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杜拉斯情人主要写什么故事?,杜拉斯的《情人》讲的是什么?

2020-10-16 12:25影视综艺

简介《情人》内容简介:讲简单得再简单的故事:在殖民一个贫穷的白人姑娘和一个富有的中国青年的绝望的爱情故事。谁都会讲这种故事,就看谁讲得精彩了。我以为写小说就是如此,看谁把故事讲得精彩,还能从精彩的故事中挖 杜拉斯情人主要写什么故事?...

《情人》内容简介:

讲简单得再简单的故事:在殖民一个贫穷的白人姑娘和一个富有的中国青年的绝望的爱情故事。谁都会讲这种故事,就看谁讲得精彩了。我以为写小说就是如此,看谁把故事讲得精彩,还能从精彩的故事中挖掘出思想。

这个故事杜拉斯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剪辑其中最精彩的片断呈现给读者。在这些精彩片断中,穿插着一些叙述,作为对主要情节必要的补充。这个故事又不是一路讲下来的,中间又穿插着作者对自己家庭生活,殖民地生活的叙述,甚至还有多年以后的叙述,当然,多年以后的事情也与情人 或她与情人 的关系有关,总之,受这个主要故事的影响。

这种安排使文章更加紧凑,似乎只是发生在作者16岁半到18岁之间的事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实际上作品的容量很大,时间跨度也很大,一直延续到作者70岁。中间很多情节和叙述,都经过了作者多年的积淀。

作者的家庭生活和殖民地生活的大篇幅加入,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这都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穷的家庭,我是不会出头露面的,更不会为了钱而和中国情人 来往。也许我最后也爱上了中国情人 ,但事情的开始不是为了爱情。殖民地上流社会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对照,可以作为故事的背景音乐,也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观照。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都充满绝望。殖民地有很多风流 韵事,作者单写了一个贵夫人,她的为了她而绝望自杀的情人 。

迷乱绝望的生存背景,配上一段绝望的爱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力度。作者冷静地写这些事情,主旋律和背景都是美丽的绝望的令人唏嘘不已的。这就使这段爱情不同寻常,成为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一段爱情。同时使这篇作品没有落入爱情故事的俗套,赋予它更为广阔的时代和社会意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品来源于作者的真实经历。杜拉斯真正的初恋发生在1930年,当时,年轻的杜拉斯坐渡船去西贡的寄宿学校,中国富商少爷被杜拉斯的异国风韵和青春美貌所倾倒,杜拉斯也被富商少爷所吸引,他们经常约会,每天情人都会开着黑色轿车在学校门口等她,带她进豪华餐厅或去闹市区的一幢房子。

20世纪30年代印度支那法属殖民地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十分严重,白人世界拒绝接受一个黄种人青年,亚裔家族也将白人少女拒之门外。在当时法属殖民地,白种人和黄种人恋爱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对白种人家庭来说,出现这种异常也是羞耻的的。因此,杜拉斯18岁时便被母亲送到法国读书,富商情人从小顺从父亲,无力反抗父亲,更无力反抗父亲的金钱,被迫娶了老家抚顺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姑娘。在富商情人结婚那天,杜拉斯失声痛哭。作品中的富商情人真名叫李云泰,是辽宁抚顺人。当年满18岁的杜拉斯坐船离开越南回法国那天,情人李云泰也赶赴码头,送别杜拉斯。

多年之后,李云泰携妻子前往法国,给杜拉斯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就是这句话,使杜拉斯重新拿起纸和笔,开始小说《情人》这部作品的创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情人

-

下面是更多关于杜拉斯的问答

主人公“的父亲工作调动,满怀希望,全家远渡,从法国来到越南一无所获。父亲客死异母亲开办了一所法文学校,以此来养活我和两个哥哥。童年时,母亲花掉自己的全部集蓄,在柬埔寨的贡布省买了一块海边的土地。但因未送礼,腐败的土地管理部门无人告诉她这块土地无法耕种。

