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实项羽选择当西楚霸王,只是当时政治形势下的最佳选择而已,并不是项羽不想当皇帝,而是急不来,需要分几步走。

项羽在分封天下时,只有26岁,项羽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各路反秦诸侯的首领,就是因为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战绩,巨鹿之战时,在天下各路诸侯不敢迎战秦军之际,项羽以五万楚军击败了秦朝四十万大军,几乎以一人之力灭亡整个秦朝军队主力,这份功绩,整个天下除了项羽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做到。

于是26岁的项羽俨然成为整个天下的盟主,成为所有反秦诸侯名义上的首领,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只有5万楚军,但进入关中时,项羽已经有四十万军队了,除去被项羽坑杀的二十万秦军之外,项羽手下的四十万军队,估计有一半是各路诸侯联军,名义上归属项羽,实际上是作为独立势力各怀鬼胎。

当时天下的形势是这样的:项羽作为巨鹿之战的头功和首功,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手下的直系部队估计最少也有20万,另外还有20万诸侯联军表面上是听项羽的命令,实际上就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刘邦作为首个攻破咸阳的反秦诸侯,成为天下第二大势力,拥兵10万,而且是率先进入咸阳城的,按照楚怀王的“怀王之约”,刘邦应该成为关中王

其他像一些比较大的反秦诸侯势力有: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燕王臧荼、代王赵歇、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魏王魏豹、常山王张耳等诸侯,另外还有没有被项羽所封的田荣、陈馀、彭越等势力。

除了这些势力之外,项羽还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就是楚怀王,楚怀王虽然是个傀儡,但在名义上仍是楚王,项羽在分封天下之时,把楚怀王封为义帝。

这个天下之所以是项羽来封,根本原因就是项羽的拳头硬、实力强,所谓有枪杆子就有话语权,但是项羽这个时候是不能称帝的,如果这个时候项羽称帝,那完全就是政治幼稚。

首先,项羽上面有个楚怀王如何处理?杀了楚怀王?那不是天下舆论哗然,虽然当时讲实力,但是也要讲名声的,项羽不能直接了当地杀了楚怀王,那样会引起天下所有诸侯的反对。

项羽虽强,但是与整个天下为敌,还是有些吃力的,一旦贸然称帝,就会引来天下所有诸侯的反对,联合起来对搞项羽,那样项羽就处于不利局面。

项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天下诸侯不能联合,各自为战,这就是项羽分封天下的原因,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之后,这些诸侯就会回到封国,这样势力就分散了,项羽就能一个一个来收拾这些诸侯,继而统一整个天下。

事实上,项羽就是这么干的,项羽想称帝的企图是分几步走的:

第一步:分封天下,让各路诸侯回封国就位,分散了诸侯们的势力,只要他们不能联合起来,项羽就不怕其中的任何一个诸侯,包括势力第二大的刘邦在内。

第二步:利用分封故意制造矛盾,比如让三个秦朝投降的秦将封在关中秦地,堵住刘备出川的道路,还有把原来的赵王赵歇封成代王,把原来的燕王韩广封成辽东王,把原来的齐国一分为三,分了三个小国,让他们相互制衡。

另外项羽还故意不封陈馀、田荣和彭越,分封原本就很难公平,再加上项羽这么一封,诸侯之间也存在了矛盾,只要诸侯们之间有矛盾,就不能联合对抗项羽,项羽就能逐个击破了。

第三步:杀义帝,在分封之后没多久,项羽就派出了英布等人暗中杀害了义帝。

第四步:开始逐个收拾诸侯,最终完成真正的统一。

结果没想到的是,田荣、陈馀、彭越、刘邦等人几乎是同时起来反对项羽,并爆发了直接的战争,项羽没有想到刘邦与田荣同时发难,也没有想到在反秦战争中那么能打的章邯轻松被刘邦击败。

项羽没法两线作战,才选择了先打田荣后打刘邦的战略。

项羽从分封天下开始之后的战略没有错,但是时间有点急了,项羽分封天下才26岁,他有的是时间和诸侯们玩,但是项羽操之过急了,最重要的就是杀楚怀王(义帝)太急了,分封没多久就杀了。这也成为刘邦进入关东之后讨伐项羽的一个重要起兵名义。

