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沛县跟随刘邦起事的,确有一大邦人,如萧何,周勃,樊哙,曹叁等人为何沒被封王,而卢绾确封为燕王呢?

这样要从卢绾的家世讲起,卢绾的父辈与汉高祖刘邦的父辈同住一里,两家是世交,都是当地的富豪,尤其卢绾与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满月酒两家都是一起做的,从此两家更加亲近了。

两人从小玩到大,在一个学校读书,吃睡在一起,两人性情融洽,无话不谈,沒有分歧,如同手足。青年时期,两人总是形影不离,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瞧不起这个小儿子,认为刘邦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将来沒有什么出息,结交的朋友都是些异类人,平素在经济上对刘邦很少资助,好让他明白赚钱不容易,自己生活上拮据一点,然而刘邦有钱就花,无钱就赊,一到年底,他就躲了,怕讨账的上门。其实卢绾每次帮了他的忙,帮他把欠款还清,刘邦总是要卢绾记好账,那天一定偿还,卢绾总是笑笑说,兄弟有难同当,这算什么。

据说有次刘邦为萧何逃难花费了一大笔钱,萧何当时落难无人敢收留,最后找刘邦帮忙,刘邦一听,要他躲在家里,(原来萧何把他的上司杀了,正被通缉),并备好酒饭款待萧何。一天两天无所谓,萧何一躲就是三个月,刘邦那有这个实力,还不是找卢绾借,实际上犹如萧何躲在卢绾家里一样,一切都是卢绾供给的。

刘邦最爱饮酒,当地的酒铺都怕他,他经常喝醉,一睡就是十多个小时,并且经常赊账。有一次卢绾看他欠多了账,帮他想了个办法,估计讨酒账的老板马上会来,卢绾捉了条大黑蛇放在刘邦的床上,要刘邦躲在床底,等讨帐的过来。结果讨账的人在外面问,“刘季在家吗"?卢绾马上应答,刘季在家里睡觉,讨账的马上进去了,不一会,讨账的老板就跑出来了,大喊“蛇,好大的蛇",卢绾拦住他说,你是胡言乱语,分明刘季在睡觉,那来的蛇,于是卢绾把讨账的老板带进去再看,老板傻眼了,分明是条大黑蛇,怎么变成刘季了呢?并且刘季还在打呼噜,真是一头雾水。卢绾看他这样,示意喊醒刘邦,一瞬间,讨账的老板大拐弯,忙说不必要,还把带来的账单,当着他们的面撕毁,还说以后刘季来酒店饮酒不必付账,想喝就来喝,卢绾笑得合不拢嘴。此事后,刘邦的欠账再不要还了,外面传言,刘邦是乌龙化身,乃大福大贵之人,左右邻里对他更是恭而敬之。
后来刘邦在沛县造反,卢绾一路跟随,冲锋陷阵,不辞劳苦,帮助刘邦平定天下,两人已是情同手足,封个燕王也是很正常的事了。只不过后来他们相互猜忌,倒 至卢绾晚节不保,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带家室逃入匈奴避祸,最后死在了匈奴。他故后过了几年,他的妻子带着他的儿子又逃回了汉朝,吕后还想亲自慰问他们,只可惜吕后未相见就病故了。到最后卢绾的后人还是封了侯,要是别人如此这般早就诛灭九族了,可见两人的交情已胜过亲兄弟啊!谢谢邀请!

最佳贡献者
2

问题是不准确的,卢绾不是唯一被封王的,但卢绾是唯一的异姓王。

刘邦的这些同僚和好友,皆为西汉开国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只有卢绾一个人被封为异姓王,为什么?

卢绾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特意强调一下,为什么我说卢绾是唯一的异姓王,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是「异姓王」而非「诸侯王」?

因为跟随刘邦在沛县起事的,不止卢绾一人被封王,同样被封王的,还有刘交和刘贾,这两个人,一个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一个是刘邦的堂兄弟,从《史记》和《汉书》的相关记载来看,刘交之所以被封王,一方面是因为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另一方面是因为刘交在革命初期的功劳;刘贾之所以被封王,一方面是因为刘贾和刘邦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刘贾在楚汉之争中的功劳,尤其是开辟第二战场的功劳。

单从血缘上论,刘交、刘贾二人和刘邦的血缘并不近,但却是早早被封王的,如果刘交和刘贾没在革命中立下战功,我们便无法解释二人被封王的原因。

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是跟随刘邦在沛县起事的呢?因为后来还有两个没跟刘邦起事但被封王的人,他们一个是刘邦的二哥(很晚),一个是刘邦的长子刘肥(早早)。

那么,卢绾是什么时候被封王的呢?

