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孩子从小机械背诵大量古诗文而不解其义,对其有益处吗?

孩子从小机械背诵大量古诗文而不解其义,对其有益处吗?

2020-10-17 08:32阅读(77)

孩子从小机械背诵大量古诗文而不解其义,对其有益处吗?:从四岁半开始教秦小小背诗。最长的一篇是背了荀子的《劝学篇》,从开始一直背到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1

从四岁半开始教秦小小背诗。

最长的一篇是背了荀子的《劝学篇》,从开始一直背到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很少给她解释诗文的意思,即使解释,也只是描述个大概。我身边90%的人都在反对我的行为。

我的父亲,甚至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子背书会把小孩子背傻的!”大家就这样子一直说一直说,我也怀疑过自己,但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秦小小自己并不特别排斥背书。

大概在她五岁半左右,有一天她弹琴的时候不是很认真,我正在给她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突然问我,“这是不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两句话就出自《劝学篇》,我当时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念了这么久的书,终于有一点点可以证明,背书不会把孩子背傻,这些诗词歌赋里美好的句子都像小种子一样,一点一点的住进了她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生根发芽。

在最开始教秦小小念书时,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就是自己觉得好的,觉得好听的都拿来教给她而已,所以秦小小读了唐诗,读了宋词,读了《楚辞》,读了《诗经》,也读了一些类似《劝学篇》这样的文言文。

只是因为觉得美好。

别想让他早早也能看到这美好。

这个春天,三月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柳树刚刚发芽,细细的叶子在春风里摇荡。秦小小指着树对我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春天,四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替她缝补一条很好看却破掉的牛仔裤。我边缝边叹气,“慈母手中线。”她接口道,“哦,你是慈母,你拿着线。”然后她念了这首诗给我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很感动,我想,因为这些小小的感动。我会一直坚持教她背书的吧。

希望将来有一天,她不会在高兴或愤怒时,只会说一句“天呐”,也不会在面对美景和奇迹时,只会喊一声“我x”。

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是你播种的每一颗种子都必须要开出美丽的花。

不是你教的每一句诗,每一个道理他都要背得分毫不差,理解的清晰明了才叫成功。

教育必须要先给予,才能有收获。

所以,请给孩子一粒种子吧!

2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结合教育方式、思想认知过程以及个人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认真回答,希望对孩子们的相关教育、成长、成才有所帮助。

至于“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问题,其实周边的同事、朋友、亲人以及社会中很多家长都有此困惑并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包括一些专家也有不同意见),但通过人成长过程中从人的个性不同的因材施教、耳目濡染的熏陶、强化背诵的教育、思想成熟前的记忆、成长实践中的理解、认知、感悟等方面综合分析,一般来讲,对于大多数孩子是有益的、可行的——当然,考虑到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材施教的客观存在,或许不适用所有孩子,但大多数是适用且有益可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灌输式、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强化记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教育环节,对于博闻强记作用效果重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个人从小到大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学习理解或者学习不理解、理解不深,学习认知、学习感悟、实践再认识等环节,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当然,还要看家长、老师以及孩子自身对教育、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认同了。

小时候,孩子启蒙学习阶段(姑且确定为3—12岁吧),很多家长让孩子识字、运算、学外语、背古诗词以及其他才艺,这无可厚非,也是望子成龙的正常必要之举。其他先不去论,重点分析如题所述孩子背诵大量古诗文情况。

大家知道,古诗词以及古代经典哲学、文学名著因其思想深邃、内容深厚、意境深远、文辞优美、启迪性强,对于人的道德修养、仁爱厚德情怀、丰富学识、为人处世、思想认知、逻辑思维、文字写作等会起到很重要很有益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在小时候都背诵古诗词,有的甚至从3-4岁就开始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古代一般在孩子启蒙时富家办私塾也好、穷家自己想办法教孩子也罢,都会让有条件学习的孩子开始背诵大量古诗词及哲学文学典籍,“古今一理”,孩子很小时大多都贪玩,对这些枯燥的古诗词和典籍也是只会背,意思很多都不理解——也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种看似机械的强化灌输式记忆,在小孩子初涉世事、可塑性极强、记忆力极强的年龄段(一般人的记忆力从3岁至25岁最佳),对将来成长的积淀影响力很大,虽然孩子很小只能做到死记硬背,却随着年龄增长和以后学习实践的能力阅历丰富,会逐步在脑海记忆力加深对曾经背诵的不甚了了的古诗词及经典的理解和认知,并在思想上铭刻终生。事实上,古代很多文人10多岁就可以写出很多高深的文章,而且思想性强、文笔厚重清新,这就是从小博闻强记通过后来的成长过程而显现的思想成熟认知和感悟。

