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更正一下,“武昌起义”不是在武汉打响的,而是在武昌。武汉和武昌是两个概念。

辛亥革命第一枪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打响,具体来说就是清朝的新军营发生了兵变。

之所以在武昌打响,原因有两条:第一是清军内部腐败无能的人占据高位且贪得无厌,有为青年军官升迁无路,于是对清政府不满。

(武昌起义)

第二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之前就在新军营开展了地下工作。为什么在新军营开展工作呢?因为新军营里士兵都是一些有文化知识的进步青年,八旗子弟比较少,有为青年更容易接受革命思想。于是乎经过宣传和发动,武装兵变水到渠成。

武昌兵变又称武昌起义,因为这一年是辛亥年,又称辛亥首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武昌起义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1911年9月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同志密谋发动武昌起义。

经过酝酿,武昌起义指挥部成立了:蒋翊武任军事总指挥,孙武任军政部长,同时指挥部决定起义的时间定为1911年10月6日,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

为什么定为八月十五呢?意思是说明朝推翻元朝时,是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杀鞑子,八月十五具有特定的意义。

于是乎新军士兵们就焦急等待着10月6日到来。

谁知道到了9月24日夜晚,新军营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一下子打乱了原计划。

原来新军营里有两个士兵和长官发生了争执,争执之下动了枪,当官的就把士兵的枪收了起来。

没有了枪还怎么起义呢?有鉴于此,指挥部决定推迟10天,等这事过去了,发了枪再起义。

继续等吧,这种熬煎是痛苦的。

谁知道到了10月9日下午,意外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原来总指挥孙武在这一天为起义烘烤炸药,不慎引起炸药爆炸,爆炸声惊动了军警,等军警赶到的时候,孙武等人早跑了。

之后军警经过搜查,在孙武居住地方搜获了革命党的名单,接下来军警按名单抓人,一时之间革命同志死得死逃得逃。

比如像总指挥孙武、蒋翊武等人都跑了,起义一时之间陷入了僵局。

(蒋翊武)

然而意外再一次发生了,时间到了1911年10月10日晚上7点多,突然一声枪响,顿时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晚,枪声来自武昌城内紫阳桥南的新军工程第8营。

讲真这一枪首开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开枪的是第八营士兵程正瀛。

难道程正灜发出了起义的信号?非也。

原来在这一天的晚上,第八营一名叫陶启胜的排长在查铺时,当他发现一个叫金兆龙的班长手持步枪和衣而睡,陶排长警惕性很高,立即怀疑金兆龙图谋不轨想造反。

事实确也如此,原来第八营起义召集人熊炳坤在得知起义领导人死得死逃得逃的情况下,决定不再等待起义命令,而是以枪声为号,带领新军革命士兵准备当晚起义。

恰好就在这时候陶排长查铺发现了异常情况,陶排长要缴了金兆龙的枪,这时和金兆龙同一宿舍的士兵程正瀛上前帮忙,情急之下开枪结果了陶排长。

(程正灜)

听到枪声以后,新军士兵以为打响了起义的信号,武昌起义随之爆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书和国父孙中山认为熊炳坤是武昌首义开枪人。其实开第一枪的是士兵程正灜。

不过从发动和组织士兵起义的角度来看,熊炳坤无疑是带头人,说他是武昌起义开枪第一人也没有错。

文/秉烛读春秋

最佳贡献者
2

要想比较稳妥的办好一件事,人、财、物三要素必须完备,要进行一场够规模有力度的起义,同样需要相似的三要素,即较多的同志、较充裕的经费、足够的枪炮弹药。

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所进行的数次起义之所以不成功与起义的三要素不完备有很大关系。而武昌起义,这三要素是相当完备的。

首先,人的方面,张之洞大举兴学,派遣学生留日,这些留日学生看到了日本的进步,却没有找到日本所以能进步的根源,只是简单地将中国的落后归结于朝廷的腐败无能,大多变成了革命党,最不济也是同情赞同革命,这些学生回国后自然不是省油的灯。不仅如此,张之洞在湖北招练新军时,也要求士兵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虽然其意在提高新军素质,客观上却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宣传革命并最终控制新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财的方面,张之洞这个理财高手为革命党留下了充裕的经费。张之洞长期担任湖广总督,苦心经营湖北二十余年,家底颇丰,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为了筹巨款、办大事,提高了旧税,加收了新税,财政收入杠杠的。武昌起义暴发,革命军面对唾手得来的巨额财富乐得都找不着北了:藩库存银一百二十多万两,铜币局存现洋七十余万两,银八十余万两,铜元四十万;官钱局有铜元二百万,官票八百万张……总计高达四千余万!

