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鸿门宴指的是秦朝灭亡后,以项羽为首的楚军和以刘邦为首的汉军的一次宴会,实则项羽想借宴会之机杀掉刘邦。然而,最后却以失败告终,项羽之所以没能杀死刘邦,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项羽的性格原因。项羽虽然是称雄列国的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诸侯莫不畏惧,但是他刚愎自负,尤其自大,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这可能与他的出身有关,毕竟是楚国贵族,而刘邦呢,在他眼里就是个小混混。因此刘邦在宴会上一服软,项羽便不想再杀他了,如果杀了,那非大丈夫所为。



2.楚军内部出了叛徒。这个叛徒就是项伯,提前去刘邦营中报信,使刘邦有了准备。《史记》记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刘邦手下大将樊哙的功劳。鸿门宴上,樊哙忠心护主,加上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一下子把项羽给镇住了,这才给刘邦逃跑创造了时间和条件。

最佳贡献者
2

项羽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有这几大因素。

第一,项伯把杀死刘邦的计划泄露给张良,他把这事告知刘邦,并做好准备。

第二,做好准备的刘邦去应宴,刘邦先向项羽认错,弄得项羽心里软了,没心杀刘邦。范增看出刘邦心思,派项庄舞剑杀刘邦,结果项伯也出来舞剑护刘邦,这就给刘邦腾出了喘息之机。

第三,樊哙搅宴也给刘邦脱身创造了条件。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项羽没有决心杀死刘邦,项羽从心里没有看得起刘邦,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也就是说项羽狂傲自大,如果重视刘邦的话,项羽不可能不理会范增的计谋。

3

鸿门宴上的刘邦碰上了大麻烦,有人要取他性命。不过这个人不是项羽,而是范增。

项羽虽然对刘邦关闭函谷关极为恼火,但在他的心底,刘邦这只瘟鸡根本没资格污了他这把牛刀。

所以,项羽对刘邦是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处理的。否则,以刘邦的精明,如果其判定项羽真心想灭他,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自己去送货上门。

刘邦虽然知道范增容不得他,但他对此并不十分担心,因为项羽很看重自己的权威,如果项羽不亲自下令,范增根本就调不动一兵一卒。

项羽对刘邦是打心眼里瞧不起,项羽的祖上是楚国贵族,而刘邦的老祖宗却是地道的农民,其本人也不过是一街头无赖。

以项羽的高傲性格,根本不屑于在酒宴上斩杀刘邦,那样做的话,会给人留下项王是因忌惮刘邦,才会偷偷摸摸的在背后下手的印象,这对爱惜名声的项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再就是项羽自视过高,不过以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以四十万精兵对十万乌合之众,项羽也确有足够多的骄傲资本。

项羽对刘邦的潜力明显估计不足,自己这次一发怒,刘邦就吓得乖乖的跑来谢罪,想除掉这样的窝囊废还需要搞小动作么?

项庄以助酒兴的名义上前舞剑,项羽最初对其企图根本一无所知,后来看出门道时,也只会在心底埋怨范增多事,否则的话,只需一个眼神项伯就得退下。

刘邦的表演天分和演讲口才也彻底征服了项羽,甚至让项羽起了愧疚之心,为安抚刘邦,甚至不惜将曹无伤抖了出来,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去琢磨范增的顾虑。

樊哙的突然出现也让项羽惺惺相惜,所谓英雄爱英雄,好汉惜好汉。樊哙的鲁莽作风正合项羽的胃口。

这个时候项羽在心理上已经是坐在了刘邦的一边,只会埋怨范增多事,在得知刘邦尿遁后,也压根没有派人去追拿的念头。

这让范增既失望又气愤,项羽也因为此次的纵虎归山,而在日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

表面上,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项伯事先把鸿门宴的计划透露给了刘邦,让刘邦做好了思想准备去面对项羽的质问;

第二、项伯由于相信张良的缘故,与刘邦私订了儿女亲家,有意帮刘邦开脱。在项庄舞剑时,保护了刘邦;

第三、樊哙闯入酒宴,打断了正在进行的话题,给刘邦制造了"如厕"脱身的机会;

根本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范增沒有公开做决策的权力,只能是建意项羽如何做,导致"项庄舞剑"失败;

第二、项羽好面子,找不到太适合的理由杀一个低调承认错误的人;

