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还。庞统字士元,荆襄人士。统自幼勤奋好学,博学多识,又精通谋略,他被庞德公称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演义中,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周瑜去世后,庞统曾有意投靠东吴,只因大骂公瑾得罪了江东,只得投靠刘备。庞统投靠刘备后,成为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益州刘璋的邀请,率军入川共拒张鲁。


次年刘璋因但心刘备取益州,拒不拨发粮饷,刘备与刘璋之间产生间隙。建安十九年,刘备与庞统约定共取雒城,按照约定,庞统走小路,刘备走宽敞得大道。然而不幸的是,庞统在落凤坡被张任伏击,中箭身亡。于是有人便产生疑问,以庞统的智慧可以看出落凤坡小路有伏兵,为何还要去送死呢?个人认为,庞统走小路,有着深刻的原因,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备曾多次暗示庞统小道有风险,庞统依然选择小路,这是有意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刘备与益州刘璋产生间隙之后,刘备军与川军已经多次交兵,魏延更是活捉了冷苞,可以说两军矛盾不可调和,战事一触即发。再次关键之际,庞统向刘备进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取中计:攻下雒城,然后在徐图益州。

只是去雒城有两条道路:南边有小路,可以取雒城西门,山北有大路,可以取东门。庞统知道小路有危险,为了让刘备规避风险,庞统宁愿选择小路。毕竟刘备是三军主帅,在庞统看来,三军可以没有庞统,但不可以没有刘备。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玄德曰:“吾自幼熟于弓马,多行小路。军师(庞统)可从大路去取东门,吾取西门。”庞统曰:“大路必有车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


庞统取小路保护刘备,除了因为刘备是三军主帅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并且十分敬重庞统。庞统投靠刘备,是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庞统在投靠刘备之前,曾参加考试,刘备见庞统文笔很好,对事物有独特的了解,这才让他去做了县令。庞统因嫌弃官职小,并没有认真管理。后来张飞前来追问,庞统却在几个时辰之内,将百日公文全部处理殆尽。


张飞感到十分惊奇,奏报刘备,刘备不顾阿斗生病,星夜赶路,亲自前来探望庞统。次日庞统醒来,声称口渴让人前去买酒,并将酒壶扔给刘备。刘备二话不说,给庞统买了一壶酒。庞统却对刘备说:刘皇叔,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感化被你伤过的人吗?我庞统去意已绝。刘备又亲自送庞统,并且将自己的坐骑送给庞统。这才感动他,从此庞统誓死为刘备效力。

显而易见,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一个想寻求人才,一个想寻找明主,二人一拍即合。而庞统却深深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毕竟他不像东吴孙权那样傲慢。庞统投靠刘备后,食则同桌,睡则同榻而卧,刘备对其十分敬重,宠爱有佳,庞统更是感激刘备的恩惠。因此在选择去往雒城的道路上,庞统宁愿以身犯险,也要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其次庞统以身犯险,也是让刘备夺取益州要名正言顺。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胸怀大志,诸葛亮隆中对更是为刘备规划了美好的蓝图:夺取荆州,攻取益州,吞并汉中,出秦川直取两都,进而扫平天下。当时刘备已经拥有荆襄之地,也有心攻取益州,只是担心益州为刘璋基业,都是汉室宗亲,刘备不忍心下手,再者说他也出师无名。故而益州名仕张松、法正,因益州刘璋昏弱,曾多次劝刘备攻取益州,就连庞统诸葛亮也多次相劝,刘备只是不肯。在刘备看来,如何出师有名,收服益州人心,这才是重中之重,毕竟刘备不想饱受世人的唾骂。


庞统也看出了刘备的用心,想取益州却担心不得人心。后来刘璋拒绝提供粮饷,这是有意逼迫刘备撤军得意思,刘备大怒,将来使大骂赶回。这时刘备与刘璋之间已经有很大矛盾。庞统再次劝说刘备进取益州,率军直取成都,并为刘备成功规划三条路线。而刘备却采取攻取雒城,然后再相机而动的策略,其实庞统心里明白,刘备依然是有所顾忌。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比为上计。杨怀、高涪,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而将闻之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回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


因此庞统取小道,明知其有危险,正是想借此机会与川军交并,制造更多的矛盾,让刘备攻取益州能够出使有名。只可惜,庞统与刘备换马而行,在落凤坡被当成刘备,被乱箭射杀。虽然刘备有了讨伐益州的名义,却损失了庞统这样的谋士,况且庞统享年才三十六岁,这是何等的可惜。


