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帝部落中轩辕氏族首领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方始有了“轩辕黄帝”称号。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是一处古代有神奇之“圭”(即天然土丘)的邦戎居地,即今甘肃省清水县旧县城东南70里之轩辕谷。轩辕黄帝部落曾活动于陇山东西地区,而他的冢则位于今甘肃省正宁县东部子午岭之西五顷原。
皇帝称号来源
“黄帝”是一个经历了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历程的称号,它所反映的是华夏先民于5000年前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重大转变。
从历史文献所载传说资料看,“黄帝”称号最初是5000年前一个氏族的名称。最初的黄帝与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从少典氏族分离出来的两个兄弟(或姊妹)氏族的名称,其中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即“以土德王”的氏族叫黄帝氏族,而以“火德王”的氏族则叫炎帝氏族。
《国语·晋语四》云:“昔少典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在黄帝氏族从少典氏族里分离出来后的八代“五百余年”间,逐渐发展壮大。从氏族发展为部落再从部落发展为部落联盟。到了这时,黄帝部落中产生了一个轩辕氏族,轩辕氏族首领担任了黄帝部落的部落长,黄帝部落的这个部落长就叫轩辕黄帝。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自炎、黄二氏族从少典氏族分离出来,到黄帝部落统一炎帝、蚩尤二部落,中间“凡隔八代,五百余年”。
黄帝诞生之地
对于黄帝部落最早的发祥地,多数学者认为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的黄土高原的溪谷中,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轩辕黄帝诞生在我国西北的甘肃省天水地区境内。
王国维《水经注校》说:“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
清乾隆《清水县志》则说,清水县“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
以上两说,若从当地地理条件和地理方位(今天水与清水二县地境相连,天水县在南、清水县在北)来看,两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前一说以“天水”为视角,认为轩辕黄帝诞生于天水“上邦城”之东,而后一说则以“清水县”为视角。遂说轩辕黄帝诞生于“清水县”的东南。
以《水经注校》为例子,“天水”,指东汉天水郡(当时尚未置天水县)辖区相当于今甘肃省秦安、张家川、清水、甘谷、天水、礼县、西和等县及秦州区等地;“上邦城”,即上邦县城。据此看来,确定此说中上邦县城的地理方位是个关键。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伐邦、冀戎,初县之”。即在伐灭邦、冀二戎人后设置邦县与冀县(冀县在此不论)。后至西汉时改邦县为上邦县,北魏时“以避道武帝(拓跋硅)讳,改(上邦县)日上邦,废县为镇。隋大业元年(605)复为上邦县,属天水郡”。到了唐代,又分上邦县为上邦、清水二县,当“开元(年间)地震,后移镇城(即成纪),改筑今城,有清水(县),无上邦(县)”。但由于提出前一种说法的姚瞻是东汉末年人,当时已经将“郑县”改名为上邦县,加之他所说轩辕谷“在上邦城东”70里.显然姚瞻所说“天水”无疑是指天水郡。既如此,那“上邦城”似觉还在清水县境内。
那么这个“邦戎”、“邦县”、“上邦县”、“上邦城”名称中“邦”字的含义是什么及其方位在何处?据南朝宋郭仲产《秦州记》记载:“上邦县北有利山。川中平地有土堆,高五丈,生细竹,翠茂殊常,二杨树大数十围,百姓祀之。”从这一记载得知,古代神奇的“圭”.原来是个天然土丘。
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晋秦》图所标注看,当时绵诸戎活动地区的中心为今天水县城(北道)一带。那就说明,秦武公十年(前688)秦灭邦戎时,邦戎活动于今清水县一带,而绵诸戎则活动于今天水县、秦州区一带。据此判断,那座神奇而又与轩辕黄帝诞生地相关的“圭”,即天然土丘必定在今清水县境内。分析、考辨至此,族出西戎羌的轩辕黄帝诞生之地位于今甘肃省清水县旧县城东南70里的轩辕谷是可信的。
皇帝活动范围
据我国古代众多历史文献,尤其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黄帝曾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至荤粥地。
《史记·五帝本纪》赞曰:“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但仅就轩辕黄帝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及黄帝部落尚处在兴起时期的现实等予以客观分析,他的主要活动地区并非如此广阔。更多的局限在陇山东、西一带属今甘肃省的部分辖地,其它地区很有可能只是轩辕黄帝后裔在统一炎帝、蚩尤部落后所到达和活动过的区域。
《庄子·在宥》中“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日:‘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
黄帝墓冢之地
轩辕黄帝冢所在地,现在风行河南“新郑说”、河北“怀来说”、陕西“黄陵说”与甘肃“正宁说”等。据称这些说法都有其立论的根据要能客观回答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辨析清楚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轩辕黄帝冢所在地阳周县的创设及其改易情况,二是对轩辕黄帝遗体“还葬说”的看法。
首先,来谈“阳周”县建置与县名改易情况。据文献记载,轩辕黄帝冢在秦上郡阳周县之南的桥山,这是自两汉以来史家共同的观点。
《汉书·地理志》上郡条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国东汉应劭注《汉书》亦日:“在上郡阳周县.有黄帝冢。”
虽然阳周县建置沿革及其县名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但今甘肃省正宁县为秦、汉阳周县则正确无误。这无疑表明,轩辕黄帝冢在今甘肃省正宁县境之说是可以确认的。
其次,早在唐代,轩辕黄帝冢的地理方位就已具体确定下来了。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李泰《括地志》指出:“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元和郡县图志》亦载道:“子午山,亦日桥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
近年来亦有学者通过实地踏查,在正宁县五顷原与二顷原之间找到了轩辕黄帝冢的遗址,发现了黄帝冢土筑的层理。并且指出:“如以现行公路为冢底,到冢顶部高约40至60米??冢顶部呈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的椭圆形状,面积约1500至1800平方米(--亩半多)。从土层形成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当地老人称:“这个古冢据上辈传下来叫‘仙人坟’,又叫‘仙人穴’。”以上资料记载,印证了古代史家有关轩辕黄帝冢地理方位在今甘肃正宁县东部的记载。
其次,再对轩辕黄帝遗体“还葬”说简单谈一些看法。本来,《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圆可是《史记正义》则引《列仙传》语云:轩辕黄帝亡后,臣下便将其遗体“还葬桥山”。此处《列仙传》“还葬”桥山之说是否为客观真实情况,现在无据可证。假若反映的是真实情况。那无论轩辕黄帝亡于何处,还是“还葬”在自己的故乡桥山。也就是“叶落归根”了。此“还葬”说虽有可疑之处,但对轩辕黄帝冢在甘肃省正宁县境桥山的记载,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旁证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天水,其历史悠久,人文深厚,自不待言,但就天水为黄帝最初的居地却有争议。秦州区齐寿乡有寿丘(嶓冢山)、三皇嘴,市区城北有仁寿山;麦积区麦积镇,也有轩辕谷;清水县有轩辕谷、轩辕溪、轩辕窑、三皇沟、羌谷,所以人们各执己见,认为黄帝轩辕氏部落最初的发祥地应在本县、区。事实上,古人逐水草而生,在一个大的文化圈内活动,所到之处都可能留下他们的痕迹,更不要说在天水这么一个小的区域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