“我”在西贡国立寄宿学校外面的一所专门为法国人办的学校读书,要时常乘坐汽车和渡船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15岁那年的一天,湄公河,在从母亲的学校去某地度假的渡船上,一位比我大12岁的华裔男子对我一见钟情,主动用他的黑色大轿车送我回学校。这位青年是个中国人,他住在沙沥河岸上的一幢蓝琉璃栏杆的别墅里。他家底殷实,其父亲是控制着殖民地广大居民不动产的金融集团成员之一。

这以后,我们常在城南的一座单间公寓里私会。我们在一起谈得很融洽。15岁的我就知道享乐,欲望是我的一部分。虽然我不知享乐为何物,却已对殖民地各种男人对我投来的目光习以为常。

不久,在这间单身公寓里,“我”希望他像往常把女人带到他房间里来那样去做,奉献了我的童贞,尽管我还是个尚未成熟的孩子。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在这间公寓里幽会。他疯狂地爱着我。而对我来说,我更想要的是他的钱。

“我”需要他的钱为卧病在床的母亲治病,我需要他的钱供荒淫无耻的大哥寻欢作乐,我需要他的钱改变这穷困潦倒的家。这位黄皮肤的情人带着我们全家人,去高级餐馆,去逛夜总会,满足我们可悲的虚荣和自尊。

“我”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怪异扭曲的家庭中。淳朴、刚强却被世人欺骗,溺爱大儿子直至去世的母亲;残暴丑陋、乖戾好赌的大哥;善良向上却在盛年死去的小哥哥。他们瞧不起我的中国情人,反对他,却也默认他。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幽会,尽情地满足情感和欲望的需要。

扩展资料

《情人》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小说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现代法国社会中男女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侧面。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作品来源于作者的真实经历。杜拉斯真正的初恋发生在1930年,当时,年轻的杜拉斯坐渡船去西贡的寄宿学校,中国富商少爷被杜拉斯的异国风韵和青春美貌所倾倒,杜拉斯也被富商少爷所吸引,他们经常约会,每天情人都会开着黑色轿车在学校门口等她,带她进豪华餐厅或去闹市区的一幢房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情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情人》(L’Amant)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在殖民一个贫穷人姑娘和一个富有的中国青年的绝望的爱情故事。谁都会讲这种故事,就看谁讲得精彩了。我以为写小说就是如此,看谁把故事讲得精彩,还能从精彩的故事中挖掘出思想。

这个故事杜拉斯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剪辑其中最精彩的片断呈现给读者。在这些精彩片断中,穿插着一些叙述,作为对主要情节必要的补充。这个故事又不是一路讲下来的,中间又穿插着作者对自己家庭生活,殖民地生活的叙述,甚至还有多年以后的叙述,当然,多年以后的事情也与情人或她与情人的关系有关,总之,受这个主要故事的影响。这种安排使文章更加紧凑,似乎只是发生在作者16岁半到18岁之间的事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实际上作品的容量很大,时间跨度也很大,一直延续到作者70岁。中间很多情节和叙述,都经过了作者多年的积淀。

作者的家庭生活和殖民地生活的大篇幅加入,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这都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穷的家庭,我是不会出头露面的,更不会为了钱而和中国情人来往。也许我最后也爱上了中国情人,但事情的开始不是为了爱情。殖民地上流社会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对照,可以作为故事的背景音乐,也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观照。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都充满绝望。殖民地有很多风流韵事,作者单写了一个贵夫人,她的为了她而绝望自杀的情人。迷乱绝望的生存背景,配上一段绝望的爱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力度。作者冷静地写这些事情,主旋律和背景都是美丽的绝望的令人唏嘘不已的。这就使这段爱情不同寻常,成为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一段爱情。同时使这篇作品没有落入爱情故事的俗套,赋予它更为广阔的时代和社会意义。 杜拉斯是结合主义和新垮掉的的基本文风,有点附会之说,可是这子对景色和感情的描写在法语文学已自成一派了,中国的安妮宝贝的基调也是借鉴她的写作手法的,其实主题方面还是要见仁见智,毕竟一个好的作品不是人云亦云,还是于之我们起到一种驾轻就熟的共鸣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玛特·杜《情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简介: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7月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内容简介: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就销售了420万册,翻成42国语言。由影帝梁家辉主演的《情人》更是让无数的影迷们叹为观止。

