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中国现近代史的演讲话题(100分),中国工业经济(100分)

2020-10-18 02:27影视综艺

简介 中国现近代史的演讲话题(100分)...

-

下面是更多关于中国工业经济的问答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0)

中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33%的最高记录。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1949年,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使得中国能够启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而遏制了182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经济比重不断跌落的局面,结束了中国经济不断衰落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经济的起飞准备了条件,把中国经济从历史的最低谷中彻底拯救出来。1973年同1950年相比,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扭转了下滑的局面,持平中并有上升,由4.5%提高到4.6%左右。这一历史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当中最为传奇的事件是日本的迅速崛起。

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则为中国经济开始在世界上崛起注入了动力。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开始回升,到1998年,中国经济总量(按照PPP计算)占世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1.5%的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经济迅速崛起的历史新阶段。

从现在到2020年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它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在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上再上一个台阶,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总量的22%,进入经济发展的强盛期。

中国经济总量在历史上虽然曾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长期来(至少在我们研究的起点,即公元元年)远远多于外国(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在人均经济水平上并不高。而且,中国人均经济水平领先于世界的时间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经济发展特征是人均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因此,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在世界上的长期领先并没有带来人均财富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因而也不可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因而,这种领先是一种静态的经济领先。一旦其他国家开始现代经济增长,中国的静态领先地位就会迅速丧失。尽管从公元元年以后的150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人均收入而言一直是世界领先的。但是,随着西欧在16世纪之后揭开现代经济增长的序幕,中国人均经济领先地位迅速丧失。

首先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在实际人均收入和科学技术能力方面追赶并超过了中国。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让位于西欧,但是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还限于欧洲,因此,中国人均经济水平继续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

1820年之后,随着近代世界工业化的迅速成长与扩张,以及中国从1820年到1950年经历国外侵略和国内战争,中国开始大大落伍,并且急剧地衰败。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开始迅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麦迪森的计算,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由1820年的90%,下降到1870年的61%,1913年的37%,到1950年又进一步下降为21%短短70年,中国由世界上相对富裕的国家变为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既降低到中国历史最低点,也降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位居世界后列。这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所继承的历史遗产和赖以起步的初始条件。

中国是在1950年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1950年到1978年期间,中国在首先抑制了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继续下降的趋势之后,又逐渐控制了人均GDP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下降的趋势。但是,人均GDP相对于现代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洲和日本)继续下降的格局未能避免。1973年,中国人均GDP由1950年相当于日本的23%下降到7%,相当于西欧的水平也由1950年的10%下降为7%。

只到1978年以后中国人均GDP的相对水平才开始迅速上升。1998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迅速上升到55%,相当于日本水平的比例上升到15%,相当于欧洲水平的比例上升到17%。

分析世界各国经济的历史轨迹,可以将这一历史分为传统经济阶段和现代经济阶段。在传统经济阶段,人口与经济总量同步发展,人均水平增长率为零,人均经济水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支撑社会生产的主要是经验性的传统知识和技术。现代经济的表现是人均经济开始增长。

根据中国经济历史轨迹与世界经济轨迹的关系,中国经济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代:在全球都处于传统经济阶段的时候,各国人均经济水平的相对关系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我们称之为静态稳定时代。而后,随着一些国家进入现代经济阶段,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轨迹出现动态变迁的局面,我们称之为动态变迁时代。根据中国与世界经济相对水平变化的方向,我们进一步将这个时代分为经济趋异阶段和经济趋同阶段。

以此为框架,公元元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历史轨迹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代、阶段和时期。

根据中国占世界GDP总量比重、中国人均GDP增长特点以及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水平的变动情况,把公元元年到2050年划分为两个时代:中国经济静态稳定时代(1——1700)和动态变迁时代(1701——2050)。

1700年以来到205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划分为两大不同阶段:经济趋异阶段(1700——1949);经济趋同阶段(1950——2050)。具体来看,又可以把170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划分为6个时期:传统农业社会停滞时期(1701——1840)、传统农业社会解体时期(1841——1949)、现代经济增长初期(1950——1978)、经济起飞时期(1979——2000)、经济起飞中后期(2001——2020)和经济向成熟推进期(2021——2050)(表3)。

静态稳定时代(1——1700)。1700年之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处于传统经济社会,各国人均经济水平相对稳定,中国人均经济水平略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

动态变迁时代(1701——2050)。1700年之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现代经济增长,由于开始现代经济增长时间早晚的差异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不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处于动态变迁的过程当中,称之为动态变迁时代。它包含两个历史阶段:经济趋异阶段和经济趋同阶段。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特别是1840年以来)的动态变迁特征是,先由强迅速衰落变为弱国,后由弱势迅速崛起变为强国,呈U字型曲线。

