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历史心发现,我也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朝一向因为是异族入主中原,而得不到公允的评价,有必要为清朝正名。
开宗明义先说结论,清朝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帝国中成就最高的之一。可以和汉唐并列,远胜于宋明等。
原因?
一、疆域,清朝的疆域构成了现代中国的基础版图,明朝基本上只有汉地十三省,对新疆和西藏的控制也很薄弱,如果没有清朝之后对明朝版图进行扩张的话,很难想象今天中国能有960万平方公里。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大致疆域
相比之下,明朝就小很多了
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次,按人口来说,清朝的4万万人也远多于明朝的1-2亿人口。无论疆域还是人口,清朝都算得上顶级。
第二点,清朝闭关锁国?有些人喜欢拿明成祖朱棣的下西洋来佐证明朝开放,清朝闭关锁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明朝的下西洋本质上是官方垄断的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这种体系本质上是对之前中华帝国辐射圈朝贡体系的再确认,从商业上来看,是非常不合算的。首先下西洋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投入,其次,明朝的朝贡贸易基本上是入不敷出的。也就是说,与其说下西洋代表明朝的开放,不如说是为了天朝上国的面子,但没过几十年,因为实在亏空过大,不得下诏不停止。从始至终,明朝一直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所有私自出海的渔民商人都被视为不服管教的刁民。这样一来,官方想要垄断所有对外联络,但却没有这个能力,很多大胆或者想要冒险的沿海居民私自出海,时长日久,就形成了自己的武装。这些武装靠明政府孱弱的能力根本无法对付。但上层为了执行朱元璋定下的祖训(一船一板不得下海)以及维护王朝的万世一系,也必须坚持海禁。于是,倭寇群起而至,明朝倭寇中有很大比例的中国人,比如汪值团伙,这些人在一个没有海禁的社会里,也许可以成为大商人跨国集团老板,但在明朝严厉的海禁下,全被逼成了流寇。
汪直像
当然,清朝也延续了海禁政策,但清朝没有让50倭寇就能杀到南京城下作威作福。清朝对沿海的把控力度远胜于明朝。
3、清朝不思进取?把这个锅给清朝背根本就不合理。清朝入关后,学习的是明朝的制度,延续的明朝的统治,思想上也是承接汉人儒家王朝的管理思想,这种思想惯性,不是某个皇帝追求进取就能解决的。中国古代大一统帝国,首先要确保的是江山稳固,万世一系,任何有碍于此目的的都是无用的甚至非法的。这一点不是落后的,还处在渔猎部落时期的满洲人的原创,而是汉人王朝的积弊。在这个前提下,根本不能指望从内部进行有效的改革。就算思进取也毫无作用。中国传统中,既没有欧洲的自由商业城市概念,也没有欧洲的商业契约概念,也没有欧洲完善的理性的法律制度,更没有欧洲的中产阶级和独立自主的公民阶层。这些都没有的情况下,指望某个皇帝开明,学习进步,是根本不可能的。奥斯曼土耳其就在欧洲边上,火器等先进武器随时可以学到,但无法学到欧洲的制度文化精髓,最终也远远落后。阿拉伯人学习了很多古希腊文化遗产,但在其中始终没有产生欧洲这般的公民理念,最终也是渐行渐远,差距越拉越大。这两个地方离得如此之近,都无法跟上欧洲的步伐,苛责遥远的清朝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奥斯曼帝国紧邻欧洲,仍没有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
中国想要从古代大一统帝国走向近现代社会,需要巨大的外力作用,即使是现在已经打开国门近200年,很多人不还仍旧抱着传统观念不放么?制度和文化上的根深蒂固的种子,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而明朝则是在强化皇权 ,加强中央集权上走的最狠最远的(朱元璋理想中的社会:农民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基调)。而清朝的思维惯性并非来自满人,而正是来自庞大的汉人士大夫和宗族社会。要说背锅,也是汉人的锅。
再说,明朝真的技术发展了吗?以明朝火器为例,在明朝初年(14世纪),基本上还处于世界第一档,但到明朝末年,就已经不值一谈了。若真的如有些人吹嘘的那样,明朝火器始终领先世界,因为清朝不思进取才落后的,那1亿人口的明朝根本不可能把江山输给人口仅有30万的后金,也不可能让废铜烂铁的闯王军队一路闯到北京城下(不要说东林党不懂事,东林党再闹事明朝还是大了那么多,也不要说大臣中饱私囊,不思报国,那是明朝国家机器太过腐败,行政效率极低,才会出现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明朝自身太过腐烂,可以说,明朝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从国家机器的有效运作上来说,清朝也是远胜过明朝。清朝养活4亿人,明朝养个2亿人不到就非常捉襟见肘了。明朝的皇帝多非常昏庸无能之辈,这点上清朝也要好出许多。
综上,作为一个中国传统大一统帝国,清朝做的非常好了。如果不是地区外不可预测的“火星人”的到来,太平天国也不会爆发,很可能你我此时仍旧留着辫子。
一定要用近现代国家的标准要求清朝?那是非常不合理且不合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