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藩王出身的嘉靖皇帝,确实是明朝藩王中的异类,实在太聪明了

朱棣靖难之后,有感于藩王的力量,因此在朱元璋制定的藩王世袭制度上又加上了些规则,世袭的藩王及王室们被当成猪一样的蓄养。

可就是这一位藩王,在阁老杨廷和到达王府时,才15岁的他,就靠着自己智慧,仅凭孤身一人就探明了朝廷的底线:

大明门前的试探

到达兴王府的阁老杨廷和是带着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的旨意而来的,这说明了当时的朝局里已经形成共识了,因正德无子嗣因此“兄终弟及”,由兴王朱厚熜即位。但估计当时的朱厚熜内心中也不明白朝廷的共识到底达成什么状况。

汉文帝刘恒也是以藩王的身份即位成帝的,可当时的刘恒有心腹、有自己的军事势力,所以汉文帝在即位后,还能派遣心腹和让忠于自己的卫队在皇宫中保卫自己。

可朱厚熜有什么?孤身一人跟着一群使团就这样去了京城。

有多少15岁的少年懂得政治?懂得窥视人心?

朱厚熜选择了试探,去试探朝局是在张太后(正德)的操控中,还是在官僚集团的操控中;是让他做傀儡,还是真的让他来做皇帝

在京城外的良乡时,阁老杨廷和告诉他,礼部准备以太子的身份迎接他,并让他走东华门入住文华殿。他拒绝了,[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他是在试探,这份“遗诏”到底有多少人去遵循,到底有没有真真的效果。要知道,他的“长兄”庙号可是“武宗”,军队到底是掌控在张太后那儿,还是听从朝廷的。又或者是他在试探,到底官僚集团和张太后到底需要他做傀儡还是真的掌权。

估计那时候在坚持的他,除了咬牙坚持之外,内心也在恐惧、彷徨中。不远处的京城一对对来来往往的使者中,若是有一支是军队的话,估计他也只能寻求屈服,然后一辈子只能成为傀儡,又或者隐藏着。就如同汉文帝那样,潜伏在权贵和外戚的淫威之下,慢慢蓄积力量。

结果使得他欣喜若狂,没有军队,只有张太后和杨阁老的妥协——[皇太后趣群臣上笺劝进]

试探之后的大礼仪之争

说真的,有时候真的怀疑这个15岁的少年,真的是个愣头青、赌徒,而不是个聪明睿智的政客

即位后的嘉靖,通过大明们前的试探,已经明白了,张太后并没有操控军队,而文官集团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制约外戚和勋贵军方。

开始时,少年天子的他还想通过政治手段来寻求盟友,通过优抚杨廷和,并向毛澄厚赠黄金,但得到的是不为所动。最后他选择先与文官集团合作,诛杀了正德时期的宠臣钱宁、江彬,并且清洗了皇权直属军队【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

大礼仪案,嘉靖胜利了,若他不是个赌徒,那么他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政客,嘉靖完全是在利用后宫张太后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后宫不得干政、军方又被文官集团压制的情况之下。

大礼仪案的结果是张太后从此被压制,而正德时期的旧臣大部分都被隔出朝局,反而是嘉靖这个少年皇帝在三年里获得了忠于自己的势力,等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争斗中培植势力。

明建于洪武,变革于嘉靖

由于清朝时期的焚书毁史的行为,致使迄今为止,第一手的明史资料仅存3000份左右,且部分还是民间的流记。可也正是这种民间的记载,反而更体现出明朝的变化。

在《建业风俗记》(王可立,明朝人)中,不难发现,嘉靖前后南京城的社会风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嘉靖之前,文人墨士,岁已不逮先辈,也少涉猎,但聚会之间,还是言辞彬彬可听;
然自嘉靖初年以后,士人只是诵读诗文,而在言谈之际,已几乎与村巷百姓无几差别;
嘉靖中年以前,民遵循礼法,见尊长,多执年幼之礼;
嘉靖中年以后,礼法荡然无存,或与先辈抗衡。
嘉靖初年,市井鄙陋之处,不乏丰厚俊伟之老者,言行礼貌。
嘉靖中,遍寻南京,这样的老者已寥寥无几。