第三、项羽过于自负。他从心?看不起刘邦,觉得他没什么大不了,想杀掉他随时可以。

5

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战神,他的一生战无不胜,功无不克。最后被韩信的数十万军队来了一个十面埋伏,韩信也不敢强功,以四面楚歌瓦解军心,使得楚军无心再战,退至乌江,率领剩余的百来好人,在数十万治军中来回冲杀三次,汉军无可奈何,项羽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选择自刎。鸿门宴不杀刘邦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当时杀刘邦不是项羽的主意,范曾看出刘邦不凡,决意要杀,但项羽不认为刘邦不会是他的威胁,认为范曾是杞人忧天。虽然当时答应杀刘邦,但最后改变了方案。

2如此英雄豪杰有他的傲气,项羽自视甚高,不会诡计谋杀刘邦。

3在功城略地上项羽天下无人能敌,但在计谋上,他与刘邦相比较,差的太远。项羽麾下的许多人才投靠了刘邦,最有名的就是韩信,可见项羽不会看人识人。刘邦略施小计,即可让项羽不杀自己。




6

我个人认为鸿门宴是项羽最好的机会,完全可以把刘邦除掉,但是项羽并没有这么做,给自己留下一个强力的对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鸿门宴事件发生的背景

当时十八路诸侯为了亲心协力攻入秦朝国都,更是立下字据“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项羽自认为楚军勇猛无比,肯定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队伍。楚军的确是十八路诸侯当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秦军没有一支军队是楚军正面之敌,项羽自认为关中为王非自己莫属。

可是刘邦也想在关中为王,但刘邦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如果在正面战场对决,那么自己绝不会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于是就出奇招,不再正面战场出现,直接走羊肠小道,直逼咸阳,果然刘邦成功了,劝降了秦王子婴,第一个进入了关中。后来项羽来到了咸阳城外,看到这个情形很是生气,就打算把刘邦灭掉,但是项伯把这个消息偷偷告诉了刘邦,刘邦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做好准备之后就前去项羽军中赔罪。但是有惊无险,项羽活了下来。

再来说一下项羽没有杀刘邦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刘邦做好了准备

当项伯把项羽的杀心告诉刘邦之后,刘邦把咸阳当中的所有东西的账目都给项羽准备好了,并准备好了相应的说辞,计划好了后退的路线。

第二个原因:贿赂了项伯

刘邦见过项伯之后,立马和项伯结成了儿女亲家,这样项伯起码能给自己美言几句,刘邦的投资很成功,项伯不光说刘邦的好,而且项庄想刺杀刘邦的时候,被项伯拦截了下来。

第三个原因:项羽狂妄自大

自从项羽起兵以来,没有人是楚军的敌人,项羽更是有着万夫不当之勇,连英勇善战的秦军都算不上对手,更何况是其他人,尤其是一个小小的刘邦,就没怎么放在心上,项羽觉得杀不杀没有任何区别。

第四个原因:项羽有妇人之仁

项羽不是一个坚决的人,这个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事情就能够看出来,项羽想杀刘邦只是一时生气,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因素,所以当项羽看到刘邦这么识趣,主动前来请罪,气早就消了一大半,也就没有了杀刘邦之心。

我个人认为以上四个原因就是项羽不杀刘邦的理由

7

从古到今,有不计其数的重要饭局,而鸿门宴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为司马迁在惜字如金的史书中,不惜笔墨的重彩浓妆,使得其流传甚广。其实就是小弟给大哥认个错,大哥也不是诚心要怪罪小弟的那种饭局。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何最终没有杀掉刘邦,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截止鸿门宴时,项羽心中并没有产生杀掉刘邦的想法。项羽是听到曹无伤说刘邦要称王时,觉得很生气,计划进军霸上,给刘邦点颜色看看,让刘邦明白,到底谁才是大哥。在这之前,项羽对刘邦还是不错的,即便是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也是范增的意思,什么刀斧手安排、项庄舞剑等,都只是范增的表演,整个过程项羽都没有除掉刘邦的想法。

范增作为谋士,他能见微知著,对刘邦的认识比较彻底,但作为楚霸王的项羽,他骨子里的骄傲致使他在当时,还没有将刘邦当做对手。所以,整个鸿门宴项羽是作为大哥接受小弟陈述和道歉的饭局,项羽并不想再鸿门宴上杀掉刘邦,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刘邦事先没有侵占秦宫,并且及时前来诚心陈述致歉,打消了项羽对他产生的不满。由于项伯的提醒和帮助,刘邦得知项羽不满之后,即刻前去向大哥陈述致歉,解释了其中的误会。