在离开她的中国情人54年后的一天,她的中国情人已去世了12年。她写他的恐惧消失了。文字泉涌而至,她必须快快地写,以便在它消失前写出来,文字自己来到。“《情人》是一本野蛮的书,它带来所有它遇见的东西,毫无区分,几乎无选择地迸出。”王道乾的译文读来富有韵味,《情人》的故事重现在你的眼前。 人》(L’Amant)讲的是一个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在殖民地,一个贫穷人姑娘和一个富有的青年的绝望的爱情故事。谁都会讲这种故事,就看谁讲得精彩了。我以为写小说就是如此,看谁把故事讲得精彩,还能从精彩的故事中挖掘出思想。 这个故事杜拉斯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剪辑其中最精彩的片断呈现给读者。在这些精彩片断中,穿插着一些叙述,作为对主要情节必要的补充。这个故事又不是一路讲下来的,中间又穿插着作者对自己家庭生活,殖民地生活的叙述,甚至还有多年以后的叙述,当然,多年以后的事情也与情人或她与情人的关系有关,总之,受这个主要故事的影响。这种安排使文章更加紧凑,似乎只是发生在作者16岁半到18岁之间的事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实际上作品的容量很大,时间跨度也很大,一直延续到作者70岁。中间很多情节和叙述,都经过了作者多年的积淀。 作者的家庭生活和殖民地生活的大篇幅加入,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这都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穷的家庭,我是不会出头露面的,更不会为了钱而和中国情人来往。也许我最后也爱上了中国情人,但事情的开始不是为了爱情。殖民地上流社会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对照,可以作为故事的背景音乐,也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观照。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都充满绝望。殖民地有很多风流韵事,作者单写了一个贵夫人,她的为了她而绝望自杀的情人。迷乱绝望的生存背景,配上一段绝望的爱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力度。作者冷静地写这些事情,主旋律和背景都是美丽的绝望的令人唏嘘不已的。这就使这段爱情不同寻常,成为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一段爱情。同时使这篇作品没有落入爱情故事的俗套,赋予它更为广阔的时代和社会意义。 故事梗概 我的父母受到殖民地政府的欺骗,满怀希望,远渡重洋,从法国来到印度支那,却一无所获,父亲客死异乡,母亲在当地的一所法文学校当校长,以此来养活我们兄妹3 人。母亲花掉自己的全部集蓄,在柬埔寨的贡布省买了一块地,但土地管理部门竟无一人告诉她,这块土地无法耕种,因为它每年都要被海水淹没六个月,最后破产。 我在西贡国立寄宿学校外面的一所专门为法国人办的的中学里读书。要时常乘坐汽车和渡船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15岁那年,有一天,在从家去西贡学校的一条渡船上,遇到一位比我大12岁的华裔男子,他对我一见钟情,并主动用他的黑色大轿车送我回学校。这位青年是个中国人,他住在沙沥河岸上的一幢蓝瓷栏杆的别墅里,他家财万贯,非常富有。他家是控制着殖民地广大居民不动产的金融集团。他母亲去世了,他从巴黎赶回来,为母亲奔丧。他是个独子,父亲独断专行而财权在握。 这以后,我们常在城南的一座单间公寓里私会了,我们在一起谈得很融洽。15岁的我就知道享乐,虽然我不知享乐为何物,却已习惯了男人对我投来的那种贪婪的目光。 不久,在这间单身公寓里,我奉献了我的童贞,尽管我还是个尚未成熟的孩子。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在这间公寓里幽会。他病狂地爱着我,我却只希望他像往常把女人带到他房间里来那样去做。对我来说,我是因为他有钱才来的,我说我要现在有钱的他。 我需要他的钱为卧病在床的母亲治病,我需要他的钱供荒淫无耻的大哥寻欢作乐,我需要他的钱改变这穷困潦倒的家。这位黄皮肤的情人带着我们全家人,去上高级餐馆,去逛夜总会,满足我们可悲的虚荣和自尊。 我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怪异扭曲的家庭中,纯朴、刚强却被世人欺骗,最终绝望的母亲;残暴丑陋、恶魔般的大哥;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他们虽然瞧不起我的中国情人,极力反对他,却无耻地以我的肉体作交易,满足他们的金钱欲望。我的爱,从做童妓的时候就被人偷走了。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幽会,尽情地满足情感和欲望的需要。 但这段感情终究还是一段感伤绝望的爱情。我不能战胜肤色和民族的偏见,不得不离开印度支那,回巴黎定居。他也挣脱不了几千年封礼教的羁绊,不得不尊从父母之命,与一位素未谋面的中国姑娘结婚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婚、生育、离婚并开始写作,他和他太太来到巴黎并给我打了电话。他说他和从前一样,还爱着我,他不停止对我的爱,他将爱我,一直到死……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也1914年生于越南南部的嘉定,18岁回法国定居巴黎。东方的文明,异域的风土人情,少年时代的经历,都给她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1984年发表她的长篇小说《情人》,是杜拉斯对失去的年华的最后一次呐喊,和她的个人生活密不可分,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这部小说获得1984年法国文学的最高奖项龚——古尔文学奖。

