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国历史上,“兔死狗烹”的悲剧一再重演。许多封建王朝的开国功臣都难逃被诛杀的下场,因为飞鸟被射尽以后,弓箭就没用了,兔子被捕杀完了,猎狗就没用了。天下平定了,那么将领们的兵略,谋臣们的智慧,反而让统治者感到害怕,这就是所谓的“功高震主”。皇帝最怕别人造反,而死人是不会造反的。可是在光武帝一朝,未杀一个功臣。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开国之勋臣,光武帝一个未杀

在汉明帝时,绘中兴功臣二十八人画像于南宫云台,号称“云台二十八将”,这些是对东汉开国功勋最著的功臣。二十八将分别是: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后来又补充了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人,共计三十二人。

二十八将也好,三十二将也好,这只是一份不完整的清单。有几个重要的人物没有列入名单中,比如马援、来歙等人。在这些将领中,有些人是死于战场,比如来歙与岑彭都是在攻打公孙述时遇刺,马援是在平定南蛮的战争中染病身亡,其余大多数人都得以善终。开国功臣中,光武帝不曾杀害其中的任何一人。

第二,不杀功臣,与光武帝的修为有关系

为什么在历代反复上演的屠戮功臣事件,在东汉却得以避免呢?这显然与光武帝刘秀的修为有关。他从来不是一个嗜杀之人,而是一个重感情、重交情的人。作为一名帝王,他并非冷冰冰的,而是富有人情味。

他把这些功臣视为兄弟,推心置腹,在他的私人信件中,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式,他自己称呼“吾”而不是使用“朕”这个字眼。他所受的儒学教育,让他有“仁慈”之心,甚至在写给隗嚣、公孙述等对手的信件中,仍然流露出情真意切。光武帝的胸襟宽广,只要是真心投诚,既往不咎。包括曾经参与杀害其兄刘縯的朱鲔,他仍然接受其投降而不追究杀兄之仇。在来歙、岑彭等爱将遇刺后,他写信给公孙述,强调只要投降,不必顾虑东汉政府会秋后算账。即便对于敌人,能不杀的,他也不愿意杀,更何况对于功臣。

第三,光武帝不担心功臣造反吗?

这里我们还要讨论一个问题,光武帝就没有担心功臣造反吗?

事实上,光武帝就遇到几次严重的叛变事件,包括彭宠、庞萌等人的叛变。吴汉曾经是彭宠的部将,而庞萌则是光武帝认为可以托孤的大臣。刘秀信任到认为可以托孤的人,居然都叛变了,还有什么人可以值得信任呢?然而,刘秀没有受这些人叛变的影响,吴汉曾是彭宠的部将,可是刘秀照样信任;马援曾是隗嚣的部将,刘秀没有怀疑他的忠心。这就是刘秀非凡、伟大之处,这种胸襟,确非常人所有。

第四,广博的胸襟来源于自信

那么这种胸襟又是从哪来的呢?是从自信中来的。

刘秀的自信,源于他非凡的才干。他不仅能驾驭将领,也能带兵打仗。他初出茅庐时,便以昆阳之战而声名远扬,此役可列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战例。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刘秀的军事才能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诸葛亮曾评价他说:“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就是说光武帝的英明神武有兵略,这是天赋,运筹帷幄、妙计奇谋都在众人之上。

这种军事天赋给予他强烈的自信,自然不会因为手下大将的战功卓著而严加防患。反观汉高祖刘邦,被韩信称为最多只能统率十万大军,而韩信则自称带兵是“多多益善”,这怎么能让刘邦吃得好饭、睡得好觉呢?

第五,光武帝有驾驭诸将的能力

在刘秀身上,有一种豪侠的气质,这也使他极富个人魅力。正是这种气质,吸引着许多优秀的人才汇集到他的身边。

刘秀对诸将领有很高的驾驭本领,他从不吝惜于赞美之辞。比如他评价邓禹:“谋谟帏幄,决胜千里。”当诸将领纷纷谈论自己功劳时,贾复总是不言语,刘秀就说:“贾君之功,我自知之。”论及耿弇平齐时,赞叹道:“有志者事竟成。”冯异破赤眉,刘秀赞其:“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诸如此类,举不胜举,都可以看出刘秀十分懂得赞赏别人,并以此来激励他们。反过来,这又使得诸将领更加效忠于他。

