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如何评价黄巢《不第后赋菊》?


前言

张艺谋曾经有一部电影为《满城尽带黄金甲》, 出自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这是一首押入声韵的古体绝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一、古体绝句

四句的五七言诗都被称为绝句,其中有律诗也有古体诗。古体诗可以押仄韵,可以用邻韵。押韵比律诗宽松许多。黄巢的这首诗押的就是入声韵。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也仿效黄巢做过一首《咏菊》,也是用入声韵,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第2句和第四句也用了杀和甲作韵脚。


二、少年黄巢的反诗

黄巢自幼出口惊人,据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在五岁的时候,就吟过一首反诗:

....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

黄巢的父亲和爷爷一起联句作菊花诗。 ,爷爷还没有开口呢,黄巢随口应答: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百花为首没有什么,但是赭黄衣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可以穿。爸爸一听,这小子是要造反呀,抬手就打。不过爷爷赶忙拦住:

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爷爷说,孙子能写诗,只不过不知道说话没有数,让他在重新作吧。黄巢马上又来了一首更加露骨的反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青帝,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黄巢说,假如我做春天之主,我会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开。

估计老爷子听了以后吓晕了。


三、不第后赋菊

据说黄巢家境十分富足,从小习文练武,可惜长大成人后科举不第,几次名落孙山。于是黄巢又写了一首咏菊诗,即我们所熟悉的《不第后赋菊》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满眼金黄的菊花,在黄巢眼中却是金光闪闪的战甲。

对比一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诗: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可以看出,两首诗其实意思差不多,所谓成王败寇,成功了就是朱元璋,失败了就是黄巢。


结束语

黄巢的起义,对于大唐王朝是一记重击,动摇了唐朝的根基。后来的篡唐的后梁太祖朱温就曾经是黄巢手下的大将。

从黄巢的诗来看,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不过《贵耳集》中的少年黄巢,有点演绎的意思。

@老街味道

最佳贡献者
2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屡举进士不第”,这首诗是他落榜后愤慨写下的。所以,并非是咏菊。诗中的"不第"是指科举落第,"杀"在这儿是指草木枯萎,"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此诗开篇“待到”二字,我想,他是要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举事。“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暗喻,更是诗人黄巢的畅想 。当黄巢攻破长安 , 建立大齐时 , 幻想成了现实, 诗人便也成了英雄。从唐王朝的角度来看,黄巢这首诗是反诗!

赋菊就是以菊花为对象创作诗歌。从文学角度来看,作者通过描写菊花的不畏严寒、香气浓郁和颜色金黄等特点,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这样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下面的菊花都是用手机在今天随意拍的,用来应景。

3

唐末有个农民起义军首领叫黄巢,他有首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痛快却不畅快的“牢骚诗”,那就是著名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相信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能感觉到诗句中所透露出来的一股子不甘和一展胸中抱负的渴望。这是一首咏物诗,借菊花来抒发自己胸中不快。诗句一气呵成,想必提诗作罢之后的那一瞬,黄巢也略感畅快,只是那一刻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日后真的会“满城尽带黄金甲”吧。


黄巢其人

黄巢其人,历史上评价他“粗通文墨,少有诗才”。结合他上面的这首《不第后赋菊》,的确能看得出此人不是不能写诗,不过也的确不是什么行家。因菊花高洁孤傲,最适合用来表明胸中志向,所以古往今来不少诗人都热衷此道。

前有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后有南宋女诗人朱淑贞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明明可以写的很多,唯有黄巢,写出了杀气腾腾,愤恨怨怼。确切一定,总感觉别人是咏菊,而他是发牢骚。

原来,他几次应进士科考都是名落孙山,在极度不平之时写下如此诗句。

要知道他家中殷实,世代以贩卖私盐为生。他不愁吃穿,家中请了文武师傅悉心教导,有骑射、马术傍身,加之五岁就能对诗,相比自视一定不低。屡遭落榜的打击,心中有不平之气那是难免,负气之下写下此诗,意思十分简单:给老子等着!