再说物的方面,武昌起义当晚,革命党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后同样乐得找不着北:里面有德制毛瑟枪五千余支、日式65毫米步枪一万五千余支、汉阳造步枪二万六千余支、汉阳造57毫米山炮三十多门、德国克虏伯50毫米快炮十五门、日本三一式75毫米野战陆路炮三十六门等等。还有一个别的地方没有的巨大优势:汉阳有造枪炮的兵工厂!

政府留下的雄厚资金、楚望台的器械、汉阳兵工厂的充裕产能,为革命军的迅速壮大提供了保障,北洋军要想在短时间内平定武昌已几无可能。就在双方拉锯战中,十四行省先后独立,局面愈发不可收拾……

辛亥革命,就成功了。

难怪辜鸿铭说:“民国成立,是孙中山和张之洞合作的结果”。

孙中山也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一句话,之洞是革命的卧底呀。

3

感谢邀请!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有其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及有其必然性和有其偶然性。试分析如下:

第一【必然性】(1)辛亥革命前,反清革命运动活动地和人物绝大多数处在南方和是南方人领导。1903年11月,湖南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并在南方多地发动了许多次起义,皆屡败屡战,但南方是革命的主要地区。

(2)武汉成为《同盟会中部总部》重点发展之地。由于中国同盟会孙、黄二人意见不统一,面临分裂。湖南人宋教仁、黄兴等人对孙中山彻底失望,为了让革命不至于半途而废,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调整革命策略、重整革命队伍,以期早日革命成功。宋教仁以政治家的胆识,彻底否定了孙中山在两广沿海地区零敲碎打的自杀式会党策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在上海成立后,宋教仁作为中部总部的灵魂人物,领导革命党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革命重心,加强与各革命团体的联系与联合,并制订了1913年在两湖及江、淅同时起事的战略部署。武汉由于地处“九省通衢”,工商、交通发达,又是清王朝在南方的最重要的督抚之地,故所以成为同盟会中部总部重点发展之处,文学社和共进会一直以武昌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工作对象。1911年3月,武汉新军各标营均已经建立起文学社的组织。共进会主要集中于新军第八镇第16协第32标内发展会员。武昌起义时已经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3)四川的保路运动,极大地牵制了和削弱清王朝在武汉的兵力,使革命党起义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1911年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中国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荣县宣告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变,成都被围后,非常惊恐,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端方抽调了三分之一湖北新军军力取道宜昌,进入四川,武昌登时空虚。

(4)湖北武汉的革命团体统一整合为革命党,并决定举行武装起义。1911年9月14日,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领导人孙武、刘复基、刘公、蒋翊武、王宪章、居正等人在雄楚楼十号刘公寓所集会,认为湖北新军主力调走后,武昌空虚,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鉴于对形势的共识,刘复基建议如果此刻发动起义,共进会、文学社应该进行合作,“事成则卿,不成则烹”,同心协力,争取胜利。9月23日,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并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起义时间定为10月6日,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笫二【偶然性】(1)起义前夕,突发事变。1911年10月8日晚,起义总指挥蒋翊武被捕,后跳出巡警署围墙逃跑。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瑞澄闻听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彭楚潘、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就义。武昌地区革命党主要首领由于被捕、被杀和失联,革命党人群龙无首,仓促中贸然打响了反清第一枪。偶然中成就了必然,这些必然性就是宋教仁、黄兴等同盟会中部总部辛苦努力的结果,此时此刻与孙文等基本上无关。辛亥革命终于爆发,结束了中国历史二千多年的封建皇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4

辛亥年八月初九,瑞澄收到密电,大意是说收到各国家的照会,潜伏在长江一带的革命党人,要在武昌起义;其后又接连收到英美两国领事的照会,说是革命党人已定于农历十五、十六两日聚集在鄂起义,并约定陆军第三十标步兵同时响应起义。瑞澄吓得手足无措,忙命人去请统制张彪商议对策,决定调集部队,对武昌临时戒严。当时武昌新军共有一万六千人,联合组为步兵队、马队、炮队三种,都归张彪统带。其实这些新军除了少数人不同意以外,大部分人是支持起义的,只是张彪这个长官不知道而已。