在平定群雄后,刘秀偃武修文,未尝不是削弱诸将权势的一种手段,引导他们从武转向文。这种手段,比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要高明。事实上,自从平定公孙述后,列侯之中,除邓禹、李通、贾复等人得以参议国家大事外,其作功臣皆不用。由是可见,刘秀也并非毫无防患,只是手段太高明了,所以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刘秀建国称帝时大约四十岁吧!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那些和他一起打仗的将军们大多年龄相当或是稍长一些!刘秀的年龄可以等待那些功臣慢慢的死去!再说了一般杀手下的功臣都是怕他们居功自傲,威胁后人或是继承人的位置!刘秀去世时他的继承人已经三十多了!而且能力也不错。何况功臣大将这时都死的差不多了!再有就是刘秀本身自己很有能力,他的对手们都是些农民起义首领,只知道占地盘,没有眼光,刘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把他们一个个消灭了,所以刘秀也不用有能力超凡的像韩信,萧何这样的人物!而且,刘秀很会用人,他把那些在外有功的人来回的调动,不能一个地方呆时间长了!再有功者就调到京城自己的身边,让他们时刻在自己的眼皮下面!无法有所动静!还有刘秀本身忠厚老实,以仁厚出名!所以他没有啥大将和有功之臣!

3

在我看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最大的能力除了隐忍之外就是不滥杀。在面对更始帝的继承人放牛娃刘盆子投降的时候,刘秀并没有像很多冷血君主一样将他杀掉,而是让他做了个平民。因为刘盆子不仅知趣,而且对自己不构成威胁。

刘秀打天下有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的辅佐,因此有人心中就会有个疑问,在天下太平、四海皆安的时候,刘秀为什么不抡起屠刀将这二十八个兄弟或者说潜在的威胁全都干掉呢?

留其性命,削其兵权

答案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二十八个人对自己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包括其他的功臣勇将也都没有威胁。刘秀对这些好兄弟的做法给予钱财、地产,但削夺其兵权。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会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的,我认为“杯酒释兵权”的灵感就来自于东汉开国的光武帝刘秀。前人走过的路做过的尝试,被赵匡胤完美的继承了,说光武帝刘秀是赵匡胤的老师并不为过。

无兵无权,无忧无祸

同时鉴于西汉三公的权力过大,刘秀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由自己完全控制。朝政大权实际上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不怕这些人阴谋作乱,因为这些手中既无兵、亦无权。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之后,天下群雄并起、战乱纷飞,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食不果腹,随时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刘秀结束乱世东汉建国之初,民众的数量大幅下降,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谁要造反,将百姓再次带入水深苦难之中,估计没有人会支持,这也是众将不会作乱、也无法作乱的一个根本原因。

君位已正,出师无名

第三就要说到正统的问题,东汉建国之初刘氏的正统地位还是被人所认同,这就是更始帝刘玄和刘盆子尽管能力一般,但仍然被人拥戴成为君王的原因。只有正其位、才能谋其事,而所谓的正其位就是要以刘氏作为领袖才有号召力。

从这个角度讲,刘秀手下的诸将没有一个人是刘氏宗室,因此他们如果造反就形同于作乱,没有任何的合理借口。兴无名之兵,出无名之师,作叛乱之举,陷万民于苦难,要干这笔买卖,绝对是只赔不赚的。

天下第一,舍我其谁

说到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光武帝刘秀确实很能打,他不仅手下能人如云,自己的军事能力也是独一无二。昆阳之战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尽管名声在外,但恐怕任何一个人面对刘秀都不是对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4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家王夫子有言:“三代之下,君臣交尽其美者,与光武为盛焉。”意思是说,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时间过程中,若说哪一朝的皇帝和大臣关系最为融洽,当然是光武帝刘秀和他的臣子们关系最好了。

光武帝刘秀虽然是汉室宗亲身份,但他的家境情况基本和平民百姓差不多,青少年的时候是个种田能手,由于王莽篡权引起天下大乱,他28岁时跟随哥哥刘縯起兵,曾经指挥过著名的昆阳之战并取得全胜,后来来到河北地区经略运营,身边聚集了一帮人才,以河北为根据地发展壮大,称帝建国建立东汉王朝。

