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藩王出身的嘉靖皇帝,确实是明朝藩王中的异类,实在太聪明了
朱棣靖难之后,有感于藩王的力量,因此在朱元璋制定的藩王世袭制度上又加上了些规则,世袭的藩王及王室们被当成猪一样的蓄养。
可就是这一位藩王,在阁老杨廷和到达王府时,才15岁的他,就靠着自己智慧,仅凭孤身一人就探明了朝廷的底线:
大明门前的试探
到达兴王府的阁老杨廷和是带着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的旨意而来的,这说明了当时的朝局里已经形成共识了,因正德无子嗣因此“兄终弟及”,由兴王朱厚熜即位。但估计当时的朱厚熜内心中也不明白朝廷的共识到底达成什么状况。
汉文帝刘恒也是以藩王的身份即位成帝的,可当时的刘恒有心腹、有自己的军事势力,所以汉文帝在即位后,还能派遣心腹和让忠于自己的卫队在皇宫中保卫自己。
可朱厚熜有什么?孤身一人跟着一群使团就这样去了京城。
有多少15岁的少年懂得政治?懂得窥视人心?
朱厚熜选择了试探,去试探朝局是在张太后(正德)的操控中,还是在官僚集团的操控中;是让他做傀儡,还是真的让他来做皇帝。
在京城外的良乡时,阁老杨廷和告诉他,礼部准备以太子的身份迎接他,并让他走东华门入住文华殿。他拒绝了,[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他是在试探,这份“遗诏”到底有多少人去遵循,到底有没有真真的效果。要知道,他的“长兄”庙号可是“武宗”,军队到底是掌控在张太后那儿,还是听从朝廷的。又或者是他在试探,到底官僚集团和张太后到底需要他做傀儡还是真的掌权。
估计那时候在坚持的他,除了咬牙坚持之外,内心也在恐惧、彷徨中。不远处的京城一对对来来往往的使者中,若是有一支是军队的话,估计他也只能寻求屈服,然后一辈子只能成为傀儡,又或者隐藏着。就如同汉文帝那样,潜伏在权贵和外戚的淫威之下,慢慢蓄积力量。
结果使得他欣喜若狂,没有军队,只有张太后和杨阁老的妥协——[皇太后趣群臣上笺劝进]。
试探之后的大礼仪之争
说真的,有时候真的怀疑这个15岁的少年,真的是个愣头青、赌徒,而不是个聪明睿智的政客。
即位后的嘉靖,通过大明们前的试探,已经明白了,张太后并没有操控军队,而文官集团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制约外戚和勋贵军方。
开始时,少年天子的他还想通过政治手段来寻求盟友,通过优抚杨廷和,并向毛澄厚赠黄金,但得到的是不为所动。最后他选择先与文官集团合作,诛杀了正德时期的宠臣钱宁、江彬,并且清洗了皇权直属军队【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
大礼仪案,嘉靖胜利了,若他不是个赌徒,那么他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政客,嘉靖完全是在利用后宫张太后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后宫不得干政、军方又被文官集团压制的情况之下。
大礼仪案的结果是张太后从此被压制,而正德时期的旧臣大部分都被隔出朝局,反而是嘉靖这个少年皇帝在三年里获得了忠于自己的势力,等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争斗中培植势力。
明建于洪武,变革于嘉靖
由于清朝时期的焚书毁史的行为,致使迄今为止,第一手的明史资料仅存3000份左右,且部分还是民间的流记。可也正是这种民间的记载,反而更体现出明朝的变化。
在《建业风俗记》(王可立,明朝人)中,不难发现,嘉靖前后南京城的社会风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嘉靖之前,文人墨士,岁已不逮先辈,也少涉猎,但聚会之间,还是言辞彬彬可听;
然自嘉靖初年以后,士人只是诵读诗文,而在言谈之际,已几乎与村巷百姓无几差别;
嘉靖中年以前,民遵循礼法,见尊长,多执年幼之礼;
嘉靖中年以后,礼法荡然无存,或与先辈抗衡。
嘉靖初年,市井鄙陋之处,不乏丰厚俊伟之老者,言行礼貌。
嘉靖中,遍寻南京,这样的老者已寥寥无几。大礼仪之争的危害,开始渗透到了民间,“只需顺着嘉靖帝的意愿议礼有功,便可飞黄腾达,甚至一跃而为巨卿宰辅”,嘉靖之前的士子,少有说利;嘉靖初年之后的进士,身旁均是言利之徒,或是投附之人。
嘉靖改革——只是为了巩固其统治
大礼仪之争,使得这位少年皇帝迅速掌握了统治的核心——打一派,拉一派。
清理勋戚庄田——这是拿成祖朱棣这一脉的利益去寻求政治上的盟友。而且这些勋贵确实是让天下百姓所厌恨,又获取了民间的支持。
罢天下镇守中官——明朝的赋税已经够低的了,朱元璋制定的商税中只收取大商人和矿业主的赋税,罢天下镇守中官,就等于将商税还于民间,明朝从此只能依靠农税来填充国库。从此明朝的商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期,并且就在嘉靖万历两朝就形成了广义的“资本主义”现象。
改革科举制度——收了农民和商人的心,也要收天下读书人的心。
革除外戚世封——从此明朝的皇帝只能依靠文官集团
就如明朝进士李乐对嘉靖的赞美之词所述——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戢,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
所以嘉靖皇帝不做守成之君,难道还能做开拓之君?
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必删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