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葛亮

诸葛亮是当时蜀汉的丞相,可以说也是蜀汉的实权者,但是也是忠臣。

诸葛亮和刘备刘禅之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只要实力足够,就可以割据一方,称王称帝,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割据江南,刘备占领益州。

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甚至说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死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可以说集军权政权于一身。诸葛亮先后主持了南征孟获,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汉,到汉川县时,前去祭扫诸葛亮祠庙,下令军中士卒不得在诸葛亮墓附近牧马砍柴。

从西晋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诸葛亮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而在成都、南阳等地也修建有武侯祠,供后人祭奠。

历史上,同时是忠臣又是权臣的,也要等到盖棺定论才可以,不过在权力面前,即使起初是忠臣也往往难以自控,比如曹操。

喜欢的留言评论,转发给更多人知道哦

最佳贡献者
2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什么是权臣?能废皇帝,能杀皇后,这才是权臣!干了这两件事还能名垂青史,与周公同名,这就更不得了了。历史上有这样的人吗?有!

侍奉武帝,托孤重臣

霍光,西汉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早年随其同父异母兄霍去病入朝,侍奉汉武帝。

霍去病去世后,霍光被任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宫禁 20 多年,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深受汉武帝信任。

巫蛊之祸后太子刘据被迫自杀,汉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去世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政。四天后汉武帝去世,时年太子方 8 岁,登基为汉昭帝。

四朝元老,中兴汉室

霍光奉汉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并挫败大臣与皇子的反叛阴谋,稳定朝廷大局。

霍光历任汉武帝,汉昭帝,昌邑王(先立后废),汉宣帝四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缓和汉匈关系。让大汉朝从汉武帝常年军事斗争所导致的国库亏空中逐渐恢复过来,为昭宣中心的盛世,打下了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外戚世家,权倾朝野

(卫子夫 剧照)

汉武帝时期,由于皇后卫子夫,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霍去病的功勋,卫霍两家的势力在朝廷内外十分庞大,霍光也因此受益。

霍去病是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汉宣帝的皇后霍成君是霍光的女儿。

霍光的女儿还分别嫁给了辅政大臣金日磾,上官桀的儿子为妻。通过各种政治婚姻,霍光的势力无人能能比,如日中天。

公元前 68 年,霍光去世,皇帝及皇太后亲自祭奠,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

霍光一生叱咤风云,把持朝政,尽力国事。但其死后两年,汉宣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逐渐削弱霍家的势力。再加之霍光之妻毒杀皇后事情泄露,霍家子孙反叛阴谋败露,最终被族诛。

3

历史上的忠臣对君主忠心无二,权臣在君主面前说一不二。即是忠臣又是权臣,西汉的霍光算是一位,他历经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发迹要从武帝开始。

霍光(?一公元前68年),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中期的权臣,政治家,和大司马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兄弟,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公元前121羊,霍去病任骠骑将军出击匈奴,凯旋归来把10多岁的异母弟霍光带到长安照顾,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在宫中任郎官,后又任侍中。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武帝任霍光为奉车都尉,后又升任光禄大夫,待奉武帝左右,先后出入宫禁20余年,从未犯过一次错误,得到武帝的信任。

公元前91年,卫太子刘剧受奸臣江充等人巫蛊之祸而逼死,武帝决定立8岁的刘弗陵为储君,并计划让霍光辅佐。公元前87年,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少主昭帝刘弗陵,以霍光为主。在辅佐期间,金日磾去世,霍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上官桀,桑弘羊两位辅佐大臣,二人联合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计划杀霍光废帝立燕王为帝,让霍光和昭帝发现后,及时平叛,燕王和长公主自杀而亡,上官桀和桑弘羊灭族,稳定了局面。从而霍光得到昭帝信任,一人独揽朝政大权,培育自己的亲信,发展霍氏人员。霍光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措施,大赦天下,鼓励发展农业,对外匈奴上也缓和了局面,又恢复了和亲政策,武帝穷兵黩武政策,在耗尽国力的情况下,逐步得到恢复。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崩逝,无子女。为了延续大汉的江山,霍光和众臣商议给昭帝续子,迎19岁的武帝孙子昌邑王刘贺为昭帝之子,并继帝位,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没想到刘贺一上台,不想当傀儡皇帝,就想扳倒霍光自己掌控天下,老谋深算的霍光哪能让他得逞,联合众臣上奏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太后,指责刘贺荒淫无道,犯下1000多件罪行,罢黜了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又打回了封地。

