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没有宦官专权吗?小鱼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宋朝有没有宦官专权 这个问题。

陈桥驿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后周皇帝世宗柴荣在议取幽州时,染病后不治驾崩。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北征途中,行至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即皇帝位,定国号宋。自此开启中国历史上三百多年的宋王朝统治。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和继任者赵光义,历经唐代中后期及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朝代更迭的动荡局面,又灭南唐,伐北汉,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他们深知武将权力过重将造成天下局势不稳,建国之初,就制定了重文抑武的国策。为防止大臣专权,设二府三司,分掌管财、政、军大权;三省六部官、职分设,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

二府三司制度机构

有史料称,宋太祖在位期间,接受唐中后期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宫里仅留50名太监,并且严格限制宦官权力,除了伺候后宫做粗活杂役,还要被派出公干,几乎没什么精力再干预政事。 另外,根据宋制,南宋时期皇帝的诏书必须由皇帝、太后、宰相和三名大臣联名才有效力。即便哪个宦官受宠想染指朝政,宋朝也有严格的台谏制度,定会让其铩羽而归。比如北宋末年的“六贼”(蔡京 王黼 童贯 【宦官】 梁师道 朱勔 李邦彦)倒台被诛,都和太学生陈东联名十几万百姓上书施压的结果有关。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百姓安居乐业的盛景

所以小鱼说,二府三司制度,台谏制度和修文轻武的国策,被宋代的继任者们坚定的贯彻执行。笔者认为:宋代国家决策从未出现宦官专权的事例,北宋历四代皇帝治理就达到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时代,有研究资料推测宋仁宗时人口达到1亿多口,这在中国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几个朝代中是不很多见的。

我是小鱼读史,记得关注我,我们一起聊历史。

最佳贡献者
2

汉朝是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一个是舅舅家族,一个是一把屎一把尿把皇帝养大的太监,所以说东汉中后期皇帝基本没有实权。宋朝就不一样了,外戚和宦官都被排除出了权力集团,甚至连宗室和武将也要低人一等。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的实权,牢牢地掌握在文臣集团手里。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的时候,就已经想通了一件事,武将手段太毒辣,容易推翻朝廷,宗室又有合法继承权,而宦官集团在唐朝是巨大隐患,文臣就算权力再大,也翻不起天来。

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有宋一代,同品级文臣的地位永远都比武将要高。皇帝的权力都是有限的权力,他拿什么给宦官撑腰呢?

01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你说气不气人?

宋朝皇帝的确是权力巅峰的第一人,是真正拥有实权的。但是他能够肆意决定任何事情吗?这是不行的。

因为宋朝是一个讲究法治的朝代,这个时期的皇帝,要决定重大事务,必须要和士大夫们共同商讨,在讨论以后,皇帝再给出决断。

如果大多数人不赞成这一决断,那么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宋朝皇帝会否定掉自己之前的决断,重新让大家讨论,而不是一意孤行。

由此可见,宋朝皇帝的权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文官集团帮助皇帝巩固皇权的同时,其实也成为了车胄皇权的一股力量。

文官本没什么可怕的地方,毕竟都是一介书生。但是这帮人嘴巴毒啊,不管什么事儿都要掺和一下。

比如说皇帝娶老婆的事情,这本来是皇帝的私事,这帮文官集团的人,却总是要拿各种条条框框来告诫皇帝,这也不能娶那也不能娶。

所以说宋朝皇帝的婚姻生活,其实多半是被文官集团所操控的。比如说宋仁宗赵祯,因为从小被皇太后刘娥操控,所以他的性格十分柔弱。

这种性格被文官集团发现以后,他们立刻开始干涉皇帝的婚姻生活。《清平乐》宋仁宗的感情经历虽然丰富,却一直都不顺畅,其实大多数原因就是这帮文官集团在哔哔。

02刑不上大夫,就是可以这么无理取闹。

那么难道宋朝所有的皇帝都从谏如流吗?难道就没有昏君吗?昏君就不会杀了这帮士大夫?

