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什么叫做异体字?,什么是异体字,为什么会有异体字?
2020-10-14 23:42影视综艺
简介异是指读音、意义相同,同的汉字。异体字的产生原因是造字的方法不同。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分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 什么叫做异体字?...
异是指读音、意义相同,同的汉字。异体字的产生原因是造字的方法不同。
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分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
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对应的规范外的异体字,因而随着各中文地区对正体字的不同认定,哪些另一些字的异体字,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中国大陆地区“够”是“够”的异体字,而在台湾地区却恰恰相反。
扩展资料:
异体字转正
根据国务院2013年8月19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皙”、“瞋”、“噘”、“蹚”、“凓”、“勠”调整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晰”、“嗔”、“撅”、“趟”、“栗”、“戮”的异体字。
同时将“乃、桠、专、钜、升、升、甯、飏、袷、麴、仝、甦、邨、氾、堃、犇、龢、迳、公式、线、釐、脩、絜、扞、喆、秘、叚、蒐、淼、椀、溪、筦、澄、札、吒”等字,除了少数几个字外,在人名、地名、姓氏或化学元素中应用时为规范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异体字
-下面是更多关于异体字的问答
异就是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写法不同而能够被正体字所取代,异体字的存在是汉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来:由于汉字特有的造字原则和结构体制,创造它和使用它的人口众多并且分布的地面十分广阔,加之汉字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因此,它所产生的异体字类型多、数量大,是理所当然的。影响:异体字的使用、流行,给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都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整理异体字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那么,为什么明明有本字,为什么作者却不写本字而要写通假字呢?这个问题要从四个角度来认识。首先,正如前面所说,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比如“早”字,司马迁也曾用过,但因古人经常习惯以“蚤”代“早”,所以司马迁也未能免俗。笔者曾利用电脑统计,在《史记》中共出现通“早”的“蚤”字64次,直接用“早”字才27次;其中“蚤死”14次,“早死”4次;“蚤卒”8次,“早卒”1次。《韩非子》中共出现通“早”的“蚤”字18次,直接用“早”4次;《论衡》中通“早”的 “蚤”6次,直接用“早”36次。所以总的说来,时代越后,通假字越少,时代越早,通假字越多。其次,唐代颜师古曾指出,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用了个同音字代替。清赵翼在其《陔余丛考》一书中说得更明白:“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如此写的人固然可以说的写别字,但后人效尤,积非成是,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第三,古书经秦火而几乎被烧光,直到汉惠帝才取消“挟书令”,并从民间征集藏书。但所得甚少。汉代大多数的书籍是靠老年人将脑子里所记忆的背诵出来,写出来,重新“著之竹帛”。由于背诵时只记住一个字的读音,未必能记住它的字形,因而记录时必然会由于方言、口音的差异、记录者的文化程度等影响,而将同一字记成不同的形体。第四,其实,古人好用通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就是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者父子在《经义述闻》中常说的“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他们认为“凡字之相通,皆由于声之相近,不求诸声而求诸字,则窒矣。”“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他们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音即能表义。读者读出此音,闻者听音则知义。因此,将一个音写成哪一个字形,实在是无所谓的事情。因而古人并不十分在意(更何况当时也没有政府出面来规范语言文字,甚至连一部字典都还没有。所以只好让人随意按照声音来记录)。文盲不识字,请人代读家信,听音即知义。道理就在这里。这种认识是有一定正确性的。因为,说到底,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因而记音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能记录下这个字音,就算是完成记录者的任务了。资料来源:http://www.blog.edu.cn/user2/43411/archives/2006/1080900.shtml 没看懂什么意思? 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可以互相代替的字例如:猫-猫(义符不同) 猿-猨(声符不同) 畧-略(声符、义符的位置不同) 岳-岳(会意字,形声字) 礮-炮-炮从文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同一个词的几个不同字形,即异形同词。可见,汉字和汉语词的关系并非严格的一对一的关系。二、异体字常见的类型(见上)三、判定异体字的根本标准:几个字形原本表示的是否为完全相同的一个词。第一,有些字常被借用,但不是异体字。1、寔:止也,从宀是声。因本义少用而常被借用表“实”的“确实”等义。实(实):富也,从宀贯声。2、寘:置也,从宀真声。放置。置:赦也,从网直。赦免(本义)→弃置→安置→放置→设置→置办第二,有些字表示的词有同源关系,使用上也有交叉,但不是异体字。1、游:水中移动。不可写作“逰”。逰:行走。可写作“游”。2、获:猎取禽兽。不写作“获”。获:收割谷物。可写作“获”。第三,有些字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文献中常混用,但不是异体字。1、修:干肉;与“修”通假。 修:修饰、研究;不用于表示“干肉”。2、升:容器单位,量器。上升。 升:太阳升起、升平、上升3、雕:猛禽、雕饰、凋零 雕(已淘汰):雕饰、凋零。 凋:凋零、凋敝。4、紬:chou2丝织品(异体字,淘汰);chou1抽引、引出。 绸:chou2丝织品。四、异体字处理的两种标准:广义(宽式)标准:包括假借字。狭义标准:不包括假借字。假借字不是异体字。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采用的是宽式的标准。凭:依几也。或作凴。——凭、凴互为异体字。慿:怒也,满也。有时借表“凭”。繁体中文,是汉字的一种书写方式,是对应在其基础上简化创造而成的简体中文的称呼。亦称为繁体字(以和“简体字”相对)、繁体与中文繁体等等,有人也将其称为正体中文、正体字(以和“简化字”对应)等。