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请问合并报表怎么做?谢谢,合并报表怎么做?

2020-10-18 19:14影视综艺

简介1、统一母子公司计政策。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 请问合并报表怎么做?谢谢...

1、统一母子公司计政策。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制财务报表。

同时,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汇总母子公司报表。

今天重点分享的是汇总母子公司报表的方法。可能有人会觉得,汇总报表有什么难的,简单相加就可以。但是各种书上介绍的都是我们如何合并资产负债表,如何合并利润表,一直是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看做两个独立的报表进行处理。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破坏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整体逻辑,而且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勾稽关系错误。所以实务中,我们会选择打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式,将两张表在一张表中列示,这张表我们通常称之为试算平衡表-TB表。这个打通的逻辑在哪呢?就是会计恒等式。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应该包括A、B两个公司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利润表也应当逐项加总两个公司的利润表。

需要注意的是,A公司原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来说应当冲减。在集团公司报表所有者权益部分,应体现出少数股东8%的持股。对于两个公司之前的内部交易对于集团公司来说是未发生的(即不可能自己卖东西或提供有价服务给自己),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初始状态,如果这个企业开始运营了,就会出现当期利润,上表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本年利润

进一步把本年利润拆分,上表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再进一步细化,就变成了利润表。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天然包含了一个利润表,只是平时我们并没有仔细去识别。把上面公式右侧的项目统统移到左侧来,得到以下一个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0,再进一步变化一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0

扩展资料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应当统一与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决算日、会计期间和记账本位币;对境外子公司以外币 表示的会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 表示的会计报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资本应采用权益法进行处理。

编制合并报表的程序一般包括:

(1)检查并调整母、子公司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

(2)抵消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

(3)抵消子公司因实现净利润而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

(4)抵消母公司从子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和收到的股利,并将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余额调整至期初数。

(5)抵消年初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余额,并将两者的差额确认为合并价差;若有少数股权,还要确认相应部分的少数股东权益。

(6)将合并价差分解为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和商誉,并在其有效年限内加以分配和摊销。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价差不作选择的分解、分配和摊销,而是直接列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荐下。

(7)若有少数股权,在合并工作底稿上确立当年属于少数股东的子公司净利润,应相应增加少数股东权益。

(8)抵消母、子公司间的应收应付等往来项目。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用户根据合并会计报表的要求,定义好合并会计报表的有关条件,软件根据定义时设计的数据传递、数据计算公式等自动完成合并会计报表工作。

软件能够自动扣除各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内部投资等的影响,能够对某些报表项目进行必要的抵销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并报表

-

下面是更多关于合并报表的问答

合并报表的关键点不在纳入合并范围,视同股权 全部售出,再将剩余部分投资按出售日的公允价值回购。

当然不是简单的合并,这个一句话说不清楚,给你个模板吧好研究一下,但愿能帮到你:

XX集团公司

二零XX年XXX月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1、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以上四项应等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合并价差   (借或贷、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长期投资账面值)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权%)

2、合并价差

(1)产生原因:由于母公司在证券市场上通过第三者取得子公司股份,支付给第三者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发行该股份的发行价。

(2)合并价差的计算

合并价差=母公司内部权益性投资-被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比例=股权投资差额。

(3)报表列示:合并价差属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调整项目,在合并报表中应单独列示于“长期股权投资”项下。

3、少数股东权益

 (1)含义: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中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

 (2)少数股东权益的计算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母公司在子公司持股比例)

 (3)报表列示:在“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之间单列一类反映。

【例1】母公司拥有子公司80%的股份,年末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帐面值为28000元,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如下:实收资本 26000元、资本公积4000元、盈余公积2000元、未分配利润1000元。

借:实收资本 26000  

    资本公积    4000

    盈余公积   2000   

    未分配利润  1000      

    合并价差   1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0

少数股东权益 6600

(二)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1、抵销原理

(1)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合并报表实质上是将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还原为收入、成本费用处理,那么必须将对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2)因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期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帐上,应予抵销。

(3)由于合并利润分配表是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反映对母公司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利润分配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额必须予以抵销。

