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数学计算的基础。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记数的基础。八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两百年后,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王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都非常繁荣,而其中特别繁华的是东都——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700年前后,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于是设法吸收这些数字。

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用的计算法)。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阿拉伯的学者们很愿意学习这些先进知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去做生意。

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为使它们变成1、2、3、4、5、6、7、8、9、0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印度数码中表示零的“点号”逐渐演变为圆,也就是“0”这一演变过程最迟完成于九世纪。印度876年出土的瓜廖尔石碑见证这一过程。该石碑上有记载无误的“0”,用圆圈表示零,是数学史的一大发明。“0”的出现是数学史上一大创造。“0”一直被人们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它的诞生地却是在古代印度,它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大乘空宗流行于公元三至六世纪的古代印度。恰正是在它流行后期,在印度产生了新的整数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规定出十个数字的符号。以前计算到十数时空位加一点。用“.”表示,这时发明了“0”来代替。“0”的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使这个数变成0。大乘空宗由印度龙树及其弟子提婆所创立,强调“一切皆空”。0的这一特殊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也是解析几何中笛卡儿坐标轴上的原点。没有0也就没有原点,也就没有了坐标系,几何学大厦就会分崩离析。这种认识,同样有可能受了大乘空宗的启发。大乘空宗的“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原点,是佛教认识万事万物的根本出发点。大乘空宗认为,无论是正面的天堂还是反面的地狱,不管是天神或是魔鬼,都不免入相,脱离不了轮回之苦。天神享尽福报,照样会堕入畜生道或饿鬼道,也有可能走向自己对立面而成为魔。大乘佛教说“空”道“有”,都强调不可执著。这种说法与0的特殊在数学上表述,在哲学上有其相同之处。公元七世纪中叶,印度的记数法开始向西方传播,公元八世纪末传入阿拉伯国家。印度数字经阿拉伯人改进后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或印度——阿拉伯数字。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称为哈拉巴数码的铭文记数法。到公元前后通行起两种数码:卡罗什奇数字和婆罗门数字。公元3世纪,印度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数字中零的符号日益明确,使记数逐渐发展成十进位值制,例如公元8世纪后出现的德温那格利数字。

大约公元9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地区,从原来的婆罗门数字导出两种阿拉伯数字:被中东的阿拉伯人使用的东阿拉伯数字和被西班牙的阿拉伯人使用的西阿拉伯数字。东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人使用的形式很相似,西阿拉伯数字后来发展成我们广泛使用的形式。[1]

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书写方便,加上使用十进位制便于运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阿拉伯数字在Unicode码中的位置是048到057。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算筹”,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20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阿拉伯数字容易通过改变小数点位置而产生变化。所以在特殊场合(如银行)不能完全替代大写的汉字。

在科技书刊中,阿拉伯数字因其“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等特点,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其用法是否正确及规范,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的质量。

科技书刊阿拉伯数字使用的总体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物理量量值。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且数字后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如:3 kg、45 m、2 min 等。

(2)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如:20 世纪 90 年代、2005 年 12 月 12 日、16时 15 分等。

(3)计数单位前的数字。计数单位前大于 10 的数字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整数 1~10,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又很得体的地方,也应该用阿拉伯数字。如:12 支铅笔、4 根管子、1 朵花等。

(4)计数的数字。不论是图表还是记述性文字中,计数的数字都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包括整数、小数、百分数、比例等。

(5)型号、编号、序号、代号等。科技论文中经常出现仪器型号、样品编号、标准号等,这些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前经常带有“第”字。如:ML 1332 检测仪、GB 18745、第8 小组等。

2. 阿拉伯数字书写规则

(1)纯小数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不论是叙述性文字或图表中,纯小数小数点前的“0”都不能省略,不能出现诸如“.27、.39”等格式的数字。

(2)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及 SI 词头中文符号外的汉字数词连用。如:“一千三百万”可以改写成“1 300 万”,但不能写成“1 千 3 百万”。

(3)4 位或 4 位以上的数字,在书写时采用三位分节法。

最佳贡献者
2

阿拉伯数字来源于印度,成长于阿拉伯,之所以能流行全球在于数字“0”


阿拉伯数字起源印度,成长于阿拉伯,这个大家都知道。我想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阿拉伯数字一出道,就能统辖古今呢?

数字在各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符号,比如中国的一二三...,罗马数字 II、III,、 IV....,而且都是十个,这难道是巧合吗?有人说是十个手指头,原始人最开始是没有数字概念,多于二个以上就分不清,1、2,二进制,所以原始人都是计算机脑袋,简称机械脑。进入农业社会后,二进制不够用了,即使是掰10个手指分配起来还是会混乱。怎么办呢?继续回到结绳记事时代吗?

