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孙吴儒将,江左风流美丈夫,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名满天下,与小乔的爱情,更是一段佳话,只可惜一代英才,年仅三十六岁就早逝了。周瑜已去,可关于周瑜之死,一直被热议,对于他的猝然离去,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是暴毙,刺杀,还是旧伤复发,争论不休……

那么,周瑜究竟缘何而死,天意还是人为?我们不防来大胆推测。

关于周瑜之死,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大众一般都认为是被活活气死的,毕竟罗贯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桥段太深入人心了,周瑜临终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流传了千年。然而事实上呢?这完全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卧龙之才,进行的艺术创作。《三国演义》是以正史《三国志》为蓝本进行艺术创作的小说,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有才,但是绝对没有小说里那么智多近妖,“孔明借箭”、“诸葛祭风”、“智算华容”等,这都是把刘备、孙权的作为移花接木,甚至与史无据演绎而来的,赤壁之战在小说里是初出茅庐,二十八岁诸葛亮的个人秀场,让他扬名赫赫,但是历史上,三十四岁的周瑜才是这场战役的主角,这一战他大破曹操,走上一个人生巅峰,紧接着,他又去打曹仁,赢了曹仁又马不停蹄想着去伐蜀,忙的人仰马翻,诸葛亮根本没有机会,三番四次给他添堵,而且说的难听些,以当时诸葛亮的身份,顶多就算一个后勤人员,而周瑜已经是吴国三军总司令,见一面都困难,更别谈其他的了。

既然三气周瑜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周瑜之死,会不会是有人行刺呢?

毕竟他总角之好的哥们孙策就是这样一命呜呼的,加之周瑜实在风头太甚,首当其冲的就是,赤壁之战让曹操惨败,使他痛失统一天下的机会,要说曹操对他恨的牙痒痒也不是不可能,派人刺杀他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这种猜测也只能是猜测。为什么?原因有两点,第一,真实历史上曹操的为人,不会让他做出这样的事,且不说周瑜是个人才,曹操英雄惜英雄,就单说胜败兵家常事,曹操不可能不懂,如果一次失败就要暗杀一个对方统帅,怕是他干脆专门培养暗杀组织好了,而且曹操自己也说了“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看,他对这场战役最后不过只是说一说,白便宜了周瑜这小子,言语之中毫无杀气;第二,从后来的历史反推,曹操被周瑜打败后,他的军事战略重点就转移了,重心放在了经营北方,要说他还有闲心去想着派人暗杀周瑜,恐怕是无稽之谈了。

一不是被气死的,二不是对对手暗杀死的,那么周瑜之死,只剩下两种原因了,一种是窝里斗被谋害了,二就是许多人都知道,但是不愿意相信的,他真的是病逝。

关于第一种,读过三国历史,无论是小说还是正史的人,都可以直接排除,为什么呢?孙吴两代主要领导人,第一任孙策和他是总角之好,情深意重,第二任孙权靠他扶持,加上他哥哥孙策的原因,周瑜对东吴尽心尽力,所以第一种假设基本不成立。于是,只剩下第二种了——因病去世。

周瑜是大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戎马生涯近二十年,沙场无眼,更何况他冲锋陷阵总得在前面,铁打的人也耗不起,身体带伤实属正常,就在他旧伤已多的时候,又添了与曹仁大战南郡时,“会流矢中右胁,疮甚”,这个新病!于是乎,新病旧疾一起来,周瑜留给后人的,又多了无尽哀叹。

周瑜的一生,在历史上灿烂一瞬,转眼就消失不见,令人惋惜,可叹,书生颠做少年狂,舞文弄墨写文章。心中一缕英雄志,几回梦里做周郎。

最佳贡献者
2

下面苍茫大地介绍一下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标准的干部子弟,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做过汉朝太尉,父亲周异,曾任洛阳县令。他跟孙策同年,两人情同兄弟。



