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 如何就业,择业与就业的区别?该如何选择?

如何就业,择业与就业的区别?该如何选择?

2020-10-19 13:38阅读(60)

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分严峻,劳动力市场面临1400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每年近1000万的城镇劳动力的巨大压力。据权威预测,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

1

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分严峻,劳动力市场面临1400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每年近1000万的城镇劳动力的巨大压力。

据权威预测,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每年仍会出现上千万的"工作缺口"。而对于大学毕业生、第二代农民工、中低收入人群,其就业压力更是突出,中央领导、各级政府也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就业难问题,以保障社会稳定。

中国移动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理念,发挥其网络优势,信息服务优势,整合资源,致力于为解决就业难问题而专门设立了"找工作"的专业化服务。

折叠编辑本段途径和方法

1、审视自己的情况和喜好,包括学历、工作经验、兴趣爱好、优缺点、未来三至五年想要达到的状态等等。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锁定一部分职位,缩小选择范围。比如有些人会锁定市场类、销售类、拓展类,有些人则会锁定行政类、人事类、文书类等等。

3、针对职位进行简历制作,不需要多花哨,但是要尽量针对职位将自身优点突出。比如销售类要突出自己的沟通长处、抗压能力等。

4、拓展应聘渠道。包括网络、报纸、招聘会、熟人推荐、学校推荐、一览职通车、宣讲会、猎头,求职APP等等,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5、面试准备:

1)最好事先了解企业及应聘岗位的具体情况。

2)注重应聘当天的衣着打扮,最好是职业装,女士淡妆比较适宜。

3)带好完整简历一份、各类证明复印件各一份、水笔一支。4)在家里预先设置一些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提前想好答案。

6、进行面试。对HR实事求是,对各类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展现最好的一面。

7、即便是失败,也要调节好心态,因为这是双向选择,对方在选择你,你也在选择对方。比如你在很多餐馆之间选择了A,但是不代表B就是一家差的餐馆,可能是A比较符合你当时用餐的心理。同样道理,某一家公司不选择你,不代表你就是不好的,只是暂时不适合而已。

8、回家总结经验,持续学习。其实找工作也很有意思,可以快速了解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公司。学会学习,这将是你的资本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12种错误

1.不善于打破沉默

2.与面试官"套近乎"

3.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4陈词.慷慨却举不出例子

5.缺乏积极态势

6.丧失专业风采

7.不善于提问8.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

9.假扮完美

10.被"引君入瓮'

11.主动打探薪酬福利

12.不知如何收场

折叠编辑本段如何找工作

在匆匆度过大学生活之后,摆在面前的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订立一个职业生涯计划,好好设计一下自己的人生。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订立一套完备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确定现阶段的个人发展计划;积攒工作经验,积攒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感到的问题,在以后进一步学习的时候才会更加掌握学习的目标和方法,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是无往不利的。

还是让我们回到现实吧。在一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只能占到1/10,而余下的绝大部分知识,要靠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得来。况且你们在学校中学的知识和技能,到实际工作中也不一定都适用。据我们了解,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的现象相当普遍。

因此奉劝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也就是归零的心态。有的人可能说了,我没有这样的心态,那怎么办呢?那就抓紧时间调整吧。有个空杯(归零)的心态很重要。因为一个大学生没有一个好的找工作的心态,用人单位就不会录用你;即使你侥幸被录用了,工作中也会因心态问题而出现各种偏差。

应届生找工作问题

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网上找工作。我们要从正确的角度来看待和面对应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性别歧视严重

这在大多数行业中都普遍存在。男生比女生要占有更大的优势,有些时候这种性别歧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源部门想调整一下企业内部或部门内部的性别比,而在一些高科技的行业性别歧视就要少的多。

二、名牌效应

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就是偏好性,组织行为学中也有晕环效应的理论。在主观性很强的面试中,主试人更容易受其影响。

三、工作经验

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在向单位传输自己的优秀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是否觉得自己缺乏工作经验",大家只好不好意思的说,"我确实是缺乏工作经验,但我相信我有能力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这个时候即使你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你也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劣势。工作经验包括社会实践经验很重要,它不仅意味着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的成长里程,心理成熟度以及反映一定的沟通能力。

四、 稳定性

从工作经验的角度来讲,应届毕业生是不占有优势,但从稳定性的角度来讲,作为毕业生相对更有优势。

应届生求职注意事项

1、态度往往比能力更加关键

提问:为什么选择来应聘我们公司?对我们公司了解吗?知道我们公司主要做什么的吗?

