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事每个朝代,甚至每个时期都不太一样…大致无非是联姻、推荐两种,绝大部分是长辈选定。

我比较熟悉明朝的情况,简单说一下朱标、朱允炆、朱高炽、朱瞻基、朱厚照、朱翊钧…

朱标年轻时代,武勋势力极为庞大,而且大家关系也还比较和谐,于是朱标正妃为常遇春嫡长女,属于典型的联姻。

朱标洪武元年被册立为太子,洪武四年大婚,年龄16岁。

朱允炆时期,朱元璋开始刻意压制武勋势力,尤其是考虑到朱允炆本身年轻,为免外戚做大,因此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选光禄寺少卿吕本之女为其太孙妃。(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此时朱允炆16岁,洪武二十八年大婚时,年龄19)

朱高炽,同样在洪武二十八年(有记录为洪武二十年,应该是笔误,洪武二十年朱高炽才9岁,显然不太可能)大婚,此时其为燕王世子(大婚后正式册封)。因为不是太子的原因,选妃相对随意,是朱棣夫妇选定(虽然没说,但极有可能是原永城侯薛显家族推荐的,薛显后期长期跟随徐达在镇守北方,和朱棣应该非常熟悉,这大概是唯一能解释为啥北平的王府,能看上河南永城的一个“农民”的女儿)。

此时朱高炽18岁。

后来朱棣上位,永乐二年,与朱高炽同时晋封皇太子和太子妃。

朱瞻基在做皇太孙的时候,太孙妃备选本来是孙氏(即大明风华里面的孙若薇)。其由彭城伯夫人(朱高炽丈母娘、朱瞻基外婆)推荐,永乐八年即入宫培养…可以说几乎是铁打的正妻了…其父为邹平县主簿。

但最终在永乐十五年,朱瞻基大婚,钦定的太孙正妃却变成了胡善祥。胡善祥自身不是宫女(宫中女官),但她亲姐姐是…

这个故事拿来做宫斗剧确实精彩,其实根本不用乱编的…

朱瞻基大婚时,年龄19。

然后举两个当了皇帝以后才大婚的。

朱厚照,15岁继位,因此还没有大婚,没有太子妃,所以在登基后不久(次年八月),大婚,册立皇后夏氏。

孝静夏皇后为明初名臣夏原吉之后,应该是朝臣推荐,孝康张太后拍板的。

二人结婚时,朱厚照16岁,夏皇后15岁。

最后是朱翊钧(万历)。

朱翊钧10岁登基,自然没有太子妃。而且年龄偏小,因此在登基五年后,才大婚册后(16岁)。

其原配皇后王喜姐(中国历史上在后位上坐得最久的一个:43年),父亲原本是工部小官。

综合来看,父母之命依然是限制太子(甚至皇帝)娶太子妃(皇后),最核心的原因,至于爱情…爱情也会有的,毕竟日久生情(不要乱理解!)

上述夫妇当中,除朱瞻基和胡皇后关系稍差(主要还是个孙关系太好)外,多数都可以算伉俪情深(朱厚照和夏皇后至少也算是相敬如宾)…

虽然明朝后期选后、选妃,都倾向于“布衣”,但实际上最终还是会参考家庭背景。“知书识礼”这四个字,其实就已经排除了九成以上的家庭…最好是书香门第,尤其是祖上有过比较出名的大佬,然后父亲非当时的高官,最后还要有大佬愿意推你一把…

选妃选后的时间和登基时间没啥关系,一般是以年龄为准:16岁以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至于其他妃子的数量没有明确规定,但有惯例:皇帝册后,一般是一次性册一后二妃;皇太子(亲王、世子)通常为一正一侧…

加上后来册立的妃子,几乎不太可能出现没有人管理后宫的情况(如果真出现,大臣也会建议封一个)。

明初没有太后,因此在马皇后、徐皇后先于皇帝驾崩,且不再另封的情况下,后宫由皇帝指定的,资格、位份最高的妃子代理,如果有太后,那肯定要充分尊重太后的意见(但一般情况下,太后名义上也不会管琐事)。

至于侍寝,明朝基本上就是皇帝想去哪儿去哪儿,想点谁点谁,不存在所谓翻牌子的情况。甚至不少时候,对哪个宫女看对眼了,也可以…这个基本上没人管得着…

部分比较厉害的皇后有拒绝权…当然,前提是知道自己不会翻车,理由也充分…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