大礼仪之争的危害,开始渗透到了民间,“只需顺着嘉靖帝的意愿议礼有功,便可飞黄腾达,甚至一跃而为巨卿宰辅”,嘉靖之前的士子,少有说利;嘉靖初年之后的进士,身旁均是言利之徒,或是投附之人。

嘉靖改革——只是为了巩固其统治

大礼仪之争,使得这位少年皇帝迅速掌握了统治的核心——打一派,拉一派

清理勋戚庄田——这是拿成祖朱棣这一脉的利益去寻求政治上的盟友。而且这些勋贵确实是让天下百姓所厌恨,又获取了民间的支持。

罢天下镇守中官——明朝的赋税已经够低的了,朱元璋制定的商税中只收取大商人和矿业主的赋税,罢天下镇守中官,就等于将商税还于民间,明朝从此只能依靠农税来填充国库。从此明朝的商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期,并且就在嘉靖万历两朝就形成了广义的“资本主义”现象。

改革科举制度——收了农民和商人的心,也要收天下读书人的心。

革除外戚世封——从此明朝的皇帝只能依靠文官集团

就如明朝进士李乐对嘉靖的赞美之词所述——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戢,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

所以嘉靖皇帝不做守成之君,难道还能做开拓之君?

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必删

原创。

最佳贡献者
2

嘉靖的能力在明朝十六个皇帝当中,绝对能够排进前五之列。

他如果真心想要有一番作为的话,他并不是没有可能带领明朝走出当时的困境。

哪怕不能完全走出当时的困境,至少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遏止明朝所面临的颓势。

只可惜嘉靖在坐稳了皇位之后,却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治国之上,反而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修炼。

他对修炼的沉迷甚至已经到了连宫女都难以忍受的地步,差一点就被宫女给勒死了。

嘉靖对于修炼的沉迷实际上也是嘉靖中后期出现奸臣当道,并且国力进一步衰退的原因所在。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嘉靖拥有开创盛世之资质,反而做了一个守成之君呢?

这还得从嘉靖以一介藩王之子的身份入继大统这事开始说起。

正德十六年,也即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病逝。

不过,朱厚照虽然身居帝位十几年,可是生前却并未留下一儿半女。

这也就是说朱厚照必须在明朝宗室子弟当中选择一人作为皇位人选,在他病逝了之后继承皇位。

朱厚照最后留下了一封遗诏,明确指定由兴献王朱祐杬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嘉靖帝朱厚熜继任皇帝。

此时的朱厚熜年仅14岁,是一个藩王之子,又突然被指定当皇帝,心里或多或少应该有些紧张和激动。

而且此时京城可以说已经是各方势力暗潮涌动,14岁的嘉靖离开朱祐杬入京当皇帝,大概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事实也的确如此,嘉靖一到京城,还未入城就已经迎来了和文官集团的第一次交锋。

杨廷和想让嘉靖先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城,入城之后再由东安门入文华殿,然后再选一个良辰吉日登基。

嘉靖立刻否决了这个方案,他一旦同意了这个方案,主动权就到了杨廷和等人手上。

他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人,他要的从来都不是你觉得,而是他觉得!

于是,嘉靖就说了一句:“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避讳,武宗遗诏是让我来当嗣皇帝,并不是来当皇子!

嘉靖用短短一句话就挑明了他的意思,他不会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城,而是必须以嗣皇帝的身份入城。

他如果只是当一个皇太子,那么在他即位之前的这段时间,他实际上就很难掌握主动权。

所以,嘉靖当天就在郊外接受群臣劝进,当天就由大明门入城,当天就成功即皇帝位。

杨廷和等人想要拖一拖,给嘉靖一个下马威的算盘也由此落空。

嘉靖和文官集团的第一次交锋,也取得了胜利。

不过,第一次交锋并不能决定嘉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之内仍然能够掌握主动权。

毕竟杨廷和可是明武宗朱厚照留下来的内阁首辅,嘉靖入京之前又一直总揽朝政,权力大得很。

嘉靖想要彻底掌握主动权,或者说掌握实权,他就得打败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

我始终认为嘉靖是一个生而知权谋的人,他14岁入京当皇帝,14岁就开始和杨廷争斗,却从未落过下风。

杨廷和也从来没有想到14岁的嘉靖竟然如此厉害,至少在真正接触嘉靖之前,他绝想不到嘉靖会如此厉害和强势。

14岁的孩子能干嘛?这应该是当时绝大多数人对初入京城的嘉靖的第一印象。

可是,嘉靖和文官集团第一次交锋之后,让他们对他有了改观。

而真正让文官集团对嘉靖畏之如虎的则是第二次交锋,也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事件。

