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圣的诗是以“忧国忧民”为主旋律。和汪精卫的曲线救国有天壤之别!当今文人谁配望诗圣之项背?谢谢邀请!

最佳贡献者
2

杜甫为诗圣这个称呼是儒家的尊称.被称为圣人的人,都是符合儒家思想,忧国忧民,爱民如子,具有广阔的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杜甫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抱有积极的入世热情,忠君爱国.自身身处困境之中,却还能关心广大和自已一样的人,这种博爱的情怀,是当得起圣人称号的.而这种情怀主要是通过他成就极高的词作表现出来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表现的就是这种情怀.

杜甫的艺术成就.杜诗是集大成之作.从题材、内容、风格、造语、章法各个方面都极为突出,成就极高.不多写了,这个容易找打.所以结合上面的那些,他被称作诗圣.杜甫是个爱国的人。“爱国”与“忧国”显然不同。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极盛转入衰败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造成之后百年的大动荡,国家屡屡被推向破亡的风头浪尖,因此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诗人,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但杜甫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不仅仅在诗作中嗟叹“国将不国”,发出些呻吟,更是立下雄心壮志,渴望驰骋疆场,为复兴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借戍边将士之口说“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男儿死无时”(《前出塞九首》)他向他的朋友大声疾呼,希望他们能同自己一起“济时肯杀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他更勉励即将奔赴沙场的朋友“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寄董卿嘉荣十韵》)。杜甫这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对后世起到了巨大激励作用。

在后代,每当中华民族遭受危难的的时候,杜甫的诗歌就会成为全民族的精神食粮。


3

题主当是恨国党,想拿杜甫比方方。

诗圣当年逢战乱,难民往昔历沧桑。

吃苦不曾投安史,挨饿亦未做汉奸。

精方走狗不要脸,公知吃肉还骂娘!

4

唐代封建社会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荣,发展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代,曾经达到全盛的阶段;但是,随着专制统治者的日趋腐化和政治的急速败坏,封建社会所固有的种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和加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首先爆发为'安史之乱'。从此,唐代封建社会转入一个战乱频仍丶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杜甫的作品里得到最充分最深刻的表现。杜甫的创作,将中国古典诗歌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使中国古典诗歌从来没有这样深入地走向人民丶走向现实生活。他把许多富有社会意义的重大主题,带进了诗歌的领域,使政治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因此,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政治诗人。他抨击时政,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计,不被任何人指使,而是出于诗人一种不可阻止的丶自觉的要求。诗,在杜甫的手里,不仅是抒发感情丶摹写物象的工具,而且也是干预时事丶指责国政乃至评论军事策略的手段。

5

杜甫作诗讽刺朝庭,不是有人指使,如果有人指使那意义就变了,杜甫作为一名政治诗人,忠君,忧国忧民,一生写下了多少首诗无从考证,以现在留传下来的就有1500多首,被称为“诗圣”,诗的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现会现实和矛盾,所以,杜甫的诗又被称为“诗史”。下面我进一步从四个方面回答下这个问题。

一、大环境

纵观唐一朝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发达的盛世,言论自由,同朝的诗人不少都写过抨击朝庭和权贵,讽刺社会现实的诗。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就揭露了唐玄宗为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累死差官累死马匹的骄奢淫逸,“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白就更不用说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生活在唐朝的中后期,正是唐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期,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灾难,更是写下了众多揭露最高统治阶级的诗,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

二、忠君思想

杜甫的祖上杜预是西晋大将军,爷爷杜审言既是大诗人也是朝庭重臣,爸爸杜闲都是仕途,只是到了杜甫这一代不顺利了,但杜甫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学成入仕,报效朝庭是终身的追求。

三、杜甫的朋友圈

杜甫的《秋兴八首》里这样介绍他的同学朋友“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就是说他的好友好多都是权贵,就拿杜甫草堂的建设来说,他的好友韦续提供竹子,韦班赞助松子和瓷碗,他的表弟王十五司马提供资金。生活困难了更是向高适刺史直接求援《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就有“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古时犯罪严究同党,这杜甫如果作个诗讽刺下朝庭,都要治罪的话,这帮好友也会受到影响和牵连。