这一点要佩服印度人的想象力,发明“0”,你可会说,“0”有什么稀奇,不就是没有,也算得上发明。是,0很简单,但是要让古人把没有的东西用一个有形的符号来记录这有多难。无中生有无法想象,尤其是对数字敏感的生意人。腓尼基人最会做生意,也没有发明出“0”,那为什么印度人能发明出来呢?

这个原因追溯起来牵涉到地缘板块说

大家看,青藏高原就像一堵高墙竖立在印度的北部,这意味着南北空气无法对流,气温常年居高不下,即使是严冬时期,中午也酷热难当,这么高的气温,直接把印度人染成棕色人种,同时也把印度的懒惰神经激活。你想常年高温闷热,你会做什么?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找个清凉处去思考人生。所以喜马拉雅山南麓到处是修行者。他们身无长物,甚至连衣服都不穿,保持一个姿势思考人生。

空即是0

所谓四大皆空的空就是这时悟出来的。空并不是佛家提出来的,空、来世、业报轮回这些概念最早是婆罗门教的核心,后来被佛教吸收,最后变成数字“0”,把0变成10进制,也不是那个数学家的发明,还是基于修行,0是空、来世的符号,0并不是没有,0是另一个世界的起点。也就是说空也是一种世界,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业报轮回,就是来世投胎重新开启新的人生,如果说从0-9,是今生,那么10-19是来生,20-29就是轮回了,周而复始,生生世世就是数字的增长。0相当于一次涅槃,没有0,就无法超脱。这就是10进制的阿拉伯数字能流行的主要原因。

3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过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又称印度数字,起源于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比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个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是10,而第三格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 而且是他们所在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 算筹,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过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20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已经成为人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4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是什么呢?

阿拉伯数字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数字,它包括0,1,2,3,4,5,6,7,8,9共十个计数符号。

但是,这些阿拉伯数字的来由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答案是:非也!阿拉伯数字并不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也不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而是来源于中国的汉字文化!



阿拉伯数字是来由于中国古文化在经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的过程中,由中国汉字中的数字汉字演化而来的。

丝绸之路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通道,中国古代的数学文化就是经过丝绸之路,中转于古印度,印度与欧洲之间隔着一个阿拉伯,阿拉伯人从印度人那里学来了这些数学文化,后来,阿拉伯人又把这种知识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西方的欧洲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就把这些数字叫成了“阿拉伯数字”,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而阿拉伯数字的原型种子都来源于中国的汉字数字文化,其中经过了多次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中的基本数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〇。

(注:中国数字还包括算筹符号和商码等。商码即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等,苏州码子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花码由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同算筹一样,花码是一种进位制计数系统,它与算筹不同的是:算筹通常用在数学和工程上,花码则通常用在商业领域里,因为苏州码子容易学习,书写便捷,一串数字能连笔写出(阿拉伯数字就不能),而且写法如同算珠,可以配合算盘使用,所以曾经广泛使用于商业中,在账簿和发票等均有使用。


现在这种数字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几近绝迹,但在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偶而仍然可见。在中国旧时的一些公文、契约、帐表、官帖、私钞、当票中,以及背书等所有涉及经济方面带有数字的文档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组合数码,而且广泛的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商业、工业及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2002年,国际数学史学会在北京给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教授温丽容女士颁发了“凯尼斯·梅数学史杰出贡献奖”。(国际数学家大会作为全球数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素有国际数学“奥运会”之称。)


温丽容女士是一位华裔数学家,长期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为研究中国数学史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史大会上,她发表了在荣获凯尼斯·梅奖之后的致谢演讲,题为《中国古代的数学及其对世界数学的影响》。蓝丽蓉教授通过多年研究认定,所谓“印度-阿拉伯数字”实际源于中国筹算。她在出版的专著《雪泥鸿爪溯数源》里系统阐述了新说,新说不只史料扎实、逻辑严丝合缝。她于2002年宣布,早在公元前475年,中国人就发明了数字1—9及其表示方法,也就是说,中国发明数字比其他民族要早一千年。这个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学术领域和教科书中的西方数学科学的传统观念:“阿拉伯和印度发明了现代算术”。

早在公元前475年,中国的大部分人如小贩、学者与官员等,都已经用排列竹子的方式表现数字1—9。再者,大家本来都以为“0”这个数字,是印度人在公元600年发现的;但事实上,中国古人把竹签排成一个四方形,就相当于“0”……蓝丽蓉查阅了繁杂的中国古籍,由此得出结论,在5世纪和9世纪,中国的这个竹签计数法通过丝绸之路而传播出去。阿拉伯人最早在公元825年才写出一本有关数字的书,但中国在公元前700年就已经有一本关于竹签计数法的《九章算术》书了。

