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这个题目使我想起了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别的不说,单就"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人是南方人。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更是明清时期响彻中国大地的文人。据说,明清时期光江浙地区就出了全国一半的状元。再说民国时期,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如鲁迅,林徽因,钱钟书,沈从文,张爱玲,茅盾,郭沫若,巴金……等都是南方人。是南方地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吗?不过有一奌农夫是承认的,那就是南方因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富人多,因而文化氛围浓重。试想一个整天饿着肚子的人,那有精力和兴趣去追求其它呢?

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巅倒过来了,北方也出了不少大师级的人物。

中国近代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山东人。

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出生于陕西的大师级作家就有三个,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另外象老舍,梁晓声,萧红……等也都是北方人。







最佳贡献者
2

那时候空调暖气不普及,北方人冬天一到就蜷缩在炕上造爱造娃,每天晕乎乎。没空读书没空想事。南方人不同,春夏秋冬都能读书写字胡思乱想。

3

不可能呀,南方人一般属于百越后裔,从古至今都没有多少大师级别的人呀。

最出名而且是被正史铭记的正义者也就是——冼夫人

隋书》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传》--谯国夫人。

首先你不能把古代因为战乱南逃的北方人定义为“南方人”。

比如宋室南迁,宋高宗赵构带领的一批朝廷宗族避难于南方杭州(临安)一带,就不能说赵构等就成了南方人。

4

《秦一农夫》说的很好,补充一句,李大钊、孙犁、赵树理也是北方人

5

所谓的大师其实也就是文化名人,在民国时期确实以南方人为主。但这不是从民国开始的。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两宋时期。

在唐代和唐代以前,中国的文化中心始终在北方。以唐代著名诗人为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初唐诗人当中最负盛名的王勃,是山西人。盛唐时期三大诗人,王维是山西人,杜甫是河南人,李白祖籍陇西,但在四川长大。算起来有两个半北方人。中唐时期两大诗人白居易祖籍山西,生于河南,元稹是北魏皇族后裔,河南洛阳人。两大文坛领袖,韩愈是河南人,柳宗元是山西人。全部都是北方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李商隐是河南人,杜牧是陕西人。唐代其他著名诗人当中,也大多以北方为主。南方诗人当中在后世影响最大诗歌流传最广的是两个人。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江苏人。写咏柳的贺知章,浙江人。由此可见,当时整个文坛是以北方人为主体的。

到了两宋时期,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北宋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南方文人开始崛起,尤其以江西文人为代表。后人评选唐宋八大家,江西占了三位,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四川又占了三位,分别是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可以说北宋时期的古文大家全部都是南方人。在诗词领域也出现了此类情况。比如北宋著名词人当中,南方人的比重显著高于唐代时期南方诗人的比重。柳永是福建人,周邦彦是浙江人,秦观是江苏人,晏殊和晏几道父子都是江西人。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偏安一隅则几乎都是南方人,还有少部分是从北方迁往南方侨居的文人。

到了元明清时期,这样的文化上的南宋北青的结局一直没有改变,民国乃至现在都维持了这样一种格局。

民国时期所谓的大师,也就是一些著名的文化名人,确实也是以南方人为主。比如晚清至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保守派知识分子辜鸿铭,是南洋华侨后裔祖籍福建。著名文言文翻译家严复和林琴南也是福建人。梁启超及其后世子孙在文化领域贡献盛大,他们都是广东人。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有重要贡献的王国维和陈寅恪师徒,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江西人。中国近代文学的代表性人鲁迅,浙江人。白话文运动的代表性人物胡适是安徽人。

那么当代的情况怎么样呢?

网上有关于两院院士籍贯的分布表,从这个分布表来看江浙,两省依然遥遥领先,加上上海和安徽以后可以说构成了两院院士的将近半壁江山。而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都是人才重地。南方地区的优势非常显著。这个分布表大体上反映了中国最顶尖知识分子的来源地。

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有人曾经做过全国高等院校正教授籍贯的数量统计。情况其实和两院院士的分布差不多,只有江浙两省突破了2000人的大关,其中江苏接近3000人。北方省份仅山东和辽宁突破1000人,其余都在1000以下,南方有多个省份的数量在1000以上。从教授籍贯的分布来看,依然体现了南方地区的强势。这个数据大体上反映了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分布情况。

如果要探究为什么会形成南重北轻的格局,那么还是要回归到历史上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重心南移。经济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在唐代的时候,南方经济追上北方,形成了南北持平的格局,但是文化上还相对滞后一些。到了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其实已经优于北方,但还没有确定很大的优势。到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全面领先北方。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南方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越北方。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一些重要的外部刺激因素,就是北方在历史上多次战乱使得高水准文化人才大量的南下,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南方的文化。

从明清时代开始,由于南北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政府不得不考虑采用政治手段来避免南方文化过于强盛。但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面前,并没有办法真正改变这样一种现实。要想扭转南重北轻的局面,最根本的办法是进行北方经济的发展,只有南北经济平衡才能实现文化平衡。

6

近水楼台先得月!

7

中华岁月,大抵就是一部游牧民族的南侵史。长达数世纪的、绵延不绝的中原农耕民族苦难迁徙,益教世代移民背负起了,弃离先祖之原罪。

游走岭南一带,不免心潮起伏 —— 每见客家、闽南、潮汕的河洛后人,每见祭祖祀天、师严道尊的盛景又现,能不教人热泪盈眶?

民国大师,南人尤甚,盖为此故。

8

院士和富豪绝大多来自南方!北方与南方差别还很大,特别是语言,性格,生活习惯上。

9

南方地理条件好,气候温暖湿润,耕读世家多,因而文化氛围浓重。生活条件无忧无虑后,依然重视读书,所以文化发达。

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巅倒过来了,北方也出了不少大师级的人物。唐宋八大家许多是南方人,仅举一例,近代文学家徐志摩,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等都是南方的浙江人,就不难解释了。

10

民国没有那么多大师,别把他们捧的过高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