目前已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很多汉字其实没有繁简之别,如:“一班小朋友在玩耍”。这些字可称为传承字。初现於汉代的楷书的书写结构,之后结构变化少,沿用至今。 在中国大陆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之后,由简化字取代,经官方公布法案,停止使用。 目前通行於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特别是美国、欧洲,与大洋洲和印度洋上岛国的一些华人社区。 中国大陆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部分民众可对繁体中文媒体完整阅读,但书写多用简体中文。 在电脑系统中的编码为Big5,相对应的简体编码为GB2312、GBK、GB18030。在Unicode下可以同时使用繁简中文。 各个使用繁体中文的地区都有相应的规范:台湾的繁体中文的标准写法和中国大陆的繁体写法有些地方不同,如「麼」,中国大陆作「麽」(简化字为「么」)、「厂」,中国大陆作「厰」(简化字为「厂」)等字。香港和澳门的中小学教育亦以繁体中文为教学文字,但香港的标准写法和台湾及中国大陆的繁体写法很多时字形都不同,如「黄」,台湾为「黄」,中国大陆为「黄」、「骨」,台湾为「骨」,中国大陆为「骨」等等。 在文字学上,繁体中文可以正确表示出中文字的六书里,属於独体造字法的象形与指事,与属於合字造字法的会意和形声,这四种造字原则。部分简化字则较难直接表达出的此特性。自近代中国起,提倡汉字简化的人,大都认为传统中文笔划复杂,书写较不便利,有时难于学习。然而亦有赞成繁体中文的人,以使用繁体中文地区的识字教育率等研究来反驳。同时,由於电脑打字输入的普及,简体字书写便利的优点也逐渐淡化。正体中文中华民国行政院教育部官方明令使用的一套有明确准则的繁体中文文字,称为正体中文,制定有明确的书写规范以及选字原则供政府各级单位与民间遵循。最近将繁体中文和正体中文等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很多人将繁体中文称为正体中文,以表明它才是中国历史上正统的汉字写法。不过到目前为止,“繁体中文”这个名称仍使用得更为普遍,包括中华民国的官方网站。相对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来推行规范汉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表明当前推行的规范汉字为简化字。繁体字只在特别情况——如编写文字学的书籍、练习书法、出版古籍等时候使用。 异体字释义:与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如峯是峰的异体字)来自百度汉语|报错异体字_百度汉语[拼音] [yì tǐ zì] 嗯有3个读音ng2 ng3 ng4ng3的异体字是“㕶”ng4的异体字是“𠮾” 异体字就是跟的正体字同音、同义,写能够被正体字所取代的字,异体字的存在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由来:由于汉字特有的造字原则和结构体制,创造它和使用它的人口众多并且分布的地面十分广阔,加之汉字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因此,它所产生的异体字类型多、数量大,是理所当然的。 影响:异体字的使用、流行,给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都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整理异体字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 那么,为什么明明有本字,为什么作者却不写本字而要写通假字呢?这个问题要从四个角度来认识。 首先,正如前面所说,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比如“早”字,司马迁也曾用过,但因古人经常习惯以“蚤”代“早”,所以司马迁也未能免俗。笔者曾利用电脑统计,在《史记》中共出现通“早”的“蚤”字64次,直接用“早”字才27次;其中“蚤死”14次,“早死”4次;“蚤卒”8次,“早卒”1次。《韩非子》中共出现通“早”的“蚤”字18次,直接用“早”4次;《论衡》中通“早”的 “蚤”6次,直接用“早”36次。所以总的说来,时代越后,通假字越少,时代越早,通假字越多。 其次,唐代颜师古曾指出,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用了个同音字代替。清赵翼在其《陔余丛考》一书中说得更明白:“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如此写的人固然可以说的写别字,但后人效尤,积非成是,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第三,古书经秦火而几乎被烧光,直到汉惠帝才取消“挟书令”,并从民间征集藏书。但所得甚少。汉代大多数的书籍是靠老年人将脑子里所记忆的背诵出来,写出来,重新“著之竹帛”。由于背诵时只记住一个字的读音,未必能记住它的字形,因而记录时必然会由于方言、口音的差异、记录者的文化程度等影响,而将同一字记成不同的形体。 第四,其实,古人好用通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就是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者父子在《经义述闻》中常说的“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他们认为“凡字之相通,皆由于声之相近,不求诸声而求诸字,则窒矣。”“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他们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音即能表义。读者读出此音,闻者听音则知义。因此,将一个音写成哪一个字形,实在是无所谓的事情。因而古人并不十分在意(更何况当时也没有政府出面来规范语言文字,甚至连一部字典都还没有。所以只好让人随意按照声音来记录)。文盲不识字,请人代读家信,听音即知义。道理就在这里。这种认识是有一定正确性的。因为,说到底,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因而记音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能记录下这个字音,就算是完成记录者的任务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Tags:异体字,什么是异体字,为什么会有异体字?,什么叫做异体字?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求《赠我予白》的完整版txt百度云资源!,求《赠我予白
yǔ白作者:小八老爷:沈佑白是高傲的,而徐品羽于他的。PS:链出来回答就会被删,但是你是匿名,我加不了... -
美国总统特朗普到底多少岁了?,美国总统特郎普的年龄?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1946年6月14日生于纽约,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企业家、商人,第45任美国... -
求书:男主占有欲强,对女主很霸道的小说?要有囚禁这
玩宠 (作雨革月)男主彻头彻尾的畜牲他根本不懂什么。用钱势纨绔子弟。他只会威胁,凌辱,性暴力。女主和... -
”流年笑掷 未来可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未来可期不
是未来的日子是值得期待的,辜负美好的时光。生活,辛苦与磨砺,都为深刻的体会与印记,苦心励志,心怀感恩...