2、抵销分录及公式

∵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已分配利润+子公司年末未分配利润

∴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     (子公司本年净利润×母公司投资%)

  少数股东损益   (子公司本年净利润×(1-母%))

  年初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

  应付利润    (子公司应付利润数)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尚未分配利润数)

说明:

(1)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在子公司的利润分配表中找。

(2)“投资收益”

A、在子公司“投资收益-对××子公司”项目中找。

B、计算得出。

3、 盈余公积的调整

(1)原理

A、通过上述抵销分录,已将子公司本期计提的盈余公积全部冲销,但依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公司按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

B、通过调整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后,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盈余公积”项目反映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同时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了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C、调整分录相当于将母公司一部分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而不是将子公司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因为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已全部被抵销了。

(2)调整分录

A、调整当期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子公司当年提取盈余公积数×母%)

B、调整以前年度盈余公积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到上年止子公司累计提取盈余公积数×母%)

(三)内部权益性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抵销的综合举例

【例2】×1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A子公司投资“期初帐面值为45000元,占A公司80%的股份,A公司期初帐面值如下:实收资本35000元、资本公积15000元,当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2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1年:

①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35000

资本公积   15000   

盈余公积 1000     

未分配利润 7000       

合并价差   5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 51400

少数股东权益 11600

说明:

A、“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45000+(10000×80%)-(2000×80%)=51400元。

B、“盈余公积”期末数=1000元。 (子公司)

C、“未分配利润”期末数=10000-1000-2000=7000元。

D、合并价差=51400-(35000+15000+1000+7000)×80%=5000元。

E、少数股东权益=(35000+15000+1000+7000)×20%=11600元。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② 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8000

  少数股东损益   2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

应付利润    2000

未分配利润   7000

③ 调整提取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注意: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母公司投资比例。

×2年

①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35000

资本公积   15000

盈余公积 2000

未分配利润 14000

合并价差   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7800        

少数股东权益 13200

说明:

A、“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51400+(10000×80%)-(2000×80%)=57800元。

B、“盈余公积”期末数=1000+1000=2000元。(子公司)

C、“未分配利润”期末数=7000+(10000-2000-2000)=14000元。

D、少数股东权益= 11600+10000×(1-80%)-(2000×20%)=13200元。

E、合并价差=(57800+13200)-(35000+15000+2000+14000)=5000元。

②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7000

投资收益     8000

少数股东损益   2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

应付利润    2000

未分配利润   14000

③ 调整提取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特别注意:

A、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母公司投资比例。

B、 不要忘记调整以前年度盈余公积。

二、内部应收应付帐款及坏帐准备的抵销

(一)内部应收应付帐款的抵销

借:应付帐款

贷:应收帐款

说明:这笔业务在以后年度无须编制递延抵销分录。

(二)坏帐准备的抵销

借:坏帐准备 (期末内部应收帐款计提的坏帐准备余额)

贷:管理费用 (借或贷、差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 (期初内部应收帐款计坏帐准备余额)

说明:本抵销分录公式适用于当年及以前年度坏帐准备的抵销。

【例3】某集团公司自1991年开始用备抵法核算坏帐,且1991-1994年间内部未发生坏帐,有关资料如下:

年份 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 计提坏帐比例

1991 10000 5‰

1992 15000 5‰

1993 10000 3‰

1994 12000 3‰

1991年:

借:坏帐准备 50

贷:管理费用 50

1992年:

借:坏帐准备 7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50

管理费用 25

说明:

①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5000×5‰=75元

②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0000×5‰=50元

③管理费用为轧差数=75-50=25元。

1993年:

借:坏帐准备 30

管理费用 4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75

说明:

①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0000×3‰=30元

②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5000×5‰=75元

管理费用为轧差数=75-30=45元

1994年

借:坏帐准备 36

管理费用 6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0

说明:

①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2000×3‰=36元

②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0000×3‰=30元

③管理费用为轧差数=36-30=6元。

(三)其他债权债务的抵销

1、内部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的抵销

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2、内部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的抵销

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内部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应付股利

贷:应收股利

4、内部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注意:以上1—4项抵销分录每年年末应根据各帐户余额编制,并非只编制发生当年。

5、内部销售的抵销

①内部购入当期全部实现销售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②内部购入当期部分实现销售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贷:存货 (内部销售形成期末存货×销售公司内部销售毛利率)

③连续抵销

A 抵销上年度时,视同上年未形成销售部分当年全部实现销售。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

B 抵销当年分录同上。

附:合并工作底稿表格

合并财务报表通俗理解 给大家分享! 不收藏 绝对吃大亏!