四、杜甫自身的努力

杜甫也不是就写诗讽刺朝庭,主要还是追求功名,报效朝庭,但很不幸的是,两次科举都无功而返,一次是考官觉得杜甫非常有才华,将来会威胁到他的官位,另一次更荒唐,李林甫以乡野无人才一句话互弄唐玄宗,拍马屁,赞美唐玄宗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已经全部在朝庭效劳了,竟然一个没录取。后来,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冒着生命危险从叛军手里逃脱追随朝庭,唐肃宗念其忠心,赏了他个左拾遗的官,可好景不长,宰相房琯与叛军交战惨败,五万兵马伤亡四万多,唐肃宗龙颜大怒,要治罪于房琯,可杜甫此时还为房琯求情说好话,被唐肃宗视为房琯同党,一块贬官。




6

杜甫本是一个满腹经纶,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之人,他在诗中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他自比历史上的名臣,想成为那样的人。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想辅助国君把国家治理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35岁到长安,第2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由于奸相李林甫欺上压下,使那一科,没有一个人中选。"林甫乃上书贺野无遗贤"(资治通鑑,唐纪三十一)

杜甫对玄宗晚期,肃宗,代宗三朝都有过讽刺。

唐玄宗天宝以来,他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的穷兵黩武者,他是"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丽人行)的荒淫昏瞆者。杨国忠的骄奢淫乐和贵妃姊妹的宴游,是所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肃宗朝,在张良娣,李辅国的娇惯,挟持下,致使父子恩疏,贤臣远放。杜甫有"洗兵马"诗来讽刺肃宗。正如钱笺所云:"刺其不能尽子道,且不能信父之贤臣,以致太平也"。

代宗朝,又是程元振用事,解郭子仪兵权,以致吐番入侵,京都沦陷。杜甫有"忆昔"之一,来讽刺代宗。又如钱笺所谓"此不亦童昏之甚乎?公不敢斥言而以忆昔为词,其旨意婉而切矣"。

杜甫是个高风亮节之人,他讽刺了三朝,但他仍是"时危报明主,衰谢不能休"(江上)。没有什么人能指使了他的,反而他写诗勉励过他的一些身居高位的朋友。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椐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焕侍御)。对严武,希望他"公若豋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他忠诚于自己的祖国,他眷恋着广大的人民,他的志向是坚定的,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所不能左右

的。

7

没跑,仓颉指使的。??

8

杜甫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尊敬之外还有佩服,能够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忧国忧民之情正是文人骨子里的倔强与坚持,所以以诗讽刺朝廷的说法不成立,指使就更有点想当然了!

受人指使,以诗讽朝廷,肯定要有利益关系吧?

是给杜甫护照还是替其出书名扬天下呢?

大唐的护照那时是世界通行证,兵马所过之处,皆为大唐领土,所以杜甫身为唐朝人,永为唐朝魂的文人精神不可能加入外藉。

至于出书也不需要,李白都没版权钱收,靠的是四处打秋风,有钱人家的接济,所以杜甫出书也不可能。

名扬天下,当时杜甫没想那么多,能够填饱肚子都不错了。

如果有人指使,杜甫也不会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后去修补茅屋了,早用指使的钱盖三层小洋楼,一层装书,二层装明月,三层装银子。

没有交易就没有伤害,所以呢,杜甫穷着心里却装着天下,没有什么迫害妄想症的表现,加果真有人指使,那是老百姓的疾苦,没有向外邦献谄讨好什么事,更不会大声说:我是杜甫,我要揭露社会的丑恶,谁也拦我不住!

朝廷的刀是假的吗?任凭你丑化大唐?自由是朝廷给的,杜甫真要这么干就不是诗圣了,而是诗人中的跳梁小丑了!

唉,诗圣写几句诗又是讽刺朝廷,又是指使,真特么地冤!

9

作家协会指使的!

10

当时没有境外反唐势力,受人指使的可能性不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