事实上,刘邦拿下咸阳后,虽然对金银财宝和后宫美女很动心,但在樊哙和张良坚决劝说下,将秦宫完好无损的留给了项羽,自己委屈不甘的返回霸上。在这个事实面前,项羽失去了杀掉刘邦的主要理由,在他心中,刘邦这个小弟表现不错,反倒认为自己这个大哥做得有失妥当。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就更加不会除掉刘邦了。

第三、樊哙的强行闯入并将他们做局的目的揭穿,让项羽感觉理亏。项羽其人,力能扛鼎,这种人对武力的崇拜是天生的,樊哙正好也是这种类型。当樊哙听到张良说刘邦可能有危险时,直接强行闯入,打破了当时那种微妙的局面。樊哙不管他们那一套,毫无保留的将当初项羽和刘邦的约定说出来(先入关中者为王),并且批评项羽说,刘邦做到仁至义尽了,你现在却想杀掉功臣,没有道理。被樊哙彻底揭穿之后,项羽感到确实有些理亏,所以,刘邦溜走他也没有生气。

综上,就是我认为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原因。至于有人说就因为鸿门宴上项羽没有出手,就放虎归山,致使后来失败,我以为站不住脚。如果项羽确实想杀刘邦,即便刘邦逃到霸上又能咋样,项羽当时的大军足以消灭刘邦,否则,刘邦也不会一听到项羽不满便跑来致歉,问题的关键还是项羽当时并不以刘邦为对手。只是在后来双方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项羽才感到了刘邦的威胁,但那时,他已经拿刘邦没有办法了。

8

项羽这个人有矛盾性格,可以说是既理性又感性。一方面项羽待下宽厚,每当部下有人患病时,项羽都为之难过,甚至肯把自己的食物分享出去。另一方面,每当部下立功受赏时,项羽却又舍不得为其加官晋爵了,乃至于把大印的棱角都快磨光了,仍然不肯赏给功臣。

①、项羽性格矛盾,易于被激怒也易于被感动

项羽为什么要对付刘邦?刘邦又为什么敢主动上门致歉?项羽之所以会对付刘邦,乃是因为听信了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小报告。

曹无伤对项羽说:“沛公欲用子婴为相,在关中称王。”这才激怒了项羽,项羽原本就对刘邦派人封锁函谷关不满。因此,便决心消灭掉刘邦的势力一了百了!

(沛公刘邦)

而刘邦之所以会主动赴鸿门致歉,也是抓住了项羽的矛盾性格,易于被激怒的人,通常也易于被感动。兼之又有项伯为其在项羽面前周旋,使刘邦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一代枭雄刘邦,若无苟全性命之把握,岂会盲目冒险?

此外,别看项羽率领的40万大军实力强大,但却是天下诸侯的联军,而不是项羽的一家之兵。而刘邦尽管只有10万兵马,但却是自己的人马。

一旦项羽在鸿门宴上宰了刘邦,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既会因违背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命令在道义上失分,也有损项羽在“巨鹿之战”后树立的光辉形像!

(左司马曹无伤)

②、项羽自信可以对付刘邦

况且,项羽有对付刘邦的办法。后来,项羽借口汉中之地也算是关中一部分,先把巴、蜀、汉中封给刘邦,让刘邦当了汉王。

然后,又把关中土地平分给三个秦朝降将,打算用“关中三王”,堵住刘邦向东方发展的通道,试图把刘邦永远“关进笼子”。这说明:项羽也并非一点儿战略眼光也没有!

当刘邦在鸿门宴上以屈求伸,对项羽的百般服软示弱,使既易被激怒又易被感动,而且虚荣心极强的项羽,自认为霸主地位已经稳固!便想向天下人宣扬自己的宽厚仁慈,以便延揽人心!

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项羽不仅没杀刘邦,反而向刘邦透了底儿: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在挑唆,我压根儿就不想对付你!项羽的变卦使亚父范增的精心设计落空,使刘邦得以用上厕所为借口溜之大吉。

(西楚霸王项羽)

在这场闹剧中,暂时获胜的是项羽。此后不久项羽主持了“戏下分封”,并自立为西楚霸王!暂时受挫的是刘邦,因实力不如项羽,不仅没有当成关中王,反而被驱赶到汉中!而最倒霉的是左司马曹无伤,刘邦从鸿门宴返回灞上立刻就杀了曹无伤。一心卖主求荣的曹无伤,不仅很受伤,而且还丢了性命!

