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吉林首富牛子厚,究竟有多牛?:船厂牛家是清朝时期的一大豪族,他们与当时的山西亢家、沈阳郎家、河北刘家齐名,被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家”。牛家在清朝
船厂牛家是清朝时期的一大豪族,他们与当时的山西亢家、沈阳郎家、河北刘家齐名,被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家”。牛家在清朝末年走向了巅峰,而时任家主的第四代传人牛子厚,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牛人”。
(牛子厚旧照)
在清朝初年,牛家还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家族。甚至因为家庭生活困难,牛家人不得不四散逃荒。为了日后方便相认,牛家人砸碎了家里仅有的一口铁锅,家中几兄弟各拿一块,以此作为日后相逢的凭证。
等来到吉林后,牛子厚的祖辈牛金玉先是种地、开垦菜园,后来又进入东部山区挖人参、淘砂金。为了谋生,牛金玉经历了无数磨难,生活过得十分艰苦。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据民间的说法,牛金玉在山区挖到了一块“狗头金”,约有一斤多重。将这块金子变卖之后,牛金玉终于有了创业的资本。
乾隆年间,牛金玉办起了一个兼营油盐烟麻的大车店。当时松花江上舟船络绎不绝,牛家店铺的生意兴隆,事业也开始慢慢做大。嘉庆二年,牛金玉正式将店铺定名为“源升庆”,牛家由此开始建立起他们的商业帝国。
牛金玉死后,牛家产业在牛升云和牛化麟的经营下,规模越做越大。在1881年牛化麟病逝后,牛家在吉林已经有了二十多家“升”字号产业,而这一偌大的家业却被传到了仅有15岁的牛子厚身上。
牛子厚在上位之后,并不插手“源升庆”总店和各个分店的经营管理。他以自己独到精明的眼光,大力开拓了绫罗绸缎、金银玉器、粮米、木匠铺、点心铺、金融钱庄等众多行业。
牛子厚的生意策略非常具有超前意识,他投钱给各个店铺,却只是作为财东身份,基本不插手管理。相应地,他举贤用能,让专门人才各司其职。
(被赈济的灾民,图取其意)
这一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到了后来,牛家的产业几乎涵盖了居民和官绅的所有生活需求。到1907年,在吉林商会20位会董的选举中,有6位都来自牛家的商铺中。甚至按照当时吉林20万人口来算,几乎平均每20个家庭中,至少就有一人在牛家“升”字号企业中上班。
不仅如此,除了在吉林独霸一方外,牛家的“升”字企业还遍布全东北地区,当时的各种商号共计达到300多家。“升”字企业俨然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超级大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牛子厚的商业手段。
除了商业才华突出之后,牛子厚“乐善好施大善人”的形象,也是他声名远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其父牛化麟时代开始,牛家就常常接济当地的贫民。牛子厚继承家业后,直接在吉林开设了“粥棚”,无偿地向穷苦人施予粥饭。后来他又创办了“三皇会”,专门作为当地盲人的聚会场所。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众多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牛子厚派人在北京城外设立了一个粥场,无偿地向百姓们提供粥饭,“牛善人”的名号自此响彻北方地区。光绪帝和徐世昌,都曾先后向他颁发过“乐善好施”的牌匾。
牛子厚平日里有众多的业余爱好,摄影、园艺、算卦,他均有所涉猎。但他最大的爱好,还得数戏曲。
(光绪旧照)
牛子厚的母亲特别喜欢看戏,但吉林身处边陲之地,通常没有大的戏班来演出。为了帮助母亲看戏,牛子厚在1901年通过京剧艺人叶春善,请到了北京“四喜班”来吉林演出。在接触过程中,牛子厚对诚恳的叶春善十分欣赏。他请求叶春善开办一个京剧科班,由牛家出资支持,未来可以在吉林和北京两地来回演出。
叶春善思考良久不敢答应,唯恐辜负了牛子厚。不过在牛子厚的多次请求下,叶春善最终还在1904年招收了第一批弟子。
牛子厚有三个儿子,分别叫牛喜贵、牛连贵、牛成贵。他在儿子名字中各取一字,正式将这个科班取名为“喜连成科班”,后又改名为“富连成科班”。
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好的技艺,牛子厚又聘请了萧长华、苏雨卿、唐宗成等京剧名师分科执教,科班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1904年到1944年这段时间里,这个科班共培养了700多名京剧演员。像后来誉满全国的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人,都是这个科班的成员。
牛子厚一生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说他不牛,那谁牛呢?。
(参考资料:《牛子厚传奇》)
要说清末民国吉林首富牛子厚,究竟有多牛,这三件影响全国的大事必须得说一下。
这三件大事就是经营“升”字号商业,使之成为闻名的“中国北方四大家”之一;在北京开设喜连成科班,培养了一批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比如说梅兰芳;从事慈善事业,成就了一生的善誉。