现在也是这样,孩子从小背诵大量古诗词虽然枯燥机械,但随着成长过程的学习实践,从小积淀于心的不解其意的“死知识”,就会一步步绽放新的光芒,涌动活跃在你的思想中,在不断感悟理解应用中可以说是受益终生。比如,古代的甘罗、夏完淳、曹植、诸葛恪、诸葛亮、苏轼、欧阳修等都是从小背诵大量古诗词及经典,还有很多少年得志的先贤。不得不说从小进行这种机械式背诵虽然不解其意,却是人生的重要积淀。

作为笔者来讲也是深有体会。小时候——大概4虽多开始,作为教师的母亲,就开始教我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并讲很多历史故事,6-7岁时让背《论语》《道德经》《出师表》、《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宋词等,后来上学后,抽空背很多古代经典,再后来自己就有了学习计划,阅读背诵大量的知识。一开始兴趣很浓,时间长了,也觉得枯燥无味,也不懂得意思,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增长,在学校交流或者写作文时,就感觉词句源源不断,在应用中也就越来越理解以前死记硬背不解其意文章的意思了,也就更增加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了。后来一直到工作以及至今,无论工作生活中,以前很小时候背诵的大量文章对我的成长都起了很大有益作用——在生活中的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仁爱厚德、自律慎独,在工作中忠诚履职、力争上游、晋升提拔、出色完成各项任务……都与我从小大量背诵有关。比如,在从事专职文字工作中,各种文体的数千、数万、数十万(特指编书)字的大文章可以不用任何材料“一夜成稿”(数十万字编书也就几个月),在状态好时,内心喷涌而出的文字可以达到“下笔万言、一挥而就”,而且每篇材料文章都是一次成稿,也是上乘之作——各种奖项、各种有关文字方面的聘任等可以明证之(省部级以上奖项也很多)。回望细品,写作过程中,其实大多数知识来源(当然,一生的学习接受新知识从未停止)大多是小时候之20多岁时博闻强记背诵的大量经典。同时,古诗词等经典对人的思想品行、道德修养、文化知识等都是极好的淬炼。

可见,这种从小的积淀和淬炼可以让人成“长之后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高境界。

二、孩子还小时博闻强记还需正确引导,不可拔苗助长,要在循序渐进成长过程中坚持“学习——理解——感悟——认知——实践——应用——学习”的方向,使孩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人心皆同,人心不同”。人所处环境和天生个性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所以,从小博闻强记的方式也许不适用于所有孩子,但此打基础的过程千万不可忽视,否则,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天赋异禀的孩子另当别论)。这就需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向引导,却不可以强制非得让孩子去在很小时、极不情愿时去机械式背诵,可以用讲故事配合背诵的方法,也可以一起和孩子背诵并讲解的方法(能理解多少算多少),等等,让孩子产生浓厚兴趣更好。同时,因人的记忆能力不同,不可以望子成龙心切,对小孩子规定限制过多期限非要背诵多少古诗词,或者因背诵不过而过于严厉地责备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和恐惧心理加大,反而“欲速则不达”,起到反作用,背诵效果不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孩子小时候只要可以熟读成诵就可以了,这时候以背诵的数量来衡量就行,而不要要求过多;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就要引导孩子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并重了,当然,孩子逐渐成长,自身也在学习中不断努力地进行理解;之后,理解能力的加深,会不由然产生更高层次的感悟,这时对小时候背诵的知识会有更深更高层次的认知;同时,孩子渐长过程中伴随着在生活、学校、社会、交往、工作中的实践,会对所学所记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有效应用,并不断根据需要,自己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再学习。