经济趋异阶段(1701——1949)。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出现差距,中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并且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停滞时期(1701——1840)。1700年以后,由于工业化产生的现代经济增长已经在欧洲开始,但是中国依旧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下,中国人均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700年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1990年PPP国际美元,下同),略低于西欧和世界人均水平,略高于日本人均水平。到1820年中国的人均GDP还保持在600美元,但是已经落后于日本人均水平,相当于日本和世界平均水平的90%,不足西欧人均GDP的1/2。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开始趋异。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解体时期(1841——1949)。1840年之后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传统农业经济解体。而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开始扩散,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二梯队开始启动,世界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中国处于内忧外患当中,未能赶上这一次工业化的浪潮,这是中国近代在经济发展上所丧失的最大的战略机遇期。美国在这一时期当中由列强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841年至1949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世界产值增加了6倍多,世界人均水平提高了2.8倍,中国人均GDP反而出现下降,1950年中国人均GDP降为439美元,比1840年的水平下降了27%。因此,1841年到195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同世界大趋异的时期。到1950年,欧洲人均GDP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倍数,由1820年的2.1倍扩大到10.5倍;美国人均GDP相当于中国的倍数由2.5倍扩大到15.6倍。

经济趋同阶段(1950——2050)。20世纪50年代初期,社会发展停滞到最低点后,中国开始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向世界开放以后,走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趋同的道路。

现代经济增长初期(1950——1978)。1949年中国取得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以此为基础,中国进入了迅速的全面工业化进程,在比欧洲晚了近200年后,现代经济增长终于在中国起步,并且实现了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到1978年,中国成功地遏制了184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下滑、人均GDP下降和人均GDP同世界人均GDP差距拉大的局面。但是,这一阶段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因种种原因没能把握这一次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日本正是利用这一历史时期由资源匮乏的战败国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因此,到1978年中国人均GDP仍居世界后列,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经济起飞时期(1979——2000)。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迅速上升,中国人均GDP同世界平均的差距迅速缩小,出现大趋同的态势。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按照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水平由世界低收入组上升到世界下中等收入组。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到1998年中国人均GDP为3117美元,是1950年的7.1倍,是1978年的3.2倍,已经进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与世界人均水平相对差距由4.82倍缩小到1.83倍,与西欧人均水平相对差距由10.46倍缩小到5.75倍,但是与日本人均水平相对差距由4.39倍提高到6.55倍。

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将先后经历经济起飞中后期(2001——2020)和经济向成熟推进期 介绍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清到辛亥革命到现在,什么崇样媚外……   我国改革开来发展迅速,但是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的发展大都是点的发展,中部就是重庆,长沙,东北就是大连,沈阳,哈尔滨......只有长三角,小珠三角(京津冀,即黄河三角洲不讨论)经济连成片,而且占我国GDP的比重较大。

  小珠三角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珠三角,包括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约4000万人。大珠三角包括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长三角则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嘉兴,镇江,常州,湖州,绍兴,南通,舟山,扬州,泰州,台州。长三角的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212.12万人。如今长三角总GDP(暂且借用)近小珠三角的两倍,但人均不如小珠三角。长三角表现出强劲的后动力,照此下去,珠三角会被长三角全面超过。

  小珠三角摆在何处呢?

  1.珠三角和香港的联系不够。广东政府太高调了,总是把自己当作改革开放的大哥哥,香港弹丸之地应该是小弟弟。其实不然,广东应该承认香港在泛珠三角的经济领头作用,多与香港联系。香港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经济活跃(一度被评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好,现代化程度高,而且香港的国际地位都可以给广州带来帮助。然而香港回归这么多年来,粤港通关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上升到民族高度,香港的经济下去了,不但是广东的经济受到影响,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希望广东政府能够正视这一问题。香港的经济成长如何主要取决于广东政府的配合支持程度,因为香港的大部分基础物资都来源于广东深圳。

  2.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辐射范围大。长三角其它城市作为上海的腹地(事实上,上海之后的中原地区都是其腹地),为其发展提供需要的物资(安徽等的矿),能源(山西就是媒省)。长三角在上海的带动下,敢于打拼,积极吸引外资,政府政策支持。尤其是浙江,企业冲在最前面,政府做“后勤”,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浙江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珠三角位置比较尴尬,周围没有能够像大中原一样提供物资,能源的地方,在土地,资源等的限制下,发展就比较有限。

  3.加大广东的教育投入。长三角,黄三角高校多,尤其是一流高校多。北京: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这个没办法)等等;天津:南开,天大;上海:上交,复旦,同济,中科院等。而广州,说句实话,称得上一流高校的只有中大,而且中大工科实力不行,华工太偏重工科,中科院研究所较少。不过说回来,广东政府开设大学城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让各高校互补,但就我所看,应有的效果没有发挥完全。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政府设定一个基金,在本科阶段,对于有意愿,而且学业成绩好或是有专长的同学,经济又有问题的同学,送出去两年,1+2+1政策。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不能接受新的思想(这不是媚外,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就是加大对学生的补助。古今中外,最大的投资,回报最高的投资莫过于“人”的投资。