牛子厚声名显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富而好行其德”,乐善好施。在吉林市开设“粥棚”,无偿向穷苦人施舍稀粥;捐款修建了“凌云寺”;创办了“三皇会”(盲人聚会之所);因为他施舍行善,市民多有赞誉,“牛善人”之称远近闻名。清光绪皇帝、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分别向牛家颁发“乐善好施”的匾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名震中西,“喜连成”京剧戏班也广为世人知晓。然而,东北首富牛子厚创办“喜连成”戏班,培养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一大批京剧大师和表演艺术家,为中国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牛子厚同梅兰芳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牛子厚极喜欢京剧,在吉林经商时,逢年节常组织戏班子演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阴历正月十七日,牛子厚为母祝寿,从北京请“四喜班”来江城吉林唱戏。期间,牛子厚结识了“四喜班”的文武老生叶春善(后来成为连襟)。此人非但做工精熟,且又为人忠厚。在“四喜班”即将回京之前,牛子厚出资请叶春善为他在北京专办一个“科班”,科班组成后,牛子厚从三个儿子喜贵、连贵和成贵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将科班命名为“喜连成”。
一天早晨,牛子厚到吉林城北山散步。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剑技,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
当时的练剑之人就是后来的梅兰芳,他当时的名字叫梅喜群,牛子厚想给他起一个艺名,一天,牛子厚向腹有诗书的自家兄弟牛二爷说了他的想法。牛二爷说,松、竹、梅、兰四君子中,“梅”最为高雅,只有“兰”才能配得上。牛子厚一听,高兴地说:“就叫梅兰芳,这个名字好!”梅喜群听了,也非常喜欢。此后,在牛子厚的力荐下,叶春善破例让梅兰芳在《白蛇传》中扮演主要配角青蛇,大获成功。
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
后来,牛子厚又把目光聚焦到海外。他首先建议适武雄推荐梅兰芳出访日本。梅兰芳在东京和大阪共演出20场,在日本各界引起极为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疯狂炒作,在全岛刮起了“梅兰芳旋风”。后来,应日本方面邀请,梅兰芳又第二次赴日演出。1930年,梅兰芳应邀去美国友好演出。梅兰芳还被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摩拿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梅兰芳及中国京剧在国际上得到极高的评价和殊荣,被公认为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并驾齐驱的一种戏剧表演艺术体系。梅兰芳深深感到自己成名背后的巨人是牛子厚。梅兰芳不止一次十分感慨地说:“没有牛子厚,就没有喜连成科班,自然也就不会有我梅兰芳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梅兰芳在写《舞台生活四十年》之前,曾专门去征求牛子厚夫人的意见。梅兰芳说:“我要写《舞台生活四十年》,对老东家的功绩怎么谈哪?”牛夫人说:“算了,他是个资本家,如果写他,对你们都不好,会犯错误的。”梅兰芳说:“老东家的恩情,我这辈子、下一辈子都报不完。做人要有良心,我宁可犯错误,也要为老东家好好写一写。” 于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用诚恳的语言,高度肯定了牛子厚的功劳。
梅兰芳功成名就后,念念不忘牛子厚的知遇之恩。梅兰芳不止一次十分感慨地说:“没有牛子厚,就没有喜连成科班,自然也就不会有我梅兰芳了。”因此,梅兰芳一直追念恩人,不忘牛子厚。
牛子厚的业余爱好也是丰富多彩的。摄影、园艺、修理钟表、看病,以及占卜、算卦、批八字等无所不好,尤其喜欢戏曲,特别是对京剧情有独钟。日常,除了经商外,在业余时间,他经常摄影照像洗照片、嫁接果木、给人看病等。1911年(宣统三年)5月8日吉林城发生大火,烧毁繁华街道、官府衙门大半,毁掉民房2400余间。就是他用自己的照相机拍下珍贵的照片资料,记录了当时火光熊熊和一片瓦砾的悲惨景像,使我们今天能目睹当年房倒屋塌、街道破烂的情景。
由此可见,牛子厚不光是当时吉林的首富,更是对吉林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吉林人民永远铭记。
吉林的牛子厚可谓是当时响当当的富豪,祖籍山西太原,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在吉林拥有几十家商号,并在东北三省,以及北京、山西等地均有商号。
牛子厚的祖上从山西逃荒之吉林谋生,落脚吉林后,牛金玉夫妇通过与吉林副都统打招呼,在小东门外开小店的侯家房后种地,开园种菜共计13垧地,同时借助吉林当时靠近长白山的地理优势,进山采人参,淘金等等,几乎能够赚钱的方法都想到了,也做到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东部山区淘金时淘到一块重大一斤七两的狗头金,于是才有了投资商业的基础。
由于吉林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和稻米生产丰富,很多资源需要往外运送,吉林成为物资运送的集散地,牛家正是开中这个机会,在小东门开办了大车店,兼营油盐烟麻。当时正处于乾隆末期,松花江上大小船只如梭,牛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1797年正式扩大规模 ,改名为源升庆,之后其开办的一系列分店都有“升”字。牛家在吉林的商界越来越出名,被称为“船厂牛家”,列为“中国北方四大家”之一,与当时富甲一方山西亢家、沈阳的郎家、河北的刘家齐名。牛金玉去世后,由其子牛升云、其孙牛化麟两代人锐意经营,悉心管理,有了很大发展。
后牛子厚继承家业,当时他才15岁,源升庆已由小东门搬迁到北大街,在1911年(宣统三年),牛家的“买卖”有钱铺2家,占当时全城钱铺的九分之二;当铺六家,占全城当铺的十六分之六;杂货行三家,占八分之三;批发货店二家,占九分之二;中药铺一家,占十分之一;粮米铺一家,占四分之一;客栈一家,占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牛家还经营高级百货,如绫罗绸缎,各种布匹,貂皮制品,山珍海味等等,金银器皿,首饰加工制作,中药材,瓷器,陶器,粮米,木匠铺,点心铺,以及金融业,当铺,钱庄,还有养猪、鸡、鸭厂等等,凡是老百姓生活所需他都有,凡是官绅享乐之物他也有。哈尔滨、长春、四平、沈阳、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山海关、唐山、天津、太原、济南等都有牛家的生意,还把分支机构开到北京等地。在吉林市每20个家庭里就有一个人在源升庆工作,牛家去北京不用去别人家喝水,到处都是他的商号,清廷一次就向牛家借银70万两。