错误应对:嗯,我看到有招聘信息,就投了简历,打电话给我,我就来了不好意思,我不太了解对不起,我不太清楚公司的产品。

面试不仅仅是一个双方互相认识的过程,更是一场博弈赛。而这都将影响到你今后发展的空间和薪资问题。所以,如果你确实想要加入这个公司,请先做一番自我检讨和准备。此外,还有很多看似不重要,而却非常重要的细节,比如:2、形象仪表很重要

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考官对你的评判。我们并不是要求苛刻,而是一个职场人,如果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那么他以后又如何代表公司去抛头露面呢?见面主动握手,在职人员应主动递出名片,告诉对方姓名。礼貌用语"您好,我是XXX""请问,人力资源部怎么走""请问,XX小姐在吗"。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要想融入这个公司,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不懂礼貌的印象,你觉得他还会有希望吗?

3、见面记得保持微笑

有的人,上面的一条做的很多,可是却常常忘记了微笑。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事情,就是我面试HR岗位的时候,我们的老总和我说:"我对你的微笑不 是很满意,做我们HR,别人可以喊累,你们不行,别人可以偷懒,你们不行,别人可以抱怨,你们不行,别人可以不微笑,你们不行,因为你们是公司的窗口,你们都不行,公司又怎么行?"。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微笑,标准的露出8颗牙齿,把快乐传递给对方。

4、聆听、发问,比滔滔不绝更加具有说服力

我记得我的老总、上司、同行等等,有时候坐下来一起闲聊的时候,会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我们要招的是员工、是主管、是合作者,不是演说家。一个 人,如果只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头上,而有

不注意聆听。

做事情,只会埋头苦干,而不去沟通,最后做错了被说了两句,还要埋怨你。这样的人,一开始就 不应该招进公司。所以,聆听很重要,他可以让你将问题阐述的更加准确,他可以让你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他可以让你更受同事的尊敬。因为人都是长着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多听少说,也一直以来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古训。

5、谦虚、认同比证书、资历更加有用

一山还有一山高,无论你有多了不起,这个社会总有人会比你厉害。可惜,有很多人,往往就是那么的自大,自大到周围的人都已经讨厌他了,他却浑然不知。而最可怕的是,他们居然将这种内在的本质带到了应聘的公司,于是一场面试,变成了他自我展现魅力的舞台,不知不觉中,考官已经打哈欠了,而他依然陶醉在自我的陈述过程。其实,这些人中,不乏有些能力强的,但是,最终都很可惜,他们没能被他们认同的企业相中。我觉得关键的一条,就是不够谦虚。找工作 如果一个人,你真的很强的话,为什么还要出来换工作呢?你现任的公司应该把你捧在手里才对。其实,要赢得对方的喜欢,你只需要不断的赞美对方、认同对方,肯定对方,这比你告诉对方,我拿了多少证书,有多少资历更加有效。因为,只有讨得对方的喜欢,才会赢得工作的机会,你不觉得对吗?

招聘人员都看重什么

一、你的仪态、仪表,举止风度

如果你在应答的时候能够口齿清晰伶俐、有很好的站坐姿,就能够给考官留下很好的印象。

二、你的语音、语调

在面试的时候不必紧张,而应该尽量的展示自己的魅力。但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同学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考官是能够及时认识到你的紧张情绪,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缓和或者转移。

三、要表现出对工作的热情和有足够的信心

要表现出对工作的热情和有足够的信心,有责任感和进取心,适当的时候展示你对其工作各方面及有关事项上午了解 。在面试的时候考官往往对这样的人留有很深的印象,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你的分数。对应聘岗位有热情和信心的人往往在同等条件下是他们的首选。

四、展示你个人的独特魅力

例如创造力、进取心、亲和力、协作精神等,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你在工作经验上的劣势。

