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本文是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汉高祖丞相萧何月下追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最佳贡献者
2

汉出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先引《杜牧?赤壁》开篇咏怀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之中的必然。所谓伯牙子期、屈原汨江;伯牙叔齐,不食周粟;既生瑜何生亮?已有岳飞,何来秦桧?相生相克,连类比物。

阴尽则阳生,阳尽则阴生。春风得意,也显不祥之兆。暗夜尽头,也预光明闪烁。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某种意义上讲,韩信成则在己,败也在己,萧何是有些冤枉的!

性格决定命运!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铠甲歌还,流芳千古!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问天下谁是英雄?

只可惜!韩信勇有余,而智不足。他手握重兵、功高震主极易招来杀身之祸,但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多次受到猜疑诬陷却从不在意、不思改进,终于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真可谓“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他的死,他自己需付决大部分的责任。

三杰个人,均功劳盖世,日后刘邦对他们的处置方法却却大不相同。三杰之中,刘邦对韩信从来就没怎么放心过,对萧何也是疑神疑鬼,反而对张良则似乎从来都没疑心过。究其本源,还是个人性格使然!结局也必大相径庭!

悲哉!既无张良的淡泊名利,潇洒飘逸,更无萧何的深沉老练,善于政治手腕,所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故事的开端就已注定了结局![捂脸][捂脸][捂脸]




3

大家好,我是毛仔,很高兴能来回答这个问题。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句话的由来:

成也萧何

萧何参与了刘邦的沛县起义,从一开始就辅佐刘邦,拥立刘邦为汉王,他为刘邦夺得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彼时,项羽手下有一位名叫韩信的人,因为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而改投了刘邦。韩信具有极强的军事实力,颇有大将之风。起初,刘邦并没有重用韩信,而是让他当粮草官。所幸,偶然之下,韩信结识了萧何,也只有萧何看懂了韩信的才华。韩信觉得委屈,想要趁夜逃离刘邦,萧何自己亲自骑马追回了韩信,并且在刘邦面前推荐韩信,韩信最终受到了刘邦的重用。这里就产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一段佳话,韩信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终成一代名将。这也是成也萧何的由来。

败也萧何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对那些功臣都进行了分封。韩信被封楚王,不过刘邦拿走了他的军权。韩信功高盖主,引起了刘邦的不满,特别是韩信收留了项羽的部将钟离昧,更加引起了刘邦的不满。此时,刘邦有心收拾韩信,准备集结各路诸侯讨伐韩信。钟离昧自杀身亡,韩信听从部下建议,提着钟的头面见刘邦,刘邦并不领情。狡兔死,走狗烹。韩信被降为淮阴侯,等到刘邦去世,吕雉伙同萧何杀死了韩信,这也就是败也萧何的由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义

上面两则典故讲述了这两句话的来历,全是与韩信有关。韩信的成功是萧何的帮助,韩信的失败乃至死亡,也是萧何一手造成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不会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如此。这句话引申到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某件事,某个物品,某个人对于我们都会产生影响,至于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就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去观察了!

4

你好,我是微星初现,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意思是说,韩信能干上大将军,实际上是因为萧何的举荐。现在他死了,又是因为萧何出的计谋。所以俚语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句俚语前后两句都涉及了萧何的名字,但这句话实质上指向的却是另一个人——韩信

(韩信)

下面,我将通过《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部分内容,勾勒一下萧何在韩信的成与败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个人对于这句话在现实层面上的意义的理解。

“成也萧何”

韩信,淮阴人。年少的时候生活很穷苦,到处蹭吃蹭喝,被人瞧不起,也是这个时期,有了“胯下之辱”这个典故。

后来归附了项梁(项羽的叔父),项梁败后又归了项羽,干的就是个护卫的活儿。屡次向项羽进谏都未被采纳。之后刘邦入蜀,韩信就离开项羽归附了刘邦。但在刘邦这仍然得不到重用。

这期间,韩信曾与萧何数次谈论,他的想法令萧何震惊称奇。某次行军至半路,韩信却骑马跑了。

这时,萧何听说后,没来得及告诉刘邦就骑马去追。回来后跟刘邦说,如果大王想称霸天下,那么韩信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重用。后来,萧何建议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这之后,韩信就成了刘邦麾下的一员大将,开启了他的驰骋生涯。