同时项羽也没有想到田荣那么能打,居然把他封的三个齐地的王:田市、田都、田安都打败或杀死了,项羽也没有想到自已会面临两线作战,还在随后对齐地的战争中,打败田荣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政治手段,对齐地百姓烧杀抢掠,因此深陷齐地战争泥潭,这是刘邦能一路高歌攻进楚都彭城的原因。

总之,项羽在分封之初,没有选择当皇帝是因为时机不对,项羽选择了先当霸王,后称帝的政治战略,只不过后来局势变化得太快,再加上项羽在政治上的应对措施不当,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最佳贡献者
2

毛主席曾评论项羽: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项羽性格上就不是一个政治家。没有一个政治家的志向和抱负!他更象一个江湖大侠!武艺高强,有所为有所不为。好打抱不平,扶弱锄强,讲究个兄弟义气。不愿意出卖兄弟朋友,更别说杀兄弟了。

项羽正是有军人耿直暴躁的脾气,率性而骄傲。显然做个军人做个打仗的统帅,他非常合格!但做政治家耍阴谋诡计他不喜欢也不适应。

面对喜欢的人,马上可以和人家称兄道弟桃园结义!不喜欢的人马上一刀两断。爱恨分明。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要求的是政治情商,城府和心计!

当年项羽见秦始皇出行,非常自信说我可以取而代之。但是他这个取而代之。是代之秦始皇那排场和气势,取的是秦始皇左右拥护那风头无两。显然没有领悟权力的本质。所以,项羽当时的想法是做个大将军。不是做个皇帝。肯定是看到几千秦军拥着秦始皇很威风,以为是个将军。刘邦就不同,他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显然明白权力的实质。

同样,不同的说法,显示了项羽的非常自信,比刘邦更狂傲。正因为极度自信,他不屑于做皇帝,也不把刘邦放眼里,可以几次不杀他。太过自信就是太骄傲,妇人之仁终究变成了乌江自勿。乌江失败一次,骄傲的项羽又不愿意回江东,比刘邦九败九战差远了!

3

秦始皇年间天下被秦国统一,可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秦国的政策伤害了所有人民的心。秦国严刑峻法,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长城、秦皇陵墓;这些建筑动不动就投入几十万的劳动力(可能存在夸张)。

秦朝末年人民被压迫的情绪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他们已经无法再忍受这种严苛的律法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他们因为恶劣的天气而无法完成任务;横竖一死,于是他们在陈胜吴广的精心策划之下开始了造反运动。

刘邦的遭遇与陈胜吴广很是相似,只是刘邦当时是个小头目;他是因为押送的劳工逃跑无法向秦朝交代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的人都放了;些人成为刘邦造反时最初的班底。

这两位都是因为违反了秦国法律无法再正常的混下去才造反的。而项羽本来就是旧贵族的后代,他的爷爷项燕是原楚国名将,他的叔叔项梁是造反派的领军人物。

在灭秦的过程中,他们的目的不是统一而且恢复原来的诸侯制度。因为他们的心是被秦国伤害的,他们希望复国

项梁在巨鹿之战前被秦军所杀,楚军被原来的愧疚芈心占据了主动。秦军围困赵军于巨鹿,楚怀王(芈心)派宋义为将军、项羽为副将援救赵军。

通过军变项羽杀了宋义,夺得了军队的领导权。他带领军队破釜沉舟在巨鹿打败了王离的军队,收服了章邯的军队;从此确定了在灭秦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靠计谋夺取了关中,按照之前的约定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可是因为项羽的拳头是最大的也是最硬的,所以只能听从项羽的安排。

两个月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人、抢钱、烧房子;然后他将灭秦的各路造反队伍封为18路诸侯,自己为第19路诸侯称为西楚霸王。西楚霸王对天下诸侯拥有统领的权利,按项羽的意思:天下诸侯都应该听从他的安排,反对他的人就会被他攻打或是消灭。

