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招牌菜。从北京全聚德的“烤鸭”,到山西平遥的“酱牛肉”,从南京的“万三蹄”,到河间府的“驴肉火烧”。无不让人“雅俗共赏,口齿留香”。
而今提起山西大同的一道名菜“凤趴窝”,不知道亲们是否品尝过,讲真我还是有口福的,味道相当不错。“凤趴窝”这道菜自明朝以后就在大同民间流传,它是将一只经过熏烤形似金凤的鸡放在大盘内,下面放些油炸干粉条,旁边放八颗油炸鸡蛋和油炸豆腐,状似一只金凤卧在雪里,哈哈……,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对了,“凤趴窝”又叫“金凤卧雪”。后者的名字是不是有种“高、大、上”的感觉。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个改名字的故事呢。
改名字的由来还得从公元1900年说起。这个时间点是清·光绪26年,这年的八月,慈禧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向11国宣战。清朝哪是列强的对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于15日凌晨,在2000余名官兵的护卫下,带着光绪帝及一些宫女太监仓皇出逃西安。
从北京到西安,两地相距1100公里,这在清代没有先进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路上的“滚滚风尘”和“起伏颠簸”就够慈禧喝一壶了,再加上兵荒马乱年月,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可口的饭菜。慈禧在宫里山珍海味享受惯了,一路上“少油没盐”的食物,让慈禧的肚子早就提起了抗议。
慈禧一行人颠簸了大半月,终于来到了山西大同地界,慈禧心想,这次一定要在这大快朵颐一通,好好补偿一下肚子。
就在慈禧进入大同界前两天,知府大人齐福田就行动起来了。清朝的实际掌权人,慈禧老佛爷大驾光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拍马屁的机会,老齐心想:“拍好了马屁,兴许官升三级,要是拍不好,说不定吃饭的家伙什要搬家。”齐福田于是决定在大同最高档的饭店“凤临阁”为慈禧接风洗尘。
“凤临阁”的老板叫黄一民,他家的拿手菜就是“凤趴窝”。知府大人亲自找到了黄老板,说明了来意,让他承担这次接待任务。原来凤临阁是大同府的定点饭店,知府官员们迎来送往都在此处消费,平时就是吃完饭后签单,年终清政府财政拔款给黄老板。
不过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黄老板生意也不好做,大同府到现在还欠着他五千两银子呢,老黄跑断了腿,齐大人总说财政紧张,过了年再说。
齐大人说明来意,黄老板一听心中暗暗叫苦,“奶奶的,原来的五千两银子没有着落,现在又要拉饥荒,有心不答应,又怕以后齐大人给自己穿小鞋。怎么办呢?
此时齐大人问这次接待费要多少银子?黄老板心中一动,说道:“五千两”,齐大人差点跳起来,“黄老板,你也太黑了吧?什么鸡值五千两?
这时黄老板脑子飞快的转着,现编现说:“太后这么高贵的人,当然不能吃普通的鸡了,太后要吃药材喂大的鸡,必须是用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灵芝、燕窝、枸杞、红枣、银耳等八样食材晒干磨成粉末状喂给鸡吃。”五千两银子还少说了,黄老板一副门清的样子说道。人家饲养的鸡成本很高,成活率低,价格当然很贵了。要不,你觉的贵找别的饭店吧!齐大人彻底让黄老板蒙住了。
齐大人不怕花钱,怕的是做不好,于是满口答应“五千就五千”。这时黄老板又提出这次必须给现金,否则不做这生意。黄老板摸清了齐大人的脉搏了。“好好就依你,不过一定要拿出你的绝活,伺候好了老佛爷,咱俩都有银子赚。”齐大人嘱咐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齐大人安排好了一切,恰好慈禧太后来到了大同府,落脚的当天齐大人就把慈禧老佛爷请到了“凤临阁”。
这时黄老板端出已经做好了“凤趴窝”这道菜,菜一上桌,果然色香味俱全,满屋飘香。慈禧的肚子不争气的咕咕叫着,意思是说:“主人,快点吃吧,半月没吃腥了。”慈禧也不顾的摆谱了,吃相很难看,“风卷残云”吃了起来。“太香了”,慈禧满口流油的夸道。
“这菜叫什么名字呢?太好吃了,”慈禧突然好奇的问黄老板。黄老板刚要说“凤趴窝”,刚说出“凤”字,突然后面的两个字生生咽了回去。他心中想道:“我要是说是“凤趴窝”,老佛爷身为太后,本是当朝之凤,菜名中的“趴窝”之说怎么理解都有落魄之意。说“凤趴窝”三字岂不是犯了太后大忌,我这不是活腻歪了?
黄老板脑子飞快的转着。慈禧以为黄老板没听到问话,于是再次问道“这菜叫啥名字呢?”黄老板笑笑回道:这菜叫“金凤卧雪”。“你别说,还真形象,这名字不俗”慈禧高兴的叫道。
于是一个曾经落魄的菜名“凤趴窝”从此得名高雅的“金凤卧雪”。 慈禧看看凤临阁的招牌,想想“金凤卧雪”的菜名,不由得龙心大悦,赏齐大人官升两级,赐黄老板黄马褂一领,赐“凤临阁”金字招牌。御赐完毕,慈禧打着饱嗝走了。
等慈禧和齐大人走后,黄老板笑了,他根本就没花五千两银子买鸡,而是用普通鸡做的“凤趴窝”这道菜,黄老板乘机要回了知府所欠的“五千两银子,这正是“慈禧在大同只吃了一只鸡,大同知府却掏了五千两银子”的故事。有这帮祸国殃民的人,大清不亡才怪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评论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