在刘秀扫平天下建立王朝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冯异、邓禹、耿弇、马援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其中以云台二十八将最为著名,但是这些人在东汉建国天下太平之后,全部得以善终,而且都和光武帝刘秀的关系非常好,刘秀没有像朱元璋那样除掉或者算计一个功臣,因此刘秀也被冠以“仁君”的美誉,他与臣下的关系也常被赞为历代君臣关系之榜样。

那么为什么刘秀能做到这些呢?虽然刘秀以仁德著称,但也并不只是因为他宅心仁厚,心眼儿好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点:

1.刘秀称帝是天命所归

在两汉之交有一个神奇的预言,这个预言在刘秀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有了,而且这件事被明确记载于史书之内,这个预言就是“刘秀当为天子”。当时还有一本名为《赤伏符》的书,专门讲了刘秀力挽狂澜重新建立汉朝的事情,到现在来看这都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当时还有一个叫刘歆的历史和语言学家因为这个预言直接把自己的名字直接改成了刘秀,而且改名的时间就在真的刘秀的出生前后,这事到现在都有些匪夷所思。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刘秀当了皇帝之后,大家也都认为是天命所归,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谁敢挑战上天呢?所以没有人不对刘秀服服帖帖,根本不会有想法挑战刘秀的地位了,那么在刘秀百年之后,他的皇位传给谁呢?当然是他的儿子,刘秀有十个儿子,儿子继承老子的皇位也是天命所归,其他人也不会有啥想法,因此在这个预言的强大作用下,直到刘秀的孙子汉章帝继位,都没有敢挑战皇权的大臣出现。

2.刘秀继位时很年轻

刘秀28岁起兵,31岁称帝,起兵到称帝,只用了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年轻的开国皇帝,这实在是太优秀了,而且刘秀也是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长安皇家太学毕业,果真是九年义务教育一枝独秀啊,因此也被称为“最有学问”的皇帝,在刘秀起兵打仗争天下之时,他的很多手下比他的年龄还大,但从年龄上看,基本上都活不过他,如何能以老功臣的身份挑战他的权位呢?实际上刘秀活到了65岁,在古代的帝王中,也算是长寿的了,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功臣早就放下权力好多年了,更无法挑战皇权。

更何况刘秀有着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卓越的学识,超越他人的深谋远虑,他的才能常常让部下为之折服,极少有人敢对他有不臣之心,诸葛亮就曾称赞刘秀才干太高,使得他手下杰出的人才好像才干低了一样,所以他也不必担心有谁功高震主。

3.刘秀实施了极佳的用人施政方略

史书评价刘秀的施政方略说: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是说刘秀做了一些管理制度上的改革,让那些打天下的功臣武将们在国家管理上退后,给他们有好名声却无实权的地位,并且从制度和人文关怀上给他们好的供养,让他们颐养天年,这样一来,那些功臣们有吃有喝有钱花还有人人尊敬的好名声,本身后代只要表现好还能封侯拜相,这样谁还想着去篡权和造反呢,搞砸了就是死罪啊,那王莽死了还没几年呢!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

因此,虽然刘秀手下的功臣名将有很多,但他在功臣们面前毫无压力,根本不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挑战。

5

光武帝刘秀给人的感觉外表上是温文尔雅;性格上是坚韧谨慎;行为上是坚定勇往。

刘秀能光复汉室得益于:千百年来是大汉王朝给了人们一个统一稳定的有了归属感凝聚力的国度;给了人们一个有着尊严有了民族气节的国度。所以当王莽篡位大肆更改汉朝制度、更始即位不能有效节制部下的为非作歹,弄的天下乌烟瘴气。人们心怀汉朝久矣!谶书上所言“刘姓当会复兴”之类的话语虽然不可信,但也是有其道理的。

当年一个骑着牛犊的庄稼汉、一个以种田为乐的儒生、一个有着刘姓皇族血统的偏远宗族子弟,当他放下一切决心投入到重振大汉往日辉煌的伟大事业中的那一刻,他的心是一往无前的坚定。当他以昆阳一战奠定一生伟业之基础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非凡人生。随后又以更始朝代理大司马的名义在现今河北一带传播善政、广施恩德、恢复汉朝官名制度,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天下人朝思暮想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为他吸引了不少的能人志士,这些人就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像前期的王常、马武、岑彭、冯异、吴汉、盖延、王梁、景丹、邓禹、贾复、陈俊、耿弇、王霸、任光、邳彤、寇恂等等,这就是刘秀最初的班底,包括后来的马援、马成、臧宫、来翕、祭遵、杜茂、窦融等。他有着非凡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他有着广阔的容纳宽容之心,在消灭了王朗、扫平了北方十四路贼寇之后以河北为基础初建了西汉政权——他就是被尊称为双字谥号的帝王“光”“武”。