汉江山再次陷入无主的局面,权倾天下的霍光再次选主,与众臣商议,迎立流落民间的卫太子18岁孙子刘病已为帝,即汉宣帝。刘病已在民间早就听说霍光权倾天下,为了不在象刘贺哪样废掉,刘病已小心对付霍光,还加封尊重霍光,朝政大权还是霍光说了算。直到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汉宣帝亲自和上官皇太后到府上吊唁,以皇家礼仪厚葬霍光,并且陪葬武帝茂陵旁。宣帝这才临朝执政,打压霍氏集团势力,两年后霍家以谋反罪灭族。

汉宣帝评价霍光,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余年,辅孝昭皇帝十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博陆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

结语,霍光侍奉武帝,辅佐昭帝,摄政宣帝,是忠心为国的忠臣,又是权倾天下的权臣。

4

大明第一牛人张居正。他出生贫寒,却胸怀治世之才,最终荣登天子之堂;他精明能干,却也独断专行,最终实现中兴大明;他改革创新,却也表里不一,最终死后被清算。

图为张居正和大太监冯宝剧照

治世之能臣

张居正接任首辅助后,强力推行新政,采用一条鞭法,简化税收手续,使得大明国库盈余800万两,提供了“万历三大征”的军费;清查全国土地,打击地主豪强的瞒报漏报,使得万历初年的田亩比隆庆年间增加了2倍多;任用贤将戚继光和李成梁,和睦北方蒙古部落,采取震慑、安抚加互市的手段,保卫北境安宁,节约军费开支。

图为张居正和李太后剧照

专权之权臣

在嘉靖年间,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结成同盟,斗倒权倾天下的严嵩集团,此后张一路高升;随着政治利益的转化,张与高结成同盟,又挤走了自己的座师徐阶,于是位居次辅;万历年间联合冯宝,撵走高拱,终于走上了权力之巅。成为新任CEO的张居正手握大权,严格管束他的学生,大明集团董事长万历皇帝,成为大明实际掌舵人的权臣。

图为张居正和万历帝剧照

私德有亏之忠臣

张父去世后,他选择夺情,而非在家守孝丁忧,此事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后张凭借着个人的权势进行了压制。张强力压制万历皇帝,要求他简朴勤政,然而张自己却相当奢侈,在他死后抄家之时,七家中搜出了大量的金银,甚至连战神戚继光都曾经给他送过礼。冯宝和张结成了同盟,几乎完全架空了当时的小皇帝,这也给自己死后被清算埋下了伏笔。

5

陈诚就是这样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他对蒋校长披肝沥胆、忠心不二,但另一方面却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引起众多非议。

陈诚出身保定军官学校炮科,做过孙中山大帅府的警卫,后成为黄埔军校教育副官、炮兵科教官,曾经在夜读《三民主义》时,给蒋校长留下深刻印象。

国民革命军东征打陈炯明时,已负伤的炮兵连长陈诚亲自操作,连发三炮,皆命中目标,这让蒋校长刮目相看,青睐有加,陈诚也夺得了“三炮起家”的美称,从此后他的仕途一发不可收拾,职位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起来。

陈诚从黄埔军校到参加北伐战争,仅用四年的时间,名不见经传的他就由一个上尉变成了中将司令,并在45岁时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这是蒋军中除蒋校长外的最高军衔。同时他与黄埔军校同学建立了紧密联系,为他在黄埔系统形成一个军事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土木系”门派。

陈诚成为蒋校长的心服干将,在军阀混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陈诚都得到了与众不同的信赖和重用,感恩涕零的他也由此成为蒋校长的忠心追随者和权倾一时的重臣。

陈诚认定自己的一生必定要与蒋校长共命运,并因此不遗余力维护蒋的声望,他要求各级军官,听到或见到蒋校长的时候,都要肃静立正,他在军中呼吁“服从统帅,信仰领袖”。

他的忠心是发自肺腑的,甚至可肝脑涂地付出一切,“西安事变”时,陈诚随蒋校长一起被扣留在西安,他曾义愤填膺地质问张学良:“你把老头子扣起来,把中国交给你,你有什么办法搞好吗”?还真把张学良问得哑口无言了。