再次庞统明知小路有风险,却没有料到被乱箭射杀。其实庞统在选择小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刘璋心怀不轨,况且当时川军和刘备军益州交兵。庞统知道小路有伏兵,但还是有着侥幸的心里。其实即便庞统不被射杀,甚至没有负伤,刘备都有讨伐益州刘璋的理由。毕竟刘备当时是以撤回荆州为借口进兵的,而庞统在撤退的路上遭遇伏击,这是刘璋的无义之举,这也正式标志着刘璋向刘备宣战。毕竟是刘备帮助刘璋,赶走了张鲁,降服了马超。也就是庞统其实没有必要死在落凤坡,以此来成为刘备出兵的理由。


只可惜,庞统当时与刘备换马而骑。川军将士又将庞统当成了刘备,这才下了狠手。因此庞统死的如此惨烈,也是出乎意料的。显而易见庞统走小路以身犯险,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只是他不知道后果会如此严重。

你是如何看待庞统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最佳贡献者
2

庞统是个著名的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与刘备分兵进击雒城时,主动选择了小路进攻,难道庞统不知道前面是“落凤坡?”难道他算不出前面会有埋伏?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随意出入曹操大营的谋略家,就这样被一个名不见真传的张仁用箭射死了?死的也太低级了!事情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庞统是因为看透了两个人的用心,才断然自己去赴死的。

他第一个看透的是刘备。得荆州后,刘备明明很想得西川,却又口口声声讲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这让庞统很为难,为让刘备取西川很是费了一些脑油,先是去西川见刘璋,接下来帮守城,在向刘璋要粮要人得不到满足后决然翻脸,终于找到了讨伐刘璋的借口。然而庞统心里是好笑的,刘璋的基业,你不取别人也会取,刘备是欲取还拒、道貌岸然,放着简捷的计策不用,非得绕个圈子,最终还是去夺刘璋的地盘。

在与刘璋翻脸后,终于刀兵相见,费尽了周折的庞统以为,可以迅速攻城掠地成就大业了,谁知,刘备的假仁假义病又犯了,在恩信未立的情形下,把擒获刘璋的部将泠苞释放了。泠苞被释后,回去又设计决涪江之水淹庞统之军,幸有庞统好友彭羕来相告才逃得大难。这也让庞统看透刘备,他为了仁义的外表,不顾手下人的死活!

他第二个看透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取了荆州后,对取西川的问题上一筹莫展,拿不出可行的方案。庞统到来后,迅速制定了取西川的策略,并且设计了速取的方案,这些措施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在刘备的决定下,诸葛亮守荆州,庞统随刘备去取西川。

在庞统的调度下,刘备与刘璋开战,一路攻城掠地,拿下西川指日可待。这时,诸葛亮寄来了一封“恐吓信”,声称天象不利于主将帅。一个在大后方的谋士,不安心守城,却靠看天象去干拢前方将帅,是属什么用心?在庞统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士心中,谁不知天象是用来笼络人心的“神术”,否则靠看天象就能打赢战争还需费那么大的劲干啥?在西川即将被拿下的前夕,诸葛亮的信让庞统很烦恼,甚至说出了诸葛亮想争功的话,可见庞统对诸葛亮的做法是很生气的。

一个心里想要地盘想的要死,却又口口声声讲究仁义,让手下枉费许多心机;一个对取西川束手无策,在看到成功在即时,又忙中去添乱。这些做法,让一腔男子汉气概的庞统感到很受伤。在西川指日可待的情况下,庞统毅然选择了以死抗争:一个知天文地理、算无遗策又能指挥千军万马的谋士,竟然看不出那么一个小埋伏?让后人们想像去吧,一个有争议的死亡,该去谴责谁呢?

3

导语:当年有句传言,谁拥有卧龙或凤雏其中一人,就可以拥有天下。卧龙肯定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经常以妙计战胜对手,而这个凤雏庞统竟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可见这个凤雏庞统雄才谋略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当年在落风坡的时候,庞统明知前面有埋伏,庞统依然选择前进,简直就是送死,一点反抗都没有。庞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为何?

我们先来了解下庞统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当时人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

“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

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现在来看庞统为什么知道落凤坡有埋伏?