到了中秋节,武昌的大小官员如坐针毡,等到晚上也毫无动静。原因是起义部队见到清府戒严,不能轻举妄动,改时间了。两湖总督瑞澄仍然积极戒备,如临大敌。他想到汉阳军工厂是制造武器火药重地,现在只有四十一标二营驻守,害怕该营长难以服众,需要派员大将才好。张彪建议混成协统黎元洪,人很老成,可以委以重任。并命令长江舰队多艘舰艇向武汉靠拢,加强防卫。

革命党人孙武10月9日这天在汉口俄租界寓所内亲自装置炸弹,不慎引起爆炸,孙武受伤逃跑到秘密场所,召集同志们开会,孙武说:“我的伤势到没有什么大碍,但这地点已经暴漏,因此受株连的同志一定不少,我们要马上起义,定在当晚以炮响为起义信号。”同志们将孙武送去医院,两名刚从医院出来的同志被巡捕捉住,在审讯过程中,这两个人均不等审问,争先自报家门,叛变革命,他们一个叫秦礼明,一个叫龚霞初,还供出多处革命党人聚集场所。导致二十多名革命同志被捕,连夜押送武昌处决。

这天晚上,又有三处革命党人藏身之处被暴露,总督瑞澄知道手下的标兵已经靠不住,命令张彪亲自带队去抓捕,在小朝街吴公馆,发现8个革命党人,正在收拾枪支弹药,于是上前一举抓捕。又在另外两处,抓获革命党人27人,其中还有一个女党员龙韵兰。并搜出弹药多箱,枪支数十件。陆军宪兵队的一个队长彭楚藩也被卫兵认出是革命党人,其中还有一个不确定身份,但这个人自己叫道:“我是刘复基,也是革命党人,要去一起去。”这些人被押到督府。这个彭楚藩好样的,在审讯过程中,毫无惧色,挺身不跪,被严刑拷打,但彭楚藩毫不屈服,而且大骂“满奴”不停,被当场斩首。审讯刘复基时问道:“你的死党有多少人,快快讲来。”刘复基道:“除了你们满奴汉奸,其他人都是我的同志,还有什么好问,不如将我快快杀了罢。“最终也英勇就义。

与此同时,在雄楚楼北面桥高等小学旁边的洋房里,革命党人正在忙着印刷告示,编写起义人员名册。清兵们冲进大门,当场捉到数人,只有少数人翻墙逃走了。

官兵们就把搜集的物品送交督府。总督瑞澄翻开名册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里面参加起义的大半都是军队里的人,便下令按名字缉拿,大批革命军人被杀害。此情况对起义的部队十分不利,工程第八营左队的士兵悄悄地商量道:“现在形势骑虎难下,朝夕不保,我们进也是死,退也是死,还不如趁早下手。”全营官兵哄然答应,开始准备,各部队扯下肩章,袖缠白布为统一标识。督察队长官阮荣起来阻拦道:“你们这是要造反吗?”一句话还没说完,就中弹身亡;右队队长黄坤荣、排长张文涛等人,也闻声出来阻拦道:“求你们千万别造反。“只听砰砰两枪,两人也都被打死。后队队长罗子青见些情形,连忙大声呼喊道:“今天兄弟们的这番举动,我非常赞成,愿意跟在你们一起起义。”大家都连声大叫:“这才是男儿好汉。“当时一片“杀满奴、杀死旗人”的叫喊声,惊天动地。到了10月10日晚上九点钟,步队二十九、三十两标的官兵也连杀带队长官二人、排长二人、队官一人,呼应起义

八旗兵这时也组织部队和起义部队进行巷战,被击毙百余人。十点多钟,张彪见到形式无法掌控,连连跺脚道:“完了!完了!这时还不快跑,等什么呢?”于是脱去军装,穿着一件半旧长衫,带着金银细软,全家老小一溜烟雾逃出城去了。

再说起义的工兵部队占领了火药局,补充弹药一路打到总督府,只见烟火冲天,人声鼎沸,原来在总督府的附近的炮马两支起义部队,得知消息,已经开战,正打得不可开交。几路起义部队合并,打得守卫人仰马翻。总督瑞澄大叫开枪,各部队回答道:“等黎元洪来,才能开枪。”瑞澄无法,只得叫预备队将家眷送出城,暂时躲在战船上。