在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与蒋校长“掰手腕”时,陈诚曾放言:现在桂系军阀极度猖獗,但我认为这是回光返照,不过传闻他们有逼宫企图,我现在提出警告,如果他们不自量力地胡作非为,须放着我陈诚不死”。陈诚对蒋校长的忠心可见一斑。

在蒋阵营中,陈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在选拔军官时,条件是:不贪财,不怕死,会带兵能打仗,没有不良嗜好,忠于蒋校长。

长期的军事将领和高级幕僚的生涯中,他每每被蒋校长派往军纪混乱、战绩不佳的部队和战区去,所到之处,都能全心全意,尽心尽责,他也是蒋军中唯一与蒋校长没有任何间隙的高级将领。

但多年来的得势,便陈诚在蒋阵营中树敌颇多,顾祝同、刘峙、汤恩伯、杜聿明等高级将领更是对他多有嫉恨,认为他目中无人,排除异己,偏重自己的嫡系武装,而对其他部队多有为难。

陈明仁在“四平战役”中立下殊功,高兴劲还没过,就被陈诚以“抢劫粮食”罪名撤职赋闲,这让陈明仁郁闷之极。陈诚的专权使他在蒋阵营中的口碑褒贬不一。

陈诚在军事方面并无太多出彩之处,并多受质疑,但在政务上颇有建树,特别是到孤岛为蒋校长败逃做准备,以及后来在孤岛辅佐蒋校长稳定局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也一直是蒋校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或缺的重臣。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6

大家好,我是头条小蜗。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个中翘楚当属“伊尹”。

对于这个人,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鹿小宝这个人,可能就非常熟悉了,在《鹿鼎记》里边有这么一句台词,说“鸟生鱼汤”,说的就是“尧舜禹汤”,是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四位帝王天子。

而伊尹正是出生在商汤这个时代,而关于他的出山说法有两个。第一个说法就是“伊尹负鼎,还有一个就是“五聘而出”,诸葛亮是“三顾茅庐”,伊尹比他还要多两次。

我们首件来说一说“伊尹负鼎”,据载“……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这个说法就是伊尹主动出击,找商汤去应聘,我们现在应聘带着简历,而伊尹是背着个鼎去的。见到商汤后,用烹调滋味比喻施政方法来劝说商汤,后来就被商汤给录用了,用心辅佐商汤,成就了一段佳话。所以在后世,就以此典表示寻求机遇,以得帝王赏识、任用。此典还有“伊尹佐治”、“荷鼎自进”、“负鼎谒成汤”、“印以负鼎佩”、“尹屈烹饪”这几种典故,意思相差不大。还有人称他说是厨师的始祖,关于这个说法争论就大了。

另一个说法和这个就南辕北辙了,上一个说“伊尹负鼎”是自己去应聘的,而另一个说法,商汤自己请的,商汤前后请了五次,才出山辅佐商汤的,据载“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诸葛亮“三顾茅庐”给刘备弄了个“隆中对”,而伊尹给的就是治国之术和治国之道。

刘向别录曰:“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

【索隐】:按: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九主者,三皇、五帝及夏禹也。

据载“汤举任以国政”,这就有点诸葛亮的意思了。随后在商朝建国后,伊尹做到了右相的高位,在商汤期间君明臣贤,谱写了一段君臣佳话。

但是商汤死后,在太甲继位的时候,伊尹却干了一件,另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因为太甲乱德、暴虐、不准从商汤的制度,所以伊尹直接将太甲给囚禁起来了。

作为臣子竟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囚禁了天子,这个在历史上出现的可不多,汉代的霍光算一个,三国的诸葛亮算半个。伊尹在当时的权势可见是非常厉害的。而且将太甲一关就是三年。自古权臣恐怕很难达到这个地步,一念权臣,一念忠臣,帝王可一言而定。

