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

2020-10-17 08:03阅读(62)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巨人族的记载,在《山海经》、《周礼》、《左传》等古籍中都记载过巨

1

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巨人族的记载,在《山海经》、《周礼》、《左传》等古籍中都记载过巨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诸侯讨伐北方巨人的传说。巨人到底存不存在?世界上的考古历史是否真实?

在黎巴嫩的古籍中记载:黎巴嫩的巴勒贝克神庙地基有一些巨大的、重达几千吨的大石板,这些石板中间插不进去一根针。这些巨大的石板,都是由远古巨人制造出来的。

在中美洲的哥斯达尼加,1956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巨大的圆形石球。这些圆形石球是远古的巨人将石球推进了森林,而为什么要推进森林呢?据说是为了祭祀。

考古文献记载:

1850年,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巨大土堆被探险家挖开,在这些巨大的土堆下面,埋藏着许多身高都超过了2米的遗骸。这些遗骸大多有两排牙齿,有些有6根手指和6个脚趾。2004年,一位工作人员在进行印度洋海啸环境评估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具巨人骸骨,其身高达到了3.1米。发现者认为,是能量巨大的印度洋海啸把尸体从海底冲刷出来的。2005年,美国和秘鲁考古学家在秘鲁北部海岸的一座巨型金字塔内发现了3具“巨人”骨架,这些骨架都在2.8米以上。

巨人存不存在?

历史上有过很多巨大的物种存在,比如恐龙、巨鳄、巨龟、巨鱼等,如果人类与地球历史是一起进化的,那么很久以前存不存在过巨人?挖到的这些巨大骨头是不是真的巨人呢?目前这是世界考古历史的一个谜题,也是一个趣闻。

世界巨人,到底存不存在?真实的考古历史证实了这个传说,那么巨人是如何灭绝的呢?与今天的人又有什么关系?

2

明定陵、妇好墓、马王堆墓、曾侯乙墓、满城汉墓、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考古事件大都比较了解,所以,这次介绍一下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的发掘。

印山,地处绍兴西南,海拔只有40多米,因其形状好似一枚古代的印章,故而俗称印山,它距离王羲之写下兰亭序的兰亭,仅有2.5公里。1982年的时候,绍兴文管处收到印山农民上交的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车饰,后经实地考察,发现,这个小山之巅有一个长72米,宽36米,高10米的巨大封土堆!由此,浙江省最大的一座越国大墓被发现。经研究,印山大墓很可能就是《越绝书》所载勾践之父越王允常的“木客大冢”。

1996年4月5日,文物工作者在印山大墓的封土堆顶部中心,发现一个深达15米的盗洞。洞口堆积着大量的青膏泥、木炭、棺材碎片以及盗墓工具等。震惊之余,省考古所、县文化和县文保所共同召开紧急会议,不仅马上安排现场保卫工作,以防再盗,而且,邀请省级领导和专家现场考察,抓紧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进行发掘。

当年的8月底,考古队进驻印山,9月1日正式开始发掘工作。经过前期的勘察,了解到这是一座由带宽大长墓道的竖穴深坑木椁墓。经过4个多月的发掘,长达54米的墓道,宽19米,长46米的墓坑显现了出来,如此大墓全是在山岩中挖凿而成,在浙江地区史无前例!不过,墓口的青膏泥填土面上,留有7个圆形的古代盗洞,让考古队员心里“拔凉拔凉”的!

墓内5000多立方米的青膏泥被清理掉后,发现了40米长、5米高的木炭层。木炭下是一个断面为三角形,两面斜坡式的巨大木结构墓室。经测量,该墓室内道长33.4米,内地宽近5米,室内高4.7米,复原高度5米左右,分为前、中、后三室,每室之间有木板隔墙。由于7个盗洞全部打入了墓室,情况不容乐观。经最后清理,独木棺内连尸骨痕迹都没发现,仅出土青铜铎、木质夯具、玉镇、玉勾形器、玉饰、玉剑、石矛等残留文物41件。

虽然印山大墓几乎被盗掘一空,令人感到非常遗憾,但是,仅凭大墓的墓葬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前所未见的重大发现。它不仅是迄今发现的第一座越国王陵,而且,也是全国首次发现三角形墓室,反映出了越国独特的王室埋葬制度,具有鲜明的越文化特色和无以伦比的重要性,因而被列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真实的考古事件,肯定是没有盗墓类小说那样的精彩刺激。

因为现在不会主动去开挖已知的墓穴,因为现有的技术,对于文物的保存,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所以一般真的需要发掘的墓穴,都是房地产或者工程建设之时,发现的古墓,所以像乾陵和秦始皇陵这样的,短时间内是肯定不会主动去开挖的。