  1. 当然是有昏君的,可是老祖宗赵匡胤还有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刑不上大夫。这就是说不管文官犯了什么罪,都不可以对他们用刑。
  2. 这一下子天下读书人可就乐开了花了。宋朝的确是文人的天堂,他们将学而优则仕的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有了这块免死金牌,这帮文官集团的嘴炮,还不是有事儿没事儿就轰两下?他们除了皇帝,还真的没有其他对象可以轰。
  4. 就算是遇到昏君,要宰了这帮文官,文官集团也会抬出这句刑不上大夫来给自己做挡箭牌。除非皇帝连祖宗都不要,否则就是不能打文官。

在宋朝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字狱案件,那就是乌台诗案。这一案件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平日里爱写诗词,这种优秀的习惯,给我们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作品。可是这些诗词在当时却成为了当权者的一种负担。

为此有心人特地在苏轼的诗词里挑出了那么几句来,认为这是在嘲讽当朝皇帝宋神宗。宋神宗大怒之下,将苏轼给关了起来。

盖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监察御史里行舒亶弹劾苏轼

嘲讽皇帝,换哪个朝代,那都是要被活活弄死的。那么苏轼是什么下场呢?让各位看官非常遗憾的是,苏轼被好端端给放出来了。

不管是好友求情也好、苏辙辞官也罢,其实都抵不上那一句刑不上大夫对宋神宗来的直接。宋神宗总体来说还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他当然不愿意违背老祖宗留下的法令,不杀苏东坡,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03宦官是皇帝永远都离不开的好帮手。

明朝为什么宦官干政最为昌盛?因为从朱棣篡位开始,宦官成为了皇帝最为贴心的帮手,此后历代皇帝,基本都十分信任宦官。

  1. 宦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没有家庭,可以一心一意地为皇帝效力。这是文官集团永远都取代不了的。
  2. 而且皇帝从小到大,一直都离不开宦官的照料,可以说在皇帝的生命当中,宦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与者。
  3. 文官集团一般是考进士考上来的,他们跟皇帝压根就不认识。你是相信一个从小陪伴你的人,还是相信一个一点也不认识的人呢?

凭借着生理缺陷上的优势,宦官可以日夜陪伴在皇帝身边。而文臣下了班,只能直接回家里的热炕头,这也是一种差距。

久而久之,皇帝自然会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交给宦官来做。因为文官集团太轴了,他们只考虑国家层面的利益,不会管皇帝的利益。宦官就不一样了,他们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宋朝其实也是一样,与文官相比,宋朝皇帝更加喜欢宦官,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之所以没有造成宦官干政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文官集团太强势了。

总结:文臣强势起来,宦官就没有市场了。

说到底宦官干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皇权没有丝毫掣肘。皇帝想干嘛就能干嘛,一家独大的情况下,他自然更加喜欢任用跟自己亲近的宦官。

朱元璋建国虽然严令宦官不能干政,可是他把宰相给废了,打尽了天下文人的脸面,虽说的确使得皇权至高无上了,但是也为后来宦官干政埋下了伏笔。

在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庇佑之下,宋朝文人十分强势。尤其是对皇帝来说,宋朝文人简直是他们的噩梦。

在这种情况下,连皇帝自己有时候都要听文人的话,这帮宦官又拿什么来跟文臣斗呢?即使有过一小撮宦官乱政情况,也都被强势的文臣们给收拾了。

这帮人饱读诗书,你以为是吃干饭的吗?他们对付起宦官来,当然是各种手段都能用得上。

参考资料:《宋史》

3

宋代吸取唐代宦官专权教训,对“待宦者甚严”,不过也并非没有宦官专权,只是没有出现汉唐那样的恶政。

一、宋朝吸取前代教训,“有所惩也”

唐代的教训,无论是藩镇割据,还是宦官专权,都给宋朝提供了足够警惕的教训。

“去唐未远,有所惩也。”

从宋太祖开始,便严格限制宦官,“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许养子为后。”

此后宋太宗、宋真宗都很慎重,即便有时想重用某一宦官,也被宰相们制止。

宋代在政治上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共治”政治,宋初留下的制度被逐渐推崇为“祖宗之制”,要严格执行,加之共治政治下宰相权重,宦官专权的机会较小。