后由于牛子厚两次投资的失败,以及东北金融体系被外来势力所破坏,牛子厚的儿子及大掌柜想着靠投机来翻盘,但是多数都以失败告终,牛家产业走向衰败,经商100多年的牛家退出了商界舞台,赫赫有名的牛子厚也退出了吉林商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牛子厚的三个儿子分家,家人各散东西。
但是牛子厚除了商界上的传奇外,另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创办了“喜连成”京剧科班,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一大批京剧大师和表演艺术家,为中国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到牛子厚,就不得不说他与京剧的关系,牛子厚是京剧“喜连成科班”(后改名为富连成社)的创始人,这个科班对京剧的发展可以说是做了巨大的贡献。
富连成社创办了44年,共培养了7科近700个学生,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候喜瑞、马连良、筱翠花、谭富英、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李世芳、袁世海、谭元寿等京剧大家。
此外,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郭春山、王长林、尚小云等名家,都曾在富连成社里面教过艺。梅兰芳、周信芳等名家也在里面搭班学过戏。
牛子厚建立的富连成社,培养了大批的戏曲人才,还保留、整理、创编了大量的京剧优秀剧目,为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牛子厚是吉林著名船商牛家的第四代传人,牛家是吉林的富商,在吉林城有几十家的商号,并且在东北主要城镇都有“买卖”的大东家,甚至可以说,牛家人只要在东北,走到哪都不用带钱。
牛家传到牛子厚手里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当时牛子厚是吉林省的首富,还有个说法他就是东北地区的首富,真真正正的是富可敌国。
牛子厚的名气很大的原因,不仅仅是他的财力,以及成立了富连成社,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这个人乐善好施,经常帮助贫寒人,“富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在他身上很贴切。
牛子厚的爱好广泛,对于摄影、园艺、医术、算卦等方面都有涉猎。尤其是摄影这方面,1911年5月8日吉林城发生大火,毁掉房屋2400余间,他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这场大火,这些照片在现在,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牛子厚是吉林最为有名的富商之一,他在商业经营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晚清时期即在当时的吉林市构建了其自己主宰的商业帝国,因而有“牛半城”的美誉,其掌控牛家产业之后,一路拓展,遍及整个东三省,并在北京城一路发展,影响不断扩大,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商业领域绝对是无人匹敌的“牛人”。
光绪七年(1881年),40几岁的牛化麟因病不治离世,年仅15岁的牛子厚开始继承家业,并在吉林市扩张店铺,在短短的几年里,牛化麟经营的“源升庆”开始由小东门(又叫东莱门,在今天吉林市广播电台附近)迁至北大街,牛家的“买卖”有“钱铺2家,占当时全城钱铺的九分之二;当铺六家,占全城当铺的十六分之六;杂货行三家,占八分之三;批发货店二家,占九分之二;中药铺一家,占十分之一;粮米铺一家,占四分之一;客栈一家,占十分之一。”
在现有基础上,天生具有经营禀赋的牛子厚开始考察其他商业领域,由原来的旅店业、杂货业、金融业拓展到茶庄、油坊、烧锅。在地域上业不断扩展,吉林市周边主要城镇乌拉街、桦皮厂、岔路河、大绥河等地最先开始开店经营。随后,在黑龙江省绥化县开设益升东杂货铺,兼营油坊、烧锅。在宾县开设庆升堂药店。此之外,辽宁的沈阳、大连、营口、锦州,河北的泰皇岛、山海关、唐山,天津,山西太原,山东济南,北京等地均有牛家买卖。
看了这些,你应该知道牛子厚有多牛了吧?!
在牛子厚破产的时候,梅兰芳曾免费义演三天,就为给他在北京买胡同,你说他牛不牛?
牛子厚,晚清时期东北首富,人送外号“牛半城”,据说是他的财产能供半个城市的人不吃不喝,就是结局挺让人意想不到的。
牛子厚祖上甘肃人,后定居吉林,他不仅姓牛,从个人经历和对国家的贡献来讲,也都称得上是一位“牛人”
牛家祖上本是甘肃人,后来因为逃难才到了东北吉林定居,刚来到吉林的时候依旧是一贫如洗,于是牛家上下凡是能走得动路的,都需要上山采人参或者淘金。
虽然日子还是苦,但最起码是有了奔头,据说是一次牛家人在上山的时候偶然捡到了一块狗头金,于是这块将近两斤的狗头金就成为了牛家人发家的资本,之后牛家人就用这钱开了旅馆。
从理论上来讲,这个说法也都说得通,毕竟之前还是逃荒的贫民,在不犯法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有了开旅馆的钱。
不过不得不说只要是站在风口上,就是连猪都能起飞,当时恰巧吉林被康熙用来抵抗沙俄,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吉林瞬间变得热闹了起来,牛家就这样一边经营着旅馆,一边卖着一些生活用品,就这样起家了。
从来到吉林创办旅馆的牛金玉开始,到了他孙子牛化麟也就是牛子厚的父亲这一辈,牛家的产业已经是相当巨大了,与当时山西亢家、河北刘家、沈阳郎家并称为“北方四大家”
可惜的是牛家第三代,也就是牛化麟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病逝了,由于膝下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年仅十五岁的牛家第四代传人牛子厚只得提前继承祖业。
虽说十五岁心智已经成熟,但要是一般的生意还好,可这牛家可是响彻全国的大生意,这让他一个毛头小子如何管理得过来?