凶兆一。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有颗将星摇摇欲坠,于是去了封书信给刘备,要刘备小心为上。刘备告诉了庞统,庞统哈哈一笑,说刚刚斩了敌方大将泠苞,正好应了此兆,风险已经解除了!

凶兆二。刘备夜里梦到了一个妖怪,用铁棒打他胳膊,到现在还觉得痛呢?就把这件事和庞统说了,庞统一听,哈哈一笑,说主公你这是睡觉压的。

凶兆三。庞统临行前,说了句

“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

临行之前,说这话相当不吉利。

凶兆四。庞统临行前,马突然发了疯,将庞统掀了下来。而这马向来很听话很老实,头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牲畜更有灵性,预感到了危险。

凶兆五。庞统马疯了之后,刘备将坐骑让给了庞统,刘备的这匹马叫作的卢,的卢虽然是千里马,但这马眼里有泪槽,必须妨死一个人,主人骑了才能安全。

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埋伏,为何还要去送死?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报刘备知遇之恩。

刘备曾多次暗示庞统小道有风险,庞统依然选择小路,这是有意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刘备与益州刘璋产生间隙之后,刘备军与川军已经多次交兵,魏延更是活捉了冷苞,可以说两军矛盾不可调和,战事一触即发。再次关键之际,庞统向刘备进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取中计:攻下雒城,然后在徐图益州。

只是去雒城有两条道路:南边有小路,可以取雒城西门,山北有大路,可以取东门。庞统知道小路有危险,为了让刘备规避风险,庞统宁愿选择小路。毕竟刘备是三军主帅,在庞统看来,三军可以没有庞统,但不可以没有刘备。

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玄德曰:“吾自幼熟于弓马,多行小路。军师(庞统)可从大路去取东门,吾取西门。”庞统曰:“大路必有车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

庞统取小路保护刘备,除了因为刘备是三军主帅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并且十分敬重庞统。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让刘备师出有名,直取西川。

刘备号称仁义之君,被刘璋请过去相助共抗张鲁,转眼快两年了,还没有得到西川的地盘。庞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公太仁义,这样取西川遥遥无期。恰巧这个时候和刘璋有了隔阂,再返回荆州的路上,刘璋派兵伏击刘备。庞统自然是一清二楚了,也知道这就是取西川的好机会。

于是,借口和刘备换了马,让敌将以为自己就是刘备。最后,果不其然,在落凤坡中箭而亡。刘备大怒,一面命人前去请诸葛亮、赵云相助,一面自己先行进攻西川。西川那些兵,哪里是刘备这个常年征战,手下算是老兵人的对手,没有多久,便得了西川。


庞统之死颇有些玄乎,恰巧有个落凤坡,恰巧庞统叫凤雏,恰巧庞统经过这里,恰好有只利箭,恰好射死了庞统,一切都好巧,到底是天意还是巧合呢?

我认为,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巧合,落凤坡是在庞统死后得名的,庞统死于此处,所以人们才将此处叫作落凤坡。

总结: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危险,还要去送死,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主帅刘备。所以说,庞统最值得佩服的,不仅仅是他出色的才能,更是那一颗忠心护主的心。这才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真正道理吧!


4

庞统命丧落凤坡是《三国演义》的剧情,不过新老两个版本的三国对其有不同的解读。

老版三国和原著情节差不多。刘备和刘璋撕破脸皮后,庞统急于建功,便建议刘备立即进攻雒城。此时诸葛亮写信劝刘备谨慎行事,但刘备执拗不过庞统,只好同意。庞统让刘备走大路,自己走小路。而他并没有提前预料到张任会在小路设有埋伏,反而认为这样可以出其不意。

刘备在临行前还特意把的卢马送给了庞统,没想到让庞统成了活靶子,实实在在坑了庞统一把。当庞统得知小路名为落凤坡时,才意识到这里是他的葬身之地,不过想要撤退已经来不及了。

张任大喊“骑白马者为刘备!”于是庞统被射成了筛子。

庞统死后,刘备召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从荆州支援,最终拿下了益州。

新三国则将这一剧情进行了大胆的修改。

刘备和刘璋撕破脸皮后苦于出师无名,想要退兵。庞统为了让刘备下定决心,决定用自己的死来激起他的斗志。

庞统提前将遗言写好,放在身上,并主动要求自己走小路,让刘备走大路。临行时庞统坐骑受惊,刘备将的卢马送给庞统,以示安慰。最终庞统故意走进张任设下的埋伏圈从容赴死。庞统死后,魏延将他沾满鲜血的遗书送给了刘备。