这可以说是人从小时候的博闻强记到成长过程以及人生征途中坚持学习实践的一个良性循环,否则,缺少一环,从小时候辛苦积淀淬炼的知识或许就成了“读死书、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状况了,所以,一定在成长过程中多思多想,把从小积淀的知识在思考、感悟、实践中转化为富有感悟的“营养”知识,在人生应用中才会发挥有益的作用。比如,我们学过的《伤仲永》一文就是很好的例证。方仲永小时候博闻强记加之天赋异禀,九岁时作诗写文章远超成年读书人,可是后来家里带他多方应酬扬名,却忽视了文中所述的人生学习思考实践成长过程,落得耽误了学习记忆成长最佳时期而“泯然众人矣”,殊为可惜。

学不可以已”。可见,让孩子还小的时背诵大量古诗文并做正向引导很关键,但也不能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思考、感悟、实践、认知等重要环节,否则,从小的积淀或许会“付之东流”。

总之,积跬步而致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海。孩子很小时背诵大量古诗文,虽然含有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孩子也不解其义,但只要引导得当、坚持不懈,并紧密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持续做到位,那将对孩子在未来人生中的实践应用和人生境界、道德修养、思想情怀等都会大有益处。

愿天下所有孩子坚持不懈博览群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相信会达到“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气”的通达境界,而“挥就日月长明笔,写下千古不朽文”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篇章。

谢谢大家!

2020.7.20即草于西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3

我本人就是三四岁时背了一百多首古诗(本人老妈是语文老师),当年的学校还没有如今的规范和先进,所以学校(老妈当时所在小学)校长会在大会开始前把我拎上主席台背诗热场以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哈哈

之后这些古诗词大部分在课本上出现,还是要重新背过。儿时背的诗词完全记不得,不过一路学上去语文一直不是很吃力,成绩也很稳定。不知这跟小时候的死记硬背诗词是否有关。

再看如今我的孩子,语文一直很好,自小我们就没有给他超前教育,上小学前连拼音都没有学,更别说背古诗了。我们的经验是,不认字的时候就是跟他相互讲故事,认字后是大量的阅读,使得他知识面广,语言表达能力强,自然在这门课上就游刃有余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让娃背古诗,不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能刚开始是娃不显,可之后慢慢的就能发现这一好习惯对孩子的益处了。

4

用事实说话,说一下我自己的孩子吧!

我的小宝点点,三岁多开始读《三字经》,当时的初衷也是想锻炼他的发音能力和表达能力,没有想过非要让他背会什么。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跟着我念十多页,他是边玩玩具边跟着念。这样坚持了两周,突然有一天晚上我说:“点点,读书时间到了,我们来读《三字经》吧!”没想到我正翻着书,他就已经开始背诵了,依然是边玩边背,背了很长一段,讲真,当时一下子惊到我了!

后来每天晚上,我们依然坚持读书,他先背到不会背的地方,开始跟着我读。直到现在,三个月时间,已经通背《三字经》、《弟子规》。在幼儿园老师也发现背《三字经》的时候,孩子都会背,于是轮到他们班升国旗时,老师让他在国旗下讲话。我给孩子写了讲话稿,带着他读了几遍,他就会背了,最后国旗下讲话时非常流畅。

到今天,我和孩子已经养成了每晚睡前读书的习惯,从始至终都没有要求过他死记硬背,但是读着读着,他就会背了。并且根据老师的反馈和我们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发现: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大人有时候不经意的聊天说的话,他都记得住;专注力也很好;也很自信;喜欢回答问题。

我想这就是坚持阅读的好处吧!孩子的记忆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只要养成习惯,提高的不仅是孩子的记忆力,而是综合能力。


5

不要认为机械记忆就没用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是一句心灵鸡汤。

不可否认的是,机械记忆以及抄写,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古诗文上面。但要走向高效学习,就是知其义,必须得经历这个低效学习过程。