关键来了!革命军从九点开始起义,闹了半夜,由于时间仓促,连个带头的都没有,十分混乱。众人商议,都说这样下去可不行,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大人平日待我们亲如兄弟,应该推举他来做都督,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一众人来到黎公馆,砸破大门冲了进去,大声喊叫:”黎大人在哪里,我们有要事相求!”而黎元洪在房内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连忙逃往密室躲避,士兵们选了几个代表上前跪地求道:“革命以拯救老百姓为宗旨,现在我们已经起义了,部队不能没有统帅,请您出任我们的都督!”黎元洪喜出望外,原来是这么回事,吓死老子了。黎元洪之所以在那种情况下能出任都督是各种因素促成的,这里暴露出革命党人的许多不足,但从当时的情景来看,推选黎为都督,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安定了人心,有利于革命的发展。

5

武汉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但从不张扬。从古代至今即使实力雄厚也未示人于天下,低调的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以武汉这个地理位置,是极其重要的军事要塞。清朝末年,各地起义军不断被清政府镇压,准备在湖南起义的北伐新军就驻扎在离武昌不远的长江以南地方,而各地的造反运动此起彼伏,当年1911年9月份四川的保路运动成为震惊朝廷的事件,调动了大量镇守武昌城的士兵。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打响。十月十日当天,三名革命党人(彭刘洋烈士)在武昌城内被处决,晚上全城宵禁,一个排长出来到墙角解手,被哨兵发现并击伤,哨兵被俘后,湖南籍同乡为哨兵打抱不平,连夜赶往驻扎在江夏的新军…(这里省略1000字)于是有三路起义军汇集在晚上12:00开始攻城,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00武昌城被攻破…。我认为,这一抢即使不是哨兵打的,肯定还会有其他人打这第一枪,这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6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这次革命发展的极其迅猛。武昌楚望台的枪声一响,革命的烽火很快燃遍全国,形成燎原之势。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政府在熊熊烈火中迅速地倒塌下去,“中华民国”在一片欣喜若狂的欢呼声中诞生。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便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近代以来,外国侵略和封建统治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深重了,中国人民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前仆后继,英勇反抗,都没有成功。太平天国失败了,义和团失败了,辛亥革命一度迸射出耀眼的火花,最后留下的仍然是一片令人难熬的黑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武汉当时兵力空虚,新军集中,新军的主要力量是二十世纪留日学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人最初的政治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他们认为,中国要达到独立富强,得从教育着手,这才是根本之图。决定性的的转折是1903年夏的拒俄事件。这时,沙俄扬言要强行吞并中国的东北。在广大爱国青年看来,这是列强瓜分中国的信号。他们怀着极端悲愤的心情,自动组织拒俄义勇队,要求在清朝政府统率下武悍然加以镇压。可是,反动腐朽的清朝政府却指责学生“名为拒俄,实为革命”,悍然加以镇压。这不能不极大地激怒了原来就群情激奋的爱国学生。于是留日学生中的政治倾向倏然为之一变,革命的要求顿时上升到主流地位,反满宣传也陡然高涨起来。这以后不久,陈天华在巜猛回头》中就一针见血地点明:“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然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洋人的朝廷”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被陈天华一语道破后,立刻在爱国人民中形成一种普遍的新的觉悟。把反对外国侵略者同反对国内反动统治者联结在一起,这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进程中应该是一个重大飞跃。他们指出:只有采取革命的手段,才能将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挽救出来。武汉政治气氛浓厚,革命思潮涌动,新军基础好!因此辛亥革命选择武汉打响第一枪是顺历史潮流而动,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是革命军的必然选择!

7

一是清庭当前组建皇族内阁,倒行逆施。二是反清独立的火种在武昌新军的传播深广。三是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湖北抽出大部军队去镇压,武昌防务空虚。四是社会与时代变化了,满人封建统治制度与手段不适合了。

8

必然中的偶然,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在武汉爆发也有偶然的成分。当时四川保路运动爆发,驻扎在武汉的军队被调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留守武汉的主要是新军,新军里的同盟会势力很强大,而且同情革命,接受民主思想的官兵很多,革命派在新军中有深厚的基础。革命爆发后,当时的湖广总督有意镇压,但是被左右亲信以及家眷苦劝,最后逃上军舰远循上海了,革命政权趁势占领武汉三镇,第一个革命政权站稳了脚跟,由此引发各省响应纷纷宣布独立于满清政府。