  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放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看,实际相当于企业内部资产的转移,没有发生损益,而在各自的财务报表中分别确认了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有关项目的影响予以抵销。

  首先总结一下常见的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抵销事项

  (一)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抵销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调整和抵销

  2、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期初、期末未分配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二)与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投资;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2、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抵销

  (三)与企业集团内部购销业务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商品交易:内部销售收入与存货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摊销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四)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减值准备的抵销

  因内部购销和内部利润导致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的抵销

  下面分项目分析调整分录的编制

  一、内部投资的抵销

  (一)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第一种情况不需要将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调整为公允价值反映的财务报表,只需要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即可。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应该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步骤包括:

  (1)以合并日为基础确认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合并商誉。

  注意调整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2)按权益法对被投资方净利润作出调整,按调整后的净利润确认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投资收益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3)收到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4)子公司除净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

  从企业集团整体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相当于母公司将资本划拨下属核算单位,不引起集团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

  对于母公司而言,一方面反映为其他资产的减少(比如银行存款)一方面反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加,简化的会计分录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对于子公司而言,一方面增加资产、一方面作为实收资本,在存续期间还涉及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动,简化的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贷:所有者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因此,要抵销母、子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这一事项的影响,只需要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这样处理,有两个问题: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不一定是100%,假设拥有子公司80%的股权,即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20%部分不是属于母公司,上述这一会计分录肯定不平,补上 “少数股东权益”即可。分录变成: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2)商誉的问题。在初始投资时,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不一定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一致,如果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前期处理是视同商誉,不作调整;如果母公司长期投资初始成本小,其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由于商誉掺和进来,上面的分录又不平了,贷方金额比借方金额会大,借方将初始确认的商誉添上即可。

  分录就变成: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商 誉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需要说明的是,注会考试教材中的商誉是按年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和它应享有的子公司经调整后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挤出来的,实际上不用这么复杂,按初始投资时的商誉计算结果一样。

  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

借:股本

   资本公积—年初

   —本年

   盈余公积—年初

   —本年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 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说明:所有者权益分年初、本年单列,是为了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需要,实际年初+本年数就是年末数。

 (二)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子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的利润按持股比例计算就形成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如果将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没有所谓的投资收益,而应将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视为母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来看。所以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该将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从子公司角度看,本年实现利润有三个去向: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的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三个部分也要予以抵销。

  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

  和前面所涉及的问题一样,利润中还有少数股东应享有的部分,借方加上“少数股东权益”;其次,为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分配利润应该分解为“年末”、“年初”,也可以看做是对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的说明。

  调整之后的分录变为: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权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其次,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情况下,应怎样编制调整分录?

  假如2007年某集团公司编制了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财务报表,这一事件是连续的,2008年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2007年编制合并报表时根据调整分录把涉及项目的期末余额都进行了调整;2008年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是根据2008年母公司、子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编制的,它们的期初数并没有根据2007年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调整数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资料中2008年期初数和2007年期末数是不一致的,那么在编制报表前应该把它们调整一致。

  怎么调呢?