(萧何)

所以,韩信的成功脱离不了萧何的举荐,我们说“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随着刘邦的事业逐渐打开局面,韩信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都是他的招牌动作。但这之期间韩信就出现过异心,加之刘邦的警惕猜忌,最后将韩信从齐王到楚王最后降为了淮阴侯。

(刘邦)

在刘邦站稳脚跟之后,韩信却不安分了,打算造反。韩信的一个家臣得罪了他被囚禁,这个家臣的弟弟就把韩信要生变的事情上报了吕后。为了把韩信骗进宫,萧何对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来宫中祝贺吧。”等到韩信一进宫,吕后就命令武士把他捆到长乐宫杀掉了。

所以,在韩信被杀的过程中,萧何起到了关键性的“诱敌深入”的作用,我们说“败也萧何”。

韩信被杀的深层原因

当然,仅仅从表面上看,韩信最终被杀确实跟萧何有一定的关系,但你说这事儿赖萧何吗?我不觉得。我们回看韩信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的下场与自己脱不了干系。

韩信一直觉得自己拥有了不起的才能,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刘邦向他问夺天下之计时,韩信理性地分析了项羽的不足,说他只有匹夫之勇,而且极具“妇人之仁”。况且所经之处,摧残毁灭所到之地,民心尽失。如果刘邦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必能败之。后来可见,他的见地是很有眼光的。

但是韩信有时候却不懂得“韬光养晦”。他恨不得让自己的锋芒刺瞎别人的眼。本来领导就比较担心有本事的下属会篡位,可韩信却还偏偏不懂得避其锋芒,言辞之间,优越感尽显,也难怪刘邦早就对他心有嫌隙。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看以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呢?”回,“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到这里,韩信就真的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

这种性格最终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本来一开始还比较忠心,后来看到“兔死狗烹”的现象,动了要自立为王的心思。可是这个时候刘邦的实力已不容小觑,韩信的失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实意义: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愿意将自己的成功,尤其是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因。好像这样做会显得我们没有那么失败。

但实际上的情况是,我们的失败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我们的为人处事,在面临选择时的不够坚定,其实都是影响我们结局的因素,可我们往往不想承认。

小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看似是说一件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因为一个人。但这只是表象。深层的原因还是这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遭遇担负主要的责任,别人只是一个媒介。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5

感谢题主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在后边再加上一句,“萧何也无可耐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针对淮阴侯韩信来说的,意思是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韩信的失败也是因为萧何。这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韩信的成功萧何只是起了个引荐的作用。

韩信能成功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自身的实力,其次是萧何这个伯乐的赏识,第三是刘邦这个老板的信任,三者缺一不可。

一、韩信自身的实力。

1、韩信胸有大志城府极深,这从他能受人胯下之辱就可以看出来;

2、韩信超强的战略眼光,他在登台拜将后给刘邦做的天下分析本身就是刘邦争霸天下的“战略规划书”,后世诸葛亮给刘备做的“隆中对”,以及郭嘉给曹操的“十胜书”可以说都是这份“战略规划书”的翻版。

3、韩信的带兵能力极强他曾对刘邦说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4、韩信的实战能力超强,这从他在战场上战神一般的表现可以看出。

二、萧何这个伯乐的赏识。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萧何的赏识和推荐就没有后来威震四海的淮阴侯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刘邦的信任

如果你韩信纵使有冲天的本事,就算是萧何磨破了嘴皮,我刘邦就是看不上眼,那你韩信终究还不是无用武之地?

刘邦是怎么做的呢,他不但给韩信封台拜将,而且把天下兵马大权悉数交给韩信,这种魄力普天这下,古今往来怕是也没有几个人有。

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才促成了韩信的成功,萧何的作用只是其中之一。

韩信的失败萧何只是起了个辅助的作用。

韩信是死在吕后的末央宫,要杀韩信的是刘邦和吕后,萧何只是把韩信诱骗到末央宫而已!

萧何并不希望韩信死,“兔死狗烹”的道理,他懂,不然他也不会在后来“自贱身份”以麻痹刘邦,让刘邦不会认为他萧何会生异志;“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萧何也懂,有韩信在,刘邦就不会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萧何身止,甚至刘邦还会借助萧何来对付韩信。所以本文开头就说到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边得再加上一句,“萧何也无可耐何!”