一、跟孙策这位兄弟加连襟打天下。

周瑜身高体壮而容貌英俊,当初孙坚讨伐董卓时,把家迁到舒县。孙策与周瑜同年,两人情同手足,周瑜把路南的一座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还常去拜见孙策母亲,各种生活用品也都互通有无,共同享用。周瑜去看望任丹杨太守的叔父周尚,孙策正准备渡江东进,到历阳写信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策高兴地说:得到你,大事就能成功了。于是周瑜随孙策攻下横江、当利,渡江攻秣陵,打垮窄融、薛礼,转攻湖孰、江乘,进曲阿,败刘繇,孙策已有数万部众。孙策对周瑜说:我用部众攻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绰绰有余,你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遵命,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任丹杨太守,周瑜回寿春,他婉拒袁术任他为部将的命令,请求任居巢县长,趁机回江东。建安三年,周瑜回到吴郡,孙策亲迎,任他为建威中郎将,派他二千步兵、五十骑兵,周瑜年方24岁,吴郡人唤他周郎。周瑜恩信遍庐江,奉hz防守牛渚兼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欲攻荆,令周瑜为中护军兼江夏太守,周瑜随孙策攻下皖县,得到天姿国色的桥公二女,孙周两人平分,成了连襟。又进军寻阳,打垮刘勋、讨伐江夏郡,回兵时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周瑜奉令守巴丘。

二、识明君,知进退,重情义,躬奉孙权为主,周瑜成为江东的中流砥柱。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军国大事托付大弟孙权。时孙权只拥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五郡的边远险要之地还未完全归服,天下英雄豪杰散布各州郡,之中,作客寓居的士人往往以个人安危决定去留,与孙权君臣关系尚不牢固。孙策长史张昭谏孙权换掉丧服,扶他上马,外出巡视军队。周瑜领兵前来吊唁,孙权心中忐忑,怕周瑜不服管辖,孙策母亲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奉他。当时孙权职位还是将军,诸将、宾客对他的礼节还比较随便,而周瑜独独率先对他竭尽敬意,执臣子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瑜作为武将之首带了头,江东政局才得以稳定,孙权江东最高领导人地位才稳定。周瑜留吴郡,以中护军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军政大事。

建安十一年,他统领孙瑜等征讨麻、保二屯,斩屯营首领,俘一万多人,回师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带领几千人入柴桑,周瑜活捉邓龙押往吴郡,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征江夏郡,周瑜为前部大都督。

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大军南下,荆州旧主刘表已死,新主刘表之子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得到荆州水军、舟船,步兵多达几十万。曹操写信告诉孙权要下江南和孙权打猎。孙权部下大多主降,周瑜和孙权分析了敌我形势,并主动请缨,率三万精兵破曹。随后在鲁肃襄助下和刘备结成同盟。赤壁一战,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胜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居功自伟。

赤壁大战后,曹军被烧死淹死无数,败退南郡,刘备和周瑜合力追击,曹操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己返回北方。周瑜程普进兵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尚未交战,周瑜派甘宁占据夷陵,曹仁率步骑一部攻甘宁,甘宁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镇后方,他与吕蒙到上游救甘宁,解围后,周瑜令诸军过江屯北岸,与曹仁约期决战。周瑜掠阵,流矢中右胸,伤势严重,退回军营。曹仁趁势挑战,周瑜带伤坐小车巡营,惊退曹仁。

赤壁之战,周瑜作为前线总司令,绝对攻不可没。而孔明主要是联络之功,至于周瑜去多次设计害孔明纯属小说笔法。孔明初到江东时,没有任何官职,至于孔明初出茅庐就执掌关刘备部的帅印,纯属罗贯中意淫,刘备所部关羽、张飞的名气、地位远超过孔明,孔明到赤壁大战后,刘备乘机攻占江南各郡,才升任军师中郎将,地位仍低于关羽(时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时任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关羽张飞是杂牌将军、孔明还是副将!孔明后来受重用、连升三级,当丞相这是后话。孔明被周瑜所逼,草船借箭,借以保命,纯属移花接木,罗老师向壁虚构,借以塑造智绝孔明的小说形象,历史上草船借箭故事的真实主角应是亲射虎的孙权。试想:曹贼当前,如处斩刘备的联络官,孙刘还怎么联军?借东风,也纯属扯淡。周瑜作为水陆军总司令、三国名将,怎会不知天文?