“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貂珰有怀奸慝,旋踵屏除。”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宋代出现了天子年幼的情况宦官容易上位的时机,也没有演变成严重的宦官专权。

二、宋代也有大宦官败坏朝局的

宋代臭名昭著的大宦官莫过于宋徽宗时期了。

宋徽宗时期,宦官童贯、梁师成败坏祖宗法度,祸国祸民。

童贯,“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奔走期会过于制敕”,“穷奸稔祸,流毒四海。”

梁师成,权臣王黼“父事之”,虽蔡京父子亦谄附焉,都人目为“隐相”。

他们对宋徽宗时期朝局的败坏有很大的责任。

但好在祖宗之法仍在,士大夫对此一贯反对,宋代没有出现可以废立皇帝,完全把控朝局的大太监。

以史为鉴,宋代在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对唐代的教训充分吸取,建立了有效且十分完备的法度,来防止宦官专权。

4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没有外戚和内侍专权的朝代,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宋朝的“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本国策。

在这个架构中,天子是士大夫集团推举出来治理天下的代言人,士大夫集团则共同享有统治江山的权力,所以终宋一朝,始终以文官的利益优先,“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成为那个时代文官最豪迈的宣言。

当然从小我们就学习过三角形的结构才稳固,皇帝与文官并不是所有方面的利益都一致,所以这个时候还需要有一股势力来制衡文官。

虽然宋朝皇帝压制了武将的整体势力,但是做为“杯酒释兵权”的交换条件,皇室选择了与解甲归田的将门联姻,尤其是仁宗皇帝的两任皇后郭氏和曹氏都是将门女,而继位的英宗赵曙的妻子高滔滔则是曹皇后的外甥女。

所以宋朝是将武将中的一部分与外戚合并在一起管理,这样形成了一小股与皇室荣辱与共的武将群体,而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武将狄青由于不是将门出身,所以哪怕他做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也得不到将门的支持,最后在文官的攻击下忧郁而死。

既然已经由皇帝、文官加将门组成了一个三角形,那么皇帝也没有必要再扶持一个宦官群体出来分权,当然部分大宦官的势力可能并不会比一般的宰相小,但是毕竟与汉唐时期的宦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宋朝的官职中依然是以宰相为尊,就算是亲王见了宰相也要行礼,更不要说宦官了,若不是他们在某些方面代表皇家的利益,文官们绝对会没事就杀一批宦官来立威。

所以终宋一朝,都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宦官势力,就算是北宋末年的六贼里的童贯和杨戬等人,在权势上也比不上太师蔡京。

5

并不是,其实还是有的。

《宋史》记载:"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许养子为后。又诏臣僚家毋私蓄阉人,民间有阉童孺为货鬻者论死"

宋太祖赵匡胤不允许宦官干预朝廷事务,使宦官只限于在内廷行走供奉。宋太宗赵光义,对宦官的防范更为严格,即便是对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宦官,也只是授以虚衔,不许其担任可以参知政事的要职。比如宦官王继恩,在太祖时就"赐金紫,加武德使",太宗即位后,王继恩率军征讨,战功显赫。朝议赏功,中书欲除宣徽使。太宗曰∶'朕读前代史书,不欲令宦官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以他官。'宰相力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任无足以为赏典。上怒,深责相臣,命学士张泊、钱若水议别立宣政使,序位昭宣使上以授之"。由此可见,宋朝开国之初的两位皇帝,对宦官干政弄权的危害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们能做到防微杜渐,严禁宦官得到干政的机会。

尽管宋朝前两位皇帝对宦官防范甚严,但是,他们所制定的要求并没有延续下来。到了第三位皇帝真宗时,禁止宦官参政的"祖制"开始被破坏。真宗的文才武略都不及前两立皇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他伪造"天书"封禅泰山,提倡佛、道、儒,大搞迷信活动。他的昏庸为近侍宦官提供了干知政事的机会。当时宦官虽被真宗信用,但是,朝臣还没有忘记前朝皇帝定下的"禁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抑制宦官侍宠干政的行为。可是,这一时期,宦官渐渐改变了身份和地位,对朝政多有干预。真宗即位后,宦官被委以重任的人数渐多,干政之事屡屡发生。