其实卢绾被封王的时间比较早,早过刘肥、刘交和刘贾三人。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因为庶出和没被刘邦在沛县找到的原因外,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所以把天底下最好的一块地给他作为补偿,其实很说得过去。

而刘交和刘贾,虽然是刘家人,但他们之所以被封王,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俩有功劳,所以才能被封王,不然,我们便不能解释作为二哥的刘仲竟没有被同时封王,我们也不能解释刘仲之子刘濞在刘邦晚年被封王的原因。

想一下,刘肥、刘交、刘贾因为血缘的关系,都没有被第一时间封王,为什么一个外姓人卢绾会被封王呢?

刘邦and卢绾

关于卢绾,因为有晚节不保的叛汉行为,所以在《史记》中的记载比较简略。

我们只知道,他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是世交,二人一起读书,一起长大,一起参加革命,革命时,卢绾和刘交一样,都能随意出入刘邦的卧室,卢绾虽和刘邦没有血缘关系,但获得的待遇和有血缘关系的刘交比,丝毫不差。

至此,我们似乎能够得出卢绾被封王的第一个原因了——跟刘邦关系好,深得刘邦信任。

其次,从《史记》中关于官职的记载来看,卢绾在楚汉战争的初期,便已官至太尉,是武将之首,我们很难想象,卢绾只靠刘邦的信任便能得到这样崇高的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卢绾在汉军众武将中,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在楚汉相争的末期,卢绾更是率一支独立于刘邦的中央军和韩信的齐军之外的军队,和刘贾一起,深入项羽的大后方作战,单从这一条记录来看,卢绾的带兵能力当是极其出色的,当在周勃、樊哙之上。

燕王臧荼叛汉后,刘邦亲自带兵讨伐,这时的卢绾依旧在刘邦的身边,在刘邦的领导下,击败了臧荼,而后,刘邦想把卢绾立为燕王,群臣有些拍马屁地说,卢绾跟皇帝一起起事,功最多,可立为燕王。

虽然群臣的话语中有些水分,但卢绾的战功,当是沛县起事的将军中最多的,如果卢绾一点实力都没有,仅凭和刘邦的亲密,定然混不到那么多的功劳——革命时期,主要还是靠实力说话的。

写到这里,卢绾被封王的第二个原因也出来了——卢绾能力出众,功劳又多,所以最先脱颖而出。

另外,如果卢绾没能力,也不会被臧荼的儿子策反,也不会说反就反,更不会在投匈奴后被委以重任——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能力的人到哪都吃得开。

卢绾

文末,我想再提一下萧何和曹参。

为什么一直在后方主持工作的萧何没有被封王?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央政府的相权,虽不能传递给子孙,但其权力范围却远大于一个诸侯王,另外,萧何虽没被封王,但被封侯了,而且萧家十几个人都被封赏了,这也是萧何萧何没被封王的另一个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萧何无可替代,刘邦需要萧何在相国的位置上为自己治国,而卢绾最主要的作用在战场,应当放到边境,为刘邦守住门户。

在随刘邦起事的沛县元勋中,曹参的战功极多,但也没被封王,为何?从曹参的战功分布来看,他的功劳基本是在韩信帐下时立下的,换言之,曹参能力上不如卢绾,而曹参在战后也转为文职,成为齐国的相国,全面辅佐刘邦长子刘肥治理齐国,同样是地位尊崇,当然,曹参也是侯。

萧何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3

刘邦除了因为战争的需要而分封一些诸侯王外,他在沛县的哥们和功臣中,确实没有分封其他异姓王,随他一起出来打天下的,如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等等很多,当然,还有卢绾,然而,萧何、曹参建立了不世之功勋,都没有封王,唯独给在史记中记载不多、功劳也不见得很大的卢绾封了王,在后人看来,这是令人诧异的事情。

我们知道,卢绾与刘邦是老乡、是同学、是同庚,他们同年同月同日生,自小就是好朋友,是发小,而且在一起读过书,是同学。刘邦当了泗水亭长后,卢绾几乎天天跟在刘邦屁股后面跑。

司马迁史记里明确记载,“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从小到大,关系就没差过,堪称“铁哥们”。对于刘邦来说,除了血缘兄弟,谁有这么亲近?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这些人都是后面结识的,是在战争中建立的友谊,比起卢绾来,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差了一大截。所以,兄弟当了皇帝,除了分封亲兄弟外,卢绾自然是这之外的首选。