恩格斯说:群的产为了解决力的匮乏,而专偶制的产生是为了让私有财富合法延续。如果我们觉得婚姻是爱情的正果,那么有幸逃脱财产观念为爱而产生的婚姻,其实倒是违反历史规律的,所以电影中的爱情常常令人绝望。

《情人》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NO!无关爱,有关恨

第一重恨:源于贫穷

影片中的女孩生活在越南的一个白人家庭,理应是有钱的,却因为母亲投资失败家道中落。小女孩自小就对这种表面体面其实窘迫的生活充满怨恨。她的中国情人非常富有,女孩开始与他交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钱。

女孩对母亲和大哥爱钱的样子深恶痛绝,影片中有一场戏是中国情人请女孩全家吃饭。镜头表现家人在饭桌上狼吞虎咽。这种癫狂源自内心深处压抑良久的的对高档奢华生活的饥渴。他们对于东方人的轻蔑和对于优质生活的无法抵抗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使餐桌的上空始终弥漫着诡异的气氛。

这种失态让女孩觉得非常爽,因为这两个家庭成员平时对她百倍压制,今天她终于可以借助这个富有的情人进行反击,她乐见他们丑态毕露,这是她内心对他们的报复。

第二重恨:源于强者的欺凌

影片有有一场戏,是小女孩家庭一个生活场景。兄妹三人在吃饭,大哥抢了二哥的一块肉,二哥不敢有任何反抗,唯有哭泣。女孩非常痛恨大哥的强行霸道,也非常痛恨母亲对大哥的宠溺。

这种任意欺凌一直是这个家庭的常态氛围,所以在日后,当女孩碰到了那个中国男人,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弱气质也许常常让她想到二哥,那种小女孩原初释放的母性在她和这个中国男人的关系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重恨:源于种族约束

女孩生活在越南,但她是白人。两位主人公无可逃避的是站在他们背后强大的身份背景,一个是发达的西方世界,一个是衰弱的东方世界,虽然男主人的家庭明显更富裕,但是在上世纪20-30年代,西方对东方强大的优越感,以及东方对西方深刻的自卑感,足以从一开始就宣布,他们的爱情是无望的。女孩选择中国情人,是对家庭管束的痛恨和叛逆,也是对种族约束的痛恨和叛逆。

这是杜拉斯在耄耋之年写下的回忆,为什么多年之后她仍旧忘不了这段记忆?因为恨比爱更容易铭记。

世上有动机纯净的爱情吗?你**逗逼呢!