四、献计软禁刘备。

孙权委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以四县为其奉邑,周瑜屯兵江陵。刘备任左将军兼荆州牧,治所在公安。刘备到京口(镇江)见孙权,周瑜上疏说:刘备骁勇雄豪,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他不会久居人下。我认为应将刘备迁往吴郡,大修豪宅,多送美女宝玩,使他纸醉金迷,再把关张分开,各处一方,让我挟制他们参与征战,天下可定。如今割地资助他们,三人聚首、身处战场,只怕刘备会像蛟龙得到云雨,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啊。孙权因北方猛虎曹操在侧,想用刘备作援手,担心刘备难以一朝一夕制服,没有采纳。网友们可能还陶醉在罗贯中三气周瑜的桥段中,不免失望了。孙权为联刘抗曹,还自愿把妹妹嫁给刘备,两人度上了蜜月期。



五、一心为主,想收益州立新功。

益州牧刘璋懦弱,汉中张鲁经常入境侵扰掠夺,周瑜觐见孙权说:曹操新败,正忧内乱,不能与将军交锋。请允许我和奋威将军进取蜀地,再吞张鲁,然后留下奋威将军在蜀中坚守,以便跟马超结盟。我返回再与将军占据襄阳以使曹操日夜窘困,北方可取。孙权答应了这个计划,周瑜折回江陵准备行装,然而途经巴丘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六、总评。

周瑜性情气度宽宏大量,很得人心,只跟老将程普有点不和谐。周瑜乃军事奇才,试用于昔日。周瑜精通音律,即便酒过数巡后,演奏者有小差错,周瑜必定不会漏过,必定会回头注视,当时有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难怪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他充满崇拜感: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是他在孙权的授权下,在鲁肃、黄盖等帮助下,联合刘备,一举击碎了曹操的统一梦。为孙权割据江东、最终称帝奠了基。

3

首先,我们的周郎绝不是诸葛亮“三气而死”

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是因为三国演义真的把这位意气风发军事天才丑化的过于严重。即使是为了壮诸葛之智,也不应该拿周瑜来垫背吧。既然说到这里,就彻底给周瑜平反一下吧。



周瑜也是个官二代不假,太爷爷周景,爷爷周忠,都官拜太尉,属三公行列了,中央正国级干部,而其父稍微次一点,“只是”个洛阳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而孙坚是个刺史级别,也就是省级干部,“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也就是说是孙策巴结的周瑜,古代是讲究个尊卑有序的。俩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合作,硬是攻取了秣陵,打败了四十多岁的苲融和薛礼,后来下曲阿赶跑了江湖地位颇高的刘繇。而此时袁术看中了周瑜,邀请周瑜加入自己势力,而周瑜颇有远见,断定袁术成不了大事,拒绝之后回到了东吴,开始辅助发小孙策。

二十四岁就任江夏太守,也就是地级市市长,娶了小乔,跟孙策做了连襟。随后周瑜的人生开始慢慢走向巅峰。

先是在寻阳大破刘勋,随后讨江夏,定豫章,平庐陵,镇巴丘(这个巴丘不是后来周瑜去世的那个巴丘,裴松之专门有注)。

建安五年,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共同辅政孙权,此间又战胜黄祖,收腹江夏。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到了赤壁之战,也是周瑜人生的巅峰,他义正言辞的向孙权提议主战,孙权也是力排众议,任周瑜为东吴大都督,以应战曹操,这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然而在这场战役里,从作战方针的选择,决战地址的选择,决战时机的选择,都是出自周瑜的才智,而非诸葛亮。为什么要着重说这几点呢?

这场战役选择在赤壁,从后世来看,是有他的科学性的,因为赤壁之战发生在中国的冬季,那么中国的冬天是要刮西北风的,那么周瑜在南岸,西北风刮起来,火攻是要了自己的命的。所以周瑜把决战的场地选在赤壁就展现了他的军事天分,因为赤壁这个地方是两岸山崖笔直挺立,加之周瑜驻军之地是一列突出江面的U形地形,也就是说西北风刮到此处会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转为东南风,这就为火攻提供了风向条件,所谓的诸葛亮摆七星台借东风都是什么鬼,这东风就是周瑜凭自己的学识借来的。