9

鸿门宴是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走大街上随便问个人,都能给你说上两句。就包括现在,在饭局当中你如果吃饭过程中领导教育你两句,你肯定会低估上两句,这那是请吃饭,明摆着就是个鸿门宴嘛!

项羽为什么要给刘邦摆这个鸿门宴呢?其实是刘邦在反秦的斗争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把项羽给惹毛了!

刘邦和项羽之前呢,依据楚怀王的约定说“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谁先克定关中,你俩谁就做关中王,秦国当时还很强,谁都不愿意去,谁去谁就当炮灰。刘邦这时候就自告奋勇的说,我去!结果还不错,刘邦没有做的炮灰,反而在秦二世三年十月攻破了咸阳。但是就在他攻下咸阳时,刘邦犯了个严重错误,什么错误呢?

当时刘邦身边有个谋士,也不知道叫什么,估计是想在刘邦身边显摆显摆自己的能力,就给刘邦出了个馊主意。对刘邦进言说,咱们现在已经攻破咸阳了,咱现在要派兵把这函谷关把守起来多好,你看函谷关是从中原地区进军秦地的必经之路。如果要是把函谷关把守起来,秦这块地方就是咱们的了。刘邦一听,是个路子,于是马上派了一支军队把函谷关给守起来了。

这时候的项羽还在北边打仗,项羽把北边的战局给平定下来以后才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关中地区开来,开到函谷关的时候项羽蒙圈了,一看刘邦的军队把函谷关守起来了,怎么也不让进去,项羽这暴脾气哪能受得了这个,马上下命令给英布说,英布给我把这函谷关给攻下来,项羽蒙打一阵就把函谷关打开了,过了函谷关以后项羽带着军队就来到了鸿门,到鸿门后不走了,定军在这,把军队驻扎在鸿门。这下刘邦哑巴了,傻眼了。偏偏这个时候刘邦自己的队伍里面出了个叛徒,这个叛徒叫曹无伤,这人出卖刘邦,这叛徒曹无伤就跑到项羽那打小报告。给项羽说这个刘邦良心大大地坏了,野心大地很那。他把秦王宫的金银财宝都运走了,想自己在关中称王。项羽一听这个心里面给气坏了,这还了得?说,明天让咱们得将士们大鱼大肉饱餐一顿 ,然后给我把这个刘邦给灭了。

当时的情况项羽兵力四十万,号称一百万,刘邦的兵力十万,号称二十万,刘邦如果和项羽叫板打它一仗的话,那简直就是以卵击石,项羽分分钟都能把刘邦打的哭着喊妈,这时的刘邦估计想跑都赶不上趟了。无巧不成书,这个时候项羽的队伍里面也有一个向刘邦这边通风报信的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有人就说这项伯脑子缺根筋吧?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呢?原因是项伯和张良关系不错,项伯通风报信和刘邦一毛钱关系没有。他知道张良现在还在刘邦的军队里,明天大军一出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门失火,也得殃及池鱼呀!大军开将过去,张良还能活着出来?所以他连夜从鸿门到霸上去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想着让张良赶紧跑吧,走是赶不上趟了。张良那里肯走,听说这情况后于张良马上就去见刘邦向他报告情况,刘邦不会说别的,还是那句话,为之奈何?你说咋办?张良就问刘邦说,这谁给你出的馊主意来,要你把函谷关把守起来?。刘邦说,哎呀妈呀,可别提了,有个混账谋士,给说我只要把这个函谷关一把守关,这个地方就是我的了。张良说,你也糊涂啊,你不想一想,你能打得过项羽吗?刘邦沉默了半天说,打不过,那你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现在也没有啥好办法,看看让项伯给说说情行不行。