所谓“大礼议”其实就是争一个正统皇考的问题。

文官集团就想让嘉靖以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实际上就是想把嘉靖过继给朱祐樘当儿子。

而嘉靖却极力反对文官集团的主张,不愿管自己的亲生父母叫叔叔婶婶,就是不愿意尊朱祐樘为皇考。

这事因为双方意见不一致就陷入了僵持,总之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当时的嘉靖虽然只有14岁,又初入京城,可却不仅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权谋也是一绝。

初入京城没有人,没有兵?那就拉拢一批人,打压一批人。

嘉靖一开始还想过拉拢杨廷和,但可惜的是杨廷和始终不为所动,这才导致了嘉靖和杨廷和彻底走向对立。

嘉靖一边暗中授意少部分人弹劾杨廷和,一边又召费宏入阁,提拔礼部侍郎袁宗皋为礼部尚书且参与机务。

他之所以这么做,意图也很明显,那就是为了利用他们来分杨廷和的权。

而且嘉靖还开始清理锦衣卫,清理干净了之后就是重用。

锦衣卫发挥的作用,自不必多言。

总之,嘉靖整顿好了锦衣卫之后,锦衣卫也在大礼议事件当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更妙的是嘉靖发现了一个人才,也就是鼎鼎有名的张璁。

张璁绝对是嘉靖能够取得大礼议之争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嘉靖也是有了张璁的辅佐才打败了杨廷和。

张璁当时抛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那就是嘉靖当皇帝只是为了继承大统,不是为了给朱祐樘当继子。

嘉靖就是利用这一点,才赢得了大礼议之争。

张璁也正因为如此,之后才屡获嘉靖重用。

这也说明了嘉靖“拉拢一批人,打压一批人”这个计策的成功。

当时谁又能够想得到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天子,用起权谋来竟然丝毫不输为官数十载的杨廷和呢?

没人想得到。

嘉靖也的确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至少他在嘉靖早期,在赢得了大礼议之后,也开创了嘉靖中兴。

只可惜,嘉靖坐稳了皇位之后,却不愿意再把精力用来处理政务,而是用来修炼。

而嘉靖中兴也就只能成为嘉靖中兴,而不能成为“嘉靖之治”或者“嘉靖盛世”,国力也再一次衰退。

3

嘉靖皇帝是明朝少有的几个聪明皇帝,而且嘉靖的帝皇权术足以排进明朝前三位,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里,不管嘉靖皇帝怎么做朝政都是牢牢的把持在手里。

具体就用几个例子来说说嘉靖皇帝的聪明才智吧。

第一件事“大礼议”之争,嘉靖VS文官集团大获全胜

嘉靖皇帝在1522年当的皇帝,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湖北,从未受过任何的帝王教育,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15岁即位之初,一个小毛孩在朝堂上没有势力,却敢于发动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最后还赢了,着实给了文官集团一个大大惊喜。

这件事主要就是嘉靖皇帝要给他爹追封皇帝的尊号,但是文官以不符合礼仪为由 坚决反对。这场礼仪之争的最后结果是杨廷和这位四朝元老倒台,嘉靖皇帝生父被追封为睿宗。杨廷和的倒台使得内阁政治更加混乱,但是一个混乱的朝廷更加有利于嘉靖皇帝操控。

这个时候,嘉靖皇帝任用大贪官严嵩,只因为严嵩能够替他干活,能够替他背锅,任用严嵩来搅乱朝堂,这样他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事实上嘉靖皇帝这一手做的事非常好,在他十几岁时就做到了控制朝政。