他在消除对手统一全国的征途中,他礼贤下士,不以皇权压人,对待陇西的隗嚣、巴蜀公孙述、北方的彭宠还有山东的张步这些人都是先礼后兵,多次给予他们悔过的机会,但他们都妄自尊大,不识时务。在于对手刘秀都能一再的忍让,更不用说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们了,在一些战役中邓禹、盖延、吴汉、王梁都犯过错误致使损兵折将,刘秀也只是象征性的给予降职处罚,并未深纠。

反过来再看刘秀的这些将领们,哪位不是深明大义、一心为国、身先士卒、见识广阔、治军严明,从来没有诋毁同僚、中饱私囊、辱骂士卒的草包。阴皇后又是贤惠柔和识大体,外戚也没有专权干政的现象。刘秀本人也多次强调人权问题(不准买卖奴婢)和官吏制度,百姓生活逐渐殷实安稳,整个王朝从上到下体现出了两个字——和谐!

以上就是刘秀为何不杀功臣的主要原因和别的帝王最大的区别所在。

上有这样的君主下有这样的部下,君主没有杀部下的想法,部下更没有反叛的理由,况且到了公元36年的时候,起初陪同刘秀一起打天下的部下们以去世多半,当得知刘秀用礼仪教化来治理国家的时候邓禹、贾复自愿交出军权而研究儒家文化。有他俩做表率,后来的将领当然就知道何去何从啦!

6

读《后汉书》的时候,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最直接的两个理由是:镇得住和活得久。

首先是镇得住

刘秀自己就是牛逼的将领,之前两汉将领排名的时候,本人还将刘秀排了第一。昆阳大战,堪称教科书式的范本。以少胜多,他手下的将领们,没一个能做到这么牛逼的。因此刘秀镇得住手下

再一个是活得久

刘秀活了63岁。成功的把自己的大将都熬死了或者都熬的走不动道了,也就没必要杀戮他们了。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当时天下思汉

刘秀是汉室血脉,有影响力,这个是其他异姓大臣所无法比拟的,即使这些大将想图谋不轨,也没有群众基础啊。

这个说法主要来自于《汉书·王莽传》的记载。

2、刘秀本人怀柔

刘秀是一个读书人,还喜欢务农,正如《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所说,刘秀称得上一个“仁” 字,农夫对待自己的禾苗尚且爱惜,何况人命呢。

3、秀起兵的很多中坚力量本身就是自己人,如:兄弟,姐夫、妹夫、同学

4、统一天下之后给以优厚待遇,要先给钱,就是不给权

封功臣都为列侯(侯爵里面最高等级),大国有四个县。这是超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上限,之前都不过百里(根据打雷传播的距离不过百里的理论做的限制)。刘秀对这个政策只有一句回复: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通过超规格的分封,这些功臣们也乐得逍遥自在。钱可以给很多,就是不给权利,朝廷中枢没有几个是打天下的大将。


以上理由删减、修改一下,还可以用来回答关于唐太宗的类似问题

7

感谢邀请!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许多开国帝王所信奉的真理。所以,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开国功臣们,许多人都没能得以善终!



比如勾践之于文种,刘邦之于韩信,朱元璋之于徐达。没办法,功高震主,想要安坐天下,就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些隐患!

杀,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像刘邦,几乎把那些开国大将们杀了个遍!



不过刘秀可没学这位祖宗,他在历史上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

为何会这样呢?

其实并不是刘秀不在乎功高震主,而是他选择了一种相对仁慈的解决办法!他在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的同时摘除其军政大权。



从而避免了流血战争!

当然,底下人也配合,如果都是像韩信,彭越那般心有不服,刘秀即使再仁慈也会痛下杀手。

这是根本原因!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刘秀其宽容仁厚的性格,重情重义,与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有着很深的情义。而他祖宗刘邦,小人的名声可是传了很久。



与此同时,他媳妇阴丽华也不像吕后那般狠毒,其人贤惠温柔,知书达理,善良仁慈。正所谓“娶妻当娶阴丽华”!