不过也幸好牛家的制度合理,虽说旗下有店铺和商号无数,但牛家人主要是投资也就是大股东,平时基本上是不管事的,大部分事情都在牛家总部有专门的人解决。
就这样,牛子厚在不需要顾虑自己生意的前提下开始疯狂学习,最终让牛家不仅在吉林排得上号,就是在全国也都是排行前列。
牛子厚三十岁的时候,在他的管理下,牛家已经不再是一个家族式企业,而是变成了一个响彻全国的商业帝国。
在1911年,也就是牛子厚三十岁的这一年,据统计其下面光是钱铺就有两家,而当时整个吉林城也不过才九家,这还只是商业帝国的其中之一,其他分别还有中药铺、梁米铺、客栈等等,都是经营得顺风顺水。
在这些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其他的店铺,如木匠铺、鞭炮铺等等,几乎生活中常见的、需要的,都能在他们牛家的店铺中买到,简直就是无所不涉。
并且在吉林城占有一定分量后,牛子厚就开始将生意发展到了其他省份城市,光是现在明确记载的就有大连、哈尔滨、天津、北京、沈阳、太原等地,这些都是说得上名号的,据说牛子厚来这些地方生活,就跟来到自己家一样,毕竟满街上下肯定有他家的店铺,这就是实力。
不仅如此,牛子厚还办出了一件大事,就是因为喜欢京剧从而在北京成立了这个京剧班子,也就是当时北京城最大的京剧班子“喜连成”
或许你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后来凡是耳熟能详的名角几乎都曾出自于这里,比如说响彻南北的梅兰芳、马连良等人,除了自身有天赋外,少不了牛子厚的培养。
除了牛子厚的商业帝国外,他还有一件让人佩服的事情,就是乐善好施,几乎吉林城中的贫民都受过他的恩惠。
牛家从最初就开始有帮助穷人这个习惯,按照他们的话来讲就是,人们就是相信他们才在这里买东西,那自然也要帮助别人一些。
虽说牛家几代都有慈善这件事,但在牛子厚时期,算是做得最大最让人佩服了,在牛子厚的支持下,吉林凡是遇到困难时期,都会有牛家人出来施粥。
牛子厚不仅仅让难民们吃饱喝好,还给他们提供住的地方,先是建造了凌云寺,紧接着又弄了三皇会,值得一说的是这三皇会还是牛子厚特意为盲人们建造的聚会地方。
由于牛子厚这种种措施,使他的大名在吉林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牛子厚也因此得到了“牛善人”这个外号。
可由于晚清时期发展得太过迅速,很多东西一夜之间就全变了样,生意上也是如此,牛家在这上面是没少吃亏,最后甚至破产了。
由于贷款还不上,牛子厚只得将小女儿嫁给当时的吉林公署参谋长爱新觉罗熙洽,也正是有公署参谋长的担保,牛子厚这才变卖家业还上了欠下的贷款。
只不过还完贷款的牛子厚已经空无一物,曾经鼎鼎大名的吉林牛家就此没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牛子厚带上家人来到了北京。
不过上天总是不是亏待好人的,梅兰芳等人得知牛家破产,牛子厚现今在北京无处可去的时候,当即决定义演三天,其获得的利润全部都送给了牛子厚,让其在北京购买下一处合同。
虽说这个结局对很多人来讲并不算太差,毕竟最起码还在北京城中有一套胡同,但他不是别人啊,是北方四大家之牛家的家主啊,曾经生意布满天下,如果只能蜗居在这小小合同内,你说对他而言,算不算凄惨呢?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文青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牛子厚(1867-1943),名秉坤,字子厚,是清末民初吉林省商业巨子。清朝嘉庆年间,牛子厚曾祖牛金玉,携子牛升云、牛升霄,闯关东来到吉林城(今吉林市)。从垦荒种地、挖参筛金,到创建“源生庆”商号,逐渐发展“升”字号买卖,遍布吉林、长春、哈尔滨、沈阳、北京、天津、苏州、杭州、上海等全国各地300多处,牛家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大富商。清同治五年 (1867年)牛子厚生于吉林城。清光绪七年(1881年),牛子厚15岁接替父亲牛化麟经营家业。期间,他为牛家商贸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 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介绍说:“牛子厚他们家4代人,在吉林城100多年。由于他们经营有方,成为中国北方的巨富。他们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不但活跃了咱们吉林的商业和经贸,同时也带动东北、北方的商业活动。所以说他对于咱们吉林城市的兴起,商业的繁荣,经贸的往来,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不单纯是一个巨富,咱们吉林城能有今天的经济,这与他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牛家五代经商,对吉林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有贡献的。源升庆是总号,其余的有恒升庆以及分号、支柜在吉林市就有23处之多。牛家在吉林城经营的主要商号,约占了吉林城北大街的半条街。其中升字号源升庆总号在北大街北头路东(今吉林市印刷厂),以绸缎庄为主,还设有分支柜升庆钱柜、源升庆茶庄。牛家企业经营范围除绫罗绸缎、各种布匹外,还有金银买卖及器皿、中药材、瓷器、陶器、砖瓦、粮米、木匠铺、点心铺、鞭炮铺等,以至发展到金融业,开当铺、钱庄。此外,牛家还开养猪场、养鸡场,还自家设场打鱼。牛家的经营范围凡居民生活所需、官绅享乐所用的物品几乎无所不涉。除在吉林城开设众多企业外,还在吉林附近的集镇如乌拉街、桦皮厂、岔路口、大绥河等地开有油坊、烧锅等。在当时,以牛家的财势和经营能力,范围本可再广些,可是,用牛子厚的话来说不能把买卖做绝了,还得给别人留条生财之路。
皮福生说:“牛子厚从小10多岁就到庙里出家了,在庙里呆了一年多。他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交往,从来没有把人分三六九等,看不起人,他不是那样的人。他这个人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他对母亲要孝,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诚!”