第二件事闭门修仙十五年,牢牢控制了朝政

嘉靖皇帝本来也算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但是由于一场宫廷以外,差点费一名宫女害死,所以他开始把自己隐藏起来,完全隐居在幕后。上朝对于嘉靖皇帝来说仅仅只是一个仪式,所以就算他不上朝沉迷于修仙大业中,还掌握着皇权,下面的人猜不透这样一个皇帝想法,每天都活的战战兢兢。

在经历过这样一些事后,本就生性多疑的嘉靖开始为自己而活着,他不在乎国家变得怎么样,他只在乎自己的权力,所以尽管放任严嵩,但是严嵩却是能够做到嘉靖的要求,所以严嵩才能够几十年而不倒。

但是嘉靖皇帝做的不仅仅只是打压文官,嘉靖皇帝最凌厉的手段还是打压宦官。

第三件事给予宦官集团沉重的打击,制定严苛的制度,一旦又宦官越线,将遭到嘉靖皇帝的严厉打击。

大肆收归了宦官的权力于内阁,但是对于内阁嘉靖也不是完全放心,所以嘉靖皇帝细化了每一个人的职责,确保了国家机器正常的运转。

可是嘉靖皇帝做的不仅仅只是如此,鉴于当时科举的作弊之风,嘉靖从京城派遣京官前往各地监考,大大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管控。

嘉靖皇帝本是一个勤政之君,可是他发现整个朝廷都在蒙骗他,于是他开始报复,开始变得自私,以权力游戏为乐趣,凡是让他不顺心的人,他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那个人踢开。

在嘉靖当政的四十五年里,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权力的掌控,在他看来整个天下都是他一个人的权力游戏。

4

历史领域创作者 嘉靖是明朝最精明的一个皇帝,他的聪明才干非明代其他皇帝可比,最重要的是他的帝王权术,虽然二十年不上朝理政却把权利牢牢握在手心。

自幼饱读圣贤书,精明睿智,具备做皇帝的资质

  • 聪明好学,基础不错。

嘉靖聪明好学,自幼跟随父亲读书,而且记忆力过人,一般的文章读两三遍就能倒背如流,而后父亲的引导下熟读《孝经》《大学》等一系列的大家之作,所以他十分精通修家齐国之道。作为嫡长子,经常跟随父亲参加各种活动典礼,耳濡目染的便熟悉皇家的各种礼仪规范。

12岁时父亲朱佑杬去世后,按礼制袭封兴王,虽然只是区区大明朝众多藩王中的不起眼的一个,但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王再小他也是一个王,12岁的嘉靖就开始接手管理整个兴王府的政务,这也为他以后继位称帝打了基础。

估计他做梦也没想到,天上能掉下一个皇位来,15岁时,大明朝的正德皇帝驾崩了,正德皇帝无嗣,这就需要找一个接班人,本来作为一个藩王,这好事儿跟他沾不上上边儿,毕竟嘉靖只是正德皇帝的堂弟,而且嘉靖帝的父亲朱佑杬还是庶出,可偏偏这好事儿就落到了他头上。

  • 意外获得帝位,为名分不让步

皇帝没了,宫里乱套了,为什么呢?正德皇帝他没儿子啊,眼瞅着大明王朝就要断送在正德皇帝手里了,这时候,正德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按照《皇明祖训》里“兄终弟及”的原则,由朱厚熜继承皇位,然后派了一帮人乌乌央央的就去了兴王府。

快到北京的时候出问题了,按照张太后和杨廷和的要求,嘉靖只能以太子身份从东华门入宫,嘉靖一听不干了“遗照上是让我当皇帝的,不是让我当太子”,然后双方就僵持在这了。嘉靖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份,他这样无法是想体现自己的正统,而不是过继明孝宗朱祐樘,可宫里等不及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最后妥协了,于是嘉靖从大明门入宫,在奉天殿登机继位。

  • 大礼议之争,加强皇权

皇帝总是后继有人了,可按照祖宗礼法,还得追封之前的皇帝,“认祖归宗”,嘉靖执意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兴献帝,而张太后以及朝中正德皇帝的旧臣杨廷和等一帮人却以祖宗礼法要求嘉靖更换父母,追认正德皇帝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双方因为这个问题一时间争持不下,一直折腾了三年半,最后在杨廷和妥协退休,嘉靖诛杀多人后,强行追认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史称“大礼议之争”。