刘备读后大哭,便下定决心和刘璋决一死战,最终拿下了雒城。

历史中的庞统则是在攻取雒城时身中流失而亡,并没有落凤坡的桥段。

5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以得天下,而刘备得到了两人,却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呢?实际上,如果卧龙和凤雏真的全心全意帮助刘备,一个守成都,一个守荆州,刘备还真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只不过庞统在进攻西川的途中,死于了落凤坡。

关于庞统的死,很多人有疑惑,因为在庞统死亡之前,其实有种种的预兆,似乎庞统此行会有危险,然而庞统仍然坚持前往,最终遇伏身亡。所以大家都会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庞统是真的知道落凤坡有埋伏吗?他是去送死的吗?

刘备这次进攻西川,并没有带诸葛亮,只带了庞统。而在此之前,庞统曾多次建议刘备趁机拿下刘璋,出其不意的进攻西川,以免西川方面做好准备。然而刘备为人仁义,虽然很想得到益州,但是不愿意和刘璋撕破脸皮,一次一次的错过了大好机会,最后刘璋减少刘备的粮食供应,才逼得刘备掉头进攻西川。刘备一路势如破竹,还是比较顺利的,不过在雒城刘备遇到了他入川以来,最厉害的对手,张任,军师庞统其实也是死于张任手中。

当时刘备其实本不想这么快就去攻打雒城的,因为诸葛亮送了一封书信前来,说此行有危险。

刘备看了诸葛亮的书信后,感到凶多吉少,本来想暂时罢兵,回荆州去和诸葛亮商量一下,结果庞统不同意,他认为不能错过时机,坚持请刘备进兵。刘备见庞统如此自信,也就决定继续进攻了。不过在进攻之前,还是出现了几个不祥的预兆。

首先,就是诸葛亮的书信,预言说此时动兵,将会损失一员将帅。

其次,刘备做了一个不好的梦,预示着此行不佳,但是庞统认为梦是假的,不能因为一个梦而放弃大事。

最后,在出发之前,庞统坐下战马发疯,把他给掀翻在马下。这是一个很不好的预兆,不过庞统也没当回事,换了的卢马之后,继续出兵作战。

这三件事便是庞统出发前的预兆,也被众多的人拿来解读。实际上,在庞统看来,这些事情都很平常,根本算不上是凶兆。诸葛亮的书信在庞统看来是怕庞统立功,这一点要说明一下,庞统和诸葛亮的关系算不上差,但也绝对算不上很好。两人都是天下名士,都在刘备手下,都想立下大功,诸葛亮在此之前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庞统还没有,他顶着刘备军师的名号,还没有立下大功,所以他自己心中也还是比较着急的。

所以在诸葛亮书信来劝时,他会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妒忌。此一战,拿下雒城,再长驱直入成都,那庞统就算是立下了绝世大功,不负他的名声了。而至于说刘备的梦,战马的发疯,在庞统看来都是小事,偶然事件而已,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哪有因为这种小举动就停止军事行动的?

所以说,庞统是根本不知道落凤坡有埋伏!敌人都有埋伏了,庞统还傻乎乎的冲上去,那他不是傻吗?没有必要过分解读,真实情况就是庞统不知道!而且在庞统出发前,他还让魏延做先锋,去探路的,一旦发现不对,他是会立刻停止行动的。在庞统看来,这已经是十分妥当了。

原文: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张任引三千军,先来抄小路埋伏。见魏延兵过,张任教尽放过去,休得惊动。

庞统行事还是比较妥当的,只不过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大的对手,这就是张任。可千万不要小看张任,他可是有勇有谋的名将。张任先放过魏延的先头部队,专门截住庞统厮杀,这换做谁都挡不住。庞统的死完全是个意外,他的所有决策都没错,唯一的失误就是骑了刘备的的卢马,全身雪白的战马,成为了敌军的活靶子,也应了的卢妨主的故事。

结语

庞统为人聪慧有大志,此次作战,他坚决请愿作战,其实就是想快一点攻下雒城,立下大功,报答刘备。他根本没有提前察觉落凤坡会有埋伏,为此他还专门让魏延当前锋,一旦有伏兵,魏延过去的话就会碰到,所以不能说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埋伏还要去送死,这完全是过分解读了。此战中,庞统的策略基本没有问题,唯一的失误就是骑了的卢马,让敌人以为他是刘备!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

6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三国最有名的预言莫过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运气出奇的好,三顾茅庐得到了卧龙,凤雏又主动投靠,刘备一下子得到了俩。可是结果怎么样呢?