  3.也就是其它网友也谈到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过我还是觉得最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在此基础上吸引人才。行销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贼船理论”(绝对不含影射的意思),说的是:在码头有一艘贼船,船长常常到处骗人上船,受到骗的人到处宣传,船长能够骗到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再也没有人会上当受骗了。这背后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留住一个人才的成本只有吸引一个人才的成本的四分之一(行销学原理)。政府应该设立一些科研基金,关于人才的生活保障基金等等,对于在校学生,应给予生活补助,设立响应的政府奖学金等等,给广东大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让广大高校学生对广东的开发事业忠诚,这是很难做到的,但也是绩效非常高的。此外,广东还有很多小方面做得不够,如:外来技工转证的问题等等。

  4.营造活跃的经济氛围,培育创业的温床。经济自由是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国际上常用经济自由度指数反应,它主要由贸易政策,税收水平,政府干预,管制程度和货币政策等,广东政府可以在经营许可,证券,兼并法规,激励政策等发面下手营造一个适合创业的温床。对于创业,据我所知,经济园区内的政府相关基金是要考察技术含量,创业者等等很多因素的(这是必须的),但我知道,对于创业者,我知道一般是要求海归,等等非必要性参数占的权重太大。我承认海归里面大部分都是精英,但并不是只有海归才能创好业。许多海归拥有技术,但没有管理经验,还有就是眼高手低的情况比较明显,高傲的也是屡见不鲜。相反很多有好的创意,但学历不高,没有出国经历的创业者没有机会。盖茨大学肄业,戴尔创始人也是大学肄业(在PC方面战胜当时的市场领导IBM),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的学历也不高......学历是重要,但远远没有像现在政府看的那样重要。此外,技术创业是一个方面,创意创业,服务创业等等也是可以的,想想四季酒店,联邦快递,迪斯尼创业之初都没有什么高技术可言。

  5.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结合广东实际情况,重点出击。现在就拿技术创业来说吧。大家知道现在是信息技术统领各行业的时代,相信这在将来的二十年也不会改变,二十年只有呢?信息技术赖以生存的就是半导体产业,而半导体基于材料(事实上,制造业都是基于材料)。随着人们认识物质的两极化(微观,宏观),传统的材料已不能满足需求,纳米材料将引发第三次产业革命(相信不会太远),已经是国内外一致认同的。第一次产业革命造就了西欧,第二次产业革命造就了美国,日本,我们中国再也不能错过第三次产业革命了。中国只有在第三次产业革命占据优势,才能釜底抽薪,一局超过欧美,日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外,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燃料电池,新型能源,环保产业,超导材料等等新兴产业占总产业比值将越来越大。华工的材料学院,环境工程都是很强的,政府应该予以重视,设立一些政府基金,促进科学研发以及产业化研究。中大的医学是亮点,也应该予以重视。

  6.产业结构的优化。说实话,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发展轻工业,并且是高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跟不上去,基本的制造业也比较落后,而香港,澳门回归后,珠三角更是要与香港,澳门联系起来,优化泛珠三角的产业结构,重点抓住第三产业,制造业和第四产业(创意产业)。最近广东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东莞鞋厂的搬迁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政府注意到这一问题,现在正是珠三角产业结构改型的时期,希望广东能够顺利完成产业改型。

  当然,小珠三角不是“一无是处”。小珠三角现在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期间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外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广东最近几年的GDP,但是广东经历了这样的“痛之后”,小珠三角的经济将面临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重新夺回经济地位也未为可知。

  两局题外话:随着广东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内迁,给内地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内地经济得到发展,相信内地的经济也会发展起来,然后再向高科技发展,一个过程问题......话说回来,牺牲资源,环境带来的发展......直接引进高科技,内地可能还不具有这个条件。

  上海,深圳。这两个地方简直有点奇迹。上海GDP直追香港,有望在2010年赶上香港,不过人均GDP嘛,还有一定的距离。香港已经成熟了,而上海正出在壮年期。深圳“弹丸之地”,人均GDP(过万美金,超上海的9000美金),购买力都是相当另人不可思议的。想想看,06年每平方公里的GDP是2.98亿,内地相信没有哪个城市能够与之媲美,GDP超过香港的一般了。 品牌战略

海尔,中国造 您

要问3M中国具体卖什么的?3M是一家以创新著称的多元化科技企业,世界500强公司之一。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在其百多年历史中开发了6万多种高品质产品。它的产品领域比较宽泛,从家庭办公用品到医疗用品,从运输、建筑到商业清洁、安全防护、和电子、通信等个领域都有3M的产品,消费者比较熟悉的有思高百洁布、高曼无痕挂钩、Post-it报事贴,3M车膜,3M家用饮用水等。可以说世界上50%的人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3M公司的产品。

更多3M公司的介绍,请查阅百度百科词条3M中国有限公司(http://baike.baidu.com/view/2879903.htm)及3M公司(http://baike.baidu.com/view/69011.htm)

~希望以上回复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Tags: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100分),中国现近代史的演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