这时候的嘉靖才17岁,所以说,他的聪明才智是明朝其他皇帝所不能比的。继位初年就已经崭露锋芒,大礼议之后,朝中大臣,尤其是武宗的旧臣基本都被肃清,嘉靖的皇权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也促成了嘉靖帝刚愎自用的政治作风。从此,朝中大臣都不敢再非议嘉靖的意见,人人畏惧他的无上权威。仅仅三年时间,嘉靖就从一个毫无根基的藩王转变成了一个一言九鼎的出色皇帝。

  • 大刀阔斧改革,独宠道教无非是想巩固皇权

大礼议之争,让嘉靖发现了一批与自己政见相同的人才,在肃清了杨廷和集团之后,嘉靖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些列改革。进而创造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嘉靖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1. 政治上:遏制宦官势力膨胀,废除外戚世袭制度,重用谏臣,惩治贪腐
  2. 经济上:还地于民,改革赋税,鼓励农桑,极大的减轻了农民负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3. 文化上:变革皇家祭祀礼仪,废除孔子王号,更正祀典,发展教育,修建书院
  4. 军事上:裁撤官兵,修补城墙抵御北方边患,重用俞大猷等武将抵御沿海倭寇匪乱

大兴土木,独崇道教,不爱龙袍爱道袍

明朝皇帝大多信奉道教,嘉靖自然也不例外,而且痴迷到了新的高度,他在位期间大肆修斋建观,极度推崇道教文化,举全国之力修炼仙丹。嘉靖一味追求长生不老,终于到了壬寅宫变事发,差点死在几个宫女之手,而后嘉靖就搬到了西苑居住,从此开始了二十年的修道生涯。

一个堂堂大明皇帝从此脱下了龙袍穿上了道袍,专心侍奉三清,不再视朝。将繁杂的朝政扔给内阁三部九卿,自己躲清闲去了,以追求自己的长生不老梦想。

精通帝王权术,牢牢把握朝政四十五载

看似嘉靖皇帝远离朝堂,不理朝政,实际恰恰相反,朝廷里的风吹草动他都了然执掌,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了。

  •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众所周知,

明朝的特务组织很厉害,嘉靖虽然长时间不上朝,但是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都在手里,所以,他能尽知朝中一切大小事务。并且嘉靖还很善于察言观色,很多事情是瞒不过他的。

  • 人尽其才,不偏不倚

嘉靖用人非常聪明,他让大臣担任的职位都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因人的特长给予职位,然后让大臣互相牵制,自己独坐幕后从中指挥。比如用权臣严嵩的同时,又用务实的徐阶等人,以达到权力平衡,所以他不上朝,朝政也有人在处理。

  • 贤时便用,不贤便罢黜

这是嘉靖用人的至高境界,天下臣民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而皇帝只是看到每一个朝臣的作用,一旦没有了可用之地,那就只能废除,满朝臣工只不过是嘉靖皇帝的一颗棋子而已。

  • 会投资,才会有收益

作为一个皇帝,尤其是长期不上朝的皇帝没几个心腹是不行的,嘉靖这一点做的非常好,他一边打压,一边拉拢不断的给予心腹重臣恩惠,让他们死心塌地的忠诚自己。

所以说,嘉靖明明能创造更辉煌的万世基业,但是他沉迷道教,导致改革停滞不前,执政前二十年的成就在后期慢慢消磨殆尽。

5

嘉靖皇帝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之一,他十二岁承袭兴献王,十五岁继承皇位,十八岁击败杨廷和,取得“大礼仪”胜利,从此独裁明朝42年,期间张璁、杨一清、夏言、严嵩、徐阶等人相继出任首辅,但无一人能够脱离他的掌控,即便后期沉迷求仙问道,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朝局始终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唯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他的聪明才智没有全部用到治国理政上。

▲嘉靖皇帝影视剧照

朱厚熜继位之旅并不轻松,初到京城,杨廷和让他以皇子之礼,走东华门,居文华殿;他毫不却场,以“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回应。最终,杨廷和服软,他从大明门入,在奉天殿即位。