  很简单。把2007年的调整分录照抄下来,只是将涉及利润的部分替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这样调整后的期初、期末余额是一致的,再根据本年发生的事项做正常的调整分录即可。

 三、存货内部交易的抵销

   这里讨论的问题是买卖双方都将交易资产视为存货的情况。

   (一)当年购入的情况

  例:母公司将成本为80万元的存货出售给子公司,价格100万元。母公司确认收入100万元、成本80万元,子公司确认存货100万元。但站在集团整体角度,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商品购销活动相当于企业内部的物资调拨活动,不应该确认收入、成本,也不能确认存货价值中虚增的20万元,虚增的20万元实质是“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

   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

   有几个变化的情形:

   1.如果子公司将存货以110万元的价格将存货全部销售出去,有人可能认为,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已经通过销售行为实现了,应该不用编制抵销分录,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分别看母、子公司的业务分录:

   对于母公司:

借:银行存款 100

   贷:营业收入 100

借:营业成本 80

  贷:存货 80

  对于子公司:

借:存货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借:银行存款 110

   贷:营业收入 110

借:营业成本 100

  贷:存货 100

  将上述分录汇总,我们可以看到营业收入为210万元、营业成本为180万元,虽然实现的利润仍然是30万元,但收入、成本与事实不符,多确认了100万元,应该编制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100

   2.如果当年购入的存货留一部分卖一部分呢?

  首先假定全部出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二)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

  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抵销的内部购进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产生影响。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该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然后再对本期内部购进存货进行抵销处理。

   1.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进行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

   贷:存 货

   2.本期发生的内部购销活动: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期末内部购销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三)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站在集团整体角度,没有实现销售收入,销售方因销售收入缴纳的所得税在未来期间可以抵减,应该作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如果是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期初应该调整未分配利润,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四)考虑存货跌价准备

  个别财务报表的存货跌价准备是站在个别公司角度认定应提或应冲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再认定,两个数额比较,再来确定应该补提还是应该冲减的数额。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涉及所得税问题,应该相应将个别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要明白子公司和母公司两种角度的思路转换。比如说对于子公司来说,一项内部交易存货的入账价值为100,从母公司角度,真实成本为80,如果可变现净值为60,那么从子公司角度应该计提减值=100-60=40,母公司角度应该计提减值=80-60=20,所以合并报表就应把多计提的减值=40-20=20转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合并报表是要将关联方的应收、应付款相互抵消,如有关联方的投资,也要抵消 子公司的分录没看懂。子公司购入母公司材料,对外销售,即使按照成本价销售也是:

借:应收 11000,贷:收入 11000。 追问
做抵消分录

2月借:主营业业务收入12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0

存货2000

到2月底做合并时存货减少2月份的2000呢,还是1月加2月的累计金额1000+2000=3000呢
追答
你的前提必须没有疑问

合并报表的关键点不在纳入合并范围,视同股权 全部售出,再将剩余部分投资按出售日的公允价值回购。

这里有一篇,可以引用: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及经济策略探究,希望对你有帮,如果内容被你被你采用,一定要感谢我哦!:)

商学院进修教师 李天蕾

内容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基本手段,但由于现行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发挥作用的各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并对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方法 局限性 解决策略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前提。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做出的评价。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它的作用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存在着差距。本文拟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决定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二)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较大

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允许在0.3%----0.5%之间选择,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还可以自行掌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允许在3%----5%之间估计。确需超出此范围也是允许的,只是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即可。其他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因此,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的质量必然受到这些人为估计准确程度的影响。由于会计程序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则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资产项目的计量因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和会计原则,无统一标准,有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得出的合计数失去可比性,变得难以理解,这无疑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比如,固定资产的净值只是按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计算出来的,折旧的计算隐含着很大的主观估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代表其现行市价,所以也不能详细反映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和盈利能力。

(三)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币值稳定是货币假设的内容之一,若币值并不是稳定不变呢?面对这种情况,会计都仍以假设币值稳定为前提,依然采取历史成本原则,这必然会使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存在较大的不真实性。