据载“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襃帝太甲”。在关押了太甲三年之后,看到太甲悔改了,就又还政给了太甲。这个不得了,主动将帝位相让,这个也只有“尧舜禹”做过了,但是这个和“尧舜禹”还有点不一样,和曹丕和汉献帝的禅让却有点相像。但是我们都知道,曹丕那是拿着刀干活的,而且汉献帝一出皇宫,就和他所乘坐的船一起找阎王聊天去了。

而伊尹却是在占据主导权的时候还政于太甲,而结局却是不同于汉献帝,太甲再位时,诸侯归心,百姓安宁,故被称为“太宗”。这个称号还是蛮高的,我们反观后世中,所有的开朝皇帝都称“太祖”,而能力比较强,政治比较清明的帝王都称“太宗”,其由来也正是源自于此。

古人云“有伊尹之志方可,无伊尹之志则篡”,而说的就是这个,即是权臣又是忠臣,一念可定天下,但依旧选择了忠。而“伊尹之志”也成了后代重臣所追求和效仿的标杆,但是这个也如“尧舜禹”禅让制一般,后世之人,再也没有人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曹操有忠臣之心,但最后还是葬送了汉朝;诸葛亮虽忠,却害了刘婵一生;霍光有权,但却没有“伊尹之志”,最终满门被屠,赵匡胤虽有权,却无忠心,最后将大周送进坟墓。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除伊尹外,后世几千年,何人能够比肩?

你还有其他的人选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小蜗窥文史

7

历史上忠臣很多,权臣必须是有能力左右政局的,应该是具有皇帝废立,大臣的任免又或者关系到国家安全。两个方面都具备的完人,今天就不说诸葛亮和霍光了,先说其他四人。

东晋名相,肥水之战的决策者━━谢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说的东晋两大家族王家和谢家,谢安可以凭出身入仕的,但是谢安不愿这么做,但是名气却越来越大,谢安不仅挫败了桓温的篡位,还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稳住风雨飘摇的东晋王室,其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谢安竭力辅佐朝政,但又不恋栈权位,他知道自己功高震主,谢安上书辞职归隐,朝廷不许,太元十年谢安主动交权,但是不久病逝,孝武帝在朝堂哭吊三天,追赠太傅,封为庐陵郡公。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郭子仪

郭子仪是大唐名将,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两京,可见其累累军功,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而且84岁高龄才告别沙场。

郭子仪不仅屡建奇功,而且宽以待人,宦官鱼朝恩不仅掘了郭子仪祖坟,还想伏兵杀他,也被郭子仪的坦诚所感动,这位大唐中兴名将,四朝元老,不仅安享晚年,而且死后皇帝亲临安福门为其送行。

熙宁变法的主导者,“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了熙宁变法,这位立志革新的宰相力排万难,推行新法,甚至好友和亲兄弟都不支持,依然不能动摇“拗相公”实施新法。

由于司马光和苏轼一批大臣反对新法,纷纷外方,甚至赋闲居家,王安石显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安石不仅是勇于革新的政治家,还是宋朝四大家之一,文学造诣颇高。在神宗以朝王安石论忠,论权无人出其右。

“工于谋国,拙于谋生”的宰相之杰━━张居正

张居正的改革又称为“万历中兴”,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经济发展。

在古代父死不守孝可是与禽兽无异,但是张居正主张的变法刚刚开始不能胎死腹中,决定“夺情”报国,万历时期功绩基本上都是张居正做的,等到万历亲政,张居正已经去世,大明王朝再次走上了下坡路,可惜这位忠臣生前可以控制朝堂,死后却是一言难尽!

8

凡历史上有实权但不篡位也不为儿孙铺路的都是。举几个例子:1

伊尹

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伊尹历事商朝成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

2姜尚周朝开国元勋,被民间称为“姜太公”,被尊为“百家宗师”。 遇见姬昌,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建立成康之治。

3周公 周武王同胞弟弟

周公摄政提出了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4霍光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立宣

帝,为"昭宣中兴"打下基础。

5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后被尊相父,辅佐刘禅,成功防御魏吴进攻,并进行北伐,取得一定胜利。