牛子厚声名显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富而好行其德”,乐善好施。其父牛化麟,不善言谈,愿做好事,捐巨资资助公益事业。所以牛家在发家之后,就开始设粥锅,夏天舍单衣,冬天舍棉衣,穷人死了还给个薄木棺材入土。到了牛子厚这一代,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在吉林市开设“粥棚”,无偿向穷苦人施舍稀粥;捐款修建了“凌云寺”;创办了“三皇会”(盲人聚会之所);对无亲无故的贫寒人,慷慨相助。不仅在吉林,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牛子厚还在北京开了好几年粥锅。在北京后铁厂西口创办孤儿院,他收容孤儿近500名。因为他施舍行善,市民多有赞誉,“牛善人”之称远近闻名。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制度腐朽以及帝国主义侵略,牛家盛业渐趋破败。牛家破产后,吉林的粥锅由牛子厚的子女们承担到“7·7事变”才结束。因为牛子厚的善举,清光绪皇帝和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分别向牛家颁发“乐善好施”的匾额。
皮福生说:“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到民国20年以后,他都在设粥厂,开粥棚,救济这些难民,扶危济困。而且他每天还要检查下多少米,然后他也跟着喝,下的米数,甚至有没有沙子都要检查。所以牛子厚是个非常慈善的人。在那个年代他就有这颗慈善的心,我认为这个就是中华传统道德表现。” 除此之外,牛子厚爱好京剧,出资创办喜连成戏班,培养众多著名京剧人才,吉林城也成为京剧第二故乡。1943年3月,牛子厚病逝于北京,终年77岁,安葬在吉林市沙河子牛家祖坟。
历史上有很多牛人,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这些人的精神带动,让后人在探索前进的道路上,更加有方向,换言之,这些牛人其实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精彩。
清朝末期吉林出了一个牛人,他后来成为吉林的首富,可是依旧为人低调谦虚,做出很多对人们有帮助的事情,这个人就是牛子厚,很多人都说只看名字就觉得他很牛,那么到底牛子厚有多牛呢?
要说到牛子厚的牛,我想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他拥有的商业才华。清朝初年,牛子厚的家族还是生活十分窘迫,没有办法只能四处逃荒,最后在牛金玉的带动下,牛家才开始有了生活来源。
据说牛金玉在山区里挖到了一块“狗头金”,从而有了创业的资本,并且在乾隆年间开始兴办油盐烟麻店,并且生意逐渐好起来,在嘉庆年间,牛金玉将自己的连锁店铺命名为“源升庆”。
有了牛金玉的奠基,后来牛家的店铺不断传承,在牛金玉死后,传给了牛升云和牛化鳞经营,两人也不负众望,把家族企业越做越大,最终到1881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20多家连锁店,可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牛子厚是在15岁的时候就已经接过祖辈留下的基业,开始在祖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牛子厚管理之后,店铺管理者有着比较自由的发挥空间,因为牛子厚不轻易插手各个分店的工作,而是自己不断去开拓新的业务,其中包括绫罗绸缎、金银玉器以及钱庄或者各种点心铺之类的。
牛子厚在生意方面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管理,他有独到的眼光去发展新的行业,同时又拥有很毒辣的眼光,能够识别有能力之人并且委以重任,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去经营店铺。就是在牛子厚这样特殊的管理下,“源升庆”发展越来越迅速,到1907那年,在吉林商会的20位董事中,有6位来自于牛家商铺,并且当时可以达到吉林每20个家庭中,就有一人是在牛家店铺上班的。
在这样的迅速发展下,最终牛家的店铺多达300多家,足以见得牛子厚确实很牛,可以说是年少有为,祖上留下来的基业,在牛子厚手上不断发展,最终变得更加强大,这与很多富二代相比,确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企业家仅仅是满足自身利益的话,其实还不足以称之为牛,只有将自己所得逐渐进行回馈社会,才更加能体现出来这个企业家的厉害之处。牛子厚刚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早在父亲牛化鳞的时候,牛家就已经开始回馈社会,接济一下当地的贫民,到了牛子厚时期,更是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
他不仅在吉林开设了粥铺,还创办了三皇会,成为当地盲人的主要聚会场所,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危难时刻,牛子厚更是挺身而出,派人在北京城专门设立了一个粥场,为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服务。
正是因为牛子厚这些乐善好施的举动,先后被光绪皇帝和徐世昌颁发“乐善好施”的牌匾,一时间牛子厚在民间有了一个新的称号,那就是“牛善人”,正是这些优良品德,促使牛子厚深入民心,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和大善人。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取得多少辉煌的成就,其实并不重要,因为那些对于别人而言,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可是一个人愿意拿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去帮助别人,那这个人就是真的伟大了,不管拿出来的东西是多是少。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不在乎你拥有的东西有多少,只在乎你是否愿意去回馈社会,只要你回馈社会了,你这个人就是比较伟大的,其余的事情百姓不太愿意去管。