项羽没有做皇帝不是当时他没有这个实力(如果策略正确他完全可以做皇帝),而是因为他更本没想过做皇帝;他认为恢复了楚国,恢复了各路诸侯确定自己的地位从此以后就天下太平了。可是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封赏不当没有让诸侯满意,反而让诸侯能都开始对他有意见认为他不公平,刚刚封赏诸侯之间就又开始动荡(或内部政变或外部侵略)。

4

起义军灭亡秦国后,项羽没有选择当皇帝,而是选择当西楚霸王,这是有几个方面因素制约的:

第一、已经有了义帝,不可能有两个皇帝。

在这里也显示出项羽集团的政治短见。楚地起义军项梁起义时,听从手下建议,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尊为楚怀王,陈王陈胜被杀后,尊楚怀王为义帝,也就相当于皇帝。义帝也确实统领、调遣过项羽、刘邦等将领的灭秦事业。

但在尊怀王为义帝后,项羽又架空义帝,封侯由项羽主持,还把义帝迁徙到小地方去。在义帝迁徙的路上,项羽还是派英布暗杀了义帝。当时,项羽就没有考虑杀了义帝,皇帝空缺怎么办?既然想杀义帝,在封诸侯之前找借口废掉或杀掉怀王,岂不是更好?没有了怀王,项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皇帝了。论战功他完全有资格当皇帝。

第二、项羽的勇武性格所决定。

项羽最不喜欢读书,项梁曾教给他读书,他只认识个姓名,就再也不想读下去了。项梁又教给他学习兵法,他也只学习个皮毛,就再半途而废了,可见他根本就不是深入学习的材料。让他学习治国之策,可能比天书还难读。

项羽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骑在马上,领兵打仗,勇猛拼杀,在所不惜。他也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坐在朝廷、发布诏书、治理国家当皇帝。可能让他当皇帝,比杀了他还难受。

第三、政治短见。

项羽缺乏政治理念,范增只是如鬼谷子的谋略,而非政治家。刚把秦国灭亡,范增就煽动项羽杀害同僚刘邦,自相残杀,挑起内讧,这不是政治家的作为。这只能显示范增最多只能算作一个谋略家。通观项羽集团就没有一个政治人才,向其出谋划策如何安邦治国事宜,早先,张良、陈平等都有可能成为项羽的政治谋臣,可惜最终都投靠了刘邦。

5

项羽自然也是想当皇帝的,他甚至想过留在关中做皇帝,只是他还做不到,就算是这个“西楚霸王”也是项羽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权宜之计,要不然项羽只能是两手空空,连个王都没有。

项羽的地位

虽然楚怀王是项梁、项羽两叔侄立的,但是当项梁战败身死,楚怀王就开始抢班夺权了。当时,他派出两支部队,一路是刘邦西取武关,入秦;另一路是宋义,北上救赵,然后走函谷关,入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很明显这是一条非常倾向于刘邦的约定,那么项羽哪里去了?原来,只不过是宋义手下的次将而已,末将则是范增。项羽为了逆天改命,杀了宋义,并打了一场漂亮的巨鹿之战,直接把诸侯都镇住了,秦军也应声而降。甚至于项羽都已经成为诸侯共举的上将军的时候,还不是楚怀王手下的上将军。


封王的过程

按照约定,刘邦是最先入秦的,应为关中王,而此时项羽的威望和实力已经达到了顶点,所以项羽进了咸阳以后,给楚怀王也发了一封书信,问问怎么安排他项羽,还有刘邦,结果楚怀王回了一个“如约”。

“如约”是什么意思?就是刘邦是关中王,而他项羽毛都没有,只有一个所谓的“诸侯之上将军”的虚名,和自己硬要来的楚怀王手下的上将军而已。项羽自然是不甘心的,但是他又不能越过楚怀王直接分封,那样对民间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他并不想这么快就众叛亲离。

于是,聪明的项羽想出了一个方案,既然你楚怀王不想给我,那我自己拿呗,顺便再把整个中原搅混。项羽先是“尊怀王为义帝”,再分封诸侯王,在原有的那些王的基础上,把这些国家都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加进去很多跟着项羽一起入关的其他国家的将领,如燕将臧荼、赵将张耳等等,而他自己则成为了西楚霸王,依春秋旧义,成为凌驾于诸王之上的王。