五、不要过分关心薪水报酬

有时好高骛远的心态将使你失去很多的机会。过分关心薪水的人会让考官觉得你过于功利,让人觉得稳定性不强,在工作的前几年中,积累经验比挣钱更重要。

企业总是想招到的人具有应有的专业技能,又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有进取心责任感,而又不焦不躁,能够踏踏实实工作,以便以后培养。在一些人员流动率较高的行业,稳定性有时比专业技能更重要,招人目标会更加明确,一种是:招高技能,高价人才满足一时的需要;另一种是:技能一般的,但有培养潜质、稳定性很强的人。

找工作被拒

找工作被拒是找工作当中的最常见的情况,因此还出现了所谓"拒无霸",一开始是指因心态浮躁,盲目择业,面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求职者,后来被引申为形容多次面试都不成功,但不气馁的人。但其实拒绝不一定是坏事,被拒绝的过程也许就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面对面试被拒,首先要有开放的胸怀,"应届生暂时找不到工作也很正常"。但是面试失败后,必须分析原因,事后积极与面试官沟通,获得正面的反馈,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完善自己,找到成功的方法,才能在下一次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胜利者。

其次,可以主动上门求面试。有18.7%的HR表示求职者主动上门要求面试,勇气可嘉,一定会给其面试机会。拿出勇气,上门求面试,以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结果,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同时,还可以尝试被拒绝后再次投送简历。

折叠编辑本段宜与忌

1、不要告诉任何同事。

2、确保网站上的档案绝对完整。但不要在档案里注明你正在寻找新工作。

3、不要说老板的坏话。即便你的处境恶劣,老板是一位暴君,审慎的做法是:谈一些积极方面,显得有些格调,确保不要断了自己的任何后路。

4. 不要让单位的同事或上级当推荐人。

5、将面试安排在非工作时段。

6、不要用公司的电脑、网络、传真机或电话找工作。

7. 继续关注自己的工作。

8、不要穿得与平时不同。

9、不要在社交网络上提及找工作一事。

折叠编辑本段业务介绍

"找工作"是中国移动为广大务工人群提供的一项解决就业问题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提供7X24小时全人工热线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为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中国移动总部在重庆设立农村信息网运营中心为基地,整合各种优质内容或作伙伴,提供每周近10万招工信息。

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只需拨打12582便可以享受到海量招工信息查询服务,若登记简历,还可以享受定制化求职匹配服务,系统自动匹配岗位定期下发到用户手机上此外,如果订购务工相关业务,还可以享受其他诸如务工行情、岗位推荐、招聘会、务工资讯等信息服务。

网络已经改变了现代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同样改变了我们,那你还用什么方法找工作呢。传统的书面测试也已经走向了电子化。你发送在线申请,通过计算和文字测试。作为寻找新型人才的方式。不仅是在报纸上找,更应该在网上找到合适的机会。

为了体现公益性服务,中国移动自2011年起,免除了原来的信息服务费,只收取基本通信费,按照品牌资费收取。

折叠编辑本段防骗提醒

一般求职过程,招聘企业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所以遇到以任何名义收费的,基本都是骗子企业。网络上还有一些以十字绣外包,笔件组装为名的兼职工作,让求职者可以在家完成,其实也是骗钱的,在收取保证金等一些费用后,最后会以各种名义说做的不好,不予结算付费。这些都是求职者需要警惕和留心的。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规定

2018年7月17日,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令第700号,《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已公布并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一系列措施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条例》规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服务,不得收费:

1、 人力资源供求、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职业培训等信息发布;

2、 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创业开业指导;

3、 就业创业和人才政策法规咨询;

4、 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5、 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6、 办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接收手续;

7、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服务。

-

下面是更多关于如何就业的问答

就业如何?

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没特别想做的事情?选择最能学到东西的。

择业与就业的区别?该如何选择?