牛子厚第三个厉害之处就是推动了京剧的发展,因为他自己比较喜欢戏曲,所以牛子厚经常看戏,也经常把一些比较厉害的戏剧艺人请到自己家中去表演戏剧,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牛子厚请到了北京的“四喜班”来吉林演出。
演出结束后,牛子厚一直希望叶春善能够开办一个京剧科班,自己愿意出资支持,一开始叶春善觉得压力太大,担心辜负牛子厚的希望,所以就没有答应,回家思考了很久之后才最终答应牛子厚。
叶春善在1904年开始招收学员,科班取名为“喜连成”,是根据牛子厚的三个儿子名字来取的,三个儿子的名字各取一字,形成这个科班名字。可以说这个科班为后来的京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其实就是这个科班的弟子,当初在牛子厚散步的时候偶然遇到梅兰芳,后来就让梅兰芳加入科班当中,果然最终成为京剧界的中流砥柱,为后来的京剧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说要是没有牛子厚当时的资助和这个建议,可能后来的京剧事业发展,不会那么顺利,正是因为有了牛子厚的资助,一切事情才能够顺利进行,如此看来,牛子厚在京剧界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啊。
一个人能够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不忘初心,记得回馈社会,做事有良心,做人有底线,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可是牛子厚做好这两件事情之后,还能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并且一做就做得足够成功,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是足够精彩的,这样的人,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牛子厚(吉林牛家代表人物,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本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1866年(同治五年)出生于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是在吉林城拥有几十家商号,并在东北各主要城镇都布有“买卖”的大东家。他创建了“喜连成科班”,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光绪七年(1881年),40几岁的牛化麟因病不治离世,年仅15岁的牛子厚开始继承家业,并在吉林市扩张店铺,在短短的几年里,牛化麟经营的“源升庆”开始由小东门(又叫东莱门,在今天吉林市广播电台附近)迁至北大街,牛家的“买卖”有“钱铺2家,占当时全城钱铺的九分之二;当铺六家,占全城当铺的十六分之六;杂货行三家,占八分之三;批发货店二家,占九分之二;中药铺一家,占十分之一;粮米铺一家,占四分之一;客栈一家,占十分之一。”
在现有基础上,天生具有经营禀赋的牛子厚开始考察其他商业领域,由原来的旅店业、杂货业、金融业拓展到茶庄、油坊、烧锅。在地域上业不断扩展,吉林市周边主要城镇乌拉街、桦皮厂、岔路河、大绥河等地最先开始开店经营。随后,在黑龙江省绥化县开设益升东杂货铺,兼营油坊、烧锅。在宾县开设庆升堂药店。此之外,辽宁的沈阳、大连、营口、锦州,河北的泰皇岛、山海关、唐山,天津,山西太原,山东济南,北京等地均有牛家买卖。
牛子厚在当时声名显赫的原因不只是他的富可敌国,更重要的是他“富而好行其德”,对慈善事业极其热心。牛子厚在吉林市开设“粥棚”,无偿向穷人舍粥;还创办了盲人聚会的场所“三皇会”;对无亲无故的贫寒人,牛子厚常常慷慨相助。冬舍棉,夏舍单,穷人死了给一口薄棺材。舍粥的时候让家人自己也去排队,打回粥来自己尝一尝,看看米里面有没有沙子,因为舍粥使用的是好的小米
牛子厚还经常给穷人看病,出药方,病人可以拿着药方,到宝升堂、庆升堂免费抓药。据说,1911年5月8日,吉林城遭遇了火灾,繁华街道、官府衙门大半被烧毁,民房毁掉了2400余间,全城的三分之二化为灰烬。牛子厚的“升”字号店铺在吉林北大街几乎占了大半条街,但却奇迹般地在这场大火中保存下来。据说,当火势接近牛家宅邸时,很多乡亲乞丐跪地求天保佑牛家,而那熊熊烈焰竟然越过牛家而去,牛家的生命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这段故事后来被传为佳话,并被写进地方史志之中
牛子厚的爱好广泛,对于摄影、园艺、医术、算卦等方面都有涉猎。尤其是摄影这方面,1911年5月8日吉林城发生大火,毁掉房屋2400余间,他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这场大火,这些照片在现在,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提到牛子厚,就不得不说他与京剧的关系,牛子厚是京剧“喜连成科班”(后改名为富连成社)的创始人,这个科班对京剧的发展可以说是做了巨大的贡献。 富连成社创办了44年,共培养了7科近700个学生,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候喜瑞、马连良、筱翠花、谭富英、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李世芳、袁世海、谭元寿等京剧大家。 此外,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郭春山、王长林、尚小云等名家,都曾在富连成社里面教过艺。梅兰芳、周信芳等名家也在里面搭班学过戏。 牛子厚建立的富连成社,培养了大批的戏曲人才,还保留、整理、创编了大量的京剧优秀剧目,为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牛家原是甘肃人,后逃荒到山西省太原县。因家庭生活艰窘,无以为生,遂四散逃荒,并以砸碎家中仅有的一口铁锅,各执碎碴一片,作为日后重逢的凭证。后人把吉林牛家又称“砸锅牛”。牛家在东北祖辈相衍,辈次排列为“玉升麟秉章,世绍永安长”。