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死,诸葛亮五丈原病死,蜀汉勉强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且仅仅存续了四十二年就灭亡了,何谈安天下啊!



预言不可信,谣言害死人啊!

庞统之死颇有些玄乎,恰巧有个落凤坡,恰巧庞统叫凤雏,恰巧庞统经过这里,恰好有只利箭,恰好射死了庞统,一切都好巧,到底是天意还是巧合呢?

我认为,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巧合,落凤坡是在庞统死后得名的,庞统死于此处,所以人们才将此处叫作落凤坡。



庞统知不知道落凤坡有危险呢?

不知道。因为庞统出发之前,有五大凶兆,但都被庞统一一忽略了。

凶兆一。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有颗将星摇摇欲坠,于是去了封书信给刘备,要刘备小心为上。刘备告诉了庞统,庞统哈哈一笑,说刚刚斩了敌方大将泠苞,正好应了此兆,风险已经解除了!

凶兆二。刘备夜里梦到了一个妖怪,用铁棒打他胳膊,到现在还觉得痛呢?就把这件事和庞统说了,庞统一听,哈哈一笑,说主公你这是睡觉压的。

凶兆三。庞统临行前,说了句“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临行之前,说这话相当不吉利。

凶兆四。庞统临行前,马突然发了疯,将庞统掀了下来。而这马向来很听话很老实,头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牲畜更有灵性,预感到了危险。

凶兆五。庞统马疯了之后,刘备将坐骑让给了庞统,刘备的这匹马叫作的卢,的卢虽然是千里马,但这马眼里有泪槽,必须妨死一个人,主人骑了才能安全。



庞统骑了刘备的马,堂而皇之的经过落凤坡。

大家都知道,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不一定不是唐僧,还有可能是刘备,结果落凤坡的伏兵万箭齐发,都朝骑白马的招呼过去了。

庞统被射成了筛子,当场毙命。

有人说,庞统故意寻死,用自己的死,换来了攻打刘璋的借口。

我们知道,益州是块大肥肉,想吃这块肥肉的人很多,孙权觊觎已久,张鲁蠢蠢欲动,曹操离的比较远,只能干瞪眼,最馋的是刘备,哈喇子都留了一地。

益州主人是刘璋,而刘璋是刘备的同族,他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血统比刘备还要纯正。

刘备不好意思下手。他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庞统之死,恰好是个比较不错的借口。



是这样吗?

这个怕高估了庞统,庞统就是个打工仔,图的是高官厚禄,图的是子孙福祉,犯得着用自己的命来换刘备的天下嘛。

况且,庞统当时找工作时,第一选择不是刘备,而是孙权哦!

所以,庞统不是去寻死,而是死神找了他。

7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刘备一下子收了两个,可想而知刘备这个人多么有魅力。

庞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为何?

一、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二、让刘备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攻下西川。


(剧照)