宋朝的宦官干政擅权,常常通过两个途径,其一是取得皇帝宠信,争做"差遣"之官;其二是与掌握朝政大权的宰相勾结,徽宗赵佶统治时期,可谓是宋朝宦官为害最为严重时期。

宋徽宗在位二十余年,朝中有六个臣僚深受宠信,史称"六贼"。对于"六贼"所指之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蔡京、童贯、王黼、高俅、杨戳、梁师成,这是当时的一种说法;其二是当年太学生陈东上书所指的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酌六人。若按第一种说法,宦官则占一半;若排除两种说法的出入,以一致定论的蔡京、童贯、王献、梁师成四人计,宦官还是占了一半。由此可见当时宦官干政弄权、为害朝廷的程度。

童贯内恃徽宗宠信,外与蔡京勾结,握军权达二十年之久,梁师成掌握朝廷机要文书,与王黼相为表里,被时人称为"隐相",杨戳"善测同人主意",得宠之后,"立法索民田契","增立赋租",祸国殃民。这一时期,"六贼"当道,朝政腐朽,终使大宋王朝丢弃半壁江山。

宋王朝偏居江南后,又经历了九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史称这一时期为南宋。

南宋时期,朝臣对宦官用事弄权十分憎恶,但皇帝却宠信宦官。宦官蓝珪、康履深受高宗赵构宠信。高宗有心限制宦官干预政事,"诏内侍不许与统兵官相见,违者停官编隶"。可是康履根本不听,结果引起诸将不满,统制苗傅和武功大夫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了枢密使王渊,高宗为平众将之怨,先是将康履除官,最终无奈才将其交出斩首,死后还赠其官职。

6

历时三百一十九年的两宋时期,吸收了唐代的教训,为了压制了宦官的品级,对宦官设立了独立的官阶体系,在宦官系统内的升迁,最高只能做到内东头供奉官,如要继续升迁,就得转出宦官系统,改为武官系统,并接受吏部的管辖。


即便是宋代最为位高权重的宦官,深受宋徽宗器重,并曾经领军作战的童贯,一样要接受枢密长官的管辖。这也就是《宋史》中所说的:“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


但是宋代一样有两个胆大的、试图干政的宦官:

宋太宗病危期间,宦官王继恩,意图串通参知政事李昌龄,来拥立已经被废为庶人的宋太宗长子为帝。赵元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这样王继恩可以很方便的独揽大权。后被宰相吕端予以制止,并将王继恩等人或贬黜或流放。


宋真宗患重病期间,宦官周怀政蠢蠢欲动,企图联合同伙除掉宰相丁谓,逼迫真宗退位给太子赵祯,意图凭借拥立之功控制大权。宰相丁谓得到密报后,在真宗的皇后刘氏的支持下,抢先一步将周怀政缉拿并斩首。


宋朝的在吸取先前王朝的经验,重文轻武之风大行其道,宰相的权利不单单制约了武将,也同时制约着宦官,这应该就是宋代没有出现太监祸国的原因。

7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首先来说宋朝到底有没有宦官专权,我的回答是应该是有的,不过由于宋朝政治策略之由像其它朝代一样宦官独揽大权架空皇权的案例应该是没有的!(此处为个人观点)下面????我们详细的解释一下:

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等。到了明朝,对于老年的太监又称伴伴。

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等。

《楚汉传奇》记,宦官(huànguān),是中国古代专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自东汉时期开始,均为被阉割失去性能力的人。

宦官,也称太监、内官、内侍、中官、中涓、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到了明朝,对于年纪大的太监又称伴伴。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用阉割过的男人作为宫廷内侍并非中国独有产物。以往朝鲜、越南的皇室也喜欢使用去势的男性作为内侍,中东国家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经有相同的做法。圣经新约中亦有向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太监传福音的记述。英文中太监(eunuch)一字即由希腊文“守护床的人”转变而成,可见宦官在中外本来都是为了保护后宫贞节、皇族血统而设。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太监,名为诸女领班,也有白人太监,但黑人人数多,势力也较大。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宋朝

宋朝时期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而辽国,据《辽史·百官志》载,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