虽说不会主动开挖,但在中国这个大开发环境中,工程各方面遇到的古墓还是很多的,很多地方的考古工作者,是忙不过来的,因此很多工程也最怕遇到古墓,因为这样便意味着工期的无法预料。

今天来说说一个因为盗墓贼而被发现的国家级宝藏——海昏侯墓。

2011年春节刚过,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村民就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大晚上经常有沉闷的爆炸声,刚开始村民还以为是顽皮的小孩玩爆竹,后来发现村子里的狗也经常大晚上不停地叫,有村民在晚上回家时,还会在车灯的光晕中偶见一两个外乡人,背着包在野地里行走。观西村的村民代代传闻,附近的墩墩山上,有古墓。但是一直不知道在哪里,有一天清晨,一个村民在一座小山上,发现一个大洞,洞口的土竟然是新挖的,有经验的人知道这是盗洞,于是就赶快上报地方文物部门。

江西省考古所的杨军接到举报后,赶忙来到现场,一看吓一跳,这竟然是一个深十几米的大盗洞,之前沉闷的爆炸声,就是定向爆破的声音,盗洞直至墓室,从盗洞中散发出来阵阵柏木的清香。这一座被盗墓贼偷盗而被发现的古墓,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海昏侯墓。

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盗墓者差点就直接将盗洞打到主墓室了,那样的话,很可能这座古墓就被洗劫了,但是盗墓者却打偏了,是盗墓者技术不过关吗?

并不是,盗墓者其实算的很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座汉代的古墓,因为历史上发生过地震,造成了地层的偏移,正好让主墓室位置移动了,这才使得这座古墓里的珍宝,躲过了盗墓者的偷盗。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4

历史考古作为探寻过去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是刻板与无趣的代名词,可,事实并非如此,在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考古呈现出来的是:丰富多彩的的历史与趣味十足的内容。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胸

一次,在奥地利lengberg城堡的大规模翻新工作中,人们在地下通道里意外发现了许多中世纪时的纺织材料,包括有皮革、鞋、纱线、绳等2700多件的纺织单品,其中17件亚麻内衣、1条完整的男士内裤与4件蕾丝花边文胸让考古学家大为惊喜,经过他们运用放射性碳技术测试之后,确定4件文胸乃是公元1390年至1485年之间的产品,据此直接动摇了当时文胸只有100多年历史的说法,4件文胸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文胸。

二、考古专家踹出了价值8亿的鎏金铜牛

20世纪90年代,为了研究探索西夏王朝的历史,我们国家专程派一批考古专家深入到西夏地区探寻古迹,经过专家们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一座古墓。

可是,当专家兴致勃勃地进入到墓室里层,却发现墓葬中有大大小小十多个盗洞,里边文物也被洗劫一空,一想到这几个月的努力和考古西夏王朝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怒不可遏的专家失控地踹了一下旁边的墓门,不承想:竟然踹出了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这便是闻名世界的“西夏鎏金铜牛”,据后来的人估价,此西夏鎏金铜牛估值为8亿元,妥妥的国家级文物。

三、一堆粪便将北美土著历史提前了两千年

2002年,考古专家无意在俄勒冈州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堆粪便化石,经过科学家们使用DNA提取等一系列考古技术进行验证,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堆粪便(粪便化石)其实是原始人类的粪便,由此测出它大概距今约1.4万年,这标志着人类在北美存在的最早证据提前了两千年。

因此说,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囊括,它真真实实地反馈着人们以前的生活,有酸甜、亦有苦辣,只有用心去追寻那远古尘封的记忆,人们才能更好地找到真实的自己以及美好的未来!

√ √ √

5

欢迎走进文史工作坊!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童话大王郑渊洁的《鲁西西传》里的龙珠风波吗?那里面的故事就取材于著名的考古事件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事件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的船只。

这个船只的发现可不是考古专家特地发掘的,是在1987年的时候,广州的救捞局和英国的海上探险公寻找东印度公司的一艘沉船,结果一不小心捞到了深埋23米的另外一艘沉船,而且里面有一大批奇珍异宝。

这个事件,被称为我国水下考古的起点。南海一号也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俞伟超命名的。

这艘船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船体保持的非常完好,而却里面出土了巨多的陶瓷器和金属器。比如一些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石雕观音等。里面还有一些异国风情的文物,比如从未在中国出现过的喇叭口的大瓷碗。里面的瓷器仍然色泽光亮,有很多出自景德镇、龙泉窑、德化窑,非常精美和珍贵。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这艘船是始发自泉州,这也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大港,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够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