而《三国志》里写到火攻是由黄盖向周瑜提出的,这并不用怀疑,但我想说周瑜若是没有早就想到火攻的计谋,又怎能把战场选在赤壁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呢?这里就能看出为帅者的隐忍之心,即使心中有计,也要藏于心中,毕竟他要等一个起大风的天气。这场战役的胜利也是天下三分的转折点,之后周瑜又战胜曹仁拿下南郡,南郡也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并不是诸葛亮用计夺了南郡。

而周瑜向孙权提议留刘备在东吴,以掣肘关张,并为孙权规划尽收荆州之地再图益州、汉中的战略宏图,孙权考虑北方有强敌曹操,应广揽英雄,加上刘备不易驾驭,便没有采纳扣留刘备的意见,但允许周瑜备战图伐荆州,益州之事。

而“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而裴松之注“瑜欲取蜀,还江陵治严,所卒之处,应在今之巴陵,与前所镇巴丘,名同处异也。”可以说,如果周瑜不死,天下不一定会三分,如果东吴尽得蜀地,刘备可能就是第二个刘表而已。

而在《江表传》记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日: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酿,不觉自醉。”这样这个宽松大度,人格魅力爆棚的周郎,你觉得会被诸葛亮气死?更何况诸葛亮此时无论是名气,官职,功绩,跟周瑜还差好几个档次呢。“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让周郎被误解了太久太久。

4

周瑜是文武双全的儒将,他仪表非凡,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

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绝不是《三国演义》写的
那么气量狭小。

史载周瑜“性度恢廓”,东吴张昭、鲁肃等人都是他推荐的。东吴老将程普曾因为位在周瑜之下,一直不服气,周瑜“终不与较”。

(周瑜剧照)

最后两人结成忘年交。程普曾对人说:“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养成了重义轻利、知恩必报、崇尚忠义的品格。

孙权评价,周瑜是:“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准备攻打益州,但在准备出征时得了重病,最终病逝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周瑜:“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一代名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么,正值壮年的周瑜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他是怎么死的?

(周瑜和小乔)

在东吴与曹操争夺夷陵的战役中,曹仁包围了甘宁,周瑜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

在大战曹仁时,周瑜被飞箭射中右胁,受伤退兵。曹仁见周瑜重伤,亲帅士兵攻击吴兵,周瑜带伤迎战,将曹仁杀退。这次受伤,就是周瑜死亡的直接原因。

《三国演义》中对周瑜之死是这样写的:““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虽然是小说家言,但也与事实相近。 箭疮复裂,在今天叫伤口感染,是能致人死亡的。

(临终)

在今天对于未深及脏器的外伤,医生处理基本上是进行止血、清创和缝合。

清创是最重要的步骤,清创过程中要清除异物和死去的组织,并用医用酒精反复冲洗。

周瑜中的箭,很有可能是毒箭,如果不彻底清创,就容易伤口感染。

没有彻底清创的伤口,容易发生感染后形成死腔,渗出液、坏死组织积聚在死腔内,内部张力不断升高,致病菌扩散到全身造成败血症,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到了这个程度离死也不远了。

如果进一步恶化,伤口随时会再次裂开,形成“箭疮迸裂”。

周瑜是在战场上受伤的,他没有时间好好休养。受伤后不久,他就提出取蜀,并且为此做了大量的战前准备。

(周瑜和小乔)

这时箭伤极有可能感染,成为他最终的死因。 周瑜病死的巴丘,是一个小地方,周瑜因感染发病也不可能在这种小地方找到名医。

人的生命有时是非常脆弱的。这种伤口感染,如果抢救不及时,的确很容易死亡。

周瑜临死前给孙权上表,表中写道: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周瑜对江东的忠诚,对大业未成的遗憾,还看到他对身后事有条不紊的安排。

有人说周瑜是被孙权害死的,毒死的,这样说的人,请看看周郎的遗表吧! 最后,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苏东坡对周郎的赞美: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现在的周瑜形象,在游戏里也是屈居诸葛亮之下,可想而知,大家的固定思维多严重。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冯生