6、张居正 在明神宗孩提时,进行一条鞭法改革,国力大治。

7、杨廷和,在明孝宗崩后明世宗未立时定策立皇位继承人,但时间极短。

9

诸葛丞相是最接近这个的。

巨大的外部压力使得他不得不揽权,而恶劣的地缘政治使得他不可能做奸臣。

10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忠臣不难,权臣也不难,难得就是即是忠臣又是权臣还能善终,那可就真的不多了。所谓权力可以改变人,当然也可以造化人,很多权臣在入仕的时候,未必就一定不忠诚,相反大多数都是一步一步走上来,大权在握身不由己,当权臣遇到皇权,往往就真的是忠奸一瞬间。 自古以来,大忠似奸,大伪似真,所谓的忠义与奸恶,都不是从表面能看出来的,那么真正在历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都有谁呢?下面来为各位盘点一下吧:

1、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的周公,说的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后不到两年,武王去世,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奉命辅政。当时的西周,朝廷不稳,殷商留下的势力还很强大。当时社会上传言,周公对成王不利,有篡位之心。周公旦却一心一意辅助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主持修建洛邑,同时制定礼乐规章制度。等到周成王长大后,周公旦还政给成王,为了让成王吸取殷商亡国的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不久之后死去。正因为周公辅助幼主,既是权臣又是忠臣,成为后世所有重臣的楷模,就连汉武帝临终,也希望霍光效仿周公,可见周公在后人对的心中简直就是忠臣的榜样,受到万世景仰。

2、霍光


说起霍光,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权臣,毫无疑问,霍光大权在握数十年,深受汉武帝汉昭帝的信任,但是霍光却是一个敢于废帝的权臣,正是他立了昌邑王刘贺又果断废除刘贺的帝位,最终立了汉宣帝刘询。汉宣帝刘询继位后,霍光大权独揽,为了皇后位,汉宣帝用故剑情深的名义立了许平君却得罪了霍光。不久之后,霍光之妻霍显派人毒杀了皇后许平君,汉宣帝刘询一言不发,最终立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霍光死后,汉宣帝刘询以极高的规格安葬了霍光,称霍光为汉室忠臣,却在不久之后,以谋反的名义诛杀了霍光全族,废黜了霍成君的皇后位。

有人说霍光是权臣,未必是忠臣,不过霍光一生忠于汉武帝,这是无可厚非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最重要的名将,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而冠军侯也因此成为霍去病的专属封号,以至于后世除非有特别军功才可以受封冠军侯,尽管如此,也只有贾复、窦宪被封为冠军侯,而贾复还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封号,当时很多人也觉得配不上,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汉光武帝改封贾复为胶东侯。霍去病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霍去病22岁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可以说霍去病是汉武帝用心培养的名将,也是为后世之君留下的,不料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汉武帝痛心不已,爱屋及乌,就连封禅泰山也要带着霍去病的儿子,连自己的太子都不带,不过霍去病的儿子不到十岁就夭亡。由此之后,霍光被汉武帝开始重用,即使后来发生了巫蛊之变,霍光也没有被牵连。汉武帝死后,霍光辅助汉昭帝,开创了昭宣中兴,在废立了刘贺之后,选择了废太子刘据唯一的孙子刘询继位,也算是把皇位交还了废太子刘据一脉。霍光生前,大权在握,除了废立刘贺,毒杀皇后(不是他下令)之外,对于汉朝可以说是忠心,至于身后的事情,那就是汉宣帝清理权臣自立门户的事情了。

3、诸葛亮



除了周公旦之外,最接近忠臣权臣的,当属诸葛亮。诸葛亮是当时蜀汉的丞相,可以说也是蜀汉的实权者,但是也是忠臣,如果说周公旦是周武王的亲弟弟,那诸葛亮和刘备刘禅之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只要实力足够,就可以割据一方,称王称帝,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割据江南,刘备占领益州。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甚至说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死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可以说集军权政权于一身。诸葛亮先后主持了南征孟获,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死后,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汉,到汉川县时,前去祭扫诸葛亮祠庙,下令军中士卒不得在诸葛亮墓附近牧马砍柴。从西晋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诸葛亮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而在成都、南阳等地也修建有武侯祠,供后人祭奠。

正如后人评价王莽一样:“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在历史上,同时是忠臣又是权臣的,也要等到盖棺定论才可以,不过在权力面前,即使起初是忠臣也往往难以自控,比如曹操。

大家好,我们是头条号每日说文旅,每天分享文旅有趣的人和事,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