他想要看到的模样就是天下混战,然后他再以西楚霸王的身份,扫平“叛乱”,一统天下,到那时,他项羽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只可惜,项羽失望了,因为他还是低估了刘邦。

虽然项羽和范增曾经怀疑刘邦有志在天下之心,但是毕竟已经和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恶负约,恐诸侯叛之”,这才把刘邦送去了关中西边的汉中和巴、蜀地区,并安排三秦(三位秦国旧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监督,可还是没能阻拦刘邦的脚步。


最后,利用天下大乱,夺取天下的反倒成为了刘邦,而项羽只剩下了一个“皇帝梦”,却还要被很多人说,他从未想过当皇帝,可悲!可叹啊!

6

谢邀,我是日月千年依旧。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要去提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项羽力能拔山扛鼎,估计老项家修德几百年才出这个一个牛逼人物。至于他取得天下后不做皇帝做霸王,也是当时适应环境作出的选择,原因有三。

其一:项羽本就是楚国贵族,和叔叔一起打着光复楚国的旗号夺得天下,光复就把人家楚王踹了?这首先在名正言顺上面就不现实吧?所以只能分封,把后楚怀王尊为义帝,再把他迁走,自己做实际上最大那个王。

其二:秦末纷争,六国 后裔纷纷复国 ,按照周礼,你项羽 只是楚国的臣子,突然称王,于理不合吧?那我们不是很尴尬 ?好歹也是正宗王室后裔 ,轮得到你?当你臣子?王都不能做?也因此 他在分封的时候,很多复国的诸侯 ,哪怕抗秦没有出一份力,因为存在几百年的周礼和血统所影响,项羽都把他们封了王;同时很多跟随他一起抗秦的功臣 也将他们封了王,对这些人正好有个交代。

其三:项羽本身的思想观念。鸿门宴时自己想称帝,以其当时掌握的兵力,谁也拦不住他,最后都没有称帝而分封,究其原因,就是他对统一没有概念。自春秋以来,当时天下已经分裂五百年了,而统一时间满打满算也才十多年时间,他本身出于楚国 贵族,从小 受到的思想也是让他光复楚国。在他看来,裂土封王和称帝是一样的,日子一点也不受影响,都是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何况因为分裂时间长,统一时间短,当时 统一和分裂 都没有定论。就如改革开放后,到底是坚持走社会主义还是改成资本主义 一样,谁也说不清楚,只能慢慢尝试哪种正确。所以不要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古人。

综合这些原因,他不称帝而称霸王也合情合理!

7

项羽:我的目的在于光复楚国,而不在于统一天下。

如果在中国历史上选出一个最受欢迎的失败者,那肯定要非项羽莫属了!从反抗秦王朝的农民起义大潮中脱颖而出的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统一天下,只是当了几年的西楚霸王。而我们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老先生却在《史记》中给项羽在“本纪”里面留了一个位置,而且十分重要!要知道,“本纪”可是帝皇们专属的列传!而项羽从来都没有当过帝皇!

出生于将门世家楚国贵族的项羽从小就背负着中兴楚国的大任,可是很不幸,在项羽很小的时候,地大物博的楚国就被强大的秦国所灭。于是项羽的使命就从中兴楚国变成了光复楚国,我们仔细的阅读史料,考察项羽的一生,他都在为这个目标而不断前进最终取得成功!

我们不得不承认,项羽还是拥有较高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完成了目标之后,就开始分封诸侯王: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yì]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zāng shū]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从他分封诸王的这一个举动我们就可以看出,项羽的志向是做一个万人拥戴的天下共主而非当一个唯我独尊的一代帝王。一言以蔽之,项羽为什么不当皇帝?其实就是因为他志向不在于此!

注:

最后我们不妨来看看与项羽约为兄弟的刘邦,虽然在得天下之初刘邦也不得已而分封了几个异姓诸侯王,但是等江山坐稳之后,他就立马还是剪除这些跟自己没有关系的诸侯王,因为刘邦的自从一开始就是要当一个秦始皇那样的大丈夫。而项羽只是为了取代秦始皇光复楚国而已!

