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3年最有可能跃升为一线的城市有哪几个?原因是什么?个人觉得杭州、长沙、武汉、成都潜力巨大:不要说未来两三年。就算是10年,也不会出现新的一线城市。一
不要说未来两三年。就算是10年,也不会出现新的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主要还是通过经济层面来界定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商业领域的一个概念。
那么先看经济总量。现在的四大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早已突破2万亿。而二线城市当中,除了重庆以外都没有达到这一点。重庆能够突破2万,凭借的是其接近一个省的管辖面积和人口。重庆的经济质量不要说和一线城市相比,在二线城市当中都是相对靠后的。二线城市当中,最接近2万亿的两个城市是天津和苏州。但是和一线城市中的最后一名,广州相比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说,在10年以内这两个城市也赶不上广州。
再看资金总量。这个指标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准和对周边地区的资金汇集能力。同样是四大一线城市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二线城市当中表现最好的是杭州。不过和广州相比依然有比较明显的落差。南京的表现也不错,相对来说,武汉和成都的表现就很一般了。至于长沙的表现就不是太尽如人意了。天津的表现也不是很好。苏州由于政治地位较弱,在这一个领域当中是表现比较差的。
接下来看社消总额。这个指标反映了当地的消费能力以及商品流通的集中程度和对周边地区的市场辐射能力。在这个指标上,广州远远优于深圳排名第三。深圳连第四都没有排到,表现还不如部分二线城市。这实际上反映了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这一个领域方面的积累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临近广州和香港两大商业中心城市的情况下,是有较为严重的消费转移和抑制现象。从这个指标上看,重庆,成都和武汉凭借人口优势排到了前面。比较令人意外的是,杭州的表现不是很好,连苏州都不如。长沙的表现则是更差的。
由此可见,一线城市的一个特点是基本上在各个指标上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而少部分二线城市可能在某些指标上比较出色,但是在大部分指标上还比较落后,在短期内赶不上。
至于非经济资源的积累,这个很依赖于国家的政治布局,地方政府自身努力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大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因此也不需要加以讨论。
就目前来看,综合实力最接近于一线的二线城市应该是天津。而以天津目前的实力,要想赶上广州,在10年内是做不到的。而其他城市要想达到天津的水准,在短期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苏州还有可能,杭州、长沙、武汉、成都都没有可能。
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还是两者 皆有?
2018年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如果要选一个城市未来能够成为一线城市,也只有从前十名的城市当中去挑选了。毕竟第十一名的南京的GDP只有1.32万亿,只相当于一线城市中最弱的广州的57.4%。
我们把广州设定为最低的门槛,2.3万亿就是一线城市的门槛,那么未来3年时间至少有3个城市是可以进入这个门槛的,那就是重庆、天津、苏州。
1、重庆
重庆2018年的GDP是20363亿元,名义增速5%,过去3年重庆的平均名义增速是9%,而过去2年的平均名义增速是7%,由于重庆近两年的GDP在放缓,我们在未来三年取7%的增速,那么3年后,重庆的GDP将达到2.49万亿,这个规模已经达到了2018年深圳的经济体量。
2、天津
天津2018年的GDP是18810亿元,名义增速1.4%,天津的GDP挤水分也是出了名的,过去3年的平均名义GDP增速是4.4%,过去2年的平均名义GDP增速是2.6%,假设未来3年天津的GDP名义增速平均为4%,那么3年后天津的GDP为2.03万亿。没有达到广州的水平。
3、苏州
2018年苏州的GDP是1.86万亿,名义增速是7.5%,过去3年GDP名义增速为8.7%,过去2年GDP名义增速为9.9%。我们假设未来3年苏州GDP的名义增速是8%,那么3年后苏州的GDP为2.34万亿,刚刚超过广州目前的经济规模。那么苏州也是能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
4、武汉