美国哈弗大学曾进行过一个长达25年的实验研究,实取了一群智力、年龄、学历、环境等条件相近的年轻人作为样本,做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调查发现,他们当中,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仅10%。没有目标的人占27%,剩下的60%则是有大致模糊目标,占比最大。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大学毕业了,疯玩四年,懈怠学习,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这是许多大学生的常态。刚毕业的他们对社会、行业、职业的不了解,甚至对自己也没有足够了解,想择业但定位不清,想就业却目标模糊,于是乎就业难的问题猝不及防地就出现了。

诚然,“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觉得最合适的选择,同时也是社会及家庭比较认同的就业方式。

先就业既可以帮助毕业生缓解生活和就业压力,给他们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还能通过积累职场经验,避免在简历上留下空窗期。

小编的一个朋友辛辛,新闻学专业,2017年毕业。

临近毕业,她才知道自己专业对口的纸媒已是夕阳行业。毕业后如果进电视台,要是没编制的话,待遇低、工作还累,连导师都不建议;而去杂志社,比起文学类的专业技能,招聘方更重视杂志内容所定位的行业知识。最后她只能在江门选择门槛较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

工作两年后,辛辛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竟然是编剧。但经过多番的入行尝试,却发现要转行实在太艰难了:专业不对口,没有作品,没有项目经验,几次奔波,却连门都进不去。

纵使经过多番择业转行的失败,辛辛却并未放弃理想,她认为目前虽然未能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但能在现有的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与能力,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找一份工作不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却不易。大学生们在校时应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自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一次次地错失机会。

人生不打无准备的仗,除非你压根儿就不想打这场仗。所以,就业再择业或择业再就业都无对错,职场本身就是自我成长的战场,做好职前规划才是硬道理。

1、择业先择行业

应届生们如果不清楚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可以先确定想要从事的行业:

1)认识自己,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挖掘想要达成的目标;

2)确定方向后,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

3)岗位认知,利用互联网获取行业资讯,可以在企业官网或人才网站了解到各岗位的职责及要求;可以加入行业或职场社群,为求知己知彼!

4)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评估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并适合从事这份职业。

5)一旦认定了职业,对相关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要趁早进行学习掌握。

2、择业的先期准备

刚毕业一两年,如果想跳槽或者转行:

1)千万不能裸辞。先存够至少三个月到一年的生活费,确保择业后的不稳定期,或者在低收入的状态下能有足够的生活费,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

2)好好武装自己。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想要应聘岗位所需的技能。同时也要优化简历,可以的话,准备一份作品或者其他与行情、公司产品相关的分析报告或者方案。打好面试稿,搜索网络上这个岗位的面试经历分享,或者网友总结的相关面试题作参考,预先写下问题的回答并修改。

3)设定一个转换期限。转行是一个未知的挑战,什么时候能成功,无人知晓。但需要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会非常多,在等待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感。为自己设定一个心里承受底线,譬如设定一段时间内可以被多少家公司拒绝,以降低转换期的焦虑与压力,若是期间有进展,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

4)转行要趁早。年轻意味着失败的成本相对较低,转行失败还能回到原本的职业上,或者继续寻找新的行业。转行即是转型,意味着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需要重头开始,早点转行,或许能早一些适应新行业,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增强不可替代性。

当前就业形势如何?

年年都说就势严峻……

不过,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梳理报告:保就“稳”的重中之重,“业”作为“六稳”之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是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力度空前。

所以要有信心,练就一身专业本领,到哪儿都不怕哈哈。

大学生就业怎样选择?

  大学生就业

  首先要澄个流毒广泛的说法:大学第一份工作不重要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

  一、 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一)5大利益象限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1. 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 垄断行业国企

  3. 竞争行业国企

  4. 外企

  5. 民营企业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00年为分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 2005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再来看下外企的情况。外资企业主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二、 转型中的一代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

  1.公务员、国企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

  工作人员难道也有非正式工?是的,如果你还不知道,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政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以及所谓的“雇员”。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贫穷的省,这两者收入差距不大;而越是经济富裕的省,这两者的收入差距就越大。雇员要转为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有很大的难度,没有关系基本不用想。因此,即使你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即使你已经被某单位接收了,你一定要打听清楚,你到底是去做公务员,还是去做雇员?