第一种是为了报刘备知遇之恩。

庞统,字士元。

这个人在遇见刘备以前,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

本来想在东吴某个差事,但是却没有人有此慧眼。等鲁肃反应过来了,人早跑远了。

后来辗转反侧,来到刘备账下,因为样子长得丑,同样不得重用。

后来还是张飞发现了庞统的大才,居然能够在半日之内把月余的公文处理完。

这一下可是惊着张飞了,人才啊。打仗需要他们这等武将,但是仗总有打完的一天吧。到那个时候,治理天下还是需要文臣。

这一看,马上像刘备报告。刘备听了以后,自己的下面有这么一个人才都没有发现,真是不能在上面待久了,这才有了地盘几天呀,人才都看不见了。

要是以前,自己巴结还来不及呢。

顾不上收拾,赶紧快马来到耒阳县,不曾想,庞统要离去。

刘备千方百计挽留,依然没有用。想来爱才的刘备此时内心多么跟自己眼镜不够亮。

既不能留,那就想送十里吧。



这个时候其实庞统多少也有一些端着。他又试探了一下刘备,借口自己的马跑不动了,想借走刘备的的卢马。

要知道,这个的卢马可是救过刘备的命呀。但是刘备没有任何犹豫,马上把马牵给了庞统。

最后,庞统走了几步,终被刘备感动,转身下跪,愿效犬马之劳。

后来,庞统和诸葛亮一起,被拜为军师中郎将。

二是为了让刘备师出有名,直取西川。

刘备号称仁义之君,被刘璋请过去相助共抗张鲁,转眼快两年了,还没有得到西川的地盘。

庞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公太仁义,这样取西川遥遥无期。

恰巧这个时候和刘璋有了隔阂,再返回荆州的路上,刘璋派兵伏击刘备。

庞统自然是一清二楚了,也知道这就是取西川的好机会。

于是,借口和刘备换了马,让敌将以为自己就是刘备。



最后,果不其然,在落凤坡中箭而亡。

刘备大怒,一面命人前去请诸葛亮、赵云相助,一面自己先行进攻西川。

西川那些兵,哪里是刘备这个常年征战,手下算是老兵人的对手,没有多久,便得了西川。

其实,刘备心里清楚,这是庞统给他的机会,取西川的机会。

只不过遗憾的是损失了一位大才,左膀右臂。

庞统用生命给了刘备机会,同时也是感谢刘备给自己机会。看来一个领导,要有腹黑的精神,这样或许能够避免一些损失。

8

庞统之死就是个意外,既不是明知有埋伏而送死,也不是与诸葛亮争功,更不是为了让刘备有攻打刘璋的借口,而就是个意外。

庞统死于攻打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市)时,中了流矢而死,要说谁要为庞统的死而负责,那就是刘备。



庞统随刘备入川时,刘备要与刘璋在涪城(今四川绵阳市)会面,庞统向刘备建议:趁与刘璋会面时,把刘璋拿下,那么益州就可以不战而胜。

刘备拒绝了,理由是:刚来益州,恩情和仁义还没有建立,就冒然拿下刘璋,岂不是对天下人失去道义吗?



显然庞统与刘备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庞统是从策略方面来考虑的,趁会面时拿下刘璋,所遭受的损失最小,时间最短。而刘备考虑的是政治问题,这样拿下刘璋的话,会对天下人失去道义,那么我刘备就无法立足天下。

你说刘备假仁义也好,说刘备虚伪也好,显然刘备有他自已的打算,而正是这个打算,让庞统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丧命,如果不是刘备的选择,庞统会死吗?



这次会面结束后,刘璋就返回成都,而刘备来到葭萌关,这个时候,庞统一又向刘备就攻打刘璋提出上、中、下策:

上策是: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

中策是:先用计谋除掉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再率军光明正大的进攻成都。

下策是:直接退回白帝城,再与荆州军联合,一起攻打刘璋。



而这一次,刘备又放弃了上策,而选择了中策,一步一步光明正大的进攻在成都的刘璋,而正是刘备的选择,让庞统在雒城送了命。

刘备打刘璋,差不多打了三年,快打到成都时,刘璋部下张任、刘璋儿子刘循守雒城,拿下雒城就兵临成都了。刘备率军进攻雒城,张任被刘备军所杀,刘循则坚守雒城不出,庞统率军攻打雒城时,被流矢击中,而战死。



庞统是战死在雒城,并不是死在落凤坡,庞统战死后,刘备亲自为庞统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做为墓地,这个地方就叫落凤坡,庞统是安葬在落凤坡的。

9

庞统当时为刘备取西川谋划的是上中下三策,但他认为上策太急有些险、下策又太缓,之后采取了不急不慢的中策!如采取庞统之上策直取成都,因当时刘备与刘彰反脸开战之后成都空虚,兵家讲究出奇制胜避实而击虚胜算是很大的,若用此策也须就没有了以后诸多麻烦,诸葛也不用带兵入川荆州可能也不会丢掉,庞统也不至于因急于进兵被乱箭穿身、从而命丧落凤坡!他之所以冒险进兵想尽快拿下西川,一个有于诸葛亮争功之嫌,因诸葛已帮刘备夺取荆州立下大功,而庞统出道稍晚些,刚加入刘备阵营有些立功心切,再就是西川对于荆州太重要了,这在之前别驾张松回返西川之时,路过荆州向刘备献图时曾说,荆州虽为战略要地但同时也是险地,孙权时思侵夺曹操也没忘报赤壁兵败之仇,其意就是没有一个后方稳固的根据地,荆州很难守住,而西川民殷国富易守而难攻,正是理想此地!张松都能看出来其中之险,而卧龙与凤雏当时都在场,作为军事战略家的庞统与诸葛亮更是了解其中险情!没有后方的西川之地,荆州就像是无根之树,那是很难稳固的,刘备集团就无法与东吴曹魏相抗衡,这样就形不成三足鼎立之势,也须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庞统明知可能有风险甚至丧命,也要尽快拿下西川!