2018年武汉的GDP是1.48万亿,名义增速是10.4%,过去3年的GDP名义增速是10.8%,过去2年的GDP名义增速是11.6%,假如未来3年武汉GDP的名义增速为11%,那么3年后武汉的GDP将达到2.02万亿。这个规模距离现在的广州还有一段距离。
总结:在以上上个城市中,武汉的增速最快,但是3年后也达不到目前广州的水平——2.3万亿,只有重庆和苏州在3年后能够达到目前广州的经济规模。
2018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如下,深圳最高,为19.33万元,排名第二位的是山东东营,为19.27;排名第三位的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为18.19元。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以15.77排在第7位,北京以13.97排在第11位,上海以13.51排名在14位。
只有苏州的人均GDP是以17.41排名第5位,都超过了广州、上海和北京,所以,如果是只以GDP总量已经人均GDP两个指标来评定一线城市的话,3年后苏州就能够达到目前广州的GDP规模,人均GDP超过广州更多。南京、杭州的人均GDP都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GDP规模还是偏小。
总结:一线城市是各个城市在长期竞争中形成的,首先是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然后是政治地位、科技地位等等,重庆和天津作为直辖市,但是全国影响力有限,人均GDP也偏低,科技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能够拿来竞争的。杭州这几年在科技上有不少独角兽企业诞生,甚至超越了广州,但是经济规模体量偏小,这个是人口决定的。苏州在经济上非常强劲,规模大,增速也快,但是政治地位不够,只是依靠制造业,在商业上的影响力仍然不够,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苏州勉强可以划进去。
首先一线城市必然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娱乐、社会活动的中心,并且对全国其他地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对周边区域有着极大的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也必然具有一流的人才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国际竞争力。
其次可以很明确,新的一线城市一定是从15名新一线城市中脱颖而出的。其他二线城市暂时不具备冲击一线城市的能力。
2018年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但大体上是当前最权威、最符合实际的排名。它综合了城市枢纽性、人口活跃性、商业资源聚集度以及境友好指数、创业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消费成熟度指数、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诸多因素。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与人口:新的一线城市一定是当前区域的中心城市,且人口规模至少一千万以上,下述表格是我统计了新一线城市的GDP与人口总量,苏州、东莞、无锡由于城市级别较低,被第一轮筛选掉,其中苏州是最为可惜的;第二轮可直接将沈阳淘汰,因为沈阳的GDP总量着实难看, 其他西安、郑州、宁波的GDP总量也偏低,是重大减分项;第三轮人口,长沙、沈阳、宁波、东莞、无锡人口总量太低, 杭州、青岛、南京总人口也存在重大减分项。
2)交通:目前国内十五大高铁枢纽城市分别为北京, 郑州, 合肥, 西安, 上海, 广州, 长沙, 南京, 重庆, 天津,武汉,成都,杭州,东莞,南昌。这些枢纽城市也是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全国中心城市,首先要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这是必然条件。
3)使领馆数量:使领馆数量决定了国家层次对该城市的定位。当然体现该城市在区域的中心作用。
因此,按成为一线城市的潜力,我给出的排名是成都,重庆,天津在第一等级, 西安,郑州,武汉在第二等级,杭州,南京,青岛在第三等级。但是未来的2-3年内,应该没有太大希望,有某个城市从新一线城市晋升为一线城市,未来5-10年或许还有希望。 因为从目前来看,四大一线城市的领先地位还非常明显,不那么容易接近。相对看好成都,因为一方面成都超过1500万人口,另一方背靠着一亿人口的四川省;软实力上川蜀文化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甚至形成了蓉漂一族。
另外笔者也比较看好未来几年西安与郑州的发展,一个作为西北之王,一个作为中原之王,将会快速腾飞!