碰上这样的老板和老板夫人,老员工自然是不会被亏待!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8

导语: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和功臣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当有外部威胁的时候,皇帝和功臣可共患难对外御敌,关系亲密无间。但外患消除时,一致对外的条件没有了,皇帝和大臣之间关系就发生反转。出于巩固帝位和统治的需求,皇帝对功臣都有所防范,而采取的极端防范措施就是诛杀。例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但很多时候,皇帝防范功臣的措施有很多,并不仅限于诛杀。比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一、是否诛杀功臣取决于什么条件?

皇帝在采取防范功臣措施的时候,需要根据内外部条件,综合权衡措施的成本。诛杀当然是最彻底和干净的方式,但很多时候,采取这种激烈手段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是值不值得诛杀?值不值得诛杀取决皇帝,要看皇帝是否认为功臣能威胁自己或自己的继承人。比如,西汉绛侯周勃,在刘邦时期,威胁最大的是异姓王,周勃并不是特别出众,威胁不到皇权,因此幸免于难。但在文帝时期,周勃是平诸吕之乱的首功,威望极高。因此受到了汉文帝猜忌,被逮捕下狱,差点死在牢中。当功臣达到功高震主的状态时,就会值得皇帝诛杀了。

第二是能不能诛杀?能不能诛杀取决于功臣,要看孤身一人还是背后有庞大的势力支持。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功臣们。北宋初年,军政合一,这是类似于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体系,虽然赵匡胤黄袍加身,但他本身是最大的一个军阀。他的很多功臣是中小军阀,身后也有庞大的军队势力。这种情况下,皇帝是杀不动他们的。皇帝并非能够为所欲为,也必须在限定框架内行使权力,有些人并不是想杀就能杀。

二、东汉立国是地方豪族妥协的结果,皇帝不能撼动地方势力,不能诛杀功臣

(一)汉代地方豪强出现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小农经济形态,生产生活组织的最小单位就是家庭。但在工业技术没有普及之前,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生产力低下。

秦始皇统一中国,粉碎了分封体制,使得中央能够直达地方,原本在处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治理纽带的诸侯世家消亡。但自然规律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诸侯都消灭了。但另一种处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纽带出现了,那就是地方豪强。


地方豪强崛起于西汉,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就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主要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效率太低,无法有效进行大规模生产。此时,就需要一个组织,能将很多个家庭组织起来,一起生产劳务,提高生产效率。这个组织就叫地方豪强,他们兼并土地,将小家庭变成为自己打工的长工,组织他们种地劳务生产。

第二是国家治理模式的需要。受限于通信条件,古代中央政府的管理半径有限,很多政策和措施无法直达底层,并且底层人们大多不识字,即使接受到了政令,也无法理解和执行。此时,就需要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重新出现一个代理人——豪强。这个代理人对上与中央对话,向下与平民底层对话,充当二者之间的联系人,提高中央管理地方的效率。比如,古代官员到地方任职,往往人生地不熟,直接跟底层沟通难度很大,而且底层太多,七嘴八舌的,一人一个意见和想法,根本没法进行下去。一般这个时候,官员就要去拜访当地最大的家族和地主,跟他搞好关系,通过他了解民情,也借助地主在当地威望推行政策措施。

所以,自西汉起,地方豪强就开始呈现大规模发展趋势。地方豪强的发展虽有其必然性,但对中央政府有坏处,最直接的就是税收,地方豪强势力很大,经常偷税漏税,导致国家财政受损,中央政府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汉武帝就曾采取严格的措施打击地方豪强,如他出台《迁茂陵令》,要求“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推行“徙陵”制度,将豪强迁离故地,使之不能继续壮大。

但这种措施只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豪强的发展,并不能消灭他们。上面分析到,地方豪强的出现是规律使然,无法避免。所以,豪强并没有因为中央打压而消亡,反而越来越壮大。直到大唐中后期,随着科举大规模运行,底层人民通过读书能进入帝国权力中枢。寒族与中央联合打击豪强势力,并使得其慢慢消亡。

(二)刘秀称帝就是豪强妥协的结果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地方豪强已经成帝国最大的势力。王莽乱天下,经过几轮角逐,只剩下刘秀、隗嚣、公孙述等地方豪族。刘秀是汉景帝的后人,他本身是南阳地方豪族。而他的开国功臣,如云台二十八将,也大多是地方豪族势力。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地方豪族支持,别说刘秀,当时任何人都不能取得政权。

