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大凌河就是现在的凌海市,在锦州东部,是锦州的重要屏蔽。明朝要掌控关外,必须守住锦州,这就使大凌河有了战略地位。
在后金(满清来自后金)崛起初期,明中央没有当回事。后来明朝主动出击,与之掰了几次手腕,都没有掰赢。这才发现后金力量不容小觑。在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建议下,明朝开始以守为攻。于是加固城池,修建众多的堡垒,充分利用火力优势对抗后金军的进攻。这正中了皇太极的软肋,所以,他不能坐视大明城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了打破明朝的战略布置,皇太极发起了大凌河之战。
1631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出黑山、经广宁,从正面赶向大凌河城。同时,他命令贝勒德格勒、岳托、阿济格率领两万人铁蹄,经义州、进驻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
这个时候,明朝大凌河防线已经多次被后金军摧毁。明军开始在原有根基上修复加固以发挥其作用。当时,守大凌河城的明军将领是祖大寿,他紧锣密鼓地修筑防线还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有修完,后金军便兵临城下了。祖大寿只好退住城内,关闭城门,坚守待机。皇太极围而不攻,却命将士环城深挖了四道壕沟,还筑起一道高达一丈多的厚厚的土墙,将大凌河城围得铁桶一般。祖大寿在城墙上观望,只见“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祖大寿慌了,此时城内粮草已所剩无几。他接下来组织了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万般无奈,只好固守待援。
祖大寿在明末,与何可纲、赵率教合称“辽东三杰”,皇太极很欣赏他。围城进行了十多天后,皇太极便开始劝降祖大寿,祖大寿不为所动。半个月后,松山方面派来两千多人增援,很快就被皇太极击退。第一次增援劳而无功。
8月26日,大明总兵吴襄、宋伟率领六千兵马从锦州方面赶来救援,被阿济格当头一棒,打懵了,第二次也失败了。吴襄、宋伟并不甘心,不久二人再次引兵来援,趁着浓烟,皇太极身边的二百多亲兵杀向了明朝大军,匪夷所思的,明军竟然被杀的溃不成军,随后,后金大部队赶到,六千明军损失惨重,只好 逃回。
大凌河城在被围一个多月后,粮草已尽。开始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守城的三万多人已饿死一万多人,形势异常严峻。
9月24日,明朝四万多援军姗姗来迟,在距大凌河十五里处与后金兵发生了遭遇战,明朝监军道张春下令用火炮轰炸后金精锐骑兵。八旗兵冲杀几次都不能靠近明军,吃了大亏,缓缓后退。明朝胜利在望了,出人意料的是,后金军突然推出了红衣大炮,待明军进入有效射程后,四十门大炮开火,明军阵营大乱。与此同时,皇太极率军冲了上来。明军被杀的节节败退,张春见势不好,灵机一动,使用火攻,后金军被大火逼了回去。
皇太极并没有气馁,在后续作战中,他利用盾车向前逐步推进,弓箭手在盾车之后不断向明军放箭的战术,削弱了明军火器犀利的优势。明军对盾车毫无办法,随着盾车逐步靠近方阵,明军军心动摇,阵型溃散。张春扼制不住溃逃,自己也开始跑了。
皇太极早在明军的撤退路上埋下了伏兵,溃逃的明军大都选择了投降,张春及其手下三十余名将领大都被生擒,吴襄和宋伟仅领几十人逃脱,明军的四万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几乎全军覆没了。从此,朝廷再也无力派援军到大凌河。
城外杀声震天,大凌河城中却死寂沉沉,不是城内军民不懂得里应外合。而是没有饭吃,他们已经丧失了战争力。第四次增援失败后,城内军民又苦撑了十天。10月7日,在大凌河被围近三个月后,皇太极再次致书劝降祖大寿,祖大寿见大势已去,10月28日,打开城门,率众,归顺后金,大凌河之战正式结束。
这次战役摧毁了明朝在关外抗击清军的主力部队“关宁铁骑”,使明军在关外的精锐丧失殆尽,为将来后金军南下提前清除了劲敌。大凌河城中剩余的一万多精兵也被后金收编,壮大了后金军的力量,为金军入关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