反复强化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让孩子记得,另一个方面是让孩子在这个反复的过程里面,学会如何理解,一点一点积累,最终形成一个思维认知;

有了这份思维认知做基础,后面再学新的古诗文等等,理解起来就有套路了,不会盲目了。

举个例子,两个力气同等的人,一个健身10年和一个在工地搬砖10年,大家一起去搬砖,肯定在工地干活的人强,他在过往10年搬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他懂得如何般得快,也懂得如何分配好体力;同理,大家一起去健身,健身10年的人也是强于工地的,最起码健身器材对方就不知道怎么用。

量变,最终必然引起质变。

6

自从复旦中学女孩武亦姝16岁就在《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夺冠,成为了现代版的才女以后,全国兴起了国学热,许多国学启蒙班开始遍地开花。几乎许多城市里都可以看到那些穿着汉服,手捧四书五经,摇头晃脑的小小书童们。

不知道多少父母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有和我一样的疑问,这些艰涩的古文,通过死记硬背,对孩子来讲真的有用吗?

大概每个逼孩子学钢琴的家长都希望将来他能成周杰伦,每一个逼着孩子背诗的父母都希望他成为另一个武亦姝吧?

可是跟浪费在培训班这些钱相比,作为父母更重要的是害怕浪费孩子的生命和时间,毕竟每个孩子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错过了。

我作为妈妈,家有儿子初成长,我在这方面也查询了一些资料,现在对于这个问题,详细的回答如下:

首先这里先分清是让小孩子背诵的是古诗还是古文,这两种是并不太一样。

在孩子不识字的初期,如果家长推崇国学启蒙,更推荐给孩子背古诗词,不推荐古诗文。

主要在于诗有他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当孩子还无法去理解诗的内容时,首先最先感知的是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性。

英国班戈大学2017年2月发表一项研究成果,他们按照诗的构造造了两组句子,其中一组符合古诗格式,另一组不符合。

他们找来一群人朗读这两组句子,研究发现这些人自己也说不清哪些是属于古诗,哪些不属于。但是当测量他们脑电波时,却发现在朗读真正古诗时会有一种特定的脑电波,而读不符合古诗格式的句子,就不会有这种脑电波。

换句话说,这些人自己意识不到,他们读的是不是诗,但是他们的大脑反应却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无论孩子明不明白诗的意思和格式,他的大脑都在接受诗的刺激。

第一,诗有节奏感。

比如我们在背《静夜思》感受一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4句都是5个字,都是哒哒-哒哒哒的结构,非常有节奏,然后前两句和后两句又有一个节奏感的小变化,就是前两句的后三个字节奏都是哒哒-哒,后两句的后三个字都是哒-哒哒。

孩子从小特别喜欢有节奏感的东西,这种节奏感可以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

第二,诗有押韵

押韵可以帮助人们语言处理,诗句里面的句尾跟句尾押韵将内容和声音关联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用声音来记忆句子,由此降低学习难度,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简单有趣。


这里说一下我自己的个人选择,因为从小看绘本长大的儿子,对于古诗不太能接受。

可能是因为古诗相比于绘本故事在情节、故事性,趣味性不太高。作为文科出身的妈妈,我当然非常欣赏古诗的诗情画意,但是恰恰是为了孩子将来有一天也能够喜欢和欣赏古诗词里面的美感,所以我选择放弃,而不是逼迫他去欣赏。

希望他有一天,等对字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时,能够欣赏到古诗词里的美感。我能做的是在他尚未品尝到古诗词的美好前,先不败坏他的胃口。

保有他将来有一天可以去通往古诗词的这条通道,而不是早早的因为反感而提前关闭大门。

在我理想中,我陪他学习诗词的年纪,应该是在他读小学的时候。

我想等到将来他读小学,读到李白、孟浩然、王勃的诗时,回来向我背诵签字时,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这些诗人的生平,他们的失意和得意。不同的诗人,在他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在他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年纪,在他被贬失意,遭逢人生大难的时刻,写下的诗章是充满完全不同味道和情绪的。这时候结合他们在小学课文中的要求掌握的诗人和诗词,和他搜集诗人一生中在不同时刻所做下的著名诗篇,或者从盛唐的诗人气质谈到晚唐的诗人气质,我相信这种亲子共同的学习和探讨会更有意义,也更有建设性。