刘邦起义后,卢绾紧紧跟随,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刘邦任卢绾为将军。楚汉对峙期间,卢绾又加官进爵,被任命为太尉,受封长安侯,在汉王以下,这是很高的爵位了,足见刘邦对他的信任。尽管萧何、曹参才能过人、功劳莫比,但就宠幸的程度而言,则远非卢绾可比。

汉五年(前202)七月,刘邦刚登帝位不久,燕王臧荼作为曾经项羽的部将,因担心刘邦的清算,第一个站出来反汉,刘邦亲征,杀了臧荼,平定了叛乱。同年九月,刘邦便封了自己的发小卢绾为燕王,让他镇守北方,作为抵挡匈奴的屏障,对卢绾的信赖,简直无以复加。

然而,到了汉十二年(前195),刘邦去世前的两个月,作为发小的燕王卢绾,最终还是勾结匈奴,反叛了刘邦,刘邦先后以樊哙、周勃为帅,领军进攻卢绾叛军。据说,卢绾听说刘邦病了,曾经带领自己的家人和亲随数千人,等候在长城之下,只要刘邦病愈,即进京谢罪。然而,刘邦没等两个月就去世了,随后,卢绾北去,投靠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庐王,第二年在匈奴去世。

4

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的几个异姓王中,有一个人功劳很小,能力很弱,但没有人敢惹,他就是燕王卢绾。卢绾确实追随刘邦多年,但他立过的功劳还真有点说不上——刘邦起兵时,他以宾客的身份追随;刘邦称汉王之后,卢绾被任命为将军;楚汉战争中,他曾经随军出征,后来被封为长安侯;刘邦开国之后,他跟随刘邦一起平定燕王臧荼叛乱,随后被封为燕王。他的前半生一直在走运,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与刘邦的特殊关系。

卢绾与刘邦有很多巧合,他们家在同一个胡同,他们的父亲关系非常铁,他们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俩长大后成为同学,关系也非常铁。

所以,刘邦起事之后卢绾就受到高规格的待遇,比如他可以“出入卧内,衣被饮食常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5

卢绾封王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人们认为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立下了不世之功,为什么都没有封王。卢绾作为一个刘邦的跟班和跑腿,没有尺寸之功,有什么资格被封王呢?

要想了解刘邦封卢绾为王的原因,我们来看看其他几个异姓王是怎么被封的。

趋利避害,迫不得已

首先说韩信和彭越,他们被封王是因为刘邦在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到了白热化的时候,他们想按兵不动坐观成败,刘邦不得已接受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封他们为王,这是迫不得已。目的是让他们能合击项羽,帮助刘邦一统天下。

黥布本来是项羽手下大将,本身就实力雄厚,为了安抚其心让其反叛项羽,刘邦才封其为王。

封王授爵,安抚其心

至于韩王信为战国韩国王族之后,当初为了拉拢他,也封他为王。燕王臧荼也是类似的原因,才被刘邦封王的,他们本来就很有实力,封王可以安抚其心,因此封王是一种手段而已。

驸马为王,恩师之子

至于赵王张敖,他是刘邦的师傅张耳之子,又是刘邦之女鲁元公主的丈夫。属于实在亲戚,关系和自己的亲儿子差不多,因此被封王。

那么卢绾属于哪一种呢?

我看那种都不是,卢绾作为刘邦的发小,能力极其有限,常需要刘邦救助。但正因为卢绾本事一般,更要封他为王。

这样才能让世人知道,跟着刘邦混没有错,只要忠心就算是无能之人也可以封王,我想这才是刘邦的真实想法吧。刘邦封卢绾为王不是高看卢绾,而是为了替自己扬名罢了。

人性远不如我们看上去的光鲜,还有我们触及不到的阴暗之处,王者无恩,利益使然。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6

其实,刘邦建国后共封了8位异姓王,其中卢绾被封为燕王。

卢绾和刘邦关系特殊。他们首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一个村的,两人关系打小要好,并结为兄弟。据说,刘邦当时家里穷,他上学的学费都是卢绾家帮他垫的。而后来刘邦混迹社会开始,卢绾一直追随刘邦,后又义无反顾地起义,走上了推翻暴秦这条没有退路的单行道。