其一,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不一致。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实物资产均按历史成本反映,它们代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持续的物价上涨使得实物资产的现时价值远远高出其账面价值,往往越是长期存放的资产低估现象越严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二,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是历史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资产的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以上这些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数据的真实性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评价。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轻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理财结果、经济效益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比如,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只是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状况,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对筹措来的资金又是如何具体加以运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等。又如,通过损益表人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得的收入是多少,至于收入是如何具体取得的却很难了解到。这无疑给财务报表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五)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这是因为列入表中的仅仅是可利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或受到会计惯例的制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自创的商誉、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未在报表的资产项目内反映;再如,准备很快出售的长期资产,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 为他人担保的项目对一个企业的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都存在重大影响,但以上这些信息并未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影响了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设计财务指标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1.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判断能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往往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分析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各项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仅仅看计算结果,是很难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说明的经济涵义的。另外,分析者对财务指标的认识,仅仅依照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测算分析几个独立的财务指标也是不够的。既要有理论知识做基础也要有丰富的从事该工作的实际经验做后盾。因为不同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所侧重的财务指标和分析目的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实际经验,就很难准确理解财务指标所传递的财务信息,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所以,理论必须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完善。

2.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非常普遍,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并由此而带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普遍的诚信危机。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内部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员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借以操纵利润。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1.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企业常用该比率反映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一比率值越高,表明流动资产超出流动负债的程度越高,即企业短期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这意味着企业可以保障债权在到期日得以偿还,并在清算时不会受到重大损失。但这种有效性是很有局限性的。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比如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是大家早就一致公认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品种的推陈出新、竞争的加剧,存货变现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剧。企业对存货的采购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系统,就会造成所购材料过时、贬值、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甚至报废。而没有及时售出的产品也会面临更新换代而遭受贬值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资产数额巨大,但资产质量差,残次冷背的存货是原因之一。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比如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预付费用,虽然从性质上来说将其视作一种流动资产,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变现支付的能力。所以,有时候,高流动比率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对短期债务具有很高的清偿能力。再者,财务比率指标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有效性的局限。例如,很高的流动比率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短期债务有很大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资产中有相对高比率部分是以流动资产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闲置,收益低下,管理松懈;同时也可以说明企业经营观念的保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目前的短期融资能力。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性指标。很多人认为速动比率更科学,因为速动资产扣除了变现能力较慢的存货,但公允地评价存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确实存在的存货仍然有变现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存货的成本和市价之间相差很大,对存货的速动性要有全面的认识。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而已经呆死的应收账款虽然表面上符合速动的定义,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可言。我国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无法完全作为偿还流动负债的一项来源。企业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总额及其编报日的坏账准备余额,并不能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究竟如何,不能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其最长的信用期内能够收回的数额。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计算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时把一些超过企业信贷期限,发生坏账可能性较大的应收账款包含在内,从而影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确切反映。另外,应收账款有时甚至不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那么2—3年账龄的应收账款就不符合这个定义,而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要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2.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本年度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该公式主要是适用于本年度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学者认为,将年末普通股份总数改为加权平均普通股数是比较妥当的,但本年度的净利润却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存在人为的粉饰和会计政策等自身缺陷带来的局限性,前已述及。其次,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如通过负债融资来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后可能会增加每股盈余,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每股盈余的波动幅度将变大。这些风险是无法从这个指标上体现出来的,而投资者在评价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时,是不能只顾及其目前的盈利性而忽略其背后的风险的。再次,在计算每股盈余时,普通股股数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的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简单地根据不同公司的每股盈余来比较不同股票投资价值的高低,那么投资者只可以根据这个比率指标进行纵向比较来衡量公司盈利性的发展趋势。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例如,某公司的资产只有一块前几年购买的土地,并且没有负债,公司的净资产是土地的原始成本。现在土地的价格比过去翻了几番,引起股票价格上升,而其账面价值不变。这个账面价值,既不说明土地现在可以卖多少钱,也不说明公司使用该土地能获得什么。

(3)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这两个计算公式的分子都是净利润,分母则有区别:一个是年末净资产;一个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从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是一种投资报酬率,理应由企业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净收益与企业在该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相对比。企业在一定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的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些。另一方面,“年末净资产”项目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的现金股利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将产生差异。

