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这种东西,很难说得清,反而是越久远的史实越不会被人怀疑,毕竟流传至今的史料少。反而是离自己越近的,越难说得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看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所以,人们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诚然不假!

在庚子之变中,人们对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评价也是分化严重,有人会认可义和团的行为,有人则会痛心义和团的行为,也有人会理智看到行为背后的东西。

旁观者尚且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更何况当时陷于其中的人们了,正因如此,历史才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走向共和》不过是众多对这段历史猜测的一个视角罢了,毕竟有些事情史书上没有详细阐述,有些事情就算讲了,也需要我们自己去猜测行为人背后的动机。

当慈禧太后的旨意传到两广总督李鸿章府上后,李鸿章对这条北上的命令有自己的看法,他通过跟红儿抽打陀螺表明了态度:

“我又得去卖国咯,当汉奸,卖国,当汉奸,卖国!”

随后,梁启超就登门了……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既然梁启超来了,那么自然是带着目的来的,他就目前的局势给李鸿章带来了三条良策:

上策,摆脱朝廷,两广自立,挥军北上,然后建立君主立宪国家,李鸿章当总统。

中策,听从号令,北上勤王,剿灭义和团,然后跟八国联军重修于好。

下策,奉诏入京,跟八国联军谈判,给清廷擦屁股,自己落入虎口。

三种应对之策,不用说,前面抽陀螺的时候,李鸿章就已经表明态度了,自然是选择了最后一条。

同时拍了拍梁启超的肩膀,说自己也是康党,还因此被慈禧太后怪罪,背了黑锅。但我还是要北上,以便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说了一句名言: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李鸿章说的这句话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捋一下庚子之变的时间线,以便对此时李鸿章的处境有个更深的了解:

1900年初,义和团运动愈演愈烈,清政府有人在镇压,有人在支持,随后在支持派的引导下,义和团进了京。

见清政府剿匪不力,5月份列强们召开多次会议,最终决定向北京各使馆派兵,以保护各国使馆工作人员以及教民。

6月初,大批义和团团民涌入北京,开始焚烧教堂,攻击教民和洋人,西方列强们震怒。

6月10日,西摩尔率领2000多名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第二天就在廊坊跟清军和义和团打成一团。

6月16日,联军舰队开始进攻大沽口,慈禧太后宣布要解散义和团,与此同时下令让李鸿章速速进京。

6月18日,荣禄搞到一份外国人的最后通牒,里面讲了要慈禧还政给光绪帝的要求,慈禧怒了,转而支持义和团灭洋。

6月21日,慈禧太后下达向万国(十一国)宣战书,并下发给各地方大员。

8月14日,北京城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

我们再看看一下李鸿章北上的时间线:

6月16日,李鸿章接到慈禧旨意,让他进京,但当时的李鸿章是这样回复的:

“沽口禁商船,沿途拳匪布满。兄奉召,竟无路可达。”

6月25日,李鸿章才收到盛宣怀转发来的宣战诏书,他回答是: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7月份,朝廷多次催促李鸿章北上,其中7月8日,更是恢复了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此时的他应该到上海了。

7月23日,慈禧太后已经急了,要求滞留上海的李鸿章速速进京:

“叠次电谕李鸿章兼程来京,迄今并无启程确期电奏,该督受恩深重,尤非诸大臣可比,岂能坐视大局艰危于不顾耶。著接奉此旨后,无论水陆,即刻起程。”

9月30日,李鸿章到达天津。

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北京。

在《走向共和》的剧中,这段剧情发生在慈禧和光绪帝西逃之后,但实际上梁启超要想在广州见到李鸿章,最迟也得是7月初。按照前面的时间线,北京的战事还处于一团粥的时候,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分析李鸿章说这句话的含义,就更容易理解了。

可以说,此时的李鸿章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对于大清的未来,他感到了迷茫:

这时候北京的状况他是不清楚的,太后会不会被联军抓,他也是不清楚的,一切都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他开始动身北上。

首先,面对梁启超时,他是自称为康党的,除了有套近乎拉近关系的原因,也从侧面表明,他也希望大清能有所改变,他是支持变法的。

后来李鸿章临终前就给慈禧太后写过一封信,里面就阐述了希望变法的建议:

“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其次,作为洋务派领袖人物,他也不是没有对大清朝的未来做过设想,也使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了尝试。可最终的结局告诉他,你的方法行不通,现在有更好的方法摆在你的面前,你要革命吗?