在推翻暴秦及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中,卢绾虽然战功平平,但他忠心不渝,始终如一追随刘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卢绾不但忠诚,而且为人厚道,是个老好人,在刘邦手下众功臣中,他人脉关系也是不错的。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后,最开始原本是功臣臧荼为燕王的,但臧荼因为不堪刘邦的打压而造反。结果被刘邦的大军镇压。

空出来的燕王之位,刘邦便想到了情如手足的卢绾。

那时候非刘氏被封侯的只有七人,刘邦考虑自己来提封卢绾为燕王不合适,容易引起群臣的不满,于是他就在朝廷上公开讨论立燕王的事。

这些文武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从刘邦的嘴里左一句“卢绾”右一句“卢绾”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纷纷上疏请求刘邦立卢绾为燕王。

刘邦当然很高兴,于是顺水推舟就立卢绾为燕王了。

7

卢绾和刘邦的交情比较深,两个人不但是邻居,更重要的是他们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

两人从小玩到大,一起上学,一起泡妞,一起耍流氓,到了后来又一起参加了反秦的起义,这就是典型的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的交情呀。试问这样的交情,除了刘邦的亲兄弟外,谁还能比得上。

刘邦这个人比较滑稽,卢绾一直是跟随着刘邦玩到大的,两人不说是形影不离吧,但是没事时十之八九是在一起度过的。交往了这么多时日,刘邦对卢绾的了解是别人不能比的,到了刘邦当汉王的时候,刘邦的命令是,只有他的弟弟刘交和卢绾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卧室,可见刘邦对卢绾的信任。

卢绾和刘邦的其它兄弟比起来,为大汉立的功劳太微不足道了,史记上基本上就没有记录卢绾打过那些仗,攻过哪些城,杀过哪些大将。但是,最后刘邦拿下江山来后就是要让他当王,其它的功臣当然也深知刘邦的心意了,索性,他们就闷着良心推举了卢绾,卢绾才当上了燕王。

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王陵等人,虽说是刘邦的老乡,但是这些人都是刘邦成年之后认识的,他们的交情那能和卢绾这个刘邦的发小来比呢。卢绾这个名字一听就像很有学问的样子,刘邦原名叫刘季,刘季这实在不能叫人的名字,说白了就是刘家老三的意思。在看看卢绾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这说明卢绾家里肯定很有钱,至少要比刘邦家有钱。估计小时候刘季没少在卢绾家蹭吃蹭喝。

这就是为什么刘邦沛县的其他兄弟没法和卢绾相比肩的原因。

8

按照史书的记载,具体分析卢绾的功绩,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有三点:

第一点,卢绾担任太尉一职对汉帝国的军事建设作出的贡献

虽然目前并没有明确记载卢绾具体作出了什么贡献,但作为汉政权的最高武官,并且还当了数年,这期间汉军的实力和战斗力也都越来越强了,所以这能和最高武官完全没有关系吗?

另外按照目前学界针对“太尉”职能在秦汉之交的分析,这个职位虽然不一定会参与具体的指挥作战,但却是保障军队建设和人员调动的最主要负责人,因此卢绾作为汉政权的第一任太尉,只要汉军越来越强大,那么就有他的一份功绩。

第二点,卢绾参与对楚敌后作战所取得的功绩

汉三年八月,正值汉政权危机时刻,卢绾以太尉身份与将军刘贾一同率领两万人,渡过白马津,直击西楚腹地,之后又与彭越一同对西楚腹地展开了全面进攻,从而间接上缓建了荥阳战场的压力。

这份功绩目前是可以明确的,只是无法确定的是卢绾到底做到了哪种程度,而当时和彭越之间又是谁为主谁为辅,但这点并不影响卢绾所建立的功绩。

第三点,卢绾攻灭临江国的功绩

汉五年项羽败亡后,南方战场除了西楚腹地之外,就只剩临江国还在坚持反汉,于是刘邦便令太尉卢绾与将军刘贾一同攻灭临江国,总共用时三月有余。

虽然凭借这三点还是不足以说明卢绾“功最多”,但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分析:

在楚汉战争中战功最辉煌的无疑是韩信、彭越和英布这些诸侯王了,只是这些诸侯王在之前早就封王了,所以此时他们肯定就不在群臣之列了。

而剩下的人中,虽然有功的人还是很多,但试问还有一个能明确说出比卢绾功绩更大的人吗?