牛家主要是从牛金玉和他两个儿子牛升云、牛升霄创业发展起来的。刚到东北时,牛金玉夫妇挑担辗转来到了吉林乌拉(今吉林市)。牛金玉夫妇通过与吉林副都统打招呼,先在小东门外开小店的侯家房后种地,开菜园子,共开了13垧地。他又和儿子们进东部山区采人参、淘砂金,饱尝了艰辛,历经了磨难。据传说,他曾得到一块“狗头金”,约有一斤七、八两重。牛家就这样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投资工商业准备了必要条件。 吉林市背靠长白山,面临广袤的松嫩平原,处于松花江之滨,位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长白山的很多资源,如木材、人参等特产,松嫩平原盛产的粮豆,都要以吉林为集散地,向外地发运。正因为吉林处于这样重要的交通位置,清朝康熙皇帝于1676年(康熙十五年)令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称“吉林将军”,“建木为城,倚江而居”,做反抗沙俄侵略战争的准备。经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近百年的发展,吉林已成为柳条边外第一重镇。精明的牛金玉看到吉林如此便捷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日后发展的有利条件,遂于小东门办起了大车店,兼营油盐烟麻。这就是牛家的第一个企业。时在清乾隆末年。当时,松花江上木排很多,舟船往来,络绎不绝,使小店生意非常兴隆,越做越大,兼营的油盐烟麻店得到了扩充。1797年(嘉庆二年),正式定名为“源升庆”。据说有两层涵意:一是期盼企业升腾发达,蒸蒸日上;一是他的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升”字,大儿子叫牛升云,二儿子叫牛升霄。而“升”字侧过来看,又是“牛”字。以后,以“源升庆”为基础,派生的“买卖”很多,但都在字号的中间有一个“升”字。从此,牛家在吉林商界名声越来越大,被称为“船厂牛家”,列为“中国北方四大家”之一,与当时富甲一方的山西亢家、沈阳郎家、河北刘家齐名。1829年(道光九年),牛金玉去世,企业由其子牛升云、其孙牛化麟两代人锐意经营,悉心管理,有了很大发展。 1881年(光绪七年),牛化麟仅四十几岁就病故了,偌大的家业和众多企业的管理重担就落在仅有15岁的少年牛子厚的肩上,好在总店“源升庆”和所属各企业层层均有得力的经理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职,牛家人只作财东,并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牛子厚11岁出家,13岁还俗。到牛子厚接手家业时,牛家的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牛家的“升”字号企业也在扩充和发展。当时,牛家的“升”字号企业在吉林已有20余家。早在1877年(光绪三年)吉林的城墙由木墙改为土墙,又开通了北大街等街道,期间牛家出了很大一部分款项,这时“源升庆”已由小东门迁至北大街。据吉林市图书馆存《游吉便览》记载,在1911年(宣统三年),牛家的“买卖”有钱铺2家,占当时全城钱铺的九分之二;当铺六家,占全城当铺的十六分之六;杂货行三家,占八分之三;批发货店二家,占九分之二;中药铺一家,占十分之一;粮米铺一家,占四分之一;客栈一家,占十分之一。牛家企业经营范围除油盐烟麻等杂货外,还有高级百货,如绫罗绸缎,各种布匹,狐貉貂裘,山珍海味等,金银买卖及器皿,首饰的打制加工,中药材,瓷器,陶器,砖瓦,粮米,木匠铺,点心铺,鞭炮铺等,以至发展到金融业,开当铺、钱庄。此外,牛家还开养猪场、养鸡场,还自家设场打鱼。牛家的经营范围凡居民生活所需、官绅享乐所用的物品几乎无所不涉。除在吉林城开设众多企业外,还在吉林附近的集镇如乌拉街、桦皮厂、岔路口、大绥河等地开有油坊、烧锅等。在哈尔滨、长春、四平、沈阳、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山海关、唐山、天津、太原、济南等都有牛家的生意,还把分支机构开到北京等地。以长春为例,据资料记载:1884年(光绪十年)吉林巨商牛子厚在长春城内北大街开设“公升合”钱庄,资本额官帖300万吊;在南大街开设“顺升合”钱庄,资本额官帖240万吊。在哈尔滨开有“振升恒”、“义升公”、“东升久”钱庄。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吉林商务总会选举“总理”(会长)及会董共20位,其中,在牛家的“升”字号企业中就有赵熙曦等6人当选为会董,占会董总席位的三分之一。这时,牛子厚的大儿子牛翰章已从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留学归来,官场活动多由他儿子出面。在吉林商务总会选举中,他当选为“协理”(副会长)。由此,可反映牛家“升”字号企业在吉林商界实力之一斑。企业在增多,经营在扩展,牛家雇佣的“伙计”也在增多,究竟有多少人现未查到统计资料,但当时常说,“源升庆”大掌柜孙毓堂真有本事,能管2 000多人!按当时的吉林市有2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20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人在“升”字号企业就业。这应该是较保守的估算。到牛子厚时,牛家因经商富足已历三世。牛家资本雄厚,“升”字号企业有多年的经商经验,也积累了商业信誉,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专业队伍。总之,牛家在前中华民国以至近代吉林历史中,商业规模、经营范围、富裕程度都曾是罕有罕见的。当时社会传说,牛家人去北京,不用喝别人家的水(因各处都有“买卖”)。还传说,清朝廷一次就向牛家借款70万两白银。 经营商业是牛子厚的主业。他是众多“升”字号企业的财东、老板,但直接的经营活动和具体的管理都不需要他参与,对牛家所有商业的具体负责,则是“源升庆”大掌柜。在“源升庆”一百多年历史中,经历了三个大掌柜的。第一位刘寿清,河北省人,从17岁开始到80多岁病故,一直在刘家供事。先是掌管上海分号,后来把上海分号交给刘云掌管,又到北京开设分号组建“源升庆灶房”(银号)。以后来吉林,成为执掌全部“升”字号的总经理。第二任刘云,河北省人。第三任掌柜的是孙毓堂,河北抚宁县人。他执掌柜事30余年,握有牛家全部买卖的实权。