2~3年?没有一座城市成为一线,因为距离北上广深还有差距,尚需时日追赶。
重庆GDP从广州的71%追到现在的87%,用了10年时间,如果追至广州目前的经济规模,至少还需要5年,这还仅仅是经济规模一个要素。其它如:贸易、交通、医疗、教育、科技、旅游、文化、环境等,还未统计。
所以,个人觉得未来10年(两个五年计划),以目前广州的指标,预测有7座城市可能达到标准;未来20年,另有8座城市也可以达标。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之际,中国会涌现大约20座一线城市。届时,目前的北上香深广也许会成为与纽约、伦敦和东京比肩的国际化大都市。
个人预测,先一步成为一线的7城是:重庆、天津、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和西安。
其次8城是:苏州、长沙、青岛、济南、郑州、沈阳、大连和宁波。
当然,这里依据的判断是未来发展驱势,没办法包括例外情况,比如,苏锡合并,西咸一体,广佛同城等。
下面展开具体分析,由于篇幅限制,也只能对未来10年后的部分城市做分析,既算是抛砖引玉,也是一家之言吧。
预测依据:城市综合实力、增长潜力、国家政策支持和人口规模。
另外,也参照了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比如,人口与一线城市比例,世界发达国家一般是每一亿人口有1~3座一线城市,国家越发达,比例越高。
到了本世纪中叶,按照目前中国人均GDP的增幅预测,20年后翻两番,人均GDP达3万美元(2018年接近1万美元),目前的一线城市人均GDP能达到4万美元,中国大部分地区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目前我国有14亿人,理论上应该有14~42座一线城市。但现在只有5座(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和广州),还远远不够,这也说明我们的城市化还在初期,发展空间巨大。
现在回到正题,展开分析:
第一,为什么天津和重庆,10年后成为一线
天津和重庆贵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虽然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但凭借目前的经济、人口和城市规模,以及国家政策支持,资源聚集,经过10年积累,跃升一线优势明显,除非二者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否则就是目前的发展速度,晋级一线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为什么成都和武汉,10年后跃升一线
这两个城市从国家战略来看,支持力度都很大。比如,长江中下游和成渝城市群均被入选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城市群,两城还各自是城市群的核心;同时,二者还在第二批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
从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考量,这两城还是中国经济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过渡的支点,人口规模均超千万,城市GDP也居全国前十,交通、教育、科研、文化和旅游等,综合实力强劲。
第三,为何只看好杭州、南京,而不是苏州和长沙10年后跻身一线
原因很简单:首先,杭州代表着中国未来新型服务业的方向,发展潜力无限;其次,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区也正在形成,且杭州还受到长三角经济带对其发展的辐射和推动。
虽然从国家战略层面考量,上述四城均未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缺乏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但也都处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带内。最后,就是人口规模四城虽差不多,但杭州和南京吸引人才能力超强,未来过千万可期。尤其是杭州和南京贵为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在提升省府首位度上,宁波和苏州无法与其争雄,江苏、浙江两省近几年大力发展南京和杭州的首位度,就可见一斑。当然,湖南对长沙的首位度提升也不遑多让。
话又说回来,苏州和长沙的产业基础雄厚,通过20年积累,补足短板,成为一线的优势也相当大。
第四,为何是西安而非郑州10年后跃升一线
郑州虽然也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规模还比西安稍强。但一个城市的发展要靠综合实力,单一性无法支撑其持续、长远发展。
比如,物流和手机产业是郑州的特色,仅一家富士康就每年贡献几百亿产值,综合贡献近千亿,一旦富士康大幅减少产能,或是迁移生产线,郑州的GDP就会陡然下滑;再比如人才,教育、科研和医疗,尤其是中高端人才储备,高校、科研院和医疗机构欠缺是短板,而且这些实力在短期内难以弥补。
西安产业形态多样,从能源、电子、汽车、航天、航空、新型战略产业,到科技、交通、医疗、文化、教育、旅游等,全面发展;近期又有一带一路加持,经济已进入快车道,名义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发展潜力巨大。
当然,西安也有短板。比如,第二产业薄弱,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乏善可陈。要快速发展需要补足第二产业短板,西咸合并恰好是弥补的关键一步。
当然,未来20年郑州凭借中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跻身一线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五,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有利于武汉、成都、杭州和西安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以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为代表,在政策、人口红利和资源配置的拉动下,率先崛起。