如果萧何在吕后让他诱骗韩信进末央宫时,萧何不答应,那萧何必死无疑,韩信也照样活不了,刘邦和吕后肯定还会想其它招干掉韩信。

韩信的失败有三点原因。

一是韩信自持功高,要挟刘邦。在战争的关健时刻,韩信要让刘邦封他当“假齐王”。刘邦也不含糊,直接封韩信了一个“真齐王”!

二是韩信没有政治眼光。曾有高人劝说韩信自立为王,挥师参与争霸天下,而韩信唯唯诺诺,不相信刘邦会加害于他。

三是刘邦为保刘家江山万世永固,诛杀功臣是必须要做的事!

听雪者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是民间一种说法,并不全面,对于韩信的成败,萧何只是起了一部分作用!


以上是我对您提出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和关注。祝您身心安康,生活愉快!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更正或删除。

6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说的是萧何,却高度概括了西汉开国名将韩信非常戏剧化的一生。

韩信从一个无名小卒得于登台拜将,功在萧何;韩信从一代名将最终却落得被竹剑刺死的下场,也全拜萧何所赐。成败皆系于一人之身,是命运的轮回,还是人性的险恶,无法说清,更道不明。

其实我们翻看历史,萧何在成就了韩信的同时,他也成就了自己。他能位列"汉初三杰"之首,举荐韩信之功功不可没。

当他为吕后献计杀韩信时,他考虑得更多的不是韩信的生死,而是如何利用韩信来达到自保的目的。因此,我们恍然悟得,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背后,一切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人性中本有的自我,在这里被放大到了极致。

任何人在面对功名的诱惑,生死的抉择上都会有自己的考量,这无可厚非。在成就别人的同时能够成就自己,这当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在牺牲别人的同时能够保全自己,在这样一种生与死的临界线上,你又将作出这样的抉择?

所以,我们永远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你之所以比我高尚,只不过是祸不及身。当事情真的落在了你自己的身上,到那时,我们再来看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7

淮阴侯韩信这辈子,靠着萧何成功的封侯拜将名扬天下,同样也是因为萧何弄的自己被几个女人活活打死。

在刘邦的开国功臣中,大部分属下都来自于项羽的阵营,比如陈平,英布,张良,韩信等人,为刘邦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了,刘邦功成名就之后也没有亏待这些好兄弟,一个个的都是封侯的。

在这些功臣之中,要说逼格最高的肯定就是韩信无疑了,在刘邦的打仗过程之中,韩信赫然是一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样子,连刘邦有时也要看韩信的脸色说好赖话,唯恐触怒了韩信。

韩信是什么时候开始迎来的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历史上有着非常明确的典故记载,叫做“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自小家境贫寒,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过的也就比乞丐好一点,但是韩信自幼喜欢看书,常常手不离书,你说你都快饿死了,还抱着书不丢,是不是傻!幸亏有好心妇人在关键时刻,给了韩信帮助,让他没有饿死。

后来韩信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决定出门闯荡,于是就加入了项羽的军队,项羽,西楚霸王,然而却刚愎自用,韩信学了满肚子的才华,但是多次献计项羽都不采纳,不采纳的结果就是韩信只能一直做个郎中,毫无出头之日,于是为了出人头地,韩信选择换个主人投靠,于是选择了刘邦,结果韩信一个要名声没名声,也没有什么经典战役拿得出手的人,刘邦又怎么会重用他,还是看他是从项羽那边投靠来的,于是给了他一个中层武将的职位当当。结果这个职位还不如当初在项羽那边的郎中呢。

眼看升职加薪无望,结果却又偏偏祸不单行,韩信误犯了案,被判处死刑,连同十几个将士依次要执行死罪,结果轮到了韩信的时候,韩信大喊“汉王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死这些壮士!”