随后张良就把项伯请了进来,刘邦就连忙解释说,项伯啊,老大哥啊,你看这个事弄的,这个项将军恐怕是误会了,我这个怎么敢派兵在函谷关把守,我那点兵力在函谷关不过是想防防强盗,咋能会防项将军的呢?你看,事情就怎么事情,情况也就怎么个情况。还的麻烦你帮我说说,帮我给项将军好好解释解释,大家都消消气,和为贵嘛!项伯说行吧,我就帮你说说?说说吧!于是项伯又连夜回到项羽军中,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好说歹说了一遍,然后又说,贤侄啊,刘邦这个人你最好还是不要杀他的好,人家现在是功臣,秦刚刚被我们灭掉,你就杀功臣,这样于情于理讲不过去嘛。项羽一听就答应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刘邦就带着张良,樊哙这些人到鸿门去拜见项羽。刘邦见了项羽说,将军啊,现在臣和将军都在怀王手下当差,都是接受了怀王的命令出击的,将军战河北,臣战城南,我也没有想到,怎么就一不小心就捷足先登了,实在不好意思呀!不过现在也好,我又很荣幸地见到将军你了! 装孙子的装孙子,得意忘形的得意忘形,一番寒暄以后,就到了下面我们要说的鸿门宴了。

这鸿门宴明摆着是借此机会杀刘邦的,为什么项羽楞是没杀了刘邦呢?

鸿门宴是项羽要请刘邦吃饭,吃饭当然是好的,刘邦也不能不领情。虽然刘邦不喜欢项羽这个人,也不想吃这顿饭,但躲是躲不了得,只能硬着头皮应付差事。

这顿饭不好吃,不好吃的原因是范增极力主张杀了刘邦。范增早就对项羽说过,刘邦这个人原本就一流氓地痞。他在老家的时候,酒色财气,无所不贪。你看他这次进入咸阳,居然秋毫无犯。这家伙可是想这更大的东西呀!像这样能够克制自己的人,岂能有不防之理?

因此,范增在席间频频使眼色给项羽,项羽缺心眼似的视而不见。范增又频频举玉玦,项羽却故意扭过头不看。玦,暗示决断。范增三举玉玦而不应,傻脸了!范增只好自己动手了。他出去后找来项羽的弟弟项庄要他进去舞剑,伺机谋杀刘邦。可惜范增的用心却被项伯看破,项伯好人做到底,也拔起剑来舞剑,目的掩护刘邦,项庄没机会下手了。

张良在也坐不下去的,他出门赶紧去找樊哙。

樊哙问:事情怎么样了,饭还没吃完?

张良说:吃什么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说:这生死关头,我愿与沛公同生共死。

于是樊哙强行闯入帐内,与项羽怒目相向,头发向上直立,眼眶几乎要爆裂。

项羽按剑而起问:来者何人?

张良说:这是沛公的驾驶员和警卫员。

项羽说:壮士!赐酒。

樊哙拜谢,接过酒一饮而尽。

项羽又说:给他一条猪腿。

手下人就给了樊哙一条生猪腿。樊哙一屁股坐在地上,拔出剑来在盾牌上切猪腿,边切边吃。在场的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只有项羽大为欣赏。

项羽说:真他么壮士!还能在喝一杯吗?

樊哙说:小样儿,臣死都不怕,喝酒当然得喝个痛快了,换大碗来!

接下来,樊哙长篇大论,慷慨陈词,痛斥项羽。樊哙说: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唯恐不多,刑律唯恐不酷,这才众叛亲离。现在,沛公奉命入秦,封关以待将军。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寸土之封,反有性命之忧,天理何在?将军听信谗言而欲诛有功之人,又岂非亡秦之续······

项羽听的是如痴如醉,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刘邦。刘邦一看机会来了,说自己啤酒喝多了,得上个厕所,然后一溜烟跑了。

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是因为项羽身上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在项羽看来,用鸿门宴这种方式杀刘邦是小心行径,即使杀了刘邦也胜之不武。项羽如果杀刘邦,那一定得轰轰烈烈的干一仗,要么就是两个人单挑,谁打死谁算谁。

其次,是樊哙的插入,打破了这场僵局。原本项羽在杀刘邦这件事上也不是说偏见与杀或不杀,对于后来的项庄舞剑,项羽也是保持中立态度。只不过是樊哙让项羽一时忘了这还有个刘邦。

10

鸿门宴最紧张时刻,项羽为什么没杀死刘邦?

