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写作《豹眼中的官渡之战》,特别注重曹操团队谋士们的谋划和建议,也更关注曹操作为主帅的决策。
针对题主这个问题,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虽说曹操人才济济,战将如云,谋士如雨。不过,似乎没有三千谋士吧,但曹操的谋士团队,的确是最强大的,这个毋庸置疑。
不仅曹操的谋士团队人员最多,但也不乏顶级谋士。这里无法一一详细介绍,有兴趣的友友,可以去看我写的《豹眼中的官渡之战》,就清楚曹操的谋士多么厉害,曹操又是多么善于决策的。
我始终认为,赤壁之战战败,曹操负有很大的战略错误,但孙刘联盟的确胜得有些侥幸,跟官渡之战雷同。并不是说,偶然的因素是导致战役胜负的决定因素,但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赤壁之战的失败,主要在于曹操的决策失误,并不在于谋士智库的不给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刘备投奔东吴求助。有人认为孙权必杀刘备,但谋士程昱却说:“孙权继承新位,尚未在海内树立威望。曹公无敌于天下,初步占据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有谋略,但也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一向有英名,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来防御我军。之后会分道扬镳,那时,刘备已经得到实际资助,孙权再想杀他,恐怕也不能够了。“
这个分析指出了孙刘联盟的必然性,也预见了曹操并不能一举消灭孙权、刘备。但把曹操捧得太高,助长了曹操骄傲自满的情绪。本来曹操夺取荆州后,就有些得意忘形,程昱没有适时地强调孙刘联盟的战略意义,提醒曹操加强防范。这是其不足之处。
看上去,程昱的建议轻描淡写,从后果来看,程昱有远见之明。
曹操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正确的决策,责任不在谋士。
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而下,消灭孙权。
贾诩劝阻,说应该首先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但曹操没有采纳,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从程昱、贾诩的建议看来,说明在逆境中,曹操会认真考虑谋士的建议,审慎决策;但在顺境中,谋士们也不愿意说一些打击情绪的丧气话。
这是曹操谋士们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曹操的谋士缺乏死谏。这也是因为曹操善于决策的原因所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曹操还是谋士,都会犯错误,这很正常。
曹操大败回到北方,痛哭郭嘉郭奉孝,悔不该不听郭嘉之言。
郭嘉在赤壁之战前病逝,遗言曹操不可南征,否则不得生还。曹操侥幸逃回,但恐怕吓得不轻。
祭奠郭嘉,其实也有寻找失败借口的意思。这也是曹操没有重视谋士意见的结果。
火烧赤壁,这是史实。但没有很具体的记载,演义的一些说法,当不得真。
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都是无中生有。诸葛亮仅仅就是起到了沟通孙刘联盟使者的作用,并没有很大的亮点。
东南风起,在寒冬的确少见,但也不是绝对没有。
这如同当时的瘟疫一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否有谋士给曹操提醒,没有史料记载,
但曹操的确被大火狠狠地烧了一把。
曹操败退,主要还是当时瘟疫爆发,曹军战斗力大大下降,曹操把剩余船只自己烧掉,从而撤军。
整个过程,从刘琮投降开始,曹操就接连决策失误,这是赤壁之战战败的根本原因。反而是谋士智库都有很正确的建议,都没有被曹操采纳。
虽说是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但三千谋士智库,起码比得上三个臭皮匠。
根本原因在于曹操得意忘形,过于自信轻敌,导致了战役失败,与谋士团队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