第二阶段是2008年金融危机,4万亿配套资金振兴计划,重庆、天津、苏州和长沙借助有利的工业基础和投资拉动,异军突起。
第三阶段是2016年以来,国家提出经济区域平衡发展、城市群、丝绸之路、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等,成都、武汉、西安和郑州得以迅速快发展。
未来城市发展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即依靠城市群内的产业协调整体推进,而非单打独斗;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而非单一的进出口贸易;依靠人才创新、人口和市场规模效应,而非简单、粗放的资源占有。
201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提出未来我国将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
《意见》还提出,要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可见,未来十年,这七大城市群发展必将带动相关圈内的城市迅速发展。而天津、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和郑州将是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最大受益者。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未来10年后,重庆、天津、成都等7城有机会率先步入一线城市;20年后,苏州、长沙、青岛等8城有机会成为一线。
而且,10年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或者港珠澳大湾区)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未来20年,长江中下游、成渝、中原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也有可能跻身世界级城市群。
上述这些城市,或者城市群将成为见证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标记,也是中国正真走向强大的保证和基础。
当然,凡事也有个例外,斜刺里杀出几匹黑马也未可知。比如深圳,三十年前还是毗邻香港的一处小渔村,谁会料到一夜之间成为今天的一线城市。
对我们而言,谁成为一线都支持,也希望中国在城市化道路上诞生更多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世界级的大都市。
对于中国来说,仅仅东南沿海富裕,有五座一线大城市不算真正富裕;仅仅有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也不算真强大,只有广袤无垠的西部发展起来了,中国才算真正富有,才能真正强大。
未来2-3年最有可能升为一线城市的有那几个,我实话告诉你吧!2-3年之内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一线城市出现,如果推迟到10-20年的话可能有那么几个城市会升为一线城市!要想升为一线城市首先要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一线城市的标准为:1500万常住人口,主城区1200万。GDP总量排前八,人均GDP排前十。经济独立性强,不依赖其它城市的才能被升为一线城市。我看好以下几个城市。
第一个重庆市,直辖市,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为1329.45平方公里;GDP 为14309.18; 人均46940元;常住人口3048.43万。
第二个天津市、直辖市,中国北方工业城市、京津冀港口核心城市。成区面积为885.43平方公里;GDP为 13449.50; 人均86098元;常住人口1562.12万。
第三个成都市、四川省省会,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四川人口大省的支持,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615.71平方公里;GDP 9725.40; 人均61098元;2常住人口1591.76万。
第四个武汉市、湖北省省会,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566.13平方公里;GDP 9397.17; 人均87284元;常住人口1076.62万。
第五个杭州市、浙江省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506.09平方公里;GDP 9018.40; 人均98154元;常住人口918.8万。
第六个苏州市,江苏省地级市,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458.29平方公里;GDP 12387.9;人均116347元;常住人口1064.74万。
第七个南京、江苏省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755.27平方公里;GDP 8703.48;人均105242元;常住人口827万。
客观地说,如果非得问今后哪座城市可以跻身于一线城市,唯有可能性的就是成都。至于其他城市,已经没有机会再成为一线城市。
因为从国际来看,通常一个国家只会有一两座一线城市,不过中国的版图这么大,可以多容许多两三座一线城市,顶多就是再加上成都,京沪武深成,五大一线城市。
其实,首先要明白的一个事实就是一线城市的数量只会减少而不是增加,随着总部、资源、决策权、流通渠道越来越向少数的几个大城市集中,一线城市只会是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首先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是减少流通层级和集中资源,这才有利于市场流通的经济性和高效性。以前商品流通可以厂商分散多区域中心区批发流通,到现在全国性渠道商、代理商和交易中心的形成,其实是剥夺了广州等城市成为一线城市的可能。
其次,一线城市是需要的腹地的,一个大的区域只能容得下一座一线城市,这样导致一些城市被淘汰,比如华北的天津,华南的广州,华东的杭州和南京,华西的重庆和西安,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大中心城市的树荫下,已经失去了成为一线城市的可能!