6

让日本旧石器的研究全线崩塌,考古界颜面尽失的藤村新一造假丑闻。日本相关单位还因此痛心疾首地声称再也不考古了。

当时就职于日本东北动力公司的藤村新一,最大的爱好便是研究旧石器了。工作之余,他不仅收集各种石器,还混迹在考古界各类活动,并加入实地挖掘。他利用善于社交的优势取得了考古人士的信任。

1981年10月3日,藤村新一跟随队伍前往宫城县岩出山町“座散乱木遗址”进行考古挖掘。该遗址的地表层被认为大约在4万年前。如果在那里挖出了石器,就等同于证明了日本存在中期石器时代。藤村新一陆续在各个角落挖出了48枚石器,震惊日本。

后来人们觉得非常可疑,便安装了监视器,监视器拍下了令人震惊的一幕:藤村新一独自一人,东张西望地出现在镜头里。到了某个挖掘坑停下后,他兀自地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塑料袋。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6块石器埋在地下,仔细踩平地面,又悄悄离去。

7

谈不上考古,但粘点边……??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在北京劲松西,有个建楼工地,那天垂柳低垂,从龙须沟那边龙潭湖戏水反归,后步行去劲松,只见那个工地围拢许多人,走近一看,哇塞,一个砖砌古墓,映在眼前,只见一只深黑腐败木棺边上,搭着一件真丝绸衣,外边一只步鞋??扔在棺外,再近看,一个死尸盘着头,只有骨头,肉身已烂,一股股恶臭直刺鼻,还有黑汤,这是半考古,可能不重要,据现场有人说是清代的棺材,不特别重要,所以当场被人毁掉。

8

马王堆汉墓考古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汉朝下葬墓地中发现的一具女尸。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

70年代初,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时期。

离马王堆不远的一家部队医院选择了地势高的两座土冢开挖防空洞。

医务人员在打孔探测作业时,突然从孔里冒出一股凉气,有人用水灌孔,结果灌入的水竟被反溅出来。

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下面肯定有东西。

一时将此情况报告了湖南省博物馆,由此拉开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的帷幕。

考古发现的东西不计其数。最值得称赞的是两件事。

第一,女尸本身的防腐技术。两千多年的人居然皮肤还有弹性。

第二,两件素纱禅衣。现在的技术根本做不出如此轻薄。

后来博物馆被盗,一些文物丢失,素纱也毁了一件。

盗贼居然是个小孩,简直是个笑话。在这里不再赘述。




9

我觉得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很有意思。这是一次意外发现带来的成功发掘,过程一波三折,最后,有惊无险地让沉睡地下二千多年的辛追(现在也有认为是\"避“字)夫人重见天日。

意外发现

60年代末,中国从城市到乡村掀起了挖掘“防空洞\"的备战风潮。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场运动,长沙城东郊五里牌外,一个人烟稀少,名为马王堆地方,突然备受关注。

挖掘“防空洞“的解放军366医院,在马王堆士包下相继挖出两个20多米深的洞穴时,地下却出现赭红中夹带着白点点的花斑土,而且越往深处挖,土质越坚硬。

院务处长接报后,亲自进洞检查,并让两名士兵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钻了半个小时,突然从钻孔中“哧\"的一声冒出一股气体,见火就着。

当时的人们警惕性都非常高,366医院的院长再三考虑后下达命令,现场官兵立即撤离,并做好突发事件的战备工作,并立即报告军区司令部,建议火速派工兵团前来医院勘探。

就这样几经辗转,离发现整整三天三夜后,湖南省博物馆(湘博)接到报信的电话,他们认为这一定是个古墓。

湘博立即派人急如星火地赶往马王堆。到达马王堆后,他们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个“火洞子“,\"火洞子“是长沙民间对考古学上\"火坑墓\"的俗称。墓里物质腐烂后产生的气体,通过白膏泥、木炭层从小洞里冒出来,与火苗接触后就可以燃烧,通常“火洞子”墓都没有被盗过。于是,湘博联系国家文物局,准备挖掘。

艰苦发掘

当时的经济条件很差,整个发掘,湘博只申请到6000元的经费。

1972年1月16日早上7点多钟,十多名湘博工作人员到馆里集合,每人扛一条扁担、一担簸箕整队前往,走在前面的人手上举着一面红旗,走在大街上,唱着语录歌,这情景哪像发掘古墓啊。

挖掘的第一步是挖土和挑土,可按当时在场的人力,不知道要挖到何年何月,再请民工吧,又没有钱。所以,湘博决定另辟蹊径,向社会求助,他们联系了大概十几所大学、中学的师生前来支援。

就这样一直挖到四月上旬,清理完墓坑内填土的人们,终于挖到一种黏糊糊的泥土。这就是中国南方墓葬中俗称的'白膏泥\",据说有很好的密封性,常常用来保护墓葬。白膏泥之下,是看起来好像刚出炉的木炭,古人用来防潮。这些木炭整整装满了4卡车,考古人员曾拿了一部分木炭煮饭,火力还很旺盛。