家长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还无法理解的小孩子而言,这些古诗词只是孩子培养韵律和音乐感的一种工具或者玩具而已,你不必过分的拔高和神化它。同样,儿童的许多童谣儿歌也能起同样的作用。

另外从古文来讲,许多国学启蒙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并不太推荐。

道理十分简单,时代变了。

就是出现最晚的弟子规,至今也有约200年的历史,在这200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其实以现在家长的广阔阅读视野,丰富的国外获奖绘本,有许多更好的人文科学各方面的启蒙选择。没必要一定要孩子读那些已陈腐的“国学启蒙”。

如果你想知道读着这些国学启蒙的孩子长大以后变成怎么样了?

看看那些晚晴的秀才们不就知道了吗。

许多家长热衷的国学启蒙教本,但是这些启蒙教本出身在封建社会,许多内容充满了封建奴化的思想。不应该再灌输给现代的孩子。

孩子还小,无论精华还是糟粕,你给他的,他都记了下来。做为家长与其着急灌输他那些弟子规中过时的“道理”,不如从小培养他质疑的精神,思辨的能力,还有去穷尽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教育名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曾在采访时表示过:现代语文中古诗文背诵量大幅的增加,会伤害语文的魂。他认为简单粗暴的强调背诵,还是一种灌输教育,是很落后的。

谈及背诵,李家生还提到他朋友孩子的故事,一个9岁半的小女孩能流畅的背诵《孟子》《大学》《中庸》,“太可惜了,他把这么好的心智用在这上面,而且它形成一种僵化的东西,僵化的东西妨碍他的思考思维和接受新的东西。我们现在应该侧重创造力,创新力。机械化的灌输,机械化的记忆,其实是很坑人的。”

李家生坦言:“语文学习要培养实际能力,背诵只是学习的一种入门方式,背诵本身不是目的,语文教育的实质不是记住事实,而是训练思考,激发高尚的情感思考情感和创新表达才是语文的魂。”


我有一本喜欢的书,是王尚文,郭初阳,演炼军三人选编的《人之初,现代蒙学46课》。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为青少年提供基础人文选本,自应“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而全球化时代,文明经典的采集显然不再受限于民族和地域的差异,而应囊括“天下”的文明经典,只有不拘泥于自身传统才能再造现代文明。“

这本书选了46个关键词,既有近代以来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也有千百年来大家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然后每课以经典论述、故事。诗歌三部分结构组成。

比如第1个关键词“自爱”,在经典论述中有王安石的“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有西班牙乌纳穆诺:“对于宇宙而言,我是微不足道的,而对我自己,却是一切。”

在故事中节选了《世说新语》、《三国志》、《笑林广记》中三个个故事。最后在诗歌中,选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瑞克沃尔科特的《爱复爱》这首诗。

我想说在大部分父母自己个人的文学修养素质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在国学启蒙的时候帮助孩子有效的去除糟粕,留下精华。

不妨选一些大师们留下的作品或者好的出版社编辑的书,来帮助孩子们进行更好的启蒙。父母们在为孩子选择书籍的时候,也应该学习这本书三位编辑的思路,不受限于民族和地域的差异,而应囊括“天下”的文明经典。

另外在教孩子背古诗的时候,父母们需要注意

第一,不强求孩子背,享受亲子之间的共同朗读。

文章开头已经点出,诗词对于理解力有限的孩子的来说,韵律和节奏大于意义。如果孩子本身对于朗读诗词并没有兴趣,千万不要强逼。

亲子共同朗读重点在于亲子的情感连接,而不在于朗读的内容,即便是看一本绘本,看一幅画,看一部动画片,或者一起欣赏一部纪录片,其原理都是和共同朗读一首诗是一样的。

第二,去掉功利心

许多家长都喜欢让孩子给大人表演背诗,很多孩子一口气把诗嗯,背出来,是没有节奏感的,完全是死记硬背,有的孩子背的滚瓜烂熟也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针对于问题中提出的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而言,其实国内外许多优秀的绘本,尤其是获得安徒生大奖,美国凯迪克大奖等各种世界大奖级别的绘本都是值得推荐的。