3.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大家知道,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目前对流动性分析所采用的现金流量指标一般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讲的。比如:(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一般来说,这些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其支付债务有保证;而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来看却不一定。比率太高,可能是因为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未能很好地在经营中运用的缘故。因此,公司应根据行业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用的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但是公司的任何一种现金来源无论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都可以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再者,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它的性质、规模以及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较大差别,使上述各指标在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上都存在较大缺陷,都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分析肯定有失偏颇。所以,若将分子所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改为三项现金净流量的总和,来计算现金流量比率会更好些。

4.部分财务指标计算公式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局限性

有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企业财务分析不准确。比如(1)对速动资产的界定有多种说法: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的;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的;也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处理损失”的;这必然会影响速动比率的可比性。(2)对存货周转率比率也没有统一界定。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平均存货”,还有的采用“销售成本或销售收入/期末存货”,(3)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计算,而有的企业用销售总额计算;同样公式分母部分,有的企业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有的企业仅仅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总额计算;(4)对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用净收益来计算,而有的企业用净收益与利息费用之和计算。这样,不同企业之间的同一财务比率指标就失去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不可避免地影响指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四、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进行财务分析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它们通过报表项目及其数据之间所揭示的财务关系的研究,给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财务信息。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著的,我们分别来看其局限性:

(一)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另外,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2.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

由于比率分析法主要是依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会影响比率分析法也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分析。这主要是针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言的。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依此计算出来的相应资产负债表的比率也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状况,无法据此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损益表虽能反映动态情况,但由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使得损益表也不是一张精确的报表,从而据此计算出来的各比率指标有失准确性。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

3.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

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一般都是反映其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但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对预测未来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前景。而且,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相对于它所反映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以反映企业过去情况为主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的比率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不能很好地指导一个企业面向未来的经营、投资和筹资决策。

4.比率分析法重“量”不重“质”

通常比率分析法都是大量单纯数量指标的堆砌,而忽视对问题实质性的剖析。比如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对企业会计报表有影响的各因素都会对比率分析产生影响;各种比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名称等尚无统一标准也给分析运用带来很多麻烦;比率分析所采用的种种数据,一般都没有按一般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在通货膨胀时期,各种财务分析比率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再者,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也会影响财务比率指标,这样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比如有的企业赶在报表编制日前将贷款还掉,事后再设法借入,这样会使企业的流动性比率所揭示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另外,某些外界因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不作列示,这些都会影响比率分析的准确度,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二)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指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一般是运用数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这比分析单个财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企业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法不仅能给分析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为财务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1、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三)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财务分析极为注重比较,因此,比较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1)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2)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3)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而且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其必然导致不同企业价格水平的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而价格水平的波动,则使不同时期的数据间更无可比性可言。

五、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计报表外部信息等。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无疑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丧失部分机会成本。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三)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时点指标是指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固然非常重要,它可为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我们也要认清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所在,并且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以利于正确决策。分析人员应该明确其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努力完善财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财务分析和评价不断健全和发展。

百度一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财务报表合并就是几张同名同格式的报表相加,其实用新中大财务软件就可一气合成的,

合并报表应收其他应付的对冲: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通常情况下,该科目核算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管辖区内业主和物业管户装修存入保证金;

应付职工统筹退休金,以及应收暂付上级单位、所属单位的款项。而企业经常发生的应付供货单位的货款,则是在“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科目中核算。

扩展资料

(1)检查入账依据符合现行制度规定。查明是否有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和短期借款等其他一些本不属于其他应付款范围的内容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

(2)检查相关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查明企业有无将应属企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项目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来核算,或在其他应付款科目项下坐收坐支。

(3)检查长期挂账的其他应付款,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

(4)检查债权人不明确和数额异常的其他应付款项目。

(5)检查应付股东、高级管理人员、董事、联营企业和关联企业的款项。检查企业有无利用其他应付款截留收入、虚挂费用或隐瞒盈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其他应付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下载一个上市公司报,自察即可。

合并报表前,为司报表,合并则包括母公司拥有50%及的子公司、合营/联营公司股权(或投票权)。区别就是,将不属于母公司权益部分的营业额/成本费用,都加在了一起(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将属于母公司原来部分加上去,主要看公司的会计政策)。

Tags:合并报表,合并报表怎么做?,请问合并报表怎么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