8

这里是芒果论史!

起义军灭亡秦朝之后,实力最强大的诸侯项羽遥尊楚怀王为楚义帝,将怀王熊心彻底架空,擅自主持了分封。

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同时将天下分给其余十八路诸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为项羽作了“本纪”,按规矩来说,只有帝王才有资格作本纪,项羽一生从未称帝,但在秦末乱世之中,他主持了分封,虽无帝王之名,但有帝王之实,因此有了《项羽本纪》。

在很多人的眼中,主持分封的项羽距离做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可直到项羽身死,他也不过是一个西楚霸王而已,此中原因实在耐人寻味。

威望不足

项羽能够得到各路诸侯的认可,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巨鹿之战的余威,在各路诸侯对赵国想但又不敢伸出援手的时候,项羽带着军队如天神下凡一般给了秦军迎头痛击。

这些诸侯因此“畏惧”项羽,从而“认可”项羽,但当我们回到分封之前的天下格局之中,我们就会发现,项羽的地位并不高。赵歇是赵王,韩成是韩王,他们在等级上是和楚怀王熊心相等的,而项羽的身份是楚军上将军兼鲁公,这些职务都是楚怀王封给他的。

而一直被视作项羽手下的英布等人,其实也并非项羽嫡系,他们一开始是来追随项梁的,后来项梁身死,楚怀王重获大权,英布等人就并不属于项羽了,即便后来项羽强杀宋义,怀王不得不封他为上将军,他和英布之间的从属关系也是怀王赋予的。

那个年代比现在还要讲究名正言顺,项羽的身份是楚怀王之臣,和刘邦、英布等一个等级,和赵歇等人比更是低了一个档次。暗中谋杀楚怀王,提升自己作诸侯也就罢了,想要自己当皇帝,那可能各路诸侯不和项羽打上一架是不会服气的。

所以说,项羽看似距离做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其实中间隔的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项羽崇尚分封

项羽想要做的不是皇帝,而是霸主,就好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那样的强者,秦王朝大一统的时间毕竟还很短暂,一统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被社会广泛认可接受的还是分封制。

关中之地是秦王朝起家的地方,背靠天险,是最好的建立基业之地。有人就劝项羽留在关中当关中王,可以从此地开始图谋大业,最终一统天下。但是项羽不愿意,他毕竟是东方人,心中还是更认可自己的故乡。

如今自己成为了天下霸主却要在这异乡待一辈子,而父老乡亲也不知道自己在外面干了多大一番事业,这不是锦衣夜行吗?当然,项羽进关后火烧秦宫,又不讲道理的把本应该做“关中王”的刘邦撵到了巴蜀,再加上他曾经许诺让章邯做雍王(雍是关中的一部分),所以无论如何,他也拉不下脸留在关中了。

项羽思量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建议他占据关中王天下的人因为骂楚国人“沐猴而冠”而被项羽处死,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项羽无一统之心,仅有做霸王之志,所以他不做皇帝做霸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毕竟,一方面实力不够做不了,另一方面他不觉得当皇帝不当霸王更好嘛!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9

项羽自然也是想当皇帝的,他甚至想过留在关中做皇帝,只是他还做不到。

就算是这个“西楚霸王”也是项羽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权宜之计,要不然项羽只能是两手空空,连个王都没有。

一、项羽的地位。

虽然楚怀王是项梁、项羽两叔侄立的,但是当项梁战败身死,楚怀王就开始抢班夺权了。

当时,他派出两支部队,一路是刘邦西取武关,入秦,另一路是宋义,北上救赵,然后走函谷关,入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很明显这是一条非常倾向于刘邦的约定,那么项羽哪里去了?

原来,只不过是宋义手下的次将而已,末将则是范增,项羽为了逆天改命,杀了宋义,并打了一场漂亮的巨鹿之战,直接把诸侯都镇住了,秦军也应声而降。

甚至于项羽都已经成为诸侯共举的上将军的时候,还不是楚怀王手下的上将军。

(项羽)

二、谁为关中王?