阿拉伯数字之所以通行世界,关键在于它这个数字系统的内核、运行机制是源自中国,属于十进制并且是十进位值制的。这是问题的实质和要点,在《中国古代科学》一书中,李约瑟写道:“黄河领域比世界其他各地更早开始使用十进制,并用空位表示零,于是出现了十进制计量法。”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如果没有优越的十进制、十进位值制内核和运行机制,阿拉伯数字是不可能所向披靡,驰骋世界的。

不过,考察印度数字的字形,以及后来的阿拉伯地区的数字字形、欧洲数字的字形,一个新的结论必然产生:情况并不止于中国数字把十进制、十进位值制传给印度等地那样简单。中国数字给予后者的,不光是数字的内核、内容,还有数字的外在表现形式——字形,本文通过严格比对数字字形的历史变化轨迹,让大家见识一下中国文化中的汉字数字是怎么具体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的。



“阿拉伯数字”的外貌长相暗藏了其不凡的中国汉字数字的出生之谜。

粗略一看,1234567890的字形外貌“长”得并不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〇。但是,这欺骗不了眼光特别锐利之人,看出来1是一竖立起来,2是二的连笔,3是三的连笔……7是七的倒写,现今还是有人在写7时,也不忘在中间来上一横……中国古代早就有过表0的空心圆〇和实心圆●……

长话短说,短话图说,下面的“证据”图表,就很清楚地证明了中国汉字中的数字字形是怎么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的脉络过程的:




综上图表可见,从大的方面、本质的意义上看,印度数字是以中国数字为母版的,印度数字不只全盘接受了中国数字的十进制、十进位值制,而且,连同中国数字的外在字形的表现方式都全盘“抄袭”过去:在或取中国数字整字,或拆取中国数字零件后,印度片区的人对所取进行了本土化过程,形成印度数字。印度数字的一些字形传到阿拉伯世界被接受,又续传到欧洲,遂成“阿拉伯数字”。

中国汉字文化中的数字字形具体又是怎样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的?这个字形演变的过程虽然很漫长,演化也很复杂,但也可以简要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秒变”出来。

下面就是中国汉字中的数字字形“具体演化”成为阿拉伯数字的口诀和过程示意图:

(一)中国汉字之一、二、三的字形具体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1、2、3的书写口诀与过程图:



(二)中国汉字之四、五的字形具体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4、5的书写口诀与过程图:


(三)中国汉字之六、七的字形具体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6、7的书写口诀与过程图:


(四)中国汉字之八、九、〇的字形具体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8、9、0的书写口诀与过程图: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一文所指出的那样,“西方的大多数数学史家,除了言必称希腊以外,对于东方的数学,则歪曲历史,制造了不少巴比伦神话和印度神话,把中国数学的辉煌成就尽量贬低,甚至视而不见,一笔抹煞”。

对于这些西方文化和学术殖民主义的谬论,国内学者不敢加以批驳,反而要么亦步亦趋、鹦鹉学舌,跟着叫嚷着“言必称希腊”,要么不吱声,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近代“全盘西化”演变以来所导致“对祖国古代数学一无所知”。从某些最新的研究显示,这些只不过是西方为了配合其建构地理大发现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和西方中心论的需要,而臆想和编造出来的世界伪史的一部分。

自晚清时代的“洋务运动”以来,我们这几代人的知识体系,大多数都来于自被西方文化和学术入侵与殖民的“教育体制”的学校的教材课本所“教育传授”(洗-脑),因此,无论是中国学校的学生、教师、教授,还是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等,特别是那些“学术精英”和公知们,其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都非常严重,真是数典忘祖!

文艺复兴时期中学西渐,启发欧洲人破除了神学至尊的愚昧思想。吴文俊院士指出“微积分的发明乃是中国数学式战胜了希腊式数学的产物。”甚至可以说,“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的数学,而非希腊的数学,决定数学发展进程的主要是中国的数学而非希腊的数学。”

(注:古希腊文明也是西方人伪造出来殖民世界人民和“套路”世界的,具体详见历史学家诸玄识先生所著《虚构的西方古代文明史》)



那些被西方故意颠倒了的历史,我们中国人必须自己再次颠倒回来,找到真相,发现真知,这需要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通过和平友好的交往方式不断地传播到周边国家,并且逐步走向世界,为亚洲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之源,这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底气,因为我们有厚实的文化底气,所以我们才更有文化的自信。

为什么阿拉伯数字会流行于数学科学和世界?

因为这套被西方“抄袭”的数字符号系统的内核和运行机制的本源来自中国文化,因为有了是“中国芯”,所以才有科学和数学的生命力,只是被“包装”成了好像是阿拉伯数字而已!

阿拉伯数字其实是由中国汉字中的数字符号对应演变而来的!

这是科学的底气,也是中国文化的底气!还是人类文明的底气!

5

古印度人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