时以上,这种情形下,已非偶一为之的玩票性质,就应照上面所说,一一完成准备工作,而且一定要有僧人在旁就近指导才好。设若无人指导,自己又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就盘起腿来坐,只觉得禅定很神秘、很有意思,心里好奇,想“玩一玩”这断然是不行的;须知习定是“修道”非同儿戏。这种半玩票的修法,最好还是赶快停下来,不要继续玩下去;须“如法”修行,才是尊重“法”,才不会出事。

3、禅定有很多层级,先得过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包含粗念住、细念住、欲界定、未来禅,然后才开始“四禅八定”(即“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分别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练会这些,你才能更加精进。

顺便普及一下四禅八定的知识:

一、色界四禅
 1、初禅是用各种方式消除种种烦恼、欲念,达到无忧无欲的境界。初禅虽然已经脱离欲界的恶不善法,但是还保有寻和伺等原始思维。
 2、二禅是进一步把觉和观都除去,不寻不伺,自然得到一种欢喜(外喜)。此时甚深禅悦油然生起,心灵朗然洞彻,如同从暗室中走出,见到日月的光明一般。
 3、三禅是进一步连欢喜也不要,只有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内乐)的境界。此时绵绵的妙乐从心中流出,遍满全身。
 4、四禅是连乐也没有了,达到安稳调适的心一境性的体(性)境界。此时心灵空明寂静,有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般湛然而照,万事万物都显现无遗。
 二、无色界四定
 1、空无边处定是调试到哪里,哪里便是空。此时心中明净,无碍自在,好像飞鸟破笼而出一样,在虚空中自 追答
由自在地翱翔。
        2、识无边处定是连空的印象也没有了。此时只见过去、现在、未来诸识显现,与定相应而不分散,心中的清净寂静,无法用言语形容。
        3、无所有处定是舍空与识等内外二境,而缘无所有处。此时心内空无所依,诸想不起,安稳寂静。
        4、非想非非想处定是破识无边处的有想境界及无所有处的无想境界。此时一切有无相貌都荡然无存,心中清静无为,达到三界定相里的最高境界。

四禅八定属于世间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所以四禅八定重要性不可忽视。由四禅八定的内容可以得知,每一项的禅定成就都是对于前一项的境界感到不满足,而再加功用行,精进修持所达成。但是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定,还不是究竟止息之处,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精进,观人空法空,才能彻底去除心垢,达到解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怎么才能进入禅定呢?

禅,讲究的就是体的欲望清让本性显现。

所以一个“空”特别重要。

首先,身体定。这本身就有点难做到。

身体定久了,生理上的欲望就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身体静下来,头脑也会静下来。

就是身体静下来需要可能会需要一些技巧。比如,注意呼吸,意守全身。或者意守某一处,就是以一念代万念。

说来说去,还是归于一点,这个身体,你要让它静下来,长时间这样可能会很难。这你就得练了。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