每年年终全国各地的分号、支柜的掌柜,都得到吉林“源升庆”来报帐。每3年为一帐期,届时,各地分号、支柜的掌柜携带账目、清单来吉林分别向各自的总号报帐,然后再汇总到“源升庆”总号。这些活动一般都由大掌柜的孙毓堂来主持。像“恒升庆”、“宝升堂”、“庆升厚”那样的大买卖,虽然有他们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的大掌柜的,也要受孙毓堂的领导。牛子厚作为财东,经营商业所作的主要工作是:搜集行情,掌握和决定“升”字号企业的建立与撤闭,决定各企业经理的委派及他们“身股”的增加。在牛子厚的经商历程中,值得提出的还有两件事:一是投资修械司,一是投资“恒茂”火磨。经清朝“钦差”吴大 创办的吉林机器局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入侵的帝俄军队毁坏后,又于1911年(宣统三年)改为军械专局,附设修械司,修理枪炮,生产子弹,为此招募商股。因牛子厚有喜欢机械,摆弄枪械的爱好,所以就投了资,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提调”,时间不长,就把股份送人了。正当中东铁路修建时(1897~1899),有朋友劝说,中东铁路建成可以帮助推销面粉,建议开一家火磨。于是,牛子厚和“裕德隆”银号经理温子璞等合资修建了“恒茂”火磨。中东铁路建成后,实践证明,火磨经营很不景气,牛子厚对现代工业企业的经营又一窍不通,甚至连新式簿记都看不懂,后来就把股份交给温子璞了。这两项经商活动都是一时心血来潮,并不是牛子厚深思熟虑之举。 鸦片战争到前中华民国时期,东北的币制极为混乱。在市场流通中,既有银,又有钱。银又有大、小锭和银“洋”,重量、成色都不统一。钱就更加复杂了。屯有屯帖,铺有铺帖。再加上军阀割踞,各自为政,官私银行、钱庄也都各自发行钱币或凭帖。特别是日本、帝俄两个帝国主义在东北的长期、激烈的争夺,金融的侵略,使原本混乱的币制更加混乱不堪。钱币的混乱给商品流通、货币交换带来了很大麻烦,但也给经营货币的商人创造了盈利发财的大好机会。于是,投资金融,开办钱庄,就成为富商巨贾们几乎一致的投资选择,牛家也不例外。比如吉林市的“源升庆钱柜”、在北京的“源升庆灶房”、长春的“公升合”、“顺升合”钱庄都是以经营银钱为主业。经营钱币获利大,投资也大,但由于政权的变动,风险也很大。当时,在东北流行俄国银行发行的纸币,民间谓之“羌帖”,较之地方军阀银行发行的“奉票”、“官帖”币值稳定而且坚挺,牛家“买卖”均大量储备。1917年11月7日,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一举成功,“羌帖”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废纸,给牛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伤元气。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牛子厚逐渐将经营大权移交给他的大儿子牛翰章,他自己“退居二线”。面对企业经营日趋困难,牛翰章和“源升庆”大掌柜孙毓堂更热衷于商业投机,铤而走险,以求捞一把,扭转被动局面。但每每事与愿违,赔了钱就只好关闭几个企业,卖掉几家商号来兑现。开始,家大业大,未引起重视,久而久之,积重难返,走向没落。1929年至1930年期间,牛翰章倒卖黄豆,用电话买空卖空,款项由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透支作为后盾。当时,正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黄豆价格下跌,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限期收回贷款,牛家无力偿还,永衡官银钱号要查封牛家“升”字号“买卖”。面对这个灭顶之灾,牛子厚气愤异常。此时,正赶上任吉林公署参谋长的熙洽向牛家求婚。于是,牛子厚以求熙洽出面向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通融为条件,答应将他最小的女儿牛淑章嫁给熙洽为儿媳。吉林永衡官银钱号查封了牛家“升”字号的多数“买卖”。经过清查,牛家偿还了私人欠款,将企业的铺底,连同房产1 000余间交给永衡官银钱号抵债,牛家保住了自家的住宅和个别企业。此后,经商100多年的牛家退出了商界舞台,赫赫有名的牛子厚也退出了吉林商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牛子厚的三个儿子分家,家人各散东西。 在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转变过程中,由于牛子厚在经营上缺少创新,没有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更没有向近代工业投资,尽管他的财势很大,商号很多,曾辉煌于一时,但在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下,终于免不了崩溃瓦解的结局。 牛子厚声名显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富而好行其德”,乐善好施。牛家的施舍非始于牛子厚,而是“率由旧章”,其父牛化麟,老实厚道,待人处事,不善言谈,愿做好事。捐巨资资助公益事业。对于贫民,往往“夏施单舍衣,冬设场赈粥”,让贫民愁眉而来,欢声而去。到了牛子厚这一代,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在吉林市开设“粥棚”,无偿向穷苦人施舍稀粥;捐款修建了“凌云寺”;创办了“三皇会”(盲人聚会之所);对无亲无故的贫寒人,慷慨相助。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为了解救嗷嗷待哺的市民,他曾在前门外设一粥场,施舍粥饭。因为他施舍行善,市民多有赞誉,“牛善人”之称远近闻名。清光绪皇帝、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分别向牛家颁发“乐善好施”的匾额。永吉县长送楹联一副,称牛子厚是“泊然与人无争,修世服畴,应共松江流泽远;富而好行其德,赈灾济困,料诸庐室感恩多”。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