9

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汉打响因为是辛亥年,推翻帝制的反清第一枪却不是。只是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结束中国封建制度,意义非凡。武昌作为军事重镇,军源军械都充足,而作为接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早较彻底的地方,平权,民生,民主的思想已有广泛基础,最根本的是汉军当时多为湖广兵源,其对满清正统早看不惯,湘军曾想拥曾国藩称帝就是先兆,因而当武昌打响第一枪后,南方马上呼应成燎原之势,纲领宣传抓住重点首先是驱除鞑虏,其后才是建立共和,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当时国情,这在其后也被中国共产党复制,如抗日御虏,国共合作。建立共和和国共合作都是承认山头武装,各派利益容易统合,有了正确的纲领,首义才有可能不遭北军疯狂镇压,进而反逼清廷退位。天时昭然,地利武昌,人心思变,壮士铁血,奋臂一呼,开天辟地何难哉耳?辛亥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后续,两广西学而孕太平汉族觉醒,两湖西用而就首义华夏复生。其势必然,而武汉人敢为人先,则势成形之要点也。

10

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汉打响因为是辛亥年,推翻帝制的反清第一枪却不是。只是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结束中国封建制度,意义非凡。武昌作为军事重镇,军源军械都充足,而作为接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早较彻底的地方,平权,民生,民主的思想已有广泛基础,最根本的是汉军当时多为湖广兵源,其对满清正统早看不惯,湘军曾想拥曾国藩称帝就是先兆,因而当武昌打响第一枪后,南方马上呼应成燎原之势,纲领宣传抓住重点首先是驱除鞑虏,其后才是建立共和,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当时国情,这在其后也被中国共产党复制,如抗日御虏,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有其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及有其必然性和有其偶然性。试分析如下:

第一【必然性】(1)辛亥革命前,反清革命运动活动地和人物绝大多数处在南方和是南方人领导。1903年11月,湖南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并在南方多地发动了许多次起义,皆屡败屡战,但南方是革命的主要地区。

(2)武汉成为《同盟会中部总部》重点发展之地。由于中国同盟会孙、黄二人意见不统一,面临分裂。湖南人宋教仁、黄兴等人对孙中山彻底失望,为了让革命不至于半途而废,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调整革命策略、重整革命队伍,以期早日革命成功。宋教仁以政治家的胆识,彻底否定了孙中山在两广沿海地区零敲碎打的自杀式会党策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在上海成立后,宋教仁作为中部总部的灵魂人物,领导革命党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革命重心,加强与各革命团体的联系与联合,并制订了1913年在两湖及江、淅同时起事的战略部署。武汉由于地处“九省通衢”,工商、交通发达,又是清王朝在南方的最重要的督抚之地,故所以成为同盟会中部总部重点发展之处,文学社和共进会一直以武昌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工作对象。1911年3月,武汉新军各标营均已经建立起文学社的组织。共进会主要集中于新军第八镇第16协第32标内发展会员。武昌起义时已经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3)四川的保路运动,极大地牵制了和削弱清王朝在武汉的兵力,使革命党起义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1911年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中国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荣县宣告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变,成都被围后,非常惊恐,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端方抽调了三分之一湖北新军军力取道宜昌,进入四川,武昌登时空虚。

(4)湖北武汉的革命团体统一整合为革命党,并决定举行武装起义。1911年9月14日,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领导人孙武、刘复基、刘公、蒋翊武、王宪章、居正等人在雄楚楼十号刘公寓所集会,认为湖北新军主力调走后,武昌空虚,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鉴于对形势的共识,刘复基建议如果此刻发动起义,共进会、文学社应该进行合作,“事成则卿,不成则烹”,同心协力,争取胜利。9月23日,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并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起义时间定为10月6日,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笫二【偶然性】(1)起义前夕,突发事变。1911年10月8日晚,起义总指挥蒋翊武被捕,后跳出巡警署围墙逃跑。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瑞澄闻听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彭楚潘、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就义。武昌地区革命党主要首领由于被捕、被杀和失联,革命党人群龙无首,仓促中贸然打响了反清第一枪。偶然中成就了必然,这些必然性就是宋教仁、黄兴等同盟会中部总部辛苦努力的结果,此时此刻与孙文等基本上无关。辛亥革命终于爆发,结束了中国历史二千多年的封建皇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