5

话说“英雄气短是周郎”,三国周瑜长得英姿洒脱,气宇不凡,且精通音律,并武艺高强,被称为“周郎”,一代雄杰,曾以一已之力抗击八十万曹兵。但如此一位赫赫威名的青年大将军,却为与盟友诸葛亮在争夺南郡、荆州等弹丸之地的时候,念着“既生喻,何生亮”的千古怨言,而活活气死。

话说当年,周瑜在和诸葛亮的联手下,一场“火烧赤壁”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时,东吴大获全胜,曹兵闻风丧胆,曹操吓得逼走华容道,差一点丢掉老命。但是,没想到赤壁大胜后,本来就年轻气盛的周瑜,更是恃功气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尤其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之间,更是不断的斗智斗勇中。但是,由于“计”不不如人,而节节败北,最终竟被诸葛亮给“三气而死”:

第一次被“气死”是:周瑜自以功高志雄,必欲取赤壁附近的南郡。但他却没想到南郡连同荆州、襄阳,都被诸葛亮设计取去,使他“心中怨气”喷发,箭疮进裂,一下子跌下马来。

第二次气被“气死”是:周瑜设计,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以便用声色迷住刘备。不料又被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后,携孙夫人一同潜归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便是这出戏。这时的周瑜,因两番弄巧成拙,心中气愤难忍,他又一次气愤慎膺,迸发箭疮,昏迷倒地大半天。

第三次被“气死”是:周瑜暗使“假途灭虢”计,借口替刘备去取西蜀,打算好在途经荆州时,一举攻灭刘备。不料,诸葛亮早有安排好了一切,于是周瑜来到荆州城下之后,又上了大当。

于是“几番算定总成空”,于是周瑜气得大叫一声,心中再也忍受不了,这是身上的箭疮绞裂,使不由得坠于马下,气息奄奄。最后,周瑜气绝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不过,综上所述,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历史上的周瑜,虽然也是活了三十六岁,但却是病死的,所以他的死跟诸葛亮直接的关系!

不过,我认为:周瑜虽然是病死的,但他的病情一直不好,反而不断恶化,从而导致他英年早逝,这一切跟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多少也有点关系。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大败,但在后续的战争中,曹仁派兵包围了甘宁,而周瑜率兵去解救时,在乱军不小心右胸遭到了流箭射中,由于当时没处理好,于是没几天便伤口溃脓发炎,导致周瑜好几天都卧床不起。

二、既然受了重伤,而且伤势已经恶化溃脓,就应该好生的治疗与修养。但周瑜拖着病躯向孙权献言献策,要求领兵前去攻占巴蜀之地,还一直挑起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

三、在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之中,周瑜的伤口一直不好,还经常上战场;

四、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一次次的计划,都失败了,于是他天天生气,对诸葛亮是万分的羡慕嫉妒恨;而对自己的病情疏于护理,于是小病拖成大疾。终于,在征讨巴蜀的行军的路上暴病而亡。

因此,可以说周瑜的死,有一半是病死的,有一半是被气死的;但却不是诸葛亮给气死的,而是他自己将自己气死的!确切地说,是他自己将自己给逼死的!

6

一代风流儒将周瑜英年早逝,仅仅36岁的他就与这个世界永别。关于他的死因,一直以来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他是因病暴毙,还是因为旧伤复发,难道是背后遭人暗杀,还是死于战场呢?

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来看,终于却是被活活气死的,“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也成为了周瑜的悲情写照,莫非周瑜的死真和诸葛亮有关?

真正的历史情况应该是这样:揭秘关于周瑜死因的那些细节讨论

小说中一般都会有主角光环,对于人物形象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或者是变换,就是为了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诉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命当中的主角,也就不存在主角光环效应。从周瑜自身的原因来看,他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思想教育,在看重义气的同时,也有着许多优点。

小说中的诸葛亮是被神化的,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像小说中那般强悍,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比起周瑜可能要逊色不少。历史上的周瑜可是一位心胸宽广之人,要说他被气死,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周瑜的气度从何体现呢?

因为周瑜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养,所以他都有一颗举荐成人之心,当时张昭和鲁肃就是因为他的推荐,才得以到东吴。

就拿他的好友程普来说,曾经因为不服气周瑜在他之上,多次理论争辩,周瑜却始终没有因为这件事生气,反而是让最后的程普自讨无趣,最终两人也因此成为好朋友,甚是交好。

被周瑜的气度征服的程普,最终也对周瑜佩服到不行,态度从根本上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关于周瑜真正的死因,疾病才是罪魁祸首!