为什么是成都,因为广袤的西部确实是京沪武深四大一线城市的辐射的空白,广袤的西部腹地确实需要一座一线城市,因而成都成为一线城市也是众望所归。
所以,今后中国的城市格局已经很稳定了,目前,京沪武深一线城市的格局已经很完善成熟。除了成都有进去一线城市的可能性,实话实话今后再增加一线城市的可能性很小。
谢谢邀请!
我们最熟悉的一线城市有北、上、广、深,四个,可是不熟悉的一线城市却有,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天津市、苏州市、西安市、长沙市、沈阳市、青岛市、郑州市、大连市、东莞市、宁波市,这十五个!
不过后续的这十五个虽然在2017年被定性为新一线城市,可是它们的排名只是比二线城市靠前,但是与北上广深这四个标准的一线城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这些新一线城市,想要在2―3年就升级为准一线城市,像北上广那样的城市,说实话他们市长的压力将会是巨大的!
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我说的只是2―3年不可能,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有新的城市崛起跻身准一线城市的,但是2―3年有点难!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有地域局限性的,而且时间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某企业或个人2―3年发生飞跃发展很容易,可是想要让一座城市短时间飞跃有点难,因为很多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就会建设成功的!
以后中国肯定会出现很多的准一线城市,但是2―3年之内,有点勉强!
我个人认为顺序应该为武汉、南京、重庆、成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武汉是华中最大的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未来的规划更大,准备新建一个长江新城,规划500余平方公里,相当再建一个武汉城区。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依靠离上海近的优势。但短期不明显,因为苏州和无锡相对于南京,离上海更近,短期苏州和无锡会发展得更快。随着无锡和苏州的发展,必然带动南京发展。而南京又有长江的水资源,未来的南京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是最大的直辖市,地大人口多,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谢谢邀请,在我大唐,一线城市排名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GDP!!!所以题主说的4个城市一个也没有可能!
记得有部电视剧,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自从2017年开始,深圳的GDP跃居广州之上,一线城市就变成了四个,北上广深,毕竟北上广喊了那么多年,你不好把人家广州给甩一边去吧,所以名额就增加到了4个(话虽如此,也有不少人喜欢说北上深,这个依然是按照GDP进行排)。
我们看下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各城市GDP排名和增速。
如果按照这个排行看,只有天津、重庆、苏州三个城市有可能,不过从发展势头看,这3个城市里重庆最猛,苏州最稳,天津则有点滑落了。
至于题主提到的那四个城市,杭州、长沙、武汉、成都,别说2-3年了,就是5-6年也没有可能。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这个问题只能这样问:两三年后有哪个城市赶上现在一线城市的水平,目前北上广深,我们综合权衡城区人口、经济规模、建成区面积、资金用量,综合排名第四的差不多是深圳,概数是城区人口1200万、GDP20000亿,城区建成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城市资金用量120000亿。
一线城市没标准,总要一定块头和体量才行,笔者理解,数字静态上应该基本达到上述四个数字,才可以理解为进入一线城市。时间有限没有认真调取数据,都是按照2016、2017年各城同一时期数据作为分析基础。
1.天津:城区人口940万,GDP18600亿,资金总量6.6万亿,建成区面积1008平方公里,
2.重庆:城区人口1450万,GDP19530亿,资金总量9.3万亿,建成区面积732平方公里。
3.成都:城区人口690万,GDP13900亿,资金总量7.9万亿,建成区面积837平方公里,
4.武汉:城区人口705万,GDP13500亿,资金总量8.5万亿,建成区面积585平方公里,
5.南京:城区人口627万,GDP11715亿,资金总量6.1万亿,建成区面积774平方公里,
6.杭州:城区人口563万,GDP12550
亿,资金总量7.7万亿,建成区面积541平方公里。
上述中,重庆GDP数据涵盖重庆全市,不能说明重庆城市建成区的经济能力。综上,按照中国二线城市经济数据当前几年的平均增速,只有天津最有可能三年达到目前一线城市的水平;五年左右,成都、武汉有希望。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