对于一个已经风烛残年之人来讲,这个世界已经不属于他了,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做新的尝试,所以,这个尝试就给你们这些后生吧。

最后,既然李鸿章知道自己的方法行不通了,就算不革命,也可以置身事外啊,为什么还是要北上卖国呢?

李鸿章从小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他能坐到这么高的位置,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儒生身份。他先是效忠于曾国藩,后来才是皇上和太后,他也属于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让他自己革自己的命,难。

而且,当时的朝局也由不得他不北上:

虽说东南已经互保,但也是各怀鬼胎,每个人背后都有着西方势力操纵着。梁启超说得很好听,大家会推举你李鸿章就任大总统,可是自从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的基本盘就崩了。

即使到了两广,也不过才半年而已,他拿什么去驾驭这个位置,依靠孙大炮吗,别搞笑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大清国,根本就没有君主立宪的土壤,即使到了大清即将灭亡的前夜,内阁都有了,大家也还是没搞明白啥叫立宪?

满清政府再窝囊,在大清国的地面上也是最强大的力量,自己抗旨不尊,不仅道义上上不去,自己的基本盘也会崩。毕竟李鸿章是依靠满清政府才获得如此大的权力,更何况此时自己的实力也不允许,李鸿章根本没得选,只能继续北上。

也就是说,李鸿章认为,自己北上谈判,是属于他这一代人的职责所在,至于推翻清政府,那是你梁启超这一代人需要做的事。

等同于,他也认为革命是一条可选的方案,毕竟让满清政府自我改革,太难了。

那么,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李鸿章说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呢?

正面例子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可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办到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秦国的君主,从商鞅变法就开始了,历经7代,励精图治,一步步走到了最终的大统一。

就算是满清统治中原,也不是一代君王就能实现了,也是经历了好几代人,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帝,才完成了最终统一。后来的准噶尔汗国被彻底灭掉,把天山南北并入版图,更是延续到了乾隆时期。

但是换一种视角去思考这句话,也能得出另外的结论:

人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就李鸿章而言,可以为他找出一万种理由开脱。但他讲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可就不仅仅指他自己了,而是指跟他同一代的所有人。

就像前几天上映的《一点就到家》一样,哈利波特说过,人总是在正确的事情和容易的事情上做选择。相对于否定自己一生追求的东西,否定帝制,这太难了,他们不过是选择了容易的事情。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接往后推100年,这100年间,中国还是那么落后,文盲遍地,经济落后,受人欺负。而隔壁的日本,却短短几十年,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翻过身来就骑在了大清头上。

从1945年打跑了日本人开始,再往后推70年,这成就就海了去了,文盲没有了,国家统一了,男女平等了,再也不受人欺负了,中国也成了全世界唯一的全产业链国家。

老人们也常说,他们是两代人,干了几代人没有完成的事!

一代人只能办一代人的事,这其实是懦弱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说辞。就像很多父母一样,抽着烟、喝着酒、打着牌,回头给了儿子一巴掌,你爹就这么大本事,要想发家致富,你小子得好好读书。

前段时间不是也有富人在抱怨嘛,我们全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寒窗苦读十年书?

有些事一代人确实做不成,但是你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有没有以身作则。同样,如果明知道这条路走不通,还在幻想着他能好起来,这就是痴人说梦了。

如果总是拿着后人肯定比我们聪明,他们总会有办法的态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也让后人更加痛苦。

最佳贡献者
2

这是事实,不然就成吹牛皮,说大话!

3

社会发展的大势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所能改变的,需要众人一代一代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改变。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4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很明显李鸿章这一代人没把他们这代人的事情做好,他们让后人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

大清晚期和民国一样,完全就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很多人不是因为他们做得有多好,而是同代人都很差劲,李鸿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拿同时代的人做比较,李鸿章无疑是出色的。李鸿章无论在军事,还是外交,亦或是洋务运动,绝对是大清的中流砥柱。要知道同时代的人,大清很多高级官员完全是满目自大,做不了任何事情。

李鸿章对于大清而言,他建立了淮军,消灭了太平天国以及后面的捻军。洋务运动期间,他建立了一系列近代化企业,并且知道如何和洋人打交道。

可问题在于李鸿章这代人没有顺应历史潮流,没有做好这代人该做到的事情。当时的大清朝明显已经是不可救药了,李鸿章这代人该做的事情是推翻大清朝,或者是对大清进行全面的改革,以便尽快的走向近代化之路。