  中国所有的国企都有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这种制度安排直接来源于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控制。在当年,一般都是“出身好”的人成为正式工,出身差的人自然就是非正式工。现在这种出身制度已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但所谓的用工制度却遗留了下来,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垄断性的国企,在市场中利用垄断优势尝到了大甜头,自然要更加紧去获取市场利益。这时人力资源就成了问题。一方面,老的正式工就像八旗兵一样早就失去了打仗的勇气和能力,那么用什么人去攻打市场呢?另一方面,中央不断要求这些垄断型的国企改制,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员成本,那么怎么优化?怎么降低呢?很简单,大量招聘非正式工。一方面用这些新鲜血液来攻打市场,充当炮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另一方面将这些非正式工的工资进行市场化(垄断国企正式工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市场水平),这样就拉低了整个企业的人均成本,完成了国资委布置的改制要求之一,而且不会损害正式工的利益(国企领导层是正式工利益的代表)。这表明了,国企已经蜕变成为了一个市场怪胎,一方面利用国家力量获取市场利益,一方面成为为小部分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但是要注意,当前还是有可能进入正式工群体的,因为正式工是一个松散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也要不断的吸收新鲜血液的,否则会边缘化,最终丧失其优势地位。非正式工的收入大概是正式工的1/2到1/4。当然,在这里不是进行道义分析,而是要你去了解清楚,你到底是去做正式工,还是去做非正式工?

  2. 外企类,大陆工和非大陆工的差异

  在外企,差别主要体现在大陆工和非大陆工之间。大陆工工资一般是非大陆工的1/5到1/10。这是合理的。因为外企到中国来投资的90%的理由就是因为你人便宜,不是因为你是文明古国,也不是因为你有三个代表。人家的要求是合理的。当然,即使是这1/5到1/10的收入,和其他国人相比,仍然是很不错的。当然,外企工作是很累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那为什么外企还要招聘非大陆工呢?这里你要清楚的知道,主要是因为3个原因:

  第一,需要一些可以信任的人来管理(受法制国家法律约束的人);第二,需要一些精通英语的人(能用英语思考)来管理;第三,需要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来管理。那是否你就只能当大陆工了呢?不是的。你应该清楚的一点是,你也是有机会成为非大陆工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去美国留学的原因。当然,仅仅留学是不够的,一定要在美国就业并拿到绿卡才行。现在很多外资企业的CEO,当初就是在美国做体力工混到的绿卡,然后因为精通两边语言的优势,跨国企业需要在中国建立代表处,就找这样的人去做所谓的“首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成为非大陆工,仍然是有可能的。

  3. 民企类,股份工和非股份工的差异

  在民企,差别主要体现在股份工和非股份工之间。股份工主要是哪些有使用股份来吸引人的企业中才有,是最初创业阶段加入的员工。例如华为就有相当多的股份工。非股份工则是那些很后才加入的员工,或者是那些很早加入,但对于公司没有什么价值的员工。在经过了创业阶段以后,企业一般就不再需要用股份来吸引初级员工了,招聘主要就是填补战斗减员——有人走了,就招新的。期权一般用于高级管理者,由于本文分析的是大学生就业,因此与它无关。中国大部分民企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自身都难保,员工待遇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创业型民企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你决定去民企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是创业扩张型的民企,还是补充战斗减员型的?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三、 职业生涯设计

  从整体而言,这一代人注定要承受社会转型的代价。但从个体而言,仍然可以尽力去争取好的结果。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其实从上述分析,对于职业市场中哪些象限比较好,哪些象限比较差,可以说已经是一目了然了。为了更加清楚的查看,现按优劣程度将其排列如下:

  1. 外企非大陆工

  2. 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

  3. 垄断国企正式工

  4. 民企股份工

  5. 外企大陆工

  6. 雇员

  7. 竞争国企正式工

  8. 垄断国企非正式工

  9. 竞争国企业非正式工

  10. 民企非股份工

  也许你可以举出一些反例,但是要注意,上述情况是对一般情况的总结,不包含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你们那里特别穷,公务员拿不到任何灰色收入等情况。

  好了,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你要记得的是,尽量往高处走。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不要被一些所谓人力资源专家的“看长远发展”的说法所弄糊涂。你一定要记住,你站的越高,那么你跳的就越远,看长远发展绝对是起点高的跳的远。不要相信专家们所谓的职业生涯设计,那不是真的。

  四、具体问题解答

  1. 如何辨别正式工岗位和非正式工岗位?