古代人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丝毫不亚于癌症笼罩在现代人头上的阴影,由于古代医术多以调理为主,一般也不犯病,但是只要一生病,就几乎很少有治愈的可能。

建安15年的时候,当时的周瑜正准备攻打益州,但是就在他将要出征的时候却出了意外,要知道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也在历史上被广为称赞,但是这一好景却并不长。

火烧赤壁过后,曹操势力大减,在确定了北方没有威胁的同时,周瑜就准备在征求孙权的同意之后,准备和孙权的堂兄一起进攻蜀地,后来却不料在行军的途中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关于这次疾病的原因,也有史料称是终于在16岁的时候就曾患过一场大病,当初被认为是用脑过度,如今再次出复发导致了死亡,要知道在行军途中的医疗条件还是相对较差的。

关于周瑜是如何病死的,另一种解释是关于他和曹仁大战的说法。

他与曹仁大战时被飞来的流矢射中,所以也就无奈的负伤撤退,但是曹仁哪里肯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就继续追击。

身为将领周瑜不得已带病迎战,虽然最终曹仁逼退,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剧烈活动,导致了伤口进一步恶化。不能及时有效的止血清疮缝合,最终导致组织坏死,逐渐蔓延,危及到了生命安全。

尽管可能对于周瑜的死因,历史上争议颇多,但要说对于周瑜真正的死亡时间,也就是他英年早逝的年龄,确定是36岁无疑。

历史上的周瑜,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将领,而且他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智谋,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才让他英年早逝。而小说中那个心胸狭隘的气绝之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7

罗贯中描写的《三国演义》的周瑜,气量狭小,以致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后世更是流传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之词。但是从正史的角度来看,罗贯中的小说纯粹是因为铺垫情节,从而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才将周瑜刻意贬低。

但是从正史中其他人对于周瑜的评价,却不是这般:

刘备曾经称赞周瑜:武功文采皆在万人之上,且气量宽阔,不满于人臣。

蒋干称他:雅量高至。

甚至连刚开始与周瑜交恶的程普都是毫不吝啬的转移了态度:与周公瑾做朋友,就像是在品尝一杯好酒;

而他最要好的兄弟,江东小霸王的孙策:周公瑾英俊帅气,才华高超,与我之间从小就是朋友,两人的情谊像是骨头和肉,难以分离。

一个人的称赞或许有假,但是多个人都是溢美之词,况且连刘备都是大为赞赏,确实说明周瑜并非是小说中描写的那般不堪。

周瑜,不但擅长战术布控,更是精通音律。有史料记载,当文人墨客曲水流觞之时,周瑜喝得酩酊大醉,但是就是这样,周瑜在迷糊之中都可以听出他人弹错的小节,并且准确无误的指出来。

周瑜年少出名,更是获得了“周郎”的称号。并非是所有的男子都可以称之为郎,郎在古代又帅气的意思,这就更加契合了他人的评价。同时江东闻名天下的大乔和小乔纷纷嫁给孙策和周瑜两人,成功抱得美人归。

可以说截止在赤壁之战,也就是周瑜24岁之前,周瑜无论是在名声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令人艳羡的对象。

之后年仅26岁的周瑜,开始带兵出征赤壁,联合诸葛亮以少胜多,将曹操打得片甲不留。这一战不只是诸葛亮成名,同样也将战神之名送给了周瑜。

所以只有26岁,周瑜就已经在仕途、情场和战场上三方得意,这般无人媲美的高峰,周瑜又怎么会因为容不得其他人而被三气而死呢?

史料记载,周瑜去世于36岁,是在征伐荆州之时,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而去世的。这种说法还是可信的,毕竟在后人看来的一场小感冒,确实在当时可以要了一个人的性命,何况周瑜是久经沙场之人,身上的病痛更可能被一触即发。

而且从史料来看,周瑜曾经在16岁之时生过一场大病,当时医治的大夫告诉他病因为用脑过度,若是不注意休息,恐怕20年后将衰竭而亡。如今看来,倒是一语成谶,周瑜确确实实是死于36岁。而且若是当时大夫的说法是真的话,恐怕就算周瑜多加注意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毕竟作战本身就是要靠着谋略,焉能不用脑子?