至此,“大礼仪”之争开始,朱厚熜年仅十五岁,孑然一身,无依无靠,也没有斗争实践经验;杨廷和已经六十有余,背后文官集团支持,与明武宗朱厚照斗法多年,实战经验丰富。然而,“大礼仪”之争的结局却是杨廷和罢官回家,朱厚熜独裁皇权。

人生的蜕变需要一个契机,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迎来这个契机,而有的人年纪轻经就已经完成了这个壮举,朱厚熜显然属于后者,从孑然一身到独裁皇权,他只用了三年。

▲杨廷和画像

于嘉靖皇帝而言,“大礼仪”的胜利不是结局而是开端,因为接下来他要集中精力收拾明武宗留下的烂摊子,比如说,土地流失问题,根据统计到了嘉靖初期,用于交税的土地已经流失了近一半,其他的都以“皇庄”“庄田”等形式免予交税。

比如说,军备问题,“土木堡之战”以后,明军虽然还勉强保持着对蒙古族的压制,但这是建立在蒙古经常闹内乱的基础上,一旦蒙古形成统一,明军很难抵挡住蒙古的冲击。

比如说,官场腐朽问题,明孝宗一度扭转了明朝的官场习性,结果明武宗朱厚照生性贪玩,不愿意接受皇权束缚,先是宠信“八虎”,而后纵容江彬、钱宁,致使朝廷乌烟瘴气,政治一片腐朽。

比如说,农民起义问题,由于农民土地大量以“投献”的方式流入了功勋权贵手中,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稍微遇上一点天灾人祸就无法生存下去,最终频繁爆发起义。

▲明武宗朱厚照影视剧照

不过,这些对嘉靖皇帝来说真的不是太大的问题,当初孑然一身之时就斗得过老辣的杨廷和,如今皇权在握,收拾一帮朱厚照旧臣没有特别大的难度,何况在他上任之前,杨廷和利用37天的权力真空期已经完成了一波清洗。

于是,嘉靖在“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思想的指引下,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朱厚照抓的女子全部放回、娱乐工程全部叫停、挪用的国库银两全部追讨、收的义子全部罢免、豹房内的妖僧艺伎全部遣散,总之朱厚照一切有违祖制的东西全部推翻,反正本就没有直系血缘关系,没啥心理负担。

除此之外,他还汲取教训,有意打压抑制宦官及特务组织,裁汰的锦衣卫、内监局等机构的人员超过十万人;为了安抚百姓,强力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改革人才选定方法,亲自下旨破格选人才,重用张璁、夏言等贤臣,广开言路,短时间就稳住了局势,甚至隐隐有开辟一代盛世的迹象。

▲朱厚熜影视剧照

然而,正在嘉靖皇帝奋力耕耘之时,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壬寅宫变,嘉靖皇帝登基二十年,斗倒了无数权臣,却差点丧命于几个宫女之手。这件事直接改变了明朝历史的走向,此事之后,嘉靖皇帝躲进西苑不上朝了,而且一躲就又是二十多年。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嘉靖皇帝不见朝臣,一心求仙问道,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严嵩抓住嘉靖皇帝追求长生的心里,借机崛起,成功把持朝政20年,明朝再次回到朝纲混乱、官吏腐败的时代,杨继盛、沈炼等大批忠臣惨遭杀害,然而,这些事已经引不起嘉靖皇帝的兴趣了。

不过,无论严嵩多么嚣张,只要面对嘉靖就会表现的唯唯诺诺,我相信他不是刻意假装,而是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折腾,朝廷依然在嘉靖的手里牢牢攥着,丝毫未有任何松懈。

▲嘉靖皇帝影视剧照

然而,嘉靖也只限于控制了朝局,朝局之外,大明的江山已经变得风雨飘摇,比如说沿海的倭寇日渐严重、北方的蒙古愈加嚣张、百姓的负载日益沉重,官场的风气回归奢靡、各地的起义再次增多,但是这些问题嘉靖已经不关心了,他关心的只是自己能否突破人类寿命极限,实现长生。

为此,他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大量修设斋醮,举全国之力帮他搜集炼丹所需要的丹药,长期服用含有水银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的丹药,最终在嘉靖四十五年走到生命终点。