于是,韩信成功的引起了执法官的注意,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将他推荐给了刘邦,刘邦也没太关注,就给他简单的升了个官,管理一下后勤,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一个仓库管理员。

也就是在这之后,因为工作原因,韩信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贵人萧何,经过一番交谈,萧何认为韩信就是一位能够全面负责汉军军事工作的人才,于是将他引荐给了刘邦,毫无疑问这次引荐是失败的。

这个时候韩信才23岁,刚刚入职工作一年,已经经过了一次提拔,假如刘邦直接把他提拔到军队的最高职位,不难想象刘邦遭受到的压力有多大,更何况在军队里也要讲实力讲资历,韩信是从项羽阵营投靠过来的,要实力没实力,要资历没资历,谁能服他,所以韩信的这次想要升职的愿望无疑是失败而归了。

既然升职无望,韩信只能选择再次逃跑跳槽了,然而韩信的这次离开被萧何发现了,于是连夜骑马去追韩信,终于将韩信给追了回来,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而这一追,就是一两天的时间,这可把刘邦担心的够呛,以为自己的得力干将萧何也觉得自己和项羽相比胜算不大所以逃跑了。结果一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并且把韩信带了回来。

这次刘邦是真的认识了韩信,毕竟自己的得力干将萧何对韩信如此的重视,为何韩信骑马追了一两天,说明韩信也是真的有本事之人,不然萧何也看不上,于是刘邦终于下定决心,听从萧何的建议,将军事指挥权决定交给韩信,正式拜韩信为将。

正是因为萧何,韩信才能够真正的步入高层,开始了自己的飞黄腾达之路,后来更是被封齐王,萧何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可以说韩信的成功都是因为萧何。

然而“败也萧何”则是韩信临死之前的话语了,萧何给韩信带来了成功,也给韩信带来了死亡。

后来楚汉之战结束之后,刘邦顺利的建立了汉朝,一统天下,这个时候韩信却没有认清自己身份的转变,当初刘邦有项羽这个大敌当前,所以需要韩信这个将领,事事顺从他,更是给他封王,然而现在已经一统天下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已经不需要了,要是韩信安安稳稳的,该交兵权的交兵,该干嘛干嘛,可能还会有一个好下场,结果韩信却居功自傲,这样的人,刘邦又怎么会容忍。

韩信的功劳太大了,无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三秦,还是背水一战打赵国,可以说刘邦的江山有一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而在中国古代,这种功高盖主的人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刘邦登基之后,就开始着手削弱韩信的势力,从降为楚王到降为淮阴侯,然后再软禁再长安,可见刘邦对于韩信的重视。

然而韩信的功劳太大了,刘邦也不能无缘无故处死韩信,只能将其软禁,而韩信也因为刘邦的这种卸磨杀驴的行为日益怨恨,计划造反,后来却被人告发。而吕后,也就是刘邦背后的女强人,也不是省油的灯,选择了先下手为强,联合萧何,让其谎骗韩信进宫朝贺,萧何虽然当初举荐了韩信,但是眼看韩信这条反叛的路绝对是死路一条,所以是肯定不会跟着韩信一条道走到黑的。

而韩信一看是萧何这位当初举荐自己的伯乐,也没有多疑,于是就被萧何骗进了宫,于是吕后派人将韩信成功捉住,让女子拿竹签将韩信扎死。可怜韩信这一代军神,就此死于女子之手。

这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来历,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成功的封王拜将,但是同时也因为萧何的哄骗,导致自己被杀身亡!

8

让你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9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为汉朝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楚王。刘邦怕自己在去世后,政权落入他人之手,晚年时他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韩信能力最强,功劳最大,威望最高,成为最危险的敌人,必须予以铲除。

可是要铲除韩信谈何容易!于是刘邦用计生擒了韩信,此时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其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又无罪证,只好赦免韩信,改封淮阴侯。

韩信被削去了王位,心灰意冷,私下与赵国相陈希相约,陈希在北方起义,韩信在长安响应。

公元前215年,陈希果然举兵反派,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韩信准备在长安起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之事。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量。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希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又一向交好的萧何会是杀害自己的主谋。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士兵一拥而上,捆绑起来。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残忍地杀害了。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后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不过,韩信自以为有功,应当割地称王,但从国家统一的大局看,不符合人民利益。韩信协助刘邦铲除异己,客观上符号人民利益,人民迫切需要修生养息,发展经济。这是汉高祖刘邦在政治上的成功,也是萧何辅佐刘邦做出的杰出贡献。

10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