只可惜天妒英才,若是周瑜在世,布置三国格局是否会重新划分。但是即便周瑜不能多活几年,也不能被罗贯中的小说毒害,硬是将其捏造成一个气量狭小之人,供后人耻笑。

8

据史书《三国志》的记载,周瑜征蜀,途中旧伤复发,不久病逝于柴桑(今江西九江),年仅三十六岁。这应该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为确切且有说服力的周瑜的死因。并非是如《三国演义》所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位少年天才,虽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一十三岁成为水军都督掌管八十一州兵马。但是也是十几岁就带兵,二十几岁就跟随孙策打江山了。因此,他和孙策才会被江东父老称为周郎和孙郎,也才在23岁这一年迎娶到乔公之女小乔。

曹操进攻荆州,周瑜是主战的,并且当时的周瑜是主动将驻防的重心从柴桑转移到巴陵的。赤壁之战其实是一场很小的遭遇战,只不过是当时曹操军中瘟疫蔓延,几乎丧失战斗力,所以一战即溃。曹操自毁战船,从云梦泽撤退至南郡再退回北方。



并且曹操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来说明赤壁之战的经过,说他自毁战船,遂使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但是,曹操对周瑜仍然是十分赏识的,此后,曹操又向汉献帝上表,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到了南郡之后,将公安,零陵,武陵,桂阳,长沙交给刘备驻守,但是刘备还不满足,亲自渡江去找孙权讨要更多地盘。



可惜,周瑜天纵英才却因久居军中而身体却多处负伤。在中国古代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之下,一旦负了箭矢之伤就很难痊愈。因此,周瑜尽管32岁一战成名,却在4年之后就不幸离世了。后来苏轼才会用“人生如梦”来对周郎进行总结。

9

对于周瑜的死,很多人会被《三国演义》所误导,认为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演义毕竟是小说,是文学创作作品,里面掺杂了很多带有感情色彩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周公瑾的死因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在这部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作者依史以演义,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认识、价值观念,与艺术进行有机揉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

《三国演义》是有观点立场的,拥护谁,反对谁,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一目了然――天下是汉家的天下,汉家即使不行,皇帝也该由姓刘的做。这就是贯穿整部小说的基本立场:拥刘贬曹。

《三国演义》用这种观点立场,成功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正面人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反面人物曹操,董卓,袁绍,袁术等,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善于运用人物对比,以一个人物烘托另一个人物。

周瑜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说中,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用周瑜气量狭隘的形象来衬托出诸葛亮天文地理、过去未来无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呼风唤雨的忠臣形象。

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死是极为让人惋惜的,和王朗一样,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

周瑜临死之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历史上周瑜的死因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庐江群舒县人(今安微庐江县西南),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做过汉朝的太尉。父亲周异,做过洛阳令。周瑜称得上是官宦子弟了。

周瑜年轻的时候与孙策关系很好,二人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连襟关系(分别取小乔,大乔为妻)。孙策时候又竭尽全力辅佐孙权。火烧赤壁之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

这个时候,曹操的元气大伤,北方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周瑜向孙权建议,由自己和孙权的堂兄――奋威将军孙瑜一起进攻蜀地,得到蜀地以后再吞并张鲁。孙权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周瑜回到江宁,准备行装,但在路过巴丘时,暴疾而亡,死的时候年仅36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瑜的死跟诸葛亮没有半点关系。与演义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阔,能文能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意思是说,周瑜年少时就精通音乐,即使是在喝了很多酒之后弹唱的音乐,如有错误,周瑜一定能够听出来,听出来后一定要回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个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不管是正史也好,演义也罢,周瑜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忠心耿耿的赤子之心,为东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周瑜死后,孙权也没有亏待于他,亲自穿着丧服,为他举丧,恢复了他不争气的儿子周胤王侯将军的爵位职务,封他的侄子周俊为偏将军。

10

孔明三气周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