鸿门宴是楚汉之争的关键时刻,也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项羽有最佳的机会杀掉刘邦,改变历史,可是项羽却在关键时刻没有下手,放过刘邦,放虎归山,最终败给刘邦,丢掉天下,让人非常惋惜。

项羽有没有能力杀掉刘邦?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无论是个人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项羽杀刘邦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个人来看,项羽出生贵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

虽然叔父教他读书,没学多久不学了。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叔父项梁非常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又教他学兵法,项羽很高兴,但没学多久也放弃了。但是项羽天生神力,能够举起千斤重鼎,又才气过人,吴中弟子都很怕他。刘邦出身农家,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也没有学过什么功夫,只是一个地痞无赖。

可见从个人战力上面PK,项羽完胜刘邦。

从军事实力来看

项羽在消灭掉王离、章邯等秦军主力后,一路收编投降秦军,到咸阳时已经有军队40万,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正规军。反之刘邦的军队只有10万,这10万人基本上是乌合之众,没有打过什么硬仗。因为刘邦一直采用的就是劝降政策,派能说会道的谋士劝说秦国将领投降,这一招很成功,一路顺风顺水提前到达咸阳。这样一来,战斗力就无法和项羽相提并论了。

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项羽是高傲的,目中无人的,他个人能力超绝,杀宋义、灭秦军主力、诸侯觐见吓得匍匐而行。项羽的傲气到达咸阳时也达到了巅峰,这时候的项羽是瞧不上刘邦这帮乌合之众的。这从鸿门宴的座次上就可以看出来。

项羽、项伯东向坐,亚服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当时座位以东向为最尊,项羽请客,项羽是主,刘邦是客,却让客人坐在最底下的座位。可见项羽是瞧不起刘邦的,既然瞧不起,又何必要杀呢?

二.爱惜自己的羽毛。

项羽年轻气盛,非常爱面子,害怕留下不好的名声。他和刘邦是结义兄弟,刘邦是大哥,他是小弟。虽然他一开始看到刘邦派人把守函谷关,自己想做关中王,再加上范增的火上浇油,勃然大怒,要第二天去攻打刘邦。可是在项伯的劝说下,再加上刘邦见面一副孙子模样,项羽的怒气已经消失。他不愿在鸿门宴上下手杀刘邦,给外人留下他忌惮刘邦,而在背后偷偷摸摸下手的印象,这对爱惜羽毛的项羽是不可接受的。

三.刚愎自用不听劝告。

项羽为人非常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大局观,听不进别人劝告。鸿门宴上范增头一天就劝说项羽杀掉刘邦。鸿门宴上范增先是

“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者三”,

再三示意,项羽不理睬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出去找项庄舞剑,乘机杀掉刘邦,可是由于项伯的庇护,有没有杀成。至始至终,项羽都无动于衷,因为他认定刘邦不会背叛他,对他没有威胁,所以无论范增怎么劝,他都不会听。

四、心慈手软妇人之仁。

别看项羽外表强悍,其实内心不是一个坚定的人。他缺少杀伐决断的刚毅,对项伯这样一个叛徒,没有丝毫的防备,对他的劝说言听计从。在刘邦的耐心解释下,他已经完全放松了警惕,变得心慈手软,不再把刘邦当成他的敌人。

这一点刘邦就比他狠,刘邦逃回军营,二话没说,就把叛徒曹无伤给杀了,解释的机会都没给。假如双方身份对调一下,刘邦杀起项羽可能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项羽不杀刘邦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羽自身性格,项羽自身的性格缺陷注定了他不会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刘邦肯定也是摸准了项羽性格,知道他不会杀自己,才会从容赴宴,否则以刘邦的精明,绝不肯明知必死还来喝断头酒。


项羽不杀刘邦的次要原因。

一.项伯的极力劝说。

项伯是相遇的叔叔,位列左尹,项羽对他非常尊重。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在鸿门宴开始前跑到刘邦军中,将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告诉了他。刘邦抓住这跟救命稻草,给他金银,结为儿女亲家,把项伯顺利拉拢。项伯回去卖力替刘邦求情。

二. 刘邦个人表演到位。

鸿门宴上,刘邦一见到项羽,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诉苦、表忠心,呼天抢地表白自己没有背叛项王。在刘邦的精准表演下,项羽心慈手软,相信了刘邦,始终没有下手。

三.樊哙的勇猛机智。

关键时刻,樊哙及时闯帐,吃生猪腿肉、大口喝酒,让项羽产生惺惺相惜之感,所谓英雄爱英雄、好汉重好汉。再加上樊哙的一番义正辞严的犀利的批评,项羽彻底变得哑火,觉得自己亏欠了刘邦。杀刘之心再也没有提起。


项羽不杀刘邦后果很严重。

刘邦逃出生天,项羽的结局就不那么美妙了。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不再赘述。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叮当老师,为你分享教育的那些事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