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何看待回国人士说话夹带英文?

如何看待回国人士说话夹带英文?

2020-10-16 02:31阅读(61)

如何看待回国人士说话夹带英文?:十分正常,这是习惯使然,不必吃惊:-夹带,回国,看待,英文

1

十分正常,这是习惯使然,不必吃惊

2

你好

作为一个生活在英国20年的人,每次回国度假或者去见一些朋友,的确有过类似的事情,我觉得无可厚非,不必大惊小怪。

毕竟语言其实就是一个沟通的工具,在十分放松的情况下,甚至你的唇舌肌肉记忆都会有一些本能的反应。举个例子,即便现在大家都会尽可能的提倡普通话,但回到家乡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所谓的大都市,会非常频繁的说一些家乡口音,这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

其次,现在很多国内的外语机构很多,一些学习方法也开始侧重与发音,口语的频繁联系,甚至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改变记忆方法,这些都可能让人们在潜意识里出现一些改变,从而出现夹带英文的情况发生。

至于有些人认为夹带英文是一种“装逼”的行为,是不是对于装的门槛设置的太低了。也许不是源自于自大,很可能是源自于自卑。

3

习惯成自然。在国外时每天讲英文,早上一见到人,不管是谁,马上morning就冒出来了,很顺口,在国内如说早上好反而别扭,平时工作生活处处英语。回国后虽然大部分情况下用中文,但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或有时觉得英语更能表达当时的你,所以就时不时讲英语。再比如我在城市工作,与人交流讲普通话,平时回家乡不多,回去后跟人交流说着说着普通话就出来了,自己觉得挺自然的。

4

说中文的时候带着外语,这个在之前的确实是经常的被大家批评,在新闻上也有过一些批评之前的,大家基本上都认为这可能是有点过于的崇洋媚外了,同时呢,这也是对于国外的文化有些过于的崇尚了,这些呢在外企中显得格外的明显。

但是这几年随着留学生归国的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说话的时候,带着一些外语词汇的现象的也越来越多了,其实呢,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分成两种来看,从早期的对于一些词语故意的用英语来称呼,这可能呢就是我们所谓的装逼行为,到现在用英语或者用外语来称呼这些物品或者特定的流程呢,实际上是为了更加快捷和准确的沟通,这一点和日语中的外来语是很相似的。

大家还要注意的,就是在这些回国的人士中,尤其是大量的留学生中,因为他们在国外呢,以长期的生活一般都有三五年的时间,而在他的生活环境中,这些物品呢是用当地的语言来称呼的,比如我们平常经常会听见的proposal,portfolio类似这样的词语,虽然我们用中文也有它很精确的说法。但是感觉他表达的意境还是差了一点点。

所以对于大部分的日常沟通中夹杂着英语或其他外语呢,我们应该不用太大惊小怪,像我们香港地区他们在沟通中有一些词语呢,就会用英文来说,因为觉得这一些的名字才是它本有的名称,或者呢对它感到更熟悉,is it a我们与世界沟通的越来越频繁,更多的外来语会进入到我们生活中,虽然他们会有相应的中文的标准的说法,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讲,用比较简单的词汇来形容还是更好的。

5

只是一种习惯,并没有其他意思。

6

英语“香”,顺口。

中国语忘了,不记得怎么表达吧。

听不懂瞪瞪眼就可以了。

随口“赞扬”一下:????。中国式的洋人,或洋式的中国人………。

7

不说夹杂英文,只要想想如果儿子回家跟乡下父母说普通话不说方言就能明白大概了。

这是习惯,但也很明显有不尊重对方、刻意显摆的嫌疑。

我在国外说英文,回国说普通话,到老家跟爸妈就说家乡话。

8

一,可能真如有的评论所说,是习惯使然,果如此自然接受就是了二,若有炫耀的成份,那就一笑了之吧,你自夸你的,我不买帐。当然若是朋友,那就不必计较,还可调侃他一下,滚一边去,少装大尾巴狼。哈哈!

9

中国人从小在中国长大,学的中国文化,说的中国语言,不管去那里,都乡音难改,这是事实,语言就是一种工具,到了外国你就得用人家的工具,你自带的人家不懂。回来了故乡就是乡音,出去才几天那么别扭语言就成了口语,一辈子都乡音难改,你几天就忘了?我不信,从这个角度讲,不管你、认不认你在装。五六十年代国人稀罕洋鬼子。现在中国农民都能取回个洋媳妇,有必要装吗?

10

纯属于装逼的表现,让人家知道他出了一次国,档次高了些,这种爱慕虚弱的人很多,同时也体现出这个人的缺点,即使在国外干一些低下的工作,回国也要装成富豪,总认为国外的生活高人一等,连语言都要有所改变,国外过的好与否,只有自己最清楚,没有必要回国卖弄,真正靠实力说话的人,表面是十分低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