这段爱情的初始,双方动机都不纯。男主人公想为自己在跌入包办婚姻前寻找最后的单身狂欢,以纪念他在法国自由的岁月。女主人公则借着这个男人来摆脱自己沉闷的家庭。然而,最初的动机不纯最后竟然演变为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是影片最大的看点。

爱情似乎总与一条河有关。有关东方河流的设计表现了西方人对上世纪东方世界的想象,影片丰富的质感正是出于各种各样的设计。河上漂着垃圾和一只死牛,这些并非偶然,而是剧组特意安排,甚至为了控制这些漂浮物的行进路线,让·雅克·阿诺雇佣了越南当地的“水鬼”。

男女主人公的亮相都是从脚到头,女孩穿了一双非常奇怪的鞋,这双鞋显然不太适合在泥泞肮脏的越南长途行走,这双鞋对于她来讲过于老气,而且又脏又旧,但是女孩喜欢穿它,因为它让女孩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女人。

女孩喜欢戴一顶男士礼貌,这顶帽子正是她性格当中桀骜不驯的反映,她的那身连衣裙过于宽大,但是她很聪明地用腰带扎出了自己的身材。这样一身奇怪不搭的装束暗示着女孩并不富裕的家境,但女孩的自我感觉却很好,她的一只脚搁在围栏上,模仿那个雍容华贵的执行官太太,如果此刻有一个绅士来到她身边搭讪她,那么显然她就能成为自我世界中的女主角。

男主人公穿着优质而干净的皮鞋,头发纹丝不乱,大热天里穿着整齐的三件套西装,这正是他富有家境的表现,但是他拿出手绢擦汗的动作,却让我们感到这个男人的文弱,他显然是被这个穿着打扮异常奇特的西方少女所吸引,前去搭讪。但他颤抖递烟的手和他慌乱的眼神,又显示了他内心的紧张,正是这份紧张,给了这个涉世未深的少女一份安全感。

导演用构图来暗示他们即将会发生的关系和目前的状态

摄影师透过女孩的两条腿拍到了男主人公的小汽车开上了渡船,暗示我们这个男人将要拜倒在这个女人的裙下。

另一个反打机位暗示着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一边是小汽车,另一边是公共汽车,代表着他们的阶层。这两种生存状态目前正在一条船上,这条船将要渡过爱情的河流,当它到达彼岸的时候,他们将再次分道扬镳。

两个各怀目的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他们约会的蓝色小屋子显然是一个爱情的符号,尤其是那一排临街的百叶窗,不仅毫无阻隔地把市井之声传达进来,而且在日光的作用下,又把街市上影影绰绰的人影投射进来,这等于是把他们偷偷摸摸的相会置于公众的监视之下,导演对这一场面的设计加强了这段不伦恋情的刺激感。越南潮湿的雨季让这份爱更有质感,他们谁都没有想到,爱情就在刺激和汗湿中滋生了出来。

《来自中国的情人斯重新写的《情人》。

《情人》发表于杜拉斯70岁那年(1984年),引起巨大轰动,后来得知自己的初恋情人逝世的消息,她又重写了《情人》,改名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年)。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一位越南出生、家境贫寒的法国女孩遇见了一位华侨巨贾之子,双双堕入爱河,演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端爱情。然而这爱情却遭到各方面的阻挠。女孩所在的中学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把她从学校赶出运河。女孩的寡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因对方是中国人而心存芥蒂,而中国情人的父亲更因对方是洋人,门不当户不对,不予应允,甚至以死相逼…… 杜拉斯在《序言》中说这部小说完全可以命名为《再写情人》,实际上这部重写的《情人》,成就更富于《情人》,是更深情的描写,更缠绵的叙说,不愧为杜拉斯的顶峰之作。

《情人 乌发碧眼》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个杜拉斯小说合订本。这本册子里是杜拉斯的两篇小说《情人》和《乌发碧眼》。这两篇小说没有什么关系乌发碧眼》的笔法较为晦涩难懂,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比如意识流和支离破碎的叙述结构等。

Tags:杜拉斯,杜拉斯的《情人》讲的是什么?,杜拉斯情人主要写什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