待清理完木炭后,人们才看清坑底部摆放的椁室,在外椁顶上,覆盖了竹席,这些竹席的颜色也跟新的一模一样。取完竹席,打开椁板后,是四层套棺。从外到内,分别是黑漆素棺、黑底彩绘漆棺、朱底彩绘漆棺,而最里面的内棺涂满黑漆。

值得一提的是,当考古人员打开东边厢一个漆鼎的盖子时,都惊呆了:只见盛水漆鼎中漂着一层藕片,只是当考古人员提取出来准备画画时,因为晃了几下,漆鼎中的藕片就消失得只剩下几片了。等放到汽车上送走时,因为晃动藕片消失了,变成了一盒汤。后来有地震局专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认为这说明长沙至少2100多年来没发生过地震。

开棺

1972年4月28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要开棺了,晚上六点多,潮博工作人员将内棺从朱地彩绘棺中抬出,摆放的陈列师里,晚上八点多,省领导和电影厂的人到齐,准备正式开启开棺。

领街开棺的是从北京紧急抽调来的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业务骨干。而令人猝不及防的是,内棺盖板刚一掀起,就有一股令人难闻的酸臭味冲将出来,但专家却喜从中来,因为这股臭味就是一种报喜的信号,它意味着墓主的尸体很可能尚未完全腐朽。

按照考古程序,先照相、绘图,揭取工作才正式开始。专家们先将头部位置的丝织品切了个30厘米长的方块,然后,慢慢地试探性地逐层往下切割,当切过到第20层时,主刀的考古人员摘下手套,将一个手指沿着缝隙伸了下去。就在这一刻,他感觉到一块像橡皮一样柔软的东西和自己的手指尖接触,他的心蓦地一震,凭着直觉,他相信这就是女尸的脑门。

之后,脱离丝制品的女尸终于渐渐露出真容,身高1.54米,头上有头发,脑后用簪子别着一团假发,外形完整,面色如生,全身柔软光滑,皮肤呈淡黄色,看上去如同刚刚死去。更令人惊奇的是,至今2100年前的女尸,眼脸的睫毛清晰可辨,左耳薄薄的鼓膜完好无损,就连脚趾头的指甲和皮肤的毛孔也清晰可见。

就这样,这具世界上最早真正以人工墓葬保存下来的软体古尸面世,成为湘博的“镇馆之宝“。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

10

晋侯酥钟失而复得

晋侯苏钟是铸于西周厉王时期的成套打击乐器,由大小不一的16枚甬钟组成。每枚钟体上皆刻有能互相连接的文字,共355个。铭文完整地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前846)器物主人晋侯苏受王命讨伐山东的夙夷,取得胜利并得到封赏的事迹。这场战争在史书中没有记载,并且晋侯苏的名字与《史记》中记载的也有出入,该铭文内容可对晋国和西周的历史补充和校正,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晋侯苏钟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晋侯墓地8号墓即晋侯苏墓。现有14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2件在山西博物院。一套编钟为何存放在两个地方?这还要从1992年北赵晋侯墓地的那场疯狂盗掘说起。

  1979年,著名商周考古学家邹衡揣着寻找晋国始封地的期望,带领考古队员对位于曲沃和翼城两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工作持续了十余年,发现了近千座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和数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址。邹衡认为,天马—曲村遗址应该就是晋国的最初封地“唐”。长时间的考古挖掘引起了盗墓贼的注意,盗掘之风日盛。1992年初春,盗墓贼用炸药相继炸开了位于北赵村的两座大墓,持枪将文物盗掘一空。相关文物部门抓紧组建考古队开始对北赵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就在这一年的发掘间隙,8号墓又遭盗掘,包括14件晋侯苏钟在内的诸多器物流失到境外。后来清理8号墓时,仅发现两枚劫后余生的甬钟,这便是存放于山西博物院的那两枚。另14件甬钟流落到香港时,因钟体上的铭文是凿刻而非常见的铸造,被文物商当做赝品而无人购买。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在看到编钟的资料后,认为字体有古意,绝非后世伪造之物,当即决定购回这批编钟。因为贩卖者不知编钟及其铭文的价值,又急于出手,最终以较低的价格成交。1992年12月,这批编钟被运到了上海博物馆。后来,学者经过对铭文的研究惊喜地发现,它与北赵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的两件小编钟的文字竟可以联缀起来!这不仅证明了晋侯苏钟的来源,也证明了其是真品,更揭示了西周时期的一段历史。

  晋侯苏钟是不幸的,因为盗掘而分隔两地。但相较于其他大量的流失文物来说,它们又是幸运的。——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