10

这一题是典型的混淆了三国正史和《三国演义》。三国正史中根本没有庞统殒命落凤坡这个片段。《三国演义》中庞统倒是死于落凤坡,但是庞统前往落凤坡之前也不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而去。

刘璋听取了法正和张松等人建议引刘备入蜀,帮助自己讨伐张鲁。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馊主意,刘璋却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虽然黄权和王累等人极力阻止,刘璋还是决定引刘备入川。刘备入川后不久,二刘便交恶,刘备下定决心攻取益州。

为了让刘备顺利占领益州,庞统为刘备制定了取蜀三策。上计是挑选精兵,趁其不备偷袭成都,一举占领整个益州。中计是谎称回荆州,擒杀蜀中大将高沛、杨怀等人,然后亦步亦趋攻打成都。下计是回到荆州,然后慢慢找机会进攻益州。刘备认为上计太冒险,下计太保守,于是选择了中计。其实上计虽然冒险,但是成本最低,成功的几率也不低。后来邓艾灭蜀的时候,实际上用的就是上计的翻版。刘备不用上计,结果自己的儿子却因上计丢了江山。 刘备集团决定用中计之后,开始按照计策攻打益州。战争开始之初,刘备军打得顺风顺水,一举斩杀了杨怀和高沛,所经过之地尽皆望风披靡,一直到打到了雒城。刘备在雒城踩到了钉子,刘备久攻雒城不下。庞统为了尽快攻陷雒城,亲自率军队攻打。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庞统被流矢射中身亡。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庞统会战死在雒城。庞统战死之时年仅36岁。庞统死后,刘备非常伤心,亲自为他挑选墓地安葬,并把安葬庞统之地命名为落凤坡。也就是说先有庞统之死,然后才有落凤坡。

《三国演义》正好把两个做了倒置,先有落凤坡后有庞统之死。这样就为庞统之死注入了一定的宿命感。罗贯中的这个调整非常巧妙,偷偷调整之后,读者不仅没有发现,反而深信不疑。

《三国演义》中描写庞统牺牲的主要原因是太想为刘备建功立业。庞统跟随刘备的时候,刘备已经掌握了大半个荆州。庞统齐名的诸葛亮已经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所以庞统特别希望通过这次战争建功立业。出征之前刘备告诉庞统一个不吉利的梦,庞统却不以为然。之后刘备又拿诸葛亮的书信劝说庞统。这时候庞统认为诸葛亮想和自己争功,更加坚定了自己走小路的想法。于是刘备便不再劝说,同意庞统走小路。庞统骑着刘备的白马到了落凤坡之时,才意识到此地对自己不利。不过此时已晚,张任以为骑白马的是刘备,所以万箭都射向庞统,庞统中箭而亡。

题目说庞统明知道落凤坡有危险,还执意要去送死,应该是受到电视剧《新三国》的影响。《新三国》比起老版《三国演义》进行了不少改编。老版《三国演义》非常忠于小说《三国演义》。《新三国》在改编小说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不少后人对三国的理解,使得人物更像是历史人物而不像小说人物。《新三国》对落凤坡这个片段也进行了改编。在电视剧中庞统明知道落凤坡有埋伏,却偏偏愿意前往的原因是庞统利用自己的死,让刘备攻打刘章的时候师出有名。

《新三国》对刘备这个人刻画地非常到位。《新三国》中的刘备既有非常仁义的一面,也有内心比较阴暗的一面,也有虚伪的地方。刘备明确说了仁义是自己立身之本,这也是他和曹操的不同,一旦失去了仁义这个立身之本就难以立足。所以刘备非常想打下西川,但是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怕自己的行为难以堵住悠悠众口,更可能让自己失去仁义这个牌子。刘备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庞统。庞统深受刘备恩宠,决定用自己的死为刘备寻找最佳出兵借口。庞统在临死之前写给刘备的遗书上明确说明了自己选择就死的理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