秦翰、王继恩、窦神宝、童贯、李神佑、李宪、李舜举等等宦官曾领兵。宋代对宦官参政防范较严,太祖时,不令宦者“预政事”,宦官到一定年资必须转出外任。

那宋朝到底有没有宦官掌权的时候呢,应该有这么一位:

监军误国流毒四海——宋·童贯

童贯,少年净身入宫,投于大太监李宪门下。他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于媚术。徽宗即位后,他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献古玩,弄字画,用尽心思讨得这位风流天子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他与蔡京联手,排挤朝臣。

公(即蔡京)媪(即童贯)二相,朝内朝外,互相勾结,独霸北宋军政大权,朝野百官,尽出其门,童太监成了“童大王”。童贯独领兵权二十年,北宋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虚,他却兵权永固,足见他保权固位手段之高。

宋代汲取了前代的教训,“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貂珰有怀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与防微杜渐之虑深矣”。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严格控制宦官,避免其专权,故而人数也不多

故宋代虽有童贯、梁师成等祸国的宦官,但宦官之权力并没有凌驾于宰相之上的权势。

总得来说宦官专政的局势在宋朝来说是少有的

8

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是汉、唐、明三个朝代。它们的衰弱、灭亡,或多或少都与“宦官专权”脱不了干系。但有人发现,宋朝似乎未曾出现过“宦官专权”的政治现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自此,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愈演愈烈。宦官专权,掌握皇帝生死废立;藩镇割据,开启了唐末五代的分裂乱局。纵观历史,宦官专权的顶峰无过于唐代。而究其原因,在于皇帝失去了对军权的掌握,以至于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要系于宦官之手。

大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最直接的反应肯定是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而唐朝灭亡最大的教训在哪呢?从中央来说,在于宦官专权,皇帝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从地方来说,在于藩镇割据,中央已经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兵制进行改革。正如王曾瑜先生所言:“当时的兵制改革,简单说来,就是建立枢密院——三衙体制。”而这种统兵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将握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三者分开,这样造成的特点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因此有效防止地方势力割据的可能性。

此外,又实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正如《宋史》所言:“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橅,可以预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综上,我们在讨论宋代的政治现象时,总是不能脱离其立国时所奠定的气质——以儒立国和重文抑武。

对于宦官问题的讨论也不能离开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剖析宋代的宦官群体,为何没有形成专权的现象。

(1)“祖宗之法”的约束

整个宋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严守“祖宗之法”,几乎成了一种政治信仰。早在宋太祖时期就严格规定了不准宦官干政,其自己严于律己,“不受内臣所媚”,“止令掌宫掖中事,未尝令预政事。”此外,还严格控制宦官人数,“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宋太宗时则不超过180人。从数量上就难以形成势力集团。之后的皇帝严格遵守这一点,所以,宋朝未曾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

(2)重用文臣,宰相权力高

《宋史·宦者传序》言:“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以宰相为代表的政府权力高于内廷,有权过问内廷之事,宦官则不能干涉政府之事,从而有效牵制了宦官权力。用宋人吕中的话来说:“我朝所以无内朝之患,以外朝之除拜,在内不得而知,内庭之请谒,在外可得而知之也。”例如仁宗时期,皇帝宠信一个叫杨怀敏的宦官,因过被罢免“入内府都知”之职,仁宗想要复其职,却被政事堂下面的知制诰(宰相机构)直接驳回,并严辞拒绝。

(3)宦官多在军中效力,有监督权但无兵权

宋朝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其中一项就是确立监军制度,因此,大量的宦官被派往军队监军,他们也只能在武将面前耀武扬威,而面对庞大的文官集团则不敢张扬。

(4)实行“士大夫政治”,形成共治天下的格局

纵观历史,宦官专权厉害的朝代,也是君臣矛盾较为激烈的时代,如明代。皇帝为了牵制文官集团,从而赋予宦官集团一定的权力来使彼此争斗,自己从中平衡,往往导致宦官集团的膨胀,出现所谓的“阉祸”。

但宋代的政治格局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君臣矛盾小,宦官集团也就没有了生长空间。

