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池老师说:
国学最早的热不是今天,而是始自汉唐时代的“东学西渐”。从秦亡汉兴之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就领先世界,中华文化作为政治和经济的全面体现,因而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其影响之大史书早有记载。等到了明清时代的衰落,远离了科学和工业,面对国际贸易的全面开通,腐败王朝的关门落锁,致使“西学东渐”成为事实。例证是比利时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的相遇、相交。随着西欧新航线的开辟和启蒙运动的兴起,西方的一些传教士,例如利玛窦等人相继来到中国,在传播宗教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文化,比如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图》,不仅向当时的中国人展示了世界区域的分布,还颠覆了国人长久以来“天圆地方”的落后观念。
徐光启等人开始认真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他的著作《农政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紧随其后的是洋务运动,打开了“西学中用”的大门;而后是两位睁开慧眼的学者严复和王国维:严复把西方的民主政治和西方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引进中国;王国维则把西方的哲学思想,比如卢梭、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哲学著作引入中国,并率先提出教育中的“德、智、体、美”。
后来是“西学”和“国学”之间的撞击与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文明和当今文化。这一时期的“国学”是与“西学”相比较提出的,此时的学者和思想家已经觉醒,知道了真正的人类文化是脚踏厚实的“国学”土壤,用吐纳的方式向“西学”挺进。今天中国伟大的复兴梦想就是在这种“全球文化”“全球思维”“全球一体”的大背景、大时代之中,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