按照约定,刘邦是最先入秦的,应为关中王,而此时项羽的威望和实力已经达到了顶点。

所以项羽进了咸阳以后,给楚怀王也发了一封书信,问问怎么安排他项羽,还有刘邦,结果楚怀王回了一个“如约”。

“如约”是什么意思?

就是刘邦是关中王,而他项羽毛都没有,只有一个所谓的“诸侯之上将军”的虚名,和自己硬要来的楚怀王手下的上将军而已。

项羽自然是不甘心的,但是他又不能越过楚怀王直接分封,那样对民间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他并不想这么快就众叛亲离。

(楚怀王)

三、分封诸王。

于是,聪明的项羽想出了一个方案,既然你楚怀王不想给我,那我自己拿呗,顺便再把整个中原搅混。

项羽先是“尊怀王为义帝”,再分封诸侯王,在原有的那些王的基础上,把这些国家都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

加进去很多跟着项羽一起入关的其他国家的将领,如燕将臧荼、赵将张耳等等,而他自己则成为了西楚霸王,依春秋旧义,成为凌驾于诸王之上的王。

他想要看到的模样就是天下混战,然后他再以西楚霸王的身份,扫平“叛乱”,一统天下,到那时,他项羽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只可惜,项羽失望了,因为他还是低估了刘邦。

(刘邦)

总结

虽然项羽和范增曾经怀疑刘邦有志在天下之心,但是毕竟已经和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恶负约,恐诸侯叛之”。

这才把刘邦送去了关中西边的汉中和巴、蜀地区,并安排三秦(三位秦国旧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监督,可还是没能阻拦刘邦的脚步。

最后,利用天下大乱,夺取天下的反倒成为了刘邦,而项羽只剩下了一个“皇帝梦”,却还要被很多人说,他从未想过当皇帝,可悲!可叹啊!

10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败者为西楚霸王

项羽为何被称为“西楚霸王”?

1.项羽建都在彭城,现在叫徐州。据《汉书·高帝记》“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2.霸王,原本是古代霸主的称号,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道:“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推翻秦朝,并且建立了西楚政权,因此他自称为“西楚霸王”,言下之意表明自己是楚国的王,古都彭城即为楚国的中心。

刘邦能得天下,应感恩之人须有项羽

项羽若不是一步错步步错,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守信鸿沟协议,刘邦却失信,才有垓下之围自刎而死;建都徐州,远离封国苏北,切断自己的退路,粮草兵员无法补给,否则项羽早换头衔了。

“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这是最大错误。

“鸿门宴”源头

楚怀王说道:“先占关中者为王”。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包括有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和北萧关,位于陕西省中部。这个地方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同四川剑门关一样为古代的重要关口,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汉代时期,张良曾经用“金城千里”来形容关中优势,劝说刘邦定都这里。

故而,楚怀王一言既出,项羽和刘邦都想抢占关中为王,最后是刘邦抢了先。项羽素来不讲道理,一知道刘邦进入关中,立刻准备开打。

项羽的亲叔叔名项伯,得知要攻打的消息后很焦虑,因为刘邦旗下有个叫张良的人,过去曾经救过他。项伯一直很感激张良,所以担心仗一打起来伤到了恩人。

项伯连夜去告知张良,还被张良引荐给刘邦,又让刘邦甜言蜜语蒙住,答应想法帮他脱离危险。

项伯没有食言,他给项羽说“刘邦没有在关中称王之想法,其实一直在等着项羽来,刘邦是有功的人,不能杀他”。既然是亲叔叔,项羽哪里会想到其他方面,就答应项伯。

第二天,刘邦就来拜见项羽,参加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酒席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是尽了力,要除掉刘邦,可项羽没按照范增的意思去做,刘邦借机逃走了。

本来一个绝佳除去劲敌的机会,项羽就此错过,如果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中国就没有汉朝,历史会如何改写呢?这个问题可以想想。

所以,这样看项羽的确是自己不当皇帝,选择当西楚霸王,鸿门宴放走刘邦即为他的选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