(5)宦官品阶单列,地位不高

宋朝将宦官与文臣、武将区别开来,设置了独特的官阶体系。宋朝的宦官机构有两个:入内内侍省、内侍省。前者简称“后省”,其官员有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后者则简称“前省”,其官员有左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即便是地位最高的宦官品级也不过五品。

或许有人会说,北宋末年不是出现过童贯、梁师成等权倾一时的宦官吗?确实如此,宋徽宗时宦官数量膨胀,达到四千人,出现童贯掌军事,梁师成“典机密”的特殊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和文官集团的腐败脱不了关系,由于宰相蔡京、王黼媚上取宠、纵容宦官,从而造成了北宋政治生态的破坏。

尽管他们能凭借皇帝的宠信作威一时,但北宋的制度决定了他们无法攫取军权。正如《宋史·职官志》所言:“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年无兵变也。”

所以童贯打完仗以后,还得将兵符和军队归还枢密院和三衙,其最终也被宋钦宗斩杀。

由于宋代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态决定了宋代不可能出现宦官专权。

参考资料:

【1】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

【2】邓小南:《祖宗之法》,三联书店,2014.

【3】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5】欧阳修、宋祈:《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6】吕中:《大事记讲义》卷三《太祖?幸太学》

9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知道“宦官”是什么。

宦官:俗称太监(东汉时期开始,均为阉人担任)、内官、内侍、中官、中涓、中贵人,而到了明朝,就对于年纪大的太监称为“伴伴”。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和其家族役使的官员,主要职责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在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宦官,因与皇室朝夕相处下,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时,故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宦官专权干政的情况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出现过,从六国大一统的秦朝赵高开始,到汉朝、唐朝、明朝都出现过,就连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朝代都出现了宦官专权的情况。而宋朝就例外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宦官专权的王朝,宋朝由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权倾朝野的宦官,那么宋朝到底是如何做到没有宦官专权这种情况呢,在这里分析下:

1.宋朝宦官的数量少,降低了干政的助力

宋朝的皇宫规模是历朝历代中最小的,自然人员小宦官也会小,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宫中一共只有130多个宦官;到了宋徽宗时期宫中的宦官也不过才700余人。而宦官想专权干政就一定要有帮手,至于帮手也一定是宦官,宦官的数目小,而有能力的宦官就更小了,即使宋朝出现一两个有智商有能力的宦官,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2.宋朝历代皇帝一直牢记,唐朝的宦官高力士到后期的所有前车之鉴

大唐盛世时期的宦官高力士开始,一直到了唐朝的后期都出现了宦官干政的情况,不但可以掌握京城驻军的指挥权,还可以对各级官员随意任免,甚至可以任意的废立皇帝。宋朝建国后,因赵匡胤是一个制度设计的高手,进一步地加强了对皇权的统治,一招“杯酒释兵权”瓦解了武将手中的权力。就算到了中后期,由于祖宗定下的制度体系,导致即便皇权削弱,权力也始终无法落到宦官手中。

3.宋朝时期宰相的权力空前扩大,使宦官无法专权干政

宋朝的建立,皇帝和士大夫的水平都比较高,加上皇帝对士大夫非常尊敬,不需要宰相们过多的帮忙,什么问题他们俩完全就可以处理。到了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即位全靠宰相们帮忙,所以对恩人们应该有所表示,因宰相们什么也不缺,就只能增加权力了;同时宋真宗的治国水平也有限,不得不依靠那群宰相们,所以宋朝的相权在宋真宗时期空前扩大,要知道相权的扩大就意味着君权的降低,宰相不但在国家政事上矫正皇帝的错误,就连皇帝的私生活也能管。皇帝都被管成这样了,至于宦官作为皇帝的奴仆,那有机会去专权干政。

在宋朝时期抑武重文,武将在宋朝的地位并不高,宦官地位也高不去那里。当皇权削弱时,权力自然就落到了文臣手中,宦官根本就没有机会专权干政,所要做的职责就是服侍好皇帝和嫔妃,至于朝政上的事没有权力直接参与。就算是徽宗时期的童贯,都只封为郡王。所以,宋朝时期对于宦官的权力限制做得好,就不会出现有宦官干政的局面,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宦官专权的朝代。

10

主圣臣直的朝代,宦官就掀不起风浪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