▲嘉靖皇帝影视剧照

对于嘉靖皇帝的一生,很难用一句两句话来形容,他很聪明,以至于强如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等人也不是他的对手,但他又很愚蠢,为了追求长生,被几个没啥文化的道士骗的团团转。他本具备开创一代盛世的能力,但最终只勉强维持了明朝这个大厦不倒,只能说历史给了他一个开创盛世的头脑,他却用错了地方。

最后给出,《明史》对嘉靖皇帝的评价:

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史料来源:《明实录·世宗肃皇帝实录》《明史·世宗本纪》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章原创,请勿盗用,违者必究。

6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智商,在明朝皇帝中应该排在第一梯队,他真的太聪明了,这里举几个例子。

一、赢得大礼议之争

众所周知,明朝的大礼议之争,争的其实不是礼仪本身,而是皇权和臣权。朱厚熜拼命尊崇自己的生身父母,既是在为自己正名,也是不想受权臣挟制。

(嘉靖皇帝画像)

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后,没有后代,内阁首辅杨廷和翻了翻朱家的家谱,选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下一任皇帝,派人接他进京。朱厚熜也知道是让他去干嘛的,收拾行装赶往京城。

按照礼部事先的安排,朱厚熜应该从“从东华门入,居文华殿”,意思是让他以太子的身份登基。如果是智商普通的人,肯定觉得这也没什么,都能当皇帝了,从哪里登基有什么关系?

但朱厚熜政治触感敏锐,他感觉到,如果他认了太子的身份,以后必然会有一些老臣倚老卖老,便坚决不从,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大臣们也不是好惹的,想从一开始就把朱厚熜收拾下去,坚持要让他按照礼部的方案行事。朱厚熜宁愿不进皇城也不听他们的,事情就这么僵持住。最后还是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才受笺,从大明门入,在奉天殿即位。

(电视剧中的嘉靖帝)

也就是说,朱厚熜和文官集团的第一次交锋,胜利了。而此时他才有14岁,之前也没受过帝王之术的教育,全是天赋使然。

正常14岁大的孩子,别说能战胜执掌权势多年的老辣政客,也许连为什么要去战胜都弄不明白。

此后他尊生父、尊生母,正德朝过来的老臣们都不许,各种抗议、劝阻、死谏,史称“大礼议之争”,争了三年多,最后胜利的是朱厚熜。

二、开创嘉靖中兴

通过大礼议之争,朱厚熜逐步培植了自己的势力,掌握了皇权。他勤于政务,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诛杀奸臣重用贤臣,经济得到发展,天下呈现太平繁荣之象,后世称为“嘉靖中兴”。

《明史·世宗本纪》中的记载是: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

意思是朱厚熜登基之初是个好皇帝,天下称颂。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朱厚熜成为一代明君呢?是修仙问道。

斗赢大臣、治理好国家之后,朱厚熜忽然觉得无所事事,对长生不老有了浓厚的兴趣,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修仙问道上,成了有名的“青词皇帝”。

青词又称为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简单来说,这是给上天的信件。

为什么说朱厚熜是青词皇帝呢?因为自从他沉迷修仙之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个是以青词起家。比如严嵩、严世蕃、夏言、徐阶等等,他们就是青词写得好,才得了朱厚熜的赏识。

但要说朱厚熜是昏庸了,倒也不见得。因为他看中的这些人虽说以青词起家,也有执掌朝政的能力。

严家父子的确是大奸臣,却也不是无能之辈,正是因为他们太有能了,才能把持朝政权倾天下,敛财无度,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而当朱厚熜对严家父子产生厌恶后,轻而易举就把严家弄垮了,然后勉强分出点精力在朝政上,重用徐阶,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国家很快恢复了正常,史上称为“嘉靖新政”。

这番操作,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见朱厚熜一直智商在线。

总之,嘉靖皇帝的确有创盛世的资质,他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太想成仙了。甚至因此而差点被宫女谋杀,还听了道士的话不见儿子们,引得海瑞上书大骂。

更因此而导致边事废弛,军事力量减弱,蒙古鞑靼部险些兵临京城,倭寇经常在东南沿海作乱,“南倭北虏”成为明朝的祸患。如果他能把精力投入朝政,肯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7