  对于公务员,要询问是否进入国家编制。如果不进编制,即为雇员;对于国企,不要直接询问是否正式工,他们会义正言辞的告诉你:“我们这里都是正式员工”。你要注意,这里多了一个字:正式“员”工,里面分为正式工和非正式工。(要记住,中国的国企和央视是一家的,说的话一定要反着听,不然你一定上当)你最好是找内部人了解下,这样最清楚。如果不认识人的话,你应该看他这个招聘是什么部门在主要操作。如果是某个业务部门自己在招聘,而不是总部人力资源部出面招聘的话,多半都是非正式工了。最后,可以询问多久可以“转正”,如果他们闪烁其词,仍然在解释 “都是正式的”云云,或者他们告诉你3到6个月的“试用期”,那么你基本可以肯定是非正式工了。

  2. 要不要在意开始的收入?

  很多专家在这个问题上胡说八道。他们认为一开始不要太在意收入,要看长远发展。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专家。你可以想象一下,什么东西决定了一个岗位的收入?很简单,在不同公司间,市场形式好的,有长远发展的公司的岗位,要比没有前途公司的同样岗位收入高;在一个公司内部,有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岗位要比没有前途的临时岗位的收入高。开始收入的高度反映了公司对你这个岗位的重要性的看法。你是认为一个重要的岗位有前途,还是认为一个不重要的岗位有前途?

  3. 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

  还有一种骗人的说法,是说去小公司更可以锻炼人。这种说法荒谬无比。小公司由于实力不济,往往没有高手级的人才,也无法开展一些需要强大资源才能进行的市场运作。这决定了你无法向真正的高手学习,也无法积累大型市场运作的经验。记住,锻炼打大仗的本领,比锻炼一两个人单打独斗的经验有价值得多。

  4. 白领会失业吗?

  答案是:“会,而且会大规模失业。”你要知道的一点是,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无穷无尽的国家,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在等待着加入城市就业大军。现在的所谓白领,不过是在吃青春饭而已。等他们40岁左右的时候,大量的新的年轻毕业生能够用比他们低的工资来做同样的工作(估计那时中国的劳工保障法案仍然是不健全的,也没有什么工会来保护他们),那个时候,就会出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白领失业浪潮。

  5. 做专业性的工作,还是做销售?

  要看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情况而言,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做销售的潜力;其次,要看是销售的领域是否有技术含量,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而去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销售业务。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专业,如医学、法律等等,千万不要放弃,机会成本太高了。你要知道,在这个专业领域,没有多少人能够和你竞争的(眼睛别只盯住每年毕业的那些医学毕业生),因为你要知道,如果你改行去卖保险,那么将有数千万职高生、失业青年和你竞争,而且很可能你竞争不过他们。但是,如果是在有技术含量的领域,从事市场工作往往是一条捷径。

  6. 找工作通过什么渠道比较好?

  不同的渠道,主要用来发布不同的岗位。例如,招聘网站、是外企招聘大陆工,民企招聘非股份工比较多用的渠道;国企招聘非正式工多用报纸、人才市场;而公务员、国企正式工,则多半要通过内部关系来介绍了。

  7. 找什么样的行业比较好?

  这里一定要注意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主要是找行业,而不是看你学的专业是否“对口”。对行业要有提前预测性。现在好的行业未来不见得好。在中国未来5 年我比较看好的行业是:微电子、金融、建筑、法律、医药、生化。如果你学的专业正好是这几个,那很好;如果不是也不要紧,你可以考研究生,也可以去做这些领域的市场工作。记住,要做Sales,也要做这些有前景行业的Sales,而不要去做超市的Sales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我该如何就业?

你有这个条也有这个兴话完全可去做空姐啊。你可以现在就去找些相关的,看看做空姐有什么要求,比如英语要怎么样啊,普通话要怎么样啊,要了解些什么啊等等。既然你对你现在的专业兴趣不大,你从大三开始就可以在能顺利毕业的前提下多去准备一下做空姐的那些要求。等你一毕业就可以当空姐啦!况且你是本科生,而且学的是计算机我想这在空姐行业也是一个优势吧!别再迷茫了,现在开始做吧!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如何?

随着各大高年扩招,每年生也连年增长,2003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