因为,当时旧的中央政府已经崩溃,豪族成为了社会最强组织者,拥有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新的中央政府想要取得政权,统治国家,只能与地方豪强合作和妥协。

即便刘秀获得了天下,建立了新的中央政府,但他赖以治理国家的力量仍然是地方豪强。因此,他没有力量去诛杀赖以取得天下的豪强功臣。

东汉整个朝代都处于地方豪强影响之下,所以有“弱后汉”之说。东汉后期外戚专政,就是地方豪强力量发展到极为强大的表现。

三、虽不能诛杀功臣,但刘秀也采取了其他防范功臣措施

刘秀取得天下的过程中,利用南阳和河北豪强,去打压其他地方豪强。在取得天下之后,虽然不能诛杀豪强功臣,但他依然采取了其他防范措施。

第一、控制战将战功。刘秀在统一战争中,采取不同将领对付不同对手方式控制将领的战功。比如,邓禹主要对隗嚣、公孙述;刘永征讨董宪;吴汉针对农民军;贾复留在刘秀身边;寇恂则守河内等。刘秀对旗下将领如此安排,就控制了将领作战范围,使之很难形成“震主”之功。

第二、提醒警示有可能形成专权的功臣。例如:冯异久握重兵。于是有人上:“(冯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刘秀将此上书给了冯异看。冯异对此进行了解释,刘秀也表示对冯异绝对信任。刘秀通过这种提醒警示,来提前防范功臣可能出现的专权情况。

第三、改革军制,巩固统治。建武六年,在中原局势稍作稳定之际,刘秀就开始采取措施来精简和削弱地方军,消除地方拥兵自重的危险,以巩固自身的统治。

第四、厚待功臣,丰厚奖励。刘秀对功臣奖赏丰厚。建武二年,“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建武十三年,一统天下后,刘秀再次论功行赏,增加功臣的食邑。

刘秀通过早期防范,中期提醒警示,后期封赏示好的方式,不断告诉功臣,“我很忌惮你们,但我不会杀你们,我对你们好好封赏,你们也要老老实实听话”。


在这种君臣默契之下,无论是客观无奈也好,主观仁慈也罢。最终是成全了光武君臣之义,保全了大家。

9

俩原因,一是因为刘秀性格忠厚;二是因为刘秀的统治力不足。

性格忠厚

《后汉书》说刘秀忠厚长者,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虽然功劳很大,但未有重蹈韩信、彭越和英布覆辙的,除个别早亡,其他人都得善终。功臣善终,这是因为刘秀念旧情,不忍心。

统治力不足

西汉表面亡于王莽,实则亡于土地兼并。东汉建国过程并没有解决这个矛盾,世家大族控制的文官集团势力强大,可以跟皇帝分庭抗礼,人所熟知的强项令董宣事件,其实就是文官集团跟皇帝红脸的典型。光武帝实在拿董宣没办法,又不敢无故杀人,只能说他是强项令,给自己个台阶下。终东汉一朝,皇帝的控制力都捉襟见肘。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10

刘秀不杀大将原因,答案可分以下三点 :

一 、刘秀幼年父亲早逝,九岁时流离失所。自小经历种种磨难,养成了怀柔的性格 。

二 、众所周知,刘秀起兵发迹是他的南阳二十八宿,也就是后来在洛阳云台被刘庄追封的“云台二十八宿”将 。这二十八宿将中大多都是南阳人,情同手足,他自小长大的伙伴、同乡、还有两个是亲戚 。

据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称“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三 、刘秀的妻子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元配 ,东汉第二任皇后 。汉明帝刘庄的生母。

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尚未发迹时,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昆阳(平顶山叶县)之战后,刘秀于南阳 (南阳市)迎娶阴丽华为妻。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光烈皇后 。

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性格恭谨俭约,“少嗜玩,不喜笑谑”。有贤后之名。

俞敏洪老师说的对,妻子的追逐意识是引导丈夫的去向 。其实,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女人;刘秀那么顺利的成为皇帝,跟贤惠的阴丽华默默支持是分不开的 。

刘秀不杀大将,综合分析有以上三个原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关键的一点只能说阴丽华温柔贤惠,教夫有方 。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