在孩子慢慢走上自主阅读道路时,现在许多的国内的图书编辑也效仿了国外的图书分级制度,将孩子的图书根据每一本书总的生词量和难度进行分级。家长们详细了解一下各编辑社的分级制度,就可以为孩子选出比较适龄的阶梯阅读。

最后请尊重孩子天生的气质和喜好。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气气质和喜好,有的孩子在最初接触诗词时就被其感性的韵律和画面所吸引,而有的孩子,尤其是像我们家的男孩子,他可能更喜欢探险、冒险,工程机械类的的画面和惊奇的情节。

无论孩子是哪种脾气和性格,作为父母应该带孩子多去书店,保持开阔的视野,让他们自由去选择。有时候孩子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诗词,父母也不用过于着急。就跟我们大人一样,有时候人人都推崇的经典书籍,我们却怎么也读不进去,只是缘分未到,时候未到而已。保持一条开通的道路,等有一天理解和感悟到了同一个频率时,还能找到通向那里的皈依之道。

7

不赞成孩子过早进行文化学习。这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

理由有三:

1、我从教三十多年,发现过早进行学习的孩子,开始在家长干预下也确实能机械性记下很多字,背会很多诗词。但是当他们进入小学开始真正学校学习生活后,对学习却没有兴趣,有的甚至反感逃避,伦落成差生。他们先前学会东西反而没什么用。

2丶过早强迫孩子学习违背人的生长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伤害影响终生。这种行为在孩子心中种下学习是无趣的,是苦累的种子。当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动力,日后学习是被动,被动效果就很差。

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广告语,是错的。人的发展没有“起跑线”,个体不同,发展的快漫与方向也不同。你非人为的让个音乐天才与个数学天才一起比起跑,那是对人性毁灭。这句话是毒鸡汤,害了很多孩子与家长。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天地灵的孕育,千差万别,不能用同个方法去教,也不能用种理念去培植。就象养花样,有花喜阴,有花喜阳,你把他都放阳光下会晒死半,反之都放阴凉处会死伤半,教育也一样,把孩子按生长规侓放在该放地方。

事实上有些家长,有些教育都错了。


8

应该是了解古意接触今实际情况才是

9

作为过来人,我可以告诉你,从小背诵古诗文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我儿子在5岁时就可以背诵《大学》《道德经》《论语》,小学四年级迷上了读大部头的《三国演义》,需要我多次提醒才能去睡觉。到了初中时,语文老师不得不主动去读那些名著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他们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

记忆力发展规律。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明显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时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若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

理解力发展规律。

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是缓慢上升,十三岁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孩子从小诵读经典诗文的意义。

即是要利用他们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并且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生受其益。

在儿童时期,让他们读诵记忆珍贵的资料,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的理解力发展到了,或生活经验的时机恰合了,自然“活用出来”。同时,记忆多的人,其理解能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图片均来自网络)

我是“好孩子成长在线”,您的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教师。欢迎【关注】

10

现在很多孩子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大多数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意思,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吗?可行吗?回答是肯定的,对孩子有好处,完全可行。

一,增强记忆力。有心理专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最快,到了13岁就达到了顶峰,所以,孩子从小背诵古诗文可以很好的增强记忆力。




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四的家长和百分之百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能很好的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

三,扩大了知识面。古诗文内容丰富,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四,培养耐性。古诗文有的很复杂,孩子需要读很多遍才能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耐性。

五,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经典的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包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背诵这些经典的古诗文,对孩子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都有很好的提升。



西方有一个文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长就像是一棵葡萄树,他的技能、知识就像那一串串的葡萄,而胸怀、情感、意志就是支撑葡萄树的支架,如果没有支架,葡萄树最终会和它的珍贵的果实一起烂掉。

所以说,让孩子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是非常有好处的,非常可行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