若说那一刻起,黄巢就收拾东西回家准备造反了,那可能性估计很小。毕竟人家家里有底子,就算当不成官儿,也不至于走上反贼的道路。于是他回去继承祖业,成了盐帮首领。不过从那时起,他对李唐的朝廷已经毫无忠心而言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他有钱,有江湖朋友,有盐帮手足,正巧唐朝遇上了百年不遇的灾年,庄家颗粒无收,但朝廷却依旧不问民情的增加徭役赋税,于是私盐贩子王仙芝造反了。

看着王仙芝没过多久就拿下来了几个州县,黄巢那颗躁动的心终于耐不住寂寞了。于是他带着子侄揭竿而起,打着响应王仙芝的旗号就闹腾了起来。


诗如其人,于是诗仙李白扶摇直上,诗圣杜甫写尽人间百态,诗佛王维字字淡然超脱。黄巢性情偏激,既然你李唐有眼不识金镶玉,那就莫怪我造你的反,于是淡然不争春的菊花,被他写出了杀气腾腾的味道。


枭雄之作

初读这首诗,深深的能感觉到黄巢的心有不甘,原以为他只是愤恨自己不被录取。读了他的生平才知道,他没有被录取,或许有考场的昏暗,但更多的可能是他本身的诗文水平就不够。而落榜之后,他虽然有家有业,却依旧保留这一刻蠢蠢欲动的心,一旦机会来临就大开杀戒。

他虽然是农民义军的领袖,但他却不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而战。更多的,应该是他自己如何某得更高的位置,报当年之仇。虽然他最后终于把李唐的江山推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但因为这场战争造成成了太多的杀戮。杀入长安屠尽男人人,攻打陈州以人肉为食。这并不是一个英雄豪杰该干的事情。

所以,说它是一首痛快的诗,是因为它的“敢说”,无论是胸中的不快还是不甘心,都敢一吐为快。说它不畅快,是因为这首诗无论从韵律还是文采上,都不是那么如意。人读上去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诗句中那股子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还加载着血腥味。

《全唐诗》里一共有三首黄巢的诗,其中两首都是些菊花。相比较这首诗,倒是他五岁时候写的那首更让人觉得读起来舒服一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4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但是黄巢在成年后却屡试不第,其中在又一次落第后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诗。他一生只留下三首诗,而且都是与菊花有关,说明黄巢对菊花的钟爱。因为菊花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所以黄巢写诗以菊花言志,不满唐朝末年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他的《不第后赋菊》诗是这样写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是在重阳节期间开花,但黄巢为什么要写“待到秋来九月八”呢?意思是寓意着他对起义的迫不及待。九月九才是重阳节,为什么要写成九月八,他就是要呼唤革命暴风雨的火种早日来到。其次“我花开后白花杀”,说明自己这朵菊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可以抗击任何的抗风暴雨,当我盛开的时候,也就是我成事之后,腐败没落的唐王朝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两句则是对菊花盛开后对比百花凋零后的所展现的一种愿望,把菊花作为胜利者的一种高度的赞誉,也预示着一种新旧制度的更替,渴望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这就是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的基本涵义,也是笔者对《不第后赋菊》的评价。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看官补充……


5

黄巢,封建社会起义军首领。民间传说,黄巢杀人八百万!估计这是当年官府宣传的黄巢的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写这样诗的人,无道!如果心有正道,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因为无道,所以,起义也注定会失败。还有他另外一首诗,也是一样的性质。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什么心理!有朝一日他说了算,他就让秋季的菊花开在春天。跟现代的温室大棚,可不是一个概念。这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之相。也正是有这种心理的人,才会造反。

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这是刘邦当皇帝以前说的话。也正是这句话,说明他就应该当皇帝。他心里想的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无私而成其私,其私众人所赐。民心即是天意,民即众,天意即民意,皇权天授,百姓是天。天空能授皇权吗?天神那是迷信!

他日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岳阳楼题反诗,就这句,把梁山好汉都蒙骗了!黄巢起义失败,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那就是立志要推翻朝廷成功!梁山好汉能不追随他吗!把梁山好汉都带沟里去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古今都是一样的。

(网络图片,侵删!)

6

从政治角度看是反诗,从文学角度看是好诗,从个人角度看是英雄诗。

7

该诗头两句实见气促,口语入诗,非是不行,然易流于直白。自古用杀字押韵,还真没几人,因为韵险易犯,后两句就韵,抒发不第后牢骚,用正语,气魄宏大,让人见之眼明,因而历来为诗家所推崇。诗为本事,故能流传至今。后世步其尘者,多能成其逼格。然成则黄巢,朱重八,不成宋江,张元,相差实不可以道里计。从来胡诌几句不难,难的是让胡诌的话成为现实。如何使自己的成功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历史的风流人物,这里面确实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言为心声,二十八字,便见格局,这首诗确实做到了。

8

这个应该是押韵的,他押的仄韵。八,杀,在平水韵里都属入声,属仄韵,甲不在同一韵属这需要专家考证。现在大家都统一学的普通话,对古韵有点陌生。所以新古韵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个人以为新韵是发展的趋势,因为诗是写出来给人看的,如果大家都不明白,就没意义了,只要诗句有亮点,意境到位一样能传承古诗词的。一点拙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