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的过于绝对了,双方有胜有负,不过一般都是明军败多胜少。其实,明军还是有几场战争打得非常出色,给予清军毁灭性打击,曾数次影响了天下战局。明清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入关前,一个是入关后。
一、入关前的明清战争(6场)
1618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正式对明王朝宣战,一直持续到1683年的明郑政权灭亡,一共进行了65年。这里的战场主要在东北地区,可以说是辽东战场的殊死拼搏。
抚顺之战(1618):双方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是后金对明朝的攻击战,共持续两轮,以后金大获全胜结束,明军方面阵亡两万余人,数十名守将阵亡。
萨尔浒之战(1619.2-4):这是明军对后金一次主动出击战,意在消灭后金势力,报抚顺之仇。出动李如柏、杜松、刘綎、马林等四位名将,并且联合朝鲜国军,共9万人讨伐,杜松、刘綎阵亡,损失大小将领300余人,士兵45800余人,而且都是明军精锐之师。
广宁之战(1622):标志着明朝丧失了整个辽东。此前明清双方互有胜负,但明军一路败退。王化贞、熊廷弼在指挥上意见不和,导致明军大败,丧失了辽沈地区的控制,两位将帅先后被朝廷处死。
宁远大战(1626.1):这是明军为数不多的胜利之战。清军方面努尔哈赤率领六万铁骑进攻宁远,明军主将袁崇焕指挥明军抗敌。此战努尔哈赤重伤而死,士兵折损1.7万人。
松锦之战(1639-1642):明清双方投入十余万大军,是明清双方最后关键性一战。这场战争持续三年,明军方面总司令洪承畴指挥八路总兵,八路总兵或是战死,或是被俘,洪承畴降清,明军被歼5万余人,此战标志着辽东防御体系崩溃。
山海关之战(1644.4):这是大顺军李自成与明朝降军吴三桂部和多尔衮部决战。李自成部10万人,吴三桂部5万余人,多尔衮部10万人,最终在明清联合夹击下,大顺军大败,退回北京。这场标志着清军正式入关。
二、入关后的明清战争(11场)
潼关之战(1644.10—1645.5):这场战争主要是清军对大顺军的围剿,从陕西打到湖北。清军方面出动了豪华阵容,清军六王(多铎、豪格、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兵分三路,占领潼关,打开西安门户。大顺军连败连退,连败13场,最终李自成在九宫山牺牲,大顺政权灭亡。
清灭南明之战(1645.3-5):这场战争主要目的是清军覆灭南京的弘光政权。多铎部扬州之战解决南明史可法部,史可法兵败身亡。阿济格部解决武昌的左良玉部,武昌明军投降清军。5月,南京城破,弘光帝被抓处决,南明灭亡。
江阴保卫战(1645):这场战争是清军入关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也是明朝方面最悲壮的一战。江阴人民守城81天,死伤15万人,遭到清军屠城。清军方面,三位亲王督战,24万大军围城,结果亲王折损3位(博洛、尼堪、孔有德)大将折损18位,士兵折损7.5万余人,这场战争重挫清军锐气,推动了各地抗清斗争。
凤凰山之战(1646.7-12):这场战争是清军对大西军张献忠的围剿之战。张献忠部出动50万大军,张献忠牺牲,大西军损失惨重。同时,遭到南明军的攻击,大西军丢失四川。
永历北伐之战(1652.4-8):这场战争由朱朝宗发动,兵分三路,共计24万人马。5月收复湖南省,8月收复广西全境,全歼孔有德部十余万广西清军,逼死亲王孔有德父子。
衡州之战(1652.11): 这场战争是清军对永历政权正式讨伐。明将李定国率部全歼亲王尼堪部3万余人,亲王尼堪被杀,贝子等数十位将佐被杀。这场战争对于清军来说,损失惨重。
重庆之战(1652.8-9):这场战争是永历政权北路军的战果,在刘文秀指挥下,连败吴三桂部,8月重庆之战,清军十余名主将被斩,歼灭清军2万余人。
周家铺之战(1653.3):这场战争是永历北伐战争关键一战,标志着永历政权北伐失败。永历方面朱朝宗指挥十万大军,清军方面贝勒吞齐率军十余万,最终以朱朝宗损失过半而告终。
清灭永历之战(1657.11—1662.9):清军趁永历政权内部两度火并内讧,组织三路大军进攻南明。1658年5月攻克贵州全省,12月永历帝逃亡缅甸。1659年2月,李定国在磨盘山之战伏击清军,清军主将固山额真沙里布等部被击毙。1661年12月,永历帝被清军俘虏。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政权彻底灭亡。
郑成功北伐之战(1659.5):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与南明张煌言部合力北伐。定海之战,歼灭清军所有海上力量。1659年,克镇江,7月包围南京。张煌言部进军徽州,清廷震惊。由于郑成功贻误一月战机,被清军四路大军击败,张煌言部在舟山被清军歼灭。此战标志着南明政权彻底丧失了光复汉族领地的机遇。
厦门之战(1660.5): 郑成功与清军主将达素在厦门一场大战,此战歼灭清军达素部水师4万余人。
澎湖海战(1683.7—10):此战标志着台湾被清王朝收复,也标志着南明军最后的失败。
三、明清战争,明方失败的原因
1、将帅配合问题:将帅不和,号令不明,军心涣散,毫无斗志,有的输于防范意识,有的是志大才疏,有的是保存实力等等。比如萨尔浒之战、广宁之战最为典型代表。
2、明朝政治问题:明朝经过党争之后,政治上已经腐朽不堪,大臣们眼里只有自身利益,而没有国家利益。多年辽东战争拖垮了明朝财政,内部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如过江之鲫。内外战争同时进行,明朝的国力已经消耗殆尽。
3、叛徒投敌问题:随着辽东战场明军失利,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范文程、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一大批明军高级将领成为了清军的中坚力量,更是清军南下的急先锋,为清军攻城略地,张榜安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没有这些带路党,凭借清军落后的制度和意识,不可能攻下整个中国。
4、内斗不停问题:从南明弘光政权内斗,给予清军可乘之机。再到永历政权内斗,导致收复的长江以南地区的战果损失殆尽。可以说,南明诸路政权都有复兴可能,大多因为内斗而终。
总而言之,明军并不比清军弱,而是死于内斗。先是王朝与起义军斗,再是政权内部将帅斗,都给予了清军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