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无论李鸿章,还是曾国藩,某种意义上他们延续了大清的生命,让后面的革命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去推翻清王朝。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这代人,为了延续大清的生命,签订了多少割地赔款的条约,这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是贻害无穷。比如远东地区,台湾,琉球等等,这些问题到现在依然是我们的心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甲午战争,由于李鸿章这代人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以使得日本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利益,特别是巨大的赔款让日本迅速发展起来。这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崛起,其后日本通过日俄战争,确定了自己的强国地位。几十年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我们整个国家差点灭亡了。

为什么历史上诸葛亮伟大?因为诸葛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哪怕这件事做不成,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作为蜀汉真正的掌权者,他没有贪污腐败,没有穷奢极欲,只给后人留下几亩桑田。

作为对比,李鸿章干了什么?李鸿章有能力,但是他只不过是“会做媳妇,两头瞒”,上面骗骗老太后和皇帝,下面欺负百姓,最后自己捞得盆满钵满,毕竟“宰相合肥天下瘦”。民国一些人提倡婚姻自由,有些人和别人都结婚生子了,结果打着婚姻自由的名义,把自己的婚姻说是封建包办婚姻,抛弃妻子,找新老婆。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情,但是也有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5

从理论上讲,李鸿章说的点没有错,他是站在自己阶层分析问题,现在人应从历史角度考虑问题对于错,不仅是李鸿章,梁启超也有他时代局限性,这才有走向共和正确路线!

走向共和就没有局限了吗?其实都有,孙中山并没有把中国带上一个独立自主中国,由于局限,使用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时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经过先辈们多次努力,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克服从从困难,一步一步地自我克服自已的错误才能走向富强!

毛泽东带领我们走向独立自主,邓小平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新一代领导人让我们走向伟大,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循序渐进的结果。

不是拍马屁,中国人优此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志强不息,努力向上创下的功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作为中国人应自豪,骄傲!我们的民族经历几百年的涅槃,终会屹立世界之颠,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

6

谢谢邀请:

我同意文史小贴士朋友的看法。李鸿章是典型的晚清重臣,受儒家思想很深,充当满清卫道士的角色,忠于他的主子,他认为这是很正义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也知道他的思想落后于时代,社会要前进,政治要民主,这是发展的必然,但是他不可能去做,不可能叛变他的主子。因此,他对梁启超说了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实际上是寄希望于梁启超,让梁启超沿着自已的路线走下去,只到变法成功!

7

这句话是《走向共和》,李鸿章在任两广总督时对梁启超说的。

李鸿章本人对戊戌变法心里面是赞成的,但在政治上是坚决站在慈禧太后一边的。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对时局看的很清楚,但知道自己对推行新政是有心无力的,所以对梁启超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即是无奈,也是事实。

大半辈子给清朝卖命,临了之际,要反戈一击,要大清朝的命???!!!这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反复掂量的人生课题。要知道梁启超在那个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维新派了,而是接近革命派了。只有吴三桂这样子的人,才会揭竿而起。

所以,这句话既是无奈,也是事实,也包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

8

其实戊戌变法的梁启超也深知保守派势力很强大,清廷主要权力还掌控在以慈禧为首保守派手中,如改革变法势必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他们掌控朝政大权,他能交出手中的权力吗?肯定不会,自己荣华富贵,自己活的好就行,就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李鸿章老奸巨滑,老谋深算,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廷慈禧和李鸿章难辞其咎,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清廷慈禧也知西方列强大,也想变法图强,但是让他们交出权力,就止步不前了,所以梁启超等改革派,要说服李鸿章支持他们变法图强,富国强兵,李鸿章深知自己以交出权力,也无力在支持改革派,也只能说,一代人只能作一代人的事,余下的事留给后代人去作吧。

9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各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受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与鬼周旋”的官员,也作为开明的士大夫阶层,在他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看得出清朝已经不可救药。而且他还是曾国藩的门生,跟湘军将领都有交情,自己本身又是淮军统帅,应该说还是有推翻清廷的实力的。可是对于一个受到传统教育,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人来说,造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为了清朝再能走下去,他们进行了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改变中国,最后也失败了。

在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从一种制度过度到另外一种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最终才成功。同样的,近代也是如此,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封建社会接下来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当时最发达的国家也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梁启超这些人想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学习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却以失败告终。 最后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一过程如果从太平天国运动算起的话用了98年,途中经历了四个阶级的努力,最终才得以成功。

所以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过程,社会变革更是如此,一代人有一代人所处的环境、历史背景,这决定了他能不能超越自己的阶级和时代,去做下一代人做的事, 所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10

已经N代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