萧何虽然功大,但正如群臣们反驳的“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相反卢绾不仅参战了,而且参与的还是敌后作战这种异常惨烈的血战。

至于曹参,他的功绩是大,但也正如太史公说的,曹参是“与韩信俱征伐”,只是辅佐韩信罢了。更何况曹参有独自灭国之功吗?并没有,但卢绾却有,至少汉军灭临江国的最高统帅就是卢绾。

而张良就更不用说了,别看他的食邑不少,但光是一句“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便注定张良不可能有多大战功。

那么其他的诸如郦商、周勃、樊哙、灌婴等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功绩是不小,但也是比不上卢绾的。

因此刨除掉已经封王的那些人外,卢绾确实就是当时群臣中“功最多”的人。

另外卢绾到那个时间点确实已经是封无可封了。

之前卢绾就已经是“金印紫绶”的太尉了,而且还是长安侯,再加上之后接连攻破临江国和燕国,试问刘邦又该怎么封赏卢绾呢?

单纯的加赏食邑吗?请问多少是够?两万还是三万?

再说当年仅仅是跟随卢绾参战的将军刘贾都被封王了,更何况是主将卢绾。

另外卢绾的太尉职务又是一个权力相当大的职务,假设刘邦不封卢绾为太尉,那又该提升卢绾做什么呢?做丞相吗?

所以说,史书中记载的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其实不仅仅只是为了嘉奖卢绾,而是因为封卢绾为燕王确实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毕竟这样就能顺理成章的夺走卢绾的军权了。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卢绾封王不仅仅是刘邦的个人意志,也是整个汉政权的集体意志:

诏诸侯王视有功者立以为燕王。荆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功最多,请立以为燕王。”《汉书·高帝纪》

如上记载,满朝文武没有任何反对者,一致拥戴卢绾封王,试问其他人谁能有这待遇?

后来萧何仅仅是被刘邦看作功侯第一,就被群臣当众反驳了几次,如此要是给萧何封王,不得翻了天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卢绾封王,实至名归,而且也是人心所向。

9

谢邀!刘邦拿下叛乱的燕王臧荼后,觉得燕地偏远,又靠近匈奴,得有个王镇着,就让群臣推举一个新燕王出来,群臣一致推举卢绾,于是刘邦封卢绾为燕王。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但问题来了:

一、群臣为何推举卢绾?

因为卢绾和刘邦打小关系就铁!两人是同一天出生的,两家父辈的关系又非常好,所以从小到大,两人都是形影不离。刘邦一造反,卢绾也就跟他干了,鞍前马后的,没功劳还能没点苦劳?后来他被封为太尉、长安侯。

和萧何、曹参这些人比起来,卢绾的能力、功劳无疑差一大截,但架不住人家关系硬啊!群臣都知道刘邦的新燕王人选是卢绾,所以乐得顺水推舟。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异姓诸侯王表面风光,可实在是不好当!韩信、彭越、英布这几位牛不牛?几年功夫,全被刘邦收拾了。萧何等人深知其中利害,没人敢接这枚定时炸弹。只有卢绾不知深浅,没怎么推辞就接了。



二、刘邦为何要封卢绾?

因为照当时形势,燕王是必须要封的,而且此人要绝对忠心,资历不能太浅,同时本事还不能太大,否则不易控制。从这些条件看,卢绾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就着用吧!

卢绾这个燕王没当几年,后来因为下属与叛将阵豨私相联络,被认为有谋反嫌疑,刘邦召卢绾进京问话。卢绾这才害怕起来,躲到边塞避风头,想再找机会跟刘邦解释。不料没多久刘邦死了,他就只好逃到了匈奴,最终死在那里。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说的就是卢绾这号人吧!

10

卢绾在刘邦的军中战功、地位都排不上前面,卢绾出身平常不是什么六国贵族,他却单单被刘邦封为燕王。

我想有这两个原因,一是卢绾和刘邦都出身低微,有天命思想影响着刘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步登天,刘邦自己也难免不信,在一个小地方同一天出生,长时间都在一起的人,为什么命运会差别很大呢?刘邦想自己本身就是皇帝命也好,还是上天所赐,都让卢绾也沾一点。

二两个人的情谊很深,刘邦的心里有,有福同享的义气,两个人从出生到刘邦当上皇帝几手形影不离。刘邦和卢绾在一起呆的时候比他们的亲人和老婆都长,卢绾和刘邦的关系那比亲兄弟还亲。刘邦给卢绾封赏,不但非常舍得,而且还非常大方。所以从沛县的众兄弟功臣中只有卢绾封王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