这话不对,开创和守成嘉靖都没有做到。但嘉靖个人能力绝对不俗,这个面对天上掉下来的皇位少年,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杨廷和以为找个稚嫩少年,但谁也想不到是个政治老油条。明世宗朱厚熜这个皇帝绝对“捡”来的,明武宗要是有儿子,无论如何也如何也轮不到朱厚熜。而就是这么幸运,公元1522年,这位十四岁少年,从湖广安陆来到北京,成为大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成为大明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实际上,嘉靖的个人能力,见识都被严重低估的皇帝。登基没有几年,就迫使扶持其登基的杨廷和被迫辞职,而后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具是一代人杰,都是绝顶的聪明人。虽然嘉靖晚年好道,数年不理朝政,但国家最高权力始终把持在嘉靖的手里。但嘉靖虽然有能力,却没有用在“正道”上,而始终在修道,追求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为此还差一点被宫女缢死。晚年的嘉靖多疑,猜忌,残忍。实际上,嘉靖最大错误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嘉靖认为他的能力足以控制一切,但实际上,嘉靖也被徐阶和严嵩利用,但他却认为他足够聪明到可以看透每个人的忠与奸,清与贪。而明朝的衰落却是从嘉靖开始的。

嘉靖登基时候十五岁,要知道,这个少年作为藩王的儿子,他是不会得到帝王治理天下的教育的,作为藩王的他,其政治经验和斗争手段在登基前几乎没有,但嘉靖用了仅仅三年时间,利用“大礼仪”事件(儒家思想到此已经僵化)将三朝老臣杨廷和扳倒,从而彻底掌控朝局,可见嘉靖的能力并不弱,这时候嘉靖才十八岁。也正是由于大礼仪事件,让嘉靖皇帝彻底丧失了对文官好官僚阶层的好感。对立,不上朝,潜心修道。放任宰相专权,而嘉靖则专心于他自己的事业,嘉靖属于先天不足皇帝,嘉靖必须依靠帝王心术来治理这个国家,作为一个帝王他不知人间疾苦,缺乏爱民之心,穷奢极欲。这里看他也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这里值得一提是,嘉靖一朝是除朱元璋之外,嘉靖一朝是没有重用宦官的时代,特务统治最弱的时代,政治统治很清明,这也是明朝最高权力第一次集中于皇帝的手里,而过去则是皇帝一宦官一朝臣的三角格局。嘉靖绝对的不是一个昏君,是一个很合格的皇帝。但他似乎不屑于去治理这个国家。他不理朝政,任由国事日渐衰败,但求长生不死。嘉靖觉得所有的人都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私欲占据了一切,在他眼里,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维护自己私欲的玩物而已,徐阶和严嵩之间的斗争他根本不介意,因为没有触及到他的利益,而当得知自己被严世藩欺骗和利用的时候,立即恼羞成怒。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在嘉靖皇帝驾崩八十年以后,满清入关,当然帽子不能落在他的 头上,一个能力偏上但志不在此的皇帝,一个御人有术皇帝,一个坐了45年江山的皇帝。一个只想享受当皇帝的欲望,却不想尽皇帝的义务。他死以后,大明王朝江河日下直奔悬崖而去,这个人成了国家的统治者却是大明王朝的败亡的开始。所以,嘉靖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8

提此问,实则与放屁无异。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每个时期,都有它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局限理由。你用现代人的眼光、观点,去套用古人的处理事情方式,实则显示你幼稚与无知,与那些不看实际情况,办公室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专家”如出一彻。

在古代帝王历史中,每个时期的皇帝,除开疆拓土者外,大都在深宫的温柔乡中成长。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过着盛世生活,只是个别偶尔的不小心流落民间,才“体察”到民众的苦难。此外,这些纨绔子弟皇帝,个个都是玩乐中度日,那有心态思考什么盛世。

因而,这个问题,是伪命题。

9

嘉靖皇帝算的上无为而治在为42年,权臣,宦官,言官,都相互依存制衡,内阁首辅都上班也可以,不上班也可以,他自己反正也不怎么上班,天天学习道家搞学习有没有走火入魔不晓得,反正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可以,当把国家治理仅仅有条,是为数不多的好皇帝,留下海瑞,张居正,能臣,而且能用严嵩,高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