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济也是个皇帝哦,谁愿意主动放弃呢?让给自己的儿子都不放心,还能放心谁呢?
史料也证明,所有的禅让都没有是自愿的,汉献帝也不会主动把帝位让出来的。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
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睿率领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何为“献”?就是聪明睿智的意思。
汉献帝的聪明睿智表现在哪里呢?是主动把帝位禅让给曹丕吗?还是审时度势,没有耍过多的花招呢?不得而知。
还是顺着献帝一生的踪迹,看一下他对皇帝位的眷恋吧。
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张让、段珪等杀死,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等带兵杀入宫中。张让、段珪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仓惶之间遇到董卓率领的三千陇西铁骑而来。小皇帝刘辩吓得哆哆嗦嗦,口不能言。
年仅九岁的刘协挺身而出,大声呵斥董卓,吓得董卓赶紧磕头请安。
回到京城以后,董卓认为刘协这小孩还不错,就废掉了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
之后,刘协经历了被董卓挟持西迁长安,董卓被杀,王允专政,李傕、郭祀把持朝政,艰难东归洛阳,曹操奉迎天子都许昌等一系列磨难。在整个过程中,刘协就是一个傀儡,像木偶一样被权臣们弄来弄去。但无论多么艰难,献帝都没有想到把皇帝位让出去,直接撂挑子不干啦。
建安五年(200年),车骑将军董承假衣带诏联络刘备等人,要除掉曹操。没有史料记载这事与刘协是否有直接的关系,但起码说明此时的刘协还不想把帝位让给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年),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的所有礼仪行事,俨然已经是皇帝的派头。
群臣都劝曹操再进一步,直接自己干皇帝得啦,但曹操还扭扭捏捏地说要做周公。
被称作聪明睿智的刘协还看不出端倪来,曹操是等着你刘协禅位呢。可刘协就不说这话,还舍不得这个位子,虽说是个傀儡,但毕竟名义上还是个皇帝。
想想看,刘协舍不得把皇帝让给曹操,岂能舍得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吗?曹丕何德何能比他老子的脸还大哦。
没有这个道理啊。
如果献帝刘协三番五次要禅让给曹操,曹操就是不接受。等曹操病逝后,刘协再次禅让给曹丕,那就是另一回事啦。
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献帝刘协有禅让曹操的意思,也就说明献帝不会主动禅位给曹丕。刘协并不一定留恋这个如坐针毡的位子,但他顾虑性命安危。
或许刘协认为在这个位置上更为安稳一些吧。
令刘协没有想到的是禅位后还能够寿终正寝,早知如此还不如早一步把帝位让出来呢。
但无论如何,献帝是不会主动自愿禅让的,这个没有疑议。
至于曹丕的妹妹、曹皇后不肯把玉玺交出来,赌气摔坏,而且赌咒曹氏子孙不得善终之类的话,只能说明曹皇后个人意见,没有史料记载就不能代表献帝。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献帝禅让是出于被迫的,如果他是自愿的话,曹皇后也不至于反应如此强烈,何况是把皇位禅让给娘家人,还是亲兄弟。
由此看来,虽然是个石头疙瘩,男人只想抓在自己手里,女人只想让自己老公掌握。除此之外,谁也不能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